第二百六十章故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燭紅覺察出了異樣,連忙問道:“公子可有什麽煩心之事?”
段生搖頭,臉頰滑下兩行清淚。
“如今我已成人,不出幾年,便要娶妻生子、自立成家。如此以來,我便與你殊途,怎樣是好?”
燭紅見狀,趕忙俯身,輕撫段生肩背,安慰道:“照常理,你我定是有緣無分。但凡事皆有變通,若公子明年考上舉人,我便去求閻王,將我放出冥界,變為凡人。”
段生驚詫不已,問道:“此話當真?”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至此之後,段生效仿古人懸梁刺股,鮮有睡眠。燭紅怕驚擾段生讀書,再沒踏入段家。
轉眼間人間八月,已到了鄉試之時。臨行前夜,燭紅出現在段家書房,神色憔悴。
段生見到燭紅,喜出望外。燭紅卻不言語,只是看著段生微笑,末了叮囑道:“無論考中與否,只管盡早回來。
考場中,段生文思泉湧,筆走游龍,目視答卷眸中灼灼,自覺定當脫穎而出。怎奈發榜時,段生卻不見自己的名字。
段生霎時間心灰意冷,於河邊久久徘徊,甚至想投河自盡,了斷餘生。一念之間,他又想起燭紅的囑托,便打點行李,連夜趕回老家。
夜裏,段生在書房苦苦等候,卻始終不見燭紅的身影。
第二天,管家尋到倚墻而眠的段生,連忙將他搖醒,說道:“少爺醒醒,有人托我給少爺送信。”
段生兩眼迷離,含混問道:“信?什麽信?”“是街尾燭店老板娘給公子的。昨夜公子回來已是醜時,我便沒敢打擾,今天才給公子送來。”
段生不記得街尾有燭店,他展開信,幾個娟秀小字映入眼簾:
“段君,請至店中敘舊。”
段生見字,欣喜若狂,在街上奪路狂奔。兩旁路人見狀紛紛側目,小聲議論,說段家公子恐怕因為落榜,一下子瘋掉 了。
來到店裏,段生見到燭紅,喜笑顏開。她正將捆捆蠟燭擺_上貨架,身_上衣裳已改,貌美如昔。
段生時不知如何開口, 良久,段生問道:“你昨日為何不來見我?”
燭紅聞言,莞爾一笑。
“奴家只是凡人,怎能穿墻與你會面?”
故事至此了結,我頗有些意猶未盡,心中思量,文中之事未必皆為真實,但或許確有段生燭紅其人。即便二人過世,其子孫恐怕也在聊城經營燭店。
我們大家皆認為,故事結束了,就和大多數聊齋裏的故事相似。不過柳十娘並沒有結束故事。
翌日拂曉,我早早起身,想在離開此地前,拜訪那間燭店。
“公子說燭店?”店裏的小二狐疑地問。“對,燭店。好像在某個街角。”
小二放下抹布,笑道: “要是沒猜錯,公子並非齊地之人吧?”
“不錯。我本居江浙,只是在此地落腳,今日便要啟程赴京。
店小二說道:“公子有所不知,這聊城方圓十裏內用不了蠟燭,更沒有什麽燭店。
我聞言不解,連忙問道:“你所說的這‘用不了’是何意?”
小二答道: 聊城之中,每取紅燭,點燃燭芯,片刻之間蠟炬成灰,燭油流盡。城內之人只用油燈照明。”
我大吃一-驚,忙問小二這是何故。
“公子要是問為何,我也不知。不過店中段掌櫃見多識廣,公子不妨去問他。”
我謝過小二,找到]外正與人閑談的掌櫃,先一一作揖, 再問起蠟燭的事情。
方才談笑的掌櫃臉色一變, 反問我為何要問此事。
“在下昨日碰巧讀過一本《異史》,想拜訪文中一地,卻聽說了如此奇事。掌櫃久居聊城,必通曉此地掌故,故來請教。
掌櫃瞠目道:“公子說的可是《燭紅》一文?”
“正是。”
掌櫃將我領入店後一間書房,於書冊中搜出幾頁文稿,拂去灰塵,說道:“不瞞公子,《燭紅》一文正是老朽所著。成書時,我思來想去,沒有將最後幾頁納入其中。今日公子特來問我,老朽便將原稿贈與公子。公子讀過,便可知曉後事。”
車夫不知何時回到了旅店,並已餵好馬匹。我謝過掌櫃,踏.上車正欲離開,卻見他急急從店中走出,遞與我一只布包。
“這些東西,老朽留也無用。公子此去京城,或許能用上。”
車聲轔轔,駛過長街、城門。行至郊外,我拆開包裹,裏面是一捆捆嶄新的長燭。
我又拿出文稿,細細品讀起來。
段家二老本不讚同段生與燭紅成親,但見燭紅溫良賢惠,又有一筆可觀的嫁妝,才勉強答應下來。
在段家,燭紅不受長輩妯娌待見,卻深得小孩子喜歡。燭紅也不計較,白日經營燭店,夜裏陪段生讀書,一切皆如舊日。
幾年後,段生數次進城趕考,次次自覺妙筆生花,卻每每名落孫山。時間一長,段生也心灰意冷,每日只是與燭紅品讀詩詞文賦。
後來,段生編纂一部古書。每遇到來歷不明的註釋,燭紅總能脫[口而出,一語點破出處。兩人便以此為戲,若是說不出註釋,便按約自罰茶水。一番較量後, 無論輸贏,總把多餘的茶水傾覆在地,誰也喝不到口。二人對視,開懷而笑。
那段日子,二人形影不離,宛若一對神仙眷侶。
某年,巡撫例行巡視至聊城,其女隨行。巡撫之女於城中街頭偶遇段生,一見鐘情。
巡撫拗不過女兒,只得去段府拜訪。
在段宅中,巡撫見過段生,觀其人,覺得儀表堂堂;讀其文,更是拍案叫好;與之言,方知末中舉人。
巡撫問段生:“你可知自己為何落榜?”
段生答日不知。
巡撫笑道:“ 賄技不精耳。”
巡撫許諾,段生若答應入贅,必將為其上下打點,開辟仕途。
段家上下無不讚同這樁婚事,二老更是極力相勸,甚至以死相逼。可段生都一-[回絕,寧死不從,全家便怨恨起本就來路不明的燭紅來。
段生擔憂燭紅,勸其回燭店暫避幾日。燭紅笑道:“詩日:“君若如磐石,妾當作蒲草。野風再烈,又能奈蒲草何?”
段生與家人針鋒相對,互不退讓。巡撫已在聊城停留好些時日,歸期將至,一-再催促段家。二老心急如焚,對巡撫說其子頑冥不化,望官人稍安勿躁,再寬限些時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段生搖頭,臉頰滑下兩行清淚。
“如今我已成人,不出幾年,便要娶妻生子、自立成家。如此以來,我便與你殊途,怎樣是好?”
燭紅見狀,趕忙俯身,輕撫段生肩背,安慰道:“照常理,你我定是有緣無分。但凡事皆有變通,若公子明年考上舉人,我便去求閻王,將我放出冥界,變為凡人。”
段生驚詫不已,問道:“此話當真?”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至此之後,段生效仿古人懸梁刺股,鮮有睡眠。燭紅怕驚擾段生讀書,再沒踏入段家。
轉眼間人間八月,已到了鄉試之時。臨行前夜,燭紅出現在段家書房,神色憔悴。
段生見到燭紅,喜出望外。燭紅卻不言語,只是看著段生微笑,末了叮囑道:“無論考中與否,只管盡早回來。
考場中,段生文思泉湧,筆走游龍,目視答卷眸中灼灼,自覺定當脫穎而出。怎奈發榜時,段生卻不見自己的名字。
段生霎時間心灰意冷,於河邊久久徘徊,甚至想投河自盡,了斷餘生。一念之間,他又想起燭紅的囑托,便打點行李,連夜趕回老家。
夜裏,段生在書房苦苦等候,卻始終不見燭紅的身影。
第二天,管家尋到倚墻而眠的段生,連忙將他搖醒,說道:“少爺醒醒,有人托我給少爺送信。”
段生兩眼迷離,含混問道:“信?什麽信?”“是街尾燭店老板娘給公子的。昨夜公子回來已是醜時,我便沒敢打擾,今天才給公子送來。”
段生不記得街尾有燭店,他展開信,幾個娟秀小字映入眼簾:
“段君,請至店中敘舊。”
段生見字,欣喜若狂,在街上奪路狂奔。兩旁路人見狀紛紛側目,小聲議論,說段家公子恐怕因為落榜,一下子瘋掉 了。
來到店裏,段生見到燭紅,喜笑顏開。她正將捆捆蠟燭擺_上貨架,身_上衣裳已改,貌美如昔。
段生時不知如何開口, 良久,段生問道:“你昨日為何不來見我?”
燭紅聞言,莞爾一笑。
“奴家只是凡人,怎能穿墻與你會面?”
故事至此了結,我頗有些意猶未盡,心中思量,文中之事未必皆為真實,但或許確有段生燭紅其人。即便二人過世,其子孫恐怕也在聊城經營燭店。
我們大家皆認為,故事結束了,就和大多數聊齋裏的故事相似。不過柳十娘並沒有結束故事。
翌日拂曉,我早早起身,想在離開此地前,拜訪那間燭店。
“公子說燭店?”店裏的小二狐疑地問。“對,燭店。好像在某個街角。”
小二放下抹布,笑道: “要是沒猜錯,公子並非齊地之人吧?”
“不錯。我本居江浙,只是在此地落腳,今日便要啟程赴京。
店小二說道:“公子有所不知,這聊城方圓十裏內用不了蠟燭,更沒有什麽燭店。
我聞言不解,連忙問道:“你所說的這‘用不了’是何意?”
小二答道: 聊城之中,每取紅燭,點燃燭芯,片刻之間蠟炬成灰,燭油流盡。城內之人只用油燈照明。”
我大吃一-驚,忙問小二這是何故。
“公子要是問為何,我也不知。不過店中段掌櫃見多識廣,公子不妨去問他。”
我謝過小二,找到]外正與人閑談的掌櫃,先一一作揖, 再問起蠟燭的事情。
方才談笑的掌櫃臉色一變, 反問我為何要問此事。
“在下昨日碰巧讀過一本《異史》,想拜訪文中一地,卻聽說了如此奇事。掌櫃久居聊城,必通曉此地掌故,故來請教。
掌櫃瞠目道:“公子說的可是《燭紅》一文?”
“正是。”
掌櫃將我領入店後一間書房,於書冊中搜出幾頁文稿,拂去灰塵,說道:“不瞞公子,《燭紅》一文正是老朽所著。成書時,我思來想去,沒有將最後幾頁納入其中。今日公子特來問我,老朽便將原稿贈與公子。公子讀過,便可知曉後事。”
車夫不知何時回到了旅店,並已餵好馬匹。我謝過掌櫃,踏.上車正欲離開,卻見他急急從店中走出,遞與我一只布包。
“這些東西,老朽留也無用。公子此去京城,或許能用上。”
車聲轔轔,駛過長街、城門。行至郊外,我拆開包裹,裏面是一捆捆嶄新的長燭。
我又拿出文稿,細細品讀起來。
段家二老本不讚同段生與燭紅成親,但見燭紅溫良賢惠,又有一筆可觀的嫁妝,才勉強答應下來。
在段家,燭紅不受長輩妯娌待見,卻深得小孩子喜歡。燭紅也不計較,白日經營燭店,夜裏陪段生讀書,一切皆如舊日。
幾年後,段生數次進城趕考,次次自覺妙筆生花,卻每每名落孫山。時間一長,段生也心灰意冷,每日只是與燭紅品讀詩詞文賦。
後來,段生編纂一部古書。每遇到來歷不明的註釋,燭紅總能脫[口而出,一語點破出處。兩人便以此為戲,若是說不出註釋,便按約自罰茶水。一番較量後, 無論輸贏,總把多餘的茶水傾覆在地,誰也喝不到口。二人對視,開懷而笑。
那段日子,二人形影不離,宛若一對神仙眷侶。
某年,巡撫例行巡視至聊城,其女隨行。巡撫之女於城中街頭偶遇段生,一見鐘情。
巡撫拗不過女兒,只得去段府拜訪。
在段宅中,巡撫見過段生,觀其人,覺得儀表堂堂;讀其文,更是拍案叫好;與之言,方知末中舉人。
巡撫問段生:“你可知自己為何落榜?”
段生答日不知。
巡撫笑道:“ 賄技不精耳。”
巡撫許諾,段生若答應入贅,必將為其上下打點,開辟仕途。
段家上下無不讚同這樁婚事,二老更是極力相勸,甚至以死相逼。可段生都一-[回絕,寧死不從,全家便怨恨起本就來路不明的燭紅來。
段生擔憂燭紅,勸其回燭店暫避幾日。燭紅笑道:“詩日:“君若如磐石,妾當作蒲草。野風再烈,又能奈蒲草何?”
段生與家人針鋒相對,互不退讓。巡撫已在聊城停留好些時日,歸期將至,一-再催促段家。二老心急如焚,對巡撫說其子頑冥不化,望官人稍安勿躁,再寬限些時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