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1章 一見如故(三)

關燈
張近侍似乎吃錯了東西,又著涼發燒,變成了個啞巴。

趙桓聽到這個消息,心中覺得有哪裏不對勁,便在傀儡太子的掩護下,去了趟天牢。

天牢中的環境實在算不上好,血腥氣似乎刻在每一個角落,又慢慢地彌散開來。

趙桓神色自如,他並非天真不知世事之人,天牢中的環境早已無法影響到他。

張近侍衣衫襤褸,意識模糊不清,盯著太子瞧了好半晌才認出他來,呃呃發聲,不知說了些什麽。

太子居高臨下地垂眸望他,不發一言,顯出幾分難言的冷漠。張近侍眼中只有太子殿下漠然的面容,反倒忽視了一旁的絳衣少年。

趙桓站在一旁默默打量著狼狽不堪的張近侍,他與張近侍算是老熟人,此刻見到對方這番情景,卻並未產生任何多餘的情緒。

有因必有果,淪落到這種地步並不值得憐憫。

趙桓單膝半跪,伸手揪著張近侍的衣領將他拉至近前,捏著他的下顎觀察著他的口腔。

他對醫術略有涉獵,與王憐花同行也學了一些,但僅憑此也未看出張近侍到底是為何失聲。

要麽是普普通通得了病,要麽是有人有意為之。

將此事記在心裏,趙桓回頭便向他爹要了曾進過天牢的人員名單——當然,是以太子的名義去要的。

進入天牢的人都登記在冊,有刑部的,也有六扇門的,皆是與南王謀反事宜有關的人物。

那日在太子寢宮,攔下南王世子的神通候亦在其中。

趙桓伸指碰著神通候的名字,若有所思,在所有人的名字之中,他一眼便瞧見了方應看。

張近侍受米總管提攜而得以成為官家近侍,米總管更是對方應看有推薦之恩……據趙桓在汴京城中得到的消息,米蒼穹和方應看的聯系只多不少。

趙桓心中有所思量,收了名冊,抽了個空,對他爹提了個醒。

“爹爹,無論如何,不可輕易相信方小侯爺。”

趙佶微楞,他吃過溜須拍馬的虧,對方應看僅限於看重卻不信任,心中自有一番論斷;他驚訝的是趙桓直言直語,首次表明了對方應看的不信任。

按理說方應看是第一個教導趙桓的人,趙桓既然能與冷血交好,與方應看這般圓滑之人關系分外平淡則顯得十分古怪。

他這麽想,便多嘴問了一句:“阿桓,你可是不喜神通侯?”

趙佶原先當趙桓是因尊師敬長才對方應看恭敬有加,但後來冷血接替方應看的職責,趙桓卻與冷血交好起來。

年齡都有著不大不小的差距,趙桓和兩人的往來卻讓趙佶看得摸不著頭腦。

趙桓搖搖頭:“方小侯爺龍章鳳姿,我欣賞他還來不及,怎會不喜他?”

趙佶揣著手,暗搓搓地試圖和他家太子交心:“可同樣是教導你的人,阿桓與冷血似乎關系更為親密,與神通侯……則顯得有那麽些生疏。”

這話似乎不止趙佶一人說過。

趙桓琢磨了一會兒,回憶起白玉堂當初在明月莊時也曾對他說過類似的話。

“在小侯爺眼中,我只是太子。”趙桓的回應一如既往,他明白有些事不可強求,畢竟強扭的瓜不甜,“他若是不願意同我交好,我自然無法勉強他。”

趙佶嘖嘖稱奇:“神通侯左右逢源,竟然不願同阿桓你這位太子交好,倒是古怪。”

方應看是否是真的不願同趙桓交好,誰也說不準,畢竟只是趙桓一人的看法,而趙桓向來不善於揣測他人心思。

這個話題不過是兩人交談時的一個小插曲,短暫的八卦時間過後,趙桓將天牢中張近侍變成啞巴的事情告訴趙佶。

這令趙佶神色變得極為肅穆,當初方應看和趙桓說法不一本就有古怪,後來葉孤城的陳述打消了為此產生的疑慮,但方應看在這起事件中的身影令人無法忽視。

“我不敢斷言張近侍失聲之故是否有方小侯爺的手筆,卻能說不可輕信重用小侯爺。”趙桓平靜地道,“不妨看看他想做什麽。”

趙佶頷首:“阿桓說的有道理。”

用傀儡的身體行動太過費神,趙桓試了兩三次,便讓系統替他除掉易容,大大方方地以太子的身份在“決明少俠”歇息時在宮中閑逛。

石觀音難得見太子殿下現身,且身旁沒有趙決明作伴,便上前來了個偶遇。

只見李姑娘孤身一人坐在樹叢的小桌旁,啜泣著拭淚,雙肩微顫,盡顯傷心之態。

太子殿下兼趙決明本人不經意地聽到,遲疑片刻,撥開樹枝,出聲輕喚道:“李姑娘?”

李姑娘回首,淚眼朦朧,好一朵美麗的小白花。

她本以為太子殿下會上前來安慰,孰料少年太子仍舊扒拉著樹枝,一本正經地問道:“近日風大,李姑娘莫非是風沙迷了眼麽?”

秋意濃濃,秋風獵獵,趙桓聽見哭聲之前確實刮過一場大風,他問出這個問題也不奇怪。

石觀音卻難以置信得很。

太子殿下安慰了一番,甚至好心提建議讓她多哭哭來哭出眼中風沙,見李姑娘止住淚後滿意地點頭,松開手,任由樹枝跳回原位遮擋面容,瀟瀟灑灑地離去了。

石觀音:……

她不信邪,抓住機會有意無意試探幾次,太子殿下次次言語溫和,反應得當——卻都不是石觀音想要的反應。

堂堂太子,竟如此不解風情,也不知是如何長到這個歲數,怨不得身旁沒有一個親近之人。

石觀音對太子殿下的興趣愈發濃厚,年輕太子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不解風情——讓一個坐懷不亂不解風情的人物為她癡迷瘋狂,正是石觀音一直以來所喜愛的場景。

只是濃厚歸濃厚,她卻已無暇分心思給太子,只因趙佶召她至禦書房,問她對今後可有打算。

太子殿下一並在書桌旁坐著。

趙佶直言道:“南王如今已無法威脅你,葉孤城也回了白雲城,不知你自己作如何想?”

石觀音心中早有思量,她早已痊愈,如今再待在宮中也毫無作用,不離宮如去江湖上以謀東山再起,至於太子,倒也沒有令她留戀至留在宮中那般喜愛——當下便作悲傷狀,垂首道:“民女在這世上已無親朋好友,只打算回故鄉的靜虛庵當一名姑子,長伴青燈古佛,為家人祈福。”

趙佶唏噓,心想紅顏薄命,命也苦,不由勸道:“你正值韶華……這世間萬物如此繁華,何苦要孤零零的呢?”

石觀音心中微訝,她頭一回聽趙佶說如此真情實感的話,不由擡首,卻見趙佶神情誠懇,太子神色淡然,不知在想些什麽。

她覆又垂首,堅定道:“多謝官家,只是民女此意已決,絕不更改。”

趙佶輕嘆一聲,家人不在,無處可去,一見傾心之人又對自己毫不在意……產生出家的心思,似乎也是件合理的事情。

他便不再勸,擺擺手,讓李姑娘離開了。

李姑娘退下,趙佶松了口氣,懶洋洋地道:“李姑娘要走,阿桓你應當也要走了罷?”

趙桓頷首,他確實到了該離開的時候,再不離開,宮外的謠言不知會傳成什麽樣子。

由於南王謀反之故,八月十六日的中秋夜宴撤銷,這十數日來,朝廷諸位官員皆忙碌於此事,趙佶更是分身乏術,忙裏偷閑才得以抽空處理李姑娘的事情。

趙決明在宮中待了十日,住於東宮,同太子殿下朝夕相對,趣味相投——此事宮人皆知,連朝臣亦有所耳聞,更別提民間傳遍的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傳聞。

趙桓自認他在宮中待了足夠久,若是再待下去——用系統的話來說——保不準會傳出太子殿下有斷袖之癖的傳言。這種傳言實在是有損形象,趙桓在趙佶提起時,雖然有些小愧疚,但仍是點頭承認了

趙佶早已有所準備,但看趙桓承認,心中不禁漫上一絲傷感。

趙桓有所察覺,道:“我在汴京估計還會待上一些時間,爹爹尋了空可出宮見我。”

趙佶聞言心中一動,心癢難耐,他未做夢之前便是常溜出宮的主,忍了五六年,近年出宮之心又起,委實忍不下去了,當下便矜持道:“……也行。”

趙桓笑了笑,對日後與他爹同游汴京產生了一絲期待。

趙桓離宮那日,並未親自去送別,反倒是太子殿下拖著病軀,親自送“趙決明”到了宮門前。

秋風蕭瑟,一碧如洗,蔚藍天空下,太子身著月白色常服,與絳衣少年相對而立。

太子殿下道:“少俠,多珍重。”

絳衣少年拱手行禮,露了個笑,轉身瀟灑離去。

絳色逐漸走遠,在清爽的秋日中化為一點虛影,太子殿下怔怔長望許久,終於收回視線,在近侍的陪同下回了宮。

他或許是在羨慕決明少俠的健強體魄,亦或是為朋友的離去而不舍,但無論如何,他的心情必定不是十分美妙。

不管是誰,在身患奇病的同時身重怪毒,當然不會心情愉快。

方應看聽人描述兩位少年分別時的場景,神色莫測。

他花了兩年教導太子,並未讓太子對他青睞有加,太子看他,僅僅是帶著普通的欣賞;而趙決明一介普通江湖人,卻讓太子初見便歡喜到留他在東宮住下。

不僅僅是太子,連官家亦是如此。

方應看想要這對父子絕對的信賴,成為肱骨之臣,為此步步為營;對太子的特殊態度也好,以葉孤城為踏板卷入南王謀反一事也好——

可這都不如一個趙決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