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2016
關燈
小
中
大
和陸譯年父母不太愉快的會面,被時箋和陸譯年共同粉飾——兩人都默契地不提及此事,見面還是照往常的相處模式。
時箋實習去的是一檔很有名的社會紀實調查類新聞節目,能夠進這樣好的組雖然離不開時箋的優秀履歷,但也很大程度上是靠院系裏老師的推薦。
報道的第一天,時箋在hr的帶領下見了部門負責人,然後又領她去工位。
給時箋分配的直接負責人是一位近四十歲的資深記者崔成靜,不過在外地采訪,時箋還沒見到本人。
她後座是前不久來的另一個實習生方敏,兩人小聲打過招呼,交換了院校信息。對方湊過來詢問:“帶你的是崔老師嗎?”
時箋抿唇點頭,禮尚往來:“你呢?”
“我啊,是劉老師。喏,就坐在那邊,那個帶黑框眼鏡的。”女生悄悄指了一下,然後壓低聲音說,“我聽說崔老師不好相處哦,很嚴厲的。”
話音剛落,部門領導端茶壺經過,對方趕忙轉身,伏案看電腦。
hr把時箋和崔成靜拉了個群,在裏面艾特時箋:【崔老師,這是我們新來的實習生,您可以和她聊一聊,看看有什麽活兒可以做。】
時箋捧著手機,小心翼翼地措辭:【崔老師,請您多多指教!您看方便加個微信嗎?】
崔成靜很快在群裏冒泡——不愧是資深記者,風格一看就很幹練,語句簡短:【好,現在加我,打個電話。】
說實話時箋還是很緊張,她點擊添加好友,對方秒速通過,下一秒微信電話就打來了。
一瞬間時箋心跳加速,慌忙拿上耳機,一邊戴一邊小跑到無人的茶水間,這才接通:“餵,崔老師您好……”
電話裏的女性音色寬厚有力,不過語氣淡得幾乎不近人情:“時箋?做個自我介紹吧。”
時箋的實習經歷幾乎稱得上是乏善可陳,沒有能講太久,就被崔成靜打斷:“ok,大概情況我了解了。是這樣,我手頭有個活需要你做,具體要求微信發你了,大概下午做出來給我就好。”
時箋有些跟不上她的節奏,剛應下來電話就掛斷了。
崔成靜在做的是某地區村裏的化工染料廠汙染的新聞,工廠私設暗管,違規排放劇毒汙染物,非常嚴重地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健康。
崔成靜想要了解汙染程度,具體有什麽樣的化學物質,會引起什麽危害,需要采訪到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讓時箋整理全國範圍內有可能接受采訪的化學方面或者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背景信息和聯系方式,需要大概一百個左右。
時箋完全沒有任何頭緒,雖然她知道問這種問題很傻,但還是弱弱地發送:【崔老師,請問這種專家一般怎麽找比較好呢?】
崔成靜說:【網絡檢索,官網資料,郵箱,電話。】
時箋還是不太理解,多問了兩句,對方回了條語音,隱約有些不耐煩:“就公開資料找,我說的還不夠清楚嗎?這些都是很基本的能力要求吧?”
時箋不敢再問了:【好的,您先忙,我馬上來做。】
時箋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嘗試了一番,沒有什麽成果,她思來想去,直接微信私戳了系裏一個和自己關系較好的學姐請求幫助。
連學姐都咋舌:【你一個新人,一上來就讓你這麽短時間找這麽多數量?太頂了吧。】
學姐建議她,先去各大高校公開網頁上找一找,所有專家的研究方向和擅長領域都有列示,比如環境系、化學系的教授。
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時箋埋頭苦幹,但是無奈第一次做類似的工作,效率特別緩慢,一上午才整理出二十個出頭。
方敏去食堂吃飯的時候問時箋要不要同行,她想了想還是婉拒,自己去樓下咖啡廳買了一份三明治,草草解決了午餐。
剛吃完就收到崔成靜的消息:【整理了多少?發我看看。】
下午上交,假設五點前需要完成。上午三小時她只找了20個專家,這麽算下來後面就算一刻都不停歇也完不成100個。
勢必要露拙,時箋頂著壓力將自己做的excel表格發了過去,等待暴風雨來臨。
果然,崔成靜很快給她撥來語音通話,語氣一聽就很不滿:“你自己看看你這找的都是什麽?暫且先不說數量,化工廠的專家,我需要的是紡服染料相關,而不是隨便什麽化學環境專家都可以,你找的這個環境大氣治理,你覺得有用嗎?”
三小時認真努力的成果被貶得一文不值,時箋攥緊手心道歉:“對不起崔老師,但這個實在是不好找,所以能找到的我都放——”
“我找你實習是來聽你找借口的嗎?如果好找我需要你幫我做嗎?我現在在外采,很忙,不想進行這種無效率的溝通。”
時箋在學業中一向表現優秀,從來沒被老師這麽厲聲訓斥過。期間陸譯年發微信問她實習怎麽樣,時箋揉揉眼睛,強作精神給他回:【好難!感覺完不成任務了[貓貓流淚.jpg]】
陸譯年問什麽樣的任務,時箋正爭分奪秒,只抽空粗略和他講了一下。
陸譯年說:【我認識一個長輩就是在高校從事相關研究的,我幫你去問問。】
時箋:【好,謝謝啦嗚嗚】
陸譯年:【適應需要過程,不要灰心[抱抱]】
時箋知道靠自己一個人大概率是做不完的,於是只好腆著臉再去請求學姐也幫忙同時找找,到下午三點的時候,陸譯年發來專家聯系方式和背景——是環境領域非常權威的教授,專門研究汙染治理,聽說也了解這起汙染排放案件,願意接受采訪。
煎熬的幾個小時度過,到五點的時候崔成靜讓她直接交表,時箋將文件發給她:【崔老師,不好意思,我已經盡力找了,只找到大概八十個左右。但是按照相關度排過序了,請您查收。】
又說:【清大的環境教授是熟人關系,接受采訪意願較高。】
奇怪的是,之前崔成靜隔一會兒就催一下,真正到點之後又沒聲兒了,時箋精疲力竭,但一顆心惶惶,不敢放松,過半小時又問:【請問還有什麽需要我做的嗎?】
依舊沒收到回覆,直到晚上很晚的時候,崔成靜才發來簡短一句:【先這樣。】
方敏後來幾天拉她去吃飯,路上聽聞這件事兒,後怕地感嘆:“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壓力測試啊?讓實習生做很難的活兒,知道肯定完不成的,但就是要好好‘鍛煉’他們。”
她用的詞很委婉,事實證明這種猜測不是沒有根據的。
近一周的時間,崔成靜基本上就是遠程指示時箋找材料,或者收集相關論文,數量要求很多,時間又卡得很緊,時箋常常要加班到淩晨。
陸譯年暑期不待在北京,他回申市陪父母,然後八月就要入職某互聯網大廠,兩人都處於很忙碌的狀態,聯系的頻率明顯降低,只有時箋晚上坐地鐵回校才有機會聊上兩句。
直到第二周末尾,時箋才見到了她的這位老師——性格很嚴肅,公事公辦,基本上沒見她露過好臉色。唯一讓時箋心裏好受一點的是,這種生人勿近的態度並非只針對她。
崔成靜對她愛答不理,大概率只是因為她不過是個上不了臺面的小角色。
時箋原以為一開始的兩周已經是地獄模式,沒想到後續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染料廠的新聞報道素材基本采取完畢,崔成靜把專家訪談的部分直接丟給時箋,讓她負責剪輯。
學姐知道這件事後驚呼:“老天!這種一般都是編導和後期處理吧,再不濟也應該你老師自己做。讓一個實習生來剪,這不是明晃晃的刁難嗎?”
時箋根本不會剪輯,但她也沒有拒絕的權力。
她從頭開始,那天一直學到淩晨三點,沒有回學校。
空蕩蕩的辦公室,蒼白的頂燈照耀下,只有她一個人。周圍很安靜,只有鼠標和鍵盤發出的噠噠聲。
時箋盯屏幕盯到頭暈眼花,眼睛幹澀到疼痛,還是進度緩慢,完成剪輯的成片長度連2分鐘都不到。
窗外的大廈零星亮著一些璀璨的燈火,時箋望出去,忽然覺出一陣鼻酸。
北京這樣的繁華。
也許她只是一顆輕如蜉蝣的灰塵,但還是會希冀這樣的城市有一處繁華是真正屬於她的。
辦公室區域只有她頭頂那一方明亮而落寞的燈光,其他地方都是昏昧的沈寂,時箋找到茶水間的位置,蹲在那棵無人問津的金錢樹旁邊,給陸譯年發微信:【你睡了嗎?】
她等了好一會兒,聊天框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
半晌,時箋用手背抹開眼淚,將腦袋埋進臂彎裏。
——這段時間一直感覺很糟糕。
崔老師是資深記者,一開始就讓她做很難的東西,時箋覺得自己這兩年好像白學了,什麽也不會。
於是就拼命地補課,每天24小時連軸轉,但還是得不到對方一星半點的認可。
她有時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這一行——明明旁人都曾誇讚過她聰明,為什麽她卻感覺自己如此愚笨。
真的好吃力啊,那種無論怎麽做都做不好的感覺,掙紮到窒息的姿態令人絕望。
時箋穿「海」送她的漂亮的西裝套裙,雙臂環繞,用力擁抱住自己。
酸水從心裏湧上來,她想哭,但生生掐住掌心,把淚水逼回去。
不能哭。
時箋努力深呼吸,將情緒慢慢地平覆下來。
不知怎麽,倏忽又想起「海」對她說,事情太多也可能導致註意力不集中,但那不並代表著你不聰明。我覺得你很靈光,你只是缺少一點“魔力藥水”。
自信,那應該是很重要的東西。
——如果連她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麽誰還會相信她?
方敏每天只需要整理整理訪談錄音,七八點就可以下班,過得無比暢快輕松,難道這樣的工作內容會比自己的挑戰性更大?
但是就這麽渾渾噩噩過兩三個月,對方又學到了什麽呢?
一個下午找100個聯系方式,或者收集200篇論文,又或者讓她一個大二學生來做最難的成片剪輯。
也許不是因為想刻意刁難她,而是因為老師對她的要求更高。
只有足夠努力,才能夠配得上這種期望,才能夠獲得成長。
時箋覺得腹部有什麽東西硌到自己,她直起身體,下意識伸手摸向西裝口袋。
借著朦朧的月光,時箋攤開柔軟的手掌心,將那枚東西看清楚。
——是一顆De Zee牌子的軟糖,光滑的磨砂塑料封皮畫著幾卷粉色的海浪。
水蜜桃味的。
口袋裏還有一張小紙條,是「海」遒勁的筆跡。
【又去一次,先買一顆散裝,好吃的話再和我說。】
時箋怔怔地出神很久,糖果包裝封口的鋸齒印在她掌心紋路上,一點都不疼痛,反而和諧相契。
這一刻,她感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福靈劑”。
作者有話說:
De Zee是荷蘭語“大海”的意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時箋實習去的是一檔很有名的社會紀實調查類新聞節目,能夠進這樣好的組雖然離不開時箋的優秀履歷,但也很大程度上是靠院系裏老師的推薦。
報道的第一天,時箋在hr的帶領下見了部門負責人,然後又領她去工位。
給時箋分配的直接負責人是一位近四十歲的資深記者崔成靜,不過在外地采訪,時箋還沒見到本人。
她後座是前不久來的另一個實習生方敏,兩人小聲打過招呼,交換了院校信息。對方湊過來詢問:“帶你的是崔老師嗎?”
時箋抿唇點頭,禮尚往來:“你呢?”
“我啊,是劉老師。喏,就坐在那邊,那個帶黑框眼鏡的。”女生悄悄指了一下,然後壓低聲音說,“我聽說崔老師不好相處哦,很嚴厲的。”
話音剛落,部門領導端茶壺經過,對方趕忙轉身,伏案看電腦。
hr把時箋和崔成靜拉了個群,在裏面艾特時箋:【崔老師,這是我們新來的實習生,您可以和她聊一聊,看看有什麽活兒可以做。】
時箋捧著手機,小心翼翼地措辭:【崔老師,請您多多指教!您看方便加個微信嗎?】
崔成靜很快在群裏冒泡——不愧是資深記者,風格一看就很幹練,語句簡短:【好,現在加我,打個電話。】
說實話時箋還是很緊張,她點擊添加好友,對方秒速通過,下一秒微信電話就打來了。
一瞬間時箋心跳加速,慌忙拿上耳機,一邊戴一邊小跑到無人的茶水間,這才接通:“餵,崔老師您好……”
電話裏的女性音色寬厚有力,不過語氣淡得幾乎不近人情:“時箋?做個自我介紹吧。”
時箋的實習經歷幾乎稱得上是乏善可陳,沒有能講太久,就被崔成靜打斷:“ok,大概情況我了解了。是這樣,我手頭有個活需要你做,具體要求微信發你了,大概下午做出來給我就好。”
時箋有些跟不上她的節奏,剛應下來電話就掛斷了。
崔成靜在做的是某地區村裏的化工染料廠汙染的新聞,工廠私設暗管,違規排放劇毒汙染物,非常嚴重地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健康。
崔成靜想要了解汙染程度,具體有什麽樣的化學物質,會引起什麽危害,需要采訪到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讓時箋整理全國範圍內有可能接受采訪的化學方面或者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背景信息和聯系方式,需要大概一百個左右。
時箋完全沒有任何頭緒,雖然她知道問這種問題很傻,但還是弱弱地發送:【崔老師,請問這種專家一般怎麽找比較好呢?】
崔成靜說:【網絡檢索,官網資料,郵箱,電話。】
時箋還是不太理解,多問了兩句,對方回了條語音,隱約有些不耐煩:“就公開資料找,我說的還不夠清楚嗎?這些都是很基本的能力要求吧?”
時箋不敢再問了:【好的,您先忙,我馬上來做。】
時箋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嘗試了一番,沒有什麽成果,她思來想去,直接微信私戳了系裏一個和自己關系較好的學姐請求幫助。
連學姐都咋舌:【你一個新人,一上來就讓你這麽短時間找這麽多數量?太頂了吧。】
學姐建議她,先去各大高校公開網頁上找一找,所有專家的研究方向和擅長領域都有列示,比如環境系、化學系的教授。
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時箋埋頭苦幹,但是無奈第一次做類似的工作,效率特別緩慢,一上午才整理出二十個出頭。
方敏去食堂吃飯的時候問時箋要不要同行,她想了想還是婉拒,自己去樓下咖啡廳買了一份三明治,草草解決了午餐。
剛吃完就收到崔成靜的消息:【整理了多少?發我看看。】
下午上交,假設五點前需要完成。上午三小時她只找了20個專家,這麽算下來後面就算一刻都不停歇也完不成100個。
勢必要露拙,時箋頂著壓力將自己做的excel表格發了過去,等待暴風雨來臨。
果然,崔成靜很快給她撥來語音通話,語氣一聽就很不滿:“你自己看看你這找的都是什麽?暫且先不說數量,化工廠的專家,我需要的是紡服染料相關,而不是隨便什麽化學環境專家都可以,你找的這個環境大氣治理,你覺得有用嗎?”
三小時認真努力的成果被貶得一文不值,時箋攥緊手心道歉:“對不起崔老師,但這個實在是不好找,所以能找到的我都放——”
“我找你實習是來聽你找借口的嗎?如果好找我需要你幫我做嗎?我現在在外采,很忙,不想進行這種無效率的溝通。”
時箋在學業中一向表現優秀,從來沒被老師這麽厲聲訓斥過。期間陸譯年發微信問她實習怎麽樣,時箋揉揉眼睛,強作精神給他回:【好難!感覺完不成任務了[貓貓流淚.jpg]】
陸譯年問什麽樣的任務,時箋正爭分奪秒,只抽空粗略和他講了一下。
陸譯年說:【我認識一個長輩就是在高校從事相關研究的,我幫你去問問。】
時箋:【好,謝謝啦嗚嗚】
陸譯年:【適應需要過程,不要灰心[抱抱]】
時箋知道靠自己一個人大概率是做不完的,於是只好腆著臉再去請求學姐也幫忙同時找找,到下午三點的時候,陸譯年發來專家聯系方式和背景——是環境領域非常權威的教授,專門研究汙染治理,聽說也了解這起汙染排放案件,願意接受采訪。
煎熬的幾個小時度過,到五點的時候崔成靜讓她直接交表,時箋將文件發給她:【崔老師,不好意思,我已經盡力找了,只找到大概八十個左右。但是按照相關度排過序了,請您查收。】
又說:【清大的環境教授是熟人關系,接受采訪意願較高。】
奇怪的是,之前崔成靜隔一會兒就催一下,真正到點之後又沒聲兒了,時箋精疲力竭,但一顆心惶惶,不敢放松,過半小時又問:【請問還有什麽需要我做的嗎?】
依舊沒收到回覆,直到晚上很晚的時候,崔成靜才發來簡短一句:【先這樣。】
方敏後來幾天拉她去吃飯,路上聽聞這件事兒,後怕地感嘆:“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壓力測試啊?讓實習生做很難的活兒,知道肯定完不成的,但就是要好好‘鍛煉’他們。”
她用的詞很委婉,事實證明這種猜測不是沒有根據的。
近一周的時間,崔成靜基本上就是遠程指示時箋找材料,或者收集相關論文,數量要求很多,時間又卡得很緊,時箋常常要加班到淩晨。
陸譯年暑期不待在北京,他回申市陪父母,然後八月就要入職某互聯網大廠,兩人都處於很忙碌的狀態,聯系的頻率明顯降低,只有時箋晚上坐地鐵回校才有機會聊上兩句。
直到第二周末尾,時箋才見到了她的這位老師——性格很嚴肅,公事公辦,基本上沒見她露過好臉色。唯一讓時箋心裏好受一點的是,這種生人勿近的態度並非只針對她。
崔成靜對她愛答不理,大概率只是因為她不過是個上不了臺面的小角色。
時箋原以為一開始的兩周已經是地獄模式,沒想到後續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染料廠的新聞報道素材基本采取完畢,崔成靜把專家訪談的部分直接丟給時箋,讓她負責剪輯。
學姐知道這件事後驚呼:“老天!這種一般都是編導和後期處理吧,再不濟也應該你老師自己做。讓一個實習生來剪,這不是明晃晃的刁難嗎?”
時箋根本不會剪輯,但她也沒有拒絕的權力。
她從頭開始,那天一直學到淩晨三點,沒有回學校。
空蕩蕩的辦公室,蒼白的頂燈照耀下,只有她一個人。周圍很安靜,只有鼠標和鍵盤發出的噠噠聲。
時箋盯屏幕盯到頭暈眼花,眼睛幹澀到疼痛,還是進度緩慢,完成剪輯的成片長度連2分鐘都不到。
窗外的大廈零星亮著一些璀璨的燈火,時箋望出去,忽然覺出一陣鼻酸。
北京這樣的繁華。
也許她只是一顆輕如蜉蝣的灰塵,但還是會希冀這樣的城市有一處繁華是真正屬於她的。
辦公室區域只有她頭頂那一方明亮而落寞的燈光,其他地方都是昏昧的沈寂,時箋找到茶水間的位置,蹲在那棵無人問津的金錢樹旁邊,給陸譯年發微信:【你睡了嗎?】
她等了好一會兒,聊天框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
半晌,時箋用手背抹開眼淚,將腦袋埋進臂彎裏。
——這段時間一直感覺很糟糕。
崔老師是資深記者,一開始就讓她做很難的東西,時箋覺得自己這兩年好像白學了,什麽也不會。
於是就拼命地補課,每天24小時連軸轉,但還是得不到對方一星半點的認可。
她有時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這一行——明明旁人都曾誇讚過她聰明,為什麽她卻感覺自己如此愚笨。
真的好吃力啊,那種無論怎麽做都做不好的感覺,掙紮到窒息的姿態令人絕望。
時箋穿「海」送她的漂亮的西裝套裙,雙臂環繞,用力擁抱住自己。
酸水從心裏湧上來,她想哭,但生生掐住掌心,把淚水逼回去。
不能哭。
時箋努力深呼吸,將情緒慢慢地平覆下來。
不知怎麽,倏忽又想起「海」對她說,事情太多也可能導致註意力不集中,但那不並代表著你不聰明。我覺得你很靈光,你只是缺少一點“魔力藥水”。
自信,那應該是很重要的東西。
——如果連她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麽誰還會相信她?
方敏每天只需要整理整理訪談錄音,七八點就可以下班,過得無比暢快輕松,難道這樣的工作內容會比自己的挑戰性更大?
但是就這麽渾渾噩噩過兩三個月,對方又學到了什麽呢?
一個下午找100個聯系方式,或者收集200篇論文,又或者讓她一個大二學生來做最難的成片剪輯。
也許不是因為想刻意刁難她,而是因為老師對她的要求更高。
只有足夠努力,才能夠配得上這種期望,才能夠獲得成長。
時箋覺得腹部有什麽東西硌到自己,她直起身體,下意識伸手摸向西裝口袋。
借著朦朧的月光,時箋攤開柔軟的手掌心,將那枚東西看清楚。
——是一顆De Zee牌子的軟糖,光滑的磨砂塑料封皮畫著幾卷粉色的海浪。
水蜜桃味的。
口袋裏還有一張小紙條,是「海」遒勁的筆跡。
【又去一次,先買一顆散裝,好吃的話再和我說。】
時箋怔怔地出神很久,糖果包裝封口的鋸齒印在她掌心紋路上,一點都不疼痛,反而和諧相契。
這一刻,她感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福靈劑”。
作者有話說:
De Zee是荷蘭語“大海”的意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