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佛珠
關燈
小
中
大
房門砰地關上,聞錦身子一松,順著墻壁虛脫落地。
擦了擦眼角溢出的淚水,也不知自己為何會哭——是真覺得受了他欺負,還是在替那個渴望被他欺負,卻被她鎖在心底的聞錦傷心難過。
她只知道,她要完成的事,不能再拖了。
便是往前是萬丈深淵,粉身碎骨,她也不能回頭。
聞錦甚至有些期盼自己在這場激流中隕落。
這樣,她就不用掙紮,也不用抑制自己糟糕的妄念了。
--
可事情卻並不如她所願。
對於江南開春覆蘇的規劃爭論聲越來越烈,這日,朝堂終於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最為全面的探討。
張默與盧樽幫她在朝堂上直接拋出了觀點,把當年青苗變法的條條細則展開研論,力圖論斷該法對於現在的金陵農耕有益。
這些年聞錦積攢的勢力趨漸在朝堂上顯現出來。
中樞一共六位宰相,三位站在她這邊,兩位歷經過當年變法失敗的教訓,竭力阻擾。
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曾經反對變法的保守黨領首呂稷呂太尉,這會選擇了沈默。
聞錦本想著他那生固執,定然會如當年一般強烈反對,恨不得在金鑾殿上撞柱明志,可他這會沒說話,倒讓聞錦有些意外。
聞錦從來沒有拉攏過他,也拉攏不動他。呂稷從來不站黨,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但他的中立,一下讓聞錦這一派占了上風。
聞錦沒有官職,一直在後廷聽人匯報前朝的動靜。知曉自己的策論暫且占據上風,她淺淺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只等著眾人推舉變法欽差,她的人說出她的名字來。
最後,同意在金陵再試變法的計策終於敲定。
可那即將下江南的欽差,卻不是她聞錦。
“工部的宋侍郎在紛爭最響時,主動請了纓。宋大人去年就下過一趟江南,屢建奇功,對金陵現在的情況,算是朝裏最是熟悉的人,他一開口,諸多大員站位挺了他。小公子的呼聲,比之落了些許。”
聞錦聞言沈默。
前來稟報的殿前侍頭想了想,還補充了句,“宋大人還下了軍令狀,當時朝上吵得緊,聽的人頭疼,宋大人直接同那些反對變法的人揚言了句,‘改不成,宋某提頭來見’。”
聞錦驚座而起,細指蜷縮在桌角,劃出一道急促的刮痕。
--
一切落了定,聞錦企圖扭轉局面,卻發現自己的勢力,竟抵禦不動。
晟雲洲出發下江南的時辰,在清晨黎明之時。
孝仁太後與官家均至城門送行,視為勉力,助其旗開得勝。
讓晟雲洲沒想到的是,出了城門,聞錦的馬車停留在官道入口處的長亭前。
小姑娘走下車來,朝馬背上的他望了一眼,目光左右飄浮了會,終究還是上前,叮囑保重。
晟雲洲的回聲不冷不熱,破曉前的夜色最黑,他坐在馬上,仰著頭,居高臨下,聞錦看不清他的神情,只感覺到一絲拒之千裏的寒意。
她頓了頓,“大人下軍令狀,是不是太草率了些,萬一......”
“不是為了你,不必掛懷。”
青苗變法一事,一直是他心頭上的一個結。
但他確實也不想她去。
聞錦噎了聲,默然片刻,她從袖中掏出了一串佛珠,捏在手上,想遞給他,卻又失了兩分底氣,“從福安寺求來的,據說大師開過光,可以拿來避邪護身。”
晟雲洲朝她手上瞥了一眼,“你什麽時候也信這個了?”
當初汴京城詭事作亂時,她一直都沒有信過怪力亂神。
“不信的。但,求個心安也好。”
明明不要他,卻還來關心。
晟雲洲不知是喜是悲,笑了聲,並沒有接過,“佛珠,我有。”
聞錦擡頭,只見他從懷中心口處,拿出了一串紅繩,周邊銜著白玉,中間系了一枚佛珠。
聞錦一下認出那是她丟失的東西,訥然了聲,白皙的雙靨在漆黑夜色中,猶如跳蝦掉落沸鍋一般,蒸蒸大紅起來。
她的佛珠怎麽會在他這?
那晚的男人,是他!
聞錦整個人都被釘在原地了般。
他絕對是故意的。
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這種時候。
她那天走的時候,連回頭看一眼都不敢,就怕知道了他長什麽樣,以後一想起來就尷尬。
他之前都沒提,她不知者無罪,倒也不尷尬。
現在倒好,他們倆待過那樣困窘的一晚,後來,還真的做了那晚沒做的事。
聞錦當場挖洞都來不及。
“走了。”男人輕飄飄撂下一句話,指尖轉著她同亡夫“定情”的佛珠馳騁離去。
徒留她一個人,待在了汴京城門口的二月冷風中,徹底淩亂。
--
在金陵試法,只是一個小試點,不足以掀起大浪。
怕就怕在,一旦成功,那些喜好破舊立新的人,會趁勢翻卷而來,提議對大周的整個農耕體制,進行改革。
那就徹底輪回了當年的青苗變法。
朝廷的保守黨派,堅決不同意這個趨勢的擴散。
抓著朝野上下對於金陵一試爭論未休的勢頭,揪出了當年變法失敗的罪魁禍首,晟雲洲。
直言要是他曾經支持的變法如今成功了,對於大奸臣晟雲洲的史論,難不成還要重新忖度。
所謂談“晟”必吵,整個汴京上下,都開始對變法提出了質疑。
聞錦對此似乎早有預料,並不慌忙壓制輿論,甚至在背後推波助瀾,眾說紛紜,漸漸讓一些對晟雲洲持不同看法的微弱言論,一並翻到了明面上來。
就連一向閑散從不涉政的舒王,在城內如火如荼的議論聲中,也直言不諱了一句,“我不信老師是個奸臣。”
繼而,他便被舒太妃關在了院中,不許胡亂出門發聲。
誰知這場風波會引來什麽呢,舒太妃不敢讓趙嶼冒險,委實常理。
但作為皇親貴胄,行此態度,難免讓人猜疑皇室的想法。
就在世人皆以為皇室的態度是認晟為奸,小公子忽而站了出來,提議重論當年變法一事,重證晟相為奸。
朝野上下,無不嘩然。
翻案重審一事絕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涉及到皇室朝廷的權威與公信力。
小公子發此大膽言論,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對。
可市井對此的輿論之聲已經達到頂峰,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冒了出來,當初他們想借著晟雲洲的罵名壓制變法,如今卻因這場東風勢頭過盛,朝廷變得騎虎難下,不得不退讓一步,在太和殿內,提議主持一場論當年青苗變法的辯論。
實則就是論晟雲洲。
只要論晟為奸的觀點占據勢頭,朝野上下的非議自然就會消弭下去。
人已身死,蓋棺定論,偶有異議之聲,都會被淹沒而去。
這日,太和殿內,坐在認晟為奸一邊的官員魚貫而入,只見反方一側,小公子穿了一身霜葉紅的錦衣圓袍,正命人在對面墻檐上掛丹青。
有齊國公畫的晟雲洲幼時的畫像,有晟雲洲自己畫的風景,也有他與大學究元植先生在山間閑散下棋的師徒日常,一幅一幅,隱隱映射著一位英年早逝的權臣平生。
劉曜走進殿內,望著那一列而過的畫作,終於明白了小姑娘仔細收集有關晟雲洲殘留的一切的目的。
那是她的論據。
其間還有不少他與其他臣子出門游玩,或閣中議事的丹青。
那些曾同他共事過,甚至要好的官員,有一些正坐在對面,望見那些丹青,心中無不泛起漣漪。
他們當初信任的那位相爺,一同談笑風生過的同僚,他真的有變得那麽不堪嗎?
便是他承認自己的過錯造成了變法失敗,導致當年江南一帶民不聊生,他就完全是個不忠不義之人,毫無建樹嗎?
不是這樣的。
有些人出現動搖,有些人選擇漠視。
聞錦將畫掛好,抱著一摞關於晟雲洲雜記曲譜,詞章散文,從容坐在了對面,“不是要辯論嗎?開始吧。”
沒人知道,她等這天,已經等了很久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擦了擦眼角溢出的淚水,也不知自己為何會哭——是真覺得受了他欺負,還是在替那個渴望被他欺負,卻被她鎖在心底的聞錦傷心難過。
她只知道,她要完成的事,不能再拖了。
便是往前是萬丈深淵,粉身碎骨,她也不能回頭。
聞錦甚至有些期盼自己在這場激流中隕落。
這樣,她就不用掙紮,也不用抑制自己糟糕的妄念了。
--
可事情卻並不如她所願。
對於江南開春覆蘇的規劃爭論聲越來越烈,這日,朝堂終於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最為全面的探討。
張默與盧樽幫她在朝堂上直接拋出了觀點,把當年青苗變法的條條細則展開研論,力圖論斷該法對於現在的金陵農耕有益。
這些年聞錦積攢的勢力趨漸在朝堂上顯現出來。
中樞一共六位宰相,三位站在她這邊,兩位歷經過當年變法失敗的教訓,竭力阻擾。
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曾經反對變法的保守黨領首呂稷呂太尉,這會選擇了沈默。
聞錦本想著他那生固執,定然會如當年一般強烈反對,恨不得在金鑾殿上撞柱明志,可他這會沒說話,倒讓聞錦有些意外。
聞錦從來沒有拉攏過他,也拉攏不動他。呂稷從來不站黨,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但他的中立,一下讓聞錦這一派占了上風。
聞錦沒有官職,一直在後廷聽人匯報前朝的動靜。知曉自己的策論暫且占據上風,她淺淺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只等著眾人推舉變法欽差,她的人說出她的名字來。
最後,同意在金陵再試變法的計策終於敲定。
可那即將下江南的欽差,卻不是她聞錦。
“工部的宋侍郎在紛爭最響時,主動請了纓。宋大人去年就下過一趟江南,屢建奇功,對金陵現在的情況,算是朝裏最是熟悉的人,他一開口,諸多大員站位挺了他。小公子的呼聲,比之落了些許。”
聞錦聞言沈默。
前來稟報的殿前侍頭想了想,還補充了句,“宋大人還下了軍令狀,當時朝上吵得緊,聽的人頭疼,宋大人直接同那些反對變法的人揚言了句,‘改不成,宋某提頭來見’。”
聞錦驚座而起,細指蜷縮在桌角,劃出一道急促的刮痕。
--
一切落了定,聞錦企圖扭轉局面,卻發現自己的勢力,竟抵禦不動。
晟雲洲出發下江南的時辰,在清晨黎明之時。
孝仁太後與官家均至城門送行,視為勉力,助其旗開得勝。
讓晟雲洲沒想到的是,出了城門,聞錦的馬車停留在官道入口處的長亭前。
小姑娘走下車來,朝馬背上的他望了一眼,目光左右飄浮了會,終究還是上前,叮囑保重。
晟雲洲的回聲不冷不熱,破曉前的夜色最黑,他坐在馬上,仰著頭,居高臨下,聞錦看不清他的神情,只感覺到一絲拒之千裏的寒意。
她頓了頓,“大人下軍令狀,是不是太草率了些,萬一......”
“不是為了你,不必掛懷。”
青苗變法一事,一直是他心頭上的一個結。
但他確實也不想她去。
聞錦噎了聲,默然片刻,她從袖中掏出了一串佛珠,捏在手上,想遞給他,卻又失了兩分底氣,“從福安寺求來的,據說大師開過光,可以拿來避邪護身。”
晟雲洲朝她手上瞥了一眼,“你什麽時候也信這個了?”
當初汴京城詭事作亂時,她一直都沒有信過怪力亂神。
“不信的。但,求個心安也好。”
明明不要他,卻還來關心。
晟雲洲不知是喜是悲,笑了聲,並沒有接過,“佛珠,我有。”
聞錦擡頭,只見他從懷中心口處,拿出了一串紅繩,周邊銜著白玉,中間系了一枚佛珠。
聞錦一下認出那是她丟失的東西,訥然了聲,白皙的雙靨在漆黑夜色中,猶如跳蝦掉落沸鍋一般,蒸蒸大紅起來。
她的佛珠怎麽會在他這?
那晚的男人,是他!
聞錦整個人都被釘在原地了般。
他絕對是故意的。
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這種時候。
她那天走的時候,連回頭看一眼都不敢,就怕知道了他長什麽樣,以後一想起來就尷尬。
他之前都沒提,她不知者無罪,倒也不尷尬。
現在倒好,他們倆待過那樣困窘的一晚,後來,還真的做了那晚沒做的事。
聞錦當場挖洞都來不及。
“走了。”男人輕飄飄撂下一句話,指尖轉著她同亡夫“定情”的佛珠馳騁離去。
徒留她一個人,待在了汴京城門口的二月冷風中,徹底淩亂。
--
在金陵試法,只是一個小試點,不足以掀起大浪。
怕就怕在,一旦成功,那些喜好破舊立新的人,會趁勢翻卷而來,提議對大周的整個農耕體制,進行改革。
那就徹底輪回了當年的青苗變法。
朝廷的保守黨派,堅決不同意這個趨勢的擴散。
抓著朝野上下對於金陵一試爭論未休的勢頭,揪出了當年變法失敗的罪魁禍首,晟雲洲。
直言要是他曾經支持的變法如今成功了,對於大奸臣晟雲洲的史論,難不成還要重新忖度。
所謂談“晟”必吵,整個汴京上下,都開始對變法提出了質疑。
聞錦對此似乎早有預料,並不慌忙壓制輿論,甚至在背後推波助瀾,眾說紛紜,漸漸讓一些對晟雲洲持不同看法的微弱言論,一並翻到了明面上來。
就連一向閑散從不涉政的舒王,在城內如火如荼的議論聲中,也直言不諱了一句,“我不信老師是個奸臣。”
繼而,他便被舒太妃關在了院中,不許胡亂出門發聲。
誰知這場風波會引來什麽呢,舒太妃不敢讓趙嶼冒險,委實常理。
但作為皇親貴胄,行此態度,難免讓人猜疑皇室的想法。
就在世人皆以為皇室的態度是認晟為奸,小公子忽而站了出來,提議重論當年變法一事,重證晟相為奸。
朝野上下,無不嘩然。
翻案重審一事絕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涉及到皇室朝廷的權威與公信力。
小公子發此大膽言論,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對。
可市井對此的輿論之聲已經達到頂峰,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冒了出來,當初他們想借著晟雲洲的罵名壓制變法,如今卻因這場東風勢頭過盛,朝廷變得騎虎難下,不得不退讓一步,在太和殿內,提議主持一場論當年青苗變法的辯論。
實則就是論晟雲洲。
只要論晟為奸的觀點占據勢頭,朝野上下的非議自然就會消弭下去。
人已身死,蓋棺定論,偶有異議之聲,都會被淹沒而去。
這日,太和殿內,坐在認晟為奸一邊的官員魚貫而入,只見反方一側,小公子穿了一身霜葉紅的錦衣圓袍,正命人在對面墻檐上掛丹青。
有齊國公畫的晟雲洲幼時的畫像,有晟雲洲自己畫的風景,也有他與大學究元植先生在山間閑散下棋的師徒日常,一幅一幅,隱隱映射著一位英年早逝的權臣平生。
劉曜走進殿內,望著那一列而過的畫作,終於明白了小姑娘仔細收集有關晟雲洲殘留的一切的目的。
那是她的論據。
其間還有不少他與其他臣子出門游玩,或閣中議事的丹青。
那些曾同他共事過,甚至要好的官員,有一些正坐在對面,望見那些丹青,心中無不泛起漣漪。
他們當初信任的那位相爺,一同談笑風生過的同僚,他真的有變得那麽不堪嗎?
便是他承認自己的過錯造成了變法失敗,導致當年江南一帶民不聊生,他就完全是個不忠不義之人,毫無建樹嗎?
不是這樣的。
有些人出現動搖,有些人選擇漠視。
聞錦將畫掛好,抱著一摞關於晟雲洲雜記曲譜,詞章散文,從容坐在了對面,“不是要辯論嗎?開始吧。”
沒人知道,她等這天,已經等了很久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