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小朋友的快樂童年
關燈
小
中
大
下午的時候,路過曬滿了麥子的寬敞馬路,喬大成帶著七八人上山看楊梅的情況了。
今天估計一下明天有多少紅透了的楊梅可以摘,把數字報給供銷社的丁大姐,他們也可以開始做好準備了。
楊梅這個生意要是還不讓丁大姐做個獨家,那過去幾年喬家嶴困難的時候,也枉費丁大姐的照顧了。
丁大姐對喬大成的貼心也很滿意,提前嘗到味道的她是期待極了今年的盛況。
上山的隊伍裏,有一個特別的存在。
喬晨曦。
三年過去,長高了不少的喬晨曦徹底變成大人口中的大姑娘了,整日在太陽底下瞎逛,也依舊是明媚的長相,半點不帶黑黃。
甜甜的一聲“爺爺孃孃伯伯嬸嬸”,烈日下的焦灼,農活的煩躁都能被散去。
喬晨曦跟在隊伍裏,不但不添亂,反而讓大家幹活更加舒心了。
走在喬晨曦前面的是娟娟,她還記得最初她篤定喬興家裏有秘密,現在全村都知道他們有秘密了。
但是那又怎樣呢,換個角度來說,喬晨曦是他們喬家嶴的恩人。
和曾經的流言一樣,曦曦是小福星。
娟娟摘下一顆紅得發黑的楊梅遞給喬晨曦,“曦曦,吃,這可是你和你爺爺親手嫁接的,多吃點。”
喬晨曦露出甜美的微笑,說聲謝謝,接下楊梅,張口吃下。
吃楊梅合該一整個送入嘴裏,一用力,帶有清香的爽口鮮甜的汁水便充盈在嘴裏。
再咬一下,外脆內綿的果粒在嘴裏四散開來,舌齒盤弄幾分,再咬幾口,楊梅的鮮美便盡數吞下,只留個楊梅核在嘴裏。
充足的日照下,哪怕楊梅還透著白色,摘一顆送進嘴裏也是清甜的,更別說那些掛在枝頭紅透了的楊梅。
前面已經在討論明天能摘多少籃了,經驗豐富的老農民望見樹上的顏色就能估算出來。
往常幾年,這個流程過得很快,只是今年,卻有了幾分爭執。
嘗了楊梅味道的王春梅完全被俘虜了,又做慣了出頭鳥,這次也不例外,“我們現在又不缺錢,也不缺米,這麽好吃的楊梅得我們喬家嶴人自己吃個夠才行吧。再說我們也吃不了多少,我看明天少送幾籃過去好了。”
確實,有了蔬果生產合作社,有了回靈提供的水稻種子,喬家嶴現在說一句“倉廩實,衣食足”完全不為過。
他們只缺各種票,但這已經不是他們能努力的了,現在主要的追求的快樂吃喝。
但是也有人喜歡錢的,或者是要準備嫁妝彩禮的,或者是有關系用錢換票的,總之對這些人來說,錢是越多越好。
楊梅麽,吃個一盤吃過也就算了。
喬大成聽幾個人吵吵嚷嚷聽得頭大,轉過頭看去,喬晨曦安然地在楊梅樹下吃著別人投餵的楊梅,一時間心裏又羨慕起來。
最後定下來的是,每天留兩籃,每戶人家裝一盤吃,正好天天有得吃,又不至於吃不完。
這個分配,王春梅還算滿意,愛錢人士也覺得還行。
·
第二天,山腳下的車隊邊,喬晨曦已經等好了,今年也是她最後一年跟著大隊的車隊去各個供銷社玩了。
等九月份,她就要去上學了。
以前喬晨曦是坐在板車的木板上,今天是坐在板車兩邊高起的扶手上,兩只腳翹在一邊,隨著車隊的前進,一晃一晃的。
稍微過會兒,喬晨曦跳下車,跟著大家走。
見到丁嬸嬸的時候,喬晨曦照舊甜甜地喊人,“丁嬸嬸,我們來了!”
“誒!我們曦曦這麽高啦,越長越漂亮,是個大姑娘了!”
“謝謝丁嬸嬸,你也很漂亮。”
“哦呦呦,嘴真甜,比你們的楊梅還要甜。”
喬晨曦是拎得動一籃子楊梅的,但是她的“神力”不適合在這邊喬家嶴以外的人面前表現,便一直在邊上和丁大姐聊天。
送完楊梅回到家裏,堂屋的桌子上放著一盤子楊梅,喬晨曦坐下來吃了一顆。
屋裏已經會走會跑的喬晨輝跑出來撲到姐姐身上。
“姐姐,你回來啦!”
喬晨曦又捏了顆楊梅,遞給喬晨輝吃。
說是遞給,其實是餵給。
這麽小的孩子,喬晨曦還是很怕楊梅核噎到人的。
哪怕自己這個年紀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大人什麽都可以自己幹了。
現如今,喬晨曦回憶起來當初在荒地哥哥緊張自己摔倒的模樣,也算是深有體會了。
“姐姐,我們出去玩吧!”
喬晨輝拉著喬晨曦的手撒嬌,喬晨曦又吃了一顆楊梅,才帶著弟弟在村口等了其他的小夥伴上山。
最初的那些小夥伴,從最大的親哥哥喬陽曦,到小熠、元元、大寶、月月、依依已經全都上學去了。
喬晨曦和四年前的喬陽曦一樣,領著包括親弟弟在內的村裏的小孩子們,從後山到荒地,從村裏的犄角旮旯到合作社的蔬菜地,每一片土地都被他們踩過。
供銷社門口一大早排隊買楊梅的人已經和喬家嶴沒關系了,他們的產量就這麽點,沒辦法滿足所有人的。
兩三天後,麥子也曬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等著糧站的丁主任來收小麥。
關於喬家嶴今年小麥的畝產,至少整個六堰上上下下都是有數的。
第一年水稻那樣驚人的畝產還能讓人心生邪念,如今大家都能平淡地接受了。
姻親關系四通八達的,大部分人都能拿到好處,還眼紅什麽?
“五百誒!喬隊長,今年你說不定都能去市裏講話了!”
喬家嶴蔬果生產合作社建起來的第一年,喬大成因為糧食產量太低失去了去縣裏的年底大會發言的機會。
水稻產量翻倍還有餘的第一年,因為太過離奇,並且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喬大成也沒有這個機會。
直到去年,上面的調查隊終於調查不出什麽來,宣布的確是野生水稻的原因,具體得等省裏的研究院的結果,喬大成才終於能在縣裏的領導面前誇讚他們喬家嶴人的團結勤勞。
丁主任的這句話,喬大成很是期待,“借你吉言啊!”
隔天就是喬家嶴人分小麥的日子。
喬家嶴人其實不愛吃面食,但是小麥也是糧食,是比大米還難得的糧食,這就註定了喬家嶴人對此歡欣鼓舞。
王春梅抱著小雲,去年剛生的小女兒,牽著星星來到了陳月芬身邊,開始嘀咕小麥粉可以做哪些吃食。
面疙瘩,麥糊燒……
陳月芬報了一大串,打頭的是啟安縣這一帶最流行的兩種面食,做法簡單易上手。
一邊聽著的喬晨曦咽了咽口水,這兩樣她吃過,好吃!
一旦白米飯自由了,總會想吃些別的,現在,小麥粉自由近在眼前!
喬大成舉起喇叭的時候,底下的人同時噤聲,一雙雙眼睛期待地盯著喬大成,想快點知道自己家能分到多少麥子。
就連喬晨曦,都緊張地捏了把媽媽的手。
“今年,我們……畝產五百一十斤……喬興四千五百……”
躲在大隊院子外面的葛小美激動地抓了一把身邊一起來了看熱鬧的老姐們的手臂,仿佛這四千多斤小麥是給她的一樣。
在吹牛這方面,確實和給葛小美了沒多大區別,畢竟只是從我家變成我女兒家而已,其他的說辭一個都不用動。
沒一會兒,喬興和陳月芬推著裝了小麥的板車出來了,葛小美見狀趕緊上去幫忙推。
這種時候,馬屁拍起來,不管有沒有用,拉好關系才是正途。
“阿巧去學校了沒辦法來,就讓我這個當媽的來代勞吧,爺爺,你讓我來。”
都是一樣的年齡,喬興又怎麽可能讓一個老年婦女幹這種體力活,沒有松開把手,葛小美便在側邊使力。
推到喬興家裏之後,三個人都出了滿頭汗,喬晨曦跑進後屋給大人們倒了一人一碗水。
水是要喝的,葛小美喝完,轉頭就走,說去找她的老姐妹了。
人都累了,家裏其他人還在合作社幹活呢,便先歇歇,等會兒要做午飯。
陳月芬吃著桌上的楊梅,突然間想起什麽,起身進了雜物間找了個小竹籃洗幹凈曬到太陽底下。
“爸,等會兒我跑一趟大隊長家,跟他們借一下他們明天的楊梅,我們後天的楊梅給他們,裝上一籃給何師傅送過去,教了我們陽陽那麽多,也算半個師父了,總該盡點心意的。”
“應該的,你去吧。”
喬晨曦坐在桌子一邊,吃著楊梅,愜意地看著姑姑給自己借來的圖畫書,甚至都沒聽進去他們說了什麽。
這樣悠閑的日子沒幾天,喬家嶴的生活又刺激起來。
是各個縣市的前半年糧食產量都被做成表格送到省裏了。
之前喬家嶴的水稻畝產就已經很驚人了,但是因為是個人少的小大隊,總數不大,研究所也沒研究出什麽來,上頭便放在心上。
現在,他們的小麥也有這樣的產量,那絕對是需要重視的。
最先找到這裏的,是得了消息的寧省日報,也算是上頭示意的,讓他們先來打探一下看看情況。
雖然只來了兩個人,但是一個記者,是報社裏的小組長,一個攝影師,面子是給足了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今天估計一下明天有多少紅透了的楊梅可以摘,把數字報給供銷社的丁大姐,他們也可以開始做好準備了。
楊梅這個生意要是還不讓丁大姐做個獨家,那過去幾年喬家嶴困難的時候,也枉費丁大姐的照顧了。
丁大姐對喬大成的貼心也很滿意,提前嘗到味道的她是期待極了今年的盛況。
上山的隊伍裏,有一個特別的存在。
喬晨曦。
三年過去,長高了不少的喬晨曦徹底變成大人口中的大姑娘了,整日在太陽底下瞎逛,也依舊是明媚的長相,半點不帶黑黃。
甜甜的一聲“爺爺孃孃伯伯嬸嬸”,烈日下的焦灼,農活的煩躁都能被散去。
喬晨曦跟在隊伍裏,不但不添亂,反而讓大家幹活更加舒心了。
走在喬晨曦前面的是娟娟,她還記得最初她篤定喬興家裏有秘密,現在全村都知道他們有秘密了。
但是那又怎樣呢,換個角度來說,喬晨曦是他們喬家嶴的恩人。
和曾經的流言一樣,曦曦是小福星。
娟娟摘下一顆紅得發黑的楊梅遞給喬晨曦,“曦曦,吃,這可是你和你爺爺親手嫁接的,多吃點。”
喬晨曦露出甜美的微笑,說聲謝謝,接下楊梅,張口吃下。
吃楊梅合該一整個送入嘴裏,一用力,帶有清香的爽口鮮甜的汁水便充盈在嘴裏。
再咬一下,外脆內綿的果粒在嘴裏四散開來,舌齒盤弄幾分,再咬幾口,楊梅的鮮美便盡數吞下,只留個楊梅核在嘴裏。
充足的日照下,哪怕楊梅還透著白色,摘一顆送進嘴裏也是清甜的,更別說那些掛在枝頭紅透了的楊梅。
前面已經在討論明天能摘多少籃了,經驗豐富的老農民望見樹上的顏色就能估算出來。
往常幾年,這個流程過得很快,只是今年,卻有了幾分爭執。
嘗了楊梅味道的王春梅完全被俘虜了,又做慣了出頭鳥,這次也不例外,“我們現在又不缺錢,也不缺米,這麽好吃的楊梅得我們喬家嶴人自己吃個夠才行吧。再說我們也吃不了多少,我看明天少送幾籃過去好了。”
確實,有了蔬果生產合作社,有了回靈提供的水稻種子,喬家嶴現在說一句“倉廩實,衣食足”完全不為過。
他們只缺各種票,但這已經不是他們能努力的了,現在主要的追求的快樂吃喝。
但是也有人喜歡錢的,或者是要準備嫁妝彩禮的,或者是有關系用錢換票的,總之對這些人來說,錢是越多越好。
楊梅麽,吃個一盤吃過也就算了。
喬大成聽幾個人吵吵嚷嚷聽得頭大,轉過頭看去,喬晨曦安然地在楊梅樹下吃著別人投餵的楊梅,一時間心裏又羨慕起來。
最後定下來的是,每天留兩籃,每戶人家裝一盤吃,正好天天有得吃,又不至於吃不完。
這個分配,王春梅還算滿意,愛錢人士也覺得還行。
·
第二天,山腳下的車隊邊,喬晨曦已經等好了,今年也是她最後一年跟著大隊的車隊去各個供銷社玩了。
等九月份,她就要去上學了。
以前喬晨曦是坐在板車的木板上,今天是坐在板車兩邊高起的扶手上,兩只腳翹在一邊,隨著車隊的前進,一晃一晃的。
稍微過會兒,喬晨曦跳下車,跟著大家走。
見到丁嬸嬸的時候,喬晨曦照舊甜甜地喊人,“丁嬸嬸,我們來了!”
“誒!我們曦曦這麽高啦,越長越漂亮,是個大姑娘了!”
“謝謝丁嬸嬸,你也很漂亮。”
“哦呦呦,嘴真甜,比你們的楊梅還要甜。”
喬晨曦是拎得動一籃子楊梅的,但是她的“神力”不適合在這邊喬家嶴以外的人面前表現,便一直在邊上和丁大姐聊天。
送完楊梅回到家裏,堂屋的桌子上放著一盤子楊梅,喬晨曦坐下來吃了一顆。
屋裏已經會走會跑的喬晨輝跑出來撲到姐姐身上。
“姐姐,你回來啦!”
喬晨曦又捏了顆楊梅,遞給喬晨輝吃。
說是遞給,其實是餵給。
這麽小的孩子,喬晨曦還是很怕楊梅核噎到人的。
哪怕自己這個年紀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大人什麽都可以自己幹了。
現如今,喬晨曦回憶起來當初在荒地哥哥緊張自己摔倒的模樣,也算是深有體會了。
“姐姐,我們出去玩吧!”
喬晨輝拉著喬晨曦的手撒嬌,喬晨曦又吃了一顆楊梅,才帶著弟弟在村口等了其他的小夥伴上山。
最初的那些小夥伴,從最大的親哥哥喬陽曦,到小熠、元元、大寶、月月、依依已經全都上學去了。
喬晨曦和四年前的喬陽曦一樣,領著包括親弟弟在內的村裏的小孩子們,從後山到荒地,從村裏的犄角旮旯到合作社的蔬菜地,每一片土地都被他們踩過。
供銷社門口一大早排隊買楊梅的人已經和喬家嶴沒關系了,他們的產量就這麽點,沒辦法滿足所有人的。
兩三天後,麥子也曬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等著糧站的丁主任來收小麥。
關於喬家嶴今年小麥的畝產,至少整個六堰上上下下都是有數的。
第一年水稻那樣驚人的畝產還能讓人心生邪念,如今大家都能平淡地接受了。
姻親關系四通八達的,大部分人都能拿到好處,還眼紅什麽?
“五百誒!喬隊長,今年你說不定都能去市裏講話了!”
喬家嶴蔬果生產合作社建起來的第一年,喬大成因為糧食產量太低失去了去縣裏的年底大會發言的機會。
水稻產量翻倍還有餘的第一年,因為太過離奇,並且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喬大成也沒有這個機會。
直到去年,上面的調查隊終於調查不出什麽來,宣布的確是野生水稻的原因,具體得等省裏的研究院的結果,喬大成才終於能在縣裏的領導面前誇讚他們喬家嶴人的團結勤勞。
丁主任的這句話,喬大成很是期待,“借你吉言啊!”
隔天就是喬家嶴人分小麥的日子。
喬家嶴人其實不愛吃面食,但是小麥也是糧食,是比大米還難得的糧食,這就註定了喬家嶴人對此歡欣鼓舞。
王春梅抱著小雲,去年剛生的小女兒,牽著星星來到了陳月芬身邊,開始嘀咕小麥粉可以做哪些吃食。
面疙瘩,麥糊燒……
陳月芬報了一大串,打頭的是啟安縣這一帶最流行的兩種面食,做法簡單易上手。
一邊聽著的喬晨曦咽了咽口水,這兩樣她吃過,好吃!
一旦白米飯自由了,總會想吃些別的,現在,小麥粉自由近在眼前!
喬大成舉起喇叭的時候,底下的人同時噤聲,一雙雙眼睛期待地盯著喬大成,想快點知道自己家能分到多少麥子。
就連喬晨曦,都緊張地捏了把媽媽的手。
“今年,我們……畝產五百一十斤……喬興四千五百……”
躲在大隊院子外面的葛小美激動地抓了一把身邊一起來了看熱鬧的老姐們的手臂,仿佛這四千多斤小麥是給她的一樣。
在吹牛這方面,確實和給葛小美了沒多大區別,畢竟只是從我家變成我女兒家而已,其他的說辭一個都不用動。
沒一會兒,喬興和陳月芬推著裝了小麥的板車出來了,葛小美見狀趕緊上去幫忙推。
這種時候,馬屁拍起來,不管有沒有用,拉好關系才是正途。
“阿巧去學校了沒辦法來,就讓我這個當媽的來代勞吧,爺爺,你讓我來。”
都是一樣的年齡,喬興又怎麽可能讓一個老年婦女幹這種體力活,沒有松開把手,葛小美便在側邊使力。
推到喬興家裏之後,三個人都出了滿頭汗,喬晨曦跑進後屋給大人們倒了一人一碗水。
水是要喝的,葛小美喝完,轉頭就走,說去找她的老姐妹了。
人都累了,家裏其他人還在合作社幹活呢,便先歇歇,等會兒要做午飯。
陳月芬吃著桌上的楊梅,突然間想起什麽,起身進了雜物間找了個小竹籃洗幹凈曬到太陽底下。
“爸,等會兒我跑一趟大隊長家,跟他們借一下他們明天的楊梅,我們後天的楊梅給他們,裝上一籃給何師傅送過去,教了我們陽陽那麽多,也算半個師父了,總該盡點心意的。”
“應該的,你去吧。”
喬晨曦坐在桌子一邊,吃著楊梅,愜意地看著姑姑給自己借來的圖畫書,甚至都沒聽進去他們說了什麽。
這樣悠閑的日子沒幾天,喬家嶴的生活又刺激起來。
是各個縣市的前半年糧食產量都被做成表格送到省裏了。
之前喬家嶴的水稻畝產就已經很驚人了,但是因為是個人少的小大隊,總數不大,研究所也沒研究出什麽來,上頭便放在心上。
現在,他們的小麥也有這樣的產量,那絕對是需要重視的。
最先找到這裏的,是得了消息的寧省日報,也算是上頭示意的,讓他們先來打探一下看看情況。
雖然只來了兩個人,但是一個記者,是報社裏的小組長,一個攝影師,面子是給足了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