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封信帶來的線索
關燈
小
中
大
我很感謝這位與我素不相識的蘇梅姐姐的好心,她那張紙條確實幫了我特別大的忙,這讓我從她的同學張盛濤那裏得到了幾乎涵蓋了包括安陽在內的整個豫西北地區張姓家族的分布情況,豫西北正是舊時河北道。
從張盛濤提供的資料來看,張姓大範圍的擴散還在豫西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戰亂所導致的,張姓在這裏分“先張”與“後張”的區別,所謂“先張”,便是本來就為張姓,而“後張”卻是後天該姓張。
如豫西北最有名的兩大張姓家族,一個在湯陰的張家屯,另一個在濮陽的丘水灣。
張家屯居住的張姓家族屬於先張,按他們自己的話說那是正宗張姓,據說他們的先輩們在唐朝以前就已經生活在這裏了。
而濮陽丘水灣的張姓家族卻是改姓張,他們先輩因為經歷了明末清初戰亂逃難到此,兩族雖同姓,但卻不同宗。
按照李老根據名字的推理判斷,前人取名基本都會從家族輩行表中的輩分來排名,那麽張賢平的“賢”字必定是位列在起家族譜中,李老為我提供的三份張姓家族輩行表中都有“賢”字,所以我只要在當地找到這家譜傳承的相關人,這樣才能有可能從他們口中了解到,在他們先輩中有沒有一個生活在民國時期叫張賢平的先輩。
張盛濤除了為我提供我所需要要的這些資料外,他還替我解決了一個多餘的線索,這個線索與他有一點關系,這便是李老給我的三份張姓家族輩行表中,有一份正是張盛濤家族的輩行表。
“承德續家遠,進取昌宗盛,善頌周唐禮,傳厚再道賢”,這四句便是張盛濤家族譜的輩行表,其中張盛濤的“盛”是第二句“進取昌宗盛”中的“盛”字輩。張盛濤還告訴我,他們家族的便是從四川搬遷至湯陰張家屯後改姓張的那一脈。
張盛濤還聽他爺爺說過,在他們家族中大房分支中傳承最快的輩行子孫字傳承到“善頌周唐禮”中的“禮”字輩,而離最後一句中的“賢”足足差了五輩,傳一輩大約需要二十年,五輩相加那就是一百年,這樣一來在他們家族中要排上“賢”字輩最快也需要一百年之後。
李老曾經告訴過我,一個家族傳承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說,一個人生了五個兒子,大兒子與小兒子的年紀相差了十五歲,那麽那個人的最大的孫輩與最小的孫輩估計有可能相差三十歲,那麽在他的曾孫輩中最大與最小的曾孫的年齡差距會成倍的增長,所以才有了張盛濤這一分支與其他分支的輩行相差了五個輩份。
這就會經常出現下面的這一幕,一個八十歲的老爺爺如果遇到一個輩分比自己大了三輩的十歲小孩,按老禮,這位八十歲的老爺爺要尊稱這位十歲小孩一聲太叔公。
家族需要傳承,從而根深蒂固了重男輕女的觀念,有些家族分支可能沒有男性來傳承,直接在傳承中斷掉了,這樣的人放在舊社會中,是家族罪人。
雖然我討厭重男輕女這個守舊的觀念,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家族傳承的是組成華夏民族傳承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家族傳承便是一個縮小的民族傳承,這也是李老的從名字推論的重要依據根本所在。
不過話又說回來,原本在李老推論中張家屯的可能性最大,而我的第一站也是張家屯,可結果呢,這最大可能性的地方卻是第一個被淘汰出局的,想一想還真是應驗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的這句老話了。
最後我利用在安陽逗留一夜的時間,全面性地整理了張盛濤給我提供的線索資料中提及到的線索,其中焦作的丘水灣以及鶴壁的橋鄉鎮的可能性比較大,而李老剩下的兩份張姓輩行表也是從那兩個地方出來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直奔焦作丘水灣,希望到哪裏我的線索有所突破。
丘水灣在焦作的東南方位,中午一點我便趕到了名為丘水灣的鄉鎮。當我向當地人打聽關於張家祠堂的情況時,得到的結果卻是那張家祠堂幾十年前就被拆掉了。
我問了不十下個人,並且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大叔、老伯們,他們的說法很統一,其中一個直接說是在文化運動中被拆掉的。
這不盡讓我想起了李老給我的建議,李老說調查的方向主要放在村鎮,因為幾十年前的文化運動中,很多住在城市的大姓中的族譜或家譜都在文化運動中遺失了。
可是現在一打聽,鄉鎮在文化運動中也沒能幸免。
後來我問人打聽一些老一輩的張姓前輩的下落,我想他們是從那個年代經歷過來的人,家族祠堂雖然被拆了,但有可能族譜或家譜保留下來的一些。
有人建議我去鄉政府打聽這些事,畢竟他們個人所知道的大多數都是道聽途說來的。
我一想也很有道理,這讓我想起來著丘水灣的路上看到了公路上的一則廣告牌上的廣告標語,這標語的內容是“共創和諧社會,有事當然要找父母官”。
向當地的鄉政府尋求幫助,雖然知道了記者證比學生證好使,但是我依然使用了學生證,另外我還加上的一本黨員證。
事實證明,學生證依舊不好使,那鄉政府的負責人是看在黨員證的份上才答應了我的請求,最後派了一個名叫小劉會計員來帶我去下面村裏找一個叫張輝福的人。
據鄉政府的小劉說,張輝福今年七十多歲了,是一名退休的教師,那張姓家族祠堂以前就修建在他家的,並且張輝福在張姓家族裏輩分很高,幾乎比同齡的張姓族人大了兩輩,也因為他在家排行老六,所以大家都喜歡尊稱他一聲“六爺”。
六爺的家離鎮上很近,小劉用他的摩托車只用了不到五分鐘就將我載到了目的地,那是一個爬滿青藤的院子。
院子門是開著的,隱約看見有人在院子裏面走動,我和小劉剛一走進院子,迎面就走來一個五十多歲,穿著老式無袖褂子,皮膚黝黑的男人盯著我們疑惑地問:“你們找誰?”
小劉上前一步對著面前的大叔很是客氣地道:“叔,我們鄉政府的,想要請教六爺一些事情,不知道六爺在不在家。”
隨後我們被大叔請進了屋子裏。不一會,一位看上去神采奕奕,慈眉善目,且滿頭銀發的老先生從堂屋後來到前廳,他手中的大折扇不停地在胸前撲扇著,發出“呼、呼”的響聲。
只見這位老先生走到我們跟前瞇著眼睛,透過鼻梁上的老花鏡打量著我和小劉,問:“說說,你們找我有何事?”
這時,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小劉立即給我使了個眼色,他的意思像是在說,接下來該你上場了。
我哪裏還需要他來提醒,便直接上前兩步自報家門道:“老先生,您好,我叫步雨鴻,是一名在校學生,這次專程來是……這和我在校考古功課研究有十分重要的關系,我需要確認張賢平這個人的身份,老先生是張家的前輩,還望老先生給予我一些幫助。”
我用了兩分半鐘表述完了我此行的目的,這算是故技重施,利用考古功課研究的借口查閱一下他們家族族譜。
李老說過,查閱族譜只是為了確認他們有沒有一個先輩叫張賢平這個人,而且是生活在民國時期,但最關鍵的還不是這個,因為同宗中同名同姓也非常多,關鍵是要找到十分了解族譜的人,這樣有可能挖掘出更多的線索來。
好一會,我望著面色似乎沒有任何波動的老先生,並沒有接我的話,心說難道我說的普通話他沒能聽懂,不可能啊,怎麽說他也是個人民教師,不可能聽不懂普通話吧。
正當我準備向一旁的小劉求助,希望他用方言重覆一遍我剛才的話時,老先生突然開口了,他忽然問我:“你能具體和我說說,這個叫張賢平的人和你研究的考古功課有直接什麽關系嗎?”
見老先生開了口,而且普通話說的很標準,果然是做過老師的。
我從背包裏取出了兩篇日記的覆印件,其中介紹張賢平自己是軍人身份的第一篇,以及提到他自己回故鄉在舊河北道的最後一篇。
這兩篇日記中出現了人物的名字、身份、時間、地點,以及還有模糊的出生地,所以我才將這兩篇拿出來給老先生過。
於此同時,我將李老的從名字中找線索那套推論說了出來,並且關於湯陰張家屯的線索也提到了,雖然最後結果不理想,但我能說出來,那是證明我自己找人的決心。當然我還透露了一點張賢平與寶藏有關的一些信息,只不過把寶藏換成了古董文物。
良久,老先生將兩篇日記覆印件還給了我,說:“你的那位教授從名字中推理中得出的結論很有道理,只可惜,祖祠堂在幾十年前就被毀掉了,關於先輩們的一切資料都被毀掉了,不然的話也能在族譜中查一查這位叫張賢平的人是不是其支脈的張家先輩,至少我家這一脈中並沒有一個叫張賢平的先輩。”
我一聽到老先生這樣的回答,心都涼了半截,一直在往下沈,心說不會這一次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吧。
我又看了看一臉認真的老先生,更不像是在說假話,心有不甘地讓老先生告訴我其他張姓支脈的一些信息,這樣我好一一拜訪他們,起碼能從他們口中了解到有沒有叫一個叫張賢平的先輩。
沒想到老先生不但答應了我的請求,而且還讓自己的兒子領著我和小劉一起去村裏拜訪另外的張姓支脈的人。
可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的拜訪中得出的結論,幾乎差不多,我聽到更多的是張賢貴、張賢福、張賢祥、等等這些名字,就連叫張賢方的人都有,可就是沒有一個叫張賢平的人。
我打聽到的這些張姓先輩們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大多數都是經商,或是地主什麽的,但並沒有像張賢平那樣是從軍的。
直到旁晚過後,小劉告訴我天快黑了,我們的拜訪才結束,最後只能讓他載著我去鄉政府招待所過夜。
臨走時,我給了為我領路的張大叔一百塊錢,讓他明天抽出空來繼續給我領路,張大叔拒絕了我的好意,他還告訴我,其實拜訪的都差不多了。
但是我卻執意讓他收下,還說請他明天抽出一點時間,把沒拜訪完的繼續走完,哪怕只有一個我都不會放棄的。
張大叔最後拗不過我,最終還是答應了我的請求。
奔波了一天,我是疲憊不堪,回到鄉政府招待所後,我拋開混亂無緒的想法,洗漱往後倒頭便睡著了。
咚、咚、咚!
迷迷糊糊中,我聽到像是有人在敲門。
咚、咚、咚!
真的是有人在敲門,而且還是敲我的門。
開燈看時間,已經快十一點了,看來我睡了有快兩個小時了,隨後問了一聲:“外面是誰在敲門?”
“姐,俺是招待所的小芳,有人剛才讓俺拿一封信給你,他說很重要,俺這才上來敲門!”見我開燈說話了,門外有人用方言說道。
外面的聲音我聽出來了,是招待所領我進房間的服務員,一個十七歲了還紮著兩把馬尾的胖女孩,很可愛。
我打開門一看,果然這個叫小芳的服務員手裏拿著一個信封遞給我說:“姐,給你,俺要回去睡覺咯!”
“謝謝!”我從小芳手中接過信封,見她轉身離開,我也關了房門,這是誰給我的信呢?
當我坐在床上打開信封時,愕然發現信封裏面裝著兩百塊錢,我立即想到了這封信是誰給我的了,這兩百塊錢正是我白天我給張大叔的那兩張。
不知道為什麽,我突然心中生起了一頓莫名地躁動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位張大叔為什麽要拒絕我的請求。
一頁信紙展開後,一手漂亮俊秀的藍色鋼筆字體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上面寫道:“步小姑娘承啟,鄙人張輝福,今日至你走後,我回想起了我張家前輩們一些事跡,其中似乎有一遠方堂叔輩,名叫張天維的人,與你訴說的經歷比較類似……”
信看到這裏時,我那顆涼透大半截的心驟然開始又有了溫度。
接下來,我一口氣將信件的內容讀完了。
良久後,我趴在床上用被子捂住自己的頭,猛猛地狂叫了一聲,來發洩我白天那種壓抑心情。
我不得不說,這還真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從張盛濤提供的資料來看,張姓大範圍的擴散還在豫西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戰亂所導致的,張姓在這裏分“先張”與“後張”的區別,所謂“先張”,便是本來就為張姓,而“後張”卻是後天該姓張。
如豫西北最有名的兩大張姓家族,一個在湯陰的張家屯,另一個在濮陽的丘水灣。
張家屯居住的張姓家族屬於先張,按他們自己的話說那是正宗張姓,據說他們的先輩們在唐朝以前就已經生活在這裏了。
而濮陽丘水灣的張姓家族卻是改姓張,他們先輩因為經歷了明末清初戰亂逃難到此,兩族雖同姓,但卻不同宗。
按照李老根據名字的推理判斷,前人取名基本都會從家族輩行表中的輩分來排名,那麽張賢平的“賢”字必定是位列在起家族譜中,李老為我提供的三份張姓家族輩行表中都有“賢”字,所以我只要在當地找到這家譜傳承的相關人,這樣才能有可能從他們口中了解到,在他們先輩中有沒有一個生活在民國時期叫張賢平的先輩。
張盛濤除了為我提供我所需要要的這些資料外,他還替我解決了一個多餘的線索,這個線索與他有一點關系,這便是李老給我的三份張姓家族輩行表中,有一份正是張盛濤家族的輩行表。
“承德續家遠,進取昌宗盛,善頌周唐禮,傳厚再道賢”,這四句便是張盛濤家族譜的輩行表,其中張盛濤的“盛”是第二句“進取昌宗盛”中的“盛”字輩。張盛濤還告訴我,他們家族的便是從四川搬遷至湯陰張家屯後改姓張的那一脈。
張盛濤還聽他爺爺說過,在他們家族中大房分支中傳承最快的輩行子孫字傳承到“善頌周唐禮”中的“禮”字輩,而離最後一句中的“賢”足足差了五輩,傳一輩大約需要二十年,五輩相加那就是一百年,這樣一來在他們家族中要排上“賢”字輩最快也需要一百年之後。
李老曾經告訴過我,一個家族傳承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說,一個人生了五個兒子,大兒子與小兒子的年紀相差了十五歲,那麽那個人的最大的孫輩與最小的孫輩估計有可能相差三十歲,那麽在他的曾孫輩中最大與最小的曾孫的年齡差距會成倍的增長,所以才有了張盛濤這一分支與其他分支的輩行相差了五個輩份。
這就會經常出現下面的這一幕,一個八十歲的老爺爺如果遇到一個輩分比自己大了三輩的十歲小孩,按老禮,這位八十歲的老爺爺要尊稱這位十歲小孩一聲太叔公。
家族需要傳承,從而根深蒂固了重男輕女的觀念,有些家族分支可能沒有男性來傳承,直接在傳承中斷掉了,這樣的人放在舊社會中,是家族罪人。
雖然我討厭重男輕女這個守舊的觀念,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家族傳承的是組成華夏民族傳承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家族傳承便是一個縮小的民族傳承,這也是李老的從名字推論的重要依據根本所在。
不過話又說回來,原本在李老推論中張家屯的可能性最大,而我的第一站也是張家屯,可結果呢,這最大可能性的地方卻是第一個被淘汰出局的,想一想還真是應驗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的這句老話了。
最後我利用在安陽逗留一夜的時間,全面性地整理了張盛濤給我提供的線索資料中提及到的線索,其中焦作的丘水灣以及鶴壁的橋鄉鎮的可能性比較大,而李老剩下的兩份張姓輩行表也是從那兩個地方出來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直奔焦作丘水灣,希望到哪裏我的線索有所突破。
丘水灣在焦作的東南方位,中午一點我便趕到了名為丘水灣的鄉鎮。當我向當地人打聽關於張家祠堂的情況時,得到的結果卻是那張家祠堂幾十年前就被拆掉了。
我問了不十下個人,並且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大叔、老伯們,他們的說法很統一,其中一個直接說是在文化運動中被拆掉的。
這不盡讓我想起了李老給我的建議,李老說調查的方向主要放在村鎮,因為幾十年前的文化運動中,很多住在城市的大姓中的族譜或家譜都在文化運動中遺失了。
可是現在一打聽,鄉鎮在文化運動中也沒能幸免。
後來我問人打聽一些老一輩的張姓前輩的下落,我想他們是從那個年代經歷過來的人,家族祠堂雖然被拆了,但有可能族譜或家譜保留下來的一些。
有人建議我去鄉政府打聽這些事,畢竟他們個人所知道的大多數都是道聽途說來的。
我一想也很有道理,這讓我想起來著丘水灣的路上看到了公路上的一則廣告牌上的廣告標語,這標語的內容是“共創和諧社會,有事當然要找父母官”。
向當地的鄉政府尋求幫助,雖然知道了記者證比學生證好使,但是我依然使用了學生證,另外我還加上的一本黨員證。
事實證明,學生證依舊不好使,那鄉政府的負責人是看在黨員證的份上才答應了我的請求,最後派了一個名叫小劉會計員來帶我去下面村裏找一個叫張輝福的人。
據鄉政府的小劉說,張輝福今年七十多歲了,是一名退休的教師,那張姓家族祠堂以前就修建在他家的,並且張輝福在張姓家族裏輩分很高,幾乎比同齡的張姓族人大了兩輩,也因為他在家排行老六,所以大家都喜歡尊稱他一聲“六爺”。
六爺的家離鎮上很近,小劉用他的摩托車只用了不到五分鐘就將我載到了目的地,那是一個爬滿青藤的院子。
院子門是開著的,隱約看見有人在院子裏面走動,我和小劉剛一走進院子,迎面就走來一個五十多歲,穿著老式無袖褂子,皮膚黝黑的男人盯著我們疑惑地問:“你們找誰?”
小劉上前一步對著面前的大叔很是客氣地道:“叔,我們鄉政府的,想要請教六爺一些事情,不知道六爺在不在家。”
隨後我們被大叔請進了屋子裏。不一會,一位看上去神采奕奕,慈眉善目,且滿頭銀發的老先生從堂屋後來到前廳,他手中的大折扇不停地在胸前撲扇著,發出“呼、呼”的響聲。
只見這位老先生走到我們跟前瞇著眼睛,透過鼻梁上的老花鏡打量著我和小劉,問:“說說,你們找我有何事?”
這時,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小劉立即給我使了個眼色,他的意思像是在說,接下來該你上場了。
我哪裏還需要他來提醒,便直接上前兩步自報家門道:“老先生,您好,我叫步雨鴻,是一名在校學生,這次專程來是……這和我在校考古功課研究有十分重要的關系,我需要確認張賢平這個人的身份,老先生是張家的前輩,還望老先生給予我一些幫助。”
我用了兩分半鐘表述完了我此行的目的,這算是故技重施,利用考古功課研究的借口查閱一下他們家族族譜。
李老說過,查閱族譜只是為了確認他們有沒有一個先輩叫張賢平這個人,而且是生活在民國時期,但最關鍵的還不是這個,因為同宗中同名同姓也非常多,關鍵是要找到十分了解族譜的人,這樣有可能挖掘出更多的線索來。
好一會,我望著面色似乎沒有任何波動的老先生,並沒有接我的話,心說難道我說的普通話他沒能聽懂,不可能啊,怎麽說他也是個人民教師,不可能聽不懂普通話吧。
正當我準備向一旁的小劉求助,希望他用方言重覆一遍我剛才的話時,老先生突然開口了,他忽然問我:“你能具體和我說說,這個叫張賢平的人和你研究的考古功課有直接什麽關系嗎?”
見老先生開了口,而且普通話說的很標準,果然是做過老師的。
我從背包裏取出了兩篇日記的覆印件,其中介紹張賢平自己是軍人身份的第一篇,以及提到他自己回故鄉在舊河北道的最後一篇。
這兩篇日記中出現了人物的名字、身份、時間、地點,以及還有模糊的出生地,所以我才將這兩篇拿出來給老先生過。
於此同時,我將李老的從名字中找線索那套推論說了出來,並且關於湯陰張家屯的線索也提到了,雖然最後結果不理想,但我能說出來,那是證明我自己找人的決心。當然我還透露了一點張賢平與寶藏有關的一些信息,只不過把寶藏換成了古董文物。
良久,老先生將兩篇日記覆印件還給了我,說:“你的那位教授從名字中推理中得出的結論很有道理,只可惜,祖祠堂在幾十年前就被毀掉了,關於先輩們的一切資料都被毀掉了,不然的話也能在族譜中查一查這位叫張賢平的人是不是其支脈的張家先輩,至少我家這一脈中並沒有一個叫張賢平的先輩。”
我一聽到老先生這樣的回答,心都涼了半截,一直在往下沈,心說不會這一次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吧。
我又看了看一臉認真的老先生,更不像是在說假話,心有不甘地讓老先生告訴我其他張姓支脈的一些信息,這樣我好一一拜訪他們,起碼能從他們口中了解到有沒有叫一個叫張賢平的先輩。
沒想到老先生不但答應了我的請求,而且還讓自己的兒子領著我和小劉一起去村裏拜訪另外的張姓支脈的人。
可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的拜訪中得出的結論,幾乎差不多,我聽到更多的是張賢貴、張賢福、張賢祥、等等這些名字,就連叫張賢方的人都有,可就是沒有一個叫張賢平的人。
我打聽到的這些張姓先輩們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大多數都是經商,或是地主什麽的,但並沒有像張賢平那樣是從軍的。
直到旁晚過後,小劉告訴我天快黑了,我們的拜訪才結束,最後只能讓他載著我去鄉政府招待所過夜。
臨走時,我給了為我領路的張大叔一百塊錢,讓他明天抽出空來繼續給我領路,張大叔拒絕了我的好意,他還告訴我,其實拜訪的都差不多了。
但是我卻執意讓他收下,還說請他明天抽出一點時間,把沒拜訪完的繼續走完,哪怕只有一個我都不會放棄的。
張大叔最後拗不過我,最終還是答應了我的請求。
奔波了一天,我是疲憊不堪,回到鄉政府招待所後,我拋開混亂無緒的想法,洗漱往後倒頭便睡著了。
咚、咚、咚!
迷迷糊糊中,我聽到像是有人在敲門。
咚、咚、咚!
真的是有人在敲門,而且還是敲我的門。
開燈看時間,已經快十一點了,看來我睡了有快兩個小時了,隨後問了一聲:“外面是誰在敲門?”
“姐,俺是招待所的小芳,有人剛才讓俺拿一封信給你,他說很重要,俺這才上來敲門!”見我開燈說話了,門外有人用方言說道。
外面的聲音我聽出來了,是招待所領我進房間的服務員,一個十七歲了還紮著兩把馬尾的胖女孩,很可愛。
我打開門一看,果然這個叫小芳的服務員手裏拿著一個信封遞給我說:“姐,給你,俺要回去睡覺咯!”
“謝謝!”我從小芳手中接過信封,見她轉身離開,我也關了房門,這是誰給我的信呢?
當我坐在床上打開信封時,愕然發現信封裏面裝著兩百塊錢,我立即想到了這封信是誰給我的了,這兩百塊錢正是我白天我給張大叔的那兩張。
不知道為什麽,我突然心中生起了一頓莫名地躁動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位張大叔為什麽要拒絕我的請求。
一頁信紙展開後,一手漂亮俊秀的藍色鋼筆字體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上面寫道:“步小姑娘承啟,鄙人張輝福,今日至你走後,我回想起了我張家前輩們一些事跡,其中似乎有一遠方堂叔輩,名叫張天維的人,與你訴說的經歷比較類似……”
信看到這裏時,我那顆涼透大半截的心驟然開始又有了溫度。
接下來,我一口氣將信件的內容讀完了。
良久後,我趴在床上用被子捂住自己的頭,猛猛地狂叫了一聲,來發洩我白天那種壓抑心情。
我不得不說,這還真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