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匪夷所思 卓文君跟司馬相如離了。……
關燈
小
中
大
過了?衛長君嫌不夠, “面對陛下那種心眼多又狠的人,多少後招都不多。”說到此忽然覺著該給未出生的太子外甥留一手了,“我去八陽裏一趟。別問我做什麽, 問也不會說。”
衛青點頭:“買雞?別買了。我如今跟以往不一樣, 無論去哪兒吃的用的都是頂好的。”
衛長君搖了搖頭:“家裏有雞有鴨。你方才沐浴的時候, 我就叫曹女和西芮收拾了。”
衛青驚訝。
“幫我看著點敬聲。”衛長君說到此,“對了, 去病和阿奴今日無事,可以教他們幾招實用招數了。”
衛青連連點頭:“好了, 大兄,忙你的去吧。”
衛長君去八陽裏也不是請村民做活,而是告訴裏正,經過這次勝利大漢軍隊不再畏懼匈奴,以後匈奴敢在邊關燒殺搶掠,大漢絕不會再忍。而打仗就得招兵, 從鄉間招兵。
匈奴的習性, 衛長君無需多言裏正也知道, 以後有的打。可裏正也想不通, 衛長君跟他說這些做什麽。
先前八陽裏裏正聽說衛青直搗龍城曾帶不少村民向衛長君道賀。裏正很清楚送衛長君城裏買的物品或自家養的種的他不會收,於是和兒子侄子去河裏網幾條魚。
衛青一戰封侯名揚天下, 天下誰人不羨慕。連帶的各地藩王都忍不住羨慕劉徹得此將才。衛青出身低微也給了很多人幻想,奴隸能封侯,他們平民百姓為何不能。
同裏正來的人當中就有幾個後悔沒叫兒子也去當兵。
當日衛長君提醒他們只是衛青打了勝仗。草原廣袤,任何時候陛下都不可能只派衛青一路人馬。隨後又提醒他們李息和公孫敖部損失慘重。最後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那幾家人直言他們知道, 但依然後悔沒送兒孫搏一搏。
衛長君心想,不缺吃喝拼什麽命。人走後,衛長君想起紅薯玉米可以果腹, 可價錢低。無法憑此發家致富,八陽裏村民住的依然是茅草房,娶妻嫁人都得湊合,更不敢生病受傷,否則家就空了。
若是當兵,哪怕戰死也能吃幾年飽飯,睡幾年踏實覺,不必擔心一夜大風起,茅屋被吹跑。再說了,劉徹沒有吝嗇撫恤金,撫恤金也能令家人過許久吃飽穿暖的日子。
“您聽說過君心難測吧?”衛長君問。
裏正搖頭:“聽人說過伴君如伴虎。怎麽陛下,也,也這樣?”說到最後他嘴角發抖,似乎也懂了。
“你忘了田蚡?”
陛下的親舅舅,伏弟魔太後也沒護住。
衛長君:“同匈奴的戰爭才開始是我猜的。要是叫陛下知道我猜的這麽準,你想他會怎麽懷疑我?”
裏正頓時覺著腳底生寒,“你二弟不是幫——”
“有韓信能打嗎?”
衛青才二十二,才打一場勝仗。在裏正看來遠遠不能跟淮陰侯韓信相提並論。然而韓信也沒能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裏正越發想不通,既然大公子擔心此事傳到陛下耳朵裏,為何還告訴他?裏正自認為他還不值得衛長君冒險。
難不成因為陳後被廢,衛夫人有了別的想法,大公子為了妹妹也不得不變成一俗人。
裏正試探道:“大公子告訴我,是想我們——”
衛長君搖了搖頭打斷他。若不是了解裏正,真到了跟劉徹魚死網破那一日,衛長君也不敢找他。衛長君敢來正是篤定,在劉徹和他之間裏正會毫不猶豫地選他,“我沒別的想法,只想以防萬一。”
“需要我怎麽做?”
衛長君:“你把人送到秦嶺深處便可。”
裏正很是意外,說這麽多竟然不是希望有朝一日他拿起鋤頭跟陛下的軍隊拼命,“進山有什麽用?”
“進山很容易以少勝多。”
秦嶺深處很覆雜,不是他這樣以前天天進山的人,進的容易出來難,“還有嗎?”
“還有。”
裏正震驚:“跟陛下有關?陛下不能多消停兩日?”
衛長君想笑:“別急,我還沒說完。您不必強迫子孫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您百年之後,孫兒還記得衛長君,我欣慰。不屑跟衛家往來,我也可以理解。我要是先走一步,也不會因此在九泉之下怪您言而無信。”
“我知道大公子為人。此事大公子不必再說。”
衛長君點頭:“那就說我為何今日過來。最終決定我來一趟的是無法忘記那幾個後悔沒送兒子上戰場的村民的眼神。那是對生活的絕望。讓我想起我死裏逃生那次,以為就算把傷養好也活不長。蓋因所有見過我的人都說,我像是把血流盡了。我信命不好但不認命。你看,我挺過來了。”
裏正從未見過衛長君犯愁。即使衛青上了戰場,幼弟去了震災最嚴重的地方。他下地幹活或上山砍柴碰到衛長君,衛長君都是樂呵呵的。
衛長君過於坦蕩,跟他以往行事作風一樣。裏正信他,“我懂了。那些人家知道還有機會當兵,他們留意征兵信息,以後會感激大公子。有可能幫小老兒一起把人送進秦嶺深處。大公子幫了他們自己也好受了。”說到此不禁在心裏感慨,大公子不愧是大公子,深謀遠慮又仁義,“大公子盡管放心,別人我不能保證,八陽裏沒孬種。”
衛長君鄭重承諾:“別的將軍我不能保證,我盯著長大的弟弟一定不會叫鄉親們失望。”
裏正心頭大震。
衛二公子他是知道的,寡言少語。以前幫衛長君幹活,碰到衛二公子,他要麽悶頭幹活,要麽在衛長君身邊呆著。不會招呼他們,好像也不知道如何同他們交談。人情世故方面都不如衛家奴仆牛固和孟糧。
這就是天才和他們這些凡夫俗子的區別嗎。
裏正望著策馬離去的衛長君,忽然想起有次在地裏看到從長安回來的衛青,下馬姿態飄逸又利索,比衛長君到他家門口下馬時快多了。
衛長君頂聰慧了,騎術都不如其弟,看來衛青當真不凡。
裏正長子見老父親送衛長君一送不回,就出來看看出什麽事了。
“人都走遠了還看”裏正長子好笑。
裏正收回思緒瞪一眼兒子,然後他朝東走去。
“又做什麽去?”
裏正擡手:“你別管。”
前往他最了解的村民家中,裏正告訴他朝廷還得招兵,這次沒趕上,以後能趕上。
村民以前很在意衛長君,衛青一戰封侯後,村民聽到“衛”字都忍不住看一眼。衛長君在裏正家裏待一盞茶的工夫,八陽裏的貓啊狗的都知道他來了。
村民想也沒想就問:“大公子告訴你的?”不待裏正開口,“大公子好人啊。”
裏正微微搖頭:“大公子也是人。”
“你這話說的,不是人不就成神了?神仙能跟我們住這麽近?”
裏正嘆氣:“人有私心。陳後被廢,大公子想起物傷其類。”
村民倒抽一口氣,張嘴就罵皇帝沒心。罵夠了,村民問:“大公子什麽打算?咱們這點人也不夠啊。”猶豫片刻,“要不我再去——”
裏正趕忙打斷,“大公子沒想我們拼命。如今陛下沒立新後,衛夫人也沒兒子,衛二公子還不是韓信,陛下不至於這麽著急。大公子怕他等不到那一天。對咱們只有一個請求,人送到秦嶺深處。”
“這麽簡單?”村民不信,“多大點事值得大公子特意來一趟。”
裏正:“主要還是那天你們幾個在大公子跟前一口一個後悔沒叫兒子拼一拼。大公子心裏不落忍才特來告訴我們。這事不是聽二公子說的。”
“大公子足不出屋也知天下事。”
裏正點頭,否則他不可能又會造紙又能尋到他們從未見過的紅薯和玉米,“以後小子進了軍營,不許到二公子跟前說他是八陽裏人。”
村裏連連點頭,裏正不說他也知道。
人人都知道他家小子是衛家親信,將來有一日被陛下的人盯上,想幫衛夫人母女都沒法幫。
“還有一點,以前大公子就說過跟著二公子也有可能戰死沙場。以後別找大公子要人。”
鄉野小民命賤,村民壓根沒想過這點,能跟著混一筆賞賜都是祖墳上冒青煙,“我會同家裏小子說清楚。”說出來又迫不及待地問,“何時招兵?”
裏正家有牛,決定明日帶些紅薯或板栗進城兜售,順便幫村裏人問問,“你覺著誰家孩子心正,同他們家說說。”
村民鄭重點頭。
翌日,裏正進城沒打聽到軍營招兵絲毫不意外。畢竟大軍才休整過來,撫恤金還沒發完。
九月底,裏正又一次進城打聽到朝廷忙著修建房屋。翌日裏正找衛長君,問他是不是要招兵。衛長君告訴他,俘虜當中有很多孩子,陛下希望那些小子把長安當故鄉,叫他們同上林苑農奴的孩子一起學文識字一起生活。吃穿用方面跟戍衛京師的士兵一樣。
裏正心動了,想把自家孫子送過去。皇帝不可能叫半大小子上戰場。習武辛苦也沒有種地苦。裏正就問衛長君,他能把孫兒送過去嗎。
衛長君:“我可以替你問問陛下。”
下雪前劉徹又來一趟,告訴衛長君“此舉”俘虜很意外,農奴很感動。末了扭扭捏捏表示,他在民間的名聲好多了。
衛長君看得微微張口,這是劉徹嗎?
劉徹惱羞成怒:“你什麽意思?”
“難得我這輩子還能見到陛下害羞。”衛長君頗為感慨。
天涼了在屋裏,劉徹看到墻上的寶劍,起身拿下來,“朕要同你決鬥!”
“幼不幼稚?”衛長君無奈又好笑,“這把劍是魏其侯送我的,放回去!”
劉徹手一抖,拿出寶劍,寒光刺眼像是能聞到血腥味,“這把寶劍不是隨魏其侯平叛的那把劍?”
“正是他官拜大將軍的那把劍。”
劉徹吸氣,這是可以當傳家寶的劍啊。合該傳給長子嫡孫,或放在堂屋案頭上供著。
“你又幫魏其侯做什麽了?”劉徹盯著他,目光灼灼。
衛長君搖頭,“前幾日收拾東西,打算過兩日搬去茂陵。魏其侯翻出這把劍,直言他放在家中也是生銹,就拿來給我了。”
“不是衛青?”
衛長君懷疑他犯了多疑的毛病,“仲卿都沒有揮劍向匈奴的機會,要寶劍做什麽?再說了,我弟的劍不是你親自吩咐匠人打造的?魏其侯敢跟您爭?”
最後一句叫劉徹很是舒坦,“他不敢!”
衛長君瞥他一眼,那不就行了。
“你不知道這把劍的意義。”劉徹端詳著寶劍,“日後竇家子弟犯了錯,若是呈上這把劍,朕念在太皇太後厭惡朕的那段日子,竇嬰追隨朕以及其過往功勞,朕也會留他個全屍。”
全屍和腰斬有何區別,最終都是死。
衛長君想想竇嬰近幾年頭發白的厲害,“興許他意識到了什麽,畢竟快六十了。”
啪嗒一聲,寶劍掉到地上,差點傷著劉徹。
劉徹閃身躲開,撐著茶幾居高臨下看著衛長君,不見他傷心難過,像是說“中午吃什麽”,“你確定朕沒理解錯?
“這種事哪能胡扯。他又沒得罪我,平白無故詛咒他。”
劉徹朝東邊看去,“住這麽近,時常一起用飯,你不難過?”
“我難過他半死不活躺在榻上活受罪。魏其侯若能含笑離開,他下葬那日我也不會落下一滴淚。雖然很多人人死如燈滅,但他會永遠活在我心裏。有的人活著,我卻很少記得世上有他這個人。”
劉徹收好寶劍放回去,在他對面坐下,“真不希望後者是朕。”
衛長君樂了:“真有自知之明。”
劉徹氣得幹瞪眼。
衛長君斂起笑容認真地把八陽裏裏正的請求告訴他。劉徹聽他說完,很是不懂,“裏正不知道刀劍無眼?”
“人各有志。”衛長君補一句,“我弟給了很多人希望。裏正也希望八陽裏子孫分到我弟賬下。至少活命的機會大。”
這次同匈奴一戰稱得上大勝,劉徹也沒因此昏了頭——他的精兵一對一都打不過匈奴遷徙的騎兵。朝中大臣建議乘勝追擊,劉徹想也沒想就否了。
早朝議事,劉徹令衛青練兵,世家子弟功勳之後皆舉薦李廣。
劉徹此次過來,告訴衛長君“同化俘虜”是其次,他還想看看衛長君的反應,“朝中又不是無人可用,他們怎麽就那麽相信李廣能帶好兵?”
衛長君不由自主地扯了扯嘴角。劉徹要沒看錯,那是赤果果的嘲諷和鄙視。
劉徹自認為了解他,見狀差點失態。
衛長君很看不上司馬相如的做派,私下裏同他聊起司馬相如也是肯定其才華。朝野內外都不喜主父偃,衛長君也沒說過他過於貪財。反而沒少說他自己也愛錢。東方朔時常說話不過腦,衛長君也說過他有一腔抱負,只是如今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麽。
劉徹也不知道,所以一直留東方朔在身邊,權當錢多養個閑人。
有時衛長君也刻薄,畢竟人無完人,他不可能時刻保持冷靜和客觀。但劉徹相信他從未見過衛長君這麽看不上一個頗為有名的人才。
要說因為李廣之子緣故,那也是李當戶要打韓嫣。要說李當戶對其不敬,衛長君在意這點早氣死了。
先前劉徹說他提議鄉民養雞鴨吃蝗蟲,衛長君沒少挨罵。衛長君跟劉徹抱怨過,但還沒到下午這事就過了。
八月份長安蝗蟲比往年多,可因為沒到成災的地步,以至於也沒有多少人感激衛長君。八陽裏裏正同衛長君說過,那些人沒心。衛長君表現的很無所謂,還勸義憤填膺的裏正,保住自家糧食就夠了,還要什麽感激。
當日劉徹不在,霍去病告訴他的。
那一刻劉徹不得不佩服衛長君好涵養。可這樣一個人如此厭惡李廣,李廣恐怕不止不會帶兵,十有八/九此次全軍覆沒。
劉徹一想他一萬精兵只剩李廣,心就疼的像滴血。
想到這,劉徹意識到不對,全軍覆沒怎麽可能獨留李廣一人?要是李廣也戰死,衛長君不該鄙視他,只會認為李廣命不好。
劉徹越發奇怪,衛長君顯然不知道衛青部會遇上李息和公孫敖部,蓋因當日他看到奏章時很是震驚。那麽衛長君怎麽對李廣的事那麽篤定。
“長君不喜李廣?”
衛長君一臉無辜:“有嗎?”
劉徹確定他厭惡李廣,否則會反駁,“瞎說什麽。”
“李廣命不好?”劉徹再次試探。
衛長君沒忍住,冷笑一聲,“怎麽可能?”
難道真是除了李廣全軍覆沒?劉徹不敢信,太匪夷所思。
“那你告訴朕。”
衛長君不由得心生警惕:“什麽?”
劉徹知道不能再問,“朝野內外不少人議論,李廣難封。原本這次出擊匈奴是個很好的機會,偏偏朕用公孫敖都不用他。不少人私下抱怨。你不知道?”
“我我在秦嶺,上哪兒知道去。”衛長君不知道他想說什麽,反而因此想起一件事,“我也想問,頭一次奇襲匈奴,你竟然沒用跟匈奴交過手的李廣。雖然只是零星幾個匈奴,但也只有他知道匈奴長什麽樣。”
劉徹心想,你就裝吧你。
仗著衛長君不知道,衛青也不清楚,劉徹胡扯,“朕跟李廣聊過,他對匈奴的態度跟公孫敖和你以及衛青都恰恰相反。衛青意思能繞到匈奴後方,絕不跟匈奴正面交戰。公孫敖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李廣的態度是見著匈奴不管是不是主力,沖就對了。幾十歲的人了還這麽直,朕敢用?”
衛長君心想,難道因為他以前無意中說了什麽,導致劉徹選將的時候找候選人挨個聊過。
再想想秦嶺軍演,衛長君認為有可能,“陛下,八陽裏的事?”
“朕會令太尉安排下去。”劉徹提醒衛長君,“同化匈奴是你說的,八陽裏的半大小子被選中,也得跟俘虜和農奴的孩子同吃同住。”
衛長君點頭:“貼告示招童子軍的時候說清楚。若是這樣還有人把孩子送過去,說明家境艱難。到了戰場上也真敢拼。”
劉徹眼中一亮,他竟然沒想到這點。
飯畢,劉徹迫不及待回城把此事吩咐下去。
待招童子軍的告示傳遍天下,衛長君也搬去茂陵。不過這次同衛長君過去的只有韓嫣。竇嬰夫人病了,城裏請太醫方便,竇嬰就陪夫人回城了。
竇嬰這一住一直到春三月。
大抵過年的緣故,竇嬰回來紅光滿面,好像臉皮被撐開了。
衛長君好奇他吃什麽吃的,“您是不是胖了?”
竇嬰夫人也在衛家門外曬太陽,聞言道:“以前沒在家待這麽久過。這次自打回去府裏就沒消停過。我天天怕他喝多了一覺睡過去。”
竇嬰笑著搖頭:“不是長君的烈酒,喝飽也無礙。其實我到家不愛走動,從早坐到晚,懶胖的。”註意到西邊有人出來,仔細一看不是張湯、東方朔,也不是司馬相如,“房子蓋好不來住,留著看嗎?”
“東方朔愛熱鬧,張湯忙。”竇嬰夫人病愈後回了一趟母家,她侄子家離司馬相如家很近,聽到一些流言,“卓文君跟司馬相如離了。”
“咳!”衛長君被口水嗆著。在身側寫字的公孫敬聲起來拍拍他的背。衛長君拿下他的小手,“好好寫字。”
小孩挨著他坐下。衛長君又輕咳一聲緩緩,“除夕前東方朔來過,沒聽他說啊。你們知道的,城裏大小事,沒有他不知道的。”
起初竇嬰夫人也不信,畢竟文君“當壚賣酒”天下皆知。那麽深的感情怎麽說離就離了。再說了,司馬相如這兩年也收心了。
竇嬰夫人:“得從地龍翻身那年說起。卓文君不是回蜀郡了嗎。司馬相如擔心卓文君,賑災他也去了。以前卓王孫不同意兩人的事,司馬相如同他岳丈因此不睦。營地離卓家好比長安到這兒。可司馬相如只拜訪過兩次,抵達蜀郡和離開蜀郡的時候。
“卓文君因此生氣,同他大吵一架,也沒隨司馬相如回來。後來不知道又怎麽了,卓文君要和離。司馬相如可能認為跟上次一樣,她不是真想離。直言離就離。沒成想卓文君這次鐵了心了。”
“別人不知道?”
竇嬰夫人搖頭:“鄰居知道。地龍翻身後再也沒見過卓文君。據說司馬相如近日得了一大筆錢。時常出入酒肆,瀟灑快意。”
“那我得問問東方朔。”
衛長君把此事記下了。可他怎麽也沒想到再次見到東方朔時隔一年多。
朔元元年,初春,天還很冷,很尋常的休沐日上午,衛長君吩咐三個弟弟該洗頭洗頭該沐浴沐浴,拽著小外甥去門口踢球。東方朔策馬飛奔過來,落地沒站穩就吼:“大公子,大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衛青點頭:“買雞?別買了。我如今跟以往不一樣, 無論去哪兒吃的用的都是頂好的。”
衛長君搖了搖頭:“家裏有雞有鴨。你方才沐浴的時候, 我就叫曹女和西芮收拾了。”
衛青驚訝。
“幫我看著點敬聲。”衛長君說到此,“對了, 去病和阿奴今日無事,可以教他們幾招實用招數了。”
衛青連連點頭:“好了, 大兄,忙你的去吧。”
衛長君去八陽裏也不是請村民做活,而是告訴裏正,經過這次勝利大漢軍隊不再畏懼匈奴,以後匈奴敢在邊關燒殺搶掠,大漢絕不會再忍。而打仗就得招兵, 從鄉間招兵。
匈奴的習性, 衛長君無需多言裏正也知道, 以後有的打。可裏正也想不通, 衛長君跟他說這些做什麽。
先前八陽裏裏正聽說衛青直搗龍城曾帶不少村民向衛長君道賀。裏正很清楚送衛長君城裏買的物品或自家養的種的他不會收,於是和兒子侄子去河裏網幾條魚。
衛青一戰封侯名揚天下, 天下誰人不羨慕。連帶的各地藩王都忍不住羨慕劉徹得此將才。衛青出身低微也給了很多人幻想,奴隸能封侯,他們平民百姓為何不能。
同裏正來的人當中就有幾個後悔沒叫兒子也去當兵。
當日衛長君提醒他們只是衛青打了勝仗。草原廣袤,任何時候陛下都不可能只派衛青一路人馬。隨後又提醒他們李息和公孫敖部損失慘重。最後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那幾家人直言他們知道, 但依然後悔沒送兒孫搏一搏。
衛長君心想,不缺吃喝拼什麽命。人走後,衛長君想起紅薯玉米可以果腹, 可價錢低。無法憑此發家致富,八陽裏村民住的依然是茅草房,娶妻嫁人都得湊合,更不敢生病受傷,否則家就空了。
若是當兵,哪怕戰死也能吃幾年飽飯,睡幾年踏實覺,不必擔心一夜大風起,茅屋被吹跑。再說了,劉徹沒有吝嗇撫恤金,撫恤金也能令家人過許久吃飽穿暖的日子。
“您聽說過君心難測吧?”衛長君問。
裏正搖頭:“聽人說過伴君如伴虎。怎麽陛下,也,也這樣?”說到最後他嘴角發抖,似乎也懂了。
“你忘了田蚡?”
陛下的親舅舅,伏弟魔太後也沒護住。
衛長君:“同匈奴的戰爭才開始是我猜的。要是叫陛下知道我猜的這麽準,你想他會怎麽懷疑我?”
裏正頓時覺著腳底生寒,“你二弟不是幫——”
“有韓信能打嗎?”
衛青才二十二,才打一場勝仗。在裏正看來遠遠不能跟淮陰侯韓信相提並論。然而韓信也沒能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裏正越發想不通,既然大公子擔心此事傳到陛下耳朵裏,為何還告訴他?裏正自認為他還不值得衛長君冒險。
難不成因為陳後被廢,衛夫人有了別的想法,大公子為了妹妹也不得不變成一俗人。
裏正試探道:“大公子告訴我,是想我們——”
衛長君搖了搖頭打斷他。若不是了解裏正,真到了跟劉徹魚死網破那一日,衛長君也不敢找他。衛長君敢來正是篤定,在劉徹和他之間裏正會毫不猶豫地選他,“我沒別的想法,只想以防萬一。”
“需要我怎麽做?”
衛長君:“你把人送到秦嶺深處便可。”
裏正很是意外,說這麽多竟然不是希望有朝一日他拿起鋤頭跟陛下的軍隊拼命,“進山有什麽用?”
“進山很容易以少勝多。”
秦嶺深處很覆雜,不是他這樣以前天天進山的人,進的容易出來難,“還有嗎?”
“還有。”
裏正震驚:“跟陛下有關?陛下不能多消停兩日?”
衛長君想笑:“別急,我還沒說完。您不必強迫子孫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您百年之後,孫兒還記得衛長君,我欣慰。不屑跟衛家往來,我也可以理解。我要是先走一步,也不會因此在九泉之下怪您言而無信。”
“我知道大公子為人。此事大公子不必再說。”
衛長君點頭:“那就說我為何今日過來。最終決定我來一趟的是無法忘記那幾個後悔沒送兒子上戰場的村民的眼神。那是對生活的絕望。讓我想起我死裏逃生那次,以為就算把傷養好也活不長。蓋因所有見過我的人都說,我像是把血流盡了。我信命不好但不認命。你看,我挺過來了。”
裏正從未見過衛長君犯愁。即使衛青上了戰場,幼弟去了震災最嚴重的地方。他下地幹活或上山砍柴碰到衛長君,衛長君都是樂呵呵的。
衛長君過於坦蕩,跟他以往行事作風一樣。裏正信他,“我懂了。那些人家知道還有機會當兵,他們留意征兵信息,以後會感激大公子。有可能幫小老兒一起把人送進秦嶺深處。大公子幫了他們自己也好受了。”說到此不禁在心裏感慨,大公子不愧是大公子,深謀遠慮又仁義,“大公子盡管放心,別人我不能保證,八陽裏沒孬種。”
衛長君鄭重承諾:“別的將軍我不能保證,我盯著長大的弟弟一定不會叫鄉親們失望。”
裏正心頭大震。
衛二公子他是知道的,寡言少語。以前幫衛長君幹活,碰到衛二公子,他要麽悶頭幹活,要麽在衛長君身邊呆著。不會招呼他們,好像也不知道如何同他們交談。人情世故方面都不如衛家奴仆牛固和孟糧。
這就是天才和他們這些凡夫俗子的區別嗎。
裏正望著策馬離去的衛長君,忽然想起有次在地裏看到從長安回來的衛青,下馬姿態飄逸又利索,比衛長君到他家門口下馬時快多了。
衛長君頂聰慧了,騎術都不如其弟,看來衛青當真不凡。
裏正長子見老父親送衛長君一送不回,就出來看看出什麽事了。
“人都走遠了還看”裏正長子好笑。
裏正收回思緒瞪一眼兒子,然後他朝東走去。
“又做什麽去?”
裏正擡手:“你別管。”
前往他最了解的村民家中,裏正告訴他朝廷還得招兵,這次沒趕上,以後能趕上。
村民以前很在意衛長君,衛青一戰封侯後,村民聽到“衛”字都忍不住看一眼。衛長君在裏正家裏待一盞茶的工夫,八陽裏的貓啊狗的都知道他來了。
村民想也沒想就問:“大公子告訴你的?”不待裏正開口,“大公子好人啊。”
裏正微微搖頭:“大公子也是人。”
“你這話說的,不是人不就成神了?神仙能跟我們住這麽近?”
裏正嘆氣:“人有私心。陳後被廢,大公子想起物傷其類。”
村民倒抽一口氣,張嘴就罵皇帝沒心。罵夠了,村民問:“大公子什麽打算?咱們這點人也不夠啊。”猶豫片刻,“要不我再去——”
裏正趕忙打斷,“大公子沒想我們拼命。如今陛下沒立新後,衛夫人也沒兒子,衛二公子還不是韓信,陛下不至於這麽著急。大公子怕他等不到那一天。對咱們只有一個請求,人送到秦嶺深處。”
“這麽簡單?”村民不信,“多大點事值得大公子特意來一趟。”
裏正:“主要還是那天你們幾個在大公子跟前一口一個後悔沒叫兒子拼一拼。大公子心裏不落忍才特來告訴我們。這事不是聽二公子說的。”
“大公子足不出屋也知天下事。”
裏正點頭,否則他不可能又會造紙又能尋到他們從未見過的紅薯和玉米,“以後小子進了軍營,不許到二公子跟前說他是八陽裏人。”
村裏連連點頭,裏正不說他也知道。
人人都知道他家小子是衛家親信,將來有一日被陛下的人盯上,想幫衛夫人母女都沒法幫。
“還有一點,以前大公子就說過跟著二公子也有可能戰死沙場。以後別找大公子要人。”
鄉野小民命賤,村民壓根沒想過這點,能跟著混一筆賞賜都是祖墳上冒青煙,“我會同家裏小子說清楚。”說出來又迫不及待地問,“何時招兵?”
裏正家有牛,決定明日帶些紅薯或板栗進城兜售,順便幫村裏人問問,“你覺著誰家孩子心正,同他們家說說。”
村民鄭重點頭。
翌日,裏正進城沒打聽到軍營招兵絲毫不意外。畢竟大軍才休整過來,撫恤金還沒發完。
九月底,裏正又一次進城打聽到朝廷忙著修建房屋。翌日裏正找衛長君,問他是不是要招兵。衛長君告訴他,俘虜當中有很多孩子,陛下希望那些小子把長安當故鄉,叫他們同上林苑農奴的孩子一起學文識字一起生活。吃穿用方面跟戍衛京師的士兵一樣。
裏正心動了,想把自家孫子送過去。皇帝不可能叫半大小子上戰場。習武辛苦也沒有種地苦。裏正就問衛長君,他能把孫兒送過去嗎。
衛長君:“我可以替你問問陛下。”
下雪前劉徹又來一趟,告訴衛長君“此舉”俘虜很意外,農奴很感動。末了扭扭捏捏表示,他在民間的名聲好多了。
衛長君看得微微張口,這是劉徹嗎?
劉徹惱羞成怒:“你什麽意思?”
“難得我這輩子還能見到陛下害羞。”衛長君頗為感慨。
天涼了在屋裏,劉徹看到墻上的寶劍,起身拿下來,“朕要同你決鬥!”
“幼不幼稚?”衛長君無奈又好笑,“這把劍是魏其侯送我的,放回去!”
劉徹手一抖,拿出寶劍,寒光刺眼像是能聞到血腥味,“這把寶劍不是隨魏其侯平叛的那把劍?”
“正是他官拜大將軍的那把劍。”
劉徹吸氣,這是可以當傳家寶的劍啊。合該傳給長子嫡孫,或放在堂屋案頭上供著。
“你又幫魏其侯做什麽了?”劉徹盯著他,目光灼灼。
衛長君搖頭,“前幾日收拾東西,打算過兩日搬去茂陵。魏其侯翻出這把劍,直言他放在家中也是生銹,就拿來給我了。”
“不是衛青?”
衛長君懷疑他犯了多疑的毛病,“仲卿都沒有揮劍向匈奴的機會,要寶劍做什麽?再說了,我弟的劍不是你親自吩咐匠人打造的?魏其侯敢跟您爭?”
最後一句叫劉徹很是舒坦,“他不敢!”
衛長君瞥他一眼,那不就行了。
“你不知道這把劍的意義。”劉徹端詳著寶劍,“日後竇家子弟犯了錯,若是呈上這把劍,朕念在太皇太後厭惡朕的那段日子,竇嬰追隨朕以及其過往功勞,朕也會留他個全屍。”
全屍和腰斬有何區別,最終都是死。
衛長君想想竇嬰近幾年頭發白的厲害,“興許他意識到了什麽,畢竟快六十了。”
啪嗒一聲,寶劍掉到地上,差點傷著劉徹。
劉徹閃身躲開,撐著茶幾居高臨下看著衛長君,不見他傷心難過,像是說“中午吃什麽”,“你確定朕沒理解錯?
“這種事哪能胡扯。他又沒得罪我,平白無故詛咒他。”
劉徹朝東邊看去,“住這麽近,時常一起用飯,你不難過?”
“我難過他半死不活躺在榻上活受罪。魏其侯若能含笑離開,他下葬那日我也不會落下一滴淚。雖然很多人人死如燈滅,但他會永遠活在我心裏。有的人活著,我卻很少記得世上有他這個人。”
劉徹收好寶劍放回去,在他對面坐下,“真不希望後者是朕。”
衛長君樂了:“真有自知之明。”
劉徹氣得幹瞪眼。
衛長君斂起笑容認真地把八陽裏裏正的請求告訴他。劉徹聽他說完,很是不懂,“裏正不知道刀劍無眼?”
“人各有志。”衛長君補一句,“我弟給了很多人希望。裏正也希望八陽裏子孫分到我弟賬下。至少活命的機會大。”
這次同匈奴一戰稱得上大勝,劉徹也沒因此昏了頭——他的精兵一對一都打不過匈奴遷徙的騎兵。朝中大臣建議乘勝追擊,劉徹想也沒想就否了。
早朝議事,劉徹令衛青練兵,世家子弟功勳之後皆舉薦李廣。
劉徹此次過來,告訴衛長君“同化俘虜”是其次,他還想看看衛長君的反應,“朝中又不是無人可用,他們怎麽就那麽相信李廣能帶好兵?”
衛長君不由自主地扯了扯嘴角。劉徹要沒看錯,那是赤果果的嘲諷和鄙視。
劉徹自認為了解他,見狀差點失態。
衛長君很看不上司馬相如的做派,私下裏同他聊起司馬相如也是肯定其才華。朝野內外都不喜主父偃,衛長君也沒說過他過於貪財。反而沒少說他自己也愛錢。東方朔時常說話不過腦,衛長君也說過他有一腔抱負,只是如今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麽。
劉徹也不知道,所以一直留東方朔在身邊,權當錢多養個閑人。
有時衛長君也刻薄,畢竟人無完人,他不可能時刻保持冷靜和客觀。但劉徹相信他從未見過衛長君這麽看不上一個頗為有名的人才。
要說因為李廣之子緣故,那也是李當戶要打韓嫣。要說李當戶對其不敬,衛長君在意這點早氣死了。
先前劉徹說他提議鄉民養雞鴨吃蝗蟲,衛長君沒少挨罵。衛長君跟劉徹抱怨過,但還沒到下午這事就過了。
八月份長安蝗蟲比往年多,可因為沒到成災的地步,以至於也沒有多少人感激衛長君。八陽裏裏正同衛長君說過,那些人沒心。衛長君表現的很無所謂,還勸義憤填膺的裏正,保住自家糧食就夠了,還要什麽感激。
當日劉徹不在,霍去病告訴他的。
那一刻劉徹不得不佩服衛長君好涵養。可這樣一個人如此厭惡李廣,李廣恐怕不止不會帶兵,十有八/九此次全軍覆沒。
劉徹一想他一萬精兵只剩李廣,心就疼的像滴血。
想到這,劉徹意識到不對,全軍覆沒怎麽可能獨留李廣一人?要是李廣也戰死,衛長君不該鄙視他,只會認為李廣命不好。
劉徹越發奇怪,衛長君顯然不知道衛青部會遇上李息和公孫敖部,蓋因當日他看到奏章時很是震驚。那麽衛長君怎麽對李廣的事那麽篤定。
“長君不喜李廣?”
衛長君一臉無辜:“有嗎?”
劉徹確定他厭惡李廣,否則會反駁,“瞎說什麽。”
“李廣命不好?”劉徹再次試探。
衛長君沒忍住,冷笑一聲,“怎麽可能?”
難道真是除了李廣全軍覆沒?劉徹不敢信,太匪夷所思。
“那你告訴朕。”
衛長君不由得心生警惕:“什麽?”
劉徹知道不能再問,“朝野內外不少人議論,李廣難封。原本這次出擊匈奴是個很好的機會,偏偏朕用公孫敖都不用他。不少人私下抱怨。你不知道?”
“我我在秦嶺,上哪兒知道去。”衛長君不知道他想說什麽,反而因此想起一件事,“我也想問,頭一次奇襲匈奴,你竟然沒用跟匈奴交過手的李廣。雖然只是零星幾個匈奴,但也只有他知道匈奴長什麽樣。”
劉徹心想,你就裝吧你。
仗著衛長君不知道,衛青也不清楚,劉徹胡扯,“朕跟李廣聊過,他對匈奴的態度跟公孫敖和你以及衛青都恰恰相反。衛青意思能繞到匈奴後方,絕不跟匈奴正面交戰。公孫敖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李廣的態度是見著匈奴不管是不是主力,沖就對了。幾十歲的人了還這麽直,朕敢用?”
衛長君心想,難道因為他以前無意中說了什麽,導致劉徹選將的時候找候選人挨個聊過。
再想想秦嶺軍演,衛長君認為有可能,“陛下,八陽裏的事?”
“朕會令太尉安排下去。”劉徹提醒衛長君,“同化匈奴是你說的,八陽裏的半大小子被選中,也得跟俘虜和農奴的孩子同吃同住。”
衛長君點頭:“貼告示招童子軍的時候說清楚。若是這樣還有人把孩子送過去,說明家境艱難。到了戰場上也真敢拼。”
劉徹眼中一亮,他竟然沒想到這點。
飯畢,劉徹迫不及待回城把此事吩咐下去。
待招童子軍的告示傳遍天下,衛長君也搬去茂陵。不過這次同衛長君過去的只有韓嫣。竇嬰夫人病了,城裏請太醫方便,竇嬰就陪夫人回城了。
竇嬰這一住一直到春三月。
大抵過年的緣故,竇嬰回來紅光滿面,好像臉皮被撐開了。
衛長君好奇他吃什麽吃的,“您是不是胖了?”
竇嬰夫人也在衛家門外曬太陽,聞言道:“以前沒在家待這麽久過。這次自打回去府裏就沒消停過。我天天怕他喝多了一覺睡過去。”
竇嬰笑著搖頭:“不是長君的烈酒,喝飽也無礙。其實我到家不愛走動,從早坐到晚,懶胖的。”註意到西邊有人出來,仔細一看不是張湯、東方朔,也不是司馬相如,“房子蓋好不來住,留著看嗎?”
“東方朔愛熱鬧,張湯忙。”竇嬰夫人病愈後回了一趟母家,她侄子家離司馬相如家很近,聽到一些流言,“卓文君跟司馬相如離了。”
“咳!”衛長君被口水嗆著。在身側寫字的公孫敬聲起來拍拍他的背。衛長君拿下他的小手,“好好寫字。”
小孩挨著他坐下。衛長君又輕咳一聲緩緩,“除夕前東方朔來過,沒聽他說啊。你們知道的,城裏大小事,沒有他不知道的。”
起初竇嬰夫人也不信,畢竟文君“當壚賣酒”天下皆知。那麽深的感情怎麽說離就離了。再說了,司馬相如這兩年也收心了。
竇嬰夫人:“得從地龍翻身那年說起。卓文君不是回蜀郡了嗎。司馬相如擔心卓文君,賑災他也去了。以前卓王孫不同意兩人的事,司馬相如同他岳丈因此不睦。營地離卓家好比長安到這兒。可司馬相如只拜訪過兩次,抵達蜀郡和離開蜀郡的時候。
“卓文君因此生氣,同他大吵一架,也沒隨司馬相如回來。後來不知道又怎麽了,卓文君要和離。司馬相如可能認為跟上次一樣,她不是真想離。直言離就離。沒成想卓文君這次鐵了心了。”
“別人不知道?”
竇嬰夫人搖頭:“鄰居知道。地龍翻身後再也沒見過卓文君。據說司馬相如近日得了一大筆錢。時常出入酒肆,瀟灑快意。”
“那我得問問東方朔。”
衛長君把此事記下了。可他怎麽也沒想到再次見到東方朔時隔一年多。
朔元元年,初春,天還很冷,很尋常的休沐日上午,衛長君吩咐三個弟弟該洗頭洗頭該沐浴沐浴,拽著小外甥去門口踢球。東方朔策馬飛奔過來,落地沒站穩就吼:“大公子,大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