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七十四章欲改軍制

關燈
廂軍不事生產不事訓練,完全是一幫花錢的寄生蟲,因此才是令趙煦頭疼的地方,想來想去要解決財政問題的根本就是冗兵,七八成的財政收入都用於軍費之上,肯定已經是變態了,而養著毫無用處的廂軍,有事變態中的變態,如果有問題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趙煦當然會樂見其成,關鍵是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案,不能硬生生毫無保障的就把這些廂軍裁員,否則生活無依的他們肯定要生事作亂。

“啟稟陛下!臣有一個方法,具體可行不可行還需要陛下聖裁。”章頡行了一禮。

“快與朕說說?”

章頡開口:“要裁掉廂軍,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之事,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不能不給那些裁掉的廂軍一口飯吃,陛下!一名廂軍一年要拿軍餉三十多兩,不事生產養活一家人,也不容易,為了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退出軍籍,那麽要給他們的利益,也不能少於這個三十多兩的數目,這些錢從什麽地方來?才是解決事情的關鍵所在。”

趙煦一點就通“哈哈,原來如此,朕有一策可解此事!”

“請陛下明示!”政事堂的官員紛紛看向了自家聖上。

“那就是屯田!”

“屯田?”

“不錯屯田,我大宋河北幾路地區,秦鳳、永興等路土地多百姓少,如今還有大量的土地沒有開墾,朕以為將這些裁出的軍員願意回家的我們發給錢財,不願意回家可以前往西北屯田,開墾出來的土地歸他們所有……”趙煦一條條的說了說了。

“政事堂就以朕所說的這個方向,擬定一個方案準備實施吧!”

“臣等遵旨!”

最後用了十天十夜的時間終於在政事堂數位官員的努力下得出了最後的結論:屯田等地定在了陜北隴西等地為主線。

具體國策如下:裁退禁廂諸軍年齡大於四十的軍士,分別遣散到陜北隴西等地屯田,沒一戶人家給一頭牛,一戶也就是七到八人左右,所以沒戶人家需要開墾九十畝土地,其中三十畝田種地,三十畝地種植棉花,三十畝地種植苜蓿,這樣就可以分別提供糧食、棉花和牲畜飼料,況且種植苜蓿的土地沒必要精耕細作,主要作為休耕之用,兼以放牧蓄養牲畜,如此三塊田地,沒年一輪,地力可以保障,加上牲畜糞便肥料的施用,產量一定會有所提升。

軍士每年每天要食用兩升糧食,每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吃四百三十升糧食,可以剩下九十五升餘糧,而且還有十五畝棉田所產的棉花,和十五畝苜蓿田所蓄養的牲畜,這就將是他們的積蓄,數年積蓄足夠他們成家了。

二十年後土地就可以歸於屯田人,日後只需要繳納田地賦稅,田地賦稅為每畝地收九十鬥,可以預期這些屯丁將會是殷實的富農,屯田之事水到渠成。

假設西北邊境屯田人數達到一萬人,開墾土地能夠達到九十萬畝,二十年內每年可以得到二十一萬七千五百萬石糧食,可以供給兩萬九千七百九十四人的軍隊食用一整年,而所收取的苜蓿則用來給軍馬食用,棉花則可以用來制作軍服,這樣的計劃並不是試圖用一萬屯丁生產三萬軍隊的後勤問題,而是將目標放在解決運輸最困難,消耗的糧食最大

上面,西北地區不能依靠水運,大規模的運輸是跟本不可能。所以只好透過就地征糧來解省運費與路途銷耗。若在遼夏邊境發展屯田,假設總共屯田三萬人, 墾地二百七十萬畝田地, 可解決九萬軍隊的糧草補給問題,孫子兵法有言雲: 軍不遠輸;又稱食敵一鍾,當吾廿鍾。雖然屯田不是奪自敵人的糧草, 但可以有與食敵糧草同樣的功效。另外,假如裁汰三萬軍隊轉為屯丁, 每年可省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而增加三萬屯戶移民實邊。

倘若經過兩年經營,恢覆燕雲,兼並契丹,應該不是什麽難事,這也是趙煦的最終目的,不過這期間也有一件令滿朝文武憤怒的事情,那就是高句麗居然背叛宋朝,自立了起來從此不在稱宋朝的屬國,不過都被趙煦壓了下去,現如今全國正處於改革之中,實在沒有精力去理會這等小國,只能先讓他們囂張幾天。

這樣的計劃裁軍數量有限,相信還要多裁更多軍隊才能達到精兵的目標,不過遼夏邊境屯田主要是為保障軍食供應,所以其它地方屯田就該改換目的了。宋代兩湖地區人丁也是稀少,屯田荊湖南北路應該可行,南方地理條件好,每屯丁屯田數量無須太高,當可容納更多裁退軍人。

之後趙煦加蓋上了璽印,全國各地的廂軍被裁剪,禁軍之內也在裁剪之中,經過一年時間的裁員之後,廂軍之中十八至四十歲的青壯男子全部打散補充進入禁軍,禁軍人數達到了七十萬,廂軍被全部解除編制,五十多萬被裁減的軍士前往湖廣、陜北、隴西等地屯田,政事堂全部忙碌起來直到年底才將所有事情進行完畢。

這七十萬禁軍隊伍除了西北的十萬之外,剩餘的六十萬大多數駐紮在郊外的合座軍城之中,其中還有這兩年來訓練的騎兵部隊達到了十萬之多,自從在繳獲西夏軍的十萬匹戰馬之後,趙煦就下令將原有的五萬騎兵部隊擴充到十萬之數,而且人人都能騎上一匹上等的戰馬,這就是多萬軍隊正在整頓之中。

至於戰敗後的西夏國這兩年就老實多了,一直在龜縮在國內慢慢舔食侵犯宋境留下的傷口,而宋帝國卻在趙煦的帶領下蒸蒸日上,財政也漸漸的穩定了下來每年的收益達到了九千萬兩白銀,支出僅僅五千萬兩,國庫也在日漸富有。

海州是沿海地區的一帶僅次於揚州和楚州的第三大府州,人口眾多,物產豐饒,自古便是富庶之地。

這天上午趙煦率領著四大金刀衛等一行人來到了距離楚州約百裏外的海州。

海州位於巨洋河下游,面臨萊州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池,這裏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森林茂盛、人傑地靈,寬達數十丈的巨洋河從城西流過,直接註入渤海灣,水深而平緩,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內,直到如今海州一直都是沿海地區的第一大造船州府。

海州因為瀕臨黃海蘇海口和萊州灣,自古造船業就十分發達,造船業鼎盛之時,整個州府起碼有兩成人口參與到造船業當中。

不過在神宗朝之後,數萬海州的造船工匠被抽調到了黃河北流的齊州參與造船,勞役繁重,最後回到家鄉的工匠不到二三成,給海州的造船業帶來了沈重的打擊。

在加上海商的雕零,海州民眾紛紛跑到了揚州和楚州,海州幾乎成了空城,短短幾年時間,海州的造船業幾乎完全荒廢了。

海州城不大,城墻州長約十五裏,一度被廢棄了三年,從變法之後今年的入春時分,陸陸續續有民眾遷回了海州,海州城內開始出現了炊煙和人影走動,南城門旁甚至還有一家雜貨鋪和一家小酒肆重新開張。

海州知州姓周,原本是海州通判,原來的知州因為無心致士辭官回家去了以後再也沒有任何消息了,在趙煦變法之後他是第一個自告奮勇願意出任海州知州的官員。

周知州年約四十多歲,留一撮小胡子,做事總是一本正經,他身才不高,略微顯瘦,不過精氣神卻很足,聽說京城巡檢使要來,他特地騎著一匹騾子,出城十裏來迎接趙煦。

“葉大人!那片良田剛剛被重新開墾出來。”

趙煦順著他手指的大片農田望去,只見選出田地裏有三三兩兩的百姓正忙碌著,笑了起來:“人好像不多啊!”

趙煦這一次是微服私訪來的,他用的是化名葉飛,官任沿海巡檢使,至於原來的巡檢使已經被趙煦通知政事堂調到了其他地方。

“啟稟大人!很多人在楚州或者密州還耕種土地,他們是抽時間來這邊開墾荒地,要先施肥熟地,到明年才能重新種糧食,這種事不能急,得慢慢來。”剛開始的時候周民生還挺緊張的,不過在趙煦的安撫下慢慢的放松開來。

“說的有道理!”

趙煦又先笑著問道:“那土地是誰的?”

“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土地,現在開墾耕種的土地已經明確了地契,但還有大量的無主土地,比如那邊。”

周民生一指遠方一望無際的大片土地,足有上萬畝之多,靠近巨洋河,灌溉十分便利。

他苦笑一聲:“那邊都是上田,目前都暫時收為官田,等主人回來後再確認地契,不過我估計一半以上都是無主之地,我準備把租給朝廷裁減的廂軍和移民開墾,按照新法的條今將地租賃下去,這幾年我的全部心思都花在的恢覆良田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