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8章 送別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來到荊州,雷遠就生活在大江之畔,尤其最近這陣子,對長江上的水運可見識得太多了。敵軍三回,自己一回,現在是友軍一回,還沒算剛到荊州從夏口到樂鄉的那一回。這麽幾趟看下來,雖然他是水軍的外行,也漸漸了解了一點門道。
大江蜿蜒橫貫荊州,在荊州範圍的長度,約千餘裏。這千裏江段上,因為地理水文條件的差異,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
在荊門、虎牙兩山以西的峽江航道,總體來說江窄水急且多有險灘、礁石。為了便於行駛和纖繩牽引,普遍使用首尖身窄的船只,便於穿行在狹窄航路上。
荊門以東,直到江陵城東二十裏的江津口這一段航道,江面寬廣,江水流速平緩,因此在江面上淤積了數十座沙洲,又常有大風。《孔子家語》上說,非方舟避風,不可涉也。所謂方舟,便是船體寬平,船頭方寬的航船,這樣才能鼓帆而行,抗拒大江的風浪。
江津口以東,大江與漢水合流,水勢浩渺若汪洋,那便是種種大船巨舟往來之所了。荊州水軍的幾艘樓船,日常就在這個方向活動。
最初聽諸葛亮說起,將調動四將所部沿江而上,奔赴夷陵的時候,雷遠曾經擔心過能夠通行於峽江航道的船只不足,不能夠及時運輸兵力。現在看來,只見江面上檣帆密布,竟然足有近百艘船只奮力出沒於風波之間,而船只的整備狀況也都良好。
雷遠全沒想到如此景象,不僅吃了一驚:“這麽多船?”
馮習哈哈笑道:“這都虧得向巨達的手段。我軍抵達之後,他竟然立刻糾集起上百船只、上千船員水夫,真不知道用了什麽辦法。”
馮習未必真的不知道,只不過不願多說而已。
雷遠瞥了馮習一眼,心想:此人心思縝密,不是尋常只知道廝殺的武人。
此前玄德公把南郡南岸地的夷道、很山等縣合並為宜都郡,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向朗督令諸縣民事。雷遠可以確認,向朗在此地的任務中,必定包括有滲透益州在內。
荊益之間的商業往來,在這幾年的大亂世中幾乎停滯。控制商隊的世家大族本身,也多在戰亂中遭受損失。比如此前與廬江雷氏聯姻的習氏,本身以經商而得巨富,掌握著北抵鄴城,東至吳會的幾條商路,但近年來失去了荊襄本據以後,便不可遏制地衰弱下來。
但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仍然能夠迅速恢覆。就像習氏借由樂鄉大市的渠道,大舉開拓與荊蠻的交易,而向朗在夷道為為宗族重開商路,也是理所當然。只要商路漸漸恢覆,重新招募與此配套的船只、人員,並非難事。
如果要把這事仔細拆開來解釋,未免就會牽扯到向朗收集船只的目的,進而有揣摩玄德公戰略意圖的嫌疑,所以馮習只作無知,將話題帶開了。
他指著即將入港的幾艘船只道:“那些人,便是甘興霸安排下的纖夫吧?哈哈,這會兒都便宜了我們。”
這會兒兩人已經策馬抵近臨江河,可以看到船只逆水而上的情形。
這一段大江的江畔沒有迂曲可供停船之處,反倒是懸崖峭壁甚多,因此舉凡抵達夷陵的船只,都得在臨江河碼頭停靠。可是臨江河通往大江的一段,水流頗為湍急,岸邊也有嶙峋險灘,因此必須由纖夫出力,才能把船只拉扯到較上游的碼頭。
甘寧設立在碼頭旁邊的營地,便是纖夫的居所。
營地被攻占以後,任暉很快就控制住了這些纖夫,勒令他們照常投入工作。
纖夫們總數大約兩百餘人,每三十人成為一組。有的攜帶小旗負責號令,有的攜帶船槳登上船只,協助船上的槳手,有的在岸上列隊拉扯纖繩,還有的縱躍在礁石上巡視,防止纖繩被銳利礁石割斷。
在他們熱火朝天的工作下,聚集在江面上的船只迅速進入臨江河,一艘艘地停靠,而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卒,分別按照旗幟指示,有條不紊地下船。
雷遠和馮習兩人等了沒多久,就看到了霍峻和向寵的身影。
這兩位都是和雷遠往來頗為頻密的好友,此番相見,俱都喜悅。他們一來感慨於好友的地位已非昔時可比;二來也因為自己歸屬在好友的麾下,日後建功立業可期。
他們歡笑重逢的場景,落在立馬於較遠處的李嚴眼裏,別有一番感慨。
他是個有心人,哪怕不用探看荊州軍的軍勢,只在尋常交談中,就能分辨出荊州的虛實。適才的談話中,他只覺得馮習見多識廣,妙語如珠,而雷遠眼光如炬,言必有中,哪怕不談領兵作戰的能力,這兩人都是難得的人才。
再看這時候,荊州軍後繼兵馬的將領登岸,彼此之間居然如此親密,也與益州大是不同。
須知將領之間的協和,未必說一定彼此就氣味相投,很多時候是因為都知道日後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所以願意彼此協調,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近年來,益州內部暗潮湧動,文武派系林立,有所謂東州人與本地世家的矛盾,又有地方豪強與蜀郡大族的矛盾,如龐羲、嚴顏、吳懿等人又自擁實力,彼此防備……此等慘烈而永無休止的內部爭競,與荊州強力崛起的生機勃勃之態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到底與劉季玉賓主一場,想到數十年的基業敗亡無日,李嚴不禁嘆了口氣。
此後數日間,李嚴親自作為鄉導,帶著荊州軍翻越高山重嶂、沿江向西,短時間內占據了秭歸和巫縣。
雷遠進入巫縣以後,一方面分兵震懾兩縣以北的賨人部落,同時又盡出繳獲的府庫物資作為征發百姓的補償,調動了沿途所控制的民人,大舉修繕峽江陸路通道,重建沿途的驛置、橋梁之類。
再過幾天,李嚴提出告辭。
雷遠引從騎數人,親自送他到扞關以外。
扞關乃巴東郡魚覆縣的縣治,占據了險峻群山間極少有的二十餘裏平地,統屬於大將嚴顏的轄境。關內有一都尉,領蜀兵千餘人據守。越過扞關,再經朐忍、臨江等地,就是沃土千裏,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
李嚴的族人扈從被雷遠所部殺傷泰半,他非常倚重的從弟李瑋身受重傷,此刻還在夷陵城養傷;可以說,近數年來積蓄的力量,簡直損失殆盡。可他與雷遠同行數日,言笑自如,仿佛完全不將這些折損放在心上;與雷遠道別的時候,更是眉飛色舞,意氣飛揚。
“續之,就此告辭。這幾日裏承蒙款待,希望再見面的時候,你我能夠把酒盡歡!哈哈!”
眼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李貞不禁冷笑:“秭歸和巫縣都是在他手裏丟的,若我是劉季玉,必定嚴懲這喪師失地之人……真不知他哪裏來的信心,倒像是要去成都升官一般。”
雷遠一時不知該怎麽回答。在他前世的記憶力,李嚴便是在這幾年官運亨通起來,很快成了很受劉璋倚重的大員……或許,那位益州之主實在是生性寬柔而無威略,真的像是傳聞中那樣,很容易受人糊弄吧。
他撥轉馬頭,對李貞道:“我們回夷陵去。益州太遠,不是我們需要討論的。眼下,還得緊緊盯著荊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江蜿蜒橫貫荊州,在荊州範圍的長度,約千餘裏。這千裏江段上,因為地理水文條件的差異,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
在荊門、虎牙兩山以西的峽江航道,總體來說江窄水急且多有險灘、礁石。為了便於行駛和纖繩牽引,普遍使用首尖身窄的船只,便於穿行在狹窄航路上。
荊門以東,直到江陵城東二十裏的江津口這一段航道,江面寬廣,江水流速平緩,因此在江面上淤積了數十座沙洲,又常有大風。《孔子家語》上說,非方舟避風,不可涉也。所謂方舟,便是船體寬平,船頭方寬的航船,這樣才能鼓帆而行,抗拒大江的風浪。
江津口以東,大江與漢水合流,水勢浩渺若汪洋,那便是種種大船巨舟往來之所了。荊州水軍的幾艘樓船,日常就在這個方向活動。
最初聽諸葛亮說起,將調動四將所部沿江而上,奔赴夷陵的時候,雷遠曾經擔心過能夠通行於峽江航道的船只不足,不能夠及時運輸兵力。現在看來,只見江面上檣帆密布,竟然足有近百艘船只奮力出沒於風波之間,而船只的整備狀況也都良好。
雷遠全沒想到如此景象,不僅吃了一驚:“這麽多船?”
馮習哈哈笑道:“這都虧得向巨達的手段。我軍抵達之後,他竟然立刻糾集起上百船只、上千船員水夫,真不知道用了什麽辦法。”
馮習未必真的不知道,只不過不願多說而已。
雷遠瞥了馮習一眼,心想:此人心思縝密,不是尋常只知道廝殺的武人。
此前玄德公把南郡南岸地的夷道、很山等縣合並為宜都郡,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向朗督令諸縣民事。雷遠可以確認,向朗在此地的任務中,必定包括有滲透益州在內。
荊益之間的商業往來,在這幾年的大亂世中幾乎停滯。控制商隊的世家大族本身,也多在戰亂中遭受損失。比如此前與廬江雷氏聯姻的習氏,本身以經商而得巨富,掌握著北抵鄴城,東至吳會的幾條商路,但近年來失去了荊襄本據以後,便不可遏制地衰弱下來。
但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仍然能夠迅速恢覆。就像習氏借由樂鄉大市的渠道,大舉開拓與荊蠻的交易,而向朗在夷道為為宗族重開商路,也是理所當然。只要商路漸漸恢覆,重新招募與此配套的船只、人員,並非難事。
如果要把這事仔細拆開來解釋,未免就會牽扯到向朗收集船只的目的,進而有揣摩玄德公戰略意圖的嫌疑,所以馮習只作無知,將話題帶開了。
他指著即將入港的幾艘船只道:“那些人,便是甘興霸安排下的纖夫吧?哈哈,這會兒都便宜了我們。”
這會兒兩人已經策馬抵近臨江河,可以看到船只逆水而上的情形。
這一段大江的江畔沒有迂曲可供停船之處,反倒是懸崖峭壁甚多,因此舉凡抵達夷陵的船只,都得在臨江河碼頭停靠。可是臨江河通往大江的一段,水流頗為湍急,岸邊也有嶙峋險灘,因此必須由纖夫出力,才能把船只拉扯到較上游的碼頭。
甘寧設立在碼頭旁邊的營地,便是纖夫的居所。
營地被攻占以後,任暉很快就控制住了這些纖夫,勒令他們照常投入工作。
纖夫們總數大約兩百餘人,每三十人成為一組。有的攜帶小旗負責號令,有的攜帶船槳登上船只,協助船上的槳手,有的在岸上列隊拉扯纖繩,還有的縱躍在礁石上巡視,防止纖繩被銳利礁石割斷。
在他們熱火朝天的工作下,聚集在江面上的船只迅速進入臨江河,一艘艘地停靠,而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卒,分別按照旗幟指示,有條不紊地下船。
雷遠和馮習兩人等了沒多久,就看到了霍峻和向寵的身影。
這兩位都是和雷遠往來頗為頻密的好友,此番相見,俱都喜悅。他們一來感慨於好友的地位已非昔時可比;二來也因為自己歸屬在好友的麾下,日後建功立業可期。
他們歡笑重逢的場景,落在立馬於較遠處的李嚴眼裏,別有一番感慨。
他是個有心人,哪怕不用探看荊州軍的軍勢,只在尋常交談中,就能分辨出荊州的虛實。適才的談話中,他只覺得馮習見多識廣,妙語如珠,而雷遠眼光如炬,言必有中,哪怕不談領兵作戰的能力,這兩人都是難得的人才。
再看這時候,荊州軍後繼兵馬的將領登岸,彼此之間居然如此親密,也與益州大是不同。
須知將領之間的協和,未必說一定彼此就氣味相投,很多時候是因為都知道日後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所以願意彼此協調,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近年來,益州內部暗潮湧動,文武派系林立,有所謂東州人與本地世家的矛盾,又有地方豪強與蜀郡大族的矛盾,如龐羲、嚴顏、吳懿等人又自擁實力,彼此防備……此等慘烈而永無休止的內部爭競,與荊州強力崛起的生機勃勃之態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到底與劉季玉賓主一場,想到數十年的基業敗亡無日,李嚴不禁嘆了口氣。
此後數日間,李嚴親自作為鄉導,帶著荊州軍翻越高山重嶂、沿江向西,短時間內占據了秭歸和巫縣。
雷遠進入巫縣以後,一方面分兵震懾兩縣以北的賨人部落,同時又盡出繳獲的府庫物資作為征發百姓的補償,調動了沿途所控制的民人,大舉修繕峽江陸路通道,重建沿途的驛置、橋梁之類。
再過幾天,李嚴提出告辭。
雷遠引從騎數人,親自送他到扞關以外。
扞關乃巴東郡魚覆縣的縣治,占據了險峻群山間極少有的二十餘裏平地,統屬於大將嚴顏的轄境。關內有一都尉,領蜀兵千餘人據守。越過扞關,再經朐忍、臨江等地,就是沃土千裏,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
李嚴的族人扈從被雷遠所部殺傷泰半,他非常倚重的從弟李瑋身受重傷,此刻還在夷陵城養傷;可以說,近數年來積蓄的力量,簡直損失殆盡。可他與雷遠同行數日,言笑自如,仿佛完全不將這些折損放在心上;與雷遠道別的時候,更是眉飛色舞,意氣飛揚。
“續之,就此告辭。這幾日裏承蒙款待,希望再見面的時候,你我能夠把酒盡歡!哈哈!”
眼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李貞不禁冷笑:“秭歸和巫縣都是在他手裏丟的,若我是劉季玉,必定嚴懲這喪師失地之人……真不知他哪裏來的信心,倒像是要去成都升官一般。”
雷遠一時不知該怎麽回答。在他前世的記憶力,李嚴便是在這幾年官運亨通起來,很快成了很受劉璋倚重的大員……或許,那位益州之主實在是生性寬柔而無威略,真的像是傳聞中那樣,很容易受人糊弄吧。
他撥轉馬頭,對李貞道:“我們回夷陵去。益州太遠,不是我們需要討論的。眼下,還得緊緊盯著荊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