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93章提拔人才【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

關燈
第493章提拔人才【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

或許是這幾年災害太多,太大,以至於這個蔓延四省的雪災,在皇帝和丞相的眼裏,著實是算不得什麽。

還因為有了經驗,所以他們並不怎麽慌。

“物資方面,也只有動用今年入庫的新糧了。”鐘昶接著說,“因為糧食不夠,所以還是只能用麩糠加糧食的方式……”

“嗯,沒辦法,就這麽做吧!”

景和帝只能是同意。

麩糠粥給多了,心裏的愧疚感就越來越少,反正我也只有這個法子,不餓死比什麽都強。

但是下一刻鐘昶卻笑了,“臣等已經命令去尋找糧食商人談了,這一次非常的順利,他們都積極貢獻了超過兩千萬石的麩糠,而且還用的是一比四的比例。並且保證京裏的糧食供應一定充足,一定不會哄擡糧價。”

“咦?他們怎麽會這麽好心?”景和帝訝然了起來。

之前這些糧食商人就想著在糧食上面大賺一筆,為此苗炎還斬了一個糧商的主事,才讓他們老實起來。

和劉仁懷在江南一比五的兌換比例不同,京城一直都是一比三。

可現在糧食商人居然提高了兌換比例,相當於給朝廷節約了不少糧食。

這便是讓景和帝想不到的了。

“還不是因為苗太升?”鐘昶道,“大家都聽說了他在江南對付曹家的事兒,於是都害怕了。再加上現在的帝京府府尹不是葛鴻廉嘛?葛殺神的名頭更加響亮,他們都不願意做那個出頭鳥。”

“呵呵!”

景和帝也開心了起來,“想不到太升不在京城,都能制住那群商人,看來法家重臣真是還要多一點的好呀。”

“是啊。”

鐘昶道,“前兩天葛松道跟我提及了,他想要著重培養王良信,我也覺得挺好。不然法家這邊的傳承還真有點青黃不接。”

“嗯……”

皇帝微微頜首,“我記得新野的那個縣令也是法家的?他也幹得不錯嘛!”

“新野縣令是司馬北,處事果斷公正,而且積極的為民眾開拓生路,修建水渠增加良田是一個,主動要求做蜂窩煤工坊又是一個。”鐘昶道,“我聽馬相說起,他已經連續好幾年都是上上等了。倘若不是去年蜂窩煤工坊初建,他應該能提升一級,執掌更寬廣的地方。”

“身為知府吧!”景和帝沈吟了一番道,“這樣才能看出他的真本事。”

鐘昶頜首道,“好,我會和馬相商量一下。”

他的性格不算固執,平日裏在內閣也不是強勢的人,再加上馬浩秋知道他是皇帝親信之中的親信,所以也讓他幾分,兩人相處的關系,倒是比馬浩秋和南宮忌好。

“可是新野看起來還是很重要的,至少那個蜂窩煤工坊不能丟,反而要加快做,做大一點。”皇帝又道,“你不知道,銘淇都跟我說了好多次了,要把京城南面的這個蜂窩煤工坊給撤了,被我給攔住了。再怎麽也要等到新野那邊發展起規模了,才好做。”

蜂窩煤工坊在京城有兩處工坊,一個在災民居住區域,一個在南面兒。

災民區域的肯定不能亂動,那關系到好幾萬人的生活,是讓災民們繼續安穩下去的重要保障。

所以哪怕是效率低、工人多,投入產出非常低,柳銘淇也沒有提過裁減一事兒。

但在南面兒的這個就不一樣了,全都是京裏的民眾來做,年齡差不多都是二十到五十歲之間,可效率居然比災民的老弱病殘好不了多少。

再加上柳銘淇想到兩個如此規模龐大的蜂窩煤工坊在京城邊兒上,一旦刮風起來,空氣不知道汙染成什麽樣子,幹脆就想到關掉南面兒的這個。

可皇帝不同意,至少是現在不同意。

鐘昶聽懂了皇帝的意思:“您的意思說,新野要派一個幹員前去?”

“對!”

景和帝道,“最好還是法家的後起之秀。”

鐘昶馬上就有了人選:“翰林院編修鐘雲翔,今年三十二歲,景和二十四年榜眼,法家學子,雖然不善於言辭,可思維清晰,堅定不移,是一個好苗子。”

“那好,就他吧!”景和帝對鐘雲翔也有點印象,“讓司馬北帶他一年半載的,然後就主政新野。”

“遵旨!”

鐘昶行禮道。

兩人並不擔心鐘雲翔會不會把局面搞亂。

法家的學子一個重要的優點,那便是善於掌控局面,這一點比儒家學子強。

但缺點是經常他們不通人情,搞得上面和下面都對他們不大滿意,甚至是畏懼。

或者說商業在他們手裏一般會受到打壓,發展不是很好。

這也是為什麽江南總督這個位置,幾乎從來沒有法家重臣去坐鎮的重要原因。

“這一次朝廷上下的官員損失慘重,幹脆就讓翰林院的那群年輕人都出去吧!”景和帝忽然又想到了這一茬,“他們有的在翰林院已經呆了七八年了吧?”

“是的!”鐘昶道:“景和二十四年狀元左弘良,呆了七年時間了。景和二十七年狀元狄自明,也呆了四年了。”

“好。”皇帝點點頭,“是驢子是馬,重要拉出來遛一遛,你讓馬相把他們的位置安排妥當點,既不能太過責任重大,又不能讓他們閑著,不然考驗不出他們的成色來。”

“微臣明白。”

鐘昶正色的道。

實際上不用皇帝說,他們最近就在討論,只不過沒有皇帝這麽的激進罷了。

既然景和帝都說全部放出去了,他們也樂得見到這群翰林院進士們能走到哪一步。

畢竟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

不一定非要一榜進士才能有所成就。

古往今來,反而是那些二三榜的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的官員們,經常爬到了最巔峰。

“說起來,這一屆的進士們,倒是法家學子數目不少。”鐘昶又說道:“比如說榜眼沈圓、探花辛衛剛,兩人都是法家學子,且個人印記非常明顯,值得培養。”

就如上面所講,鐘昶雖然是儒家子弟,但因為皇帝的關系,他更在意的是整個皇朝的安穩發展。

法家重臣在這麽一二十年時間裏,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那麽作為皇權不可缺少的助力,自然可以匡扶他們一把。

而鐘昶的這種沒有私心,一心為了皇帝的做法,也是景和帝信任重用他的重要因素。

果不其然,他這麽一講,皇帝便很有興趣:“好!讓他們多接觸一點朝廷的事務,看看怎麽樣吧!”

“遵旨!”

身為頭榜二三名,一定是進入翰林院學習的。

等到兩三年散館之後,多半也會獲得翰林院編修的官職。

不過從一入翰林院開始,也有人去六部跑腿幹文書工作開始實習的。

或者是在文淵閣打雜等等。

這樣的人,通常就是非常受重視的、著重培養的。

……

聊完了這個,皇帝的飯也吃得差不多了。

他又更鐘昶談起了外邦使節的問題。

“青古,你說說看,這一次他們來京城,這麽高的規模,會不會有詐?”

鐘昶遲疑了一下,點頭說:“肯定是不安好心的,但究竟他們會怎麽做,還是不好說。”

景和帝把柳銘淇的觀點拿了出來:“如今大康連續幾年受災,實力損失嚴重,他們會不會起什麽別的心思,想要狠狠的在大康身上咬一口?”

“不能排除這種可能。”鐘昶道,“實際上微臣也這麽琢磨過。可是除了今年的豹騎衛清洗之外,我們的禁軍、邊軍實力都沒有大的損耗。況且邊疆地區的各種糧食溫飽保障都很齊全,他們想要打破我們的防守,依舊是難上加難。

比如說西北方向,銅德府、嘉峪關和武威府這三個最堅固的防線中樞,大康都用了數十年時間來加固和準備,他們除非用幾十萬人的命來填,不然怎麽打破?

倘若他們要是敢不管這些城池,直接沖進西北的話,那只要我邊軍把口子紮緊,他們就成了甕中之鱉,根本跑都跑不掉。

另外北方防線、東北方向同樣如此,大康軍隊沒有半點懈怠。北方防線背後便是一半的禁軍作為總後備,東北防線還有北方水師在水路支援,他們怎麽破?”

皇帝點點頭,鐘昶的想法和他一樣。

大康雖然算不得固若金湯,但基本上還是穩的。

即便是這些外族想要來占便宜,都無法啃得動這些硬骨頭,還會崩了牙。

“不過也不要掉以輕心。”景和帝卻也沒有完全放松,“這兒內閣商量一下,讓他們積極做好準備。這兩年是一個關鍵時期,倘若我們熬過來了,等到不再有大災害了,銘淇的紅薯又真能全國種植,獲得大豐收,那就什麽都不怕了。”

“遵命!”

鐘昶頜首鞠躬道。

這一點不用景和帝說,他們也會做。

即便是沒有這群外邦使節過來,自己虛弱的時候,也該是認真做好防備的。

如果弄到雪上加霜了,那爛攤子才更不好收拾。

大康被打得狼狽不堪的話,豈不是也代表他們這群臣子的無能?

第494章 做出來了就開始推銷【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99/117

說起大雪,實際上京畿地區也在下。

不過卻並不是連續的鵝毛大雪,而是下一天大的,再休息兩天,然後接著下。

始終沒有連續暴雪的沖擊,自然而然就沒有什麽。

但這麽寒冷的天氣,讓很多人都不大願意出門。

柳銘淇最近兩天跑的是陶瓷工坊。

經過這麽多天的不斷調配和實驗,他們已經把骨瓷制品給做了出來。

大柱和樊山本不是什麽有高級審美的人,看著做出來的一套骨瓷餐具,也是忍不住嘖嘖稱奇。

這套骨瓷有二十幾件大大小小的器具,包括了碗、盤、壺、杯等等。

光是擺在桌上,就能感覺到它的晶瑩剔透,輕薄如紙,關鍵是看起來還非常的潤滑。

“殿下,這麽一套骨瓷,價格可不菲吧?”池三這種做生意做慣了的人,忍不住道,“它的產量多嗎?一個月能做出來多少套?”

這小子已經琢磨著怎麽賣出去了。

柳銘淇笑了笑,“預計是一套五百兩銀子,也不知道貴不貴,能不能賣出去。”

“怎麽不能?”池三明顯的了解這個行當:“幾大官窯出來的精品,一件就一百兩銀子朝上呢,那些超級漂亮的,上千兩都不奇怪!

咱們這個骨瓷,雖然在傳承上、具體的細節上面比不上人家,但這麽二十幾件才賣五百兩銀子,那實在是太便宜了,完全是搶著買的節奏。”

說著,他又追問道:“殿下,到底產量怎麽樣呀?”

“依照現在的規模和原材料,大概一個月上百套是可以燒制出來的。”柳銘淇道,“你說我們有沒有必要擴大規模?”

“當然有必要!”

池三興奮了起來,“殿下,這個發展起來了,必然又是我裕王府的一個拳頭產品呀!正巧禹州和汝州距離京城不遠,咱們可以到那邊去買地做作坊!爭取先做到一個月出產兩三千套,然後達到穩定的一萬套以上!”

大柱無聊的看著他:“三兒,你這樣弄起來,得要多少人,多大的場面啊?”

樊山不懂,這邊大柱便給他解釋,“尋常的一個瓷窯,需要三五十人。但如果是那些大型的瓷窯,通常都是上千人,而七個最著名的官窯,人起碼都往兩三千人走,甚至更多。但出產最多一個月也就是一兩萬件,其中精品的大約三五百件。

像是咱們這樣,一個月穩定達到一萬套,那就是一二十萬件了。不還得要兩三萬人在作坊裏面幹活兒啊?那得是多大的規模?這不是在讓別人羨慕,太高調了嗎?”

柳銘淇哈哈一笑,“三兒你看,連大柱都知道要低調了,你還野心那麽大?真是發愁我不夠出名吧?”

池三聳聳肩,“您都不準備競爭太子了,做做生意怎麽了?生意做得越大,不就代表著咱們越不在意那個位置嗎?”

他考慮的方式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在朝政上面從來不曾用心,只是一心做生意,這樣的親王,朝廷大佬們肯定不願意讓他成為皇上。

因為那將是一個災難。

不過呢,柳銘淇還沒有想要用這種方式來自黑。

但是把瓷器生意做大,卻又是柳銘淇喜歡的。

瓷器這個東西,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非常暢銷的產品。

尤其是在古代,這個來自於東方的神秘物件,不但堅固耐用,而且居然不沾染油脂,甚至外觀都是那麽的漂亮迷人,這使得國外的人異常追捧瓷器。

他們對於中國的英文名字,就叫瓷器。

聚集在江南、廣東、福建的海外商人們,購買商品的四分之一,便是瓷器。

他們是各種各樣的瓷器都要。

哪怕是最簡單的農民用的碗,他們也大量的批發回去賣,大賺金錢。

恰好的,柳銘淇曉得,骨瓷在西方是非常受歡迎的。

不,不僅僅是西方,在東方也一樣。

雖然它是低配版的薄胎瓷,但問題是薄胎瓷的產量不高啊。

骨瓷做好了配比和兩次的煆燒,基本上工序對於中國的瓷器匠人們來說就問題不大。

這種骨瓷也不用做得像是西方高檔骨瓷那樣的精細,只要做到十八世紀的水準便可以。

當然了,網上那些賣骨瓷的商人們吹噓的骨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實際上完全是打胡亂說,那是人家景德鎮的青白瓷的誇讚語言。

而薄胎瓷的讚譽更甚於此。

“薄如蟬翼,輕若綢紗”這八個字,便已經足以秒殺所有骨瓷。

裕王府做骨瓷瓷器,其實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

眾所周知的,古往今來瓷器的第一大重鎮便是景德鎮。

景德鎮所在的浮梁縣官府,在大康朝是正兒八經的正四品,儼然就是一個省首府的知府官銜了,這顯然是因為景德鎮的緣故。

但是呢,其實在京畿地區,也有兩個很重要的窯區。

官窯區。

分別是禹州的鈞窯,以及汝州的汝窯。

這兩個都是最重要的七大官窯之一。

鈞窯俗稱是“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

汝窯就更厲害了,一直都是七大官窯之首。

而這禹州和汝州都是挨在一起的,位置就在京城的西南方向,最遠的汝州也才四百裏路。

因此在那邊建立窯廠,不但原材料可以獲得最好的,也是非常便利的,很方便出貨。

思索過處,柳銘淇對池三道:“現在先不要忙著擴張,再讓他們做幾個月,把骨瓷的水準穩定好了,然後再談擴張和售賣的事情……這事兒你負責,不要怕花錢多,只要能做好,以後財路必然是大大的。”

“明白!”

池三點頭道。

他在如今的德王府算是第二號主管。

大主管是田榮,下來便是他了。

像是這種新做出一點眉目的項目,一般是他來跟進。

……

到了晚上,和各族高層又談了一天的耶律飛揚,回到驛館時,正好趕上了晚飯。

室韋已經有了城市,他們這些人的生活習慣自然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像是以前窮困時候的帳篷居住,還有篝火做飯的習俗,已經慢慢的從貴族身上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精細的生活。

不過他們的吃飯喜好還是沒有變的。

喜歡吃羊肉、喜歡吃牛肉,更喜歡喝酒。

耶律飛揚盤膝坐在了鋪著毛毯的飯廳裏面,眼看著桌子上多了一副嶄新的瓷器。

他稍微一打量,眼睛馬上亮了起來:“這個杯子不錯呀!還有這個碗……大康人的瓷器真好!”

熟悉耶律飛揚的人都知道,他這個人從來不會吝嗇承認別人的優點,是一個很大氣的人。

正因為他的這種特質,讓許多人都覺得他真誠,因此在室韋高層裏面,他的支持率非常高。

旁邊的耶律安翔笑著回答,“是呀,剛剛大康裕王府送過來的時候,我也驚艷了一番,所以給皇兄您看看呢!”

“又是裕王府做出來的?”耶律飛揚一邊拿著打量,一邊還湊著往燈光處看。

“是的,這是德王送給您的禮物。”耶律安翔也不是笨蛋,“多半他們想要通過您,打開室韋的銷路呢!”

“這東西挺好啊。又輕又薄,美觀又大方。”耶律飛揚放下了杯子和碗,問道:“他們說了價格嗎?”

“一套二十四件,五百兩銀子。”耶律安翔說道,“真貴!這可以買多少牛羊,多少奴仆女人了?”

在草原上面,奴仆不算是人,屬於是物品,是可以買賣的。

室韋雖然已經實質上是一個國家,但這種草原陋習仍舊存在。

“所以說人家大康才富有啊!”耶律飛揚示意侍從倒了一杯酒,自己拿起酒杯再次觀賞,“嘖嘖,果然是物華天寶之國,這些東西我室韋何時才能擁有呀!”

“只要我們奮發圖強,一定能擁有的!”耶律安翔認真的迎合道。

他不知道耶律飛揚等人商談的大事兒,這些秘密現在還不能公開。

耶律飛揚自然不可能跟他講。

這位室韋的三皇子沈吟了片刻,道:“安翔,你明天帶銀票去裕王府,說我們要買十套這種瓷器……他們說了這叫什麽瓷器嗎?哦!”

第二個問題都不用耶律安翔回答,他仔細的瞧見了位於杯底寫著的飄逸“裕”字。

果不其然,耶律安翔就說:“這叫裕瓷。皇兄,您買這麽貴的東西幹什麽?多浪費呀!”

耶律飛揚哈哈一笑,“安翔啊,有些時候人情世故還是要的。咱們難得來大康都城一趟,難道不給家裏人帶一些禮物回去?這裕瓷透明潔白、漂亮得出奇,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噢……”

耶律安翔不是笨蛋,他馬上明白了堂兄的意思。

雖然皇室和朝廷裏面支持耶律飛揚的人多,可耶律飛揚自己也不能不去競爭,去籠絡更多的人。

有這麽一套精美的,在室韋幾乎很少見的瓷器送過去,那些人還不得驚喜萬分,當成傳家寶的傳下去呀?

當然了,大康不是沒有更好的瓷器。

但那些比起這個裕瓷又貴太多了,完全沒有必要。

耶律飛揚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務實的一個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