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董太師和陳老總【第二更!求全訂!求月票!】
關燈
小
中
大
第422章董太師和陳老總【第二更!求全訂!求月票!】
劉仁懷具體要用什麽手段,他在奏章中沒有說。
可一定不會是“以理服人”。
這個方法劉仁懷肯定用過了,但沒有用,才逼迫堂堂江南總督發火,要“強硬一點”。
景和帝也是怕劉仁懷心急做出事情,惹得江南不穩,那就糟糕了。
江南現在儼然就是大康朝的命脈,比起之前更加重要。
所以江南一定不能亂,哪怕是有亂的可能都不行。
他在這個時候便想起了柳銘淇。
柳銘淇不是朝廷中人,對於正兒八經的朝務,那是一點用處都沒有。
但這小子有一肚子的壞水,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考慮,還是有很多能考慮的奇謀妙計的。
比如說之前的麩糠粥,雖然讓景和帝很難堪,但不得不承認,這個計謀不但多拯救了至少上千萬人,更讓朝廷的財政沒有崩潰掉,實在是大大的好事兒!
要知道,單純說去年的蝗災,倒也算不了什麽,可能不用麩糠也能救助天下子民。
關鍵今年年初的暴雪災害加在一起,倘若你之前不是用了麩糠粥,而是用的大米和小麥來救人,那麽暴雪災害時,全部人都得抓瞎了!
一來糧食儲存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再拿出去就完全沒有安全保障了,國家都會震動。
二來當時暴雪封路,即便是調用江南的糧食,也根本無法及時的運送過來,不知道多少人會餓死。
景和帝想起來都在後怕。
正是因為之前聽了柳銘淇的,用了麩糠粥,保存了元氣,才能應付第二波的災害啊。
甚至是今年的大洪澇災害,還能算得上第三波。
如若用了大米加小麥,第二波都撐不過,更別說第三波了。
要真是那樣,恐怕此時大康早已經伏屍千裏,烽煙四起了!
柳銘淇的歪主意可不僅僅這些。
還有天價度牒,前前後後已經為朝廷增加了上千萬兩的收入,光今年都有三百多萬兩。
更有“加爵加恩令”,京城收入高達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江南也有一千萬兩入賬。
這可是猶如沙漠裏的甘露,大大的緩解了因為多次災害而導致的財政窘境啊!
否則這一次戶部和內務府貪腐虧空嚴重,一時半刻你哪裏找那麽多錢來用?
再加上上一次也是柳銘淇看穿了那些糧食商人的陰謀詭計,帶著苗炎去殺雞儆猴,才解除了京城的糧食荒。
那麽現在江南的情況幾乎是如出一轍,還有京城也差不多,皇帝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小狗頭軍師。
……
柳銘淇也在思索。
在皇帝看來,前後兩次的情況差不多。
但以柳銘淇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一次相比上一次要麻煩多了。
為什麽?
因為這些商人們非常聰明,他們都在規則範圍內做事情。
最聰明的就是保證了本地民眾的基本飲食用度。
別說是大米和小麥,就是麩糠這些都是敞開賣,價格還不高。
中華大地上的老百姓們最實在了,有吃有喝自然便不會鬧騰。
至於說外地的民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對不起。
連電視畫面都沒有,看不到我就沒辦法感同身受。
所以老百姓們並不會認為糧食商人們不大規模賣糧食是可惡的事情。
倘若朝廷硬逼著他們,反而會讓老百姓覺得朝廷做得不對。
這就需要有謀略了。
恰好的是,柳銘淇有著五千年的古今中外的經驗,所以他能從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鑒的東西來。
這便是他超越別人的地方。
很快的,少年便找到了兩個法子。
第一個來自於董太師。
當年董太師拋開一切輜重和步兵,急行軍抵達洛陽,控制了小皇帝,但是因為人手太少,沒辦法控制整個洛陽城。
洛陽城裏面的勢力蠢蠢欲動,眼看著自己就要涼涼,董太師便命令手下們,晚上悄悄出城,第二天早上在大張旗鼓的騎馬進來。
這麽連續持續了五六天,大家都以為董太師的兵馬超過了好幾萬,頓時都老實了。
然後董太師便順利的等來了自己的大部隊,給了大漢王朝最恥辱的一擊。
第二個法子來自於陳老總。
當年解放大上海的時候,十裏洋場的資本家可謂是群魔亂舞,到處興風作浪。
陳老總臨危受命,要用最快的速度恢覆上海的金融和商貿秩序,為國家經濟的覆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他同樣遇到了糧食商人的惜售不賣,任憑糧食價格漲到多高都不賣。
另一位創建了華潤的、專註於經濟的陳老,來到上海後調研,查到四百萬上海人需要每天三百萬斤糧食供應,而因為上海人已經儲存了不少糧食,所以實際上每天投入一百萬斤便足夠。
陳老回去之後,太祖當即命令全國“三頓變兩頓”、“三人吃兩人的飯”,“勒緊褲腰帶節省兩頓飯,支援上海”。
一開始就是投的一百萬斤,結果上海的那群商人直接掃貨,一連幾天全部掃光了。
後來陳老總發現這樣不對,就慢慢的蓄積力量,等到各地的糧食到齊之後,一口氣每天拋出天量的糧食,不間斷的供應,要多少有多少。
一群商人怎麽可能和一個國家作對?
你真以為自己是羅斯柴爾德?
商人們只是吃了七八天的糧食,就錢財全部耗光,連借的錢都全部砸進去了,最後再也撐不住,直接崩盤。
陳老總趁勢追擊,不但把糧食陣地給奪了回來,而且還吃下了他們存下的糧食,大賺一筆。
最重要的是,從此上海民心穩定,再也沒有出現過糧食上的問題。
吃飯不愁了,自然人心就穩了。
從此以後,哪怕是“兩白一黑”之中的其餘一白一黑情況再艱難,上海都挺住了,其先決條件,就在於此。
回到眼前來,
柳銘淇覺得兩種辦法綜合起來更好一些。
因為第一種法子只適合兵行險招。
並且你每天不停的運糧食進去,人家老百姓又不急著買,糧食商人根本用不著搶貨去賣,你能怎麽樣?
這種法子只是在緩解無謂的焦急心理時才有效。
而第二種法子也有缺點,那就是商人們都知道你江南糧倉有多少糧食。
你不斷的從江南糧倉運出來賣,不過是左手轉右手,大家當於看猴戲一樣,不為所動。
如果結合第一種法子就不一樣了。
給江南的民眾和糧食商人們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外地還有大批的糧食存在,官府根本用不著買他們的高價糧食,那麽這群糧食商人才會驚慌,才會擔心這麽多糧食砸在手裏,才會賣出來。
……
柳銘淇把自己綜合兩種辦法想出的主意給景和帝講了。
景和帝聽著聽著,望向柳銘淇的眼神就不對勁兒了。
少年被他看得有點毛骨悚然,“陛下,您這是……怎麽了?”
景和帝眼神很有點覆雜,良久之後才嘆息一聲道:“銘淇,你果然是國之棟梁!我大康皇室的最優秀子孫啊!只是短短時間內,你就能想出這麽一個精妙絕倫的辦法來,任何有智謀的人到你的面前,都不敢說自己聰明有謀略!”
柳銘淇撓撓頭,“我也就是喜歡看書,然後喜歡胡思亂想……這個主意,您覺得可以行?”
“能行!”
景和帝想也不想的道。
但是轉而他又說:“不過我還有兩個問題。”
“您說!”
“第一個,糧食是從哪裏來的?江南糧食商人那麽聰明,不容易騙吧?”
“東瀛!”
柳銘淇直接甩給了小倭奴,道,“以劉總督的關系,找到船商,冒充東瀛的糧食商人,應該不難吧?
想要弄得像一點,那就讓一群東瀛人站在船頭,用東瀛話大聲喧嘩,使得大家都聽得清楚明白。
還有順便讓人在搬運過程中,弄壞幾袋的包裝,露出雪白的大米,大家不就相信了?”
“嗯。”
景和帝頜首道,“東瀛倒是經常有來賣糧食,這倒是不突兀,雖然平日裏他們的數量不多,但今年就算多一點,也不意外嘛!”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又出來了,“今年江南不缺糧食,這些糧食商人只憑借著賣給江南民眾,就能賺取不少銀子,從而在資金上沒有那麽緊迫。
按照這麽說,哪怕是儲存的糧食不賣了,放在倉庫裏面,看到行情好的時候,再慢慢拿出來賣,也沒有什麽壞處吧?
倘若他們這麽做了,我們拼命用低價砸糧食,又有什麽用呢?要知道,我們需要的是他們手中的糧食,並不是讓糧食降價崩盤啊!”
皇帝的第二個問題,問得是相當有水準。
不是細心觀察和思考的人,完全想不出來。
但有著五千年歷史精華的柳銘淇,卻也是早就想到了這個事兒。
“這就要靠劉總督不斷的給他們制造危機感了。”柳銘淇徐徐的說道:“從一開始就要制造一種輿論,那便是有了東瀛的糧食支持,我們糧庫就不缺糧了。
江南的糧食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順著大運河運往京畿地區,順著長江運往兩湖和四川地區。根本用不著他們賣。
一方面不但要由東瀛的大米到港,另一方面要不斷往大運河、長江運輸糧食出去,讓他們看到真的有在做,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自己屯糧沒有用。
然後,到了他們都遺憾賣不了高價的時候,您讓劉總督再安排幾個人,率先向他賣出糧食,其餘的人自然也撐不住,馬上會跟著賣糧了。”
景和帝一邊聽一邊琢磨。
片刻之後,他問道:“還是那個問題,他們可以不賣啊!就算有人賣掉,價格不合適,他們總不會低價賤賣吧?”
“我們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買糧,就不用想著低價買糧了。”柳銘淇說道,“就按照七文的價格收,並且放話出去,一旦收夠了,就沒有七文錢的價格了,只會用六文錢一升的價格收。
本來是可以賣七文的,忽然間就變成了六文,在這些商人心中,就好像虧了一文錢一樣。所以很多舍不得這一文錢差額的,便會服軟賣掉。
按照這個價格,我覺得至少可以收到兩千萬石左右,這部分的糧食收入倉庫,也正好可以彌補運出去的糧食的損耗。”
“我明白了!”
景和帝拍案感嘆道:“這個計劃最精華的就是最後一點,營造出各種假象,讓他們反而覺得七文錢賣出去,就是賺了一文錢!”
“對!”
柳銘淇忍不住讚嘆道:“陛下你最近是開掛了嗎?怎麽忽然間這麽洞察人心了?”
“滾蛋!”
景和帝揮了揮手,“我一向都這麽英明神武的好不好?你一個小毛孩子,懂什麽?”
說著這話,皇帝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不僅僅因為少年說話好聽,更因為他得到了解決目前困境的好辦法。
江南的劉仁懷能用,我在京畿地區同樣能用啊!
一口氣解決了兩個糧食主產地的問題,對於現在頗有些不穩的局面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整個大康朝,還有景和帝自己,都太需要有振奮人心的好事兒發生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仁懷具體要用什麽手段,他在奏章中沒有說。
可一定不會是“以理服人”。
這個方法劉仁懷肯定用過了,但沒有用,才逼迫堂堂江南總督發火,要“強硬一點”。
景和帝也是怕劉仁懷心急做出事情,惹得江南不穩,那就糟糕了。
江南現在儼然就是大康朝的命脈,比起之前更加重要。
所以江南一定不能亂,哪怕是有亂的可能都不行。
他在這個時候便想起了柳銘淇。
柳銘淇不是朝廷中人,對於正兒八經的朝務,那是一點用處都沒有。
但這小子有一肚子的壞水,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考慮,還是有很多能考慮的奇謀妙計的。
比如說之前的麩糠粥,雖然讓景和帝很難堪,但不得不承認,這個計謀不但多拯救了至少上千萬人,更讓朝廷的財政沒有崩潰掉,實在是大大的好事兒!
要知道,單純說去年的蝗災,倒也算不了什麽,可能不用麩糠也能救助天下子民。
關鍵今年年初的暴雪災害加在一起,倘若你之前不是用了麩糠粥,而是用的大米和小麥來救人,那麽暴雪災害時,全部人都得抓瞎了!
一來糧食儲存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再拿出去就完全沒有安全保障了,國家都會震動。
二來當時暴雪封路,即便是調用江南的糧食,也根本無法及時的運送過來,不知道多少人會餓死。
景和帝想起來都在後怕。
正是因為之前聽了柳銘淇的,用了麩糠粥,保存了元氣,才能應付第二波的災害啊。
甚至是今年的大洪澇災害,還能算得上第三波。
如若用了大米加小麥,第二波都撐不過,更別說第三波了。
要真是那樣,恐怕此時大康早已經伏屍千裏,烽煙四起了!
柳銘淇的歪主意可不僅僅這些。
還有天價度牒,前前後後已經為朝廷增加了上千萬兩的收入,光今年都有三百多萬兩。
更有“加爵加恩令”,京城收入高達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江南也有一千萬兩入賬。
這可是猶如沙漠裏的甘露,大大的緩解了因為多次災害而導致的財政窘境啊!
否則這一次戶部和內務府貪腐虧空嚴重,一時半刻你哪裏找那麽多錢來用?
再加上上一次也是柳銘淇看穿了那些糧食商人的陰謀詭計,帶著苗炎去殺雞儆猴,才解除了京城的糧食荒。
那麽現在江南的情況幾乎是如出一轍,還有京城也差不多,皇帝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小狗頭軍師。
……
柳銘淇也在思索。
在皇帝看來,前後兩次的情況差不多。
但以柳銘淇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一次相比上一次要麻煩多了。
為什麽?
因為這些商人們非常聰明,他們都在規則範圍內做事情。
最聰明的就是保證了本地民眾的基本飲食用度。
別說是大米和小麥,就是麩糠這些都是敞開賣,價格還不高。
中華大地上的老百姓們最實在了,有吃有喝自然便不會鬧騰。
至於說外地的民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對不起。
連電視畫面都沒有,看不到我就沒辦法感同身受。
所以老百姓們並不會認為糧食商人們不大規模賣糧食是可惡的事情。
倘若朝廷硬逼著他們,反而會讓老百姓覺得朝廷做得不對。
這就需要有謀略了。
恰好的是,柳銘淇有著五千年的古今中外的經驗,所以他能從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鑒的東西來。
這便是他超越別人的地方。
很快的,少年便找到了兩個法子。
第一個來自於董太師。
當年董太師拋開一切輜重和步兵,急行軍抵達洛陽,控制了小皇帝,但是因為人手太少,沒辦法控制整個洛陽城。
洛陽城裏面的勢力蠢蠢欲動,眼看著自己就要涼涼,董太師便命令手下們,晚上悄悄出城,第二天早上在大張旗鼓的騎馬進來。
這麽連續持續了五六天,大家都以為董太師的兵馬超過了好幾萬,頓時都老實了。
然後董太師便順利的等來了自己的大部隊,給了大漢王朝最恥辱的一擊。
第二個法子來自於陳老總。
當年解放大上海的時候,十裏洋場的資本家可謂是群魔亂舞,到處興風作浪。
陳老總臨危受命,要用最快的速度恢覆上海的金融和商貿秩序,為國家經濟的覆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他同樣遇到了糧食商人的惜售不賣,任憑糧食價格漲到多高都不賣。
另一位創建了華潤的、專註於經濟的陳老,來到上海後調研,查到四百萬上海人需要每天三百萬斤糧食供應,而因為上海人已經儲存了不少糧食,所以實際上每天投入一百萬斤便足夠。
陳老回去之後,太祖當即命令全國“三頓變兩頓”、“三人吃兩人的飯”,“勒緊褲腰帶節省兩頓飯,支援上海”。
一開始就是投的一百萬斤,結果上海的那群商人直接掃貨,一連幾天全部掃光了。
後來陳老總發現這樣不對,就慢慢的蓄積力量,等到各地的糧食到齊之後,一口氣每天拋出天量的糧食,不間斷的供應,要多少有多少。
一群商人怎麽可能和一個國家作對?
你真以為自己是羅斯柴爾德?
商人們只是吃了七八天的糧食,就錢財全部耗光,連借的錢都全部砸進去了,最後再也撐不住,直接崩盤。
陳老總趁勢追擊,不但把糧食陣地給奪了回來,而且還吃下了他們存下的糧食,大賺一筆。
最重要的是,從此上海民心穩定,再也沒有出現過糧食上的問題。
吃飯不愁了,自然人心就穩了。
從此以後,哪怕是“兩白一黑”之中的其餘一白一黑情況再艱難,上海都挺住了,其先決條件,就在於此。
回到眼前來,
柳銘淇覺得兩種辦法綜合起來更好一些。
因為第一種法子只適合兵行險招。
並且你每天不停的運糧食進去,人家老百姓又不急著買,糧食商人根本用不著搶貨去賣,你能怎麽樣?
這種法子只是在緩解無謂的焦急心理時才有效。
而第二種法子也有缺點,那就是商人們都知道你江南糧倉有多少糧食。
你不斷的從江南糧倉運出來賣,不過是左手轉右手,大家當於看猴戲一樣,不為所動。
如果結合第一種法子就不一樣了。
給江南的民眾和糧食商人們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外地還有大批的糧食存在,官府根本用不著買他們的高價糧食,那麽這群糧食商人才會驚慌,才會擔心這麽多糧食砸在手裏,才會賣出來。
……
柳銘淇把自己綜合兩種辦法想出的主意給景和帝講了。
景和帝聽著聽著,望向柳銘淇的眼神就不對勁兒了。
少年被他看得有點毛骨悚然,“陛下,您這是……怎麽了?”
景和帝眼神很有點覆雜,良久之後才嘆息一聲道:“銘淇,你果然是國之棟梁!我大康皇室的最優秀子孫啊!只是短短時間內,你就能想出這麽一個精妙絕倫的辦法來,任何有智謀的人到你的面前,都不敢說自己聰明有謀略!”
柳銘淇撓撓頭,“我也就是喜歡看書,然後喜歡胡思亂想……這個主意,您覺得可以行?”
“能行!”
景和帝想也不想的道。
但是轉而他又說:“不過我還有兩個問題。”
“您說!”
“第一個,糧食是從哪裏來的?江南糧食商人那麽聰明,不容易騙吧?”
“東瀛!”
柳銘淇直接甩給了小倭奴,道,“以劉總督的關系,找到船商,冒充東瀛的糧食商人,應該不難吧?
想要弄得像一點,那就讓一群東瀛人站在船頭,用東瀛話大聲喧嘩,使得大家都聽得清楚明白。
還有順便讓人在搬運過程中,弄壞幾袋的包裝,露出雪白的大米,大家不就相信了?”
“嗯。”
景和帝頜首道,“東瀛倒是經常有來賣糧食,這倒是不突兀,雖然平日裏他們的數量不多,但今年就算多一點,也不意外嘛!”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又出來了,“今年江南不缺糧食,這些糧食商人只憑借著賣給江南民眾,就能賺取不少銀子,從而在資金上沒有那麽緊迫。
按照這麽說,哪怕是儲存的糧食不賣了,放在倉庫裏面,看到行情好的時候,再慢慢拿出來賣,也沒有什麽壞處吧?
倘若他們這麽做了,我們拼命用低價砸糧食,又有什麽用呢?要知道,我們需要的是他們手中的糧食,並不是讓糧食降價崩盤啊!”
皇帝的第二個問題,問得是相當有水準。
不是細心觀察和思考的人,完全想不出來。
但有著五千年歷史精華的柳銘淇,卻也是早就想到了這個事兒。
“這就要靠劉總督不斷的給他們制造危機感了。”柳銘淇徐徐的說道:“從一開始就要制造一種輿論,那便是有了東瀛的糧食支持,我們糧庫就不缺糧了。
江南的糧食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順著大運河運往京畿地區,順著長江運往兩湖和四川地區。根本用不著他們賣。
一方面不但要由東瀛的大米到港,另一方面要不斷往大運河、長江運輸糧食出去,讓他們看到真的有在做,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自己屯糧沒有用。
然後,到了他們都遺憾賣不了高價的時候,您讓劉總督再安排幾個人,率先向他賣出糧食,其餘的人自然也撐不住,馬上會跟著賣糧了。”
景和帝一邊聽一邊琢磨。
片刻之後,他問道:“還是那個問題,他們可以不賣啊!就算有人賣掉,價格不合適,他們總不會低價賤賣吧?”
“我們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買糧,就不用想著低價買糧了。”柳銘淇說道,“就按照七文的價格收,並且放話出去,一旦收夠了,就沒有七文錢的價格了,只會用六文錢一升的價格收。
本來是可以賣七文的,忽然間就變成了六文,在這些商人心中,就好像虧了一文錢一樣。所以很多舍不得這一文錢差額的,便會服軟賣掉。
按照這個價格,我覺得至少可以收到兩千萬石左右,這部分的糧食收入倉庫,也正好可以彌補運出去的糧食的損耗。”
“我明白了!”
景和帝拍案感嘆道:“這個計劃最精華的就是最後一點,營造出各種假象,讓他們反而覺得七文錢賣出去,就是賺了一文錢!”
“對!”
柳銘淇忍不住讚嘆道:“陛下你最近是開掛了嗎?怎麽忽然間這麽洞察人心了?”
“滾蛋!”
景和帝揮了揮手,“我一向都這麽英明神武的好不好?你一個小毛孩子,懂什麽?”
說著這話,皇帝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不僅僅因為少年說話好聽,更因為他得到了解決目前困境的好辦法。
江南的劉仁懷能用,我在京畿地區同樣能用啊!
一口氣解決了兩個糧食主產地的問題,對於現在頗有些不穩的局面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整個大康朝,還有景和帝自己,都太需要有振奮人心的好事兒發生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