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連著轉了幾個屋,並無病人出現不適癥狀,唐荼荼放下心:“再留觀三日,倘若確實有好轉,就給印坊裏所有病人用藥吧。”
“姑娘說的極是。只是老朽有一顧慮,這東西俗稱‘鹽水’,方子又秘而不宣,別說是民間,就連我這當大夫的也耐不住心思,想拿把鹽兌水試試——叫外頭的百姓聽著了,真拿吃的食鹽亂試,出了事可怎麽是好?”
廖海:“還是改個名最妥!叫‘鹽水’不好,叫‘神仙水’才響亮!坊間百姓一聽,謔,神仙用的肯定不一樣,防著他們胡來。”
也有老大夫含笑道:“既然是一樣眼藥,不如姑娘把方子寫出來,各家醫館藥堂照方兒配藥,趕緊把這疫情了了。”
“是呀,此舉才是造福萬民啊。”
唐荼荼:“不行,方子不能公開的。”
幾位老大夫全皺了眉,性急的已經變了臉色:“這是為何?區區一個眼病方子,還得掖在懷裏?大疫當頭,姑娘竟是想要攏著這方子賺大錢嗎!”
“姑娘糊塗啊。”
杜仲怕她話說不到點兒上,替她出聲。
“老先生別急。不是唐姑娘藏私,而是鹽水制備之難,甚於給皇上做禦膳,鹽幾銖、糖幾銖都要稱仔細。”
唐荼荼:“諸位別看這是清清透透的水,制藥時,這一甕水屢次從白湯變成黃湯,十來樣輔材都是拿最小的戥秤稱出來,按著順序放進去的,中間過程共計十二步,稍有錯漏,就會變成傷人的毒——你們若不信,我在此處再制一遍也可以——除非精通醫理、精於計算的熟手,不然沒人能記住步驟。”
大夫們臉色又一變。
他們都知道藥材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成毒的不少見,卻沒聽過這樣難的方子,蹙眉道:“那確實是不能公開了,不知姑娘一份藥打算賣幾錢?”
唐荼荼猶豫。
為了制這生理鹽水花耗極大,年掌櫃雖口稱“值不了幾個錢,姑娘盡管用”,可她聽九兩哥說起過,毒重石、綠礬那幾樣都是稀罕東西,幾乎是按每克粉末算錢的——他們沒有克的單位,是按指鬥算,一根指頭那麽大的紙袋子,裝滿了叫一指鬥!
今日是二十六了,她在山頭呆了七日,縣裏的病例數翻了個倍,染疫者兩千餘人,還在不停增加,真要開始大範圍施藥,只一樣生理鹽水的花耗就不可計數。
身後,忽然落下一句。
“不必猶豫,這些鹽水的花耗從我賬上走。”
唐荼荼一驚,回頭:“娘!”
她想說您買這個有什麽用啊?您一個零散雜貨發家的,跟藥材八竿子打不著,連金銀花、薄荷葉長什麽樣都分不清。
何況生理鹽水牽涉甚廣,光是從南到北找礦材所需的人力物力,便遠遠不是藥商能承擔得起的。
華瓊目光在她臉上一點,竟飛快游走,沒敢多看。
“這次的花耗,我給你補銀子,用多少補多少,不必顧慮。全縣無償施藥,盡快放藥吧。”
老中青幾十個大夫全被她這財大氣粗震懾住了,半天,憋出一句“華掌櫃仗義”。
唐荼荼滿腦子都是“那怎麽行”、“能不能行”,慢慢成了“好像也行”,沒留意到她娘聲音發緊,不像往常恣意了,腔調板正得不得了。
唐荼荼與叁鷹商量好細節,傳話給年掌櫃加快趕制生理鹽水,一忙起來又是昏天黑地的,沒留意到華瓊背著人,帶著兩個仆婦出了印坊。
古嬤嬤久不見她,老仆親主,又無事可講,一個勁兒地逮著大姑娘的趣事說。
姑娘剛來天津認識了誰,去了哪裏玩,做過什麽事兒,做成了什麽事兒。姑娘不似尋常女兒,將來肯定也能跟當家一樣變成大商。
念叨半天,不見華瓊理會,只當沒說到當娘的心坎上。
古嬤嬤又咕噥:“大姑娘的及笄禮沒人操辦,上頭老爺夫人也不會來事,連個全福姥姥也沒請到。”
華瓊下頷線收得更緊了。
這場大疫傳遍了靜海縣,防疫宣傳到位了,一路街面十鋪九關,清冷得很。還在擺攤討營生的多是貧民,戴著帽、包著臉,迎面遇著人要先往兩邊躲,似一群披著爛麻見不得光的鬼。
日頭不盛,白慘慘的。
她幾人繞過衙門不入,直接去了唐家還沒搬出來的那小院。
華瓊等著古嬤嬤敲門,看見唐府的管家探了頭,她才把自己頭上的帷帽摘下來,露出一個笑。
“周伯。”
“哎呀,太太怎麽過來啦?快進來快進來,夫人在理賬呢,我去給您叫一聲。”
周伯是唐家的老人了,看著少爺長大成人、中了進士,也親眼看著他娶了妻,對這位富太太印象頗深。
華太太和離的時候,正是唐家幾房鬧著分家、使錢最緊促的時候。華太太連自己的嫁妝銀都沒拿走,一個子兒沒拿,全留在老宅了,出手又闊綽,只叮囑他們這些老人照顧好小少爺小小姐。
這些年給錢也大方,家裏的老仆都知道她,提起來,總要說兩句好。
唐夫人理賬理得焦頭爛額,這陣子跟荼荼學了術算,理自家的賬才算是得心應手了。
可老爺一上任,衙門後院的走賬全湧到她這兒了,近百個衙差吃飯、十幾個仆役采買,一個月記了兩大本賬,算得一個頭兩個大。
一聽華瓊來了,唐夫人忙放下手裏的賬本去了會客廳。進門前還理了理鬢角,讓胡嬤嬤照了照自己的儀容,才擡腳跨門檻。
她以為會像往常一樣,看到華瓊一身富麗、雍容大方,金玉首飾都戴得恰到好處——華瓊是美的,富貴窩裏的人總是美的,總是要照出女人的自卑來。
誰知一進門,唐夫人楞住了。
“哎呀,你……”唐夫人以急智蹦出一個稱呼:“妹妹怎麽凍成這樣?快坐到火邊暖和暖和。”
華瓊出門忘了拿披風,腦子都凍木了,舌頭短了一截,往日跟喝水吃飯一樣的客套寒暄,全粘到了舌根上,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她胡亂端著茶潤了潤嗓,不甚自然地對答著:“昨兒傍晚到的……路上還好……跟家裏哥哥一起來的……”
等這盼寒暄僵硬地停下來,華瓊終於找回了語言,擠了個謊:“是荼荼叫我來家裏一趟,印坊裏穿用不夠了,她要我來,給她帶些私物。”
私物,自然是小衣什麽的。
唐夫人笑起來:“天晚了,正好家裏也沒人,妹妹在荼荼屋住一宿罷。老爺在衙門忙,夜裏不回來,你別不自在。”
華瓊閉了閉眼。
一切都合她心意,她想進的就是那裏。
她站在荼荼房門前,手碰著門扉,半晌沒敢開門。
她有個習慣持續了十五年之久,從不允許仆婦進自己的屋。因為屋裏藏著的私物太多了,都是原身留下的。
老人家總是念舊的,家裏姑娘從小到大的衣裳不能丟,要留下來,挑幾樣最有紀念意義的壓進箱底,這就算是一年一年攢下了福。
出生時的繈褓,小時候的花衣裳,第一次穿裙,及笄那天穿的采衣,出嫁時的嫁衣,都在她屋裏藏著。
還有跟唐振之,之間來往的每一封書信……
甚至是那女子生產後血崩不止,力竭時,她撫過一雙兒女的胎發,最後做出來兩支胎發筆,華瓊都仔細鎖著,沒敢丟。
她自己占著人家的軀殼,最早幾年,覺得自己是個偷兒。後來想開了,覺得自己是個體驗者,竊了別人一段生活。
那些舊物要是丟了,那個女人就沒影兒了,誰也不知她曾在這世上活過了。
而華瓊記得,荼荼也有不許仆婦進屋拾掇的習慣。
那扇門早開了鎖,她推門進去,屋裏落了點細塵。滿間屋就那麽幾樣家具,一目了然,能藏東西的地方閉著眼也能猜出來。
那孩子愛抄詩,愛仿著坊間名曲的韻律和節奏寫詩。
順著衣箱往下摸,幾冊詩集果然都藏在箱底。
字跡是認認真真的簪花小楷,形骨綿軟,頓筆總是輕得連不住。
華瓊點起燈,捧著那幾本詩集一頁一頁翻看,都是東邊圃田澤傳出來的名句,稚齡孩子不知意思,什麽朝朝暮暮相思、彩箋落了燭淚、胡笳悲切歌斷腸……
聽懂聽不懂的全往上抄,相思裏摻著點苦,艷詞裏頭和著點悲。
圃田澤邊多的是這種曲詞,眠花宿柳的士子賣詞,青樓妓子譜了曲唱——不明快,不向上,跟十二三歲的少女半點幹系也無。
華瓊看著過兩回,只覺啼笑皆非,讓荼荼別再寫這樣的詞了,叫人笑話,說你該好好念書,將來能寫出更好的詩詞。
她心眼小,始終記得那丫頭冷冷睇著她,不知從哪兒學的翻白眼,脫口而出的是“你這拋夫棄子的賤婦,憑什麽教我識道理?”
——棒槌。
打那以後,華瓊再不想見那棒槌了。
她悖著封建禮教,和離了,回娘家了,開門做起了生意,生意越做越大,跟百八十個男人把酒言歡,商行天下,活出這時代一個女人不該有的樣子。
只是心裏邊,到底沒硬結實,被罵了是要記仇的。
義山來斡旋過幾回,她想著沒事兒,沒撐個笑臉去哄小孩。想著小丫頭氣性大,長大了明白道理就好了,派人在唐府看著、銀錢送著,能有什麽事兒呢?
那孩子卻沒能長大。
……
詩集翻到頭,終於看到那孩子留下的絕筆書。
言辭稚嫩,字跡上有幾滴皸出的圓點,走時大概是哭著的。
唐家上下五代人,沒出過一個像樣的文化人,背上的禮教卻比誰家都背得重。家裏的女孩不入字輩,通通是單字,起名大多是“嫻”、“溫”、“柔”。
華瓊不喜歡,“荼荼”二字是她留下的,盼著這孩子如火如荼地活,一輩子暢快又熱烈。
她這血緣上的娘,卻沒給她一個如火如荼的活法兒。
唐荼荼一整天沒見她娘,清早問了一遍,晌午問了一遍,到了天黑又問,仆婦總算說:“華掌櫃回來了,在飯堂呢。”
叫“夫人”不妥,沒官身,叫“太太”也不妥,太太在衙門呢。這位身份也不輕,沒有把親娘叫成“小太太”的道理,仆役全跟著喊“華掌櫃”。
唐荼荼一喜,洗凈手就往飯堂跑。
路上碰到叁鷹,他領了幾個影衛擡著個大家夥,一夥人全橫著走,生怕來來往往的人磕碰了。這東西有棱有角,用黑絹的防塵布罩著。
叁鷹滿臉得意:“姑娘快瞧瞧,看我把什麽拿來了!”
唐荼荼看形狀,不敢想:“這是我那……”
黑布一掀,白布屏陡然亮相,正是一面放映機屏幕,三米寬兩米高。
唐荼荼高興傻了:“從哪兒來的呀?怎麽把它帶過來了?”
叁鷹:“工部做得快,從南到北各大府全發完了,漸漸往各縣走,一個縣給一臺。咱離得京城近,今兒剛送到。”
“姑娘是不知道啊,宮裏頭各宮娘娘人手一臺萬景屏了,聽說今年元宵節也放了動畫。常說大典禮器不二趟,是說再稀罕的物件呈給皇上看過一遍,就不能再往上呈第二趟了,今年卻是皇上點名要看這東西——重陽節看了一遍,除夕又看一遍還不夠,鐘鼓司排了新戲,新畫帶分門別樣刻了好幾版呢。”
“什麽‘菩提照路’,什麽‘八仙過海’,‘唐三藏取經’,全刻了畫兒排了戲,太後高興得不得了,宮裏人人都愛看。”
唐荼荼一時啼笑皆非。
放映機啊,這麽好的大發明,又配上老八樣,成了貴人們的玩意了。
多給她配幾臺不好嗎,能給全縣推廣科學文化知識了。
可看見這東西,到底是高興的。唐荼荼幫著他們看路:“就擺到院裏,等吃完飯了,咱們請大夥兒看電影。”
華瓊魂不守舍的,捧著碗面坐在飯堂門口,聽著院裏的說話聲。
她知道這東西,皇帝賜了個雅名,稱作“萬景屏”,如今在京城已經是萬金難求的寶物了,連她都沒尋著門路買一臺。
句老爺家裏買著了,華瓊看了一眼,立刻斷定這不該是這時代的東西,有後世的穿越者過來了。
她急著打聽,只知出處在工部,可不論怎麽查,怎麽花錢打聽,背後的制造者卻始終不露端倪,仿佛隔了一道無形的網,有高人斷了民間眼線。
原來,這萬景屏,也出自這孩子的手筆。
等荼荼進來時,華瓊那碗面還沒動幾筷子,輕聲問:“這物倒是稀罕,哪兒來的?”
唐荼荼眼睛彎成月牙:“那我怎麽知道,回頭我給您打聽打聽。”又忍不住賣弄:“嘿嘿,是不是真的很稀罕呀。聽說……造這個可不容易呢,裏邊好多木零件,都是一個一個打磨出來的。”
華瓊又問:“我看這幾個小夥,都精明能幹,是你爹調出來的?”
爹爹哪有那本事。唐荼荼目光一閃:“您說叁鷹他們幾個呀,那是……公孫大哥的人。”
華瓊避開眼。
是了,就是這樣的。
滿口胡言,百般周全,處處為難,不敢講一句真言——和她剛穿來這時代是一樣的。
可她一個和離婦,沒人成天盯著她看,一個孝字做好,全家無人起疑。後來大把銀子賺到手,手頭富裕了,活得更是恣意。
這小孩來到這兒,又受了多少委屈?
華瓊眼睛有點濕,大口大口地往下咽面,把淚光逼退,含糊著道了聲:“好孩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姑娘說的極是。只是老朽有一顧慮,這東西俗稱‘鹽水’,方子又秘而不宣,別說是民間,就連我這當大夫的也耐不住心思,想拿把鹽兌水試試——叫外頭的百姓聽著了,真拿吃的食鹽亂試,出了事可怎麽是好?”
廖海:“還是改個名最妥!叫‘鹽水’不好,叫‘神仙水’才響亮!坊間百姓一聽,謔,神仙用的肯定不一樣,防著他們胡來。”
也有老大夫含笑道:“既然是一樣眼藥,不如姑娘把方子寫出來,各家醫館藥堂照方兒配藥,趕緊把這疫情了了。”
“是呀,此舉才是造福萬民啊。”
唐荼荼:“不行,方子不能公開的。”
幾位老大夫全皺了眉,性急的已經變了臉色:“這是為何?區區一個眼病方子,還得掖在懷裏?大疫當頭,姑娘竟是想要攏著這方子賺大錢嗎!”
“姑娘糊塗啊。”
杜仲怕她話說不到點兒上,替她出聲。
“老先生別急。不是唐姑娘藏私,而是鹽水制備之難,甚於給皇上做禦膳,鹽幾銖、糖幾銖都要稱仔細。”
唐荼荼:“諸位別看這是清清透透的水,制藥時,這一甕水屢次從白湯變成黃湯,十來樣輔材都是拿最小的戥秤稱出來,按著順序放進去的,中間過程共計十二步,稍有錯漏,就會變成傷人的毒——你們若不信,我在此處再制一遍也可以——除非精通醫理、精於計算的熟手,不然沒人能記住步驟。”
大夫們臉色又一變。
他們都知道藥材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成毒的不少見,卻沒聽過這樣難的方子,蹙眉道:“那確實是不能公開了,不知姑娘一份藥打算賣幾錢?”
唐荼荼猶豫。
為了制這生理鹽水花耗極大,年掌櫃雖口稱“值不了幾個錢,姑娘盡管用”,可她聽九兩哥說起過,毒重石、綠礬那幾樣都是稀罕東西,幾乎是按每克粉末算錢的——他們沒有克的單位,是按指鬥算,一根指頭那麽大的紙袋子,裝滿了叫一指鬥!
今日是二十六了,她在山頭呆了七日,縣裏的病例數翻了個倍,染疫者兩千餘人,還在不停增加,真要開始大範圍施藥,只一樣生理鹽水的花耗就不可計數。
身後,忽然落下一句。
“不必猶豫,這些鹽水的花耗從我賬上走。”
唐荼荼一驚,回頭:“娘!”
她想說您買這個有什麽用啊?您一個零散雜貨發家的,跟藥材八竿子打不著,連金銀花、薄荷葉長什麽樣都分不清。
何況生理鹽水牽涉甚廣,光是從南到北找礦材所需的人力物力,便遠遠不是藥商能承擔得起的。
華瓊目光在她臉上一點,竟飛快游走,沒敢多看。
“這次的花耗,我給你補銀子,用多少補多少,不必顧慮。全縣無償施藥,盡快放藥吧。”
老中青幾十個大夫全被她這財大氣粗震懾住了,半天,憋出一句“華掌櫃仗義”。
唐荼荼滿腦子都是“那怎麽行”、“能不能行”,慢慢成了“好像也行”,沒留意到她娘聲音發緊,不像往常恣意了,腔調板正得不得了。
唐荼荼與叁鷹商量好細節,傳話給年掌櫃加快趕制生理鹽水,一忙起來又是昏天黑地的,沒留意到華瓊背著人,帶著兩個仆婦出了印坊。
古嬤嬤久不見她,老仆親主,又無事可講,一個勁兒地逮著大姑娘的趣事說。
姑娘剛來天津認識了誰,去了哪裏玩,做過什麽事兒,做成了什麽事兒。姑娘不似尋常女兒,將來肯定也能跟當家一樣變成大商。
念叨半天,不見華瓊理會,只當沒說到當娘的心坎上。
古嬤嬤又咕噥:“大姑娘的及笄禮沒人操辦,上頭老爺夫人也不會來事,連個全福姥姥也沒請到。”
華瓊下頷線收得更緊了。
這場大疫傳遍了靜海縣,防疫宣傳到位了,一路街面十鋪九關,清冷得很。還在擺攤討營生的多是貧民,戴著帽、包著臉,迎面遇著人要先往兩邊躲,似一群披著爛麻見不得光的鬼。
日頭不盛,白慘慘的。
她幾人繞過衙門不入,直接去了唐家還沒搬出來的那小院。
華瓊等著古嬤嬤敲門,看見唐府的管家探了頭,她才把自己頭上的帷帽摘下來,露出一個笑。
“周伯。”
“哎呀,太太怎麽過來啦?快進來快進來,夫人在理賬呢,我去給您叫一聲。”
周伯是唐家的老人了,看著少爺長大成人、中了進士,也親眼看著他娶了妻,對這位富太太印象頗深。
華太太和離的時候,正是唐家幾房鬧著分家、使錢最緊促的時候。華太太連自己的嫁妝銀都沒拿走,一個子兒沒拿,全留在老宅了,出手又闊綽,只叮囑他們這些老人照顧好小少爺小小姐。
這些年給錢也大方,家裏的老仆都知道她,提起來,總要說兩句好。
唐夫人理賬理得焦頭爛額,這陣子跟荼荼學了術算,理自家的賬才算是得心應手了。
可老爺一上任,衙門後院的走賬全湧到她這兒了,近百個衙差吃飯、十幾個仆役采買,一個月記了兩大本賬,算得一個頭兩個大。
一聽華瓊來了,唐夫人忙放下手裏的賬本去了會客廳。進門前還理了理鬢角,讓胡嬤嬤照了照自己的儀容,才擡腳跨門檻。
她以為會像往常一樣,看到華瓊一身富麗、雍容大方,金玉首飾都戴得恰到好處——華瓊是美的,富貴窩裏的人總是美的,總是要照出女人的自卑來。
誰知一進門,唐夫人楞住了。
“哎呀,你……”唐夫人以急智蹦出一個稱呼:“妹妹怎麽凍成這樣?快坐到火邊暖和暖和。”
華瓊出門忘了拿披風,腦子都凍木了,舌頭短了一截,往日跟喝水吃飯一樣的客套寒暄,全粘到了舌根上,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她胡亂端著茶潤了潤嗓,不甚自然地對答著:“昨兒傍晚到的……路上還好……跟家裏哥哥一起來的……”
等這盼寒暄僵硬地停下來,華瓊終於找回了語言,擠了個謊:“是荼荼叫我來家裏一趟,印坊裏穿用不夠了,她要我來,給她帶些私物。”
私物,自然是小衣什麽的。
唐夫人笑起來:“天晚了,正好家裏也沒人,妹妹在荼荼屋住一宿罷。老爺在衙門忙,夜裏不回來,你別不自在。”
華瓊閉了閉眼。
一切都合她心意,她想進的就是那裏。
她站在荼荼房門前,手碰著門扉,半晌沒敢開門。
她有個習慣持續了十五年之久,從不允許仆婦進自己的屋。因為屋裏藏著的私物太多了,都是原身留下的。
老人家總是念舊的,家裏姑娘從小到大的衣裳不能丟,要留下來,挑幾樣最有紀念意義的壓進箱底,這就算是一年一年攢下了福。
出生時的繈褓,小時候的花衣裳,第一次穿裙,及笄那天穿的采衣,出嫁時的嫁衣,都在她屋裏藏著。
還有跟唐振之,之間來往的每一封書信……
甚至是那女子生產後血崩不止,力竭時,她撫過一雙兒女的胎發,最後做出來兩支胎發筆,華瓊都仔細鎖著,沒敢丟。
她自己占著人家的軀殼,最早幾年,覺得自己是個偷兒。後來想開了,覺得自己是個體驗者,竊了別人一段生活。
那些舊物要是丟了,那個女人就沒影兒了,誰也不知她曾在這世上活過了。
而華瓊記得,荼荼也有不許仆婦進屋拾掇的習慣。
那扇門早開了鎖,她推門進去,屋裏落了點細塵。滿間屋就那麽幾樣家具,一目了然,能藏東西的地方閉著眼也能猜出來。
那孩子愛抄詩,愛仿著坊間名曲的韻律和節奏寫詩。
順著衣箱往下摸,幾冊詩集果然都藏在箱底。
字跡是認認真真的簪花小楷,形骨綿軟,頓筆總是輕得連不住。
華瓊點起燈,捧著那幾本詩集一頁一頁翻看,都是東邊圃田澤傳出來的名句,稚齡孩子不知意思,什麽朝朝暮暮相思、彩箋落了燭淚、胡笳悲切歌斷腸……
聽懂聽不懂的全往上抄,相思裏摻著點苦,艷詞裏頭和著點悲。
圃田澤邊多的是這種曲詞,眠花宿柳的士子賣詞,青樓妓子譜了曲唱——不明快,不向上,跟十二三歲的少女半點幹系也無。
華瓊看著過兩回,只覺啼笑皆非,讓荼荼別再寫這樣的詞了,叫人笑話,說你該好好念書,將來能寫出更好的詩詞。
她心眼小,始終記得那丫頭冷冷睇著她,不知從哪兒學的翻白眼,脫口而出的是“你這拋夫棄子的賤婦,憑什麽教我識道理?”
——棒槌。
打那以後,華瓊再不想見那棒槌了。
她悖著封建禮教,和離了,回娘家了,開門做起了生意,生意越做越大,跟百八十個男人把酒言歡,商行天下,活出這時代一個女人不該有的樣子。
只是心裏邊,到底沒硬結實,被罵了是要記仇的。
義山來斡旋過幾回,她想著沒事兒,沒撐個笑臉去哄小孩。想著小丫頭氣性大,長大了明白道理就好了,派人在唐府看著、銀錢送著,能有什麽事兒呢?
那孩子卻沒能長大。
……
詩集翻到頭,終於看到那孩子留下的絕筆書。
言辭稚嫩,字跡上有幾滴皸出的圓點,走時大概是哭著的。
唐家上下五代人,沒出過一個像樣的文化人,背上的禮教卻比誰家都背得重。家裏的女孩不入字輩,通通是單字,起名大多是“嫻”、“溫”、“柔”。
華瓊不喜歡,“荼荼”二字是她留下的,盼著這孩子如火如荼地活,一輩子暢快又熱烈。
她這血緣上的娘,卻沒給她一個如火如荼的活法兒。
唐荼荼一整天沒見她娘,清早問了一遍,晌午問了一遍,到了天黑又問,仆婦總算說:“華掌櫃回來了,在飯堂呢。”
叫“夫人”不妥,沒官身,叫“太太”也不妥,太太在衙門呢。這位身份也不輕,沒有把親娘叫成“小太太”的道理,仆役全跟著喊“華掌櫃”。
唐荼荼一喜,洗凈手就往飯堂跑。
路上碰到叁鷹,他領了幾個影衛擡著個大家夥,一夥人全橫著走,生怕來來往往的人磕碰了。這東西有棱有角,用黑絹的防塵布罩著。
叁鷹滿臉得意:“姑娘快瞧瞧,看我把什麽拿來了!”
唐荼荼看形狀,不敢想:“這是我那……”
黑布一掀,白布屏陡然亮相,正是一面放映機屏幕,三米寬兩米高。
唐荼荼高興傻了:“從哪兒來的呀?怎麽把它帶過來了?”
叁鷹:“工部做得快,從南到北各大府全發完了,漸漸往各縣走,一個縣給一臺。咱離得京城近,今兒剛送到。”
“姑娘是不知道啊,宮裏頭各宮娘娘人手一臺萬景屏了,聽說今年元宵節也放了動畫。常說大典禮器不二趟,是說再稀罕的物件呈給皇上看過一遍,就不能再往上呈第二趟了,今年卻是皇上點名要看這東西——重陽節看了一遍,除夕又看一遍還不夠,鐘鼓司排了新戲,新畫帶分門別樣刻了好幾版呢。”
“什麽‘菩提照路’,什麽‘八仙過海’,‘唐三藏取經’,全刻了畫兒排了戲,太後高興得不得了,宮裏人人都愛看。”
唐荼荼一時啼笑皆非。
放映機啊,這麽好的大發明,又配上老八樣,成了貴人們的玩意了。
多給她配幾臺不好嗎,能給全縣推廣科學文化知識了。
可看見這東西,到底是高興的。唐荼荼幫著他們看路:“就擺到院裏,等吃完飯了,咱們請大夥兒看電影。”
華瓊魂不守舍的,捧著碗面坐在飯堂門口,聽著院裏的說話聲。
她知道這東西,皇帝賜了個雅名,稱作“萬景屏”,如今在京城已經是萬金難求的寶物了,連她都沒尋著門路買一臺。
句老爺家裏買著了,華瓊看了一眼,立刻斷定這不該是這時代的東西,有後世的穿越者過來了。
她急著打聽,只知出處在工部,可不論怎麽查,怎麽花錢打聽,背後的制造者卻始終不露端倪,仿佛隔了一道無形的網,有高人斷了民間眼線。
原來,這萬景屏,也出自這孩子的手筆。
等荼荼進來時,華瓊那碗面還沒動幾筷子,輕聲問:“這物倒是稀罕,哪兒來的?”
唐荼荼眼睛彎成月牙:“那我怎麽知道,回頭我給您打聽打聽。”又忍不住賣弄:“嘿嘿,是不是真的很稀罕呀。聽說……造這個可不容易呢,裏邊好多木零件,都是一個一個打磨出來的。”
華瓊又問:“我看這幾個小夥,都精明能幹,是你爹調出來的?”
爹爹哪有那本事。唐荼荼目光一閃:“您說叁鷹他們幾個呀,那是……公孫大哥的人。”
華瓊避開眼。
是了,就是這樣的。
滿口胡言,百般周全,處處為難,不敢講一句真言——和她剛穿來這時代是一樣的。
可她一個和離婦,沒人成天盯著她看,一個孝字做好,全家無人起疑。後來大把銀子賺到手,手頭富裕了,活得更是恣意。
這小孩來到這兒,又受了多少委屈?
華瓊眼睛有點濕,大口大口地往下咽面,把淚光逼退,含糊著道了聲:“好孩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