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千恩萬謝地送著那公公出了門,唐厚孜仔細凈過了手,才敢捧起那卷黃筒。在爹爹和夫子們灼亮的視線裏,他小心翼翼地展開。
“神童榜——”書院山長喝得微醺,瞇著眼睛念出來:“榜首,京城唐家第四輩孫,唐厚孜,祖籍山西太原府。”
“第二名,天津府武清縣,蕭臨風。”
“第三名,原山西太原王氏,去歲改籍入河北深州,王世梁……”
“第四名,河北清河崔氏……”
“第五名,河北範陽盧氏……”
念榜的山長眼神漸漸清明起來,滿桌夫子豎著耳朵聽名次,各個露出了驚訝表情。
打頭的義山,竟壓過了一排名門望族?!
鄉試都是糊名批卷,卷上也不能做任何特殊標記,考官們拿著卷認不出誰是誰,就不會有所偏倚,批出來的卷全是真成績,這個次序可是毫無水分的。
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一個個的可全都是京畿地區的五姓七族啊,歷朝科甲,累世公卿——這回鄉試竟被義山壓在了下頭?
“好好好,我兒了不得!”
唐老爺大喜過望,比得知兒子考了十九名更歡喜,幾位夫子也與有榮焉,讓人將這神童榜好好供起來,萬萬不敢損傷了。
剛才那位公公是帶著宮中侍衛來的,一夥人架勢大,左鄰右舍都睜大眼睛看著,這會兒人走了,各家都派了仆人來探信兒。唐老爺讓管家與他們透了個底,顧不上接待,只好先合上大門,繼續陪夫子們吃席。
自看清那榜上的第二名後,唐厚孜仿佛被輪了一記重拳,半晌沒回神。
他楞楞道:“第一……怎麽是我呢?那位天津府的小公子分明比我厲害得多……怎麽會是我呢?皇上怎麽會選我做榜首呢?”
坐在他左手邊的唐老爺手一哆嗦,攥著的酒杯沒拿穩,灑了一桌。
他忙斥道:“義山,你胡說什麽!這是皇上金口玉言,皇上還能有錯不成?”
席上幾位夫子也覺得這話頭不能開,出了這道門,外邊多少耳朵聽著。
又怕這大喜的日子,他父子兩個拌嘴,也不美。夫子們忙和和氣氣勸道:“聖人如此決斷,自有緣由,可不是能容咱們置喙的。”
“這第一第二都是神童,差不了多少。”
滿桌人都在說他錯,唐厚孜悶悶應了一聲,埋頭繼續吃飯了。
夫子們占了東園,女客們在西頭擺的席。今日以謝師為主,來的女客都是夫子的內眷。
小富之家,沒有食不言的講究,飯過半,聽到東院那頭接了皇上禦筆親點的神童榜,女眷這邊也高高興興開了兩壺小酒,熱鬧了一通,都喝得微醺了。
山長夫人王柳氏笑道:“我還記得義山頭回入書院的那天,我瞧了一眼,嗬,好一個白白凈凈的小公子。老爺問了他幾個題,義山都答得不緊不慢,平實中肯,我看老爺那神色啊,就知道他對這孩子一百個滿意。”
“快要晌午了,我出去問他二人吃什麽——‘碗菜還是醉蟹’?義山大約是沒聽清我說什麽,一下子緊張得面紅耳赤,他還差點掉了眼淚,急得說——‘這題我不會答’。”
滿桌人都笑。
唐夫人依稀是聽過這一茬,印象卻不深,好幾年前的事兒了。
聞言,她只跟著笑,偏頭示意侍膳丫鬟準備醒酒湯,別一會兒哪個夫人真的醉過去,在人前丟了醜,回頭再埋怨自己待客不周到。
“義山入學館幾年了?”席上別的夫人問。
“三年了,那年中秋第二日入的學,可真快啊。”
王夫人感慨著,望了望東頭那兩桌,心裏難免有些浮想聯翩。
放平時,哪個學生能把這麽多夫子聚到一桌上?各個都是恃才傲物的老古董,也只有徒兒高中的時刻,才能把他們聚到一塊來。
可學生讀十幾年的書,上十幾年的學,往往是越往上走,越容易忘記早前的老師——等去了更好的學院,誰還成天記掛著舊師恩?
義山今年考得那樣好,今秋肯定是要往國子監走的。他又是國子祭酒大人親自給提的名次,大人必然是起了惜才之心,這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前途。
他那爹爹三十好幾,還只是個五品下官,王夫人瞧不上。可他兒子義山出息,結個兒女親家也是極好的。
王夫人鄉試前就動過這念頭了,叫山長敲打了兩句,說不能擾了義山考前靜心,王夫人便歇下了這心思。這會兒借著酒意,心思又活泛起來。
席上夫人多,她不明著提,只笑著問唐夫人:“你家兩個丫頭,打算何時覆學?”
唐荼荼偷偷舀湯的手頓了頓。
她今兒是壓根沒吃飽的,之前被接連嘮叨了幾回,唐荼荼不敢在席上多吃了。暴飲暴食癥卻最怕這“強忍食欲,小口吃飯”,越忍,她越餓得心裏發慌,只能多喝兩口湯墊補。
“嫂嫂怎麽問起這個?”唐夫人笑意滯了滯。
這話問得叫她尷尬。
荼荼和珠珠以前都是岳峙書院女學館的,荼荼去年冬天退了學,說是女學沒意思,不想再讀書了。珠珠與她沒隔兩天,連番稱病,也不肯去了。
到底是隔著一層,唐夫人做不了荼荼的主,眼下也不好意思說“珠珠今秋就回去念書了,荼荼不去念了”,顯得她這繼母偏心,只好撐起笑道。
“我家倆丫頭都是有主意的,我越嘮叨呀,她們一個兩個的越嫌我吵。正好嫂嫂在這兒,您快替我訓訓她們,叫她倆開開竅。”
這話頭就晾在那兒了。
山長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尋思“自己越俎代庖訓人家姑娘”這事兒能不能行,卻見她家二姑娘站起了身,雙手端著一杯茶,當當正正地朝自己杵過來。
結結實實一個姑娘,跟陣風似的站起來,寬肩粗腰的,動作也果斷。那杯茶呼到面前,山長夫人下意識地往後仰了仰身。
唐荼荼恭恭敬敬地捧著那杯大麥茶,一口飲盡:“我和妹妹都去!過完中秋就覆學,多謝夫人收我倆入學!”
她要學詩詞書畫!學認字!扔開那本勞什子說文解字!再也不想做文盲了。
“上學?”珠珠臉一下子垮了。
……
女客席上笑鬧著,東院那邊已經醉了一桌了。時下文人多愛飲酒,詩與酒不分家,學生高中又是大喜事,幾位夫子喝得沒了顧忌,喚來紙筆高亢唱詩,荒誕又灑脫。
山長夫人捂著眼睛,看不下去:“且叫他們鬧吧,咱們先回家,後晌再叫馬車來接。”
“醉在人家家裏算怎麽回事?不行,我去把我家老爺喊起來。”旁有夫人道。
唐夫人笑道:“嫂嫂們只管放心,這正熱鬧著呢,咱們過去反倒掃興。要是一會兒醉得厲害了,就在我家歇個覺,家裏屋子夠的。”
幾位夫人尋思也是這個理,各自辭別唐夫人,上車歸家了。
唐夫人領著兩個閨女送她們出了門,望著幾輛馬車穩穩當當地行出了坊道,這才大松一口氣。
這還是她頭一回置辦這麽多人的席面,請什麽人,怎麽采買,從桌椅擺設到酒菜食譜,全是她自己安排的,累得要命,唐夫人直覺手邊沒一個堪用的。眼下,她吩咐仆役看顧好老爺們,也回房去歇午覺了。
客人一走,唐荼荼總算能填補肚子了,忙去廚房搜刮吃的。可惜今天什麽飯食都沒剩,唐荼荼無奈,把廚嬤嬤早上做好的龜苓膏舀出來了。
牧掛書作為給少爺補課的家學先生,也是今日的主角。葉三峰卻算不上,他也不跟著那一群夫子攪合,吃完飯就下了桌,這會兒,正坐在庭院裏翹著腳曬太陽。
“葉先生。”
唐荼荼抱著兩碗龜苓膏走到他身旁。兩只碗一大一小,葉三峰伸手要接大碗,那只小碗卻已經伸到了他面前。
唐荼荼睜大眼睛看著他:“先生也沒吃飽?那我再拿個大碗去。”
“不必……”葉三峰哭笑不得,他在外院,只知道二姑娘胖,竟不熟悉二姑娘這食量。
碗裏的龜苓膏不是地道做法,唐荼荼多加了一把櫻桃,沒切沒碾,只摘了梗,各個個頭飽滿,汁水欲滴。
葉三峰眼尖:“小姐給帶回來的?”
唐荼荼點點頭。
時下櫻桃,以產自洛陽和山東泰安的為珍品。泰安離京城八百裏地,洛陽還要遠上許多,一路車馬顛簸,送到京城的櫻桃往往是要壞的。
所以民間市面上的櫻桃幾乎全都是“櫻桃煎”的做法——果子煮水,搗成泥,加糖釀起來。如此做成果醬,就能保存得久些,而風味不失。
至於新鮮櫻桃,只有有錢人家才能見得著,一路坐著馬車進京,中途還得時不時得換冰,價值幾乎能及得上叫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了。
更別說是六月末這盛夏天了,再晚熟的品種也撐不過六月了,這就是今年的最後一茬櫻桃了。華家的財力能從這櫻桃上,窺得一二。
葉三峰捧著碗龜苓膏,看著院裏的人。
他悠悠道:“一十九名,少爺考得不錯。姑娘且看著,過不了五日,這‘神童’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唐荼荼已經餓得燒心了,眼也不擡地吃著,聽他說完,才問:“為什麽哥哥能壓過那個天津小才子,排第一呢?”
葉三峰呵笑一聲:“上頭的伎倆罷了。”
唐荼荼叫一塊龜苓膏給嗆住了,捂著嘴咳了好幾聲,“……先生說誰的伎倆?”
——上頭,是說皇上麽?
葉三峰避而不答,只笑著道:“要是真照少爺昨兒說的,那小公子對城防海事信手拈來,能叫翰林學士、國子祭酒都當眾忘形地與他辯答起來,那必是幾十年不出一個的奇才,少爺是拍馬也及不上的。”
“拍馬也及不上”,唐荼荼聽得心裏稍稍有點擰巴,擰巴了兩個呼吸的工夫,才替哥哥收住這個評價。
葉三峰又道:“但那神童榜上的門道兒,姑娘聽出來沒有?——十人的榜,五人出自河北,三人出自天津,京城竟然只占了其二。除了少爺,另一位京城的神童子出自京郊一個小縣,寒門白丁出身,名兒只有一單字,家裏連字輩都沒排,必然是毫無家族庇蔭、地裏刨食的農家子。”
“再看河北、天津那幾個小神童,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範陽盧氏……各個名聲響當當,全出自京畿的五姓七族,這說明什麽?”
“——這些詩禮簪纓的大家,是真的厲害,越往上走,越是他們的人。秋闈春闈這樣的考試還能努努勁,至於朝堂,那是寒門子弟削尖了腦袋也擠不進去的。”
寒門與世家,差的不只是幾本書、幾個夫子,從小耳濡目染熏陶出來的觀念、格局與眼界,這些才是關鍵。
葉三峰自己講過癮了,只管一齊籠統往下說,也不在意唐荼荼能不能跟得上、聽得懂。
“今年中試者三百人,只有五十多人出自京城,這是什麽?這是丟人。”
葉三峰聯想能力超乎常人,唐荼荼在政治上卻是腦子一根筋,上輩子她也沒見過這麽多的彎彎繞繞,不可置信地“啊”了聲。
“怎麽會丟人?京城本來地界就小呀,大多數考生都是河北來的呀。”
京城一個府,河北一個省轄下十一座府,哪裏能比得了?
“話是這麽說沒錯。”葉三峰哼笑一聲:“可太後過壽是多大的盛事,天下人都齊聚盛京。可鄉試中,京城中舉的學子少,年輕一輩裏的神童數也遠遠不及河北,甚至連天津衛一個拱衛京城的畿輔,都沒比過!不管應試者哪兒多哪兒少,反正這回就是丟了大臉了。”
“所以神童榜上,一定要從京城學子中拎出個第一來,打頭立在榜首,好給京城學子攏回幾分顏面。”
唐荼荼:“……這麽覆雜。”
也不細嚼慢咽,葉三峰把半碗龜苓膏囫圇倒進嘴裏,含糊道:“管他們怎麽調換名次,少爺得了好處就行了——對外也有說法,排第二的天津那小子,口問再好,試策只得了八十多名,他排個第二也不冤枉。”
這倒確實。
滿園的夫子們還在熱鬧,詩作了十幾首了。葉三峰豎耳聽著,作出來歌春詠秋的那幾首詩不提,感時傷懷的詩,也盡是些陳詞濫調,沒什麽意思。
岳家書院再好,也是平頭百姓裏的“好”,夫子們再盡心,也無力搭起讀書人的通天之路,和官場隔著的何止一道天塹。
思索片刻,葉三峰道:“少爺考上舉人,就夠得上國子監的門檻了。回頭得讓老爺跟禮部上峰通通關節,國子監科目繁多,明經、明法、明算、明字、史科、道舉……可千萬別選了那冷偏的科目。”
唐荼荼:“學什麽,不都是在為百姓做貢獻麽?”
“姑娘哎。”
葉三峰嘆口氣:“別的幾科暫且不說——你像道舉,學的是《道德經》和《周易》;明經,學儒家典籍。天天學這兩樣,學幾年人就廢了,活一輩子只為了爭個道理,辯壇上天天唇槍舌劍地辯,辯不過就氣得嘔血,臺下書生們各個聽得如癡如醉,不思正學。”
他二人坐在庭院裏,和那邊教了一輩子書的夫子們只隔著二十步,葉三峰毫無顧忌,大放厥詞。
“管他儒道,都是扯犢子!唯有實業方能興邦,大道理學再多,比不過百姓兩口米,還不如叫哥兒學學農田水利,種種莊稼。”
“……葉先生,你小點聲。”
唐荼荼聽得心驚膽戰的,生怕那頭哪個夫子耳朵尖,聽著了,跑過來跟葉三峰罵架。
可她心裏卻覺得,葉先生說得有道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神童榜——”書院山長喝得微醺,瞇著眼睛念出來:“榜首,京城唐家第四輩孫,唐厚孜,祖籍山西太原府。”
“第二名,天津府武清縣,蕭臨風。”
“第三名,原山西太原王氏,去歲改籍入河北深州,王世梁……”
“第四名,河北清河崔氏……”
“第五名,河北範陽盧氏……”
念榜的山長眼神漸漸清明起來,滿桌夫子豎著耳朵聽名次,各個露出了驚訝表情。
打頭的義山,竟壓過了一排名門望族?!
鄉試都是糊名批卷,卷上也不能做任何特殊標記,考官們拿著卷認不出誰是誰,就不會有所偏倚,批出來的卷全是真成績,這個次序可是毫無水分的。
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一個個的可全都是京畿地區的五姓七族啊,歷朝科甲,累世公卿——這回鄉試竟被義山壓在了下頭?
“好好好,我兒了不得!”
唐老爺大喜過望,比得知兒子考了十九名更歡喜,幾位夫子也與有榮焉,讓人將這神童榜好好供起來,萬萬不敢損傷了。
剛才那位公公是帶著宮中侍衛來的,一夥人架勢大,左鄰右舍都睜大眼睛看著,這會兒人走了,各家都派了仆人來探信兒。唐老爺讓管家與他們透了個底,顧不上接待,只好先合上大門,繼續陪夫子們吃席。
自看清那榜上的第二名後,唐厚孜仿佛被輪了一記重拳,半晌沒回神。
他楞楞道:“第一……怎麽是我呢?那位天津府的小公子分明比我厲害得多……怎麽會是我呢?皇上怎麽會選我做榜首呢?”
坐在他左手邊的唐老爺手一哆嗦,攥著的酒杯沒拿穩,灑了一桌。
他忙斥道:“義山,你胡說什麽!這是皇上金口玉言,皇上還能有錯不成?”
席上幾位夫子也覺得這話頭不能開,出了這道門,外邊多少耳朵聽著。
又怕這大喜的日子,他父子兩個拌嘴,也不美。夫子們忙和和氣氣勸道:“聖人如此決斷,自有緣由,可不是能容咱們置喙的。”
“這第一第二都是神童,差不了多少。”
滿桌人都在說他錯,唐厚孜悶悶應了一聲,埋頭繼續吃飯了。
夫子們占了東園,女客們在西頭擺的席。今日以謝師為主,來的女客都是夫子的內眷。
小富之家,沒有食不言的講究,飯過半,聽到東院那頭接了皇上禦筆親點的神童榜,女眷這邊也高高興興開了兩壺小酒,熱鬧了一通,都喝得微醺了。
山長夫人王柳氏笑道:“我還記得義山頭回入書院的那天,我瞧了一眼,嗬,好一個白白凈凈的小公子。老爺問了他幾個題,義山都答得不緊不慢,平實中肯,我看老爺那神色啊,就知道他對這孩子一百個滿意。”
“快要晌午了,我出去問他二人吃什麽——‘碗菜還是醉蟹’?義山大約是沒聽清我說什麽,一下子緊張得面紅耳赤,他還差點掉了眼淚,急得說——‘這題我不會答’。”
滿桌人都笑。
唐夫人依稀是聽過這一茬,印象卻不深,好幾年前的事兒了。
聞言,她只跟著笑,偏頭示意侍膳丫鬟準備醒酒湯,別一會兒哪個夫人真的醉過去,在人前丟了醜,回頭再埋怨自己待客不周到。
“義山入學館幾年了?”席上別的夫人問。
“三年了,那年中秋第二日入的學,可真快啊。”
王夫人感慨著,望了望東頭那兩桌,心裏難免有些浮想聯翩。
放平時,哪個學生能把這麽多夫子聚到一桌上?各個都是恃才傲物的老古董,也只有徒兒高中的時刻,才能把他們聚到一塊來。
可學生讀十幾年的書,上十幾年的學,往往是越往上走,越容易忘記早前的老師——等去了更好的學院,誰還成天記掛著舊師恩?
義山今年考得那樣好,今秋肯定是要往國子監走的。他又是國子祭酒大人親自給提的名次,大人必然是起了惜才之心,這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前途。
他那爹爹三十好幾,還只是個五品下官,王夫人瞧不上。可他兒子義山出息,結個兒女親家也是極好的。
王夫人鄉試前就動過這念頭了,叫山長敲打了兩句,說不能擾了義山考前靜心,王夫人便歇下了這心思。這會兒借著酒意,心思又活泛起來。
席上夫人多,她不明著提,只笑著問唐夫人:“你家兩個丫頭,打算何時覆學?”
唐荼荼偷偷舀湯的手頓了頓。
她今兒是壓根沒吃飽的,之前被接連嘮叨了幾回,唐荼荼不敢在席上多吃了。暴飲暴食癥卻最怕這“強忍食欲,小口吃飯”,越忍,她越餓得心裏發慌,只能多喝兩口湯墊補。
“嫂嫂怎麽問起這個?”唐夫人笑意滯了滯。
這話問得叫她尷尬。
荼荼和珠珠以前都是岳峙書院女學館的,荼荼去年冬天退了學,說是女學沒意思,不想再讀書了。珠珠與她沒隔兩天,連番稱病,也不肯去了。
到底是隔著一層,唐夫人做不了荼荼的主,眼下也不好意思說“珠珠今秋就回去念書了,荼荼不去念了”,顯得她這繼母偏心,只好撐起笑道。
“我家倆丫頭都是有主意的,我越嘮叨呀,她們一個兩個的越嫌我吵。正好嫂嫂在這兒,您快替我訓訓她們,叫她倆開開竅。”
這話頭就晾在那兒了。
山長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尋思“自己越俎代庖訓人家姑娘”這事兒能不能行,卻見她家二姑娘站起了身,雙手端著一杯茶,當當正正地朝自己杵過來。
結結實實一個姑娘,跟陣風似的站起來,寬肩粗腰的,動作也果斷。那杯茶呼到面前,山長夫人下意識地往後仰了仰身。
唐荼荼恭恭敬敬地捧著那杯大麥茶,一口飲盡:“我和妹妹都去!過完中秋就覆學,多謝夫人收我倆入學!”
她要學詩詞書畫!學認字!扔開那本勞什子說文解字!再也不想做文盲了。
“上學?”珠珠臉一下子垮了。
……
女客席上笑鬧著,東院那邊已經醉了一桌了。時下文人多愛飲酒,詩與酒不分家,學生高中又是大喜事,幾位夫子喝得沒了顧忌,喚來紙筆高亢唱詩,荒誕又灑脫。
山長夫人捂著眼睛,看不下去:“且叫他們鬧吧,咱們先回家,後晌再叫馬車來接。”
“醉在人家家裏算怎麽回事?不行,我去把我家老爺喊起來。”旁有夫人道。
唐夫人笑道:“嫂嫂們只管放心,這正熱鬧著呢,咱們過去反倒掃興。要是一會兒醉得厲害了,就在我家歇個覺,家裏屋子夠的。”
幾位夫人尋思也是這個理,各自辭別唐夫人,上車歸家了。
唐夫人領著兩個閨女送她們出了門,望著幾輛馬車穩穩當當地行出了坊道,這才大松一口氣。
這還是她頭一回置辦這麽多人的席面,請什麽人,怎麽采買,從桌椅擺設到酒菜食譜,全是她自己安排的,累得要命,唐夫人直覺手邊沒一個堪用的。眼下,她吩咐仆役看顧好老爺們,也回房去歇午覺了。
客人一走,唐荼荼總算能填補肚子了,忙去廚房搜刮吃的。可惜今天什麽飯食都沒剩,唐荼荼無奈,把廚嬤嬤早上做好的龜苓膏舀出來了。
牧掛書作為給少爺補課的家學先生,也是今日的主角。葉三峰卻算不上,他也不跟著那一群夫子攪合,吃完飯就下了桌,這會兒,正坐在庭院裏翹著腳曬太陽。
“葉先生。”
唐荼荼抱著兩碗龜苓膏走到他身旁。兩只碗一大一小,葉三峰伸手要接大碗,那只小碗卻已經伸到了他面前。
唐荼荼睜大眼睛看著他:“先生也沒吃飽?那我再拿個大碗去。”
“不必……”葉三峰哭笑不得,他在外院,只知道二姑娘胖,竟不熟悉二姑娘這食量。
碗裏的龜苓膏不是地道做法,唐荼荼多加了一把櫻桃,沒切沒碾,只摘了梗,各個個頭飽滿,汁水欲滴。
葉三峰眼尖:“小姐給帶回來的?”
唐荼荼點點頭。
時下櫻桃,以產自洛陽和山東泰安的為珍品。泰安離京城八百裏地,洛陽還要遠上許多,一路車馬顛簸,送到京城的櫻桃往往是要壞的。
所以民間市面上的櫻桃幾乎全都是“櫻桃煎”的做法——果子煮水,搗成泥,加糖釀起來。如此做成果醬,就能保存得久些,而風味不失。
至於新鮮櫻桃,只有有錢人家才能見得著,一路坐著馬車進京,中途還得時不時得換冰,價值幾乎能及得上叫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了。
更別說是六月末這盛夏天了,再晚熟的品種也撐不過六月了,這就是今年的最後一茬櫻桃了。華家的財力能從這櫻桃上,窺得一二。
葉三峰捧著碗龜苓膏,看著院裏的人。
他悠悠道:“一十九名,少爺考得不錯。姑娘且看著,過不了五日,這‘神童’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唐荼荼已經餓得燒心了,眼也不擡地吃著,聽他說完,才問:“為什麽哥哥能壓過那個天津小才子,排第一呢?”
葉三峰呵笑一聲:“上頭的伎倆罷了。”
唐荼荼叫一塊龜苓膏給嗆住了,捂著嘴咳了好幾聲,“……先生說誰的伎倆?”
——上頭,是說皇上麽?
葉三峰避而不答,只笑著道:“要是真照少爺昨兒說的,那小公子對城防海事信手拈來,能叫翰林學士、國子祭酒都當眾忘形地與他辯答起來,那必是幾十年不出一個的奇才,少爺是拍馬也及不上的。”
“拍馬也及不上”,唐荼荼聽得心裏稍稍有點擰巴,擰巴了兩個呼吸的工夫,才替哥哥收住這個評價。
葉三峰又道:“但那神童榜上的門道兒,姑娘聽出來沒有?——十人的榜,五人出自河北,三人出自天津,京城竟然只占了其二。除了少爺,另一位京城的神童子出自京郊一個小縣,寒門白丁出身,名兒只有一單字,家裏連字輩都沒排,必然是毫無家族庇蔭、地裏刨食的農家子。”
“再看河北、天津那幾個小神童,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範陽盧氏……各個名聲響當當,全出自京畿的五姓七族,這說明什麽?”
“——這些詩禮簪纓的大家,是真的厲害,越往上走,越是他們的人。秋闈春闈這樣的考試還能努努勁,至於朝堂,那是寒門子弟削尖了腦袋也擠不進去的。”
寒門與世家,差的不只是幾本書、幾個夫子,從小耳濡目染熏陶出來的觀念、格局與眼界,這些才是關鍵。
葉三峰自己講過癮了,只管一齊籠統往下說,也不在意唐荼荼能不能跟得上、聽得懂。
“今年中試者三百人,只有五十多人出自京城,這是什麽?這是丟人。”
葉三峰聯想能力超乎常人,唐荼荼在政治上卻是腦子一根筋,上輩子她也沒見過這麽多的彎彎繞繞,不可置信地“啊”了聲。
“怎麽會丟人?京城本來地界就小呀,大多數考生都是河北來的呀。”
京城一個府,河北一個省轄下十一座府,哪裏能比得了?
“話是這麽說沒錯。”葉三峰哼笑一聲:“可太後過壽是多大的盛事,天下人都齊聚盛京。可鄉試中,京城中舉的學子少,年輕一輩裏的神童數也遠遠不及河北,甚至連天津衛一個拱衛京城的畿輔,都沒比過!不管應試者哪兒多哪兒少,反正這回就是丟了大臉了。”
“所以神童榜上,一定要從京城學子中拎出個第一來,打頭立在榜首,好給京城學子攏回幾分顏面。”
唐荼荼:“……這麽覆雜。”
也不細嚼慢咽,葉三峰把半碗龜苓膏囫圇倒進嘴裏,含糊道:“管他們怎麽調換名次,少爺得了好處就行了——對外也有說法,排第二的天津那小子,口問再好,試策只得了八十多名,他排個第二也不冤枉。”
這倒確實。
滿園的夫子們還在熱鬧,詩作了十幾首了。葉三峰豎耳聽著,作出來歌春詠秋的那幾首詩不提,感時傷懷的詩,也盡是些陳詞濫調,沒什麽意思。
岳家書院再好,也是平頭百姓裏的“好”,夫子們再盡心,也無力搭起讀書人的通天之路,和官場隔著的何止一道天塹。
思索片刻,葉三峰道:“少爺考上舉人,就夠得上國子監的門檻了。回頭得讓老爺跟禮部上峰通通關節,國子監科目繁多,明經、明法、明算、明字、史科、道舉……可千萬別選了那冷偏的科目。”
唐荼荼:“學什麽,不都是在為百姓做貢獻麽?”
“姑娘哎。”
葉三峰嘆口氣:“別的幾科暫且不說——你像道舉,學的是《道德經》和《周易》;明經,學儒家典籍。天天學這兩樣,學幾年人就廢了,活一輩子只為了爭個道理,辯壇上天天唇槍舌劍地辯,辯不過就氣得嘔血,臺下書生們各個聽得如癡如醉,不思正學。”
他二人坐在庭院裏,和那邊教了一輩子書的夫子們只隔著二十步,葉三峰毫無顧忌,大放厥詞。
“管他儒道,都是扯犢子!唯有實業方能興邦,大道理學再多,比不過百姓兩口米,還不如叫哥兒學學農田水利,種種莊稼。”
“……葉先生,你小點聲。”
唐荼荼聽得心驚膽戰的,生怕那頭哪個夫子耳朵尖,聽著了,跑過來跟葉三峰罵架。
可她心裏卻覺得,葉先生說得有道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