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取道陳倉
關燈
小
中
大
雁門出征,大獲全勝。
整場戰役,在兵糧充沛,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情勢下,戰前策劃布局總共花了半個月,戰後又花了半個月來剿滅、俘虜於單殘部。倒是主戰對陣當刻,只用了一夜而已。
消息傳回長安,朝野震動,邊關庶民也由此更加心安,劉徹大喜,詔所有功臣回朝慶賀。
十月初,治焯和關靖等所有參與雁門一役的武將回長安。相迎的百姓中,有人認出治焯是四年前密探黃河水利,只身投宿於民舍的人;黃河南十六郡連年因水傷,應詔令遷至邊關的人中,也有很多認出了馬背上的關靖、治焯和郭渙三人,一時間,沿途不斷有人下拜謝恩。
同行十餘人紛紛向三人投來訝異和欽佩的目光。
郭渙策馬行至治焯身邊,低聲笑問:“這一次,主人離郎中令一職,更近了罷?”
治焯看了一眼親自下馬,攙扶拜謝老者起身的關靖,問身後的柯袤:“柯公子來說,此境況是好事,還是禍事?”
柯袤沈默半晌,搖頭。
治焯淡淡笑了笑,也不多言。
郭渙望了柯袤一眼,他自被灌夫驅逐後,一直是游俠身份,哪怕後來投奔治焯、關靖,這二人行事坦蕩,使他對於朝中事的看法,倒不如長期侍奉田蚡的柯袤更深刻。只不過柯袤更多事只用眼睛看,不問就不說。
郭渙望著他一臉不假顏色的神情,想了想,也沈寂下來。
回到長安,劉徹竟親自迎於城外,不等眾人更衣,便將他們戎裝迎入宮內。
“眾位大漢好男兒!”非常室中設下筵席,劉徹祝酒道,“此戰,雖然匈奴太子於單被麾下以命保逃,但你們斬殺胡人數千,帶回了俘虜近萬,還帶回數十萬牲畜、物產,大漢以眾卿為榮!”
當即一一賞賜眾人豐厚的金、銅、錦帛等,衛青、治焯、關靖和郭昌因為加封不久,官階不加,但拜霍去病為剽姚校尉,封路博德、趙破奴、荀彘、趙食其分別為雲中、雁門、代郡和上谷四郡的郡丞,手握邊郡兵權,只要將來一征戰,就會被任命為將軍。此外,由治焯舉薦,郭渙被拜為雁門郡長史,柯袤辭不出仕,劉徹就由他以家臣身份,隨侍治焯。
這一夜,非常室燈火通明,殿內雖分君臣,但觥籌交錯,酒酣耳熱時,劉徹不斷穿梭席案之間,抱著這位那位,祝酒暢笑。
有一刻,他一手摟住關靖,一手摟住治焯,說:“你二人,社稷功臣,先莫要急著回雁門,在長安過年罷!我也好時常有個寬心的去住,找你二人飲酒作樂!”
那時,治焯與關靖對視一瞬,二人都微微笑起來。
事後想起來,也是直到那一刻,仿佛無論是他們各自的命途,還是與劉徹及與其他人的關系,都登上了一座前所未有,毫無掛礙嫌隙的高峰。
筵席散去,二人一同回到闊別數年的三省室。
“先拜代郡都尉,現又立下戰功,如此一來,淮南王該不敢再輕易動你了罷!”
“他是不敢再動我,但到了我要動他的時候。”關靖口吻淡薄,話語內容並不退讓一分。
治焯笑了笑:“四年前,我請人主設刺史一職,秘密勘察王侯作為;兩年前,我也告知人主,淮南王欲反之事。但這兩件事,他至今都未付諸行動,你可知其中緣由?”
關靖一頓:“什麽緣由?”
“不設刺史,是因為他還不願把對王臣的懷疑擺到明處,說到底,是不願朝野議論他心小;至於淮南王之事,一是師出無名,二是……”治焯嘆口氣,“往上追三世,淮南王與人主同宗。人主貴為天子,怎麽能因為郭渙打聽得來的,單單因為淮南王臣及其家人盜鑄偽/幣,就以此為由,去查叔父的國土呢?”
關靖擰起眉頭:“謀反為大事,他難道不計較利害麽?”
“他既然不願被論為心小,自然也不會願意被後人指責他不重人倫。”
“如此追究起來,你與他豈非也同宗?他貶你時……”眼見治焯臉色一變,關靖生生把接下去的話咽了回去。
過了良久,治焯才再次開口:“有件事我想問你,當初你設計令田蚡死了,之後心中可暢快?”
關靖怔了怔,承認道:“明知他是歹人,也是害我家族之人,但以他害人的手段殺他,我並不那麽好受。”
治焯寬慰地看著他:“淮南王之事,於公而言,亂臣不可不除;於私而言,你父仇不可不報。可我也不願你再如對田蚡一般,去做讓你新添塊壘之事。”他頓了頓,“我有一個人,可令人主得出師之名,但我不想牽連上他的性命,因此還需從長計議。”
關靖望著他篤定的神色,思慮一刻便問:“雷被?”
“然。”
◆◇◆◇◆◇◆◇◆◇◆◇◆◇◆◇◆◇◆◇◆◇◆◇◆◇◆◇◆◇
既是劉徹相邀二人年前留在長安,朝議也照舊要參與。
看得出劉徹對於公孫弘和張湯的賞識已非昔日可比擬,縱使當初治焯直諫劉徹不可重用張湯,數年不見,他卻因修漢法,升至九卿之一的廷尉。此外,眾臣在宣室殿論國事,劉徹常常聽完後,還要詢問公孫弘的意見。
中朝議事,這二人也如同劉徹的影子一般守坐左右。
就這年雁門一役,他們雖然對於劉徹加封諸將之事未置喙,卻在十月晦那日,公孫弘忽然說,希望參與此次出征的武將覆述謀略的過程,以便太史令能好好記載一筆,也可令中朝其他臣子能從中得益,學以致用。
“好提議!”劉徹大為讚賞,笑著望向霍去病,“剽姚校尉,你來覆述罷!”
少年興致勃勃,理過思路從頭說起。
“……都尉大人提筆以胡人左賢王口吻寫信,差軍中胡俘送去伊稚斜處……”
劉徹眼中放光,打斷道:“關靖懂匈奴語?”
治焯一驚,趕在關靖開口前,接道:“匈奴的話,臣也懂得數語。”
劉徹大笑,讚揚幾句,命霍去病接著說。
治焯暗松一氣,回視公孫弘,見他毫不掩飾微微一笑,治焯頓時渾身僵硬。
的確,他現下是為關靖解了圍,可長遠來看,卻也為自己和關靖埋下禍患。回想起來,公孫弘諫請覆盤雁門一役,怎麽可能用意單純呢?恐怕早就聽說過“匈奴語”一事,設好圈套,而他們卻不得不鉆。
中朝退朝後,治焯讓關靖先回,自己思前想後,只身去了公孫弘宅中。
在公孫弘家四壁漏風的中廳裏,治焯慎重向他拜了兩拜,接著正襟危坐,對他說:“左內史大人處心積慮,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了吧?”
公孫弘笑了笑,親手為他沏上熱茶:“四年前,將軍首次因朝中大人彈劾,雖無據以查卻惹天子大怒而被囚永巷,將軍認為,那是何故?”
治焯一怔。
這個原因,他只在散金使小竇走時,模棱兩可提過一次,連關靖,他都不曾跟他說過。可公孫弘思慮縝密,早已將劉徹心中對他的動搖看在眼裏。
在那年之前,朝中極少有人敢彈劾他。一來,他不犯別人,無彈劾必要;二來,他與劉徹毫無嫌隙,就算有人彈劾,劉徹不但不放在心上,反而會質疑彈劾之人的用意。
而被囚永巷那次,群臣圍啄,不惜冒死給他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理由除了利益相侵之外,主要是因為,劉徹對他的看法有了變化。
現今劉徹打消當初的疑慮,卻也曾提醒,他們是“信義再建”。關靖初次受詔為議郎時,信口說自己是“長安縣人撫養”,如今初赴邊關,忽然就“懂”了匈奴語……一旦旁人深究,治焯要再說什麽,劉徹都不會再信他。
“將軍定然明了,不是麽?否則您何必再來下官寒舍?”
公孫弘把話挑明,治焯竟無言以對。
公孫弘接著道:“弘能有今日,也要多謝將軍當初肯履諾,在人主面前提攜我。但既然您來了,我也不妨實言相告,我所為,並非全然針對將軍。”
治焯笑了笑:“大人做這些事,是為了謀高位罷!您實際欲成之事,究竟是什麽?”
公孫弘撫須沈思良久,忽然嘆了口氣:“下官四十歲始學儒、道,入學術之門後,才知先前白費了大把好時光。然而事到如今,九州求學無門的貧家子弟,又何以萬計?”他頓了頓,“我不忍坐視天下有才德之人,因為無錢求學而一世在山野田園中虛度。”
治焯見他言辭誠懇,坐直身問:“大人是想實現教化之務,將道業推而廣之到庶人百姓中?”
公孫弘點了點頭:“能做到此事的人,朝中除天子外,只有一人。”
治焯明白了,公孫弘一心討劉徹信任歡喜,是想要坐上丞相之位。但丞相不是他的目的,說起來,他的目的的確比現任丞相薛澤,前丞相田蚡,都廣博有益得多。這麽一個人,自己被他多次加害,如今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把柄落在他手中,卻對他無法憎恨。
治焯苦笑了一下,對公孫弘揖禮道:“晚輩願大人實現鴻鵠之志。”
公孫弘一怔,重新打量了一遍治焯,疑惑道:“將軍不是來殺我的麽?”
治焯訝然失笑:“大人多慮,治焯若是殺了大人,又能有什麽好下場?我只是來求情的罷了,但看來大人心存高遠,不會將治焯的性命放在心上。”
公孫弘未作辯解,卻說:“今日之事,將軍以為只有弘看在眼裏?將軍難道不了解張湯?”
治焯嘆了口氣,點點頭,說到底,這些禍患從自己對關靖動心那一刻起,就已然不可逆轉。可是能怪關靖麽?他作為名將之後,卻走上弒君險棋,又去怪誰?
他俯下身再拜告辭,說:“左內史大人深謀遠慮,治焯若能為大人所用,就盡管用罷!只不過,若有一日,治焯與關靖能因大人高擡一手而茍全性命,治焯拜求大人可以成全。”
公孫弘目光凝聚,咀嚼著他的話。
他以一種感念的神色望了望治焯,回禮道:“將軍重情重義,虛懷若谷,弘敬佩。若真有那一日,弘自當盡力。”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整場戰役,在兵糧充沛,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情勢下,戰前策劃布局總共花了半個月,戰後又花了半個月來剿滅、俘虜於單殘部。倒是主戰對陣當刻,只用了一夜而已。
消息傳回長安,朝野震動,邊關庶民也由此更加心安,劉徹大喜,詔所有功臣回朝慶賀。
十月初,治焯和關靖等所有參與雁門一役的武將回長安。相迎的百姓中,有人認出治焯是四年前密探黃河水利,只身投宿於民舍的人;黃河南十六郡連年因水傷,應詔令遷至邊關的人中,也有很多認出了馬背上的關靖、治焯和郭渙三人,一時間,沿途不斷有人下拜謝恩。
同行十餘人紛紛向三人投來訝異和欽佩的目光。
郭渙策馬行至治焯身邊,低聲笑問:“這一次,主人離郎中令一職,更近了罷?”
治焯看了一眼親自下馬,攙扶拜謝老者起身的關靖,問身後的柯袤:“柯公子來說,此境況是好事,還是禍事?”
柯袤沈默半晌,搖頭。
治焯淡淡笑了笑,也不多言。
郭渙望了柯袤一眼,他自被灌夫驅逐後,一直是游俠身份,哪怕後來投奔治焯、關靖,這二人行事坦蕩,使他對於朝中事的看法,倒不如長期侍奉田蚡的柯袤更深刻。只不過柯袤更多事只用眼睛看,不問就不說。
郭渙望著他一臉不假顏色的神情,想了想,也沈寂下來。
回到長安,劉徹竟親自迎於城外,不等眾人更衣,便將他們戎裝迎入宮內。
“眾位大漢好男兒!”非常室中設下筵席,劉徹祝酒道,“此戰,雖然匈奴太子於單被麾下以命保逃,但你們斬殺胡人數千,帶回了俘虜近萬,還帶回數十萬牲畜、物產,大漢以眾卿為榮!”
當即一一賞賜眾人豐厚的金、銅、錦帛等,衛青、治焯、關靖和郭昌因為加封不久,官階不加,但拜霍去病為剽姚校尉,封路博德、趙破奴、荀彘、趙食其分別為雲中、雁門、代郡和上谷四郡的郡丞,手握邊郡兵權,只要將來一征戰,就會被任命為將軍。此外,由治焯舉薦,郭渙被拜為雁門郡長史,柯袤辭不出仕,劉徹就由他以家臣身份,隨侍治焯。
這一夜,非常室燈火通明,殿內雖分君臣,但觥籌交錯,酒酣耳熱時,劉徹不斷穿梭席案之間,抱著這位那位,祝酒暢笑。
有一刻,他一手摟住關靖,一手摟住治焯,說:“你二人,社稷功臣,先莫要急著回雁門,在長安過年罷!我也好時常有個寬心的去住,找你二人飲酒作樂!”
那時,治焯與關靖對視一瞬,二人都微微笑起來。
事後想起來,也是直到那一刻,仿佛無論是他們各自的命途,還是與劉徹及與其他人的關系,都登上了一座前所未有,毫無掛礙嫌隙的高峰。
筵席散去,二人一同回到闊別數年的三省室。
“先拜代郡都尉,現又立下戰功,如此一來,淮南王該不敢再輕易動你了罷!”
“他是不敢再動我,但到了我要動他的時候。”關靖口吻淡薄,話語內容並不退讓一分。
治焯笑了笑:“四年前,我請人主設刺史一職,秘密勘察王侯作為;兩年前,我也告知人主,淮南王欲反之事。但這兩件事,他至今都未付諸行動,你可知其中緣由?”
關靖一頓:“什麽緣由?”
“不設刺史,是因為他還不願把對王臣的懷疑擺到明處,說到底,是不願朝野議論他心小;至於淮南王之事,一是師出無名,二是……”治焯嘆口氣,“往上追三世,淮南王與人主同宗。人主貴為天子,怎麽能因為郭渙打聽得來的,單單因為淮南王臣及其家人盜鑄偽/幣,就以此為由,去查叔父的國土呢?”
關靖擰起眉頭:“謀反為大事,他難道不計較利害麽?”
“他既然不願被論為心小,自然也不會願意被後人指責他不重人倫。”
“如此追究起來,你與他豈非也同宗?他貶你時……”眼見治焯臉色一變,關靖生生把接下去的話咽了回去。
過了良久,治焯才再次開口:“有件事我想問你,當初你設計令田蚡死了,之後心中可暢快?”
關靖怔了怔,承認道:“明知他是歹人,也是害我家族之人,但以他害人的手段殺他,我並不那麽好受。”
治焯寬慰地看著他:“淮南王之事,於公而言,亂臣不可不除;於私而言,你父仇不可不報。可我也不願你再如對田蚡一般,去做讓你新添塊壘之事。”他頓了頓,“我有一個人,可令人主得出師之名,但我不想牽連上他的性命,因此還需從長計議。”
關靖望著他篤定的神色,思慮一刻便問:“雷被?”
“然。”
◆◇◆◇◆◇◆◇◆◇◆◇◆◇◆◇◆◇◆◇◆◇◆◇◆◇◆◇◆◇
既是劉徹相邀二人年前留在長安,朝議也照舊要參與。
看得出劉徹對於公孫弘和張湯的賞識已非昔日可比擬,縱使當初治焯直諫劉徹不可重用張湯,數年不見,他卻因修漢法,升至九卿之一的廷尉。此外,眾臣在宣室殿論國事,劉徹常常聽完後,還要詢問公孫弘的意見。
中朝議事,這二人也如同劉徹的影子一般守坐左右。
就這年雁門一役,他們雖然對於劉徹加封諸將之事未置喙,卻在十月晦那日,公孫弘忽然說,希望參與此次出征的武將覆述謀略的過程,以便太史令能好好記載一筆,也可令中朝其他臣子能從中得益,學以致用。
“好提議!”劉徹大為讚賞,笑著望向霍去病,“剽姚校尉,你來覆述罷!”
少年興致勃勃,理過思路從頭說起。
“……都尉大人提筆以胡人左賢王口吻寫信,差軍中胡俘送去伊稚斜處……”
劉徹眼中放光,打斷道:“關靖懂匈奴語?”
治焯一驚,趕在關靖開口前,接道:“匈奴的話,臣也懂得數語。”
劉徹大笑,讚揚幾句,命霍去病接著說。
治焯暗松一氣,回視公孫弘,見他毫不掩飾微微一笑,治焯頓時渾身僵硬。
的確,他現下是為關靖解了圍,可長遠來看,卻也為自己和關靖埋下禍患。回想起來,公孫弘諫請覆盤雁門一役,怎麽可能用意單純呢?恐怕早就聽說過“匈奴語”一事,設好圈套,而他們卻不得不鉆。
中朝退朝後,治焯讓關靖先回,自己思前想後,只身去了公孫弘宅中。
在公孫弘家四壁漏風的中廳裏,治焯慎重向他拜了兩拜,接著正襟危坐,對他說:“左內史大人處心積慮,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了吧?”
公孫弘笑了笑,親手為他沏上熱茶:“四年前,將軍首次因朝中大人彈劾,雖無據以查卻惹天子大怒而被囚永巷,將軍認為,那是何故?”
治焯一怔。
這個原因,他只在散金使小竇走時,模棱兩可提過一次,連關靖,他都不曾跟他說過。可公孫弘思慮縝密,早已將劉徹心中對他的動搖看在眼裏。
在那年之前,朝中極少有人敢彈劾他。一來,他不犯別人,無彈劾必要;二來,他與劉徹毫無嫌隙,就算有人彈劾,劉徹不但不放在心上,反而會質疑彈劾之人的用意。
而被囚永巷那次,群臣圍啄,不惜冒死給他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理由除了利益相侵之外,主要是因為,劉徹對他的看法有了變化。
現今劉徹打消當初的疑慮,卻也曾提醒,他們是“信義再建”。關靖初次受詔為議郎時,信口說自己是“長安縣人撫養”,如今初赴邊關,忽然就“懂”了匈奴語……一旦旁人深究,治焯要再說什麽,劉徹都不會再信他。
“將軍定然明了,不是麽?否則您何必再來下官寒舍?”
公孫弘把話挑明,治焯竟無言以對。
公孫弘接著道:“弘能有今日,也要多謝將軍當初肯履諾,在人主面前提攜我。但既然您來了,我也不妨實言相告,我所為,並非全然針對將軍。”
治焯笑了笑:“大人做這些事,是為了謀高位罷!您實際欲成之事,究竟是什麽?”
公孫弘撫須沈思良久,忽然嘆了口氣:“下官四十歲始學儒、道,入學術之門後,才知先前白費了大把好時光。然而事到如今,九州求學無門的貧家子弟,又何以萬計?”他頓了頓,“我不忍坐視天下有才德之人,因為無錢求學而一世在山野田園中虛度。”
治焯見他言辭誠懇,坐直身問:“大人是想實現教化之務,將道業推而廣之到庶人百姓中?”
公孫弘點了點頭:“能做到此事的人,朝中除天子外,只有一人。”
治焯明白了,公孫弘一心討劉徹信任歡喜,是想要坐上丞相之位。但丞相不是他的目的,說起來,他的目的的確比現任丞相薛澤,前丞相田蚡,都廣博有益得多。這麽一個人,自己被他多次加害,如今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把柄落在他手中,卻對他無法憎恨。
治焯苦笑了一下,對公孫弘揖禮道:“晚輩願大人實現鴻鵠之志。”
公孫弘一怔,重新打量了一遍治焯,疑惑道:“將軍不是來殺我的麽?”
治焯訝然失笑:“大人多慮,治焯若是殺了大人,又能有什麽好下場?我只是來求情的罷了,但看來大人心存高遠,不會將治焯的性命放在心上。”
公孫弘未作辯解,卻說:“今日之事,將軍以為只有弘看在眼裏?將軍難道不了解張湯?”
治焯嘆了口氣,點點頭,說到底,這些禍患從自己對關靖動心那一刻起,就已然不可逆轉。可是能怪關靖麽?他作為名將之後,卻走上弒君險棋,又去怪誰?
他俯下身再拜告辭,說:“左內史大人深謀遠慮,治焯若能為大人所用,就盡管用罷!只不過,若有一日,治焯與關靖能因大人高擡一手而茍全性命,治焯拜求大人可以成全。”
公孫弘目光凝聚,咀嚼著他的話。
他以一種感念的神色望了望治焯,回禮道:“將軍重情重義,虛懷若谷,弘敬佩。若真有那一日,弘自當盡力。”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