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1)
關燈
小
中
大
書名:充耳前朝事
作者:cris
【文案】
那之前發生過什麽?
有很多,人們都忘了。宇之宏大,宙之無窮,時光輾轉流逝於晝夜交替中的秦磚漢瓦。
一代又一代的怒目笑眉隱去了。
無論深入骨髓的恨,還是銘刻在心的情,也早已隨著微風飄散消弭,無跡可尋。
是耶非耶?
昆明池上,女伶的歌喉空緲地回蕩著。
世事的變幻莫測,不一定是載入史冊的暴風驟雨。歷史的每一次轉向,逐本溯源,可能僅止於一拂清風,一聲鳥啼,一場未明敵友的碰撞與交合。
本故事的時間背景是前132年,漢武帝24歲(按周歲^^)時起,到他這一朝結束。詳寫前132-前127年。
背景這麽設了,故事就忠於背景來講。因為時間而產生隔閡的東西,文後有圖文備註~
前朝不是後宮,愛恨情仇有時卻甚於後宮。把前朝還給前朝。
掃雷:CP不是劉徹,他只是個重要配角,請大家不要被配角卡司誤導~主角人物純杜撰,CP算忠犬攻×別扭受?差不多罷~因為個人喜好,霍去病早生了七八年
內容標簽:情有獨鐘 恩怨情仇 宮廷侯爵
搜索關鍵字:主角:治焯,關靖 ┃ 配角:劉徹,田蚡,劉安,公孫弘,等等 ┃ 其它:西漢,BL,紞琇
第一卷 環配璆鏘
初春雨過,長安城四處屋檐下,四神瓦當滴滴答答,泥路上的積水濡濕販夫走卒的履襪。
縱使如此,承蒙達官貴人大都聚居此處,街巷間人來人往,加之“薄賦”聖恩和上一年的豐收,閭閻中歡聲笑語,一片和樂盛景。
西市百姓所居的閭裏,戶主姓為“公孫”的石泥女墻內,傳出喜氣洋洋的勸慰和不以為意的命令。
“哎哎,老先生,何等要緊?瓿中無酒,莫怪秋蘭,遣小火沽來便是!”
聲音的來源,是攙扶著一個花甲老人,脫去革靴,往屋舍裏走的公子黃孝。他回過頭來,英俊的眉目間盡是笑意:“小火,此處你先別管,城西的好酒,多沽幾鬥!”
被稱作“小火”的青年,望著二人已親熱走進中室屏風後,眼中閃過一絲不安。
那個人做事隨興而至,不計後果。不過既然此處在天子腳下,他們行事低調,想來離開片刻也無妨。
他對大門蕭墻邊好奇望著他的姑娘略略頷首,便按劍轉身。
雨後初陽薄金滿地,道邊榆樹閃動金光。
拜訪公孫家,這已是二月聽說“公孫賢人”聲名以來的第五次了。二人言談從始皇一統六國,到當今時事無所不包。照黃孝的計劃,稍後公孫家裏便會上演一出“高陽酒徒”吧!
自然,這戶人家並不知曉,黃孝其實不叫“黃孝”。“黃孝”姓“劉”,十六年前由“彘”改名為“徹”,八年前即位為新帝;他也不叫“小火”,十六年前被孝景皇帝封為常侍郎,隨侍太子,劉徹即位後,他改名為“治焯”。
“小火”只是劉徹依他的乳名,意會的一個戲稱罷了。
興許是多年習慣,劉徹常只身帶著他一人,微服尋訪長安的民間賢士。可不想今日,竟連他也支開,萬一……
治焯微微皺眉,加急步伐。好在酒肆不遠,前方遮住日頭的一棟小閣,朱色格窗邊,高懸一幟,隸書“杜康”二字隨風鼓動。
這間酒肆的主人精於利益,酒肆建為上下二層,一層裝點質樸,酒客多為束麻色幅巾的庶民;二層則暖響冷袖,是富商重臣飲酒作樂之處。薄湯濃漿各得其所,因此也不乏各色人等進出,門庭若市。
然而這一日等他走到酒肆門口,卻察覺異樣。
二樓的支掛窗裏依然飄出絲竹聲和捧場喝彩聲,一樓卻在門外圍了一圈人指指點點。室內一片喧嘩,案榻盤盞掀翻聲中夾雜慘叫和拳腳,不時有黃花綠菜飛出來,外面的人閃不開,就掛到了身上。
治焯撥開人群,有人提醒他:“醉酒發瘋,公子可別趟渾水。”
聞話間,只見一樓的七八個醉漢打成一團,軟綿綿拳腳沒有目標,倒是呼來滾去,飛杯擲盤好不熱鬧。其中一個赤面男人邊攘邊說:“我等比劍,豎子橫插一杠是何為?找打!”
治焯略一想,便知是場糊塗仗。
時值大漢太平年,然胡人常年擾邊,有點心氣的壯士在酒樓茶肆高談闊論,酒意上頭就拔劍起舞,動不動就唱“大風起兮雲飛揚”,言論間都巴望不得退回高祖時,赴鴻門、占霸上,以洩胸中豪情。眼前這出,想是誰擾到借酒舒胸臆的人,彼此推攘惹起來的是非。
說是豪情,看他們叫喚之相,卻無聊至極。
治焯擡足踏進門裏,瞅準人堆裏躲來躲去不時挨兩下冷拳冷腳,不服又趁亂踢打回去的酒保,伸手就把他拎了出來。
“沽酒!”
“哎喲,是您吶客官!”酒保鼻青臉腫,看到他還能滿臉堆笑,“新出了 ‘春釀’,您樓上請!”
治焯伸手把他的頭往下一壓,助他躲過呼嘯而過的一拳,道:“金漿醪兩鬥,連壺一起給我罷!”
酒保慌亂中還兩眼發光,喊了聲您等著,東躲西躲往窖室跑,不多久又左閃右避抱出一只玄漆細頸壺:“總共一千四百錢,您……”
治焯伸手往酒保掌中一拂,一枚金半兩令酒保眉花眼笑,謝得一疊連聲。治焯抱起壺轉身欲走,忽聞身後一線細微的鐵器摩擦聲。
他略略側身,只見混亂的毆鬥群中一醉漢拔出腰間的長劍:“見錢眼開定是賊人!”說著就亂劈下來,而劍勢所至之處,是正欲閃身逃竄的酒保。
治焯腳下一滯。
這種時候,不知巡城的北軍衛士為何遲遲不到。
有人亮了兵器,一場滑稽的毆鬥突然就變得兇險。
看熱鬧的人被唬得動不敢動,酒保一聲慘叫,滾到一邊,連滾帶爬高喊饒命,誰知拔劍出鞘的男人鎖定了目標,大踏步上去追,邊追邊又揮下劍來。
酒保失足跌坐在地,這一次,他躲不過了。
人人屏氣凝神,眼見那一線毫無章法卻依然力量強大的劍光劈向酒保脖頸。
“當!”
尖銳的鐵器相擊聲。
火星四射,發亮的劍光在半空硬生生停住,酒保抱著頭癱軟,聽得耳邊又一聲“嘩”,橫在眼邊的長劍被挑飛出去,“篤”地插入墻板。
眾人低聲讚嘆中,一聲怒斥入耳:“光天化日,爾等心中還有無王法?!”
治焯略略擡眼,掃了掃質問“王法”的人,這一掃,目光便停滯下來。
那是方才從二樓輕輕躍下身的一名年輕男子,他足尖點地的同時,就抽出長劍頂住醉漢劍勢,再運腕一挑,使那柄劍險險掠過毆鬥人眾,射入木墻,一樓鬧哄哄的場面霎時冰凍。
治焯默默望著他,酒保已回過神來,馬上就地拜下,聽到他抖抖索索連說好幾句“多謝關公子救命之恩”,其餘人卻在他目光的逼視中似酒醒大半,識趣陸續溜走。
門口圍觀的人也漸漸散開,被稱為“關公子”的青年一襲黑色直裾深衣,劍已收回鞘中,視線卻順著望到了門口。
治焯跟他目光相撞,轉身出門。
“壯士!”
嗓音自身後傳來,他能感到對方正在走近,說話間還拱了拱手,話語卻是責問:“壯士想必也是習武之人,可君為何見死不救?”
治焯一楞。奇了,一個陌路人,竟還管得了他?
酒肆外傳入行商的叫賣和孩童的嬉笑聲,他擡起頭望望天空,轉過身來。
多年以後,每當治焯回想起這一瞬間,就能輕易憶起料峭春寒冷香撲鼻,長安歌舞升平光影燦爛。
但那一刻,曠曠天地之間,只剩他跟眼前這個人。
望著那雙緊盯著他的漆黑眼眸,他忽然笑了笑:“與我何幹?”頓了頓,再笑,“北軍分內之事,與你又何幹?”
對面人神色一淩,凝視他半晌,眼中無怪,口中卻不依不饒:“如你所說,習武又是為何?見死不救,與禽獸有何區別?”
治焯笑道:“是麽?也罷,告辭。”
他轉身離開。
陽光像透明的金子,鋪在人來人往的街上。驚蟄已過,再過不久,綠意就該晃眼了。
“玎——”
此為那只手出劍時,劍首玉石輕擊劍格的聲音。不知為何,它縈繞治焯耳畔,變得悠遠而清晰。
“扶長劍兮玉弭,璆鏘鳴兮琳瑯。”稚童聲線猶如清澈澗水。
“炳兒,背得好!長大一準兒有出息!”父親撫須微笑。
治焯微微皺眉,轉瞬將浮入腦中的記憶抹去。
◆◇◆◇◆◇◆◇◆◇◆◇◆◇◆◇◆◇◆◇◆◇◆◇◆◇◆◇◆◇
“小火回來了!”
公孫賢人的女孫字“秋蘭”,過了這麽久,竟仍立在蕭墻邊翹首眺望,見到他便迎上前接過酒壺。
“公子他們等急了麽?”
治焯褪下翹尖靴,白色角襪踩上回廊。
“不急,投緣得很呢!”秋蘭笑容明快,“我先溫酒去!”
治焯略略朝屏風後看了看,便就地坐在了廊邊。
房內不斷傳來開懷的大笑,可全是有關高祖到先帝的逸聞趣事。不是說今日要正式拜師麽?難道時機還不夠?也是,公孫賢人精悟《詩》、《書》及外言之治國良策,更是有名的高眼光,不到心坎之人是學生都沒得做的罷!
他面朝著一片嫩綠的前院,左手放在“峭霜”的劍鞘上輕輕摩挲。
那個人……他究竟是什麽人?
秋蘭端著一只浪紋耳杯出來,雙手奉給他:“農人棄田,到城中為庸客,黃公子憫你可憐而賜酒!”說著便抿嘴一笑。
治焯附和一笑,接過耳杯慢飲。
秋蘭雙膝並攏,輕輕坐到了他身邊。小火沈默,她並不介懷。從他們初次來訪,她就喜歡跟他攀談。他總是這樣身體微微靠後地恭坐在廊邊,也偶爾與她說笑兩句,更多時候,則面容平靜聆聽房內人的聲音。
身邊這位男子五官俊逸,身姿軒昂。修眉下,是一雙日光無法穿透的眼眸。眼中那片屏障後隱藏的內容,令秋蘭常忍不住猜測他的經歷。
眼看杯中烈漿見底,杯底“君幸酒”三個字清晰顯出,秋蘭皺眉道:“男人為何凡事都離不了酒?”
治焯笑道:“酒可忘憂,也可暖身。”
“說暖身,大父他日日飲酒,可現今豈非還穿隆冬時的大重之衣?”
秋蘭笑容如晚春之風,比起宮中那些動輒用紈扇半掩的笑意,更令人歡愉。可惜治焯心不在此。
自從離開杜康,他腦中就甩不開那雙眼眸……深黑猶如朔月之夜,又澄澈如大漠中一泓清潭。
那個人……他單著一件黑色直裾,玄帶在腰間打結;帶上無綬環,卻在銅劍首上懸了一枚小小的白玉……明明是漢室打扮,為何就讓人感到與眾不同呢?
他說“君見死不救,與禽獸有何區別”……治焯嘴角微微揚起。
“小火就這麽喜歡那叢竹子麽?”
聽見秋蘭問,治焯視線才真正落到西壁的桂竹上。新竹,竿子還很細,碧綠竹葉隨風輕搖。
“唯,以它做橫吹,想來餘韻綿綿。”
“你會做?”秋蘭身子微微前傾,眼中盡是驚訝之色。
“下回做了贈你。”
“說好了可不許反悔!”
二人對話,令房內言談沈寂半晌。
“老先生,秋蘭可有許親?”
“去年及笄,但一直跟我走南闖北,尚未許嫁。”
“正是二八好年華!老先生意下小火如何?”
“呵呵,這要問他們罷!若彼此中意,自然再好不過。”
廊道邊,秋蘭面色一紅,起身快步走開。治焯望著她的背影,一言不發。
“小火,我們該告辭了。”
“唯。”治焯站起身走進房內,對公孫賢人俯首兩拜,跟在劉徹身後出了門。
“黃公子請留步!小火!”
秋蘭急急追出門,她眼睛看著地面,雙手捧出一只香囊。
治焯回頭,看到劉徹眼中的笑意和除此之外的話語。治焯明白他的意思。
他回過身,長揖接過:“姑娘美意,小火愧受。”
二人已走遠,秋蘭還站在原處,雙頰緋紅,動也不動。
“秋蘭,”須眉盡白的公孫賢人出門走到她身邊,“前日我聽說了一個故事。當今人主為膠東王時,曾與一個名叫‘炳’的夥伴玩耍,二人因一件小事起了爭執,膠東王情急動了手,炳年幼無知,竟也回了手。”
秋蘭轉回視線,眼中疑惑。
“這可是大不敬之罪,誰知膠東王不惱,反而說終於有了敢與他對抗之人。炳的性命於是保全下來,後來易名為 ‘治焯’。秋蘭,”老人深邃的眼神看著她,“你可知道他?”
秋蘭沒有說話。可長安城又何人不知?
那位治焯大人之事堪稱離奇,據說因現任郎中令,石建大人年邁,人主幾次欲拜他接任石建之職,列位九卿,助天子統領國事,他卻一再推托。甘居禦史中丞之位,領殿蘭臺,實際權力雖廣,卻只註力於天子安危,常隨人主微服出巡。
“中丞大人與人主關系非比尋常,私下裏,人主戲稱他為, ‘小火’。”
“大父,”秋蘭垂目一刻,她望回老人,微笑道,“中丞大人也好,小火也罷,於秋蘭而言,皆為同一人。”
與此同時,回城南的邊道上,兩雙翹尖黑靴一前一後,從容前行。
“定下這門昏親,公孫賢人定願意作為我的老師,輔助治理天下了。”
劉徹走在身前,意氣風發,面上是舒展的笑意。治焯不由自主停了停腳步,但只一瞬,隨即跟了上去。
作者有話要說: 備註:
半兩:武帝初期貨幣。
劍格:劍的護手。
庸客:雇工的稱謂,多為受商人、地主壓榨而失去田地的農民,出賣勞力,替人勞作。
橫吹:漢時竹笛。
禦史中丞:三公之禦史大夫署官,領殿中蘭臺(漢代宮內貯藏圖書之處),掌圖書秘籍,受公卿奏事,糾舉不法。
郎中令:九卿,掌守衛宮殿門戶,但實際權力還有管理皇室智囊班子,顧問應對等等。
【關於“婚”字的寫法】
因為本人實在忍不了在古文中出現“婚姻”、“婚禮”這種字啊,實際上以前寫作“昏”,因為嫁娶儀式都在黃昏進行。此處敬告大家一聲,請原諒作者的任性~~
另外附上漢時三種基本衣服款式的圖片,直裾、曲裾和襦裙,還有耳杯圖片~
第二卷 火
“父親,為何移樹需移根?”
“炳兒,花木根莖猶如人之血脈,無根之樹多會毀朽。”
往事不知從何處撞入,治焯分神遠眺,黃昏中山巒如黛,紫色天幕澄若琉璃。
“快夜禁了,我送陛下回宮。”
“今夜我想去你處,同你下盤棋,說點話,清靜清靜。”
治焯調轉遠視的目光,笑道:“若韓王孫知道了,恐不會放過我。”
劉徹劍眉一擰,眼中顯出煩悶:“就是因為他,我才不想回去。東宮婦人心多,皇後整日與子夫不和,擾得我心神不寧。韓嫣雖好,可自從他失儀於江都王後,太後嫌隙,近來一直在找他麻煩,他動輒因此哭訴。我憐嫣,又不敢忤逆太後,實則難過……”
後宮之事瑣碎繁雜糾纏不清,治焯光是聽,就覺得麻煩。
“可臣居所簡陋,陛下還願委身其中,怕長樂佳人們也會連帶恨起治焯來。”
“小火!”那雙星目閃出聽出這弦外之音的光,嘴角略往上牽,“你是在沖我抱怨麽?我贈過你良院好宅,食邑上千,是誰一直假意推脫?”
兩人逼近的眼眸對視,一同微笑起來。
“那就請罷!”
天色越漸暗,兩人加快步伐。路旁民居裏已傳來杯盤之聲,宅中燈火次第亮了起來,透過各戶窗欞,斑駁地照在路上。
治焯又忘記了一些事,夜風清冷,也令他漸漸心緒飄然。
中丞宅邸其實並不簡陋。嵌了鋪首銜環的大門背後,是立著卷草紋蕭墻的前院。卵石小道直鋪到三進門,左右次間旁種了八月桂,眼下正滿樹新綠。
“你處好歸好,可也未免太冷清,像座荒宅。”每次來,劉徹總忍不住道,“別人宅中動輒門客上千,絲竹管弦,百戲美人,入夜何處不歡聲笑語?既是中丞府邸,總要多添點人丁才像樣……”他說著笑了笑,“不過,等秋蘭嫁入後,想來就有人整頓了……”
治焯眼神一滯,劉徹每提此事,都引他無故煩悶。
幸而他的侍僮小竇過來,對劉徹稽首後,對他道:“常侍郎東方大人來訪,說有要事與主人相談。”
治焯看了看對此饒有興致,挑起眉梢沈吟的劉徹,吩咐小竇:“請先生至後院,我先隨陛下到中廳。”
“唯。”
小竇剛退下,二人身後便傳來一聲生氣勃勃的“小火兄”,回過頭,見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自門外步入。
“去病!”劉徹和治焯同時叫道。
霍去病看清另一人,楞了楞立馬跪下身:“陛下!”
“請起!”劉徹不拘禮,接著失笑道,“你剛才如何稱呼禦史中丞?”
少年漲紅了臉:“小……兄、兄……大……中丞大人!”
劉徹大笑:“兄長?”
“臣……臣失言……”
治焯朝手足無措的少年寬慰笑笑。霍去病自幼習武,身姿壯美遠超同齡少年。進宮為侍中後,談吐舉止進退有度,可私下裏卻稱他為“兄”,無端端給他降了一輩。治焯與劉徹同樣疑惑,但看他這副神情,治焯有心放過。
“去病,你找我何事?”
“是舅父遣我來的,”霍去病偷偷打量了劉徹一眼,“不過可稍後再說。”
治焯點點頭:“你來得正好,請你陪陛下先至中廳用膳吧!”
“唯。”
望著治焯走向後院,劉徹看回霍去病:“大中大夫衛青?遣你來?何事?東方朔又為何事?”少年噤聲不敢說,劉徹眉心一擰,自語道,“哦,我倒不知,此處原來相當熱鬧!”
中丞邸宅後院裏,有一座傍溪小榭。若在白日裏,可見飛檐下掛著一塊黑匾,隸變凹刻二字:梨落。
東方朔字“曼倩”,是朝中名臣。曾因直諫位高至大中大夫,而今,只是個以滑稽行止博君開懷,連正經事也只能拐彎抹角說的常侍郎罷了。此時他正在梨落中憑欄斜靠。
拜訪治焯,實在情非得已。
因為他與治焯並非交好,而且據他所知,朝中也無他人與治焯有交。這位大人無論忠奸,皆保持距離,令任何欲親近、或侵入的人,都不得門法。
只有有關劉徹之事,可以托付他。但凡牽涉到劉徹,無論是不是中丞執事,治焯都會親自上陣;而其他事,就算是中丞職責,治焯也可能不顧。
他眼裏只有劉徹。但那種關切,又不是對劉徹本人的迷戀癡狂,倒像是一種執著,在守護自己活著的理由。
可他當真活過麽?他眼中對萬物的冰霜,總令人錯覺在看一具行屍走肉。
“曼倩先生。”
東方朔回過神,見“行屍走肉”已站到他面前,他低頭揖禮:“中丞大人,多有打擾!”
“豈敢,先生乃貴客。”
嗯?……“行屍走肉”在寒暄?東方朔懵了一下,才擡起頭,望見治焯眼中有了星點他不曾見過的光彩。
“大人,朔來稟報一個預兆。”他壓下好奇,先說正事,“近來鬥宿指乙有偏差,五緯星軌也異常,此天象朔從未見過。方士們皆言此兆不祥,董仲舒大人回長安述職,也說未央五氣有亂,這讓朔十分不安。”
治焯不懂星象和方術,但既然是來找他,大致也能猜到:“先生是提醒治焯警惕歹人,對麽?”
“朔鬥膽,時近清明,請大人格外小心。”
“我明白了。”治焯擡眼看著小榭飛檐外的星空,“清明祭祖,治焯定寸步不離人主左右。”
東方朔無言以對。此類拜訪並非初次,可不知為何,今日尤甚怪異。
“曼倩先生,”治焯打斷他的思慮,笑道,“朝中人皆言先生學識淵博,能通鬼神。近來我總重覆做一個夢,人血沿長劍血槽滴落……此為何兆?”
東方朔一怔。
待詔金馬門以來,望天指地都只是他投上所好,用以諫言和糊弄周圍人的把戲罷了。清明告誡,是他親見長安近來多了很多外鄉人,挑選於陽陵祭祀的太常舞樂人中,也有不少生面孔,從而順理成章的擔憂而已。
他察言觀色了半晌才道:“難說。不然,朔為大人測個字如何?”
“測字?善!”
治焯饒有興致走出亭外,伸手折下一枝新柳,蘸了溪水便回到亭中,在石地上寫了個“春”。
下弦月東升,把梨落的欄桿在地上投出長長的影子。在柵格般的或明或暗中,“春”字水跡星點反光。
“火。”
“火?”
東方朔端詳治焯的神色,顱中飛轉:“春歸沃土,自然是萬象生氣,但到了這石地上,則徒勞無功。就如火焰灼燒過的土地,只留砂石,寸草不生。”
治焯的身世他不了解,但看治焯眼色,推測是遇到了什麽人。他拿捏不好該如何引導,只能修正治焯的心思,以靜觀其變。
但自“火”字出口,治焯眼中似閃過一道雷電。那雙眼裏原本閃爍的光驟然黯淡,仿佛夜裏照明的庭燎被傾盆大雨澆熄。
“其實也非全然不祥,”東方朔心裏一軟,“大人以水潤石,只要其心不倦,石地也有碎裂瓦解,碧草破石而出的希望。”
“是麽?”治焯回過神,露出一絲笑容,“然也,多謝先生!”
東方朔匆匆告辭,由治焯送出南門。
坐進車中,他擰起眉心,卻不敢回頭。他信口胡謅的一番話,想來也阻止不了什麽,只希望延後某個未知變化的到來。
◆◇◆◇◆◇◆◇◆◇◆◇◆◇◆◇◆◇◆◇◆◇◆◇◆◇◆◇◆◇
治焯回到中廳,劉徹與霍去病一人坐在一張楠木榻上,就著九枝連盞燈的光正在對弈。
他默不作聲,也沒有行禮,自顧自走到燈邊就坐下了。
火。
他靜靜望著桃形燈盤裏跳動的黃色火焰,熏爐裏焚燒椒蘭的香氣讓人胸中堵悶。
“小火。”劉徹眼睛依然盯著棋局,動也不動忽然叫道。
霍去病這才擡起頭來,眉頭緊鎖,顯然,他的棋力還待提高,同時,非戒備境況下,他於周遭響動的警惕度也需要提高。但是看到治焯的一瞬間,他眼中便帶上親近的笑意:“小……中丞大人,何時進來的?”
治焯看了他一眼,轉向劉徹:“陛下。”
“去病說,衛青聽聞侍禦史們私下裏多次抱怨,說你很久沒有去蘭臺,”劉徹慢慢擡起頭,眼睛看向他,“沒有陪朕的時間裏,你都幹什麽去了?”
私下裏對他自稱為“朕”,治焯聽出他的嚴肅,半晌,嘴角一翹:“在街上晃蕩。”
劉徹凝視著他,忽然把指尖夾著的棋子往棋盒一擲,“嘩!”清脆的撞擊聲讓一旁緊張的霍去病後背一緊。
治焯笑了起來,他一邊起身往外走,一邊道:“與其為陛下過目那些凡事都往 ‘天官神君’上扯的屁話奏章,倒不如去市井中看人們為偽劣半兩打鬥,何況,”他已走到門口,“韓王孫常驅車走街串巷用彈弓射金丸,這可是天降的財富,為何不去多拾幾粒呢?”
劉徹逼得臉色發青,霍去病緊張地看看他,又看看治焯,不知該說什麽好。
治焯看著月下的樹影,天氣頗涼,就要降露了。
他俯身穿上皂靴,頭也不回地說:“去病今夜就留下守護陛下罷!曼倩先生說,最近恐怕要鬧鬼呢!”
室內沈默半晌,只有燈炷上的火苗隨風微動。
最終,劉徹深深嘆了口氣:“天知道他又發什麽癲!”
望著隨燈火閃動的棋子,劉徹忽然明白過來。
治焯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已向他提起兩件事:其一,各地漸起的盜鑄之風,如在金中混銅,或銅幣分量不足,長安雖未聽說,但他處所鑄的偽/幣已在長安成災;其二,韓嫣餘富張狂,行止不合禮,也易引起暴民嫉恨,更不用說這些事若落到太後耳中,則又是一個罪名。
諫雖好,但治焯的態度令他難忍。
這個男人,不貪名利,無畏權勢,普天之下只把他一人裝在心裏;可又常常對他出言不遜,好像因此被腰斬也無所謂。
劉徹皺起眉心,似真似假道:“如此恃才放縱,把他貶為材官算了!”
霍去病跪直身子:“陛下,萬萬不可!中丞大人對陛下忠心蒼天可鑒,武藝在宮中也無人能及……”
“哈哈……”劉徹大笑著揮手打斷了霍去病的話,“去病,你留下來是對的!你比那個賤嘴要有趣得多了!”
霍去病懵懂怔住。
星月下,靠在梨落的欄桿上,治焯就著扁壺大口大口灌著蒼梧清。酒可忘憂,也可暖身,這二者是他此刻最需要的。
有些醉了,烈酒後勁直沖頭頂,他抽出腰間錯金的鐵劍,搖搖晃晃地在月下舞了起來。
“父親,炳兒的劍舞得好不好?”
“炳兒直得劍法精要。”
“那您為何愁眉不展?”
“……炳兒學劍法,是欲何為?”
“懲惡揚善,保衛天下百姓!”
“呵呵,天下百姓……”後院衛士已被調走,無人能見他如此失態。治焯無顧章法,只隨迷朦的景物隨興挽刺,“璆鏘……璆鏘君……你有勇有義,倒來同我比比劍,飲口酒可好……”
風中傳來一聲細細的“玎——”。
治焯醉眼頓時清醒,腳下用力飛躍上墻,朝著聲音來源無聲急追。
暗夜中峭霜的劍身反射月光,如一段從無到有的白練,倏然壓到墻頭不速之客的頸上。
來人腳下一滯,趁此間隙,治焯按劍不動,身形卻輕盈翻到了前面。
對方面上蒙著黑巾,然而看到黑布之上的那雙眼眸,治焯猶如被萬鈞雷霆滅頂。
“是你……”
二人四目交接,就跟在酒肆裏一模一樣。
“小火!”治焯驚回頭,遠遠地,在霍去病陪伴下,劉徹正走來,“你又在瞎折騰什麽!”
治焯劍下一輕,他看回峭霜所指之處,那個身影已經不見了。
騰身落地,劉徹走近,嗅到他身上的酒氣便皺了下眉頭:“你去歇著,不要守了。我有去病護衛,你宅上衛士也調了大半守衛主室,不必擔心。”他忽然親熱地拍拍他的肩,“你與秋蘭的昏禮,就定在清明祭祀之後吧!”
治焯一聲不響,按了劍就朝通向溪流對岸的石橋走去。
“放著好好的臥內不睡,你又要去那個 ‘喪魂室’?”
沒有回應。
“哼!”劉徹咬牙切齒轉身,“什麽時候,朕要親自斬了他!”
作者有話要說: 備註:
韓王孫:韓嫣,字王孫。江都王事件是前137年,韓嫣坐武帝車過禦道,江都王以為是武帝,跪在道旁,韓嫣的車一閃而過,江都王才發現上當,到王娡處告狀,為韓嫣埋下禍根——這個小故事備用~
侍中:皇帝近侍,也是官員後備。
五緯:水,火,木,金,土五星。
侍禦史:蘭臺屬官,位於禦史中丞之下。
材官:步兵。
臥內:臥室。
以下附劍的大致結構:
第三卷 探尋
二月將入晦,長安城天氣始終晴好。即便驟降細雨,很快便又艷陽高照。
安門大街邊道上,不斷有推著獨輪小木車的行商來來往往。道邊一株枝葉茂密的榆樹下,一個身材頎長的男人抱著雙臂,背靠樹幹,仿佛睡著了似的。他的藤箱放在腳邊,上面擺放的藥草都要被樹葉間漏下的陽光曬幹了,他仍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兩名穿著紅襦袴、半筒黑靴的武士走過,看樣子像是騎士,腰間配備的環首刀,在刀鞘裏隨走動發出輕微的碰撞。他們壓低聲音相談,臉上亢奮之情全然流露。
“……張子文大人赴西域七年未歸,人主欲另派霍侍中等大人赴大宛國交換天馬,此事極善!”
“能騎在天馬背上征戰,真不知該多神……”
“懷璧有罪啊……”
男人突然出聲,把在他面前一直若有所思看著草藥的年輕人驚了一下。
他略微睜開眼睛看了看這個左手按著劍,身著黑綢深衣的英俊青年,就像沒有睡醒般再次把眼睛瞇上,聲音也是懶洋洋地:“北面來的罷?”
青年一怔,意外地看著他。心道他的衣著長相應該同周圍人無異才對,可對方的問題如同利劍直切要害,他苦笑了一下,不知該如何應答。
藥商似乎也不介意答案,半晌沒再言語。
不管心裏有多疑惑,看對方的神情也不可能與自己將要做的事扯上關系。只是一個目光敏銳的人罷!青年暗忖著,打算離開。
“止血草要麽?”
藥商忽然叫住他,伸手理了理藤箱上一小束翠綠的丹參:“在下正巧有一點。”
年輕人頓了一下回過身:“有多少,我全要了。”
“多也不頂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作者:cris
【文案】
那之前發生過什麽?
有很多,人們都忘了。宇之宏大,宙之無窮,時光輾轉流逝於晝夜交替中的秦磚漢瓦。
一代又一代的怒目笑眉隱去了。
無論深入骨髓的恨,還是銘刻在心的情,也早已隨著微風飄散消弭,無跡可尋。
是耶非耶?
昆明池上,女伶的歌喉空緲地回蕩著。
世事的變幻莫測,不一定是載入史冊的暴風驟雨。歷史的每一次轉向,逐本溯源,可能僅止於一拂清風,一聲鳥啼,一場未明敵友的碰撞與交合。
本故事的時間背景是前132年,漢武帝24歲(按周歲^^)時起,到他這一朝結束。詳寫前132-前127年。
背景這麽設了,故事就忠於背景來講。因為時間而產生隔閡的東西,文後有圖文備註~
前朝不是後宮,愛恨情仇有時卻甚於後宮。把前朝還給前朝。
掃雷:CP不是劉徹,他只是個重要配角,請大家不要被配角卡司誤導~主角人物純杜撰,CP算忠犬攻×別扭受?差不多罷~因為個人喜好,霍去病早生了七八年
內容標簽:情有獨鐘 恩怨情仇 宮廷侯爵
搜索關鍵字:主角:治焯,關靖 ┃ 配角:劉徹,田蚡,劉安,公孫弘,等等 ┃ 其它:西漢,BL,紞琇
第一卷 環配璆鏘
初春雨過,長安城四處屋檐下,四神瓦當滴滴答答,泥路上的積水濡濕販夫走卒的履襪。
縱使如此,承蒙達官貴人大都聚居此處,街巷間人來人往,加之“薄賦”聖恩和上一年的豐收,閭閻中歡聲笑語,一片和樂盛景。
西市百姓所居的閭裏,戶主姓為“公孫”的石泥女墻內,傳出喜氣洋洋的勸慰和不以為意的命令。
“哎哎,老先生,何等要緊?瓿中無酒,莫怪秋蘭,遣小火沽來便是!”
聲音的來源,是攙扶著一個花甲老人,脫去革靴,往屋舍裏走的公子黃孝。他回過頭來,英俊的眉目間盡是笑意:“小火,此處你先別管,城西的好酒,多沽幾鬥!”
被稱作“小火”的青年,望著二人已親熱走進中室屏風後,眼中閃過一絲不安。
那個人做事隨興而至,不計後果。不過既然此處在天子腳下,他們行事低調,想來離開片刻也無妨。
他對大門蕭墻邊好奇望著他的姑娘略略頷首,便按劍轉身。
雨後初陽薄金滿地,道邊榆樹閃動金光。
拜訪公孫家,這已是二月聽說“公孫賢人”聲名以來的第五次了。二人言談從始皇一統六國,到當今時事無所不包。照黃孝的計劃,稍後公孫家裏便會上演一出“高陽酒徒”吧!
自然,這戶人家並不知曉,黃孝其實不叫“黃孝”。“黃孝”姓“劉”,十六年前由“彘”改名為“徹”,八年前即位為新帝;他也不叫“小火”,十六年前被孝景皇帝封為常侍郎,隨侍太子,劉徹即位後,他改名為“治焯”。
“小火”只是劉徹依他的乳名,意會的一個戲稱罷了。
興許是多年習慣,劉徹常只身帶著他一人,微服尋訪長安的民間賢士。可不想今日,竟連他也支開,萬一……
治焯微微皺眉,加急步伐。好在酒肆不遠,前方遮住日頭的一棟小閣,朱色格窗邊,高懸一幟,隸書“杜康”二字隨風鼓動。
這間酒肆的主人精於利益,酒肆建為上下二層,一層裝點質樸,酒客多為束麻色幅巾的庶民;二層則暖響冷袖,是富商重臣飲酒作樂之處。薄湯濃漿各得其所,因此也不乏各色人等進出,門庭若市。
然而這一日等他走到酒肆門口,卻察覺異樣。
二樓的支掛窗裏依然飄出絲竹聲和捧場喝彩聲,一樓卻在門外圍了一圈人指指點點。室內一片喧嘩,案榻盤盞掀翻聲中夾雜慘叫和拳腳,不時有黃花綠菜飛出來,外面的人閃不開,就掛到了身上。
治焯撥開人群,有人提醒他:“醉酒發瘋,公子可別趟渾水。”
聞話間,只見一樓的七八個醉漢打成一團,軟綿綿拳腳沒有目標,倒是呼來滾去,飛杯擲盤好不熱鬧。其中一個赤面男人邊攘邊說:“我等比劍,豎子橫插一杠是何為?找打!”
治焯略一想,便知是場糊塗仗。
時值大漢太平年,然胡人常年擾邊,有點心氣的壯士在酒樓茶肆高談闊論,酒意上頭就拔劍起舞,動不動就唱“大風起兮雲飛揚”,言論間都巴望不得退回高祖時,赴鴻門、占霸上,以洩胸中豪情。眼前這出,想是誰擾到借酒舒胸臆的人,彼此推攘惹起來的是非。
說是豪情,看他們叫喚之相,卻無聊至極。
治焯擡足踏進門裏,瞅準人堆裏躲來躲去不時挨兩下冷拳冷腳,不服又趁亂踢打回去的酒保,伸手就把他拎了出來。
“沽酒!”
“哎喲,是您吶客官!”酒保鼻青臉腫,看到他還能滿臉堆笑,“新出了 ‘春釀’,您樓上請!”
治焯伸手把他的頭往下一壓,助他躲過呼嘯而過的一拳,道:“金漿醪兩鬥,連壺一起給我罷!”
酒保慌亂中還兩眼發光,喊了聲您等著,東躲西躲往窖室跑,不多久又左閃右避抱出一只玄漆細頸壺:“總共一千四百錢,您……”
治焯伸手往酒保掌中一拂,一枚金半兩令酒保眉花眼笑,謝得一疊連聲。治焯抱起壺轉身欲走,忽聞身後一線細微的鐵器摩擦聲。
他略略側身,只見混亂的毆鬥群中一醉漢拔出腰間的長劍:“見錢眼開定是賊人!”說著就亂劈下來,而劍勢所至之處,是正欲閃身逃竄的酒保。
治焯腳下一滯。
這種時候,不知巡城的北軍衛士為何遲遲不到。
有人亮了兵器,一場滑稽的毆鬥突然就變得兇險。
看熱鬧的人被唬得動不敢動,酒保一聲慘叫,滾到一邊,連滾帶爬高喊饒命,誰知拔劍出鞘的男人鎖定了目標,大踏步上去追,邊追邊又揮下劍來。
酒保失足跌坐在地,這一次,他躲不過了。
人人屏氣凝神,眼見那一線毫無章法卻依然力量強大的劍光劈向酒保脖頸。
“當!”
尖銳的鐵器相擊聲。
火星四射,發亮的劍光在半空硬生生停住,酒保抱著頭癱軟,聽得耳邊又一聲“嘩”,橫在眼邊的長劍被挑飛出去,“篤”地插入墻板。
眾人低聲讚嘆中,一聲怒斥入耳:“光天化日,爾等心中還有無王法?!”
治焯略略擡眼,掃了掃質問“王法”的人,這一掃,目光便停滯下來。
那是方才從二樓輕輕躍下身的一名年輕男子,他足尖點地的同時,就抽出長劍頂住醉漢劍勢,再運腕一挑,使那柄劍險險掠過毆鬥人眾,射入木墻,一樓鬧哄哄的場面霎時冰凍。
治焯默默望著他,酒保已回過神來,馬上就地拜下,聽到他抖抖索索連說好幾句“多謝關公子救命之恩”,其餘人卻在他目光的逼視中似酒醒大半,識趣陸續溜走。
門口圍觀的人也漸漸散開,被稱為“關公子”的青年一襲黑色直裾深衣,劍已收回鞘中,視線卻順著望到了門口。
治焯跟他目光相撞,轉身出門。
“壯士!”
嗓音自身後傳來,他能感到對方正在走近,說話間還拱了拱手,話語卻是責問:“壯士想必也是習武之人,可君為何見死不救?”
治焯一楞。奇了,一個陌路人,竟還管得了他?
酒肆外傳入行商的叫賣和孩童的嬉笑聲,他擡起頭望望天空,轉過身來。
多年以後,每當治焯回想起這一瞬間,就能輕易憶起料峭春寒冷香撲鼻,長安歌舞升平光影燦爛。
但那一刻,曠曠天地之間,只剩他跟眼前這個人。
望著那雙緊盯著他的漆黑眼眸,他忽然笑了笑:“與我何幹?”頓了頓,再笑,“北軍分內之事,與你又何幹?”
對面人神色一淩,凝視他半晌,眼中無怪,口中卻不依不饒:“如你所說,習武又是為何?見死不救,與禽獸有何區別?”
治焯笑道:“是麽?也罷,告辭。”
他轉身離開。
陽光像透明的金子,鋪在人來人往的街上。驚蟄已過,再過不久,綠意就該晃眼了。
“玎——”
此為那只手出劍時,劍首玉石輕擊劍格的聲音。不知為何,它縈繞治焯耳畔,變得悠遠而清晰。
“扶長劍兮玉弭,璆鏘鳴兮琳瑯。”稚童聲線猶如清澈澗水。
“炳兒,背得好!長大一準兒有出息!”父親撫須微笑。
治焯微微皺眉,轉瞬將浮入腦中的記憶抹去。
◆◇◆◇◆◇◆◇◆◇◆◇◆◇◆◇◆◇◆◇◆◇◆◇◆◇◆◇◆◇
“小火回來了!”
公孫賢人的女孫字“秋蘭”,過了這麽久,竟仍立在蕭墻邊翹首眺望,見到他便迎上前接過酒壺。
“公子他們等急了麽?”
治焯褪下翹尖靴,白色角襪踩上回廊。
“不急,投緣得很呢!”秋蘭笑容明快,“我先溫酒去!”
治焯略略朝屏風後看了看,便就地坐在了廊邊。
房內不斷傳來開懷的大笑,可全是有關高祖到先帝的逸聞趣事。不是說今日要正式拜師麽?難道時機還不夠?也是,公孫賢人精悟《詩》、《書》及外言之治國良策,更是有名的高眼光,不到心坎之人是學生都沒得做的罷!
他面朝著一片嫩綠的前院,左手放在“峭霜”的劍鞘上輕輕摩挲。
那個人……他究竟是什麽人?
秋蘭端著一只浪紋耳杯出來,雙手奉給他:“農人棄田,到城中為庸客,黃公子憫你可憐而賜酒!”說著便抿嘴一笑。
治焯附和一笑,接過耳杯慢飲。
秋蘭雙膝並攏,輕輕坐到了他身邊。小火沈默,她並不介懷。從他們初次來訪,她就喜歡跟他攀談。他總是這樣身體微微靠後地恭坐在廊邊,也偶爾與她說笑兩句,更多時候,則面容平靜聆聽房內人的聲音。
身邊這位男子五官俊逸,身姿軒昂。修眉下,是一雙日光無法穿透的眼眸。眼中那片屏障後隱藏的內容,令秋蘭常忍不住猜測他的經歷。
眼看杯中烈漿見底,杯底“君幸酒”三個字清晰顯出,秋蘭皺眉道:“男人為何凡事都離不了酒?”
治焯笑道:“酒可忘憂,也可暖身。”
“說暖身,大父他日日飲酒,可現今豈非還穿隆冬時的大重之衣?”
秋蘭笑容如晚春之風,比起宮中那些動輒用紈扇半掩的笑意,更令人歡愉。可惜治焯心不在此。
自從離開杜康,他腦中就甩不開那雙眼眸……深黑猶如朔月之夜,又澄澈如大漠中一泓清潭。
那個人……他單著一件黑色直裾,玄帶在腰間打結;帶上無綬環,卻在銅劍首上懸了一枚小小的白玉……明明是漢室打扮,為何就讓人感到與眾不同呢?
他說“君見死不救,與禽獸有何區別”……治焯嘴角微微揚起。
“小火就這麽喜歡那叢竹子麽?”
聽見秋蘭問,治焯視線才真正落到西壁的桂竹上。新竹,竿子還很細,碧綠竹葉隨風輕搖。
“唯,以它做橫吹,想來餘韻綿綿。”
“你會做?”秋蘭身子微微前傾,眼中盡是驚訝之色。
“下回做了贈你。”
“說好了可不許反悔!”
二人對話,令房內言談沈寂半晌。
“老先生,秋蘭可有許親?”
“去年及笄,但一直跟我走南闖北,尚未許嫁。”
“正是二八好年華!老先生意下小火如何?”
“呵呵,這要問他們罷!若彼此中意,自然再好不過。”
廊道邊,秋蘭面色一紅,起身快步走開。治焯望著她的背影,一言不發。
“小火,我們該告辭了。”
“唯。”治焯站起身走進房內,對公孫賢人俯首兩拜,跟在劉徹身後出了門。
“黃公子請留步!小火!”
秋蘭急急追出門,她眼睛看著地面,雙手捧出一只香囊。
治焯回頭,看到劉徹眼中的笑意和除此之外的話語。治焯明白他的意思。
他回過身,長揖接過:“姑娘美意,小火愧受。”
二人已走遠,秋蘭還站在原處,雙頰緋紅,動也不動。
“秋蘭,”須眉盡白的公孫賢人出門走到她身邊,“前日我聽說了一個故事。當今人主為膠東王時,曾與一個名叫‘炳’的夥伴玩耍,二人因一件小事起了爭執,膠東王情急動了手,炳年幼無知,竟也回了手。”
秋蘭轉回視線,眼中疑惑。
“這可是大不敬之罪,誰知膠東王不惱,反而說終於有了敢與他對抗之人。炳的性命於是保全下來,後來易名為 ‘治焯’。秋蘭,”老人深邃的眼神看著她,“你可知道他?”
秋蘭沒有說話。可長安城又何人不知?
那位治焯大人之事堪稱離奇,據說因現任郎中令,石建大人年邁,人主幾次欲拜他接任石建之職,列位九卿,助天子統領國事,他卻一再推托。甘居禦史中丞之位,領殿蘭臺,實際權力雖廣,卻只註力於天子安危,常隨人主微服出巡。
“中丞大人與人主關系非比尋常,私下裏,人主戲稱他為, ‘小火’。”
“大父,”秋蘭垂目一刻,她望回老人,微笑道,“中丞大人也好,小火也罷,於秋蘭而言,皆為同一人。”
與此同時,回城南的邊道上,兩雙翹尖黑靴一前一後,從容前行。
“定下這門昏親,公孫賢人定願意作為我的老師,輔助治理天下了。”
劉徹走在身前,意氣風發,面上是舒展的笑意。治焯不由自主停了停腳步,但只一瞬,隨即跟了上去。
作者有話要說: 備註:
半兩:武帝初期貨幣。
劍格:劍的護手。
庸客:雇工的稱謂,多為受商人、地主壓榨而失去田地的農民,出賣勞力,替人勞作。
橫吹:漢時竹笛。
禦史中丞:三公之禦史大夫署官,領殿中蘭臺(漢代宮內貯藏圖書之處),掌圖書秘籍,受公卿奏事,糾舉不法。
郎中令:九卿,掌守衛宮殿門戶,但實際權力還有管理皇室智囊班子,顧問應對等等。
【關於“婚”字的寫法】
因為本人實在忍不了在古文中出現“婚姻”、“婚禮”這種字啊,實際上以前寫作“昏”,因為嫁娶儀式都在黃昏進行。此處敬告大家一聲,請原諒作者的任性~~
另外附上漢時三種基本衣服款式的圖片,直裾、曲裾和襦裙,還有耳杯圖片~
第二卷 火
“父親,為何移樹需移根?”
“炳兒,花木根莖猶如人之血脈,無根之樹多會毀朽。”
往事不知從何處撞入,治焯分神遠眺,黃昏中山巒如黛,紫色天幕澄若琉璃。
“快夜禁了,我送陛下回宮。”
“今夜我想去你處,同你下盤棋,說點話,清靜清靜。”
治焯調轉遠視的目光,笑道:“若韓王孫知道了,恐不會放過我。”
劉徹劍眉一擰,眼中顯出煩悶:“就是因為他,我才不想回去。東宮婦人心多,皇後整日與子夫不和,擾得我心神不寧。韓嫣雖好,可自從他失儀於江都王後,太後嫌隙,近來一直在找他麻煩,他動輒因此哭訴。我憐嫣,又不敢忤逆太後,實則難過……”
後宮之事瑣碎繁雜糾纏不清,治焯光是聽,就覺得麻煩。
“可臣居所簡陋,陛下還願委身其中,怕長樂佳人們也會連帶恨起治焯來。”
“小火!”那雙星目閃出聽出這弦外之音的光,嘴角略往上牽,“你是在沖我抱怨麽?我贈過你良院好宅,食邑上千,是誰一直假意推脫?”
兩人逼近的眼眸對視,一同微笑起來。
“那就請罷!”
天色越漸暗,兩人加快步伐。路旁民居裏已傳來杯盤之聲,宅中燈火次第亮了起來,透過各戶窗欞,斑駁地照在路上。
治焯又忘記了一些事,夜風清冷,也令他漸漸心緒飄然。
中丞宅邸其實並不簡陋。嵌了鋪首銜環的大門背後,是立著卷草紋蕭墻的前院。卵石小道直鋪到三進門,左右次間旁種了八月桂,眼下正滿樹新綠。
“你處好歸好,可也未免太冷清,像座荒宅。”每次來,劉徹總忍不住道,“別人宅中動輒門客上千,絲竹管弦,百戲美人,入夜何處不歡聲笑語?既是中丞府邸,總要多添點人丁才像樣……”他說著笑了笑,“不過,等秋蘭嫁入後,想來就有人整頓了……”
治焯眼神一滯,劉徹每提此事,都引他無故煩悶。
幸而他的侍僮小竇過來,對劉徹稽首後,對他道:“常侍郎東方大人來訪,說有要事與主人相談。”
治焯看了看對此饒有興致,挑起眉梢沈吟的劉徹,吩咐小竇:“請先生至後院,我先隨陛下到中廳。”
“唯。”
小竇剛退下,二人身後便傳來一聲生氣勃勃的“小火兄”,回過頭,見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自門外步入。
“去病!”劉徹和治焯同時叫道。
霍去病看清另一人,楞了楞立馬跪下身:“陛下!”
“請起!”劉徹不拘禮,接著失笑道,“你剛才如何稱呼禦史中丞?”
少年漲紅了臉:“小……兄、兄……大……中丞大人!”
劉徹大笑:“兄長?”
“臣……臣失言……”
治焯朝手足無措的少年寬慰笑笑。霍去病自幼習武,身姿壯美遠超同齡少年。進宮為侍中後,談吐舉止進退有度,可私下裏卻稱他為“兄”,無端端給他降了一輩。治焯與劉徹同樣疑惑,但看他這副神情,治焯有心放過。
“去病,你找我何事?”
“是舅父遣我來的,”霍去病偷偷打量了劉徹一眼,“不過可稍後再說。”
治焯點點頭:“你來得正好,請你陪陛下先至中廳用膳吧!”
“唯。”
望著治焯走向後院,劉徹看回霍去病:“大中大夫衛青?遣你來?何事?東方朔又為何事?”少年噤聲不敢說,劉徹眉心一擰,自語道,“哦,我倒不知,此處原來相當熱鬧!”
中丞邸宅後院裏,有一座傍溪小榭。若在白日裏,可見飛檐下掛著一塊黑匾,隸變凹刻二字:梨落。
東方朔字“曼倩”,是朝中名臣。曾因直諫位高至大中大夫,而今,只是個以滑稽行止博君開懷,連正經事也只能拐彎抹角說的常侍郎罷了。此時他正在梨落中憑欄斜靠。
拜訪治焯,實在情非得已。
因為他與治焯並非交好,而且據他所知,朝中也無他人與治焯有交。這位大人無論忠奸,皆保持距離,令任何欲親近、或侵入的人,都不得門法。
只有有關劉徹之事,可以托付他。但凡牽涉到劉徹,無論是不是中丞執事,治焯都會親自上陣;而其他事,就算是中丞職責,治焯也可能不顧。
他眼裏只有劉徹。但那種關切,又不是對劉徹本人的迷戀癡狂,倒像是一種執著,在守護自己活著的理由。
可他當真活過麽?他眼中對萬物的冰霜,總令人錯覺在看一具行屍走肉。
“曼倩先生。”
東方朔回過神,見“行屍走肉”已站到他面前,他低頭揖禮:“中丞大人,多有打擾!”
“豈敢,先生乃貴客。”
嗯?……“行屍走肉”在寒暄?東方朔懵了一下,才擡起頭,望見治焯眼中有了星點他不曾見過的光彩。
“大人,朔來稟報一個預兆。”他壓下好奇,先說正事,“近來鬥宿指乙有偏差,五緯星軌也異常,此天象朔從未見過。方士們皆言此兆不祥,董仲舒大人回長安述職,也說未央五氣有亂,這讓朔十分不安。”
治焯不懂星象和方術,但既然是來找他,大致也能猜到:“先生是提醒治焯警惕歹人,對麽?”
“朔鬥膽,時近清明,請大人格外小心。”
“我明白了。”治焯擡眼看著小榭飛檐外的星空,“清明祭祖,治焯定寸步不離人主左右。”
東方朔無言以對。此類拜訪並非初次,可不知為何,今日尤甚怪異。
“曼倩先生,”治焯打斷他的思慮,笑道,“朝中人皆言先生學識淵博,能通鬼神。近來我總重覆做一個夢,人血沿長劍血槽滴落……此為何兆?”
東方朔一怔。
待詔金馬門以來,望天指地都只是他投上所好,用以諫言和糊弄周圍人的把戲罷了。清明告誡,是他親見長安近來多了很多外鄉人,挑選於陽陵祭祀的太常舞樂人中,也有不少生面孔,從而順理成章的擔憂而已。
他察言觀色了半晌才道:“難說。不然,朔為大人測個字如何?”
“測字?善!”
治焯饒有興致走出亭外,伸手折下一枝新柳,蘸了溪水便回到亭中,在石地上寫了個“春”。
下弦月東升,把梨落的欄桿在地上投出長長的影子。在柵格般的或明或暗中,“春”字水跡星點反光。
“火。”
“火?”
東方朔端詳治焯的神色,顱中飛轉:“春歸沃土,自然是萬象生氣,但到了這石地上,則徒勞無功。就如火焰灼燒過的土地,只留砂石,寸草不生。”
治焯的身世他不了解,但看治焯眼色,推測是遇到了什麽人。他拿捏不好該如何引導,只能修正治焯的心思,以靜觀其變。
但自“火”字出口,治焯眼中似閃過一道雷電。那雙眼裏原本閃爍的光驟然黯淡,仿佛夜裏照明的庭燎被傾盆大雨澆熄。
“其實也非全然不祥,”東方朔心裏一軟,“大人以水潤石,只要其心不倦,石地也有碎裂瓦解,碧草破石而出的希望。”
“是麽?”治焯回過神,露出一絲笑容,“然也,多謝先生!”
東方朔匆匆告辭,由治焯送出南門。
坐進車中,他擰起眉心,卻不敢回頭。他信口胡謅的一番話,想來也阻止不了什麽,只希望延後某個未知變化的到來。
◆◇◆◇◆◇◆◇◆◇◆◇◆◇◆◇◆◇◆◇◆◇◆◇◆◇◆◇◆◇
治焯回到中廳,劉徹與霍去病一人坐在一張楠木榻上,就著九枝連盞燈的光正在對弈。
他默不作聲,也沒有行禮,自顧自走到燈邊就坐下了。
火。
他靜靜望著桃形燈盤裏跳動的黃色火焰,熏爐裏焚燒椒蘭的香氣讓人胸中堵悶。
“小火。”劉徹眼睛依然盯著棋局,動也不動忽然叫道。
霍去病這才擡起頭來,眉頭緊鎖,顯然,他的棋力還待提高,同時,非戒備境況下,他於周遭響動的警惕度也需要提高。但是看到治焯的一瞬間,他眼中便帶上親近的笑意:“小……中丞大人,何時進來的?”
治焯看了他一眼,轉向劉徹:“陛下。”
“去病說,衛青聽聞侍禦史們私下裏多次抱怨,說你很久沒有去蘭臺,”劉徹慢慢擡起頭,眼睛看向他,“沒有陪朕的時間裏,你都幹什麽去了?”
私下裏對他自稱為“朕”,治焯聽出他的嚴肅,半晌,嘴角一翹:“在街上晃蕩。”
劉徹凝視著他,忽然把指尖夾著的棋子往棋盒一擲,“嘩!”清脆的撞擊聲讓一旁緊張的霍去病後背一緊。
治焯笑了起來,他一邊起身往外走,一邊道:“與其為陛下過目那些凡事都往 ‘天官神君’上扯的屁話奏章,倒不如去市井中看人們為偽劣半兩打鬥,何況,”他已走到門口,“韓王孫常驅車走街串巷用彈弓射金丸,這可是天降的財富,為何不去多拾幾粒呢?”
劉徹逼得臉色發青,霍去病緊張地看看他,又看看治焯,不知該說什麽好。
治焯看著月下的樹影,天氣頗涼,就要降露了。
他俯身穿上皂靴,頭也不回地說:“去病今夜就留下守護陛下罷!曼倩先生說,最近恐怕要鬧鬼呢!”
室內沈默半晌,只有燈炷上的火苗隨風微動。
最終,劉徹深深嘆了口氣:“天知道他又發什麽癲!”
望著隨燈火閃動的棋子,劉徹忽然明白過來。
治焯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已向他提起兩件事:其一,各地漸起的盜鑄之風,如在金中混銅,或銅幣分量不足,長安雖未聽說,但他處所鑄的偽/幣已在長安成災;其二,韓嫣餘富張狂,行止不合禮,也易引起暴民嫉恨,更不用說這些事若落到太後耳中,則又是一個罪名。
諫雖好,但治焯的態度令他難忍。
這個男人,不貪名利,無畏權勢,普天之下只把他一人裝在心裏;可又常常對他出言不遜,好像因此被腰斬也無所謂。
劉徹皺起眉心,似真似假道:“如此恃才放縱,把他貶為材官算了!”
霍去病跪直身子:“陛下,萬萬不可!中丞大人對陛下忠心蒼天可鑒,武藝在宮中也無人能及……”
“哈哈……”劉徹大笑著揮手打斷了霍去病的話,“去病,你留下來是對的!你比那個賤嘴要有趣得多了!”
霍去病懵懂怔住。
星月下,靠在梨落的欄桿上,治焯就著扁壺大口大口灌著蒼梧清。酒可忘憂,也可暖身,這二者是他此刻最需要的。
有些醉了,烈酒後勁直沖頭頂,他抽出腰間錯金的鐵劍,搖搖晃晃地在月下舞了起來。
“父親,炳兒的劍舞得好不好?”
“炳兒直得劍法精要。”
“那您為何愁眉不展?”
“……炳兒學劍法,是欲何為?”
“懲惡揚善,保衛天下百姓!”
“呵呵,天下百姓……”後院衛士已被調走,無人能見他如此失態。治焯無顧章法,只隨迷朦的景物隨興挽刺,“璆鏘……璆鏘君……你有勇有義,倒來同我比比劍,飲口酒可好……”
風中傳來一聲細細的“玎——”。
治焯醉眼頓時清醒,腳下用力飛躍上墻,朝著聲音來源無聲急追。
暗夜中峭霜的劍身反射月光,如一段從無到有的白練,倏然壓到墻頭不速之客的頸上。
來人腳下一滯,趁此間隙,治焯按劍不動,身形卻輕盈翻到了前面。
對方面上蒙著黑巾,然而看到黑布之上的那雙眼眸,治焯猶如被萬鈞雷霆滅頂。
“是你……”
二人四目交接,就跟在酒肆裏一模一樣。
“小火!”治焯驚回頭,遠遠地,在霍去病陪伴下,劉徹正走來,“你又在瞎折騰什麽!”
治焯劍下一輕,他看回峭霜所指之處,那個身影已經不見了。
騰身落地,劉徹走近,嗅到他身上的酒氣便皺了下眉頭:“你去歇著,不要守了。我有去病護衛,你宅上衛士也調了大半守衛主室,不必擔心。”他忽然親熱地拍拍他的肩,“你與秋蘭的昏禮,就定在清明祭祀之後吧!”
治焯一聲不響,按了劍就朝通向溪流對岸的石橋走去。
“放著好好的臥內不睡,你又要去那個 ‘喪魂室’?”
沒有回應。
“哼!”劉徹咬牙切齒轉身,“什麽時候,朕要親自斬了他!”
作者有話要說: 備註:
韓王孫:韓嫣,字王孫。江都王事件是前137年,韓嫣坐武帝車過禦道,江都王以為是武帝,跪在道旁,韓嫣的車一閃而過,江都王才發現上當,到王娡處告狀,為韓嫣埋下禍根——這個小故事備用~
侍中:皇帝近侍,也是官員後備。
五緯:水,火,木,金,土五星。
侍禦史:蘭臺屬官,位於禦史中丞之下。
材官:步兵。
臥內:臥室。
以下附劍的大致結構:
第三卷 探尋
二月將入晦,長安城天氣始終晴好。即便驟降細雨,很快便又艷陽高照。
安門大街邊道上,不斷有推著獨輪小木車的行商來來往往。道邊一株枝葉茂密的榆樹下,一個身材頎長的男人抱著雙臂,背靠樹幹,仿佛睡著了似的。他的藤箱放在腳邊,上面擺放的藥草都要被樹葉間漏下的陽光曬幹了,他仍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兩名穿著紅襦袴、半筒黑靴的武士走過,看樣子像是騎士,腰間配備的環首刀,在刀鞘裏隨走動發出輕微的碰撞。他們壓低聲音相談,臉上亢奮之情全然流露。
“……張子文大人赴西域七年未歸,人主欲另派霍侍中等大人赴大宛國交換天馬,此事極善!”
“能騎在天馬背上征戰,真不知該多神……”
“懷璧有罪啊……”
男人突然出聲,把在他面前一直若有所思看著草藥的年輕人驚了一下。
他略微睜開眼睛看了看這個左手按著劍,身著黑綢深衣的英俊青年,就像沒有睡醒般再次把眼睛瞇上,聲音也是懶洋洋地:“北面來的罷?”
青年一怔,意外地看著他。心道他的衣著長相應該同周圍人無異才對,可對方的問題如同利劍直切要害,他苦笑了一下,不知該如何應答。
藥商似乎也不介意答案,半晌沒再言語。
不管心裏有多疑惑,看對方的神情也不可能與自己將要做的事扯上關系。只是一個目光敏銳的人罷!青年暗忖著,打算離開。
“止血草要麽?”
藥商忽然叫住他,伸手理了理藤箱上一小束翠綠的丹參:“在下正巧有一點。”
年輕人頓了一下回過身:“有多少,我全要了。”
“多也不頂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