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小半個時辰後,雨勢就逐漸減小了,只是頭頂的烏雲還不見散去,看來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放晴。
李安和站在茶肆的屋檐下,長衫的下擺已經被濺起的雨水打濕,印上一層黃色泥漿,沈甸甸的,很不舒服。他擡頭看了一眼天空,對六子說:“取行李過來,趁著雨小趕緊走吧。”
“可是,李管事,只怕一會兒還要下雨。”六子望著烏壓壓的天空憂心忡忡地說。
李安和往旁邊看了一眼道:“就是因為還要下雨才要趕緊走,不然你想留在這兒過夜?”
六子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正好看到旁邊那男人露出兩排黃得發黑的牙齒,朝地面吐了一口痰,擡頭時,張嘴呼出的那口氣噴到六子臉上,熏得六子差點窒息,真是太臭了,不知多少年沒漱過口了。
想到要跟這樣的人呆在一處過夜,他寧願冒雨沖回京城。
“李管事說得對,小的這就準備,咱們趕緊出發吧。”六子迫不及待地說道。
李安和笑了笑,朝黎丞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後冒著細密的小雨騎上馬,帶著六子直奔回京城。
到庸郡王府門口,已近傍晚。
六子說得沒錯,後面果然又下起了雨,雖然沒先前那麽大,但官道兩旁沒什麽避雨的地方,兩人淋著雨回來的,如今全身都濕透了,發絲濕漉漉地貼在臉頰上,特別狼狽。
搞得王府門口的侍衛都差點沒認出二人,還以為是哪兒來的兩個落魄叫花子呢。
“李管事,你……不是出去辦事了嗎?怎麽搞成了這個樣子?”侍衛詫異地問。
李安和無奈地搖了搖頭說:“辦完事回來,路上遇到了大雨,我跟六子回府心切,什麽都顧不得,就趕緊回來了。”
“原來如此,今天這場雨太突然,太大了。李管事這身上都是水,還是先回去換衣服吧,別生病了。”侍衛熱心地說。
李安和拱了拱手:“多謝關心,這就去。”
等他回去換下濕衣服,頭發都還沒擦幹,管家便親自尋了過來。
“李管事,你可算是回來了。”
李安和一邊擦頭發,一邊不好意思地說:“小人失儀了,還望管家見諒。”
管家這會兒哪還在意這些啊,看著他說:“你趕緊收拾整潔點,一會兒去伺候殿下。”
李安和瞬間明白,庸郡王又發火了。但他故作不知,皺眉說:“誰又惹到了殿下?”
管家想到他剛回來,應該什麽都還不清楚,怕他待會兒搞不清楚犯了王爺的忌諱,觸怒庸郡王,便拉過椅子坐下道:“你這離京數月,有所不知道,咱們王府啊,最近真是諸事不利,發生太多事了,我與你詳細說一說。”
李安和連忙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認真地望著管家。
管家悠悠嘆了口氣,將這段時間王府的變故一一道來。當然,這其中他必然是美化了不少,將王府落到今天的責任全推到了平王、太子和晉王這些人身上了去了。
李安和聽了跟他同仇敵愾地說:“真是太過分了,合起夥來對付我們殿下,殿下這陣子受委屈了。”
“可不是,咱們家殿下也太苦了。”管家鋪墊了這麽久,終於說到了重點,“李管事,這段時間殿下脾氣不好,你小心伺候。殿下最是信任你,也最喜歡你,你好好勸勸他,殿下就聽你的。”
呸!是讓他去當出氣筒吧,說得這麽好聽,那他們怎麽不要?
不過這也是李安和回來的目的。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他回來不就是奔著這個來的嗎?受點氣算什麽?
甲之□□,他之蜜糖。
於是在半推半就之下,李安和連頭發都沒擦幹便被派去伺候庸郡王。
將李安和安排進庸郡王的院子,管家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大大地松了口氣,希望李安和能堅持久點,這段時間伺候殿下的下人已經換了九波了。
下人們唯恐被安排到,其實他也怕啊。殿下不滿意,發起脾氣來,他可是首當其沖。
可惜他似乎高興得太早了,這才剛擡腳還沒走呢,便聽到院子裏傳來了劈裏啪啦砸東西的聲音。
管家心裏一驚,連忙轉身準備折返回去收拾爛攤子。同時腦子飛快地轉動,連李安和也不行,那府裏還有哪個老人伺候得比較得殿下的心。
但他走回門口,卻沒再聽到砸東西的聲音,也沒聽到庸郡王的怒吼。
管家猶豫片刻,站在門口又等了一會兒,還是不見李安和被趕出來,心下大松。這下府裏的下人們有救了。
李安和一跨進門,便被一只飛來的瓷瓶砸中了胸口,緊接著,瓷瓶咕嚕一聲滾到了地上,碎成了好幾片。
李安和連忙跪下認錯:“小人失誤,沒接到殿下遞來的瓷瓶。”
“是你!”庸郡王背著手,目光陰沈沈地盯著李安和,“你還知道回來!”
李安和連忙磕頭,聲淚俱下地說:“小人回來遲了,聽說,聽說高錫他們……都是小人的錯,小人該與他們一道的。”
“你跟他們一道幹什麽?去送死?”庸郡王瞥了一眼他的細胳膊細腿,撇嘴嘲諷。
李安和噎了一下,眼神悲傷,咬牙切齒地說:“殿下,您……您一定要給他們報仇!”
庸郡王冷笑:“我自身都難保了,還替他們報仇?”
李安和再次被噎得說出不話來,臉上神情悲戚,配上他那半濕的頭發,狼狽又可憐。
這次去西北,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回來時還到處蹭隊伍,很是辛苦,因此李安和瘦了一圈,皮膚被曬得黝黑,幹巴巴的,整個人看起來又老又可憐。
庸郡王想到自身的處境,難得的生出了點同病相憐的悲戚感,譏誚地問:“你還回來幹什麽?我現在是庸郡王,庸碌無為,跟著我可沒什麽出息。”
李安和連忙表忠心:“小人無家可歸之時是王府收留了小人,是王爺賞了小人一口飯吃,還給了小人體面的生活,讓小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王府對小人恩同再造,王爺便是小人的再生父母,除了王府小人無處可去。王府就是小人的家,請殿下不要趕小人走,小人想一輩子守在王府,請殿下成全。”
自從庸郡王被降爵,罰俸閉門思過後,以往門庭若市的王府如今早已變得冷冷清清。那些原本跟庸郡王關系還不錯的大臣、宗室子弟,再也沒登過門,唯恐跟他扯上關系。
就是府中的幕僚也找借口走了大半,暗中投效了他的大臣也有幾個生出了二心,自尋出路,找了關系外調,就怕哪一天被他牽連。
庸郡王這次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什麽叫眾叛親離,什麽叫樹倒猢猻散。
在這麽多人都背棄他時,李安和卻還願意留在王府,繼續替他做事。這份忠心,讓庸郡王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麽的失敗,那麽的一無是處。
他總算開了金口:“起來吧,你頭發怎麽是濕的?”
李安和抓了一下頭發,笑著說:“今天中午突然下了大雨,小人急著趕回來,沒等雨停就趕路,因此頭發被淋濕了。”
庸郡王點點頭:“先去把頭發弄幹吧,今天我這裏不用你伺候。”
“是,殿下。”李安和乖乖退下。
等他走後,庸郡王將六子叫了過來,詳詳細細地問了一遍西北的情況。因為高錫已經死了,去西北五十多人,回來就只剩了他們倆,想知道李安和有沒有撒謊,只能問六子。
六子老老實實,將去西北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期間,庸郡王還問了他幾個問題:“高錫臨走時有沒有告訴李安和他要去做什麽?”
六子搖頭:“沒有,關於這個任務,小人和李管事完全不知情。高哥走得很突然,只是臨走時讓小人跟著李管事,其他的什麽都沒交代。”
庸郡王又仔細盤問了高錫走後的事。
問來問去,都沒發現什麽異常。
也是,即便李安和知道點什麽,又能做什麽呢?他手裏也憑空變不出兩百人來。況且,這個任務,他當時交代過,不能讓李安和知道,免得節外生枝。
高錫素來忠誠,不會違抗他的命令。
是他得了被害妄想癥,看誰都覺得可疑。
想是這麽想,但庸郡王還是將他們與高錫分開後的事情詳詳細細地過問了一遍,沒發現不對勁兒的地方,這才放了六子下去。
次日,他就將李安和叫到了跟前:“庸郡王府,還有我是什麽處境,想必你現在已經清楚了,你還要留在王府嗎?”
李安和不傻,他這個身份可是簽了賣身契的,不留在王府要去哪兒?他敢說一個不字,這輩子都別想豎著走出庸郡王府了。
他忙跪下表忠心:“小人生是王府的人,死是王府的鬼,小人誓死追隨殿下。”
“好,那你以後就跟在我身邊伺候吧。”庸郡王點點頭道。
李安和心頭大喜,第一步成了。
以後他就是庸郡王身邊的近身心腹,能知道更多的秘辛與重要消息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黎丞總算是到了廣州。
他非常信守承諾,到了廣州,便讓人給晉王送來的這些人落了籍,安置在平民居住的豐常街,並承諾,等平王那邊缺人了,就安排他們過去。
將這些人打發之後,黎丞這次正大光明地去見劉子岳了,因為他是去傳旨和送東西的。
劉子岳看到他去了一趟京城,就帶回來這麽多銀子,樂了:“絕了,早知道就該早些讓黎大人往京城跑跑。”
黎丞擺手:“殿下說笑了,這事只可為一,不可再二三。”
說白了,這次能撈到銀子,還是因為延平帝那淺薄的時有時無的仁慈心。但這種東西,註定是不多的,偶爾一次還行,三天兩頭哭窮賣慘,肯定會惹得延平帝厭棄。
劉子岳也只是說說而已,他上下打量了黎丞一番:“黎大人都瘦了,這一趟辛苦了。”
辛苦是辛苦,但值啊,黎丞興致勃勃地說起了他在京城的經過:“果然不出殿下所料,一祭出馮天瑞和曹行等人,太子和晉王生怕沾到自己身上,連忙落井下石。後面刑部那邊,馮天瑞等人也沒鬧出任何的動靜,應是被他們給處理了。”
劉子岳嘲諷地笑道:“能把自己撇幹凈,又解決掉一個競爭對手,傻子才不做呢。”
“可不是。”黎丞頓了一下,表情有些微妙,“可能是知道臣是被殿下您逼著去的京城,第二天太子和晉王都派人給臣送了帖子,邀請臣過府一敘。”
劉子岳興味地看著他,挑了挑眉:“哦?說來聽聽。”
黎丞便興奮地將自己左右逢源的事一股腦兒地講了。
劉子岳看著他說到激動處通紅的臉,不由嘖嘖稱奇,也不知是誰將黎大人都給帶壞了。想當初他剛到廣州時,黎大人是多老實忠厚的一名官員啊,如今也變奸猾了。
這老實人一奸猾起來,可信度比一般人高多了,再加上他那張人畜無害又忠厚老實的臉,也難怪晉王和太子自詡釣魚者,完全沒想到被這老小子給擺了一道。
“不過太子也太摳門了,嘴上說得好聽,一直念叨著您,結果連盒糕點茶葉都沒給您捎,還是晉王夠意思。”黎丞吐槽完,將兩人送的禮物也一並呈上。
劉子岳只拿了那箱銀子,其餘兩件物品推了回去:“這是黎大人憑本事得來的禮物,送我做甚?拿回去。這銀子我收了,南越以後花銀子的地方恐怕多了去。”
黎丞這才將東西拿了回來,又道:“殿下,臣在出京時碰到了李安和,他特意找臣搭話,臣本是想著庸郡王那邊的事已了了,想將他帶回南越的。但他說,這是博取庸郡王信任的好機會,堅持要回去。”
這確實是李安和的做事風格。
李安和骨子裏有一種賭徒的心理,所以當時才會拿出全部的家當甚至連房子都當了去京城做買賣,就是想東山再起。
這種人一輩子都是不安分的,他們喜歡刺激的生活,也享受這種刺激給他們帶來的精神和財富的回報。
劉子岳笑道:“他這人精明得很,由著他去就是。回頭我給陳大人寫信時提一句,讓他留意點,若是李安和有麻煩,讓他幫忙搭把手,爭取將人送出京城。”
黎丞點頭:“有陳大人看顧,應不會有事。”
談完了李安和,劉子岳說起了另外一件事:“高州到連州的路已經修通了,往廣州這邊接了,還有一段最難的路,你回來得正好,這事就交給你了。”
三州連通的路完全是按照國道的標準修的。
已經建了一兩年,但因為都是農民來做工,農忙時要播種收割,夏季南越又太熱了,因此只能時斷時續,到目前還剩距廣州最近的這一段路。
“是,殿下,這事交給臣,現在稻谷收割了,天氣轉涼,正是修路的好時候。”黎丞接下了任務。
他走後,劉子岳看了一下他留下的名單。這是晉王的人落籍在廣州的名單,上面不但有這些人的姓名,年齡,在廣州的住址,還有其相貌特征。
劉子岳看完後,遞給了鮑全:“記下來,若是軍中來了這些人,暗暗記住,不要驚動了他們。”
這些人最大可能會想方設法混進軍營中,因為除了軍營,他們也沒別的地方可混入。真正的平王府在興泰,這些人找不到,廣州那座宅子,他也就偶爾過去呆一天,想接近他,軍營是最合適的。
鮑全記下,又拿了一封信給他:“冉長史的來信。”
劉子岳打開一看,頓時笑了:“好消息,今年糧食豐收,興泰囤了不少糧。”
這一兩年,劉子岳幾乎沒多少時間回興泰,冉文清每個月都會送一兩封信過來,匯報興泰的情況。目前興泰已經有六萬多人,除了住在鎮子上,還在周圍形成了幾個規模一般的鄉村,有一部分家眷移居到村子裏,開墾土地種地。
劉子岳的地已經全部開完了,現在開墾的都是無人的荒野,這些地按照朝廷規定三年免稅,三年期滿後再繳納田賦。這些田地如今都種上了糧食,今年南越風調雨順,所以糧食大豐收。
想必高州、連州、封州等地的糧食產量也很不錯。
而且現在不管是晉王還是太子都不會再打劉記的主意,也顧不上他,他這邊完全還可以茍一陣子。
劉子岳立即給冉文清回信,讓其建倉庫,將多餘的糧食都存儲起來。任何時候,糧食這東西都寧可多備點,也不能不夠吃。
相較於興泰的太平與安寧,朝堂上卻頗不寧靜。
太子一系列的官員積極奔走,費了老大的力總算將崔元慶拱上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可不完全是他們的功勞,晉王一系也沒少暗中“出力”,幫他達成心願。
陳懷義作為晉王一系重要的人物,哪怕沒有親自下場,也是相當清楚這其中的彎彎道道的。
事情還沒塵埃落定,他便寫信告知了劉子岳這事,同時在信中毫不避諱地揭示了晉王的意圖。
戶部尚書一職空下來後,太子就盯上了這個重要的位置。但太子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郭富深得陛下信任,手握大權,為何卻突然不幹了?
還不是這位置太難幹,郭富擔心繼續下去晚節不保,所以聰明的急流勇退,榮歸故裏,安享晚年去了,丟下這個越攤越大的爛攤子給後繼者。
戶部這些年的開支甚大,平息紅蓮教花了多少銀子就不提了,此外修皇陵,皇帝皇後的整壽,祭天,諸位皇子公主長大了冊封建府婚事等等,哪一樁不要銀子?單單一樁事少則花數萬數十萬兩銀子,多則花幾十萬兩銀子。
偏延平帝又生得多,兒子女兒一個接著一個地蹦出來,年年都有幾筆這樣的開銷,還有宗室的各種賞賜,加起來沒個上百萬兩銀子打不住。
而且延平帝還時不時地善心大發,賞賜後妃,賞賜兒子,賞賜宗室子弟,賞賜大臣。銀子就跟流水一樣往外流。
更要命的是,紅蓮教雖平息了,但江南的賦稅收入卻沒提高多少。因為人口大量死亡流失,土地兼並較之戰亂前更甚。人更少了,能收上稅的土地也更少了,這就意味著國庫收入的減少。
國庫收入減少,但開支卻並沒有少。戶部只能想方設法四處籌措銀子,但像寅吃卯糧,賣鹽引,增開互市,甚至是賣官鬻爵這樣的事都做了,已經沒法子可想了。
若是再動用更出格的手段來籌措銀子,只怕會惹來大亂子。
太子只看到了戶部尚書這個位置的風光與重要,完全沒想到這個位置背後的心酸。
晉王巴不得他撞上去。
崔元慶可沒有郭富那樣的才能,最後肯定是沒法收拾這麽個爛攤子的,最後遲早會牽連到太子頭上。
這陣子太子想方設法拉幫結派,不斷在朝堂上擴張自己的勢力。他只想著這樣能跟晉王抗衡,卻忽略了一點,這也是相當於在與延平帝爭權。
延平帝這人平日裏比較好說話,對子女也很寬容,但前提是不能威脅到他的權力。燕王為何被降為庸郡王,不就是因為手太長,兩次盯上了兵權嗎?
太子此舉無異是在鋼絲上跳舞,極為兇險。
劉子岳看完信,再次感嘆太子這位置不好坐啊,爭也不是,不爭也不是。現在唯一能救太子的,恐怕就是延平帝早點掛了,他一掛,太子就順理成章的登上皇位了,至於晉王會怎麽做,那是後面的事了。
但就目前來看,情況對太子並不樂觀,延平帝身體挺好的,這麽搞下去,太子最重要的依仗——延平帝的寵愛,也要沒有了。
到時候太子的位置怕是也坐到了頭。
晉王就是打得這個如意算盤,他故意退下來,不跟太子爭了,讓延平帝王去收拾太子。
等太子一完,朝堂上的局勢恐怕會更兇險,到時候延平帝是屬意晉王,讓晉王名正言順當他的接班人,還是防著晉王擡舉另外的皇子跟晉王打擂臺,繼續他的平衡之策就不好說了。
劉子岳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發展自己的勢力,高築墻,廣積糧,勤練兵。這樣不管京城那邊的局勢怎麽發展,他都不至於太被動。
只是劉子岳沒想到,太子的考驗會來得這麽快。
八月底,秋高氣爽,不冷不熱,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之一。
但大景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距京城西南六百裏的利州發生了大地震,京城都有震感。
這次地龍翻身是在半夜子時左右,當時大家都處於睡夢中,完全沒有防備,因此造成了格外嚴重的損失。尤其是利州和緊鄰的四座縣城,因為城中房屋密集,人員聚集的緣故,死傷特別嚴重。
臨近的貢州、康州災情也比較嚴重,城中多處房屋坍塌,造成不少的人員傷亡。
鄉下因為房屋間隔較遠,很多都是簡陋的泥土茅草房,死亡相較於城內要輕不少。
逃命都來不及,哪還有功夫管家裏的財物糧食。
幾州一時哀鴻遍野,地方官員連忙往朝堂送了急報,懇請朝廷支援。
其實當晚,因為有震感的原因,朝廷已經知道發生了地震,但因為通訊不發達,確定具體的位置還是花了好幾天。
接到利州、貢州、康州送來的災情急報,延平帝當即招來重臣商議這事,甚至連久不上朝的晉王都叫來了。
太子一看到晉王出現在延福殿,眉頭就皺了起來。
延平帝沒看到,也沒功夫去管這等小事,他讓鄔川將三州送來的災情急報分發給諸位大臣,焦急地問道:“諸位愛卿,利州發生大地震,三州十六個縣受災嚴重,波及數十萬百姓,你們怎麽看?”
陳懷義第一個站出來道:“陛下,救災如救火,此事刻不容緩。好在現在是秋季,天氣還不太冷也不太熱,微臣建議,朝廷速速派人前去救災,並從附近州縣調撥一部分糧食和藥材過去,安撫當地百姓,組織幸存的百姓自救。”
現在這個季節發生地震只能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天氣太冷,百姓流離失所,又缺衣少食,很多幸存者會凍死餓死,造成更嚴重的傷亡。天氣太熱,屍體會快速腐爛,容易引發瘟疫等疾病。
“陳大人說的是,救災要緊。陛下,可調集附近幾州的駐軍前去幫忙救災。”吏部尚書吳志也說。
災肯定是要救的,但救災就意味著要大筆的銀子。延平帝側頭,看向崔元慶。
也是崔元慶倒黴,剛上任沒幾天,連戶部的家底都還沒摸清楚,就出了這種事。
他見延平帝看他,連忙表態:“陛下,微臣也認為應該盡快派人去三州支援。”
晉王看到這一幕,微不可見地勾了勾唇,主動站出來,大義凜然地說:“父皇,兒臣願去利州救災,為父皇分憂解勞。”
聽到這話,太子急了。
上回晉王就因為平亂立了大功,在朝廷和民間都聲名遠揚,還借此掌握了兵權。這次若讓晉王去救災,到時候,晉王的聲勢會更上一層樓,只怕全天下都只知晉王而不知太子。
他如今好不容易才勉強壓制住了晉王,若讓晉王去利州,豈不是功虧一簣。
太子連忙站出來道:“父皇,兒臣也願去利州,為父皇分擔。大哥平息紅蓮教之亂辛苦了,這次不若就讓弟弟代勞?”
他是故意提紅蓮教這事的。
延平帝有些忌憚晉王,有心削弱晉王的勢力,太子也逐漸看出來了。他現在提起紅蓮教,就是在暗暗提醒延平帝,再派晉王去救災,晉王必定會像平息紅蓮教那樣重新得勢。
晉王聽了這話,卻不肯相讓,道:“這怎麽行,二弟乃是儲君,身份尊貴,豈可去這等危險的地方。我聽聞,地龍翻身後還會有餘震,利州仍是很危險的地方,二弟切不可以身涉險,這事還是讓為兄去吧。”
兄弟倆相爭不下,都想搶著去利州。
殿內的十幾名大臣都是朝中重臣,個個都是精明的角色,安安靜靜地站在一旁,完全不插這話,這事派誰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而且就如晉王所說,救災有一定的危險性,萬一出了事,提這事的人搞不好會招來延平帝的記恨。
延平帝聽兄弟二人爭執不下,擡手:“夠了。”
兩人這才各自退了回去,閉上了嘴。
延平帝審視的目光在兩人身上轉了一圈,晉王好不容易老實下來,可不能再派他去。
而太子,雖積極進取,但對比晉王還是差了不少。而且崔元慶是他們推上來的人,救災這事,若是太子去,戶部必定會積極配合,也不至於像以前一樣,每次要銀子,郭富都跟割他肉一樣。
所以思來想去,這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太子。
延平帝心裏很快有了決斷,道:“救災一事,交由太子負責,戶部撥款一百萬兩銀子,工部全力配合,附近幾個州開倉協助太子賑災。”
此外,他還安排了一萬人的禁軍給太子,既是保護太子的安全,也是去救災。
太子聽到這個答案,總算是松了口氣,擡頭得意地看了晉王一眼。
晉王垂下眼瞼,一副有些落寞的樣子,嘴角卻悄悄地彎起了一抹奸計得逞的弧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安和站在茶肆的屋檐下,長衫的下擺已經被濺起的雨水打濕,印上一層黃色泥漿,沈甸甸的,很不舒服。他擡頭看了一眼天空,對六子說:“取行李過來,趁著雨小趕緊走吧。”
“可是,李管事,只怕一會兒還要下雨。”六子望著烏壓壓的天空憂心忡忡地說。
李安和往旁邊看了一眼道:“就是因為還要下雨才要趕緊走,不然你想留在這兒過夜?”
六子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正好看到旁邊那男人露出兩排黃得發黑的牙齒,朝地面吐了一口痰,擡頭時,張嘴呼出的那口氣噴到六子臉上,熏得六子差點窒息,真是太臭了,不知多少年沒漱過口了。
想到要跟這樣的人呆在一處過夜,他寧願冒雨沖回京城。
“李管事說得對,小的這就準備,咱們趕緊出發吧。”六子迫不及待地說道。
李安和笑了笑,朝黎丞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後冒著細密的小雨騎上馬,帶著六子直奔回京城。
到庸郡王府門口,已近傍晚。
六子說得沒錯,後面果然又下起了雨,雖然沒先前那麽大,但官道兩旁沒什麽避雨的地方,兩人淋著雨回來的,如今全身都濕透了,發絲濕漉漉地貼在臉頰上,特別狼狽。
搞得王府門口的侍衛都差點沒認出二人,還以為是哪兒來的兩個落魄叫花子呢。
“李管事,你……不是出去辦事了嗎?怎麽搞成了這個樣子?”侍衛詫異地問。
李安和無奈地搖了搖頭說:“辦完事回來,路上遇到了大雨,我跟六子回府心切,什麽都顧不得,就趕緊回來了。”
“原來如此,今天這場雨太突然,太大了。李管事這身上都是水,還是先回去換衣服吧,別生病了。”侍衛熱心地說。
李安和拱了拱手:“多謝關心,這就去。”
等他回去換下濕衣服,頭發都還沒擦幹,管家便親自尋了過來。
“李管事,你可算是回來了。”
李安和一邊擦頭發,一邊不好意思地說:“小人失儀了,還望管家見諒。”
管家這會兒哪還在意這些啊,看著他說:“你趕緊收拾整潔點,一會兒去伺候殿下。”
李安和瞬間明白,庸郡王又發火了。但他故作不知,皺眉說:“誰又惹到了殿下?”
管家想到他剛回來,應該什麽都還不清楚,怕他待會兒搞不清楚犯了王爺的忌諱,觸怒庸郡王,便拉過椅子坐下道:“你這離京數月,有所不知道,咱們王府啊,最近真是諸事不利,發生太多事了,我與你詳細說一說。”
李安和連忙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認真地望著管家。
管家悠悠嘆了口氣,將這段時間王府的變故一一道來。當然,這其中他必然是美化了不少,將王府落到今天的責任全推到了平王、太子和晉王這些人身上了去了。
李安和聽了跟他同仇敵愾地說:“真是太過分了,合起夥來對付我們殿下,殿下這陣子受委屈了。”
“可不是,咱們家殿下也太苦了。”管家鋪墊了這麽久,終於說到了重點,“李管事,這段時間殿下脾氣不好,你小心伺候。殿下最是信任你,也最喜歡你,你好好勸勸他,殿下就聽你的。”
呸!是讓他去當出氣筒吧,說得這麽好聽,那他們怎麽不要?
不過這也是李安和回來的目的。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他回來不就是奔著這個來的嗎?受點氣算什麽?
甲之□□,他之蜜糖。
於是在半推半就之下,李安和連頭發都沒擦幹便被派去伺候庸郡王。
將李安和安排進庸郡王的院子,管家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大大地松了口氣,希望李安和能堅持久點,這段時間伺候殿下的下人已經換了九波了。
下人們唯恐被安排到,其實他也怕啊。殿下不滿意,發起脾氣來,他可是首當其沖。
可惜他似乎高興得太早了,這才剛擡腳還沒走呢,便聽到院子裏傳來了劈裏啪啦砸東西的聲音。
管家心裏一驚,連忙轉身準備折返回去收拾爛攤子。同時腦子飛快地轉動,連李安和也不行,那府裏還有哪個老人伺候得比較得殿下的心。
但他走回門口,卻沒再聽到砸東西的聲音,也沒聽到庸郡王的怒吼。
管家猶豫片刻,站在門口又等了一會兒,還是不見李安和被趕出來,心下大松。這下府裏的下人們有救了。
李安和一跨進門,便被一只飛來的瓷瓶砸中了胸口,緊接著,瓷瓶咕嚕一聲滾到了地上,碎成了好幾片。
李安和連忙跪下認錯:“小人失誤,沒接到殿下遞來的瓷瓶。”
“是你!”庸郡王背著手,目光陰沈沈地盯著李安和,“你還知道回來!”
李安和連忙磕頭,聲淚俱下地說:“小人回來遲了,聽說,聽說高錫他們……都是小人的錯,小人該與他們一道的。”
“你跟他們一道幹什麽?去送死?”庸郡王瞥了一眼他的細胳膊細腿,撇嘴嘲諷。
李安和噎了一下,眼神悲傷,咬牙切齒地說:“殿下,您……您一定要給他們報仇!”
庸郡王冷笑:“我自身都難保了,還替他們報仇?”
李安和再次被噎得說出不話來,臉上神情悲戚,配上他那半濕的頭發,狼狽又可憐。
這次去西北,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回來時還到處蹭隊伍,很是辛苦,因此李安和瘦了一圈,皮膚被曬得黝黑,幹巴巴的,整個人看起來又老又可憐。
庸郡王想到自身的處境,難得的生出了點同病相憐的悲戚感,譏誚地問:“你還回來幹什麽?我現在是庸郡王,庸碌無為,跟著我可沒什麽出息。”
李安和連忙表忠心:“小人無家可歸之時是王府收留了小人,是王爺賞了小人一口飯吃,還給了小人體面的生活,讓小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王府對小人恩同再造,王爺便是小人的再生父母,除了王府小人無處可去。王府就是小人的家,請殿下不要趕小人走,小人想一輩子守在王府,請殿下成全。”
自從庸郡王被降爵,罰俸閉門思過後,以往門庭若市的王府如今早已變得冷冷清清。那些原本跟庸郡王關系還不錯的大臣、宗室子弟,再也沒登過門,唯恐跟他扯上關系。
就是府中的幕僚也找借口走了大半,暗中投效了他的大臣也有幾個生出了二心,自尋出路,找了關系外調,就怕哪一天被他牽連。
庸郡王這次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什麽叫眾叛親離,什麽叫樹倒猢猻散。
在這麽多人都背棄他時,李安和卻還願意留在王府,繼續替他做事。這份忠心,讓庸郡王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麽的失敗,那麽的一無是處。
他總算開了金口:“起來吧,你頭發怎麽是濕的?”
李安和抓了一下頭發,笑著說:“今天中午突然下了大雨,小人急著趕回來,沒等雨停就趕路,因此頭發被淋濕了。”
庸郡王點點頭:“先去把頭發弄幹吧,今天我這裏不用你伺候。”
“是,殿下。”李安和乖乖退下。
等他走後,庸郡王將六子叫了過來,詳詳細細地問了一遍西北的情況。因為高錫已經死了,去西北五十多人,回來就只剩了他們倆,想知道李安和有沒有撒謊,只能問六子。
六子老老實實,將去西北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期間,庸郡王還問了他幾個問題:“高錫臨走時有沒有告訴李安和他要去做什麽?”
六子搖頭:“沒有,關於這個任務,小人和李管事完全不知情。高哥走得很突然,只是臨走時讓小人跟著李管事,其他的什麽都沒交代。”
庸郡王又仔細盤問了高錫走後的事。
問來問去,都沒發現什麽異常。
也是,即便李安和知道點什麽,又能做什麽呢?他手裏也憑空變不出兩百人來。況且,這個任務,他當時交代過,不能讓李安和知道,免得節外生枝。
高錫素來忠誠,不會違抗他的命令。
是他得了被害妄想癥,看誰都覺得可疑。
想是這麽想,但庸郡王還是將他們與高錫分開後的事情詳詳細細地過問了一遍,沒發現不對勁兒的地方,這才放了六子下去。
次日,他就將李安和叫到了跟前:“庸郡王府,還有我是什麽處境,想必你現在已經清楚了,你還要留在王府嗎?”
李安和不傻,他這個身份可是簽了賣身契的,不留在王府要去哪兒?他敢說一個不字,這輩子都別想豎著走出庸郡王府了。
他忙跪下表忠心:“小人生是王府的人,死是王府的鬼,小人誓死追隨殿下。”
“好,那你以後就跟在我身邊伺候吧。”庸郡王點點頭道。
李安和心頭大喜,第一步成了。
以後他就是庸郡王身邊的近身心腹,能知道更多的秘辛與重要消息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黎丞總算是到了廣州。
他非常信守承諾,到了廣州,便讓人給晉王送來的這些人落了籍,安置在平民居住的豐常街,並承諾,等平王那邊缺人了,就安排他們過去。
將這些人打發之後,黎丞這次正大光明地去見劉子岳了,因為他是去傳旨和送東西的。
劉子岳看到他去了一趟京城,就帶回來這麽多銀子,樂了:“絕了,早知道就該早些讓黎大人往京城跑跑。”
黎丞擺手:“殿下說笑了,這事只可為一,不可再二三。”
說白了,這次能撈到銀子,還是因為延平帝那淺薄的時有時無的仁慈心。但這種東西,註定是不多的,偶爾一次還行,三天兩頭哭窮賣慘,肯定會惹得延平帝厭棄。
劉子岳也只是說說而已,他上下打量了黎丞一番:“黎大人都瘦了,這一趟辛苦了。”
辛苦是辛苦,但值啊,黎丞興致勃勃地說起了他在京城的經過:“果然不出殿下所料,一祭出馮天瑞和曹行等人,太子和晉王生怕沾到自己身上,連忙落井下石。後面刑部那邊,馮天瑞等人也沒鬧出任何的動靜,應是被他們給處理了。”
劉子岳嘲諷地笑道:“能把自己撇幹凈,又解決掉一個競爭對手,傻子才不做呢。”
“可不是。”黎丞頓了一下,表情有些微妙,“可能是知道臣是被殿下您逼著去的京城,第二天太子和晉王都派人給臣送了帖子,邀請臣過府一敘。”
劉子岳興味地看著他,挑了挑眉:“哦?說來聽聽。”
黎丞便興奮地將自己左右逢源的事一股腦兒地講了。
劉子岳看著他說到激動處通紅的臉,不由嘖嘖稱奇,也不知是誰將黎大人都給帶壞了。想當初他剛到廣州時,黎大人是多老實忠厚的一名官員啊,如今也變奸猾了。
這老實人一奸猾起來,可信度比一般人高多了,再加上他那張人畜無害又忠厚老實的臉,也難怪晉王和太子自詡釣魚者,完全沒想到被這老小子給擺了一道。
“不過太子也太摳門了,嘴上說得好聽,一直念叨著您,結果連盒糕點茶葉都沒給您捎,還是晉王夠意思。”黎丞吐槽完,將兩人送的禮物也一並呈上。
劉子岳只拿了那箱銀子,其餘兩件物品推了回去:“這是黎大人憑本事得來的禮物,送我做甚?拿回去。這銀子我收了,南越以後花銀子的地方恐怕多了去。”
黎丞這才將東西拿了回來,又道:“殿下,臣在出京時碰到了李安和,他特意找臣搭話,臣本是想著庸郡王那邊的事已了了,想將他帶回南越的。但他說,這是博取庸郡王信任的好機會,堅持要回去。”
這確實是李安和的做事風格。
李安和骨子裏有一種賭徒的心理,所以當時才會拿出全部的家當甚至連房子都當了去京城做買賣,就是想東山再起。
這種人一輩子都是不安分的,他們喜歡刺激的生活,也享受這種刺激給他們帶來的精神和財富的回報。
劉子岳笑道:“他這人精明得很,由著他去就是。回頭我給陳大人寫信時提一句,讓他留意點,若是李安和有麻煩,讓他幫忙搭把手,爭取將人送出京城。”
黎丞點頭:“有陳大人看顧,應不會有事。”
談完了李安和,劉子岳說起了另外一件事:“高州到連州的路已經修通了,往廣州這邊接了,還有一段最難的路,你回來得正好,這事就交給你了。”
三州連通的路完全是按照國道的標準修的。
已經建了一兩年,但因為都是農民來做工,農忙時要播種收割,夏季南越又太熱了,因此只能時斷時續,到目前還剩距廣州最近的這一段路。
“是,殿下,這事交給臣,現在稻谷收割了,天氣轉涼,正是修路的好時候。”黎丞接下了任務。
他走後,劉子岳看了一下他留下的名單。這是晉王的人落籍在廣州的名單,上面不但有這些人的姓名,年齡,在廣州的住址,還有其相貌特征。
劉子岳看完後,遞給了鮑全:“記下來,若是軍中來了這些人,暗暗記住,不要驚動了他們。”
這些人最大可能會想方設法混進軍營中,因為除了軍營,他們也沒別的地方可混入。真正的平王府在興泰,這些人找不到,廣州那座宅子,他也就偶爾過去呆一天,想接近他,軍營是最合適的。
鮑全記下,又拿了一封信給他:“冉長史的來信。”
劉子岳打開一看,頓時笑了:“好消息,今年糧食豐收,興泰囤了不少糧。”
這一兩年,劉子岳幾乎沒多少時間回興泰,冉文清每個月都會送一兩封信過來,匯報興泰的情況。目前興泰已經有六萬多人,除了住在鎮子上,還在周圍形成了幾個規模一般的鄉村,有一部分家眷移居到村子裏,開墾土地種地。
劉子岳的地已經全部開完了,現在開墾的都是無人的荒野,這些地按照朝廷規定三年免稅,三年期滿後再繳納田賦。這些田地如今都種上了糧食,今年南越風調雨順,所以糧食大豐收。
想必高州、連州、封州等地的糧食產量也很不錯。
而且現在不管是晉王還是太子都不會再打劉記的主意,也顧不上他,他這邊完全還可以茍一陣子。
劉子岳立即給冉文清回信,讓其建倉庫,將多餘的糧食都存儲起來。任何時候,糧食這東西都寧可多備點,也不能不夠吃。
相較於興泰的太平與安寧,朝堂上卻頗不寧靜。
太子一系列的官員積極奔走,費了老大的力總算將崔元慶拱上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可不完全是他們的功勞,晉王一系也沒少暗中“出力”,幫他達成心願。
陳懷義作為晉王一系重要的人物,哪怕沒有親自下場,也是相當清楚這其中的彎彎道道的。
事情還沒塵埃落定,他便寫信告知了劉子岳這事,同時在信中毫不避諱地揭示了晉王的意圖。
戶部尚書一職空下來後,太子就盯上了這個重要的位置。但太子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郭富深得陛下信任,手握大權,為何卻突然不幹了?
還不是這位置太難幹,郭富擔心繼續下去晚節不保,所以聰明的急流勇退,榮歸故裏,安享晚年去了,丟下這個越攤越大的爛攤子給後繼者。
戶部這些年的開支甚大,平息紅蓮教花了多少銀子就不提了,此外修皇陵,皇帝皇後的整壽,祭天,諸位皇子公主長大了冊封建府婚事等等,哪一樁不要銀子?單單一樁事少則花數萬數十萬兩銀子,多則花幾十萬兩銀子。
偏延平帝又生得多,兒子女兒一個接著一個地蹦出來,年年都有幾筆這樣的開銷,還有宗室的各種賞賜,加起來沒個上百萬兩銀子打不住。
而且延平帝還時不時地善心大發,賞賜後妃,賞賜兒子,賞賜宗室子弟,賞賜大臣。銀子就跟流水一樣往外流。
更要命的是,紅蓮教雖平息了,但江南的賦稅收入卻沒提高多少。因為人口大量死亡流失,土地兼並較之戰亂前更甚。人更少了,能收上稅的土地也更少了,這就意味著國庫收入的減少。
國庫收入減少,但開支卻並沒有少。戶部只能想方設法四處籌措銀子,但像寅吃卯糧,賣鹽引,增開互市,甚至是賣官鬻爵這樣的事都做了,已經沒法子可想了。
若是再動用更出格的手段來籌措銀子,只怕會惹來大亂子。
太子只看到了戶部尚書這個位置的風光與重要,完全沒想到這個位置背後的心酸。
晉王巴不得他撞上去。
崔元慶可沒有郭富那樣的才能,最後肯定是沒法收拾這麽個爛攤子的,最後遲早會牽連到太子頭上。
這陣子太子想方設法拉幫結派,不斷在朝堂上擴張自己的勢力。他只想著這樣能跟晉王抗衡,卻忽略了一點,這也是相當於在與延平帝爭權。
延平帝這人平日裏比較好說話,對子女也很寬容,但前提是不能威脅到他的權力。燕王為何被降為庸郡王,不就是因為手太長,兩次盯上了兵權嗎?
太子此舉無異是在鋼絲上跳舞,極為兇險。
劉子岳看完信,再次感嘆太子這位置不好坐啊,爭也不是,不爭也不是。現在唯一能救太子的,恐怕就是延平帝早點掛了,他一掛,太子就順理成章的登上皇位了,至於晉王會怎麽做,那是後面的事了。
但就目前來看,情況對太子並不樂觀,延平帝身體挺好的,這麽搞下去,太子最重要的依仗——延平帝的寵愛,也要沒有了。
到時候太子的位置怕是也坐到了頭。
晉王就是打得這個如意算盤,他故意退下來,不跟太子爭了,讓延平帝王去收拾太子。
等太子一完,朝堂上的局勢恐怕會更兇險,到時候延平帝是屬意晉王,讓晉王名正言順當他的接班人,還是防著晉王擡舉另外的皇子跟晉王打擂臺,繼續他的平衡之策就不好說了。
劉子岳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發展自己的勢力,高築墻,廣積糧,勤練兵。這樣不管京城那邊的局勢怎麽發展,他都不至於太被動。
只是劉子岳沒想到,太子的考驗會來得這麽快。
八月底,秋高氣爽,不冷不熱,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之一。
但大景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距京城西南六百裏的利州發生了大地震,京城都有震感。
這次地龍翻身是在半夜子時左右,當時大家都處於睡夢中,完全沒有防備,因此造成了格外嚴重的損失。尤其是利州和緊鄰的四座縣城,因為城中房屋密集,人員聚集的緣故,死傷特別嚴重。
臨近的貢州、康州災情也比較嚴重,城中多處房屋坍塌,造成不少的人員傷亡。
鄉下因為房屋間隔較遠,很多都是簡陋的泥土茅草房,死亡相較於城內要輕不少。
逃命都來不及,哪還有功夫管家裏的財物糧食。
幾州一時哀鴻遍野,地方官員連忙往朝堂送了急報,懇請朝廷支援。
其實當晚,因為有震感的原因,朝廷已經知道發生了地震,但因為通訊不發達,確定具體的位置還是花了好幾天。
接到利州、貢州、康州送來的災情急報,延平帝當即招來重臣商議這事,甚至連久不上朝的晉王都叫來了。
太子一看到晉王出現在延福殿,眉頭就皺了起來。
延平帝沒看到,也沒功夫去管這等小事,他讓鄔川將三州送來的災情急報分發給諸位大臣,焦急地問道:“諸位愛卿,利州發生大地震,三州十六個縣受災嚴重,波及數十萬百姓,你們怎麽看?”
陳懷義第一個站出來道:“陛下,救災如救火,此事刻不容緩。好在現在是秋季,天氣還不太冷也不太熱,微臣建議,朝廷速速派人前去救災,並從附近州縣調撥一部分糧食和藥材過去,安撫當地百姓,組織幸存的百姓自救。”
現在這個季節發生地震只能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天氣太冷,百姓流離失所,又缺衣少食,很多幸存者會凍死餓死,造成更嚴重的傷亡。天氣太熱,屍體會快速腐爛,容易引發瘟疫等疾病。
“陳大人說的是,救災要緊。陛下,可調集附近幾州的駐軍前去幫忙救災。”吏部尚書吳志也說。
災肯定是要救的,但救災就意味著要大筆的銀子。延平帝側頭,看向崔元慶。
也是崔元慶倒黴,剛上任沒幾天,連戶部的家底都還沒摸清楚,就出了這種事。
他見延平帝看他,連忙表態:“陛下,微臣也認為應該盡快派人去三州支援。”
晉王看到這一幕,微不可見地勾了勾唇,主動站出來,大義凜然地說:“父皇,兒臣願去利州救災,為父皇分憂解勞。”
聽到這話,太子急了。
上回晉王就因為平亂立了大功,在朝廷和民間都聲名遠揚,還借此掌握了兵權。這次若讓晉王去救災,到時候,晉王的聲勢會更上一層樓,只怕全天下都只知晉王而不知太子。
他如今好不容易才勉強壓制住了晉王,若讓晉王去利州,豈不是功虧一簣。
太子連忙站出來道:“父皇,兒臣也願去利州,為父皇分擔。大哥平息紅蓮教之亂辛苦了,這次不若就讓弟弟代勞?”
他是故意提紅蓮教這事的。
延平帝有些忌憚晉王,有心削弱晉王的勢力,太子也逐漸看出來了。他現在提起紅蓮教,就是在暗暗提醒延平帝,再派晉王去救災,晉王必定會像平息紅蓮教那樣重新得勢。
晉王聽了這話,卻不肯相讓,道:“這怎麽行,二弟乃是儲君,身份尊貴,豈可去這等危險的地方。我聽聞,地龍翻身後還會有餘震,利州仍是很危險的地方,二弟切不可以身涉險,這事還是讓為兄去吧。”
兄弟倆相爭不下,都想搶著去利州。
殿內的十幾名大臣都是朝中重臣,個個都是精明的角色,安安靜靜地站在一旁,完全不插這話,這事派誰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而且就如晉王所說,救災有一定的危險性,萬一出了事,提這事的人搞不好會招來延平帝的記恨。
延平帝聽兄弟二人爭執不下,擡手:“夠了。”
兩人這才各自退了回去,閉上了嘴。
延平帝審視的目光在兩人身上轉了一圈,晉王好不容易老實下來,可不能再派他去。
而太子,雖積極進取,但對比晉王還是差了不少。而且崔元慶是他們推上來的人,救災這事,若是太子去,戶部必定會積極配合,也不至於像以前一樣,每次要銀子,郭富都跟割他肉一樣。
所以思來想去,這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太子。
延平帝心裏很快有了決斷,道:“救災一事,交由太子負責,戶部撥款一百萬兩銀子,工部全力配合,附近幾個州開倉協助太子賑災。”
此外,他還安排了一萬人的禁軍給太子,既是保護太子的安全,也是去救災。
太子聽到這個答案,總算是松了口氣,擡頭得意地看了晉王一眼。
晉王垂下眼瞼,一副有些落寞的樣子,嘴角卻悄悄地彎起了一抹奸計得逞的弧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