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沖突
關燈
小
中
大
勾結外敵, 刺殺皇上,謀朝篡位,幹的比他還溜, 就算是多爾袞自己籌謀這些,都不一定比多鐸做得好。
可多鐸機關算計,唯獨漏算了自己。
他是真的不想當皇帝。
而且當皇帝這個事也不是多鐸想的那麽簡單。
皇帝看起來好像前朝後宮一把抓,所有人都要聽皇帝的,其實不然。皇帝要平衡朝廷裏的各種勢力, 有很多身不由己。
其中最大的身不由己, 就是後宮。
像多鐸說的那種天下地下唯我獨尊的皇帝,不是暴君就是昏君。
既然多鐸都已經替他籌謀完了,多爾袞與多鐸也沒什麽好說的。
他移開目光,看向某處虛空:“來人, 把豫親王拿下, 送回他的住處面壁思過。沒有我的允許, 不許放他出來, 不許他見任何人。”
幾道黑影閃過,多鐸還沒反應過來, 人已經被堵上嘴綁好帶走了。
明玉領著福臨走進來的時候,並沒聽見爭吵的聲音, 也沒見到多鐸,她問:“多鐸人呢?已經走了嗎?”
最近因為剃發令被叫停, 多鐸經常過來找多爾袞談心, 一言不合就吵吵。
明玉本來想勸,可多鐸連她也恨上了, 根本不理。
後來見多爾袞都勸不動, 明玉也不白費力氣了, 每次聽說多鐸來了,隔上一會兒便會帶著福臨過去。
多鐸跟多爾袞一樣,在孩子面前比較克制,多鐸又特別喜歡福臨,每次福臨一到,立刻能化解屋子裏劍拔弩張的氣氛。
多鐸抱一會兒福臨,耐心教福臨說幾句話,便會告辭離開。
今天明玉也是忖著時辰過來的,誰知竟然撲了個空。
多爾袞抱起福臨,這才回答明玉的問話:“他有事先走了。”
明玉信以為真:“剛來就走啊?”
多爾袞淡淡“嗯”了一聲,把聖旨的事跟明玉說了:“這一路不太平,我恐怕要帶兵去迎,迎得遠一點。”
明玉有些詫異。皇宮的瘟疫才消滅,因為沒有封城,京城時有散發,太後和小皇帝一來,難免要舉行一些規模較大的儀式,還有宴請,難保不會發生什麽意外。
李自成雖然已經死了,據說他的殘部還在京城周邊活動,並沒走遠。多鐸正在帶兵圍剿,太後和小皇帝這時候過來恐怕會有危險。
“太後為何忽然改了行程?”明玉猜多爾袞也是剛知道,不然這麽大的事,他不可能不告訴自己。
別的不說,太後和小皇帝要來,宮裏怎麽也得布置一下吧。
福臨鬧著要舉高高,多爾袞親了親他的小臉蛋,總算把他安撫住了:“因為剃發令,多鐸給太後上了密折,告了我一狀。太後素來重祖訓和先帝留下的規矩,誰敢挑戰,她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彈壓。並沒跟我商量,直接下了一道聖旨,說要提前入關。”
原來是多鐸搞的鬼。
她就說多鐸這兩回來串門態度怎麽都變好了,敢情給多爾袞打了小報告:“皇帝印璽在你手上,聖旨如何用印?”
剃發令才叫停,京城及周邊才平靜幾天,再鬧起來恐怕連瘟疫也要跟著反彈了,真讓人頭疼。
若聖旨沒有用印,是可以質疑,甚至可以駁回的。
多爾袞也很無奈:“太後手上有傳國玉璽。”
當初他把皇帝印璽隨身攜帶,就是怕有人趁他不在給太後進讒言被人掣肘,卻忽略了傳國玉璽。
明玉心累地坐在椅子上,聽多爾袞又道:“我剛得到消息,聖旨頒下的第三天太後和小皇帝就已經啟程了,再有幾日怕都到了。”
得,還是先斬後奏。
想想也是,多鐸是多爾袞的親兄弟,這麽多年跟著他出生入死,可以說是多爾袞最信任的人。他寫密折告多爾袞的狀,太後肯定不會懷疑,連調查都省了。
再想到小皇帝剛登基那會兒,岳托弄權,太後硬是以遵從先帝遺志的理由駁回了兩位輔政王關於取消互市的決定,還在朝會上把內閣好好申斥了一番。
之後,但凡朝廷有任何不遵從先帝遺志的事情發生,太後都會出面幹涉,且態度強硬,能量巨大。
而剃發這事,既祖宗的規矩,又是先帝的遺志,太後不急才怪。
知道太後肯定會反對,明玉和多爾袞已經在想對策了,本來還有時間,現在這個馬蜂窩直接讓多鐸給捅了。
還是以密折的方式捅的。
不出意外,過幾天便要面對太後滔天的怒火,可對策明玉還沒想出來,看多爾袞那表情,應該也是一籌莫展。
果然不等明玉問,多爾袞已然道:“若太後問起剃發令的事,你就說你不清楚,我來應付。”
明玉知道多爾袞怕她受委屈在保護她,可叫停剃發令是她第一個提出來的,她不可能都推給多爾袞,讓多爾袞一個人獨自面對:“太後知曉此事是因為多鐸的密折,天知道他都寫了些什麽,就算我說我不清楚,太後會信嗎?”
多鐸習慣了維護多爾袞,哪怕叫停剃發令是多爾袞一個人的意思,多鐸肯定也會給他哥找個替罪羊。
看多鐸這幾天對待她的態度,明玉幾乎能猜到那封送到太後手上的密折大致寫了些什麽。
違背祖宗的規矩,忤逆先帝遺志,太後已經不能忍,若再加上一條欺君罔上,恐怕可以拖出去斬了。
多爾袞也是關心則亂:“那你裝病好了。等我把太後應付過去,你再露面。”
明玉氣笑了,她跟多爾袞打賭:“你信不信,我要是裝病,太後肯定會趁機往你身邊塞人。”
多爾袞一時沒反應過來:“塞人?塞什麽人?”
明玉挑眉看他:“女人。”
“推掉就是了。”
“萬一賜婚呢?不能不要。”
多爾袞看著明玉:“那你說怎麽辦?”
明玉實話實說:“……還沒想好。”
對付有野心有見識的男人,明玉有的是辦法。可對付年老守舊,心志堅定,拒絕接受任何新鮮事物,拒絕做出任何改變的太後,明玉也只能說:“看情況,走一步看一步吧。”
翌日,多爾袞帶兵出城,兵分兩路。
一路對照多鐸的計劃,把張獻忠留下的人給剿了。而後圍著京城跑了一圈,先後剿滅了幾波李自成留下的殘部,還有一些反清覆明的勢力。
多爾袞自己帶另一路北上,迎接聖駕。
怕多鐸還有別的安排,多爾袞一口氣迎到了山海關,可把太後嚇得不輕,還以為他要半路送他們回去呢。
直到多爾袞跳下馬,在馬車前給太後行禮,太後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下,沒好氣地問:“多鐸呢?他怎麽沒來?”
太後問得直白,多爾袞也沒藏著掖著:“他以下犯上,正在面壁思過。”
太後“啪”地撩起車簾,逼視多爾袞:“是你功高震主,罔顧祖宗規矩在先,違逆先帝遺志在先,寵愛睿盛夫人色令智昏,多鐸說與哀家知道有什麽錯?最應該面壁思過的人是你!”
多爾袞態度恭敬,卻寸步不讓:“祖宗的規矩是人定的,先帝遺志放在如今也未必合適。時移世易,朝廷合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而非墨守成規,致社稷百姓於不顧。”
當了這麽長時間太後,還是第一次被人當面忤逆,太後氣得心口疼:“多爾袞!你忘了先汗是怎樣愛重你,忘了先帝是怎樣栽培你的了?如今你翅膀硬了,竟然敢質疑先汗和先帝的決定!”
面對太後的厲聲質問,多爾袞眉眼不動,聲音仍舊無波無瀾,平鋪直敘:“正是為了報答先汗的愛重,先帝的栽培,臣才更應該竭盡所能輔佐皇上治理好天下,而不是被困在祖宗的規矩裏不敢寸進,毫無建樹。”
“你!”
先帝殯天之前,太後一直深居內宮,幾乎不問政事。當上太後,不得已抱著小皇帝上朝,不管是之前的輔政王、內閣還是攝政王多爾袞,都對太後禮敬有加。
上下一條心,即便遇到分歧,也都是好商好量地解決。
基本遵循祖宗的規矩和先帝留下的大政方針。
還是第一次有人敢跳出這個圈,公然挑戰太後心中的底線。
讓太後大感傷心的是,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先帝用盡心力培養的下一任接班人,多爾袞。
萬萬沒想到,平時對她千依百順的多爾袞,竟敢當著這麽多人如此頂撞她。
太後臉上掛不住,眼圈一紅:“哀家沒讀過多少書,也不懂什麽大道理,哀家只知道祖宗的規矩不能廢,先帝留下的國策不能廢!除非哀家死了,否則誰也別想僭越改變什麽!”
太後端莊了一輩子,並不想當眾撒潑,可講大道理講不過多爾袞,除了撒潑別無他法。
反正她是女子,看多爾袞能把她怎樣。
多爾袞面無表情:“太後沒讀過多少書,現在讀也不晚,不懂大道理臣可以說給太後聽。要說祖宗的規矩和先帝的國策,臣記得其中有一條便是後宮不得幹政。”
太後的哭聲戛然而止,眼淚還掛在臉頰上,聽多爾袞繼續說:“皇上年幼,太後臨危受命,本無可厚非。如今朝廷已步入正軌,太後理應退回後宮,這才是謹守祖訓和先帝的國策。”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噎得太後想哭都哭不出來了:“好,只要你答應哀家,不改變什麽,哀家這便退回後宮,從此不問政事。”
多爾袞擡眼,眸光銳利:“那這一趟太後算是白來了,臣請太後即刻返回盛京。”
太後抖手指著多爾袞:“你什麽意思!你想造……”
“臣沒那個意思。”多爾袞回頭看了一眼紫禁城的方向,“臣會帶上所有人同太後一起返回,今生再不入關。”
太後整個人都懵了,他這是什麽意思?
多爾袞收回目光,看向太後:“不入關,朝廷還是原來那個朝廷,官員還是原來的那群官員,百姓也還是原來的百姓,什麽都沒有改變,也不需要改變,臣才能向太後保證絕不會改變什麽。”
“可入關之後,旗人不足漢人的一成,官員多了不止一倍,疆域擴展了兩到三倍。什麽都變了,太後卻要求臣什麽都不能改變,這不是強人所難嗎?請太後恕臣無能。”
太後這才明白多爾袞的意思,火撞頂門:“所以漢人多,你就要站到漢人那一邊去了?你忘了先汗是被誰害死的?先帝是被誰害死的?你那些兄弟和同袍都是被誰害死的?你忘了,哀家沒忘!”
“人多不好管,就把那些不服管教的全殺了!這次的瘟疫本來是個好機會,卻被你平白錯過,你還有臉在這裏教訓哀家!”
多爾袞勾唇:“太後所言甚是,卻與先帝的國策不符。”
先帝重用漢人,講究懷而柔之,最厭煩簡單粗暴的殺戮。
當年阿敏殺人屠城,曾被先帝重罰。
太後被問到張口結舌,只得妥協:“朝政上的事哀家不懂,後宮在哀家治下,後宮當差的奴才必須剃發,這個你管不著吧。”
多爾袞點頭,這個他管不著,也不想管。
太後總算占到一點上風,轉頭問多爾袞:“哀家記得入關之前,在漢人中推行剃發令是你的提的,怎麽在紫禁城住了幾個月忽然就改了主意?是不是有人給吹了枕頭風?”
枕頭風的指向太明顯,多爾袞臉上的表情這才有了點變化:“是臣之前考慮不周,與旁人無關。”
太後冷哼一聲,半點不信。只恨自己之前對明玉太好,讓她可著勁兒地作,現在可好已經影響到多爾袞影響到朝政了。
作者有話說:
太後:哀家治不了你,還治不了你媳婦嗎?
多爾袞:您動她一下試試。
作者:這一章比較短小,晚上九點還有一更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可多鐸機關算計,唯獨漏算了自己。
他是真的不想當皇帝。
而且當皇帝這個事也不是多鐸想的那麽簡單。
皇帝看起來好像前朝後宮一把抓,所有人都要聽皇帝的,其實不然。皇帝要平衡朝廷裏的各種勢力, 有很多身不由己。
其中最大的身不由己, 就是後宮。
像多鐸說的那種天下地下唯我獨尊的皇帝,不是暴君就是昏君。
既然多鐸都已經替他籌謀完了,多爾袞與多鐸也沒什麽好說的。
他移開目光,看向某處虛空:“來人, 把豫親王拿下, 送回他的住處面壁思過。沒有我的允許, 不許放他出來, 不許他見任何人。”
幾道黑影閃過,多鐸還沒反應過來, 人已經被堵上嘴綁好帶走了。
明玉領著福臨走進來的時候,並沒聽見爭吵的聲音, 也沒見到多鐸,她問:“多鐸人呢?已經走了嗎?”
最近因為剃發令被叫停, 多鐸經常過來找多爾袞談心, 一言不合就吵吵。
明玉本來想勸,可多鐸連她也恨上了, 根本不理。
後來見多爾袞都勸不動, 明玉也不白費力氣了, 每次聽說多鐸來了,隔上一會兒便會帶著福臨過去。
多鐸跟多爾袞一樣,在孩子面前比較克制,多鐸又特別喜歡福臨,每次福臨一到,立刻能化解屋子裏劍拔弩張的氣氛。
多鐸抱一會兒福臨,耐心教福臨說幾句話,便會告辭離開。
今天明玉也是忖著時辰過來的,誰知竟然撲了個空。
多爾袞抱起福臨,這才回答明玉的問話:“他有事先走了。”
明玉信以為真:“剛來就走啊?”
多爾袞淡淡“嗯”了一聲,把聖旨的事跟明玉說了:“這一路不太平,我恐怕要帶兵去迎,迎得遠一點。”
明玉有些詫異。皇宮的瘟疫才消滅,因為沒有封城,京城時有散發,太後和小皇帝一來,難免要舉行一些規模較大的儀式,還有宴請,難保不會發生什麽意外。
李自成雖然已經死了,據說他的殘部還在京城周邊活動,並沒走遠。多鐸正在帶兵圍剿,太後和小皇帝這時候過來恐怕會有危險。
“太後為何忽然改了行程?”明玉猜多爾袞也是剛知道,不然這麽大的事,他不可能不告訴自己。
別的不說,太後和小皇帝要來,宮裏怎麽也得布置一下吧。
福臨鬧著要舉高高,多爾袞親了親他的小臉蛋,總算把他安撫住了:“因為剃發令,多鐸給太後上了密折,告了我一狀。太後素來重祖訓和先帝留下的規矩,誰敢挑戰,她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彈壓。並沒跟我商量,直接下了一道聖旨,說要提前入關。”
原來是多鐸搞的鬼。
她就說多鐸這兩回來串門態度怎麽都變好了,敢情給多爾袞打了小報告:“皇帝印璽在你手上,聖旨如何用印?”
剃發令才叫停,京城及周邊才平靜幾天,再鬧起來恐怕連瘟疫也要跟著反彈了,真讓人頭疼。
若聖旨沒有用印,是可以質疑,甚至可以駁回的。
多爾袞也很無奈:“太後手上有傳國玉璽。”
當初他把皇帝印璽隨身攜帶,就是怕有人趁他不在給太後進讒言被人掣肘,卻忽略了傳國玉璽。
明玉心累地坐在椅子上,聽多爾袞又道:“我剛得到消息,聖旨頒下的第三天太後和小皇帝就已經啟程了,再有幾日怕都到了。”
得,還是先斬後奏。
想想也是,多鐸是多爾袞的親兄弟,這麽多年跟著他出生入死,可以說是多爾袞最信任的人。他寫密折告多爾袞的狀,太後肯定不會懷疑,連調查都省了。
再想到小皇帝剛登基那會兒,岳托弄權,太後硬是以遵從先帝遺志的理由駁回了兩位輔政王關於取消互市的決定,還在朝會上把內閣好好申斥了一番。
之後,但凡朝廷有任何不遵從先帝遺志的事情發生,太後都會出面幹涉,且態度強硬,能量巨大。
而剃發這事,既祖宗的規矩,又是先帝的遺志,太後不急才怪。
知道太後肯定會反對,明玉和多爾袞已經在想對策了,本來還有時間,現在這個馬蜂窩直接讓多鐸給捅了。
還是以密折的方式捅的。
不出意外,過幾天便要面對太後滔天的怒火,可對策明玉還沒想出來,看多爾袞那表情,應該也是一籌莫展。
果然不等明玉問,多爾袞已然道:“若太後問起剃發令的事,你就說你不清楚,我來應付。”
明玉知道多爾袞怕她受委屈在保護她,可叫停剃發令是她第一個提出來的,她不可能都推給多爾袞,讓多爾袞一個人獨自面對:“太後知曉此事是因為多鐸的密折,天知道他都寫了些什麽,就算我說我不清楚,太後會信嗎?”
多鐸習慣了維護多爾袞,哪怕叫停剃發令是多爾袞一個人的意思,多鐸肯定也會給他哥找個替罪羊。
看多鐸這幾天對待她的態度,明玉幾乎能猜到那封送到太後手上的密折大致寫了些什麽。
違背祖宗的規矩,忤逆先帝遺志,太後已經不能忍,若再加上一條欺君罔上,恐怕可以拖出去斬了。
多爾袞也是關心則亂:“那你裝病好了。等我把太後應付過去,你再露面。”
明玉氣笑了,她跟多爾袞打賭:“你信不信,我要是裝病,太後肯定會趁機往你身邊塞人。”
多爾袞一時沒反應過來:“塞人?塞什麽人?”
明玉挑眉看他:“女人。”
“推掉就是了。”
“萬一賜婚呢?不能不要。”
多爾袞看著明玉:“那你說怎麽辦?”
明玉實話實說:“……還沒想好。”
對付有野心有見識的男人,明玉有的是辦法。可對付年老守舊,心志堅定,拒絕接受任何新鮮事物,拒絕做出任何改變的太後,明玉也只能說:“看情況,走一步看一步吧。”
翌日,多爾袞帶兵出城,兵分兩路。
一路對照多鐸的計劃,把張獻忠留下的人給剿了。而後圍著京城跑了一圈,先後剿滅了幾波李自成留下的殘部,還有一些反清覆明的勢力。
多爾袞自己帶另一路北上,迎接聖駕。
怕多鐸還有別的安排,多爾袞一口氣迎到了山海關,可把太後嚇得不輕,還以為他要半路送他們回去呢。
直到多爾袞跳下馬,在馬車前給太後行禮,太後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下,沒好氣地問:“多鐸呢?他怎麽沒來?”
太後問得直白,多爾袞也沒藏著掖著:“他以下犯上,正在面壁思過。”
太後“啪”地撩起車簾,逼視多爾袞:“是你功高震主,罔顧祖宗規矩在先,違逆先帝遺志在先,寵愛睿盛夫人色令智昏,多鐸說與哀家知道有什麽錯?最應該面壁思過的人是你!”
多爾袞態度恭敬,卻寸步不讓:“祖宗的規矩是人定的,先帝遺志放在如今也未必合適。時移世易,朝廷合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而非墨守成規,致社稷百姓於不顧。”
當了這麽長時間太後,還是第一次被人當面忤逆,太後氣得心口疼:“多爾袞!你忘了先汗是怎樣愛重你,忘了先帝是怎樣栽培你的了?如今你翅膀硬了,竟然敢質疑先汗和先帝的決定!”
面對太後的厲聲質問,多爾袞眉眼不動,聲音仍舊無波無瀾,平鋪直敘:“正是為了報答先汗的愛重,先帝的栽培,臣才更應該竭盡所能輔佐皇上治理好天下,而不是被困在祖宗的規矩裏不敢寸進,毫無建樹。”
“你!”
先帝殯天之前,太後一直深居內宮,幾乎不問政事。當上太後,不得已抱著小皇帝上朝,不管是之前的輔政王、內閣還是攝政王多爾袞,都對太後禮敬有加。
上下一條心,即便遇到分歧,也都是好商好量地解決。
基本遵循祖宗的規矩和先帝留下的大政方針。
還是第一次有人敢跳出這個圈,公然挑戰太後心中的底線。
讓太後大感傷心的是,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先帝用盡心力培養的下一任接班人,多爾袞。
萬萬沒想到,平時對她千依百順的多爾袞,竟敢當著這麽多人如此頂撞她。
太後臉上掛不住,眼圈一紅:“哀家沒讀過多少書,也不懂什麽大道理,哀家只知道祖宗的規矩不能廢,先帝留下的國策不能廢!除非哀家死了,否則誰也別想僭越改變什麽!”
太後端莊了一輩子,並不想當眾撒潑,可講大道理講不過多爾袞,除了撒潑別無他法。
反正她是女子,看多爾袞能把她怎樣。
多爾袞面無表情:“太後沒讀過多少書,現在讀也不晚,不懂大道理臣可以說給太後聽。要說祖宗的規矩和先帝的國策,臣記得其中有一條便是後宮不得幹政。”
太後的哭聲戛然而止,眼淚還掛在臉頰上,聽多爾袞繼續說:“皇上年幼,太後臨危受命,本無可厚非。如今朝廷已步入正軌,太後理應退回後宮,這才是謹守祖訓和先帝的國策。”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噎得太後想哭都哭不出來了:“好,只要你答應哀家,不改變什麽,哀家這便退回後宮,從此不問政事。”
多爾袞擡眼,眸光銳利:“那這一趟太後算是白來了,臣請太後即刻返回盛京。”
太後抖手指著多爾袞:“你什麽意思!你想造……”
“臣沒那個意思。”多爾袞回頭看了一眼紫禁城的方向,“臣會帶上所有人同太後一起返回,今生再不入關。”
太後整個人都懵了,他這是什麽意思?
多爾袞收回目光,看向太後:“不入關,朝廷還是原來那個朝廷,官員還是原來的那群官員,百姓也還是原來的百姓,什麽都沒有改變,也不需要改變,臣才能向太後保證絕不會改變什麽。”
“可入關之後,旗人不足漢人的一成,官員多了不止一倍,疆域擴展了兩到三倍。什麽都變了,太後卻要求臣什麽都不能改變,這不是強人所難嗎?請太後恕臣無能。”
太後這才明白多爾袞的意思,火撞頂門:“所以漢人多,你就要站到漢人那一邊去了?你忘了先汗是被誰害死的?先帝是被誰害死的?你那些兄弟和同袍都是被誰害死的?你忘了,哀家沒忘!”
“人多不好管,就把那些不服管教的全殺了!這次的瘟疫本來是個好機會,卻被你平白錯過,你還有臉在這裏教訓哀家!”
多爾袞勾唇:“太後所言甚是,卻與先帝的國策不符。”
先帝重用漢人,講究懷而柔之,最厭煩簡單粗暴的殺戮。
當年阿敏殺人屠城,曾被先帝重罰。
太後被問到張口結舌,只得妥協:“朝政上的事哀家不懂,後宮在哀家治下,後宮當差的奴才必須剃發,這個你管不著吧。”
多爾袞點頭,這個他管不著,也不想管。
太後總算占到一點上風,轉頭問多爾袞:“哀家記得入關之前,在漢人中推行剃發令是你的提的,怎麽在紫禁城住了幾個月忽然就改了主意?是不是有人給吹了枕頭風?”
枕頭風的指向太明顯,多爾袞臉上的表情這才有了點變化:“是臣之前考慮不周,與旁人無關。”
太後冷哼一聲,半點不信。只恨自己之前對明玉太好,讓她可著勁兒地作,現在可好已經影響到多爾袞影響到朝政了。
作者有話說:
太後:哀家治不了你,還治不了你媳婦嗎?
多爾袞:您動她一下試試。
作者:這一章比較短小,晚上九點還有一更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