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2章

關燈
“好啊。”

最終打破了滿室旖旎的是戰戰兢兢敲門而入的喻和公公。

喻和公公一向是個謹慎小心的性子, 明知道皇帝和永樂郡主同在一處,無事是再不肯去驚擾的,但兵部尚書還在等著求見, 手裏拿著戰報, 喻和公公左思右想,終究不敢誤了軍國大事,只好壯著膽子戰戰兢兢去敲門。

桓悅接連兩次被打斷,就是再好的性子也要惱了。偏偏喻和不是無的放矢的人, 柳恪行正在文德殿外等著面聖。

以桓悅的性格,是絕不會青天白日為了些床帷之事,耽誤了緊急軍務的。他怨氣深重地整理好散亂的衣裳,轉頭看見明湘伏在椅中,笑的幾乎要咳嗽起來,終於忍不住, 擡手恨恨在明湘腮邊捏了一把。

琳瑯倒是如蒙大赦, 忙不疊上來接手了桓悅之前未做完的工作。她並不是明湘身邊專司梳頭的侍女, 不過能當上明湘身邊首屈一指最為信任的親信,那是什麽都要會上一點的, 不多時就給明湘挽了個松松的發髻。

明湘伏在椅背上,任憑琳瑯擺弄好她的頭發,捧來一面小鏡請她過目。她只朝鏡中瞥了一眼, 覺得還算能入目, 便不再多花心思在頭發上,見桓悅整理好衣裳,怨氣十足地捏她的臉, 往後避了避躲開桓悅的魔爪, 一手支頤懶懶道:“我隨你過去如何?”

桓悅動作一頓, 半含意外地道:“好啊。”

於是在文德殿等候面聖的柳尚書,這一等就等來了兩個人。

桓悅從前初登大位之時,明湘在文德殿後旁聽過很長一段時間。她十分自然地便在屏風後落座,一如從前那般。倒是柳恪行進殿時,打眼一見屏風後坐著一道人影,還嚇了一跳。

桓悅在禦座上將他的神情看得清楚,開口道:“皇姐也在。”

柳恪行在心裏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轉向屏風一禮,明湘便也起身還禮,旋即落座。

走完全套禮數,柳恪行就開始說起求見的正事。

他先將手中捧著盛放機密要務的匣子遞給內侍,由內侍呈上去,然後開口就道:“皇上,半個時辰前,左軍急報到了——陳橋帳下建威將軍趙祺,於雙川渡偷襲左軍,左軍駐雙川渡者死傷逾百。”

桓悅眉頭擰起,卻並未輕易開口,而是接了急報,自己一字字看完,才冷聲道:“華一平的腦子裏裝的全是稻草嗎?”

方才柳恪行說的,是他自己看完急報後高度提煉概括的產物,這封急報是左軍將領華一平自己寫的,打了敗仗的就是他,當然不會在呈遞京中的急報裏寫自己敗的如何淒慘,而是巧妙地春秋筆法意圖減輕責任。

但問題是,再怎麽春秋筆法,打了敗仗就是打了敗仗,任是如椽妙筆,也不能把敗仗給寫成勝仗——那叫欺君,華一平真敢這麽幹,就可以拎著全家老小的腦袋一起等待皇帝秋後算賬了。

皇帝的怒火不是沖著自己來的,柳恪行當然不肯去頂這個雷,於是只虛弱地替華一平辯解了一句:“據聞趙祺是南齊趙太後的嫡親侄子,寧陵趙氏嫡系年輕一代極受重視的兒郎,想來確非易於之輩。”

柳恪行簡單概括了一句死傷逾百,事實上急報中寫道,左軍戰死者達百人,傷者二百餘人,加起來就是三百多人——而駐守雙川渡的,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更離譜的是,華一平羞答答在急報中寫,趙祺用兵詭詐,伺機偷襲——偷襲註重的就是一個偷字,大張旗鼓帶著成千上萬擁進雙川渡那個巴掌大的地方,那叫強攻!

趙祺帶去的人,統共不過五百——作為吃了敗仗的這一方,華一平肯定不會故意把敵人寫少,這個五百恐怕還是硬湊了水分的數字,即使不再往下砍,那也意味著趙祺用五百人去打一千五百人,打死打傷了三百多人,最後帶著自己那五百人以一個極小的傷亡數全身而退。

有些話柳恪行沒說出口,但在場的人心裏都清楚:死傷這三百人對大晉軍中的人數影響不大,但對大晉軍中的士氣影響很大。

兩軍對陣最重軍心,此次趙祺率區區五百兵力偷襲一千五百人,殺傷三百人後以極小的傷亡全身而退,這死傷的三百人本身影響不了大勢,但趙祺以這種形同鬼魅的戰術突襲而至,必然會減損大晉軍心士氣。

急報從桓悅手裏又傳到了屏風後的明湘手裏,饒是永樂郡主不大知兵,也看得眉頭緊蹙:“雙川渡這個地方我記得著實要緊,怎麽才派了一千五百人?”

南北兩朝隔江而對,開戰之後,爭奪過江渡口就成了極其要緊的事。目前大晉領兵的主將定國公正和南齊主力對峙在鎮遠關外,而一些規模更小的渡口,則由將領分別帶兵駐守。

其中,雙川渡的位置格外重要,因為它在一個江水交匯的位置。酈水自江南岸匯入江中,南齊運送糧草時,時常借酈水這條水路而來,再分送往附近各處營地。換句話說,只要牢牢占據雙川渡,借此為媒轉渡江南,就有機會截斷南齊其中一條糧草線。

和糧草相比,馬都不是那麽重要了。沒有馬,還能組建步兵,沒有糧草,士兵們可就只能活活餓死——或許不到餓死,就已經嘩變了。

這是大晉必須守住,並且力爭以此為跳板更進一步的關口,當然也是南朝千方百計要爭取的關口。而這樣一個雙方必爭之地,居然只派了一千五百人駐守?

柳恪行道:“郡主不知,雙川渡在酈水之北,長陵之南,附近地形呈葫蘆狀,多丘陵,而雙川渡,正在葫蘆南邊小頭的頂上。”

他只消提上一句,明湘頓時意會過來:“糧草難運?”

“不止如此。”柳恪行苦笑道,“雙川渡位置緊要卻狹小,能塞下一千五百人已經是極限了。”

他雖然和華一平沒什麽交情,卻不得不說句實話。雙川渡那裏本來就不是繁華廣闊之地,住在那裏的除了朝廷歷來派駐的駐軍,就只有幾十戶漁民,規模甚至湊不夠一個成氣候的鎮子,安置一千五百人駐守,確實已經到了極限。

明湘沒有聽見桓悅提出異議,就明白柳恪行所言非虛。軍務非她所長,她在屏風後微微頷首,不再多言。

華一平沒有直接陳書皇帝的資格,這封急報由他遞到主帥定國公處,再由定國公轉呈京中。急報末尾除了華一平的署名,還有定國公的章,以及定國公請罪的言辭。

見桓悅沒有立刻發作的意思,柳恪行連忙又把第二件事拿出來說。

第二件事是個喜事,七日前定國公麾下一支直屬的輕騎外出照例巡視,在鎮原關南的季陽灘邊意外碰見了一支鬼鬼祟祟的南朝斥候隊伍,看見大晉的軍隊轉頭就要逃跑,未遂,差點全軍覆沒,最後只有寥寥幾人逃出生天,其他全成了大晉輕騎的戰功。

這一擊斬首幾十,算是意外之喜,定國公本擬壓上一壓,等大勝時一並報回京中,額外多計些功勞。豈料雙川渡突然被南齊打了個措手不及,定國公幹脆把功勞一同報上來,以求減輕皇帝的不悅。

桓悅的面色緩和些許:“果然大功,令定國公另外上折子為其敘功,各賜素緞十匹,待來日凱旋,朕再厚賜他們。”

綢緞布匹在民間和金銀一樣,是能直接拿來花銷的,十匹素緞折成銀子是極厚重的一筆賞賜,斬首數量再多上三倍都未必值這個價錢。

桓悅厚賜他們,實際上是取一個千金買馬骨的意思,是為了鼓舞軍心。

柳恪行應聲領命,聽皇帝繼續吩咐其他事宜,連連應諾。正在他一邊低頭領命一邊在心裏牢牢默記時,突然聽見禦座上皇帝的聲音短暫一頓。

“?”

柳恪行疑惑,頭還沒擡起來,桓悅已經繼續說了下去。他只得再低下頭,心裏默默猜測。

實際上只要他擡起頭就能發現,禦座之側屏風後面,永樂郡主的座位已經空了。

作者有話說:

今天六千字,晚點還有一章,不用等,我相信今晚這一章沒什麽好鎖的。

然後就是上一章可能顯得中間有點不連貫,不用懷疑確實是的,因為上一章被鎖了,我一上午都在絞盡腦汁修改,最後刪了幾段,不過不影響情節閱讀,以後找時間修一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