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關燈
小
中
大
金山
一張巨大的朔州輿圖四角釘在正廳正中央的木板上, 指揮使一手提筆,懸空在‘朔北城’‘五水鎮’‘崮秣’等幾個地名上點了點。
自古以來,詳細標出山林河澤, 川流走勢的輿圖都是軍國重器, 南齊當年一統天下時,曾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詳細繪制了一幅《皇輿定鼎圖》,匆忙南渡時不慎遺留在皇宮之中,至今仍然是大晉存於內庫, 難得示於人前的重寶。
面前這幅輿圖當然不能與大名鼎鼎的皇輿定鼎圖相提並論,只標出了朔州各個城池、官道及一些山河的大概位置。饒是如此,這也是指揮使費了很大功夫好不容易借出來的,如果墨跡沾染了一星半點,指揮使怕不是會被撕成兩半。因此他提著沒有沾墨的筆,小心地在上面一點。
“都說說自己的看法。”指揮使說, “如果景堯是在離開朔北去崮秣的路上遇見意外, 那麽你們覺得哪裏可能出問題?”
鸞儀衛殫精竭慮夜以繼日花費了三日, 才將景堯的行蹤大致摸清——失蹤十五日前,景堯和幾個非親信的采風使交換了情報, 兩日後帶上清源與郭留出門,去往崮秣縣。沿路落腳的客棧有可查實的記錄,確實像是一次興之所至親自出門拿取消息的普通出行, 而非另有危險機密的任務。
別的不提, 如果景堯認定出門會有危險,他是絕不會只帶兩個親信出門,其中還有一個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師妹。
親信乙站起身來, 說出的卻是另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觀點。
他說:“大人, 剩下兩個無法查實的身份中, 一個叫喬吉,而另一個……叫做郭留。”
失蹤了六人,而橫屍戊未的只有五具屍體。最後一具屍體身份遲遲無法查實,因此也就無法確定失蹤的那人到底是誰。
鸞儀衛一視同仁,將這兩人同時列入了秘密搜捕名單。
指揮使緩緩壓緊了眉梢。
鸞儀衛從來不相信巧合。
“既然如此。”他道,“再次詢問各位采風使,盡可能搜集和郭留相關的信息——另外,北司送來的名錄呢,拿給我看看。”
“這個郭留是本地人。”親信丙說。
白部的采風使名錄上,景堯那一頁的下方寫著他貼身親信的資料。而郭留的名字後面,標識的籍貫是朔州回風縣。
指揮使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各地派遣采風使不是不準用本地人嗎?郭留是怎麽被派到朔州的?”
采風使負責搜集各地情報消息,是天子在民間的耳目,必須如實的、毫無隱瞞的向上報告一切信息。為了防止出現勾結包庇、欺瞞尊上的現象,采風使派駐的規定之一,就是不得就任祖籍之地。
事實上在鸞儀衛成立之初,確實發生過采風使勾結欺瞞的先例,為此那位代天子執掌鸞儀衛,當時封號還是湘平的郡主娘娘大發雷霆,幾乎生出了派遣鸞儀衛駐守各地,而以采風使打散開來為鸞儀衛耳目的心思——盡管在白部統領雪醅的極力勸諫下,郡主娘娘最終沒有如此行事,但這終究留下了極其綿長的影響——至今為止白部采風使雖然與玄部鸞儀衛同等品級論功,然而實際地位上,鸞儀衛始終隱有壓制采風使之勢。
親信丙連忙小聲提醒:“您忘了,徽寧元年四月間,采風使不得就任祖籍才被正經寫進條例中,在這之前……”
在這之前,白部派遣采風使反而是傾向於出身當地的采風使回祖籍上任,畢竟如果世世代代都在一地居住,那這個采風使先天便擁有在當地更加廣大的關系網絡,這可比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從頭經營簡單得多。
指揮使容色稍緩,他沈吟著端詳名錄上郭留的資料,道:“這個人的父母親眷還在本地嗎?”
一旁的親信乙作為身份認定的負責人,立刻接口道:“大人,這個郭留是個孤兒,沒有親眷了。”
“哦?”
親信乙說:“屬下核實過郭留的身份,他確實是回風縣人,是回風縣慈幼堂撿回去的棄嬰,父母不詳,那個慈幼堂是民間善人自己開辦的,主家姓郭,所以整個堂子裏的幼兒都姓郭。”
指揮使斂眉,淡淡道:“再查查這個慈幼堂。”
親信乙領命而去。
指揮使坐回椅中,眉目間頗有幾分疲憊。另一個親信端上茶點,勸慰道:“大人連日來休息不好,查案不在這一時半刻,還是先去小憩一會。”
指揮使用力按了按眉心,搖頭道:“晚上我約了陳靖喝茶。”
數日的盯梢之後,鸞儀衛們暫時沒發現都指揮使金銘悟和景堯的死之間有什麽聯系,倒是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朔州都指揮使司吃空餉的問題特別嚴重。
從前朔州的采風使不是沒有往上報過,只是事分輕重緩急,報上去也一直被擱置。這縱大了金銘悟的心,行事更加肆無忌憚,他經不起查的底細很多,這次鸞儀衛大張旗鼓前來朔州,金銘悟心中有鬼,自然格外殷勤緊張。
但指揮使仍然沒有就此完全打消對他的疑慮。
身為掌握整個朔州軍務的都指揮使,金銘悟一旦想要壞事,那可實在太容易了。指揮使可不想把自己和手下全部一同搭進去,朔州天高皇帝遠,真出了事,即使金銘悟逃不掉幹系,他也不想白白把性命丟了。
不是他小心過頭,而是有前車之鑒。徽寧元年清算廢魏王舊部時,前襄州提刑按察副使袁會與廢魏王私下有所往來,得知鸞儀衛到襄州的消息,以為是來捉拿他,成了驚弓之鳥,居然鋌而走險,準備先下手為強殺了按察使和鸞儀衛,提著他們的人頭投往南朝換一條活路。險些當真讓他得手,事後處置袁會時,袁會才得知,他和廢魏王那點勾連壓根沒被翻出來,鸞儀衛另有要務,根本不是來捉拿他的。
指揮使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個小小的鸞儀衛指揮使,依仗的無非是身後的整個北司,朔州三司對他十分尊敬,也是因為忌憚他背後的北司,而非他本人。因此指揮使就更不會天真的以為,金銘悟是發自內心的恐懼忌諱他。
要想制衡正二品大員金銘悟,就得找個有足夠分量的人。
正巧,朔州確實有這麽一個人。
身份貴重,靠山極強,官位不低,並且和金銘悟有沖突。
——前禮部尚書,現左都禦史,朔州軍務提督,陳靖。
陳靖和金銘悟雖然一直保持著面子上的和氣,但陳靖只要不甘心當一個泥雕木塑的傀儡,就一定要從金銘悟手中分權。而金銘悟只要不是個大公無私的聖人,一定不會甘心將手中大權平白分出去。
指揮使洗了把臉,換了身衣裳,悄悄出門和陳靖見面去了。
又是數日時間倏忽而過,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幾日裏,各方匯集而來的線索一一被核查而後排除,積累的案卷幾乎堆了數尺高,然而真正能為鸞儀衛指明方向的信息,卻寥寥無幾令人扼腕。
鸞儀衛們分為數個小組,調查的方向之廣難以想象。懷疑的朔州官吏豪強更是能編出一本花名冊,然而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直指核心的問題上——
證據。
指揮使調查過的案件數不勝數,唯有在好友之死的這件案子上束手無策。查案最重要的無非就是證據,然而死者全是采風使,天然間便和尋常人隔著一層厚厚的障壁,掩藏行蹤不留線索信手拈來,卻給前來查案的同僚們留下了天大的難題。
在這期間,被景堯從俞大勤兄弟二人手下救下來的那個小女孩也找到了。鸞儀衛們向她核實了事情經過,為了小姑娘的名聲著想,對外只說這小姑娘為他們查案提供了線索。
窮苦人家懷璧其罪,鸞儀衛們走之前甚至都沒給這家徒四壁的農家一點銀子,只抓了一把銅錢放在桌上。
惴惴不安的農家看著他們離開,還沒等他們走出小院寒酸的矮墻,身後傳來急促奔跑的聲音。那瘦弱的小姑娘趔趔趄趄跑過來,臉色發白戰戰兢兢,卻還是努力壯起膽子問:“官……官爺,那個,那個救我的公子沒來嗎?”
她瘦弱的胳膊裏抱著一個小小的粗布包裹,仰起的眼底滿是感激和怯意:“他是我們家的大恩人,爹娘叫我知恩要圖報……我拿不出什麽好東西,只會做鞋,就給他納了兩雙鞋底,想將來送給他……”
她的聲音漸漸低下去,雙手絞在一起:“不值錢……我們家窮,置辦不起更好的謝禮了。”
為首的鸞儀衛張了張口,難得的不知道說些什麽。
能怎麽說呢?難道要告訴她,你的救命恩人已經死了嗎?
她若無其事笑了笑,從小姑娘手裏接過那個粗布包裹,說:“多謝你,有心了,我會給你帶到。”
小姑娘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鸞儀衛勉強又笑了笑,拍了拍她的頭,轉身離開了。
這段插曲很快被眾人拋在腦後,因為他們發現了新的疑點。
收養郭留的慈幼堂主家姓郭,是當地有名的豪商,家中經營的綢緞莊‘花見羞’開遍朔州大小城郭。當家人郭秀寶今年五十八歲,兒孫滿堂但老當益壯,其他商人這個年紀大都開始放權給兒孫,花見羞的生意仍然由郭秀寶親自打理,他的大兒子郭才美只能給父親打下手。
然而就是對家中權力看得如此之重,年近花甲不肯放權的郭秀寶,一個月前突然放出老妻病重的風聲,要帶老妻外出求醫去了,現在郭家和花見羞的生意,都是大兒子郭才美做主。
郭秀寶喜好女色,大晉明文規定,像他這樣的白身,即使家中再富裕,最多也只能一妻三妾。郭秀寶很會鉆空子——既然正經妾室最多只能納三個,那其餘的不給名分不就行了?因此他後院妻妾成群,外面外室不知道養了多少,足足有十八個兒子,十六個女兒。
既然郭秀寶風流至此,他和發妻的關系自然也不會太好。發妻所生的嫡長子早就折損在了內院爭鬥中,膝下無子,郭才美是她抱養來的庶子,這麽多年也不得父親看重。最得郭秀寶寵愛的,是他愛妾王氏所生的五子郭德美。
這樣一個妻妾不分後宅混亂的男人,很難想象他會突然良心發現,要帶著發妻長途跋涉親自出門求醫——更何況,病重的老婦人,當真適宜長途跋涉嗎?
郭秀寶此舉,怎麽看怎麽像是要畏罪潛逃。
況且,他走的時間太巧了。
一個月以前,那時,恰巧是景堯死後的第三日。
戊未的那五具屍體由於天氣炎熱死了太久,實在無法進一步精確死亡時間。但根據指揮使等人推測,殺手應該是先殺盡了留在戊未的采風使,而後沿路追蹤景堯而去——以常理推斷,追殺景堯這樣身手妙絕的人物,只派兩名殺手,未免也太自負輕狂了——而事實上,景堯也確實不是死在那兩名殺手手中的。
但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對方派的殺手分開追蹤景堯蹤跡,最終只有那兩名殺手追蹤到了景堯,這樣解釋就合理得多了。而對方派出的兩名殺手沒有回來,又沒有得到景堯的死訊,必然萬分驚恐,擔憂景堯活著聯系上北司,屆時就要大難臨頭了,所以當機立斷脫身而去。
“區區一個綢緞商。”指揮使神情忽明忽暗,“哪裏借來膽子,敢對采風使動手?”
的確,他們查到郭秀寶,是循著郭留這條線索。倘若此事當真是郭秀寶所為,必然繞不開郭留,但如果郭留也牽涉其中,郭秀寶怎麽會不知道景堯的身份,又怎麽敢對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采風使動手?
“還有其他發現嗎?”指揮使轉向親信丁。
親信丁帶著一部分鸞儀衛負責檢查研究從戊未裏、景堯身上以及那兩匹馬上能找到的一切線索。
親信丁站起身來,他是個很內向沈默的人,當然為人也很謹慎仔細。他想了一想,非常審慎地道:“回大人,有一些想法還在核實,不好輕易拿出來說。”
指揮使道:“你先說就是了。”
親信丁斟酌道:“大人還記得那塊刻著‘清源’的金質長命鎖嗎?這塊長命鎖屬下翻來覆去研究了許多遍,始終沒有找到暗號之類的東西,只有在前天屬下借看輿圖時,發現從朔北到崮秣縣之間的必經之路,要經過一座山。”
他頓了頓:“朔州當地人管這座山,叫金山。”
作者有話說:
估計錯誤了,現在正在寫102章,102章一定能結束這個案子,本章兇手已經出來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張巨大的朔州輿圖四角釘在正廳正中央的木板上, 指揮使一手提筆,懸空在‘朔北城’‘五水鎮’‘崮秣’等幾個地名上點了點。
自古以來,詳細標出山林河澤, 川流走勢的輿圖都是軍國重器, 南齊當年一統天下時,曾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詳細繪制了一幅《皇輿定鼎圖》,匆忙南渡時不慎遺留在皇宮之中,至今仍然是大晉存於內庫, 難得示於人前的重寶。
面前這幅輿圖當然不能與大名鼎鼎的皇輿定鼎圖相提並論,只標出了朔州各個城池、官道及一些山河的大概位置。饒是如此,這也是指揮使費了很大功夫好不容易借出來的,如果墨跡沾染了一星半點,指揮使怕不是會被撕成兩半。因此他提著沒有沾墨的筆,小心地在上面一點。
“都說說自己的看法。”指揮使說, “如果景堯是在離開朔北去崮秣的路上遇見意外, 那麽你們覺得哪裏可能出問題?”
鸞儀衛殫精竭慮夜以繼日花費了三日, 才將景堯的行蹤大致摸清——失蹤十五日前,景堯和幾個非親信的采風使交換了情報, 兩日後帶上清源與郭留出門,去往崮秣縣。沿路落腳的客棧有可查實的記錄,確實像是一次興之所至親自出門拿取消息的普通出行, 而非另有危險機密的任務。
別的不提, 如果景堯認定出門會有危險,他是絕不會只帶兩個親信出門,其中還有一個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師妹。
親信乙站起身來, 說出的卻是另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觀點。
他說:“大人, 剩下兩個無法查實的身份中, 一個叫喬吉,而另一個……叫做郭留。”
失蹤了六人,而橫屍戊未的只有五具屍體。最後一具屍體身份遲遲無法查實,因此也就無法確定失蹤的那人到底是誰。
鸞儀衛一視同仁,將這兩人同時列入了秘密搜捕名單。
指揮使緩緩壓緊了眉梢。
鸞儀衛從來不相信巧合。
“既然如此。”他道,“再次詢問各位采風使,盡可能搜集和郭留相關的信息——另外,北司送來的名錄呢,拿給我看看。”
“這個郭留是本地人。”親信丙說。
白部的采風使名錄上,景堯那一頁的下方寫著他貼身親信的資料。而郭留的名字後面,標識的籍貫是朔州回風縣。
指揮使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各地派遣采風使不是不準用本地人嗎?郭留是怎麽被派到朔州的?”
采風使負責搜集各地情報消息,是天子在民間的耳目,必須如實的、毫無隱瞞的向上報告一切信息。為了防止出現勾結包庇、欺瞞尊上的現象,采風使派駐的規定之一,就是不得就任祖籍之地。
事實上在鸞儀衛成立之初,確實發生過采風使勾結欺瞞的先例,為此那位代天子執掌鸞儀衛,當時封號還是湘平的郡主娘娘大發雷霆,幾乎生出了派遣鸞儀衛駐守各地,而以采風使打散開來為鸞儀衛耳目的心思——盡管在白部統領雪醅的極力勸諫下,郡主娘娘最終沒有如此行事,但這終究留下了極其綿長的影響——至今為止白部采風使雖然與玄部鸞儀衛同等品級論功,然而實際地位上,鸞儀衛始終隱有壓制采風使之勢。
親信丙連忙小聲提醒:“您忘了,徽寧元年四月間,采風使不得就任祖籍才被正經寫進條例中,在這之前……”
在這之前,白部派遣采風使反而是傾向於出身當地的采風使回祖籍上任,畢竟如果世世代代都在一地居住,那這個采風使先天便擁有在當地更加廣大的關系網絡,這可比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從頭經營簡單得多。
指揮使容色稍緩,他沈吟著端詳名錄上郭留的資料,道:“這個人的父母親眷還在本地嗎?”
一旁的親信乙作為身份認定的負責人,立刻接口道:“大人,這個郭留是個孤兒,沒有親眷了。”
“哦?”
親信乙說:“屬下核實過郭留的身份,他確實是回風縣人,是回風縣慈幼堂撿回去的棄嬰,父母不詳,那個慈幼堂是民間善人自己開辦的,主家姓郭,所以整個堂子裏的幼兒都姓郭。”
指揮使斂眉,淡淡道:“再查查這個慈幼堂。”
親信乙領命而去。
指揮使坐回椅中,眉目間頗有幾分疲憊。另一個親信端上茶點,勸慰道:“大人連日來休息不好,查案不在這一時半刻,還是先去小憩一會。”
指揮使用力按了按眉心,搖頭道:“晚上我約了陳靖喝茶。”
數日的盯梢之後,鸞儀衛們暫時沒發現都指揮使金銘悟和景堯的死之間有什麽聯系,倒是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朔州都指揮使司吃空餉的問題特別嚴重。
從前朔州的采風使不是沒有往上報過,只是事分輕重緩急,報上去也一直被擱置。這縱大了金銘悟的心,行事更加肆無忌憚,他經不起查的底細很多,這次鸞儀衛大張旗鼓前來朔州,金銘悟心中有鬼,自然格外殷勤緊張。
但指揮使仍然沒有就此完全打消對他的疑慮。
身為掌握整個朔州軍務的都指揮使,金銘悟一旦想要壞事,那可實在太容易了。指揮使可不想把自己和手下全部一同搭進去,朔州天高皇帝遠,真出了事,即使金銘悟逃不掉幹系,他也不想白白把性命丟了。
不是他小心過頭,而是有前車之鑒。徽寧元年清算廢魏王舊部時,前襄州提刑按察副使袁會與廢魏王私下有所往來,得知鸞儀衛到襄州的消息,以為是來捉拿他,成了驚弓之鳥,居然鋌而走險,準備先下手為強殺了按察使和鸞儀衛,提著他們的人頭投往南朝換一條活路。險些當真讓他得手,事後處置袁會時,袁會才得知,他和廢魏王那點勾連壓根沒被翻出來,鸞儀衛另有要務,根本不是來捉拿他的。
指揮使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個小小的鸞儀衛指揮使,依仗的無非是身後的整個北司,朔州三司對他十分尊敬,也是因為忌憚他背後的北司,而非他本人。因此指揮使就更不會天真的以為,金銘悟是發自內心的恐懼忌諱他。
要想制衡正二品大員金銘悟,就得找個有足夠分量的人。
正巧,朔州確實有這麽一個人。
身份貴重,靠山極強,官位不低,並且和金銘悟有沖突。
——前禮部尚書,現左都禦史,朔州軍務提督,陳靖。
陳靖和金銘悟雖然一直保持著面子上的和氣,但陳靖只要不甘心當一個泥雕木塑的傀儡,就一定要從金銘悟手中分權。而金銘悟只要不是個大公無私的聖人,一定不會甘心將手中大權平白分出去。
指揮使洗了把臉,換了身衣裳,悄悄出門和陳靖見面去了。
又是數日時間倏忽而過,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幾日裏,各方匯集而來的線索一一被核查而後排除,積累的案卷幾乎堆了數尺高,然而真正能為鸞儀衛指明方向的信息,卻寥寥無幾令人扼腕。
鸞儀衛們分為數個小組,調查的方向之廣難以想象。懷疑的朔州官吏豪強更是能編出一本花名冊,然而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直指核心的問題上——
證據。
指揮使調查過的案件數不勝數,唯有在好友之死的這件案子上束手無策。查案最重要的無非就是證據,然而死者全是采風使,天然間便和尋常人隔著一層厚厚的障壁,掩藏行蹤不留線索信手拈來,卻給前來查案的同僚們留下了天大的難題。
在這期間,被景堯從俞大勤兄弟二人手下救下來的那個小女孩也找到了。鸞儀衛們向她核實了事情經過,為了小姑娘的名聲著想,對外只說這小姑娘為他們查案提供了線索。
窮苦人家懷璧其罪,鸞儀衛們走之前甚至都沒給這家徒四壁的農家一點銀子,只抓了一把銅錢放在桌上。
惴惴不安的農家看著他們離開,還沒等他們走出小院寒酸的矮墻,身後傳來急促奔跑的聲音。那瘦弱的小姑娘趔趔趄趄跑過來,臉色發白戰戰兢兢,卻還是努力壯起膽子問:“官……官爺,那個,那個救我的公子沒來嗎?”
她瘦弱的胳膊裏抱著一個小小的粗布包裹,仰起的眼底滿是感激和怯意:“他是我們家的大恩人,爹娘叫我知恩要圖報……我拿不出什麽好東西,只會做鞋,就給他納了兩雙鞋底,想將來送給他……”
她的聲音漸漸低下去,雙手絞在一起:“不值錢……我們家窮,置辦不起更好的謝禮了。”
為首的鸞儀衛張了張口,難得的不知道說些什麽。
能怎麽說呢?難道要告訴她,你的救命恩人已經死了嗎?
她若無其事笑了笑,從小姑娘手裏接過那個粗布包裹,說:“多謝你,有心了,我會給你帶到。”
小姑娘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鸞儀衛勉強又笑了笑,拍了拍她的頭,轉身離開了。
這段插曲很快被眾人拋在腦後,因為他們發現了新的疑點。
收養郭留的慈幼堂主家姓郭,是當地有名的豪商,家中經營的綢緞莊‘花見羞’開遍朔州大小城郭。當家人郭秀寶今年五十八歲,兒孫滿堂但老當益壯,其他商人這個年紀大都開始放權給兒孫,花見羞的生意仍然由郭秀寶親自打理,他的大兒子郭才美只能給父親打下手。
然而就是對家中權力看得如此之重,年近花甲不肯放權的郭秀寶,一個月前突然放出老妻病重的風聲,要帶老妻外出求醫去了,現在郭家和花見羞的生意,都是大兒子郭才美做主。
郭秀寶喜好女色,大晉明文規定,像他這樣的白身,即使家中再富裕,最多也只能一妻三妾。郭秀寶很會鉆空子——既然正經妾室最多只能納三個,那其餘的不給名分不就行了?因此他後院妻妾成群,外面外室不知道養了多少,足足有十八個兒子,十六個女兒。
既然郭秀寶風流至此,他和發妻的關系自然也不會太好。發妻所生的嫡長子早就折損在了內院爭鬥中,膝下無子,郭才美是她抱養來的庶子,這麽多年也不得父親看重。最得郭秀寶寵愛的,是他愛妾王氏所生的五子郭德美。
這樣一個妻妾不分後宅混亂的男人,很難想象他會突然良心發現,要帶著發妻長途跋涉親自出門求醫——更何況,病重的老婦人,當真適宜長途跋涉嗎?
郭秀寶此舉,怎麽看怎麽像是要畏罪潛逃。
況且,他走的時間太巧了。
一個月以前,那時,恰巧是景堯死後的第三日。
戊未的那五具屍體由於天氣炎熱死了太久,實在無法進一步精確死亡時間。但根據指揮使等人推測,殺手應該是先殺盡了留在戊未的采風使,而後沿路追蹤景堯而去——以常理推斷,追殺景堯這樣身手妙絕的人物,只派兩名殺手,未免也太自負輕狂了——而事實上,景堯也確實不是死在那兩名殺手手中的。
但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對方派的殺手分開追蹤景堯蹤跡,最終只有那兩名殺手追蹤到了景堯,這樣解釋就合理得多了。而對方派出的兩名殺手沒有回來,又沒有得到景堯的死訊,必然萬分驚恐,擔憂景堯活著聯系上北司,屆時就要大難臨頭了,所以當機立斷脫身而去。
“區區一個綢緞商。”指揮使神情忽明忽暗,“哪裏借來膽子,敢對采風使動手?”
的確,他們查到郭秀寶,是循著郭留這條線索。倘若此事當真是郭秀寶所為,必然繞不開郭留,但如果郭留也牽涉其中,郭秀寶怎麽會不知道景堯的身份,又怎麽敢對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采風使動手?
“還有其他發現嗎?”指揮使轉向親信丁。
親信丁帶著一部分鸞儀衛負責檢查研究從戊未裏、景堯身上以及那兩匹馬上能找到的一切線索。
親信丁站起身來,他是個很內向沈默的人,當然為人也很謹慎仔細。他想了一想,非常審慎地道:“回大人,有一些想法還在核實,不好輕易拿出來說。”
指揮使道:“你先說就是了。”
親信丁斟酌道:“大人還記得那塊刻著‘清源’的金質長命鎖嗎?這塊長命鎖屬下翻來覆去研究了許多遍,始終沒有找到暗號之類的東西,只有在前天屬下借看輿圖時,發現從朔北到崮秣縣之間的必經之路,要經過一座山。”
他頓了頓:“朔州當地人管這座山,叫金山。”
作者有話說:
估計錯誤了,現在正在寫102章,102章一定能結束這個案子,本章兇手已經出來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