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貴人(1)
關燈
小
中
大
鄧貴人是一個奇女子。
鄧貴人是美麗的。她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即使在美女如雲的後宮,她的美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當然,作為一個老師,我對鄧貴人的關註,絕不僅僅出於她的美貌。
在她入宮之初,宮中便盛傳鄧貴人幼時婉順純孝之德。鄧貴人五歲時,祖母為她剪發,弄傷了她的額頭,而小小的鄧貴人卻忍痛不言,左右的侍從很奇怪,鄧貴人卻像一個成熟的大人一樣說道:“並不是不痛,只是祖母疼愛我才為我剪發,我怎麽忍心傷了祖母的心意。”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鄧貴人無異是個內向克已的女子。
當然,作為一個為宮中嬪妃講經誦史的師傅,讓我對她有了更多關註的,是她的才學。
鄧貴人是才華橫溢的。她六歲通史書,十二歲精通《詩經》《論語》,博學的她常常將自己的兄長們難倒。
她的母親為此責備她,怪她不修女紅,鄧貴人沒有因為自己對於學問的熱愛將母親的話當作耳旁風,而是晝修女紅,暮誦經典。她的父親則驚異於女兒的不尋常,家中大小事務皆與她詳議。
總之,鄧貴人是個奇女子。但對於我來說,身處後宮之中,想要置身世外,最恰當的作法,就是對所有的弟子一般親疏,無論我對於這位難得一遇的優秀弟子有多麽惺惺相惜的好感,面上也只是淡淡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那是君子才能享受的快樂,而我,只是一個活得有些沈重的平凡女子罷了。
但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我欲與鄧貴人保持距離的美好願望,終究只能是願望而已。
鄧貴人時常在散學之後,將我召入她的寢宮嘉德宮,談講經史,她是皇帝的新寵,我無法拒絕,何況鄧貴人請我,也不過是詢問些經書上的疑難,並無半分越禮之處,我更是沒有理由拒絕。
可是這正常的促膝講學,看在別人眼裏,卻未必那樣簡單了。
一個沈沈欲眠的午後,我正看著窗外的日華澹澹,聽著梁間的紫燕呢喃,呆呆發楞。想著千山萬水之外,那個為了續史著書的人是否在列松如翠的樹陰下盤桓一刻,在冰雪初融的溪水裏滌去風塵,他展開積年的書卷時,是否會牽掛我,如同我在牽掛他一樣……
這般情思渺渺,漸覺人生如夢,眼瞼欲垂之時,朦朧間卻見一人氣宇軒昂地走進來……心中一熱,瞬間又冷了下來,怎麽可能是他呢?
我艱難地凝眸細觀,青春夢斷,相聚無憑的失望尚未消散,卻只能強迫自己徹底清醒,掛上得體的微笑,迎接來客。
這是一位不可小視的尊貴客人,不僅僅因為他是陰皇後如今最信任的人。
我端然起身,與來客見了平禮,婉然含笑道:“蔡公公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貴幹?”
來人正是中常侍蔡倫。此人四十歲不到的年紀,中等身材,四方臉龐,宮中優裕的生活,使他在不惑之年依然擁有濃黑油亮的頭發與紅潤細膩的皮膚,只在眼角多了幾條淺淺的魚尾紋,除了高高的鼻梁下經常有力地緊抿著的嘴唇,他看起來似乎與平常的宦官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在我還沒有見到他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有太多的不簡單。
肅宗在位時,他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便成了竇皇後的親信,被提拔為中常侍,軼比二千石。可以想像,竇皇後當年扳倒大宋貴人的“生菟巫蠱”案件,迫使小梁貴人自盡的飛書誣告一事,只怕都有這位聰明能幹的蔡公公的影子,然而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當今皇帝知曉生母含冤被害,竇氏家族大廈傾圯,公府末路,其親族師友皆被株連獲罪時,昔時竇皇後的親信蔡倫,卻屹立不倒,毫發無傷,安然無恙地繼續做著他的中常侍。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想要探尋其間的奧秘,盡管我從來都是一個樂於和光同塵的人,因為我太想知道,就連我的大哥也未能幸免的仕途沈浮,一個目不識丁的宦官,是如何做到游刃有餘的。
蔡倫輕輕拂一拂緇布冠,衣裾一撩,頗有幾分威勢地與我相對而坐。
他的目光繞著書齋閑閑一圈,又飛快地收了回來,雙眼微瞇,笑道:“曹大家不愧妃嬪之師,連住處都如此風雅。”
蔡倫在我的眼裏,更像一個不認識的動物,外表文靜,但你不知道他有沒有毒,會不會咬人。
我在兩彎平靜的秋水底下,絞盡腦汁地搜索他的真實目的,言辭上便難免有些捉襟見肘,“中常侍……謬讚……”
蔡倫卻不以為意,悠悠吐出一句耐人尋味之語:“曹大家既是奉旨為嬪妃們講學,只需盡到本份便好,其它的事麽……呵呵……還是‘不幹己事莫張口’的好哇!”
我一時迷惑,不由眉心一蹙,問道:“中常侍此話怎講?難道班昭做錯了什麽事?還請中常侍明示。”
蔡倫仰首,哈哈一笑,滿臉盛開的是極溫和的笑容,“其實在下也是食人俸祿,忠人之事……”一向脈絡清晰的蔡倫此時仿佛頗為猶疑,過了一會兒,似乎下了極大的決心,道,“實不相瞞,在下一向敬重曹大家的人品才學,所以不忍曹大家無辜受累,那嘉德宮……曹大家以後還是少去為妙……”
我心中一沈,癤子果然出頭了,我近來頻繁出入嘉德宮,雖然絕無攀龍附鳳之意,問心無愧,況且即使私心裏欲避嫌疑,無奈鄧貴人屢屢召見又嚴守禮法,也是無法拒絕,盡管如此,畢竟也知宮闈之事深不可測,心中到底存了幾分疑慮,如今蔡倫既明言提醒,看來陰皇後惱恨我,是確定無疑的了。
事已至此,道理卻不得不講,我沈一沈心神,從容道:“多謝中常侍提醒,只是班昭入宮,除去為妃嬪之師,全副心思只在《漢書》上,哪裏有精神想別的,班昭出入嘉德宮,皆是鄧貴人有學問上的疑難之處,詢問於我,班昭一心治學,絕沒有無妄之想。”
蔡倫不以為然地搖搖頭,道:“曹大家是個明白人,就算合宮上下皆以為您坦蕩無私也沒有用,重要的是,長秋宮的主人怎麽看。”左右看看,見四下無人,又微微前傾,隔著小幾探過身子,低低耳語,道:“此間只有你我二人,奴婢不妨向曹大家交個底,皇後娘娘的眼耳心神,可靈著呢,曹大家還是好自為之,奴婢今日能提醒您一次,若是往後曹大家惹得鳳心不悅,招來麻煩時,奴婢只怕也得秉公辦事,那時,只怕也顧不得曹大家了……”
我的嘆息如透過紗窗的夕照,埋著深深的為難與傷感,道:“中常侍照拂之心,班昭先在此謝過了,只是世事不由人,即便我想明哲保身,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話雖如此,但明明身處激流之中,想要超然物外,談何容易?
鄧貴人一如既往地有許多疑問,需要頻頻召我入嘉德宮,細細談講,皇後的臉色,卻是一天比一天地難看,以致於後來一見到我,她的惱恨,便會從絳紗深衣下一起一伏的柔嫩粉頸中,從高髻青絲間颯颯顫動的金翠步搖上,一絲一絲地滲出來。
我無從解釋也不能解釋,因為只要一開口,就會越抹越黑,但是,任由皇後的怒火熊熊燃燒的結果,豈止是我化為灰燼便可一筆勾銷的?我可以不顧個人的生死榮辱,卻不能不顧父兄的遺志心血。
在一個心亂如麻,愁雲如絮的夜晚,我望庭前蕙草銷雪,聽遠山風聲鶴唳,暗暗下定決心,為了守護父親為之嘔心瀝血,兄長為之傾盡一生的《漢書》,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其實,這種事情是不需要我主動去做的。在宮中,從來不需要你去尋是非,是非自然就會找上你。
就在蔡倫向我說出逆耳忠言後不久,年輕的皇帝病倒了。妃嬪們爭先恐後地侍疾,倒叫我有了難得的半日清閑。
當然,皇帝身邊的攘攘紅顏是清閑不得的,後宮中自有比侍疾更叫她們頭痛心疲之事。
這一日秋光妍媚如春,我與君陶將一卷一卷的書簡搬到院子裏晾曬,又命君陶焚一爐檀香,沏一壺新茗,任書香茶煙,沁人心脾,獨臥靜室,無酒自醉。
秋菊花蕊初綻,君陶立於庭前,喜滋滋地折下幾枝預備插瓶,我半瞇著雙眼,透過小窗,望著君陶無憂無慮徜徉花間的嬌憨之態,不由想起燕婉,牽動情腸,連綿酸楚,襲上心頭,唏噓不已。
老子所言“絕聖棄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確可以使心境清明,然而人的愚與智,又豈是由得了自己的。
悵然若失間,只見鄧貴人衣袂飄飄,越過重重書卷,一路閃閃避避地小心行來。
鄧貴人通身只一件素白錦衣,無花無繡,三千青絲松松攏於腦後,又別了一根銀簪,無紋無飾。
素凈的妝扮更顯得鄧貴人眉蘊清愁,目含秋露,倒比往日更添了幾分韻致。
鄧貴人行禮如常,還未落座,便忍不住掩面而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鄧貴人是美麗的。她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即使在美女如雲的後宮,她的美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當然,作為一個老師,我對鄧貴人的關註,絕不僅僅出於她的美貌。
在她入宮之初,宮中便盛傳鄧貴人幼時婉順純孝之德。鄧貴人五歲時,祖母為她剪發,弄傷了她的額頭,而小小的鄧貴人卻忍痛不言,左右的侍從很奇怪,鄧貴人卻像一個成熟的大人一樣說道:“並不是不痛,只是祖母疼愛我才為我剪發,我怎麽忍心傷了祖母的心意。”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鄧貴人無異是個內向克已的女子。
當然,作為一個為宮中嬪妃講經誦史的師傅,讓我對她有了更多關註的,是她的才學。
鄧貴人是才華橫溢的。她六歲通史書,十二歲精通《詩經》《論語》,博學的她常常將自己的兄長們難倒。
她的母親為此責備她,怪她不修女紅,鄧貴人沒有因為自己對於學問的熱愛將母親的話當作耳旁風,而是晝修女紅,暮誦經典。她的父親則驚異於女兒的不尋常,家中大小事務皆與她詳議。
總之,鄧貴人是個奇女子。但對於我來說,身處後宮之中,想要置身世外,最恰當的作法,就是對所有的弟子一般親疏,無論我對於這位難得一遇的優秀弟子有多麽惺惺相惜的好感,面上也只是淡淡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那是君子才能享受的快樂,而我,只是一個活得有些沈重的平凡女子罷了。
但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我欲與鄧貴人保持距離的美好願望,終究只能是願望而已。
鄧貴人時常在散學之後,將我召入她的寢宮嘉德宮,談講經史,她是皇帝的新寵,我無法拒絕,何況鄧貴人請我,也不過是詢問些經書上的疑難,並無半分越禮之處,我更是沒有理由拒絕。
可是這正常的促膝講學,看在別人眼裏,卻未必那樣簡單了。
一個沈沈欲眠的午後,我正看著窗外的日華澹澹,聽著梁間的紫燕呢喃,呆呆發楞。想著千山萬水之外,那個為了續史著書的人是否在列松如翠的樹陰下盤桓一刻,在冰雪初融的溪水裏滌去風塵,他展開積年的書卷時,是否會牽掛我,如同我在牽掛他一樣……
這般情思渺渺,漸覺人生如夢,眼瞼欲垂之時,朦朧間卻見一人氣宇軒昂地走進來……心中一熱,瞬間又冷了下來,怎麽可能是他呢?
我艱難地凝眸細觀,青春夢斷,相聚無憑的失望尚未消散,卻只能強迫自己徹底清醒,掛上得體的微笑,迎接來客。
這是一位不可小視的尊貴客人,不僅僅因為他是陰皇後如今最信任的人。
我端然起身,與來客見了平禮,婉然含笑道:“蔡公公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貴幹?”
來人正是中常侍蔡倫。此人四十歲不到的年紀,中等身材,四方臉龐,宮中優裕的生活,使他在不惑之年依然擁有濃黑油亮的頭發與紅潤細膩的皮膚,只在眼角多了幾條淺淺的魚尾紋,除了高高的鼻梁下經常有力地緊抿著的嘴唇,他看起來似乎與平常的宦官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在我還沒有見到他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有太多的不簡單。
肅宗在位時,他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便成了竇皇後的親信,被提拔為中常侍,軼比二千石。可以想像,竇皇後當年扳倒大宋貴人的“生菟巫蠱”案件,迫使小梁貴人自盡的飛書誣告一事,只怕都有這位聰明能幹的蔡公公的影子,然而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當今皇帝知曉生母含冤被害,竇氏家族大廈傾圯,公府末路,其親族師友皆被株連獲罪時,昔時竇皇後的親信蔡倫,卻屹立不倒,毫發無傷,安然無恙地繼續做著他的中常侍。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想要探尋其間的奧秘,盡管我從來都是一個樂於和光同塵的人,因為我太想知道,就連我的大哥也未能幸免的仕途沈浮,一個目不識丁的宦官,是如何做到游刃有餘的。
蔡倫輕輕拂一拂緇布冠,衣裾一撩,頗有幾分威勢地與我相對而坐。
他的目光繞著書齋閑閑一圈,又飛快地收了回來,雙眼微瞇,笑道:“曹大家不愧妃嬪之師,連住處都如此風雅。”
蔡倫在我的眼裏,更像一個不認識的動物,外表文靜,但你不知道他有沒有毒,會不會咬人。
我在兩彎平靜的秋水底下,絞盡腦汁地搜索他的真實目的,言辭上便難免有些捉襟見肘,“中常侍……謬讚……”
蔡倫卻不以為意,悠悠吐出一句耐人尋味之語:“曹大家既是奉旨為嬪妃們講學,只需盡到本份便好,其它的事麽……呵呵……還是‘不幹己事莫張口’的好哇!”
我一時迷惑,不由眉心一蹙,問道:“中常侍此話怎講?難道班昭做錯了什麽事?還請中常侍明示。”
蔡倫仰首,哈哈一笑,滿臉盛開的是極溫和的笑容,“其實在下也是食人俸祿,忠人之事……”一向脈絡清晰的蔡倫此時仿佛頗為猶疑,過了一會兒,似乎下了極大的決心,道,“實不相瞞,在下一向敬重曹大家的人品才學,所以不忍曹大家無辜受累,那嘉德宮……曹大家以後還是少去為妙……”
我心中一沈,癤子果然出頭了,我近來頻繁出入嘉德宮,雖然絕無攀龍附鳳之意,問心無愧,況且即使私心裏欲避嫌疑,無奈鄧貴人屢屢召見又嚴守禮法,也是無法拒絕,盡管如此,畢竟也知宮闈之事深不可測,心中到底存了幾分疑慮,如今蔡倫既明言提醒,看來陰皇後惱恨我,是確定無疑的了。
事已至此,道理卻不得不講,我沈一沈心神,從容道:“多謝中常侍提醒,只是班昭入宮,除去為妃嬪之師,全副心思只在《漢書》上,哪裏有精神想別的,班昭出入嘉德宮,皆是鄧貴人有學問上的疑難之處,詢問於我,班昭一心治學,絕沒有無妄之想。”
蔡倫不以為然地搖搖頭,道:“曹大家是個明白人,就算合宮上下皆以為您坦蕩無私也沒有用,重要的是,長秋宮的主人怎麽看。”左右看看,見四下無人,又微微前傾,隔著小幾探過身子,低低耳語,道:“此間只有你我二人,奴婢不妨向曹大家交個底,皇後娘娘的眼耳心神,可靈著呢,曹大家還是好自為之,奴婢今日能提醒您一次,若是往後曹大家惹得鳳心不悅,招來麻煩時,奴婢只怕也得秉公辦事,那時,只怕也顧不得曹大家了……”
我的嘆息如透過紗窗的夕照,埋著深深的為難與傷感,道:“中常侍照拂之心,班昭先在此謝過了,只是世事不由人,即便我想明哲保身,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話雖如此,但明明身處激流之中,想要超然物外,談何容易?
鄧貴人一如既往地有許多疑問,需要頻頻召我入嘉德宮,細細談講,皇後的臉色,卻是一天比一天地難看,以致於後來一見到我,她的惱恨,便會從絳紗深衣下一起一伏的柔嫩粉頸中,從高髻青絲間颯颯顫動的金翠步搖上,一絲一絲地滲出來。
我無從解釋也不能解釋,因為只要一開口,就會越抹越黑,但是,任由皇後的怒火熊熊燃燒的結果,豈止是我化為灰燼便可一筆勾銷的?我可以不顧個人的生死榮辱,卻不能不顧父兄的遺志心血。
在一個心亂如麻,愁雲如絮的夜晚,我望庭前蕙草銷雪,聽遠山風聲鶴唳,暗暗下定決心,為了守護父親為之嘔心瀝血,兄長為之傾盡一生的《漢書》,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其實,這種事情是不需要我主動去做的。在宮中,從來不需要你去尋是非,是非自然就會找上你。
就在蔡倫向我說出逆耳忠言後不久,年輕的皇帝病倒了。妃嬪們爭先恐後地侍疾,倒叫我有了難得的半日清閑。
當然,皇帝身邊的攘攘紅顏是清閑不得的,後宮中自有比侍疾更叫她們頭痛心疲之事。
這一日秋光妍媚如春,我與君陶將一卷一卷的書簡搬到院子裏晾曬,又命君陶焚一爐檀香,沏一壺新茗,任書香茶煙,沁人心脾,獨臥靜室,無酒自醉。
秋菊花蕊初綻,君陶立於庭前,喜滋滋地折下幾枝預備插瓶,我半瞇著雙眼,透過小窗,望著君陶無憂無慮徜徉花間的嬌憨之態,不由想起燕婉,牽動情腸,連綿酸楚,襲上心頭,唏噓不已。
老子所言“絕聖棄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確可以使心境清明,然而人的愚與智,又豈是由得了自己的。
悵然若失間,只見鄧貴人衣袂飄飄,越過重重書卷,一路閃閃避避地小心行來。
鄧貴人通身只一件素白錦衣,無花無繡,三千青絲松松攏於腦後,又別了一根銀簪,無紋無飾。
素凈的妝扮更顯得鄧貴人眉蘊清愁,目含秋露,倒比往日更添了幾分韻致。
鄧貴人行禮如常,還未落座,便忍不住掩面而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