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76章

關燈
王守仁一直是個挺靠譜的後輩(至少在外人看起來是這樣)楊一清也沒太關心,到出關時還沒看到人,他便與仍在嘉峪關經略關外七衛的張海等人講了一聲,準備先帶著大部隊回西安府去。

元思永倒是不太放心又和楊一清提出在嘉峪關等王守仁他們他正好也可以多在嘉峪關一帶觀察觀察屯田情況。

左右三人是要一道回京去的楊一清考慮片刻後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與此同時,京師那邊也收到了張海送回朝中的《安邊方略六事》。

馬文升就著這事兒開始開六部會議討論該不該照著張海這六個建議辦。

張海這建議總結起來很簡單。

這些土地吧著實貧瘠得很,要糧沒糧,要礦沒礦就算我們現在出兵把他們趕跑也沒啥好處。

與其勞師動眾率兵出關,倒不如先觀望觀望先把勾結土魯番的夷族叛徒清理清理,再挑幾個中用的夷族首領扶持起來。

想想看,關外七衛西面土魯番、北面瓦剌、南面韃靼,他們和這些部族都有毀家滅國之仇。

只要大明對他們使點挑撥離間的計謀讓他們不要忘記彼此間的仇恨再把咱嘉峪關起來讓他們在外面互毆哈密衛的禍亂自然就平息了!

對於大明來說要做的只是封閉嘉峪關關起門來多修墩堡多囤糧,練好兵馬震懾諸夷就好全程不需要損耗大明一兵一卒!

只要不心疼關外七個羈縻衛所所管轄的那一大片土地這樣的建議其實很不錯畢竟對許多人來說這些地方確實沒什麽用處。

按照西漢趙充國的說法那就是“毋令解仇”。

讓他們相互仇視,就讓他們輪流互毆,打得越狠越好,就算城池毀了人死了,朝廷也沒什麽損失,只需要挑其他人扶持就好。

左右都是要朝廷撥款維持羈縻關系的地方,補貼誰不是補貼?

總不會覺得這些地方經營好了,還能給朝廷繳納賦稅吧?

別開玩笑了!

眼下連陜西行都司都還處於虧錢狀態,誰有本事把關外七衛經營起來?

兵部開會一討論,覺得張海這個提議在情在理,非常符合大明朝廷價值觀,拍板決定把這份建議整理整理遞給朱祐樘看。

隔天文哥兒就發現老丘一臉郁悶地下衙。

文哥兒追在丘濬屁股後面很是關心了一番:“怎麽啦?是不是有什麽煩心事?”

丘濬沒吱聲,直至回到家,周圍沒旁人了,才跟文哥兒講起朝廷封閉嘉峪關的事。

河西走廊那一帶可太苦了,苦得軍戶只要能想辦法跑的都跑光了。再加上近些年開中法的變動,商屯的人也差不多該跑了。

所以朝廷對西北的安排眼下看來是沒問題的,咱不就該修好墩堡練好兵嗎?多正常的提議啊。

可就是因為這提議聽起來無可辯駁,丘濬才會那麽郁悶。

他還是覺得要是馬文升能親自去一趟,情況會跟張海去不一樣,至少提的不會是封閉嘉峪關這種建議。

可惜他自己也沒親自去過河西走廊,不能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真是把丘濬給憋壞了。這不,回來後就私下給文哥兒講了這事兒。

文哥兒聽完後脫口而出:“閉關鎖國!”

丘濬聞言瞧了文哥兒一眼,示意他把這說法展開講講。

文哥兒敲了敲自己的腦殼,想了半天後才扯了張白紙在上面邊寫寫畫畫邊給丘濬說起閉關鎖國的概念來。

按照咱老祖宗的《易經》,世界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世界在變,你也要變,不然你肯定好不了,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就算你現在天下第一強,別人來朝貢你覺得他們全是在占自己便宜,可以後呢?

關起門來斷絕所有往來道路,關個十年二十年可能不會有什麽變化,關個一百年兩百年呢?

萬一恰好天公不作美,安排個天才誕生在外邊,教會那邊的人許多新鮮技術,而我們永遠不去接觸不去了解,豈不是平白落後了這麽一兩百年!

唐太宗還派人去印度學制糖技術呢!

看看人家唐太宗,為了吃口甜的多麽努力,從來不會抹不開面子!

咱就是要學習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可不能越活越回去!路可以不走,但不能沒有,下回看還有什麽好吃的,咱也要派使團去學回來!

提出閉關鎖國的家夥,心腸實在太壞了,簡直是禍害咱後世子孫啊!

文哥兒洋洋灑灑地講完了,轉頭去瞧丘濬。丘濬臉上沒多少表情,甚至看不出是不是在聽。他哼哼兩聲,說道:“嘉峪關給關了,您從前上書提議的開邊貿豈不是不作數了?”

一個政策從提出到落實,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很多建議就是消失在上頭或者下頭一個“拖”字裏面。

拖著拖著就沒了。

聽文哥兒這麽一提,丘濬也想起來了,他還上過開邊貿之策來著。他臉皮抖了抖,無奈地說道:“如今雜事這麽多,哪裏顧得上這個!”

丘濬給文哥兒講了講,說他後來去查過了,看起來非常成功的茶馬貿易其實也常年處於虧本狀態,那些游牧民族也鬼精鬼精的,好馬都不賣給朝廷,之所以堅持把茶馬貿易搞下來不過是大家覺得花錢買個安穩比較劃算而已。

目前來說想要成功開邊貿,實在也沒有特別好的想法,也只有在沿海重興市舶司這個提議還有點搞頭。

只不過一時半會也落實不下去就是了。

丘濬無奈地道:“說不得要等你將來入了朝才去落實了。”

面對一個成熟而龐大的國家機器,單憑一小撮人的想法是很難對它進行改革的,任何一個變動都有可能帶來無數利益紛爭。

就算像王安石那樣另辟蹊徑,直接設立一個淩駕於原有衙門之上的變法機構強行推進改革,也不過是方便保守派的人覆位後把新法一鍋端而已。

別看丘濬滿腦子新構想,看見什麽都想講上兩句,實際上他能做的也只有提提建議而已。

他本來就不讚同王安石那種孤註一擲的變革。

想到文哥兒剛才那番危言聳聽的“閉關鎖國”言論,丘濬又沒好氣地橫了文哥兒一眼,說道:“就沒見過像你這麽能找事的小子。”

文哥兒笑瞇瞇地拍馬屁:“就沒見過像您這麽能聽得進別人話的前輩!”

兩人就著“閉關鎖國”討論了一會,見天色不早了,文哥兒便回家去了。

第二日是旬休日,文哥兒不用從早忙到晚,整個人立刻活了過來。他呼朋喚友跟著他祖父出城去,聽說土豆莖葉已經開始發黃了,第一批土豆可以收獲了!

這批土豆主要還是為了留種,不過留幾顆嘗嘗鮮還是可以的,文哥兒迫不及待想要去嘗一嘗。

文哥兒已經神神秘秘地約上毛澄他們這批庶吉士,問他們願不願意為經略河西走廊付出一點小小的努力。

毛澄他們不明所以,想了想還是答應下來,趁著旬休日與李東陽他們這些前輩一起去了石子坳那邊。

來迎接他們的依然是石子坳的裏長。

自從見過兩位閣老和好幾位狀元,裏長現在已經是見過世面的人,見到新一批庶吉士到來都沒有很激動。

他都感覺自己有點飄了。

這可是新的狀元!新的榜眼!新的探花!他居然還能囫圇著把話說出來,連抖都不帶抖的嗎?

……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裏長還和文哥兒問起錢福:“聽說錢狀元回家去了,是真的嗎?”

文哥兒老氣橫秋地嘆了口氣,點著頭回道:“是的,他回家了,我們親自去送行的。”

裏長非常惋惜。

這要是自家娃能考個狀元,他簡直要高興瘋了,怎地別人說不當官就不當官了?實在太可惜了!

文哥兒跟裏長聊了聊,就屁顛屁顛帶著李東陽他們去跟他的農業科研專家趙淵會合。

來都來了,一起來拔土豆吧!

李東陽:?????

毛澄等人:?????

文哥兒道:“今天早上剛好下了一場雨,土都濕濕的,我們用手把土刨開就可以將土豆挖出來了!”

李東陽:“…………”

我懷疑你小子是想看我們出醜!

怎麽說我們都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能給當今皇帝講課那種,你讓我們下地陪你挖泥巴???

楊慎、謝豆、李兆先他們倒是被文哥兒奴役得很習慣了,捋起袖子就和文哥兒一起去跟趙淵學習怎麽科學地挖土豆。

作為全場力氣最大的少年郎,金生負責在拖著籮筐在他們背後接收挖出來新鮮土豆。

今天楊璽和楊玉兄弟倆正好也休假,應邀一起過來玩兒。看到文哥兒他們挖得熱火朝天,楊玉也過去跟著撅起屁股就是挖!

楊璽這個走保母關系進錦衣衛的人跟李東陽他們沒話說,便也跟著下地忙活。

李東陽他們可以看兩眼就悄然跟著王老爺子去喝茶聊天,毛澄他們這些年輕進士卻是抹不開臉,他們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好一會,還是跟著文哥兒下地拔土豆去了。

文哥兒瞧見大家都這麽積極,麻溜地跟趙淵表功,表示自己忽悠得多麽努力,楞是把這批庶吉士全騙來了。

可惜他哥和元思永他們還沒回來,要不然他哥身強體壯的,一定是拔土豆的一把好手!

李東陽他們在竹軒那邊歇了一會,遠遠望見見文哥兒他們還沒忙活完,而竹筐裏已經放著滿滿一籮筐的土豆,不由招呼其他人一起去田間看看。

文哥兒玩得滿手是泥,見李東陽領著其他人過來了,興沖沖地把自己新挖出來的一大串土豆蛋子給李東陽看:“你們看,一棵能結這麽多!老重老重的一大串!”

李東陽把文哥兒手裏那棵土豆拿到手裏掂了掂,訝異地道:“還真挺沈。”

文哥兒興高采烈地給李東陽介紹道:“它的吃法也特別多,可以做土豆燉肉!土豆排骨!香煎土豆餅!怎麽吃都好吃!”文哥兒報了一溜菜名,自覺自己是個文化人了,又搖頭晃腦地多添了一句絕妙好詩,“紅燒酸辣總相宜!”

李東陽:“…………”

蘇東坡會謝謝你。

作者有話說:

大蘇:紅燒?酸辣?來一盆!

李東陽:?

更新!

全勤只剩明天一天!(繼續搖搖欲墜

註:

①《安邊方略六事》:參考《明孝宗實錄》

前面好像引用過,反正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②毋令解仇:參考《漢書·趙充國傳》

是他對付羌人的方針之一(?

③淡妝濃抹總相宜: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