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請文哥兒進宮給太子當“小先生”朱祐樘一顆慈父心時常搖搖欲墜。
他之所以沒等朱厚照滿周歲就將這孩子立為太子,就是希望他們的孩子此生能過得順順遂遂,不必承受太多的風雨。對這個孩子,他是滿懷期待的也是寄予厚望的。
只是太子這“小先生”怎地就能花樣百出呢?
你說他胡說八道吧人又確實把太子教得有模有樣。
人小先生讓太子跟被誇為“仁宣之治”的宣宗皇帝學習有錯嗎?不說那是他們的曾祖(以及曾曾祖),光憑宣宗皇帝這份愛民如子的心就是值得學習的人小先生說的也不是去玩而是去體驗民生疾苦!
甭管小孩子聽進去幾分,反正這樣教是挑不出毛病來的。
至少朱祐樘看完隨行之人記錄的對話以後,都感覺自己是不是該去城郊走一遭。
其實永樂年間太宗皇帝曾經建造先農壇用以祭祀先農神以及行籍田禮。
只可惜他登基這麽多年也只有剛登基那會兒去過先農壇親耕,而且那也沒什麽意思。
大抵就是他在戶部尚書和太常卿的引導下拿著耒來個三推三反接著就是他坐在華蓋之下看著三公九卿挨依次耕作。
那時候這籍田禮對他來說,也不過是登基過程中眾多繁瑣的儀式之一,他這輩子為數不多的那麽幾次出宮都是登基那會兒出的。
整個過程既不覺得有什麽新鮮之處,又體會不到什麽耕作的辛苦都是走走過場的事。
朱祐樘若有所思地看了眼朱厚照搖著頭說道:“你出閣讀書少說也得再過五年哪有那麽快?”
朱厚照一聽要四五年那麽久著實郁悶得很。他滿打滿算也才三歲多一點五年得是多久啊!
另一邊,文哥兒出了宮沒馬上回家而是溜達去丘家和丘濬分享自己逛了半天文淵閣的事還和丘濬討論了一下朱元璋傾情創作的《顛人傳》很懷疑這是朱元璋虛構的玩意。
丘濬道:“太祖的事也是你能議論的嗎?”
就算人人都知道是假的你也不能說出來的啊!
文哥兒懂了,皇帝說遇見了神仙,大家就得說“啊對對對世上確實有神仙”,不管內容再怎麽扯淡都不能隨便質疑。
“您說館閣的藏書難找我還不信,今兒親自去看了看,那書是真不好找!”文哥兒和丘濬埋怨道。
丘濬這邊每本書幾乎都有垂下來的書簽,找起書來倒也別有趣味。文淵閣那邊的書要麽是形制各異的古籍堆成一堆、要麽是裝幀類似的抄本堆成一堆,想找出想要的書純粹就是大海撈針了。
難怪憑借丘濬的記憶力想找本《曲江集》都那麽難。
丘濬道:“文淵閣中大多是宋元留下的典籍以及精制的抄本,自是難找得很。如今很多書會在書根上寫書名和卷數,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隨著線裝印刷本的流行,書價也漸漸降了下來,裝幀上的花樣那是越來越多的,早就和立國之初有了極大的改變。
像朝廷這兩年來搜羅的書籍就有挺多裝幀十分漂亮的新書。
線裝書是比較柔軟的,很難立起來擺放,所以平時都是平放在書架上,書名和冊數自然也是寫在底部的書根上而非書脊上。
文哥兒拿起幾本新書一看,發現書根上頭果然大多寫上了書名和卷數,可見書籍設計方面是越來越人性化了。
只怪他平時鮮少關註這些細節,所以都沒註意到這些微小的改變。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道:“等我的《飲食詩話》寫出來了,我得親自跟進一下裝幀的事!”
他都是有過兩次二作經驗的人了,怎麽能連這些事都不了解!
自己親自去跟進一輪,保準會摸清所有細節!
丘濬道:“別凈想些亂七八糟的事,你這年紀多讀些書才是正理。”
文哥兒連連點頭,很是敷衍地說道:“曉得嘞,曉得嘞!”
丘濬:“…………”
這小子是越來越像沒臉沒皮的滾刀肉了。
提到借書看這事兒,丘濬就忍不住多勸幾句:“你既然有機會去文淵閣便多去幾趟,那裏頭有許多外面沒有的藏書,世上不知多少人想看都看不了。”
文哥兒自是一口答應下來。
不就是慫恿太子多去幾趟文淵閣嗎?這個他可在行了!
一老一少就著文淵閣的藏書聊了一會,文哥兒便溜達回家吃飯去了。
回到家以後,文哥兒自然又要分享一下他暢游皇家圖書館的全新經歷,表示自己帶著太子徜徉書海十分快樂!
甚至繪聲繪色地給大夥講起了《顛人傳》。
王守仁忍不住道:“你這是不是跟說書先生學過?”
文哥兒一臉驕傲:“對,學過!”
他去擺攤的時候瞧見什麽行當都要去了解一二,後來要給朱厚照繪制名為“一天”的時間軸,更是時不時跑去跟人聊上半天,說書這行當他也是接觸過的!
王守仁:“…………”
行吧,以後還多一樣謀生技能傍身。
翌日就是元宵假期,從當晚開始不搞宵禁,文哥兒自然是開開心心地從早浪到晚。
他現在每天不是讀書就是講學,著實忙碌得很,只能靠假期和小夥伴們盡情玩耍。
他約上謝豆他們一起帶著許多材料去養濟院學做花燈,老師是那位瞎子手藝人蔡先生,一起學習的還有養濟院的小朋友們。
不是每個人都心靈手巧,大家做出來的花燈有不少都是奇形怪狀的,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家的開心。
得知有一批年紀比較大的小孩兒要去社學讀書了,文哥兒便給他們挨個送了一套文房四寶,約定好大家一起好好學習,以後都考個功名!
對江菱這些小女娃兒,文哥兒也是多有鼓勵,說自己最近在東宮認識了不少女官小姐姐,她們都可厲害了。有句話叫什麽來著?腹有詩書氣自華!你讀的書多了,整個人都會不一樣。
學問學到手後永遠都是自己的,誰都搶不走!
擁有這麽多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寶貝,難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嗎?
文哥兒給還沒到入學年紀以及開春即將入學的小朋友們發表了一番新年演講,說得所有人都心潮澎湃,一個兩個都是一副“明天我就去讀書”的激動模樣,很是滿足了文哥兒“好為人師”的癖好。
謝豆都不知道文哥兒哪來那麽大熱忱,走到哪都要過一把“小先生”的癮頭。
回去的路上謝豆忍不住和文哥兒討論起這件事。
謝豆馬上就要滿十歲了,再過兩年估摸著就要去塾館念書,只是他對未來始終有點迷茫,不知自己以後是不是真的能和他爹一樣能靠科舉考取功名。
畢竟比起文哥兒他們,他終歸是要少了幾分天分的。
文哥兒見謝豆瞧著有點兒成長的煩惱,便決定與謝豆一起步行歸家,一起聊聊人生聊聊理想。
他慢悠悠地給謝豆講起自己的想法:“孟子不是說過嗎?君子有三樂,第一樂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第二樂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第三樂則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們既然有幸能安享第一樂,自然是要展望一下第二樂和第三樂了!”
文哥兒打心裏喜歡這種教與學的交流,哪怕不是正經教學也讓他格外開心。
就像你捧著一大把種子撒進土裏,本來沒指望它能長出什麽寶貝來,結果時不時會瞧見其中一些種子破土而出、長出了綠苗苗。
這可是自己種下的綠苗苗!
看見它們怎麽能不開心呢!
謝豆也是讀過四書的,聽文哥兒這麽給他背出來卻是有了別樣的感受。
兩人一路聊回長安街,謝豆的心情漸漸明晰起來。
他仍然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成什麽事,不過眼下他只要照著他爹的安排好好讀書便是,哪怕日後他還是找不到適合的方向,不是還有文哥兒在嗎?大不了他跟著文哥兒多出去走走看看就是了!
文哥兒壓根不知道謝豆被自己開解過後,竟還生出了跟自己浪跡大明的想法。
等到第二天他去謝家交功課(沒錯謝遷說“停課不停學”),就感覺他大先生看著他的眼神不太對。
莫名感覺有點危險!
文哥兒自覺自己最近沒幹啥事,湊到謝遷邊上小心翼翼地交流過後,才知道謝豆昨兒回家後和謝遷談了談心,不知怎地表示以後要跟著他走遍大明!
文哥兒:“…………”
謝豆豆啊謝豆豆,我好心和你聊人生聊理想,你卻恩將仇報地要摻和我的走遍大明計劃!
你不知道這跑出去玩這種事得憑借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嗎?他大哥搶先用掉他出行的理由就已經很過分了,你居然想直接白蹭!
這下好了,你爹回頭和我爹一交流,咱一個都跑不出去!
文哥兒信誓旦旦地說道:“我可沒有慫恿豆哥兒這麽幹,我只是和他聊了聊‘君子有三樂’什麽的,都是可正經可正經的話來著!”
謝遷道:“是啊,你只是從三四歲起就嚷嚷自己以後要當巡按禦史走遍大明而已。”
文哥兒:“…………”
您這麽說話怪嚇人的!
文哥兒麻溜揣著厚厚一疊新功課走了,都沒敢和他大先生討價還價。
多寫點功課就多寫點功課吧,總比留下來挨打好!
都這麽多年了,豆豆還是一如既往藏不住話,什麽時候才能收獲一個成熟的豆豆呢!
文哥兒唉聲嘆氣地走出謝家,就瞧見個熟悉的身影在自己家門口走來走去,竟是去年跟著祝枝山他們來京師玩過挺久的張靈。
張靈才來沒多久,正琢磨著要不要去敲王家門來著,就瞧見文哥兒從對面的謝家走了出來。
文哥兒知道張靈是來找自己的,便邀張靈到家裏敘話。
張靈與文哥兒見過許多回,自忖兩人之間算挺相熟的朋友了,便大大方方地跟著文哥兒入內。
兩人落座一聊,才知曉文徵明三人都在備考,剩他一個感覺怪孤單的。
他去喝酒覺得沒意思,去逛花樓也覺得沒意思,正琢磨著要不要找點別的樂子,就從文徵明那兒知道楊一清組織的敦煌之行。
文徵明他們都還在蘇州府學讀書,上次已經把假都請得差不多了,現在根本走不開,所以張靈便決定自己來京師一趟,一來是幫文徵明他們捎信給文哥兒,二來則是看看自己能不能跟著去敦煌看看。
文哥兒隨信給他們寄了本《河西走廊》,張靈看完以後也對敦煌那邊的石窟雕塑和壁畫非常感興趣,直覺覺得去這一趟可能會對他的畫技大有裨益。
左右他是不想參加科舉的,還不如趁這個大好機會出關尋找敦煌壁畫去。
不管能不能找到,心裏總歸不用記掛這事兒。
文哥兒沒想到自己這一網撒下去還真撈著了魚。他高興地說道:“好,到時候你可以與我大哥他們一起去陜西!”
想到哈密衛那邊出的變故,文哥兒又提前給張靈講清楚了,免得他不知道關外並不安穩的事兒。
張靈灑然一笑:“有那麽多人頂著,真要有出什麽事也輪不到我這一介白身身上。”
兩人就著敦煌之行討論了一會,又把王守仁也拉過來一起討論。
之前在吳寬家比字時王守仁與張靈也見過面,兩邊不用怎麽介紹,自然而然便熟稔起來。
只是王守仁對軍事更感興趣,對繪畫話題興致不濃,兩人湊一起便只暢想過完元宵怎麽呼朋喚友去陜西找楊一清。
文哥兒:“…………”
文哥兒老羨慕了!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可惡,可惡
更新!
註:
①君子有三樂一段:參考《孟子》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君子有三樂,稱王天下都沒這麽快樂!
②先農壇、籍田禮:參考《明太宗實錄》《明孝宗實錄》
③張靈:前面出現過的,唐伯虎的好朋友,祝枝山的徒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之所以沒等朱厚照滿周歲就將這孩子立為太子,就是希望他們的孩子此生能過得順順遂遂,不必承受太多的風雨。對這個孩子,他是滿懷期待的也是寄予厚望的。
只是太子這“小先生”怎地就能花樣百出呢?
你說他胡說八道吧人又確實把太子教得有模有樣。
人小先生讓太子跟被誇為“仁宣之治”的宣宗皇帝學習有錯嗎?不說那是他們的曾祖(以及曾曾祖),光憑宣宗皇帝這份愛民如子的心就是值得學習的人小先生說的也不是去玩而是去體驗民生疾苦!
甭管小孩子聽進去幾分,反正這樣教是挑不出毛病來的。
至少朱祐樘看完隨行之人記錄的對話以後,都感覺自己是不是該去城郊走一遭。
其實永樂年間太宗皇帝曾經建造先農壇用以祭祀先農神以及行籍田禮。
只可惜他登基這麽多年也只有剛登基那會兒去過先農壇親耕,而且那也沒什麽意思。
大抵就是他在戶部尚書和太常卿的引導下拿著耒來個三推三反接著就是他坐在華蓋之下看著三公九卿挨依次耕作。
那時候這籍田禮對他來說,也不過是登基過程中眾多繁瑣的儀式之一,他這輩子為數不多的那麽幾次出宮都是登基那會兒出的。
整個過程既不覺得有什麽新鮮之處,又體會不到什麽耕作的辛苦都是走走過場的事。
朱祐樘若有所思地看了眼朱厚照搖著頭說道:“你出閣讀書少說也得再過五年哪有那麽快?”
朱厚照一聽要四五年那麽久著實郁悶得很。他滿打滿算也才三歲多一點五年得是多久啊!
另一邊,文哥兒出了宮沒馬上回家而是溜達去丘家和丘濬分享自己逛了半天文淵閣的事還和丘濬討論了一下朱元璋傾情創作的《顛人傳》很懷疑這是朱元璋虛構的玩意。
丘濬道:“太祖的事也是你能議論的嗎?”
就算人人都知道是假的你也不能說出來的啊!
文哥兒懂了,皇帝說遇見了神仙,大家就得說“啊對對對世上確實有神仙”,不管內容再怎麽扯淡都不能隨便質疑。
“您說館閣的藏書難找我還不信,今兒親自去看了看,那書是真不好找!”文哥兒和丘濬埋怨道。
丘濬這邊每本書幾乎都有垂下來的書簽,找起書來倒也別有趣味。文淵閣那邊的書要麽是形制各異的古籍堆成一堆、要麽是裝幀類似的抄本堆成一堆,想找出想要的書純粹就是大海撈針了。
難怪憑借丘濬的記憶力想找本《曲江集》都那麽難。
丘濬道:“文淵閣中大多是宋元留下的典籍以及精制的抄本,自是難找得很。如今很多書會在書根上寫書名和卷數,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隨著線裝印刷本的流行,書價也漸漸降了下來,裝幀上的花樣那是越來越多的,早就和立國之初有了極大的改變。
像朝廷這兩年來搜羅的書籍就有挺多裝幀十分漂亮的新書。
線裝書是比較柔軟的,很難立起來擺放,所以平時都是平放在書架上,書名和冊數自然也是寫在底部的書根上而非書脊上。
文哥兒拿起幾本新書一看,發現書根上頭果然大多寫上了書名和卷數,可見書籍設計方面是越來越人性化了。
只怪他平時鮮少關註這些細節,所以都沒註意到這些微小的改變。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道:“等我的《飲食詩話》寫出來了,我得親自跟進一下裝幀的事!”
他都是有過兩次二作經驗的人了,怎麽能連這些事都不了解!
自己親自去跟進一輪,保準會摸清所有細節!
丘濬道:“別凈想些亂七八糟的事,你這年紀多讀些書才是正理。”
文哥兒連連點頭,很是敷衍地說道:“曉得嘞,曉得嘞!”
丘濬:“…………”
這小子是越來越像沒臉沒皮的滾刀肉了。
提到借書看這事兒,丘濬就忍不住多勸幾句:“你既然有機會去文淵閣便多去幾趟,那裏頭有許多外面沒有的藏書,世上不知多少人想看都看不了。”
文哥兒自是一口答應下來。
不就是慫恿太子多去幾趟文淵閣嗎?這個他可在行了!
一老一少就著文淵閣的藏書聊了一會,文哥兒便溜達回家吃飯去了。
回到家以後,文哥兒自然又要分享一下他暢游皇家圖書館的全新經歷,表示自己帶著太子徜徉書海十分快樂!
甚至繪聲繪色地給大夥講起了《顛人傳》。
王守仁忍不住道:“你這是不是跟說書先生學過?”
文哥兒一臉驕傲:“對,學過!”
他去擺攤的時候瞧見什麽行當都要去了解一二,後來要給朱厚照繪制名為“一天”的時間軸,更是時不時跑去跟人聊上半天,說書這行當他也是接觸過的!
王守仁:“…………”
行吧,以後還多一樣謀生技能傍身。
翌日就是元宵假期,從當晚開始不搞宵禁,文哥兒自然是開開心心地從早浪到晚。
他現在每天不是讀書就是講學,著實忙碌得很,只能靠假期和小夥伴們盡情玩耍。
他約上謝豆他們一起帶著許多材料去養濟院學做花燈,老師是那位瞎子手藝人蔡先生,一起學習的還有養濟院的小朋友們。
不是每個人都心靈手巧,大家做出來的花燈有不少都是奇形怪狀的,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家的開心。
得知有一批年紀比較大的小孩兒要去社學讀書了,文哥兒便給他們挨個送了一套文房四寶,約定好大家一起好好學習,以後都考個功名!
對江菱這些小女娃兒,文哥兒也是多有鼓勵,說自己最近在東宮認識了不少女官小姐姐,她們都可厲害了。有句話叫什麽來著?腹有詩書氣自華!你讀的書多了,整個人都會不一樣。
學問學到手後永遠都是自己的,誰都搶不走!
擁有這麽多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寶貝,難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嗎?
文哥兒給還沒到入學年紀以及開春即將入學的小朋友們發表了一番新年演講,說得所有人都心潮澎湃,一個兩個都是一副“明天我就去讀書”的激動模樣,很是滿足了文哥兒“好為人師”的癖好。
謝豆都不知道文哥兒哪來那麽大熱忱,走到哪都要過一把“小先生”的癮頭。
回去的路上謝豆忍不住和文哥兒討論起這件事。
謝豆馬上就要滿十歲了,再過兩年估摸著就要去塾館念書,只是他對未來始終有點迷茫,不知自己以後是不是真的能和他爹一樣能靠科舉考取功名。
畢竟比起文哥兒他們,他終歸是要少了幾分天分的。
文哥兒見謝豆瞧著有點兒成長的煩惱,便決定與謝豆一起步行歸家,一起聊聊人生聊聊理想。
他慢悠悠地給謝豆講起自己的想法:“孟子不是說過嗎?君子有三樂,第一樂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第二樂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第三樂則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們既然有幸能安享第一樂,自然是要展望一下第二樂和第三樂了!”
文哥兒打心裏喜歡這種教與學的交流,哪怕不是正經教學也讓他格外開心。
就像你捧著一大把種子撒進土裏,本來沒指望它能長出什麽寶貝來,結果時不時會瞧見其中一些種子破土而出、長出了綠苗苗。
這可是自己種下的綠苗苗!
看見它們怎麽能不開心呢!
謝豆也是讀過四書的,聽文哥兒這麽給他背出來卻是有了別樣的感受。
兩人一路聊回長安街,謝豆的心情漸漸明晰起來。
他仍然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成什麽事,不過眼下他只要照著他爹的安排好好讀書便是,哪怕日後他還是找不到適合的方向,不是還有文哥兒在嗎?大不了他跟著文哥兒多出去走走看看就是了!
文哥兒壓根不知道謝豆被自己開解過後,竟還生出了跟自己浪跡大明的想法。
等到第二天他去謝家交功課(沒錯謝遷說“停課不停學”),就感覺他大先生看著他的眼神不太對。
莫名感覺有點危險!
文哥兒自覺自己最近沒幹啥事,湊到謝遷邊上小心翼翼地交流過後,才知道謝豆昨兒回家後和謝遷談了談心,不知怎地表示以後要跟著他走遍大明!
文哥兒:“…………”
謝豆豆啊謝豆豆,我好心和你聊人生聊理想,你卻恩將仇報地要摻和我的走遍大明計劃!
你不知道這跑出去玩這種事得憑借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嗎?他大哥搶先用掉他出行的理由就已經很過分了,你居然想直接白蹭!
這下好了,你爹回頭和我爹一交流,咱一個都跑不出去!
文哥兒信誓旦旦地說道:“我可沒有慫恿豆哥兒這麽幹,我只是和他聊了聊‘君子有三樂’什麽的,都是可正經可正經的話來著!”
謝遷道:“是啊,你只是從三四歲起就嚷嚷自己以後要當巡按禦史走遍大明而已。”
文哥兒:“…………”
您這麽說話怪嚇人的!
文哥兒麻溜揣著厚厚一疊新功課走了,都沒敢和他大先生討價還價。
多寫點功課就多寫點功課吧,總比留下來挨打好!
都這麽多年了,豆豆還是一如既往藏不住話,什麽時候才能收獲一個成熟的豆豆呢!
文哥兒唉聲嘆氣地走出謝家,就瞧見個熟悉的身影在自己家門口走來走去,竟是去年跟著祝枝山他們來京師玩過挺久的張靈。
張靈才來沒多久,正琢磨著要不要去敲王家門來著,就瞧見文哥兒從對面的謝家走了出來。
文哥兒知道張靈是來找自己的,便邀張靈到家裏敘話。
張靈與文哥兒見過許多回,自忖兩人之間算挺相熟的朋友了,便大大方方地跟著文哥兒入內。
兩人落座一聊,才知曉文徵明三人都在備考,剩他一個感覺怪孤單的。
他去喝酒覺得沒意思,去逛花樓也覺得沒意思,正琢磨著要不要找點別的樂子,就從文徵明那兒知道楊一清組織的敦煌之行。
文徵明他們都還在蘇州府學讀書,上次已經把假都請得差不多了,現在根本走不開,所以張靈便決定自己來京師一趟,一來是幫文徵明他們捎信給文哥兒,二來則是看看自己能不能跟著去敦煌看看。
文哥兒隨信給他們寄了本《河西走廊》,張靈看完以後也對敦煌那邊的石窟雕塑和壁畫非常感興趣,直覺覺得去這一趟可能會對他的畫技大有裨益。
左右他是不想參加科舉的,還不如趁這個大好機會出關尋找敦煌壁畫去。
不管能不能找到,心裏總歸不用記掛這事兒。
文哥兒沒想到自己這一網撒下去還真撈著了魚。他高興地說道:“好,到時候你可以與我大哥他們一起去陜西!”
想到哈密衛那邊出的變故,文哥兒又提前給張靈講清楚了,免得他不知道關外並不安穩的事兒。
張靈灑然一笑:“有那麽多人頂著,真要有出什麽事也輪不到我這一介白身身上。”
兩人就著敦煌之行討論了一會,又把王守仁也拉過來一起討論。
之前在吳寬家比字時王守仁與張靈也見過面,兩邊不用怎麽介紹,自然而然便熟稔起來。
只是王守仁對軍事更感興趣,對繪畫話題興致不濃,兩人湊一起便只暢想過完元宵怎麽呼朋喚友去陜西找楊一清。
文哥兒:“…………”
文哥兒老羨慕了!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可惡,可惡
更新!
註:
①君子有三樂一段:參考《孟子》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君子有三樂,稱王天下都沒這麽快樂!
②先農壇、籍田禮:參考《明太宗實錄》《明孝宗實錄》
③張靈:前面出現過的,唐伯虎的好朋友,祝枝山的徒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