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十三章

關燈
◎。◎

嬴政並不在意哪種器物最早被用來記錄文字, 他更關心「紙」為何物。

依照歷史發展規律,多見後浪推前浪。

假設「紙」是六個選項中最後被發明出來的書寫材料,它與其他五個選項比較, 必有超群出眾的優點。

嬴政對未知的「紙」好奇心極大, 恨不得立刻聽一聽要怎麽制作, 是否符合自己的猜測。不過, 眼下即便對其餘已知器物沒太大興趣,但仍頗有耐心地聽咕咕以其節奏閑聊歷史。

如今已經明白不可輕視任何事物。

看似平凡的一草一木,可以是高產作物去推動社會發展, 亦能是罌///粟被制作成為大殺器。

咕咕列舉了六個選項。

嬴政接觸過其中五種,但已經不會自負地說對它們了若指掌。

且不論問其化學結構之類的深奧問題,就算問簡單的青銅器步驟, 他也講不出子醜寅卯。

無知者又憑什麽斷言不必聽一聽這些器物背後的故事。

它們凝結著發明創造與使用者的智慧,說不定舉一反三, 從青銅器進化出其他冶金術, 繼而搞出神兵利器。

幾個月前,嬴政斷無可能生出此等想法。

那時希望的是活得越久越好, 是想要秣馬厲兵擴張大秦疆域。

短短數月, 恍若隔世, 脫胎換骨。

近期去往鹹陽招賢館, 以包羅萬象的心境去招募前來自薦者,那些被考察者自然也感覺到了不同。

此種秦風改變的時日尚短, 但效果已經顯現出來, 有越來越多的人敢來招賢館。

重點就是“敢”字。

當嚴苛的秦律被改動, 一些避隱於鄉野的能人願意來鹹陽試一試了。

嬴政更是領悟了凡事欲速則不達, 比如不再急於征伐百越。

再如當下看了漢字演化史, 並沒有想要一步登天地搞出簡體字。如今想要加快傳播學識的速度, 只需進一步改良秦隸就好,只有適合大秦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追趕後世的發展進度。

一邊想著,一邊繼續看水鏡。

水鏡:【提到最早的文字記錄材料,很多人會投票給選項A甲骨。

如今,很多人對於甲骨文不再陌生。就算識別不了這些文字,但也大致了解它們是殷商文字,被刻在龜甲與獸骨之上,多作占蔔。

甲骨文最初的發現者是清朝末年的金石學家王懿榮。

1899年,年過半百的王懿榮因身體不適尋醫問藥,藥方中有一味難得一見的「龍骨」。

在買下這種藥材後,他發現龜甲上刻有一系列有規律的符號。此前見所未見,非篆書亦非籀文。

王懿榮有著紮實精深的金石學本領,以敏銳的眼光看出這些“龍骨”藥材可能隱藏了某種古代秘密。

他將市面上能買到的帶有符號印記的龍骨都收購入手。經過反覆研究,推論這些符號是現存史料中不曾記載的商朝蔔文。

龍骨,這味藥材很早就見於醫藥典籍《神農本草經》。

不是真的出現了傳說裏的龍,它泛指遠古時期的大型哺乳動物骨骼化石,例如劍齒象、犀牛、三趾馬等動物。

將其入藥的歷史久遠,在《本草綱目》、《傷寒論》等醫書中都能看到蹤影。

從殷商到清末數千年的時間,現存史料中為什麽沒有人早於王懿榮先發現甲骨文?

一來,不是所有出土的龍骨都在商朝被用作占蔔,那就不會在上面留下甲骨文。

二來,龍骨被當作藥材使用時,理論上不一定研磨成粉,可以碎成塊狀入藥。雖然塊狀骨仍能看出其上符號,但誰會對其投入專註呢?

一般情況下,主動去接觸龍骨的無外乎是藥材收購商、藥鋪、大夫與病患。

正巧收到的龍骨有甲骨文刻字,又巧合到此人有深厚的金石學學問功底,還需要他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與研究精神,那才能讓殷商文字重新現世。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是好運在身,卻與他本人的學識與心性密不可分。

他終結了將這些刻字龍骨磨碎入藥的“人吞商史”鬧劇,對於殷商史學的研究功不可沒。

時代洪流卻無情又殘忍。

一個人能夠改變甲骨文蒙塵數千年幾近湮滅的悲慘命運,但無力改變不了中華大地陷入屈辱亂世。

1900年,發現甲骨文不滿一年,義和團攻打京師,不久八國聯軍侵華攻入北京。

王懿榮被臨時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城破之際仍做著最後的抵抗,巷戰到底不願投降。

這一邊有人苦苦死守,但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攜光緒帝已經在主力軍的掩護下棄城而逃。

最後,北京城被洋槍利炮徹底攻破。

清朝皇帝與太後外逃,被丟棄的守軍們彈盡糧絕。王懿榮不願做俘虜受辱,攜繼妻與長媳投井自盡,以身殉國。

甲骨文,它承載的不僅僅是遙遠的殷商記憶,更是染上了清末亂世的鮮血淋漓。

當殷商文字在亂世重現天日,但那個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安然無恙做考古學問。

王懿榮幸運又不幸,時逢亂世,殉國而死。像他這樣的反抗鬥士不在少數,很多都沒有在史上留下姓名。

如今與百餘年前截然不同了。不再朝不保夕,不再提心吊膽,擔憂明天醒來就會陷入戰火紛飛。

我們閑來無事拿出手機隨便看看甲骨文圖片,或戲說幾句商朝構字法,或感嘆幾句當年的命運無常。

這樣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離不開無數革命先輩的奮鬥,更離不開人民解放軍的守護,由衷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

話說回來,甲骨就是最早記錄漢字的材料嗎?

那還真不一定。

回看六個選項:A甲骨、 B青銅、 C紙、 D陶器、 E竹簡、F絲帛。

在先秦與秦朝相關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竹簡被用作主要的書寫材料,偶爾看到當時造價極其高昂的絲帛。

比起更為熟悉的青銅器刻有金文,或許會有人驚訝於選項中為何混入了D選項——陶器。

最令我影響深刻的陶器,應該也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那就是「手辦狂魔」嬴政所留的始皇陵兵馬俑。

回溯陶器的發明史,它被創造出來的時間極早,是史前文明時期。

隨著這些年的考古發現,將陶器出現的時間軸不斷向前推。

目前認為世界最早的陶器在中國,是江西省萬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片。

它沒有精美華麗的外貌,看起來很像一塊隨處可見的土塊,卻打破了陶器日本起源說。

早前,在日本發掘出距今一萬六千年三處繩文草創期的陶片,那一度讓某些人主張陶器最初源於日本。

直至仙人洞的考古發現,通過碳十四的測定,中國江西洞內陶片距今約兩萬年。有考古物證作為依據,打破了陶器制作工藝的源頭在日本,亞洲諸國都是從日本習得陶藝的說法。

兩萬年前,華夏大地上有人將土、水、火進行碰撞,創造出陶器。

隨著制陶技術的提升,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想要在陶器上刻些字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經過考古發現,在多處不同地區遺址中發現了帶有刻符的陶器殘片,將其成為陶文。比如高郵陶文、丁公陶文、山東大汶口陶文與半坡陶文等等。

這些陶文的內容各不相同,而不同地區出土陶文刻制時間不同。最早的半坡陶文,大約刻於公元前4800到公元前4300年之間。

學者們對於是否將陶文作為早期文字仍有爭議。

有人認為陶文仍處於符號階段,不能把文明的階段提得太靠前。

也有人認為陶文與甲骨文具備了某些內在關聯,所以主張中國最早的文字該是陶文。

之所以會出現分歧,主要原因是出土陶文的數量太少了。

哪怕是字符數量最多的半坡陶文,也就只有三十個字符。陶文數量稀少,難以構建出完整的體系證明它是早於甲骨文的文字。

想要停止爭論不休,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只有耐心等待更多的考古發現。當有足夠多的陶文現世,才能去科學推斷它在漢字史上的位置。

因此,這道選擇題尚無正確選項。

說到這裏,順帶提一句造紙術。

它是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創始時間推測在西漢。

我們都熟悉的“蔡倫”,是在東漢時期利用樹皮、麻布頭、舊漁網等原料對於造紙術進行了改良。

從這些廉價原料,不難看出蔡倫的改良大幅降低了紙張成本。

流傳至今的古籍卻少有具體描述造紙術的步驟。明末的《天工開物》是個例外,較為詳實地記錄了這一重要技術。

直接上原著文字與配圖,感興趣的可以暫停慢慢看。

圖甲1-圖甲30.JPG

如圖所示,宋應星記錄的不是東漢年間造紙方法,而是明朝用的詳細造紙工藝。從東漢到明末,不斷精益求精地改良後,造紙術已然非常成熟。】

鏡前,嬴政果斷喊出暫停。

剛才聽咕咕提到始皇陵的兵馬俑,他沒有暫停那一段插播影像。每集能用的暫停時長有限,必須用在刀刃上,比如獲取關鍵技術的時候。

當下,他握緊毛筆,落筆成風,一字不落地將明朝造紙術步驟謄抄下來。

抄是抄了,但對於抄錄內容,不免有許多一知半解之處。術業有專攻,這事還是得找墨家弟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