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秦始皇驅儒
關燈
小
中
大
就在山海城籌備爭鳴大會的時候,鹹陽城卻頒布了【驅儒令】。
秦始皇宣布,鹹陽城獨尊法制,凡儒生者,三日之內,必須離開鹹陽城,否則緝拿下獄,概不例外。
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秦始皇頒布的【驅儒令】,等若將儒法之爭推向高峰。
天下儒生,氣憤不已。
由【驅儒令】,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焚書坑儒”。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焚書和坑儒,是發生在不同時間點的兩件事。
一切,還得從秦始皇一統六國說起。
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為王的問題上發生了一場爭論。
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批官吏,請求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占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為王,認為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
但廷尉李斯則堅持反對,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禍亂。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認為立封國,就是樹敵兵。
於是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
時隔八年之後,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於鹹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上,又發生了一場關於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
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發的。
在宴會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秦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於越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覆分封制的主張。
淳於越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把淳於越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
丞相李斯明確表示,不同意淳於越的觀點,反駁道:“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一可能遭到破壞。”
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蔔筮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
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此即為“焚書”。
在焚書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
坑儒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而是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權力和享受到榮華富貴之後,十分怕死。在統一天下之後,他異想天開地要尋求長生不死藥。
方士侯生、盧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應為秦始皇找到這種藥。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或者所獻之藥無效驗者,要處以死刑。
侯生、盧生自知弄不到長生不死藥,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專任獄吏,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等等。
方士還言,長生非秦始皇所能修成,長生也非是小小丹藥所能達到。他們接近始皇,非要煉藥尋丹,乃是要傳《道經》於天下。
秦始皇知道後,惱羞成怒,認為方士們在耍弄自己。
於是先焚《道經》,後坑方士。
秦始皇以“妖言以亂黔首”的罪名,下令在都城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四百六十餘人,活埋於鹹陽。
此即為“坑儒”,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一場統一思想的運動。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等。
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
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機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
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
儒墨並稱顯學,但墨家更側重對農業方法的創新,種地務農。道家更註重研究身心,人性觀的形成探索。名家更註重形而上哲學思考。
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當時的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覆禮”,妄圖恢覆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是明顯的。
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
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
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一思想。
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
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統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
法家強調的是法、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為駕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為自覺,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好工具,所以歷代統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
秦始皇因為“焚書坑儒”留下千古罵名,給人看為大暴君,其實是冤枉秦始皇了,這個數字事實上是非常小的。
在長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殺人成千上萬的事情多不勝數。
但是,這件事情最大程度上得罪了文人儒生集團,儒家從戰國以來一直是個非常猖狂的集團,它反映了要想治國必須以儒術為中心,所以和墨家不合,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更讓儒家有重要的權力。
他們得志後,把罪人指向秦始皇,所以秦始皇成為萬世暴君、遺臭千年。
秦始皇並沒有殺淳於越,坑殺術士也是依法處理。欺騙國家財產,在古代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就是殺頭的罪。
雖然失去很多價值的書,令人感嘆,但是秦始皇焚書與坑儒是合情合理。
由此,秦始皇入主鹹陽城,通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知道自己死後,被儒家坑得如此之慘,怎麽能不暴跳如雷。
這才有了【驅儒令】的誕生。
沒有將鹹陽城的儒生,直接斬盡殺絕,就算是秦始皇的帝王胸襟了。
鹹陽城的儒生,也是知道,他們的前輩,幹了壞事,報應來了。這個鍋,他們不背也得背。
一時之間,鹹陽朝廷的各大政務機構,大量的文官自動辭官。
辭官浪潮,並沒有影響到鹹陽城的運作。只因秦始皇並不是孤家寡人,隨他一起入住鹹陽的,還有李斯等一幫重臣。
不得不說,這是一步妙棋。秦始皇【驅儒令】,不僅趕走了讓他厭惡的儒生,還順利地掌控鹹陽,一舉兩得。
儒生辭官之後,他們的去向,就引人關註了。
去其他的王城?
難。
每一座王城,位置都已經飽和,哪裏容得下新來者。
留給儒生的選擇,只有兩個。
其一,徹底隱退,做一個閑雲野鶴。
其二,加入玩家的領地。
中國區的領主,沒有一個是傻瓜。
【驅儒令】一下,領主們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鱷魚,齊聚鹹陽城。
對玩家領地而言,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鹹陽城的儒生,尤其是此前在朝廷任職的官吏,雖然不是歷史人物,但是在領地的作用,絲毫不差。
他們資質優異,經驗豐富,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再說得直白一點,像山海城現在的周海辰、徐真常這一類的文官,在鹹陽城,那是一抓一大把。
比他們更優秀的,也不再少數。
如此人才,如何不讓領主們亢奮?就連歐陽朔,都心動不已。
可惜的是,在爭奪鹹陽城的儒生戰役上,歐陽朔註定要遭遇滑鐵盧。按理來說,山海城的條件得天獨厚,應該大勝而歸才是,實則不然。
其一,儒家的死敵法家,其道場正是在山海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衛鞅,更是在南疆都護府身居要職。
想想吧,就這一條,就將大部分的儒生擋在門外,心有芥蒂。
其二,白起、魏冉以及章邯等人,可都是秦國人。
雖然說,這幾位跟秦始皇,基本上都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在儒生眼中,山海城跟鹹陽城,還是穿一條褲子的。
這一條,歐陽朔是真的無辜躺槍。
雖然說,山海城的特點是兼容並蓄,但那只是歐陽朔的一面之辭,沒有親眼所見,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這一場人才爭奪戰,山海城註定要敗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秦始皇宣布,鹹陽城獨尊法制,凡儒生者,三日之內,必須離開鹹陽城,否則緝拿下獄,概不例外。
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秦始皇頒布的【驅儒令】,等若將儒法之爭推向高峰。
天下儒生,氣憤不已。
由【驅儒令】,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焚書坑儒”。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焚書和坑儒,是發生在不同時間點的兩件事。
一切,還得從秦始皇一統六國說起。
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為王的問題上發生了一場爭論。
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批官吏,請求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占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為王,認為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
但廷尉李斯則堅持反對,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禍亂。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認為立封國,就是樹敵兵。
於是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
時隔八年之後,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於鹹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上,又發生了一場關於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
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發的。
在宴會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秦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於越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覆分封制的主張。
淳於越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把淳於越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
丞相李斯明確表示,不同意淳於越的觀點,反駁道:“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一可能遭到破壞。”
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蔔筮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
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此即為“焚書”。
在焚書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
坑儒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而是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權力和享受到榮華富貴之後,十分怕死。在統一天下之後,他異想天開地要尋求長生不死藥。
方士侯生、盧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應為秦始皇找到這種藥。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或者所獻之藥無效驗者,要處以死刑。
侯生、盧生自知弄不到長生不死藥,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專任獄吏,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等等。
方士還言,長生非秦始皇所能修成,長生也非是小小丹藥所能達到。他們接近始皇,非要煉藥尋丹,乃是要傳《道經》於天下。
秦始皇知道後,惱羞成怒,認為方士們在耍弄自己。
於是先焚《道經》,後坑方士。
秦始皇以“妖言以亂黔首”的罪名,下令在都城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四百六十餘人,活埋於鹹陽。
此即為“坑儒”,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一場統一思想的運動。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等。
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
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機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
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
儒墨並稱顯學,但墨家更側重對農業方法的創新,種地務農。道家更註重研究身心,人性觀的形成探索。名家更註重形而上哲學思考。
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當時的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覆禮”,妄圖恢覆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是明顯的。
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
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
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一思想。
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
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統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
法家強調的是法、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為駕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為自覺,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好工具,所以歷代統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
秦始皇因為“焚書坑儒”留下千古罵名,給人看為大暴君,其實是冤枉秦始皇了,這個數字事實上是非常小的。
在長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殺人成千上萬的事情多不勝數。
但是,這件事情最大程度上得罪了文人儒生集團,儒家從戰國以來一直是個非常猖狂的集團,它反映了要想治國必須以儒術為中心,所以和墨家不合,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更讓儒家有重要的權力。
他們得志後,把罪人指向秦始皇,所以秦始皇成為萬世暴君、遺臭千年。
秦始皇並沒有殺淳於越,坑殺術士也是依法處理。欺騙國家財產,在古代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就是殺頭的罪。
雖然失去很多價值的書,令人感嘆,但是秦始皇焚書與坑儒是合情合理。
由此,秦始皇入主鹹陽城,通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知道自己死後,被儒家坑得如此之慘,怎麽能不暴跳如雷。
這才有了【驅儒令】的誕生。
沒有將鹹陽城的儒生,直接斬盡殺絕,就算是秦始皇的帝王胸襟了。
鹹陽城的儒生,也是知道,他們的前輩,幹了壞事,報應來了。這個鍋,他們不背也得背。
一時之間,鹹陽朝廷的各大政務機構,大量的文官自動辭官。
辭官浪潮,並沒有影響到鹹陽城的運作。只因秦始皇並不是孤家寡人,隨他一起入住鹹陽的,還有李斯等一幫重臣。
不得不說,這是一步妙棋。秦始皇【驅儒令】,不僅趕走了讓他厭惡的儒生,還順利地掌控鹹陽,一舉兩得。
儒生辭官之後,他們的去向,就引人關註了。
去其他的王城?
難。
每一座王城,位置都已經飽和,哪裏容得下新來者。
留給儒生的選擇,只有兩個。
其一,徹底隱退,做一個閑雲野鶴。
其二,加入玩家的領地。
中國區的領主,沒有一個是傻瓜。
【驅儒令】一下,領主們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鱷魚,齊聚鹹陽城。
對玩家領地而言,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鹹陽城的儒生,尤其是此前在朝廷任職的官吏,雖然不是歷史人物,但是在領地的作用,絲毫不差。
他們資質優異,經驗豐富,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再說得直白一點,像山海城現在的周海辰、徐真常這一類的文官,在鹹陽城,那是一抓一大把。
比他們更優秀的,也不再少數。
如此人才,如何不讓領主們亢奮?就連歐陽朔,都心動不已。
可惜的是,在爭奪鹹陽城的儒生戰役上,歐陽朔註定要遭遇滑鐵盧。按理來說,山海城的條件得天獨厚,應該大勝而歸才是,實則不然。
其一,儒家的死敵法家,其道場正是在山海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衛鞅,更是在南疆都護府身居要職。
想想吧,就這一條,就將大部分的儒生擋在門外,心有芥蒂。
其二,白起、魏冉以及章邯等人,可都是秦國人。
雖然說,這幾位跟秦始皇,基本上都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在儒生眼中,山海城跟鹹陽城,還是穿一條褲子的。
這一條,歐陽朔是真的無辜躺槍。
雖然說,山海城的特點是兼容並蓄,但那只是歐陽朔的一面之辭,沒有親眼所見,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這一場人才爭奪戰,山海城註定要敗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