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36章 一句句姐姐長、妹妹短的,也不怕閃了舌頭

關燈
楊世醒一語道破所有迷霧。

阮問穎眼前一亮, 頓覺明悟了不少。

她盈出一個歡喜的笑容:“原是這般。”

“不瞞你說,昨日遇見雙雅後,我心裏就一直壓著樁事。想著,要是當初我沒有把她帶進山莊, 引薦給宜山夫人, 她的家是不是就不會散。”

“她如今瞧著是過得不錯,可如果她家裏沒有發生變故, 也許她能過得更好呢?所以我一直在想, 我是不是好心辦了壞事。”

楊世醒半含笑意地哂她:“你怎麽總是喜歡把別人的錯誤歸咎到自己身上?你是什麽了不得的人物嗎, 他人的前途命運盡皆系於你一身?”

“品性好的人不會因為你給他一筆橫財就變壞,品性差的人也不會因為你不幫他就安分守己。她的家人天性使然, 縱使沒有得到那筆橫財, 也遲早會生事。”

“你不過是把時間提前了一點,幫她早點挨過這一遭而已, 有什麽好自責的?要我說, 那農家女反倒該謝謝你,謝你幫她掃除了人生道路上的阻礙。”

阮問穎摸摸鼻尖, 虛心領受了他的前半段話:“我自然不會把自己當回事。只是她是我唯一接觸到的農家女孩, 年紀又小,我就忍不住會多想一想……好在我現在已經想明白了。”

至於他的後半段話,雖然聽上去也很有道理,但著實有些大言不慚,她暫時還沒那個臉皮去附和,遂略過不提, 當做沒有聽到。

她把話題轉回到學堂上:“照你方才之言, 學堂要辦得足夠多才能有效果, 可現在只辦了三間, 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實現網羅天下英才的設想呢?”

“十年?二十年?”對方隨口報出幾個數字,“總之不會很短。這種事需要慢慢來,士族的對抗、朝堂的制衡取舍和新舊政替,都會讓時間不斷延長。”

“且辦學堂不僅是辦就行,興民苑也要跟上,一旦種地的人少了,糧食就會成為問題。如果不能找出解決之法,讓天下人學有所學只能是個設想。”

阮問穎凝起眉,沒想到裏頭有這麽多的麻煩:“需要這麽久嗎?二十年都未必能辦成?”

他懶懶道:“三十年也未必。徐茂淵把它稱為百年之計,依我看,若不能匯集天時、地利、人和,幾個百年都沒用。”

“百年?”阮問穎吃了一驚,“這未免也太久了……便是高祖在開國之初定下的安民之道,也不過維持了三四十年,一百年……誰能確保它施行這麽長久?”

“沒人能確保。”楊世醒把目光轉向她,“但我不能因為這點不確定就不去做,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如果不積跬步,又何以至千裏呢?”

他目光平靜,似一潭山泉,爍著清亮的光。阮問穎看著,心旌於剎那間搖曳,漾出一抹動容的淺笑。

“你說的是。此乃為生民請命之根本,縱有千難萬險也要迎難而上,是我膚淺了。”

楊世醒微微一笑,伸手撫上她的臉頰:“這話該我來說才是。我雖然在此一事上費心出力,但只是為了免受士族轄制,招攬天下門生,不是什麽為民請命,沒有你說得那麽無私。”

阮問穎不覺得他是單純為自己,誠然,這是一條網羅心腹的捷徑,但他還有更輕松的路可以走,沒必要非這麽做。

不過她也不會在這上面和他爭辯,順著他的話道:“那你也比那些什麽都不做的人強。你是天底下第一好的兒郎,我——我與有榮焉。”

楊世醒眸裏含出一絲笑意,挑眉道:“好,這話我記下了。希望你別轉過頭就忘了它,罵我混賬。”

阮問穎笑嗔著拍了一下他撫在她臉頰上的手:“怕什麽?只要你不做混賬事,我就不會罵你。”

笑了一會兒,她收斂容色,臉頰貼著他的手掌,在他掌心裏輕蹭:“民以食為天,不管辦不辦學堂,糧食問題都至關重要,希望興民苑能盡快找到解決之法。”

“盡人事,聽天命。”楊世醒把她摟進懷裏,“好在這幾年沒發生什麽嚴重災害,興民苑也有了一點突破,或許過不了多久就能改換一新。你不必多憂。”

“嗯。我不憂。不管將來如何,我都會陪伴在你的身邊。”

……

九月底,宜山夫人舉辦品蟹宴,邀請眾貴女與宴。

又是一年秋,一場宴,與宴的人少了一批,也多了一批。

“姐姐方才作的那一首詩真好,素聞姐姐才名,今日一見,果真令人驚嘆。”一名身量纖細的少女執起酒盞,笑著走來,“妹妹在這裏敬姐姐一杯。”

阮問穎打量著她:“你是……?”

來人自報家門,道是都轉運使之女蘇方月,原居泗州,現隨家中長輩一道上京,才至不久。

都轉運使一職本由張氏兄長擔任,張家倒後,這一位置就空了下來,由水陸運使暫代,直到前一個月才定下新的人選。

此職歷來為鹽司要職,在任者雖鮮有善終,但仍舊吸引著不少人前仆後繼,畢竟這是一個肥差,能受到多方拉攏,不管是長袖善舞還是則主而侍都可一展宏圖。

很顯然,這位新任的都轉運使願為六皇子效犬馬之勞,其女上行下效,自然對將來的六皇子妃態度殷切,生怕後者不認自己這個“妹妹”。

“原來是蘇妹妹。”阮問穎擺出世家貴女的端莊微笑,既不過分冷淡,也不過分熱情,“不過一首拙作,當不得妹妹如此誇獎。”

蘇方月繼續回以親熱的笑:“姐姐當得。姐姐方才於詩文中用的那一個‘過’字,當真是妙極……”

不遠處的聞思靜冷眼瞧著這一幕,發出一聲不屑的嗤笑:“走了一個徐妙清,又來了一個蘇家女,一句句姐姐長、妹妹短的,也不怕閃了舌頭。”

她同身旁的長姐道:“這位新來的蘇妹妹在親近咱們未來的六皇子妃之前,難道沒有去打聽打聽,上一個同其姐妹相稱的人落得了什麽下場嗎?”

聞家長女蹙眉輕斥:“靜兒。慎言。”

聞思靜哼了一聲:“我慎什麽言?我又沒有包藏禍心,也沒有——算了,不說了,大好的時節說這些掃興的做什麽,左右要應付這些虛情假意的人不是我。走吧,大姐,我們去別處瞧瞧。”

廊上的聞家二女轉道離開,廊下的蘇方月繼續親親熱熱地同阮問穎說著話。

阮問穎應付了一會兒,漸生不耐,好在對方是個伶俐人,察覺出她的態度,乖覺地主動告了辭,臨走前還借著附近盛開的木芙蓉誇獎了一番她的容貌,可謂周全妥帖至極。

讓一向很少說人閑話的阮淑晗都搖了搖頭:“這位蘇姑娘,可真是太有心了。”

“還行。能瞧出她的有心就好。”阮問穎不甚在意,“我也不是第一回 碰見這樣的人了。”

阮淑晗道:“只怕這樣的人在往後會越來越多,你招架不住。”

她莞爾:“姐姐看輕我了,不過應付幾個人,我怎麽會招架不住?”

對方遲疑:“我是怕……會再出第二個徐妙清。”

“姐姐不必怕。”她道,“當初她能得手,不是因為她是誰,而是因為我信任她,才給了她可乘之機。現在我不會再給別人這個機會了。”

阮淑晗聞言一怔,沒有說話,默默握住她的雙手,對她彎出一個微笑。

宜山夫人的品蟹宴自然不止品蟹一事,吟詩作對、觀賞園中美景都是必經的。

時值仲秋,溪堰莊地處深山,四時不同,花色同開夏、秋兩季,松柏青青,銀杏泛黃,紅楓遍染,美景與去歲相似,又有迥異。

斜倚在觀月樓的闌幹處,阮問穎眺望著西北方層層疊疊的楓林,發出一聲感慨:“今年的秋日來得晚,我還以為山中的楓林會晚紅一些,沒想到這時就已經這麽盛了。”

旁邊人道:“正是,我也覺得奇怪。都說山中四月芳菲晚,照理九月也不該秋意盛,卻是兩景同山不同時,著實令人不解。”

聲音來自齊芯竹,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仿佛在強逼著自己開口應話。

阮問穎循聲看去時,對方還有些像是被她驚到了,朝她扯出一抹無措的微笑。

看來不僅是今年新人,去歲舊人的態度亦有轉變。

其中關節不難明白,和先前那位蘇家女的緣由差不多。齊芯竹雖出身世家,然祖蔭不顯,其父只在工部擔任一小小郎中,無甚前途。

不想,齊父在近日因營繕有功入了六皇子法眼,齊家人大喜過望,連忙命家中唯一能和準六皇子妃攀上關系的女兒主動親近前者,助父升遷。

更巧的是,齊父意在工部侍郎,而現任的工部侍郎乃是顧家人。

顧家在經過楊世醒的一連串打壓後元氣大傷,顧家家主執掌的通政司本就一年比一年勢微,逐漸淪落成清水衙門,若是連工部侍郎都保不住,就真的只剩下表面風光了。

齊家則正好相反,原本只靠著一點祖宗餘下來的功勳在長安撐門面,朝中無人,六皇子的青眼對他們而言不啻喜從天降,一旦抓住這個機會,整個家族由衰轉盛未必不是一樁空想。

自然而然的,齊顧兩家開始暗流湧動。

齊芯竹和顧婧柔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

以往二人總是同進同出,不是姐妹勝似姐妹,對阮問穎也隱隱抱有一種同仇敵愾的態度,今回宴上卻分開了,齊芯竹還主動出言附和了她的話。

阮問穎有些發笑地想著,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昔日形影不離的姐妹,終究會因為家族之間的利益沖突分道揚鑣,也算是長安城中獨有的風景吧。

作者有話說:

本章六殿下所言“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如果不積跬步,又何以至千裏”化用自老子《道德經》,穎妹妹所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出自劉希夷《白頭吟》。

第237章 你先娶穎丫頭為妻,等過兩年薛家女長大了,再納她為側妃

品蟹宴共有三道筵席, 除卻第一道需靜坐品嘗外,其餘兩道皆可隨心而處,一時間交談嬉笑之聲不絕,吟詩作對者有, 打趣者有, 賞景者亦有。

此宴為廣邀之宴,賓客零零總總有數十人, 但不是所有人都聚在一處, 譬如能和阮問穎同坐一席的, 就是家世身份皆出挑的貴女。

不過因大部分是常日舊熟,氛圍也不拘謹, 說說笑笑的, 比較輕松。

不知是誰提起了楚端敏:“記得去歲瓊芳宴上,她說什麽九流三分、不可把公侯姑娘比作平民丫頭, 言語間頗為自得, 顯露出對自己身份的驕傲。”

“如今可好,她自己真真成了下九流的人物, 什麽國公孫女、公主遺女都不再是, 連平民丫頭也不如。可見有些話不能亂說,老天爺都記著呢。”

聞思靜嗤笑一聲,把玩著玲瓏酒盞,道:“是啊。當時她還和人起了爭執,一個說王侯將相天生,一個說成敗是非不定, 兩個人誰也沒說服誰。現在可好, 她們都不用再苦惱了。”

席中陷入一片安靜。

關於當初的那場爭執, 只要是記性好的人, 都不會忘記徐妙清的存在,然而記得是一回事,提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七月的風波在長安城中鬧得沸沸揚揚,如今雖已塵埃落定,當事人亦沒有表現出諱莫如深的態度,眾人也不會那般沒有眼色地主動提起,惹其不快。

偏生有個喜歡唱反調的聞思靜,把這話直白說出來了,即使沒有指名道姓,也是一聽就知道在說誰,真不知道她哪來的底氣。

眾女暗自懸心地想著。

阮淑晗也有些不滿,默忖這位聞二姑娘是有心還是無意,怎麽總喜歡說這些不中聽的話。

反倒是最該心起波瀾的阮問穎安之若素,舉起跟前酒盞,含笑道:“此酒名喚金葉,乃夫人從古書中翻閱得來的佳釀,頗具醇味,配上今日的這場蟹筵正好,諸位不妨品一品。”

席上頓時一松,眾女皆舉酒相敬,心照不宣地把這篇揭了過去。

只有聞思靜面隱不忿,但也不敢發出來,悶悶喝了一口酒,低頭吃起了菜。

酒過三巡,宜山夫人帶領眾人離開雅苑,前往山外亭賞景。

眾人分散開來,三三兩兩地漫步在山路之中。

聞家長女已經出嫁,方才坐的不是阮問穎一席,途中聽聞席上發生的事,當即氣得面色生白,拉過妹妹行走到一旁的小道上,低聲嚴厲斥責。

“你一天不跟人嗆聲就心裏不舒坦是不是?人家招你惹你了,為什麽非要說那些話?你知不知道你都做了什麽!”

聞思靜覺得委屈,不服道:“我說什麽了嗎?我不過說了兩句話,你們一個個的就好像我說了什麽大逆不道之言一樣,憑什麽?”

聞家長女道:“就憑你這個說話的口吻和態度!難怪從來沒有別家姑娘願意和你相處,我要不是你嫡親長姐,我也懶得理你。”

“不理就不理,當我稀罕麽?我從小就是這副模樣,姐姐應當早就清楚,怎麽這會兒才來指責我?看來這六皇子妃的頭銜果真厲害,讓你們一個個的都上趕著巴結。”

“你!你簡直要氣死我……你想當第二個徐家女?”

聞思靜撇撇嘴:“大姐放心,我沒那麽愚蠢。以她這麽一個目中無人的性子,出現第二個徐妙清是早晚的事,我只需要在一旁看熱鬧就好,犯不著親自動手。”

“你還想要動手?你、你真是——靜兒,你老實同我說,為什麽這麽不喜歡那位阮家姑娘?你常常說她性情如何不好,可向來只有你如此說法,旁的人從來沒有這麽說的。”

“哼,別人敢說她不好麽?巴不得把她捧到天上去。我不一樣,我就是看她不順眼……”

聞家姐妹在山路中爭執私語,另外一邊,阮淑晗和阮問穎也在談著話。

阮淑晗道:“真看不出來那位聞二姑娘對你如此不喜。你可記得你有在什麽時候得罪過她嗎?”

阮問穎搖搖頭:“她素來就喜歡這般夾槍帶棒地說話,不單只針對我一個人,我懶得理會她。”

阮淑晗深以為然:“她的性子的確古怪,別人一句話有哪裏說得不好,都能惹她甩臉。往後我們少同她說話,免得使自己不開心。”

“好,不理她。”阮問穎含笑應聲,“以現在的情形來觀,一旦我對她置之不理,怕是很快就沒有人會再同她說話。晗姐姐,你且等著瞧好戲罷。”

姐妹倆相視一笑,在山中賞景慢行。

走了一段路,望著道旁盛開的木槿花,阮淑晗忽然逸出一聲嘆息:“不過,她那話也提醒了我。當初那場爭論不過兩人隨口之言,誰都沒有放在心上,不想如今卻皆成了讖言。”

以身份自矜的楚端敏沒了身份,認為成敗人定的徐妙清敗在了謀算之下,不過春秋一轉,故人就隨著舊事一塊飄散在了風中。

她慨然道:“當真是令我有種恍惚之感。”

阮問穎伸手接住飄落下來的一片花瓣:“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她們是什麽樣的人,就會說什麽樣的話,做什麽樣的事,有什麽樣的結果。”

“姐姐只觀她們之言,會覺得她們是一語成讖,但若回想她們過往的一切言行,就會覺得是在情理之中了。”

頓了頓,道,“當然,楚姑娘的情況比較特殊,不能一概而論。可她即使不遇上這一樁事,將來也會遇上別的事,因為她本身的性情而獲得不同的結局。”

阮淑晗一怔,悟解地笑了:“是我想迷了。你說得對,這世間的一切皆有因果,而這因果皆出於人們自身。好妹妹,你當真比我懂得太多。”

阮問穎翻過手心,讓花瓣隨風飄遠,莞爾道:“不是我懂得多,是六殿下懂得多,時常會和我說些道家玄言。我聽得多了,便也跟著學了一點,姐姐覺得我方才說得如何?”

阮淑晗掩扇一笑:“說得不錯,改日你可以去說給你的六殿下聽,別總是在我耳旁念叨著他,言談間也總要提一提他的名字,讓我知曉你對他有多麽喜愛思念。”

……

十月將至,陛下的萬壽節近在眼前,楊世醒奉命置辦一應事宜,前往紫宸殿稟報情況。

這些事宮中自有定例,今年又非整壽,不需要怎麽親力親為,是以陛下只過目一番便罷,沒有詳問更多。

反倒閑話家常般說起了另外一樁事:“崖州傳來消息,薛宏順領兵大敗敵寇,於海中追擊數裏,追到了敵寇的島上,俘虜敵方宗室數百人。”

楊世醒對這份捷報早有耳聞,聞言沒有露出多少驚喜的神色,淡笑道:“薛將軍有萬夫之勇,不愧於父皇賜他的威武之名。父皇準備怎麽處理那些宗室?”

陛下揮了揮手:“還能怎麽處理,照著以往的慣例,讓他們用金銀布匹來贖人,只要答應每年向我中原稱臣納貢,朕就讓他們繼續在島上當著宗室。”

楊世醒察覺到他回答得有些心不在焉,便沒有開口,靜靜等著下文。

對方果然有下文在等著他:“薛宏順有個妹妹,比你略小兩歲,聽說生得不錯,文墨也很精通,頗具芳名。父皇意欲把她許配給你,你意下如何?”

楊世醒猝然擡起頭,於片刻之後沈靜眸色,笑道:“父皇說笑了,兒臣已與表妹有了婚約。”

陛下道:“沒讓你把這門親事退掉。父皇的意思是,你先娶穎丫頭為妻,等過兩年薛家女長大了,再納她為側妃,這樣兩邊都不耽誤。”

楊世醒道:“父皇可是忘了,兒臣在求娶表妹時曾說過,要一生一世珍重她,兒臣妻子這個位置,除了表妹之外不會再有他人。”

陛下道:“父皇讓你另娶了嗎?娶妻和納妾不同,妻子只有一個,妾可以有很多個。你的妻子自然只能是你表妹,但除卻你表妹之外,你還可以納很多妾,二者並不相沖。”

楊世醒道:“兒臣只要表妹一人。”

陛下發出一聲輕嗤。

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嘲諷。

他道:“少年人總喜歡用山盟海誓的承諾感動自己,然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三年五載一過,大部分人就會把自己說過的話忘了,反笑一句當初不懂事。”

“你現在喜歡你表妹,自然是看她千好萬好,眼睛裏容不下其他人。可是過幾年,當你對她感到膩煩厭倦時,就會想要另尋新歡了。父皇是過來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