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7章 帝王之道,在於為天下萬民謀福祉

關燈
阮問穎:“……”她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嗎?

“表哥, 我們非要聊這些嗎?”她軟軟糯糯地開口,用一雙含情露目瞧過去,“這段時日裏你那麽忙,難得才和我見一回, 難道不想和我多說些什麽別的話?”

她意有所指, 楊世醒卻不接茬,鎮定自若道:“風花雪月雖好, 柴米油鹽也不可或缺。”

他看向她, 在溫情中帶著幾分正經:“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阮問穎有點明白他的意思了。

兩個人的契合, 不只是由家世和相貌構成,與雙方的性情、思想也息息相關, 尤其他還是六皇子, 將來會繼承大統,在妻子的人選方面會更加要求苛刻。

還是那句老話, 帝後共治兩殿, 僅僅賢良淑德是當不好一名皇後的。哪怕是她素來不喜朝政的舅母,也無法完全從這漩渦中脫身, 三年前的南順侯一案就是例子。

楊世醒問她, 不一定是想考驗她,但也絕不是把這事當成閑話來說著玩。

思及此,她定了定神,仔細思考了一番,斟酌著道:“陛下和宜山夫人說的……都有道理,不能齊頭並進嗎?”

楊世醒對她笑了一笑:“不能。如今天下雖太平昌盛, 但朝廷始終能力有限, 父皇恨不得把國庫裏的一文錢掰成兩文錢花, 顧得了一頭已是勉勉強強, 遑論雙管齊下。”

聞言,阮問穎好好地蹙了一會兒眉。

她的眉很好看,彎彎細細的,如遠山含黛,微蹙起來,似江南水面上籠罩著一層煙雨,飄起輕輕淡淡的憂愁,讓楊世醒忍不住伸手撫了一撫。

而此時兩人的心思都在溫飽與讀書的抉擇問題上,所以誰也沒有在意這個舉動。

最終,阮問穎道:“那……還是先解決溫飽問題吧,如果連吃飯都不能保證,就算辦了學堂,恐怕也沒人有心思去讀書。”二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她看向他,眸光微明,“聽你這話的意思,是已經有了解決溫飽的辦法?”那可真是一件大喜事。

“沒有。”楊世醒答得幹脆,“只能說有相關的想法,目前正在嘗試,不確定能不能成功。”

阮問穎:“……那你還讓我選?”

對方不答反問:“所以,你現在覺得你恩師的觀點比較好了?”

她小聲嘀咕:“既然現在還想不出什麽解決辦法,那自然是開設學堂好一點,至少能夠付諸實際。”

說到這裏,她頓了一頓,突發奇想道:“不如結合起來,讓學堂管飯?這樣一來孩子們就不會被餓到了,家裏的大人也能減輕一些負擔。”

“好主意。”楊世醒給予肯定,“不過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

他這話一出,阮問穎就知道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定有許多思慮不周的地方,當下趨迎笑道:“好啊,你問。不過,你——可不可以問得稍微溫和一點?”

對面人失笑:“怕什麽,我又不是洪水猛獸。我只是想問問你,有沒有籌算過在鄉野之地開設學堂需要收多少個學童,這些人每天要吃多少飯,又要花銷多少費用。”

阮問穎心道,怕的就是你問這些回答不上來的問題,顯得她多愚鈍似的。

面上不顯,故作鎮定道:“沒有。不過我想應當不會太多吧?一家農戶一年花費一兩銀子不到,孩子頂了天也就半兩。”

“依制,一裏有百戶人家,十裏為一鄉。一個鄉野村莊統共有千戶人家,一年加起來的花費不過五百兩,不算什麽。”

楊世醒笑了:“好大的口氣,一年五百兩也不算什麽,你一年能有多少的銀錢?”

阮問穎在心裏算了算,她的月錢有十兩銀子,逢年過節還會有額外的賞賜,零零總總加起來可能有二百兩,也可能不到,或是超過,但差不多是這個數。

當然,這些指的是純銀錢,衣裳、首飾沒有加上,因為她也不懂得換算,那些長輩和楊世醒送給她的東西更不能算,都是有市無價。

她把實話說了,道:“雖然比不上一年五百兩的花費,但這只是我一個人的銀兩,且我又是白身,沒有其他的進項,這筆花費……應當不算很大吧?”

楊世醒沒說算不算,只道:“那我再問你,天底下有多少鄉野村莊?這些村莊裏開辦的學堂,加起來需要花費多少銀兩?”

阮問穎:“……”

楊世醒:“而且開辦學堂不是一句話的事,需要雇人搭屋、雇人講課,雇人燒火打水、采買物什,這些事項所需要的花費,你又算過了嗎?”

阮問穎:“……”

楊世醒:“最後,我想問你,你知道一個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是多少嗎?”

阮問穎:“……”

阮問穎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律裏明明白白地寫著,但她還是陷入了沈默。

因為一個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是千萬石糧食,折合成銀兩為三百六十兩,不多不少,與楊世醒的皇子俸祿相同。

而不管是一品大員還是楊世醒,身份都極為貴重,旁人的待遇只會比他們更差。

可是——

“有……那麽窮嗎?”她有些猶疑地詢問,覺得算出來的結果和她平日裏體驗到的大為不同,“只拿這麽一點俸祿,這……要怎麽過日子?”

楊世醒淡淡道:“尋常人家一年也就花費一兩,這樣的俸祿不少了,怎麽不能過日子。”

“可是……”她還是覺得不對勁。

三四百兩的年俸,相較起尋常人家來是很多,可又不是一個人過日子。

她自己家的情況倒是可以理解,她的母親和外祖母都是得寵的公主,擁有封地食邑,光是嫁妝就不止萬金,又有她父親位列鎮國公、襲司馬大將軍之職,每個人的俸祿都是頂格的。

且阮家名下有許多莊子、田地、鋪子,光這幾樣,每年的進項少說也有萬兩,時不時還有來自陛下皇後的賞賜,養活府裏的一大家子人綽綽有餘。

但別人不同啊,比如徐家……唔,是書香世家,族內為官者繁多,想必情況不比她們家差,不算——

裴家……許家……都是高門大戶,簪纓世族,流傳百年的世家,根底深厚,也不指望那點俸祿過活——

想了半晌,阮問穎都沒能想出來一個切實的例子。這固然解決了她先前的疑惑,卻又讓她生出了一個新的疑惑。

“……為什麽,”她看向楊世醒,緩緩發問,聲音很輕很細,像害怕驚擾什麽東西,“能夠身居高位的,都是一些鐘鳴鼎食之家呢?便是寒門學子,也是家有恒產,鮮少有農戶出身……?”

楊世醒伸手輕撥她垂下來的額發,同樣輕緩地回答:“因為真正的窮苦人家都沒有機會讀書習字,更不要提科舉取士。”

“不能舉孝廉嗎?於鄉野中取賢士?”她想起那些在史書中看到的典故。

他道:“何為賢士?一個人如果孝順忠義,但半點不懂得治國之道,給他一個小小的縣令官當也不知道怎麽治理,這樣的人是賢士嗎?”

“楚公於鄉野中取了賢士白井,那的確是一名肱骨大才,可這樣的人古往今來有幾個?”

她無甚底氣地道:“費心找,總能找出來的吧……”

對方果然回了她:“已經有了科舉取士這麽一個便捷的法子,為何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去鄉野中找尋或許存在、但更有可能不存在的賢士?”

“那——”她悶悶道,“我覺得宜山夫人的想法是對的了。”

“讀書當官是那些窮苦人家唯一的出路,就算全家人都吃不飽飯,只要能出一個當官的,哪怕是小小的縣令,也能逃脫苦海,不必再起早貪黑地下田種地。”

她想起二丫回答楊世醒的話: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種地,一直到天黑了也不能停止,因為插秧都是有時令的,一定要趕在時令結束前把秧全部插好。然後是澆水施肥、除草滅蟲……永遠都是幹不完的活,夏天時曬得身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手指頭都能被磨出血來,還要被田裏的大蟲子咬,起許多又癢又疼的疙瘩大包……

阮問穎沒有下過田,甚至連稻谷都沒有親眼見過,只在書中看到過幾幅插畫,但是僅憑二丫這幾句話,她就能想象出普通農戶人家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這讓她的心裏很不好受,有點難過,亦有點羞愧。

她自小錦衣玉食著長大,雖沒有傻到以為天底下的人都和她一般舒適,但也不曾覺得老百姓的日子會過得多麽苦,畢竟太平盛世,怎麽可能會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呢?

沒想到竟會有這麽苦。

怪不得徐茂淵總是強調:帝王之道,在於為天下萬民謀福祉。而楊世醒也總是會格外認真地應諾。

她在以前還有些不能理解,現在,她全都理解了。

她很想幫幫他們,幫幫那些像二丫一樣的孩子,幫幫那些像二丫一家一樣的農戶。

……可是,若讓她用自己的生活交換,讓二丫當國公府的大姑娘,她當農戶之女,她也是不願的。

所以她又難過又羞愧,替二丫難過,為自己羞愧。

也是在這時,阮問穎理解了宜山夫人的選擇。

溫飽自然重要,但如果僅僅只是溫飽,別的什麽都沒有,不如咬牙讀書,哪怕花費三五年的時間也要拼一拼、鬥一鬥,因為如果贏了,就是一家三代的坦途。

她把這些想法告訴楊世醒,對方一一聽了,在認真的神情中含起寵溺的微笑。

他撫上她的臉,柔聲道:“你的這些想法很好。可是,書不是三年五載就能讀出來的,多的是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的學子,像徐茂淵和裴良信那樣的是少數,還都離不開家族的熏陶。”

“你先前也說過,二丫他們一家不想讀書,只想吃飽飯,是因為如果去了學堂念書,家裏就會少了幹活的人,原本溫飽就已經是勉勉強強,若再這般,可還怎麽過日子?”

“他們能咬牙忍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但是能忍上十年、二十年嗎?而一個念了三五年書,但是鄉試落選、連個童生也當不了的農家兒女,又能給家裏人帶來多大的改變?”

“更何況,如果他們都跑去念書了,那誰來種糧食呢?一家五口人,三個孩子去學堂,只留一對雙親在地裏耕田,天底下的糧食收成豈不是要減少一半以上?”

“沒有糧食,國庫就會空虛,發放不了俸祿,學堂自然也無力為繼,最終還是會回歸原樣。”

他定下結論:“所以,溫飽問題才是最要緊的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