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開言路
關燈
小
中
大
崔琰吶,那可是被曹操稱讚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的人。
曹操還遠征在外,怎麽會突然將崔琰下獄了?
卞氏再不管朝廷的事,但曹植娶的是崔氏女,崔琰可是崔氏的親叔叔。而於曹丕,崔琰那是支持他為世子的重臣之一,崔琰突然下了獄,其中的原由叫他一凜。
但崔琰下獄的原因是讓人意外又有些無奈的。
曹操稱魏王,眾人皆上表祝賀,昔年崔琰所推薦的一人名為楊訓,上表時大肆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
有人不喜,因楊訓原是崔琰所舉薦,認為崔琰薦人不當之言傳到了崔琰的耳中,崔琰拿來了楊訓的表文一看,在給楊訓的信中便寫了那麽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信不知怎麽的被送到了曹操的手裏,曹操以為其不恭,故雖遠征在外,還是讓人將崔琰下了大獄。
消息也同樣傳到了曹盼的耳中,曹盼蹙了眉頭道:“知道是誰在把崔琰與楊訓的通信送到阿爹手中的嗎?”
“是,楊訓。”曹盼經年積累下來,身邊的耳目不少。消息傳來的同時,當然連經過也查出來了。
曹盼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楊訓,這是想做什麽?
“崔大人下獄何處?”
“刑部。”
刑部那是曹盼的地盤,曹盼來回跺步,“阿爹何時回來?”
“孫權據天險而守,戰事難有進展,大王已令拔營回城。”
曹盼點了點頭,讓他退下。與胡本吩咐道:“去與刑部傳話,好生照看崔大人,不得怠慢。”
“諾。”胡本雖一頓,這可是曹操下令要拿的人,還是用了不恭之名,曹盼卻讓人好生照看,若是傳到了曹操的耳中,或是為有心人而肆意擴散,吃虧的只能是曹盼。
然而胡本還記得自己的本份,記得曹盼說過,跟了她的人,第一樣便是要聽話。
事情一如胡本所想,曹盼剛派人往刑部大牢去叫人好好地照看崔琰,不得有所怠慢,接著參她目無君父的折子就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那時已經拔軍回來,收到那一堆參曹盼的折子,冷笑地丟到了一旁。什麽事都等他回到鄴城再說。
不必他們久候,七八天的日子曹操就回到了鄴城,又一次無所得而歸,曹操心中惆悵,但是他更清楚眼下他最大的危機不在孫權,也不在劉備,而在於繼位之世子,繼承人的位子。
回鄴城後的第一天,曹操坐在他的王位上,居高臨下的看著下面的群臣,還有曹盼與曹丕。
年歲漸長,曹盼越是優秀,曹操就越是在想,怎麽曹盼就是不是個兒郎呢,若是兒郎,他根本無須為繼承人而憂心,早已定下曹盼了。
“大王,臣參尚書令以權謀私,借掌六部之權而行便宜之事,違背大王之誼,請大王明察。”得,有人跟曹操告起了狀來,為的還是崔琰之事。
曹操聽著話看了那人一眼,是楊家的人,禦史啊,監察百官,他參曹盼,不能說參得不對,只是……
“你怎麽說?”曹操直接把事情丟到曹盼的手裏,這點小事,曹盼根本無須費力就能辦好。
曹盼面色如常地道:“兒臣以為,崔大人無罪,請阿爹釋放崔大人。”
得,直接把自己的目的道破,曹操瞥了她一眼,“繼續。”
就是讓曹盼給他一個判定崔琰無罪的理由。曹盼作一揖道:“崔大人為人耿直,向來直言進諫,崔大人若對阿爹不恭,只會與阿爹直言,而不會只寫於信間只讓一人可見。”
這樣的說詞讓曹操一頓,“他惜命。”
當著曹操的面直言不諱,曹操不殺他才怪,所以崔琰才會背著寫信與當初舉薦的楊訓,也著實是看不慣楊訓那諂媚的模樣。
“崔大人自入獄以來,不曾上折鳴冤,不見絲毫慌亂,神情坦蕩,這樣的人,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即無畏死,更不怕直言進諫。”惜命這說法,曹盼是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真要是惜命的人,入了大獄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曹操上折鳴冤。
曹操聽著確實是那樣的道理,而曹盼繼續地道:“楊訓是崔大人舉薦上來的人,兒臣直言,楊訓的上表兒臣看過也只想說此人毫無風骨,不過是個諂媚小人,崔大人縱有過,也該是識人不明。”
曹盼坦蕩地說出自己對於楊訓的不屑,“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大人所言沒有錯。”
得,曹盼這是立挺崔琰,本來一幹不敢與崔琰求情的聽著曹盼說話暗暗叫好,但是,依然不敢出聲。
“他沒有錯,所以孤錯了?”隨著曹操這話落下,下頭的人都繃緊了皮。
曹盼卻一點都沒有害怕的模樣與曹操作一揖,“兒臣以為,阿爹會更喜歡像崔大人這般耿直不屈的人,而非連舉薦之人都能拿來出賣的人。需知當初阿爹受司馬公舉薦,阿爹多年來如何對待的司馬家都是有目共睹。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他的話果真就能信?”
忘恩負義,楊訓把崔琰的信送到了曹操的手裏,確實的是忘恩負義。
“所以,孤將崔琰下獄,孤錯了。”聽著曹盼的回答,下頭的人還沒得及松口氣,曹操卻捉住剛剛的話題不放,只問曹盼這一句。
“是。阿爹只憑崔大人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便將崔大人下獄,兒臣以為阿爹錯了。”曹盼繼續地直言不諱,曹操半天沒作聲,有人偷偷地擡頭看了曹操一眼,曹操頭戴十二旒冕,根本無法透過旒冕辨清曹操的神情是喜是怒。
沈靜得太久,久得讓下頭的人越發的不安了,曹操道:“好!直言不諱,不畏於孤,這才是孤想要的臣子。”
此言一出,明晃晃誇讚曹盼的話,成功地讓下面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往日你們總說孤因明心是孤的幼女,愛重於她,所以不顧世人反對,叫她以女郎之身居於尚書令之位。然今日崔琰下獄,敢與孤說崔琰無罪者,孤有錯者,獨孤的明心而已。你們不服孤用明心,卻無一人能及孤的明心。”曹操像是給孩子撐腰的家長,一番話說下來,臊得不少人都低下了頭。
曹盼與曹操作一揖,“謝阿爹誇讚。”
滿腹怒火沖著崔琰的曹操,就這麽被曹盼一番話給說服了。“既是你之功,你去接崔琰出獄。”
功指的是誰,非是曹盼,讓曹盼親自去接崔琰出獄,曹操何意?
莫說是下頭的百官了,就是曹盼也一時沒明白曹操究竟是什麽意思,竟然讓她去接崔琰出獄,這是覺得她進言救了崔琰不夠,繼續的刷崔琰的好感?
曹盼想不透曹操何意,但是她又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雖然她也只是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既然曹操有令讓她親自去接崔琰出獄,曹盼也就去了。
沒想到才到了大牢,被她吩咐特別照顧的崔琰恭恭敬敬地與曹盼作一揖,曹盼跟崔琰共事這些年,崔琰雖然一直忍著,但對於她是女郎這一點的不喜,從來沒有瞞過誰。
所以,像現在這樣鄭重的見禮,曹盼明顯的受寵若驚。
“崔大人不必如此,今日哪怕不是崔大人,叫我碰到了這樣的事,我也是會攔著阿爹的。”曹盼很是誠實地表明自己並非因為崔琰是崔琰才會出手相救,不過不忍曹操因這樣一句話而殺一人罷了。
不料崔琰道:“正因如此,琰才對尚書令行此大禮。琰本因尚書令是女兒身,平素並不待見尚書令。然今日琰才明白,為何大王重用於尚書令,尚書令雖為女流,卻有一顆至公之心,比之荀令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荀彧啊,那是多少人心中敬佩的人,崔琰素與荀彧交好,他既是覺得曹盼比之荀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必是肺腑之言。
“崔大人謬讚了,你我皆為天下,為百姓,志同而道合。”曹盼也是認可崔琰一顆為公之心。
“我不如尚書令多矣。”崔琰再與曹盼作揖,承認自己不及於曹盼。
曹盼連忙道:“崔大人此言差矣。我尚年輕,有很多事還要向崔大人學習。今有一事,還望崔大人相助。”
朝著崔琰作一揖,十分的鄭重,崔琰想都不想地道:“尚書令有何事只管開口。”
救命之恩,加之曹盼的出發點至公至正,崔琰是由衷的佩服。
故而他也相信,曹盼開口要他幫忙的事也一定是利於天下之事。
“自銅雀臺建成,阿爹聚天下士子於鄴城,這些年來有賴子建哥哥聚天下才子吟詩作賦,暢談天下局勢,頗有暢所欲言的感覺。崔大人因言而入獄,我想請崔大人也上一趟銅雀臺。”曹盼將自己要做的事說出。
崔琰一時沒明白,“尚書令讓琰上銅雀臺,是要琰說什麽?”
“說崔大人自己想說的話。”曹盼這般地說,更讓崔琰楞住了,說他想說的話,他想說的……
拿眼看向曹盼,崔琰道:“尚書令果真知道琰想說什麽?”
“我最知道的是,崔大人對於我阿爹稱王之事頗有微詞。”曹盼如此的回答,崔琰怔怔地看向曹盼。
曹盼道:“崔大人以為,春秋微言大義,因何而來?”
崔琰道:“集百家之所長,廣開言路,無不可言,無不能言。”
“正是。春秋戰國之時,雖然諸國紛爭不斷,卻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今我等所看所學的,皆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百家爭鳴,百家齊放,那是何等輝煌的時候。”曹盼提起那個時期也顯露出了她之向往。
“秦始皇焚書坑儒,雖為天下安寧,卻也同樣毀了許許多多的文明。但那些文明都是人所創作,先人可以,難道我們就不可以。我想要做的是,以鄴城為中心,以崔大人為開始,開天下之言路,天下人,暢所欲言,道天下對錯,共建一個太平盛世。”
由曹盼描繪出來的藍圖,是讓崔琰震憾的,也是他所向往的。
“以言獲罪,我希望崔大人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曹盼很認真也很真誠地告訴崔琰。
崔琰連一絲猶豫都沒有地與曹盼作一揖,“琰,願盡綿薄之力。”
故,崔琰剛叫曹盼接出了獄,第二日便上了銅雀臺。
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文章,將自己何以入罪,又為何而能夠出獄一五一十的寫明了,再以自己為例,道盡天下因言而獲罪,因直言而死之人。
崔琰是一代大儒,文章寫得是極好的,他毫不掩飾的寫明自己對於入獄早已做好了冤死的準備,他也直言因為畏死,無數的人心中有無數的諫言都只能藏在心中。
人皆求生,那樣做的人沒什麽不對。但於天下而言,不能直言,有問題不敢提,有委屈不敢訴。人吶,能忍得一時,如何能忍一世?
強秦何強,卻因太強,不納諫言,而令百姓膽寒,當百姓無法承受了,一起起來反抗的時候,縱然昔日滅了六國的大秦軍隊,依然無法阻擋大秦的覆滅。
故,今魏王以銅雀臺為始,開天下之言路,天下之人,天下之士,只管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是啊,在來見崔琰之前,曹盼已經取得了曹操同意,廣開言路。借崔琰更好的收天下士子的心,曹盼取得了曹操的保證,無論他們說什麽,曹操都不能將他們下獄,曹操點頭同意了。
崔琰的文章他也看了,不得不說確實寫得很好,雖然在其中他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好,但是只要結果是好的就好。
隨著崔琰此文一出,以己為榜樣,他在寫了這篇文章之後果然還是安然無恙的做著他的官,似乎之前他下獄的事並不曾發生。
這樣一來,也就有膽大的人開始對朝廷諸事發表意見了,各種各樣的意見從銅雀臺傳出,當然也傳到了曹操與曹盼的耳中。
所有人在銅雀臺上說的話都有專人記錄,隨後一致送到曹操的手中,曹操翻看了幾天,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你這廣開言路還是有些用處的。”曹操這般的評價。
曹盼道:“若是沒有用處,那還開來作甚。言路啊,納天下之諫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知天下事,不知天下人所求,如何對針下藥?拔除病根?”
“你那作坊裏的墨家人,被旁人搶走了不少。”曹操翻著現場記錄的冊子說了一句。
曹盼道:“能搶得走的證明不該我得。”
一眼瞥了曹盼,曹操道:“我的大壽,你準備了什麽禮物?”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賣了個關子。
六十一歲的生辰,到了曹操現在這個份上了,功成名就,除了沒能一統天下,他得到的已經夠多。
這是他稱王的第一個生辰,朝中上下都說要大辦,禮部早就操辦了起來。但對於現在曹操來說,生辰的過去只是提醒著他在一天天的老去,依他的本意,他是不願意辦的。
然而曹盼早先就給他說了,他的大壽,她給準備了好幾份大禮,保證曹操見了一定會高高興興的。
曹盼從來都是說到做到的人,她既然說了她準備的禮物能讓他高興,僅為了看到曹盼的壽禮,曹操也開始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不過在曹操的大壽到來之前,銅雀臺爆出了一件大事。
因開言路,道破了皆可暢所欲言,自然也有專門找刺的。
這一日,一人上臺來直問,“曹盼雖為魏王之女,以女郎之身出任尚書令一職,諸位都不覺得有什麽不妥?”
此人與曹盼也算是有一罵之緣了。阮瑀,那早先因崔今欲承爵連曹操都罵了的主兒,這一回他又來了。
這一天,曹盼早就等著了,廣開言路,這樣好的機會,虎視眈眈要拉她下馬的人怎麽會放過。
倒是郭夫人甚至是蔡琰都尋到了曹盼的府上,問曹盼要一個章程。
曹盼幽幽地道:“既是廣開言路,阮瑀能說,我們就不能說了?”
郭夫人反應極快,“你莫不是讓我們上去與他們論吧?”
“師母和夫人是最好的人選。”曹盼笑盈盈地說著,“這件事就煩勞兩位了。”
這意思,竟然是讓她們兩個上去打嘴仗?
“你的意思是只讓我們兩個上去?”郭夫人聽出曹盼的言外之意,帶著幾分不確定地問。
曹盼道:“應該是只讓女郎上去,讓男人幫我們吵贏了,這功勞還算是我們的?”
得,郭夫人算是明白了,曹盼是早等著這一天了。
“因此事關系於我,我不便出面,我這尚書令能不能繼續當下去,那就要看你兩位了。”這樣的重擔壓在她們的身上,郭夫人一眼瞥了曹盼,曹盼笑瞇瞇的,分外好說話的模樣。
偏偏郭夫人只有一種被人算計的感覺,但這樣的算計,郭夫人又不得不心服,暗嘆曹盼之遠見。
“女部這些年也得不了人,就讓她們都跟著師娘和夫人上臺吧。總要讓她們開開眼界,才不至於成了井底之蛙。”
郭夫人想到自己原本打的主意,這樣的機會萬萬不能放過,故而郭夫人道:“好。”
阮瑀是嗎?隨著他的觀點提出,必然會有無數想要將曹盼拉下馬的人一同謀之。
所以一但她們上了銅雀臺,她們所要對付的就不僅僅是一個阮瑀,而是那同樣容不得曹盼這個女郎當官的無數人。
如今先爭起來了也好,有了這一爭,往後她們想要再做些什麽,也就不那麽讓人不能接受了。
郭夫人思慮斟酌之後,立刻與蔡琰商議究竟要帶誰一道上銅雀臺。
當郭夫人與蔡琰帶著崔今在內的三個小娘子上了銅雀臺時,正就曹盼以女兒郎出任尚書令一職究竟是妥當還是不妥當爭議的人都有些吃驚。
“大王開言路,令天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我們來只是說說我們想說的話罷了。”蔡琰一代才女,連曹操敬其三分,她那樣溫和地開口,因其父之因,一時無人反駁。
蔡琰與郭夫人一頷首,各自入坐在內,本來說得唾沫橫飛的人們看著冒出來的這群女人,拿不準剛剛一味指責曹盼的話能不能再繼續。
“適才諸位不是還在說著尚書令以女郎出任朝廷重臣,負朝廷之重任諸多不妥,怎麽如今不說了?”一開始當然是不必郭夫人與蔡琰開口的,這樣的事,崔今卻是說得。
崔今吶,那可是第一位女侯。瞧著她,阮瑀就想到了先時曹盼的文章,牙痛。
“阮大人。”在阮瑀猶豫得不知該不該開口時,崔今輕喚了一聲。
名都被點了,話題還是阮瑀挑起來的,阮瑀是絕計不能再縮著了。
不過,縱然擺明了他們要對罵起來了,阮瑀還是不失禮數地作一揖,“諸位夫人難道果真覺得曹娘子出任尚書令一職理所應當?”
“然也。”崔今非常肯定地回答。
阮瑀再要說話,崔今卻沒有給他機會地繼續道:“阮大人所指尚書令不足以擔任尚書令一職,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尚書令是女郎,除此之外,阮大人還有別的認為尚書令不足以為尚書令的原因嗎?”
不以性別而論,而只論曹盼的人品,能力。
“尚書令十四歲上戰場,赤壁一戰中,她智取上庸,三進江東,將江東攪得天翻地覆;赤壁之敗,尚書令率五千部曲為大王斷後,又將赤壁中染疫的將士,老弱殘兵皆移於上庸郡,不令我軍因天災人禍而損失將士;以鹽而牽制江東與益州,江陵一戰斷周瑜雙手,令江東退兵;奪漢中,拿西涼,平北方,安百姓,護大王;出任尚書令多年,改官制,掌六部,守後方,令大王大戰而無憂。”
“一樁樁,一件件,阮大人,這些可有半點虛假?”崔今把曹盼所作所為全都扒了出來,問與阮瑀。
問完了又不等著阮瑀回答,崔今又道:“銅雀臺開言路,還是尚書令與大王進言,方有今日的銅雀臺暢所欲言。而朝中百官,誰能就尚書令行政而有半分指謫?”
“難道阮大人以為一個人能不能出仕為官,不看他的人品,能力,甚至無視她為官為民、為政、為天下做了多少有益天下的人,只以她一人之性別而定?倘若如此,阮大人言之尚書令因女郎的身份而不配出任尚書令一位,理所當然。”
蓋棺定論,也確實如此。阮瑀他們一直在說曹盼怎麽不適合出任尚書令一職,捉住的依然是曹盼是女郎這一點。
除此之外,曹盼有戰功,又有政績,在尚書令一職多年來,掌六官,執尚書臺之事,完全讓人挑不出錯來。
有了崔今之言在先,之後再有人挑刺道曹盼不應該出任尚書令的話,也逃不過崔今所問的功勞不夠,政績不夠,能力不夠?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東西,誰也不能說曹盼不夠。
不過,隨後就有人就曹盼的功勞攻擊起來了,拿下上庸郡,曹盼都做了什麽?拆世族塢堡,繳世族之兵馬,奪世族的土地;赤壁敗後將染疫的將士,老弱殘兵皆納入上庸郡,那都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兵權,其狼子野心也。
拿性別攻擊是不成了,所以想從根本上攻擊曹盼。
曹盼不是以戰功、政績而令人無從反駁嗎?要是她的戰功是有計劃而得之,有了那麽多戰功的目的就是為了今天,這樣的人,心機是有多深?
聽說這樣的話後,曹盼笑了,曹操也同樣笑了。
且不說當初曹盼能不能想今天,就算曹盼是真的想到了,心機深又如何,只要結果是於曹操有利的就夠了。
所以,曹操不再關註銅雀臺上關於曹盼的爭執。
縱曹操不再關註了,銅雀臺上關於曹盼言行舉止,從頭到尾都叫人扒了個底朝天,這是要把曹盼剖析個一清二楚的模樣。
隨著崔琰之事,再到現廣開言路,銅雀臺如今也成了天下士人關註的言論點了。
有點能力的人一早起來就會隨口問一句,昨天銅雀臺上都說了些什麽?
銅雀臺之言,在曹盼有心的散播下,那是以鄴城為中心地擴散出去,不僅僅是北地,如江東,荊州、益州,曹盼都讓人將銅雀臺的言論傳揚出來,誓必要做得天下皆知。
而此時的諸葛亮也在拿著銅雀臺的言論翻看著,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極難。
因說錯了話被曹操所殺者不知凡之,也正是因為如此,天下人皆道曹操喜怒無常,生性多疑。
但是曹盼借著崔琰卻是狠狠地給曹操洗白了,曹盼勸曹操的話也端是直白,“是讓別人說一兩句不痛不癢的話重要,還是收攏天下士人之心,為魏國所用重要?”
自然是後者的,曹操接二連三的頒下求賢令是為了什麽,就是想得天下賢才,再來一個郭奉孝最佳。
所以,曹操才會同意曹盼在銅雀臺廣開言路。
在曹盼成為銅雀臺議論中心人物時,多少罵曹盼的話都傳揚出來了,所有的人話都是經過曹盼之手的,偏偏她由著他們罵,無論是臉上心上,都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曹操倒是清楚的,曹盼是真沒有將那些人的話聽進去。如此之心性,作為親爹的曹操也得認一句自愧不如。
“廣開言路,言通而連百姓,知百姓之苦而對針下藥,得士人之心,又得百姓之心,再以此而昭魏之容人之量,一舉三得。妙!”諸葛亮看完了,輕輕地感慨一句。
“孔明說的是銅雀臺之論?”諸葛亮的一番感慨落在了來人的耳中,聽到聲音的諸葛亮回頭一看,見到來人難掩驚訝,連忙起身,“州平!”
來人正是諸葛亮昔日好友崔鈞崔州平。
崔鈞上下打量了諸葛亮一圈道:“不錯,風采依舊。”
諸葛亮許久不見好友了,聽到這話勾起了一抹笑容,“你怎麽來了?”
“四處游歷,路過益州,當然是要來看看你。”崔鈞這般地說。
諸葛亮連忙請他坐下,煮上一碗好茶,予他斟上,崔鈞一眼看向他手中的那份東西,“不介意讓我看看?”
“請!”諸葛亮雙手奉上,崔鈞接過細細地閱覽起來,看完之後,崔鈞感慨道:“這樣的女子,難怪你當初動心。”
提起昔日之事,諸葛亮的動作一頓,崔鈞似無所覺地道:“也只有這樣的女子能配得上你。”
對於曹盼是極大的肯定,諸葛亮並不接話。
相識多年,又是摯交好友,各自皆知各自的性情。崔鈞又道:“你想好了接下來該如何?”
“等待時機。”崔鈞話中所指,諸葛亮聽得分明。
崔鈞道:“我聽說了,她可是以戰功立世的,手底下的兵馬已經讓你們吃過不少虧了,上一次漢中之戰,要不是你機警,劉皇叔如何,那就是未知之數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表示此事他心裏有數。
“她又何嘗不是在等待時機,這些年只曹操的兵馬調動,她守在北方,一直都沒有任何的動靜。因為她心裏跟我一樣清楚,各方猛將如雲,兵馬準備充足,誰出手都占不到便宜,倒不如以逸待勞。”
崔鈞聽著笑了,端起茶喝了一口,“可有棋逢對手之感?”
“她是極好的對手。”諸葛亮肯定地告訴崔鈞,崔鈞道:“當初只見過她一回,未能深談,多年來甚引以為憾,如今既然銅雀臺會天下士人,我想趁這個機會去見見她。”
諸葛亮一下子擡頭看向崔鈞,崔鈞道:“此言不虛。”
“當如是。”若非他如今已經是劉備帳中之人,這樣的一場盛會,他也想去親眼看看,親耳聽聽。
只從紙間的文字就能感受到銅雀臺上的人是多麽投入,他們是真的暢所欲言,將心中藏了多年想說不敢說的,甚至有些不敢想的話都一股腦的倒了出來。
“開言路,納百川。孔明,長此以往,誰勝誰負,那就未必了。”崔鈞這般別有所指的說來,諸葛亮一頓。
不過也只是一瞬間,諸葛亮又恢覆如常地道:“有些事既然已經做了決定就沒有回頭的路。”
崔鈞已經明白了,想到了什麽道:“聽說你回了一趟南陽,我聞到酒香了。”
這鼻子還真是靈,諸葛亮看了他一眼,崔鈞道:“快十年的好酒,必是酒香濃溢,你總不會想留著一個人獨飲吧?”
諸葛亮看了崔鈞半響,崔鈞同樣眼睛都不眨地看著他。
“長青,去取一壇酒來。”終究諸葛亮還是松了手給了崔鈞一壇,崔鈞瞪大眼睛地道:“才一壇?”
“若是嫌少,那便不飲了。”
成功地堵住了崔鈞嫌少的話,諸葛亮,那是說到做到的人。
崔鈞抱著一壇紅雨釀,一邊喝一邊感慨,“好酒,真是好酒,比當年喝的有過之而不及。可惜啊,這樣好喝的紅雨釀,也就是在你這兒還能喝上一壇。聽說,她道當初曹操讓她關了不賣酒肆時曾說過,她的棋藝要勝了郭奉孝才能重開不賣酒肆,郭奉孝生前她沒能贏了郭奉孝,故餘生都不會再開不賣酒肆了。”
諸葛亮的面前也倒了一碗酒,酒入口中,酒香濃溢,對於崔鈞的話,諸葛亮沒有接。
“她用的借口極好,不過我倒是覺得,更因你。”崔鈞挑眉地與諸葛亮說,諸葛亮依然不發一言。
崔鈞笑笑地問道:“我在想,當初你是怎麽樣跟劉皇叔走,而她又怎麽會讓你跟劉皇叔走?”
這個問題同樣也是諸葛亮最近在思考的,他總覺得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你覺得呢?”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諸葛亮想不通的問題,或許崔鈞能夠想到。
崔鈞盯著諸葛亮半響,“總不會她不告而別,你等了她幾日不歸,這就跟劉皇叔走了吧?”
還真是一猜就中,諸葛亮同時帶著詫異地看向崔鈞,崔鈞從諸葛亮的眼中看懂了他的意思,他還真是說對了。
咂咂舌,崔鈞道:“你覺得她是不告而別的人嗎?”
問得是真好,諸葛亮捏住手中的酒杯肯定地道:“不是。”
一片沈寂,崔鈞道:“孔明,只怕你是錯過了什麽。”
諸葛亮只覺得心上沈甸甸的,一度讓他喘不過氣來。錯過了什麽?曹盼不是不告而別的人,他那樣趕她,她都不肯走,最後又怎麽會不告而別了呢?
他那時心亂如麻,心下唯一的念頭是希望她趕緊的走,離開他。她走了,他又希望她能夠回來。
然而,他連她的房子都不敢邁進去,只怕看多一眼,就再也舍不得。
“你此去鄴城,若是見到她,能不能……算了。”諸葛亮想到一個可能,迫切的又想要得到答案,可是,已經過去那麽多年了,他讓崔鈞去問,那麽多次機會,曹盼從來都不提,崔鈞代他問了,她就會告訴崔鈞嗎?
“我幫你問清楚?”摯交好友,崔鈞立刻明白了諸葛亮想讓他做什麽。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不,這些問題該由我親自問她。”
“你還有機會問她嗎?”崔鈞很犀利地問出。
“會有的。這個問題就該由我親自去問。”一如真相之殘酷,也該由他自己來承受。
這是他和曹盼之間的事,曹盼會選擇瞞著他,只能證明這件事與他的牽扯極大,和他休戚相關。
一如在江東之日,她明知魯肅讓他斟的是毒、酒,她依然喝下了。她為的是他!
心中傳來陣陣疼痛,諸葛亮不禁伸手捂住,崔鈞大吃一驚,“孔明,你怎麽了?”
“無事。”他的痛又怎麽及得上她的痛。諸葛亮痛得額頭滲出了一層汗,他卻猶未覺之。
崔鈞連忙地道:“許是我們想岔,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嚴重,她或許真的是不告而別。”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如此。”諸葛亮目光灼灼地說。
崔鈞要說的話就再也說不出來了,是與不是,當有一日他們再見時,總會知道的。
“孔明,你要保重啊!”崔鈞拍拍諸葛亮的肩如此地說,諸葛亮應了一聲。
崔鈞十分糾結,他只是單純來看看好友,順便要一壇美酒喝喝而已,怎麽一不小心就捅出了大事來。
鄴城一行,萬一見到了曹盼,他是究竟要不要代諸葛亮問問,順便把諸葛亮的情況告訴曹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曹操還遠征在外,怎麽會突然將崔琰下獄了?
卞氏再不管朝廷的事,但曹植娶的是崔氏女,崔琰可是崔氏的親叔叔。而於曹丕,崔琰那是支持他為世子的重臣之一,崔琰突然下了獄,其中的原由叫他一凜。
但崔琰下獄的原因是讓人意外又有些無奈的。
曹操稱魏王,眾人皆上表祝賀,昔年崔琰所推薦的一人名為楊訓,上表時大肆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
有人不喜,因楊訓原是崔琰所舉薦,認為崔琰薦人不當之言傳到了崔琰的耳中,崔琰拿來了楊訓的表文一看,在給楊訓的信中便寫了那麽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信不知怎麽的被送到了曹操的手裏,曹操以為其不恭,故雖遠征在外,還是讓人將崔琰下了大獄。
消息也同樣傳到了曹盼的耳中,曹盼蹙了眉頭道:“知道是誰在把崔琰與楊訓的通信送到阿爹手中的嗎?”
“是,楊訓。”曹盼經年積累下來,身邊的耳目不少。消息傳來的同時,當然連經過也查出來了。
曹盼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楊訓,這是想做什麽?
“崔大人下獄何處?”
“刑部。”
刑部那是曹盼的地盤,曹盼來回跺步,“阿爹何時回來?”
“孫權據天險而守,戰事難有進展,大王已令拔營回城。”
曹盼點了點頭,讓他退下。與胡本吩咐道:“去與刑部傳話,好生照看崔大人,不得怠慢。”
“諾。”胡本雖一頓,這可是曹操下令要拿的人,還是用了不恭之名,曹盼卻讓人好生照看,若是傳到了曹操的耳中,或是為有心人而肆意擴散,吃虧的只能是曹盼。
然而胡本還記得自己的本份,記得曹盼說過,跟了她的人,第一樣便是要聽話。
事情一如胡本所想,曹盼剛派人往刑部大牢去叫人好好地照看崔琰,不得有所怠慢,接著參她目無君父的折子就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那時已經拔軍回來,收到那一堆參曹盼的折子,冷笑地丟到了一旁。什麽事都等他回到鄴城再說。
不必他們久候,七八天的日子曹操就回到了鄴城,又一次無所得而歸,曹操心中惆悵,但是他更清楚眼下他最大的危機不在孫權,也不在劉備,而在於繼位之世子,繼承人的位子。
回鄴城後的第一天,曹操坐在他的王位上,居高臨下的看著下面的群臣,還有曹盼與曹丕。
年歲漸長,曹盼越是優秀,曹操就越是在想,怎麽曹盼就是不是個兒郎呢,若是兒郎,他根本無須為繼承人而憂心,早已定下曹盼了。
“大王,臣參尚書令以權謀私,借掌六部之權而行便宜之事,違背大王之誼,請大王明察。”得,有人跟曹操告起了狀來,為的還是崔琰之事。
曹操聽著話看了那人一眼,是楊家的人,禦史啊,監察百官,他參曹盼,不能說參得不對,只是……
“你怎麽說?”曹操直接把事情丟到曹盼的手裏,這點小事,曹盼根本無須費力就能辦好。
曹盼面色如常地道:“兒臣以為,崔大人無罪,請阿爹釋放崔大人。”
得,直接把自己的目的道破,曹操瞥了她一眼,“繼續。”
就是讓曹盼給他一個判定崔琰無罪的理由。曹盼作一揖道:“崔大人為人耿直,向來直言進諫,崔大人若對阿爹不恭,只會與阿爹直言,而不會只寫於信間只讓一人可見。”
這樣的說詞讓曹操一頓,“他惜命。”
當著曹操的面直言不諱,曹操不殺他才怪,所以崔琰才會背著寫信與當初舉薦的楊訓,也著實是看不慣楊訓那諂媚的模樣。
“崔大人自入獄以來,不曾上折鳴冤,不見絲毫慌亂,神情坦蕩,這樣的人,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即無畏死,更不怕直言進諫。”惜命這說法,曹盼是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真要是惜命的人,入了大獄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曹操上折鳴冤。
曹操聽著確實是那樣的道理,而曹盼繼續地道:“楊訓是崔大人舉薦上來的人,兒臣直言,楊訓的上表兒臣看過也只想說此人毫無風骨,不過是個諂媚小人,崔大人縱有過,也該是識人不明。”
曹盼坦蕩地說出自己對於楊訓的不屑,“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大人所言沒有錯。”
得,曹盼這是立挺崔琰,本來一幹不敢與崔琰求情的聽著曹盼說話暗暗叫好,但是,依然不敢出聲。
“他沒有錯,所以孤錯了?”隨著曹操這話落下,下頭的人都繃緊了皮。
曹盼卻一點都沒有害怕的模樣與曹操作一揖,“兒臣以為,阿爹會更喜歡像崔大人這般耿直不屈的人,而非連舉薦之人都能拿來出賣的人。需知當初阿爹受司馬公舉薦,阿爹多年來如何對待的司馬家都是有目共睹。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他的話果真就能信?”
忘恩負義,楊訓把崔琰的信送到了曹操的手裏,確實的是忘恩負義。
“所以,孤將崔琰下獄,孤錯了。”聽著曹盼的回答,下頭的人還沒得及松口氣,曹操卻捉住剛剛的話題不放,只問曹盼這一句。
“是。阿爹只憑崔大人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便將崔大人下獄,兒臣以為阿爹錯了。”曹盼繼續地直言不諱,曹操半天沒作聲,有人偷偷地擡頭看了曹操一眼,曹操頭戴十二旒冕,根本無法透過旒冕辨清曹操的神情是喜是怒。
沈靜得太久,久得讓下頭的人越發的不安了,曹操道:“好!直言不諱,不畏於孤,這才是孤想要的臣子。”
此言一出,明晃晃誇讚曹盼的話,成功地讓下面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往日你們總說孤因明心是孤的幼女,愛重於她,所以不顧世人反對,叫她以女郎之身居於尚書令之位。然今日崔琰下獄,敢與孤說崔琰無罪者,孤有錯者,獨孤的明心而已。你們不服孤用明心,卻無一人能及孤的明心。”曹操像是給孩子撐腰的家長,一番話說下來,臊得不少人都低下了頭。
曹盼與曹操作一揖,“謝阿爹誇讚。”
滿腹怒火沖著崔琰的曹操,就這麽被曹盼一番話給說服了。“既是你之功,你去接崔琰出獄。”
功指的是誰,非是曹盼,讓曹盼親自去接崔琰出獄,曹操何意?
莫說是下頭的百官了,就是曹盼也一時沒明白曹操究竟是什麽意思,竟然讓她去接崔琰出獄,這是覺得她進言救了崔琰不夠,繼續的刷崔琰的好感?
曹盼想不透曹操何意,但是她又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雖然她也只是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既然曹操有令讓她親自去接崔琰出獄,曹盼也就去了。
沒想到才到了大牢,被她吩咐特別照顧的崔琰恭恭敬敬地與曹盼作一揖,曹盼跟崔琰共事這些年,崔琰雖然一直忍著,但對於她是女郎這一點的不喜,從來沒有瞞過誰。
所以,像現在這樣鄭重的見禮,曹盼明顯的受寵若驚。
“崔大人不必如此,今日哪怕不是崔大人,叫我碰到了這樣的事,我也是會攔著阿爹的。”曹盼很是誠實地表明自己並非因為崔琰是崔琰才會出手相救,不過不忍曹操因這樣一句話而殺一人罷了。
不料崔琰道:“正因如此,琰才對尚書令行此大禮。琰本因尚書令是女兒身,平素並不待見尚書令。然今日琰才明白,為何大王重用於尚書令,尚書令雖為女流,卻有一顆至公之心,比之荀令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荀彧啊,那是多少人心中敬佩的人,崔琰素與荀彧交好,他既是覺得曹盼比之荀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必是肺腑之言。
“崔大人謬讚了,你我皆為天下,為百姓,志同而道合。”曹盼也是認可崔琰一顆為公之心。
“我不如尚書令多矣。”崔琰再與曹盼作揖,承認自己不及於曹盼。
曹盼連忙道:“崔大人此言差矣。我尚年輕,有很多事還要向崔大人學習。今有一事,還望崔大人相助。”
朝著崔琰作一揖,十分的鄭重,崔琰想都不想地道:“尚書令有何事只管開口。”
救命之恩,加之曹盼的出發點至公至正,崔琰是由衷的佩服。
故而他也相信,曹盼開口要他幫忙的事也一定是利於天下之事。
“自銅雀臺建成,阿爹聚天下士子於鄴城,這些年來有賴子建哥哥聚天下才子吟詩作賦,暢談天下局勢,頗有暢所欲言的感覺。崔大人因言而入獄,我想請崔大人也上一趟銅雀臺。”曹盼將自己要做的事說出。
崔琰一時沒明白,“尚書令讓琰上銅雀臺,是要琰說什麽?”
“說崔大人自己想說的話。”曹盼這般地說,更讓崔琰楞住了,說他想說的話,他想說的……
拿眼看向曹盼,崔琰道:“尚書令果真知道琰想說什麽?”
“我最知道的是,崔大人對於我阿爹稱王之事頗有微詞。”曹盼如此的回答,崔琰怔怔地看向曹盼。
曹盼道:“崔大人以為,春秋微言大義,因何而來?”
崔琰道:“集百家之所長,廣開言路,無不可言,無不能言。”
“正是。春秋戰國之時,雖然諸國紛爭不斷,卻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今我等所看所學的,皆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百家爭鳴,百家齊放,那是何等輝煌的時候。”曹盼提起那個時期也顯露出了她之向往。
“秦始皇焚書坑儒,雖為天下安寧,卻也同樣毀了許許多多的文明。但那些文明都是人所創作,先人可以,難道我們就不可以。我想要做的是,以鄴城為中心,以崔大人為開始,開天下之言路,天下人,暢所欲言,道天下對錯,共建一個太平盛世。”
由曹盼描繪出來的藍圖,是讓崔琰震憾的,也是他所向往的。
“以言獲罪,我希望崔大人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曹盼很認真也很真誠地告訴崔琰。
崔琰連一絲猶豫都沒有地與曹盼作一揖,“琰,願盡綿薄之力。”
故,崔琰剛叫曹盼接出了獄,第二日便上了銅雀臺。
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文章,將自己何以入罪,又為何而能夠出獄一五一十的寫明了,再以自己為例,道盡天下因言而獲罪,因直言而死之人。
崔琰是一代大儒,文章寫得是極好的,他毫不掩飾的寫明自己對於入獄早已做好了冤死的準備,他也直言因為畏死,無數的人心中有無數的諫言都只能藏在心中。
人皆求生,那樣做的人沒什麽不對。但於天下而言,不能直言,有問題不敢提,有委屈不敢訴。人吶,能忍得一時,如何能忍一世?
強秦何強,卻因太強,不納諫言,而令百姓膽寒,當百姓無法承受了,一起起來反抗的時候,縱然昔日滅了六國的大秦軍隊,依然無法阻擋大秦的覆滅。
故,今魏王以銅雀臺為始,開天下之言路,天下之人,天下之士,只管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是啊,在來見崔琰之前,曹盼已經取得了曹操同意,廣開言路。借崔琰更好的收天下士子的心,曹盼取得了曹操的保證,無論他們說什麽,曹操都不能將他們下獄,曹操點頭同意了。
崔琰的文章他也看了,不得不說確實寫得很好,雖然在其中他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好,但是只要結果是好的就好。
隨著崔琰此文一出,以己為榜樣,他在寫了這篇文章之後果然還是安然無恙的做著他的官,似乎之前他下獄的事並不曾發生。
這樣一來,也就有膽大的人開始對朝廷諸事發表意見了,各種各樣的意見從銅雀臺傳出,當然也傳到了曹操與曹盼的耳中。
所有人在銅雀臺上說的話都有專人記錄,隨後一致送到曹操的手中,曹操翻看了幾天,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你這廣開言路還是有些用處的。”曹操這般的評價。
曹盼道:“若是沒有用處,那還開來作甚。言路啊,納天下之諫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知天下事,不知天下人所求,如何對針下藥?拔除病根?”
“你那作坊裏的墨家人,被旁人搶走了不少。”曹操翻著現場記錄的冊子說了一句。
曹盼道:“能搶得走的證明不該我得。”
一眼瞥了曹盼,曹操道:“我的大壽,你準備了什麽禮物?”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賣了個關子。
六十一歲的生辰,到了曹操現在這個份上了,功成名就,除了沒能一統天下,他得到的已經夠多。
這是他稱王的第一個生辰,朝中上下都說要大辦,禮部早就操辦了起來。但對於現在曹操來說,生辰的過去只是提醒著他在一天天的老去,依他的本意,他是不願意辦的。
然而曹盼早先就給他說了,他的大壽,她給準備了好幾份大禮,保證曹操見了一定會高高興興的。
曹盼從來都是說到做到的人,她既然說了她準備的禮物能讓他高興,僅為了看到曹盼的壽禮,曹操也開始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不過在曹操的大壽到來之前,銅雀臺爆出了一件大事。
因開言路,道破了皆可暢所欲言,自然也有專門找刺的。
這一日,一人上臺來直問,“曹盼雖為魏王之女,以女郎之身出任尚書令一職,諸位都不覺得有什麽不妥?”
此人與曹盼也算是有一罵之緣了。阮瑀,那早先因崔今欲承爵連曹操都罵了的主兒,這一回他又來了。
這一天,曹盼早就等著了,廣開言路,這樣好的機會,虎視眈眈要拉她下馬的人怎麽會放過。
倒是郭夫人甚至是蔡琰都尋到了曹盼的府上,問曹盼要一個章程。
曹盼幽幽地道:“既是廣開言路,阮瑀能說,我們就不能說了?”
郭夫人反應極快,“你莫不是讓我們上去與他們論吧?”
“師母和夫人是最好的人選。”曹盼笑盈盈地說著,“這件事就煩勞兩位了。”
這意思,竟然是讓她們兩個上去打嘴仗?
“你的意思是只讓我們兩個上去?”郭夫人聽出曹盼的言外之意,帶著幾分不確定地問。
曹盼道:“應該是只讓女郎上去,讓男人幫我們吵贏了,這功勞還算是我們的?”
得,郭夫人算是明白了,曹盼是早等著這一天了。
“因此事關系於我,我不便出面,我這尚書令能不能繼續當下去,那就要看你兩位了。”這樣的重擔壓在她們的身上,郭夫人一眼瞥了曹盼,曹盼笑瞇瞇的,分外好說話的模樣。
偏偏郭夫人只有一種被人算計的感覺,但這樣的算計,郭夫人又不得不心服,暗嘆曹盼之遠見。
“女部這些年也得不了人,就讓她們都跟著師娘和夫人上臺吧。總要讓她們開開眼界,才不至於成了井底之蛙。”
郭夫人想到自己原本打的主意,這樣的機會萬萬不能放過,故而郭夫人道:“好。”
阮瑀是嗎?隨著他的觀點提出,必然會有無數想要將曹盼拉下馬的人一同謀之。
所以一但她們上了銅雀臺,她們所要對付的就不僅僅是一個阮瑀,而是那同樣容不得曹盼這個女郎當官的無數人。
如今先爭起來了也好,有了這一爭,往後她們想要再做些什麽,也就不那麽讓人不能接受了。
郭夫人思慮斟酌之後,立刻與蔡琰商議究竟要帶誰一道上銅雀臺。
當郭夫人與蔡琰帶著崔今在內的三個小娘子上了銅雀臺時,正就曹盼以女兒郎出任尚書令一職究竟是妥當還是不妥當爭議的人都有些吃驚。
“大王開言路,令天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我們來只是說說我們想說的話罷了。”蔡琰一代才女,連曹操敬其三分,她那樣溫和地開口,因其父之因,一時無人反駁。
蔡琰與郭夫人一頷首,各自入坐在內,本來說得唾沫橫飛的人們看著冒出來的這群女人,拿不準剛剛一味指責曹盼的話能不能再繼續。
“適才諸位不是還在說著尚書令以女郎出任朝廷重臣,負朝廷之重任諸多不妥,怎麽如今不說了?”一開始當然是不必郭夫人與蔡琰開口的,這樣的事,崔今卻是說得。
崔今吶,那可是第一位女侯。瞧著她,阮瑀就想到了先時曹盼的文章,牙痛。
“阮大人。”在阮瑀猶豫得不知該不該開口時,崔今輕喚了一聲。
名都被點了,話題還是阮瑀挑起來的,阮瑀是絕計不能再縮著了。
不過,縱然擺明了他們要對罵起來了,阮瑀還是不失禮數地作一揖,“諸位夫人難道果真覺得曹娘子出任尚書令一職理所應當?”
“然也。”崔今非常肯定地回答。
阮瑀再要說話,崔今卻沒有給他機會地繼續道:“阮大人所指尚書令不足以擔任尚書令一職,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尚書令是女郎,除此之外,阮大人還有別的認為尚書令不足以為尚書令的原因嗎?”
不以性別而論,而只論曹盼的人品,能力。
“尚書令十四歲上戰場,赤壁一戰中,她智取上庸,三進江東,將江東攪得天翻地覆;赤壁之敗,尚書令率五千部曲為大王斷後,又將赤壁中染疫的將士,老弱殘兵皆移於上庸郡,不令我軍因天災人禍而損失將士;以鹽而牽制江東與益州,江陵一戰斷周瑜雙手,令江東退兵;奪漢中,拿西涼,平北方,安百姓,護大王;出任尚書令多年,改官制,掌六部,守後方,令大王大戰而無憂。”
“一樁樁,一件件,阮大人,這些可有半點虛假?”崔今把曹盼所作所為全都扒了出來,問與阮瑀。
問完了又不等著阮瑀回答,崔今又道:“銅雀臺開言路,還是尚書令與大王進言,方有今日的銅雀臺暢所欲言。而朝中百官,誰能就尚書令行政而有半分指謫?”
“難道阮大人以為一個人能不能出仕為官,不看他的人品,能力,甚至無視她為官為民、為政、為天下做了多少有益天下的人,只以她一人之性別而定?倘若如此,阮大人言之尚書令因女郎的身份而不配出任尚書令一位,理所當然。”
蓋棺定論,也確實如此。阮瑀他們一直在說曹盼怎麽不適合出任尚書令一職,捉住的依然是曹盼是女郎這一點。
除此之外,曹盼有戰功,又有政績,在尚書令一職多年來,掌六官,執尚書臺之事,完全讓人挑不出錯來。
有了崔今之言在先,之後再有人挑刺道曹盼不應該出任尚書令的話,也逃不過崔今所問的功勞不夠,政績不夠,能力不夠?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東西,誰也不能說曹盼不夠。
不過,隨後就有人就曹盼的功勞攻擊起來了,拿下上庸郡,曹盼都做了什麽?拆世族塢堡,繳世族之兵馬,奪世族的土地;赤壁敗後將染疫的將士,老弱殘兵皆納入上庸郡,那都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兵權,其狼子野心也。
拿性別攻擊是不成了,所以想從根本上攻擊曹盼。
曹盼不是以戰功、政績而令人無從反駁嗎?要是她的戰功是有計劃而得之,有了那麽多戰功的目的就是為了今天,這樣的人,心機是有多深?
聽說這樣的話後,曹盼笑了,曹操也同樣笑了。
且不說當初曹盼能不能想今天,就算曹盼是真的想到了,心機深又如何,只要結果是於曹操有利的就夠了。
所以,曹操不再關註銅雀臺上關於曹盼的爭執。
縱曹操不再關註了,銅雀臺上關於曹盼言行舉止,從頭到尾都叫人扒了個底朝天,這是要把曹盼剖析個一清二楚的模樣。
隨著崔琰之事,再到現廣開言路,銅雀臺如今也成了天下士人關註的言論點了。
有點能力的人一早起來就會隨口問一句,昨天銅雀臺上都說了些什麽?
銅雀臺之言,在曹盼有心的散播下,那是以鄴城為中心地擴散出去,不僅僅是北地,如江東,荊州、益州,曹盼都讓人將銅雀臺的言論傳揚出來,誓必要做得天下皆知。
而此時的諸葛亮也在拿著銅雀臺的言論翻看著,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極難。
因說錯了話被曹操所殺者不知凡之,也正是因為如此,天下人皆道曹操喜怒無常,生性多疑。
但是曹盼借著崔琰卻是狠狠地給曹操洗白了,曹盼勸曹操的話也端是直白,“是讓別人說一兩句不痛不癢的話重要,還是收攏天下士人之心,為魏國所用重要?”
自然是後者的,曹操接二連三的頒下求賢令是為了什麽,就是想得天下賢才,再來一個郭奉孝最佳。
所以,曹操才會同意曹盼在銅雀臺廣開言路。
在曹盼成為銅雀臺議論中心人物時,多少罵曹盼的話都傳揚出來了,所有的人話都是經過曹盼之手的,偏偏她由著他們罵,無論是臉上心上,都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曹操倒是清楚的,曹盼是真沒有將那些人的話聽進去。如此之心性,作為親爹的曹操也得認一句自愧不如。
“廣開言路,言通而連百姓,知百姓之苦而對針下藥,得士人之心,又得百姓之心,再以此而昭魏之容人之量,一舉三得。妙!”諸葛亮看完了,輕輕地感慨一句。
“孔明說的是銅雀臺之論?”諸葛亮的一番感慨落在了來人的耳中,聽到聲音的諸葛亮回頭一看,見到來人難掩驚訝,連忙起身,“州平!”
來人正是諸葛亮昔日好友崔鈞崔州平。
崔鈞上下打量了諸葛亮一圈道:“不錯,風采依舊。”
諸葛亮許久不見好友了,聽到這話勾起了一抹笑容,“你怎麽來了?”
“四處游歷,路過益州,當然是要來看看你。”崔鈞這般地說。
諸葛亮連忙請他坐下,煮上一碗好茶,予他斟上,崔鈞一眼看向他手中的那份東西,“不介意讓我看看?”
“請!”諸葛亮雙手奉上,崔鈞接過細細地閱覽起來,看完之後,崔鈞感慨道:“這樣的女子,難怪你當初動心。”
提起昔日之事,諸葛亮的動作一頓,崔鈞似無所覺地道:“也只有這樣的女子能配得上你。”
對於曹盼是極大的肯定,諸葛亮並不接話。
相識多年,又是摯交好友,各自皆知各自的性情。崔鈞又道:“你想好了接下來該如何?”
“等待時機。”崔鈞話中所指,諸葛亮聽得分明。
崔鈞道:“我聽說了,她可是以戰功立世的,手底下的兵馬已經讓你們吃過不少虧了,上一次漢中之戰,要不是你機警,劉皇叔如何,那就是未知之數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表示此事他心裏有數。
“她又何嘗不是在等待時機,這些年只曹操的兵馬調動,她守在北方,一直都沒有任何的動靜。因為她心裏跟我一樣清楚,各方猛將如雲,兵馬準備充足,誰出手都占不到便宜,倒不如以逸待勞。”
崔鈞聽著笑了,端起茶喝了一口,“可有棋逢對手之感?”
“她是極好的對手。”諸葛亮肯定地告訴崔鈞,崔鈞道:“當初只見過她一回,未能深談,多年來甚引以為憾,如今既然銅雀臺會天下士人,我想趁這個機會去見見她。”
諸葛亮一下子擡頭看向崔鈞,崔鈞道:“此言不虛。”
“當如是。”若非他如今已經是劉備帳中之人,這樣的一場盛會,他也想去親眼看看,親耳聽聽。
只從紙間的文字就能感受到銅雀臺上的人是多麽投入,他們是真的暢所欲言,將心中藏了多年想說不敢說的,甚至有些不敢想的話都一股腦的倒了出來。
“開言路,納百川。孔明,長此以往,誰勝誰負,那就未必了。”崔鈞這般別有所指的說來,諸葛亮一頓。
不過也只是一瞬間,諸葛亮又恢覆如常地道:“有些事既然已經做了決定就沒有回頭的路。”
崔鈞已經明白了,想到了什麽道:“聽說你回了一趟南陽,我聞到酒香了。”
這鼻子還真是靈,諸葛亮看了他一眼,崔鈞道:“快十年的好酒,必是酒香濃溢,你總不會想留著一個人獨飲吧?”
諸葛亮看了崔鈞半響,崔鈞同樣眼睛都不眨地看著他。
“長青,去取一壇酒來。”終究諸葛亮還是松了手給了崔鈞一壇,崔鈞瞪大眼睛地道:“才一壇?”
“若是嫌少,那便不飲了。”
成功地堵住了崔鈞嫌少的話,諸葛亮,那是說到做到的人。
崔鈞抱著一壇紅雨釀,一邊喝一邊感慨,“好酒,真是好酒,比當年喝的有過之而不及。可惜啊,這樣好喝的紅雨釀,也就是在你這兒還能喝上一壇。聽說,她道當初曹操讓她關了不賣酒肆時曾說過,她的棋藝要勝了郭奉孝才能重開不賣酒肆,郭奉孝生前她沒能贏了郭奉孝,故餘生都不會再開不賣酒肆了。”
諸葛亮的面前也倒了一碗酒,酒入口中,酒香濃溢,對於崔鈞的話,諸葛亮沒有接。
“她用的借口極好,不過我倒是覺得,更因你。”崔鈞挑眉地與諸葛亮說,諸葛亮依然不發一言。
崔鈞笑笑地問道:“我在想,當初你是怎麽樣跟劉皇叔走,而她又怎麽會讓你跟劉皇叔走?”
這個問題同樣也是諸葛亮最近在思考的,他總覺得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你覺得呢?”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諸葛亮想不通的問題,或許崔鈞能夠想到。
崔鈞盯著諸葛亮半響,“總不會她不告而別,你等了她幾日不歸,這就跟劉皇叔走了吧?”
還真是一猜就中,諸葛亮同時帶著詫異地看向崔鈞,崔鈞從諸葛亮的眼中看懂了他的意思,他還真是說對了。
咂咂舌,崔鈞道:“你覺得她是不告而別的人嗎?”
問得是真好,諸葛亮捏住手中的酒杯肯定地道:“不是。”
一片沈寂,崔鈞道:“孔明,只怕你是錯過了什麽。”
諸葛亮只覺得心上沈甸甸的,一度讓他喘不過氣來。錯過了什麽?曹盼不是不告而別的人,他那樣趕她,她都不肯走,最後又怎麽會不告而別了呢?
他那時心亂如麻,心下唯一的念頭是希望她趕緊的走,離開他。她走了,他又希望她能夠回來。
然而,他連她的房子都不敢邁進去,只怕看多一眼,就再也舍不得。
“你此去鄴城,若是見到她,能不能……算了。”諸葛亮想到一個可能,迫切的又想要得到答案,可是,已經過去那麽多年了,他讓崔鈞去問,那麽多次機會,曹盼從來都不提,崔鈞代他問了,她就會告訴崔鈞嗎?
“我幫你問清楚?”摯交好友,崔鈞立刻明白了諸葛亮想讓他做什麽。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不,這些問題該由我親自問她。”
“你還有機會問她嗎?”崔鈞很犀利地問出。
“會有的。這個問題就該由我親自去問。”一如真相之殘酷,也該由他自己來承受。
這是他和曹盼之間的事,曹盼會選擇瞞著他,只能證明這件事與他的牽扯極大,和他休戚相關。
一如在江東之日,她明知魯肅讓他斟的是毒、酒,她依然喝下了。她為的是他!
心中傳來陣陣疼痛,諸葛亮不禁伸手捂住,崔鈞大吃一驚,“孔明,你怎麽了?”
“無事。”他的痛又怎麽及得上她的痛。諸葛亮痛得額頭滲出了一層汗,他卻猶未覺之。
崔鈞連忙地道:“許是我們想岔,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嚴重,她或許真的是不告而別。”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如此。”諸葛亮目光灼灼地說。
崔鈞要說的話就再也說不出來了,是與不是,當有一日他們再見時,總會知道的。
“孔明,你要保重啊!”崔鈞拍拍諸葛亮的肩如此地說,諸葛亮應了一聲。
崔鈞十分糾結,他只是單純來看看好友,順便要一壇美酒喝喝而已,怎麽一不小心就捅出了大事來。
鄴城一行,萬一見到了曹盼,他是究竟要不要代諸葛亮問問,順便把諸葛亮的情況告訴曹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