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1)
關燈
小
中
大
五月末, 付雲橋與付笙被劇毒拿捏了二十來天之後,被當眾處以極刑, 昭告天下的旨意公文告示下發, 為裴行昭親筆寫就。
當日,裴行昭去了護國寺,一襲勝雪白衣。
護國寺裏有個院落, 供奉著裴行昭已故親人、至交、袍澤的靈牌。
裴行昭給陸麒、楊楚成上香,各斟了一杯酒, 靜立在他們的靈牌前,許久一動不動。
她撰文寫明付雲橋父子與陸麒楊楚成冤案始末, 其間有自省警示之語:望世人皆珍惜眼前人,不論親人友人意中人陌路人, 凡事以對方安好為前提。
她是真的這麽想。
即便是雙手沾滿鮮血殺人無算的裴映惜,也有這般無可挽回的生之憾事。即便不惜代價做得再多, 也換不回故人鮮活的回歸塵世。
人世間算得公平的事, 便是每個人的生與死。很多人可以平靜安然地接受遲早身死這一事實,正因走的路多仁善,所以能夠從容。
她永遠都不能對冤案釋然, 可該做的畢竟有個限度,興許人們早就已經覺得過火, 到這地步再遷怒追究從犯,就不是魔怔而是瘋魔了。
當權者一瘋魔,遲早會濫殺無辜。
她不能本末倒置,變得和最憎惡的人一樣。
出門後,裴行昭看到了楊攸。
楊攸走到她身側, 挽著她手臂往外走, “我娘讓我多陪陪您, 尤其要說一句,楊家感謝您。”
“有什麽好謝的。她想讓我知道,沒怪我。”
“凡事都一樣,總有正反兩個選擇。楊家要恨要怪的人,只有陸雁臨。何處都有豺狼,卻不是何處都有引狼入室之輩。”
裴行昭對她一笑,笑容柔和,“我好受多了。這一段,幸虧有你和林策。”
“對了,給我點兒建議。我思來想去,最想做的是刑部捕快。這一陣可是親眼看著您和許大人、喬閣老處理各類案子,受益匪淺,再多翻翻刑部錦衣衛的案例卷宗,就夠格了吧?”
裴行昭只是問:“當真?”
楊攸正色頷首,“當真。即便到了盛世,也不可能杜絕罪案,我要做逐步修改的律法之下的一把刀。”
“好。回頭我知會喬閣老和許徹,許你隨時調閱卷宗之權。”
“嗯!就怕腦子不夠靈光,喬閣老不肯收。”
裴行昭立馬挑眉,“他敢。小看我家小郡主,我就把所有懸案迷案扔給他。”
楊攸不由笑開來,“真是喜歡死了您護短兒的小模樣。”
裴行昭也笑,“我存著的心法秘籍也都給你。你腦筋沒問題,可那是玩兒命的差事,趁著年歲還不大,身手務必更上一層樓。”
“好!”
六月初二,暗中巡視的工部堂官紀塵回到京城,上交了一份密折,詳盡闡述巡視期間見聞,發現的貪官汙吏在當時便已上報給馬伯遠為首的北直隸首腦,均得到妥善處理,奏折的重點是對三處河道堤壩的修繕修建的建議,初步估算需近三百萬兩。
裴行昭給他記了一功,對銀錢的事沒如以前一樣犯愁,畢竟自己撈的那筆銀錢就快到位了。
六月初五,皇帝歸來。到了宮裏,換了身常服,便到清涼殿行大禮請安。
裴行昭忙吩咐免禮讓他落座,稍加打量,便看出這大兒子在朝天觀過得愜意之至,精氣神兒比出宮前好了不是一點半點。
“皇上回來了,自可處理朝政,哀家也好賦閑了。”她說。
“那怎麽成?”皇帝險些跳起來,“母後,我這剛一回來,您別嚇我成麽?合著我出去一趟,您就要把我日後閉關的念想掐斷?那我還活不活了?”
還是那個德行,玩兒了命也要做半吊子帝王。裴行昭笑著打個手勢,示意他不要跳腳,“該說的哀家必須得說,畢竟不知道皇上的心思。皇上要是鐵了心如此,哀家也不會令你為難,下次閉關之前,一切與年初一樣,如何?”
“那什麽,”皇帝小聲道,“往後我還是只看看請安折子,別的聽您和重臣說說即可。修道剛有點兒進益,荒廢時日——啊不是,擱置一旁的話,我怕是會抓心撓肝,連上朝的心情都沒有。母後是慈母,就由著我不務正業吧,橫豎不是還有大皇子可指望?”
“……”裴行昭被慈母那倆字兒刺激到了,“老規矩,自己跟內閣說,你可以潛心修道,卻不能讓哀家落個篡權跋扈的名聲。”
“是!”皇帝立馬活了過來,“我去跟內閣說,絕不讓您被人冤枉。”
“註意言行儀態。”裴行昭提醒他。這懶驢連朕的自稱都不習慣了。
皇帝欣然稱是,隨後不似以往急著道辭,而是神采飛揚地說起在朝天觀的情形。小母後是不感興趣,可多聽他說說他修道期間的領悟,總會多幾分理解與寬容,這樣的話,日後閉關修行的時間就可以延長。
裴行昭還不知道他心裏的小九九?橫豎是對彼此都沒妨礙的事,她也就由著他,一面批折子一面聽他絮叨。
不知不覺到了午間,裴行昭索性把太皇太後和皇後請來,一起用膳——混蛋皇帝到這會兒都沒想起來去見他祖母和媳婦兒,人到之前,讓他仔細看了看紀塵的奏折,不至於話裏話外出破綻。
皇帝感激之情倍增,真心實意地覺得小母後現在真把自己當兒子來照顧體恤了。
太皇太後與皇後其實一點兒也不想見到皇帝。後者就不用說了,皇帝只是個擺設,前者不悅的是康郡王下葬時皇帝也沒趕回來送一程。
心裏怎麽想是一回事,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用腳指頭都想得出,一準兒是裴行昭顧全她們情面的好意,自是不能辜負。
信佛修道的祖孫兩個坐一桌吃素齋,裴行昭和皇後坐一桌吃葷素搭配的飯菜。氣氛倒也其樂融融。
翌日皇帝上朝,言簡意賅地說完紀塵奏折裏提及的事,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不在朝堂期間太後做主的那些大事,全部予以絕對支持認可感激的態度。
文武百官都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並不完全認可裴行昭前段時期作為的人當即明白,想要皇帝跟太後作對就是白日夢,必須要承認皇權實際掌握在太後手中的既定事實。
行吧,只當這一朝登基的是女帝好了,往後老老實實地順著她的心意行事。
生死事大,比生死更恐怖的是死的時候都沒尊嚴可言,不論陸雁臨還是付家父子的死法,都是沒瘋的人承受不來的。
再說了,這一段下來,太後的心腹又增加了英國公、林策、喬景和,加上本有的張閣老、馬伯遠、宋閣老、楊攸、顏學開、許徹及軍中不知多少將領……別說跟太後唱對臺戲,能把她某個黨羽的地位撼動都是莫大的難題。
得了,認命吧。
六月初九,一名儒商及所在地安陽的劉知府、尹總兵聯名上報朝廷:疑似發現一座山中有寶藏,請朝廷從速派專人協助當地官差軍兵挖掘。
皇帝大喜,在朝堂說,倘若屬實,便是太後修繕太宗皇陵修改律法的福報。
百官附議,提出的人選不外乎許徹、楊攸、張喬二位閣老這般太後看重的人。
皇帝請示過裴行昭之後,著許徹、楊攸、戶部尚書聯袂前去辦這差事。
許徹、楊攸正中下懷,另一面想著沈居墨倒真是會選人:那名儒商與楊婕妤之母原東家常年相互幫襯相輔相成;劉知府與尹總兵在戰時鼎力協助裴行昭,三個人都能通過此事獲得嘉獎晉升。
戶部尚書則已打心底將裴行昭視為朝廷的小福星,更是戶部的財神,心情怎一個好字了得。
裴行昭心願得償在即,亦是滿心愉悅。
英國公的母親尉氏大好,進宮謝恩,語氣誠摯:“太後娘娘對臣婦與犬子的恩德,實為再造之恩。”
沒有太後做主,她的兒子定要為毆打言官擔負罪責,不知要過多久憋屈的日子,她見好之後才聽說了詳情,至今都在後怕。
“老夫人言重了。”裴行昭喚人賜座上茶,“要是信得過太醫院,不妨請二鄭定期去把脈,開些藥膳調理著。”
“臣婦謹記。”
裴行昭和聲道:“缺什麽就跟國公爺說,讓他來找哀家或皇後討要,我們都希望你長命百歲。”
這是心裏話,她很怕器重的人家裏出事。
尉氏稱是,又道:“犬子和臣婦一樣,嘴拙,心裏想什麽不是說不出,就是說不清楚,只是有一點,犬子是有良心的,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
“哀家看得出。”裴行昭的語氣愈發溫和,“有些事,從不是你能做主的,而你能做的、該做的,譬如教導兒孫成才,做得再好不過。你也該對得起自己這些年的付出,安心享福。”
尉氏淚盈於睫,訥訥地稱是說好。
為人妾室的時候,是娘家做主;扶正為妻的時候,是夫君做主。她這一生,很多事身不由己。
從沒人跟她說過這樣的話,她曾經甚至以為,太後娘娘對妾室庶出之人是反感鄙夷的,然而並不是。
送走尉氏,皇後來了,落座後直言道:“想給嬪妃晉一晉位分,卻有些棘手。我想著,她們給皇上抄寫或是手繡道家經文,便是有所表示,我順勢提出晉升位分,皇上定會應允。只是……唉,一個個兒的,都懶得接這種差事。”
裴行昭失笑,“與我仔細說說,怎的都這麽不務正業?”
即便晉升嬪妃的位分,皇帝皇後也不會辦什麽宮宴,只是循例有個冊封禮罷了,雖然沒什麽意思,但是嬪妃的用度會更多更好一些,沒道理不求上進。
皇後娓娓道:“我也是在學著您處事,用對人遠比親力親為更好,這一陣便壓著宋賢妃、王婕妤跟著我學習打理六宮事宜,兩個都挺聰明的,上手了,但只是我允許,沒皇上的準話,她們行事終究會施展不開手腳。
“旁的人麽,至今都很乖順,自得其樂,要是給她們晉了位分,也算是更進一步安她們的心,吃的穿的更好一些。
“本來麽,誰說後宮的女子就非得明爭暗鬥了?大家夥兒都相處成手帕交,照樣兒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可我說了這意思之後,別的她們都深以為然,但都不肯做討好皇上的事兒,居然都說過幾年再說吧。什麽事兒啊這是?”
裴行昭笑出聲來,“你考慮的在理。宮裏的用度橫豎就是那些,給嬪妃少一些,便多給宗親一些,與其便宜那桿子坐吃山空的,真不如讓嬪妃過得更像樣一些,能避免她們心生怨懟。其實也好辦,我或是太皇太後傳旨大封一次就行了。”
“那怎麽行?”皇後搖頭,堅決反對,“保不齊皇上以為您二位幹涉他後院兒的事呢——這可是真的,他對我們這些妻妾,看到就嫌煩,誰要是讓他往外攆人,他只有高興的份兒,要是讓他給我們好處,他心裏是真不痛快。”
這方面,裴行昭也想數落皇帝,但那畢竟是她名義上的兒子,不能跟後宮的人說他的不是。轉念想想,她建議道:“那你就換個法子,問問嬪妃,願不願意給太皇太後抄寫佛經,給我抄寫一些破舊得沒法兒時常翻閱的閑書,總之就用這類事情做文章,算是替皇上向他的長輩盡孝。”
“這法子好!”皇後欣然笑道,“說白了,我只想到了太皇太後那一節,卻是真不曉得怎麽對您投其所好。”她是孫媳婦,更是兒媳婦,凡事怎麽都不可能把小太後越過去,“說起來,您也盡量多用能人,盡量別太勞累,除了喝酒,我們就不知道您有什麽喜好。”
裴行昭從善如流,感謝地一笑,“行啊,我也是這麽想的。”
皇後回宮去跟各個嬪妃遞話,很快神氣活現地回來:“一個個兒的都不打蔫兒了,要麽找佛經,要麽央著我來向您討要需得抄寫的古籍,還把我存的料子繡線、筆墨紙硯搶走了一大半。”
由此可見,皇帝在他的妻妾心裏是多不受待見。裴行昭笑得不輕,喚阿嫵阿蠻去書房找那些殘舊的古籍,又對皇後道:“筆墨紙硯料子繡線我都補給你,橫豎我這兒多的是。”
“嗳!”皇後也不見外,“您所謂的閑書,定是關乎星空大漠游記之類的,到時候各分我一本。”
“真讓你猜著了,少不了你的。”
這一年的夏日,宮裏宮外都有聲有色:
嬪妃忙著抄寫或繡古籍與經文,隔三差五聚在一起辦個鬥詩會、賞花宴;
以喬景和為首的三法司一日不停歇地修改完善律法;
戶部尚書與許徹、楊攸率眾“發現寶藏”並合力挖掘,向上報的財物數額層層增加;
喬爾凡著手的事宜告一段落,請到的十位男女名士允諾常年與她一起執教,書院修繕完畢,已經得到官府的批文,在各地招募求學的閨秀;
馬伯遠在奏折中報喜,北直隸境內種植的棉花因著風調雨順長勢頗佳,收成一定差不了,原東家已建成六處作坊,共有四千架織機,自江南聘請的經驗豐富的織工繡娘已經趕至作坊,教一些人手織、染、繡棉布。
——無一不是令裴行昭心悅之事。
可她不會也不能知足。
夏日天光長,她睡得晚,起得早,一日總要騰出三兩個時辰觀摩輿圖,親手畫布陣圖,做沙盤。
這日,英國公與她說完五軍營的要事,她請他到書房,“國富兵強,兩者相輔相成,這一陣我就琢磨邊關固防練兵的事兒了。”
說到自己一生熱衷的事,英國公精神一振,“這樣說來,太後娘娘已有章程?”
“只能說是有了些眉目,你給參詳參詳。”
“臣洗耳恭聽。”
裴行昭先走到墻壁上懸掛的巨幅輿圖前,手指向北部、西南區域的兩個位置,“這兩處地形不同,卻有相同之處:可以沿著防線布置相似甚或相同的參照物,且不需大動幹戈,就地取材即可。”說著轉到沙盤前,“你來看,這是我依照實際情形做的沙盤,瞧瞧是否可行。”
英國公凝神看完輿圖,又一瞬不瞬地瞧著沙盤,良久輕聲道:“的確,北地這邊空曠,大可以將樹木、山坡做得盡量相同;西南這邊地勢起伏,多水渠溝壑,布局也不難。如今練兵多為強身健體,保證身手不退步,讓將士們輪班做這些也沒壞處。好,這法子太好了!這要是布置好了,不就是迷陣麽?也就是俗稱的鬼打墻。”
“沒錯。”裴行昭笑著頷首,“這也是探皇陵想到的一個點子。在那裏邊,我跟一名暗衛走了不少冤枉路,恰恰是被這樣的障眼法困住了。我想的是,布局相同,而埋伏不同,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壓力與阻力,而說到的這兩處,若是不用這種法子,只能用埋炸藥、挖陷阱等過於常見的招數,對方能豁出幾個人就能避免嚴重的傷亡,這種起碼能困住他們一段時間。”
“對!”英國公雙眼迸射出迫人的神光,懇切地道,“太後能不能將這差事賞了臣?如今五軍營軍心齊,當差少有不勤勉的,誰都能代替臣執掌;家母心寬身安,犬子算得上進之輩,朝堂內外臣都是個閑人,不如讓臣走一趟,就算給誰當個跟班兒的也成。”
“說什麽呢?”裴行昭莞爾,“與你說便是有辛苦你的心思,卻不成想,你倒把我勸你出這苦差的話先說了。”
“這哪兒是什麽苦差?臣已數年不曾踏足邊關,最遠不過是在京城周邊巡視一周,做夢都想再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英國公笑得開懷,“既得了您的準話,臣這就去找張閣老商議代替臣的人選,安排一應事宜。”
“把你兒子也帶上,縱然有滿腹文韜武略,也該多看看外面的人情世故。”
英國公大喜過望,深深行禮道謝。
三日後,英國公及世子奉旨巡視邊關,固防要塞,五軍大都督職由禁軍統領顏學開暫代。橫豎小太後在皇城坐鎮,許徹楊攸又在顏學開麾下,禁軍如何都出不了岔子,顏學開早就嫌日子太清閑,忙個一兩年是正中下懷。
裴行昭繼續斟酌固防的事,如雁門關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這些用兵時不得失守的重地,更要依據地勢和周邊環境加固。
她與各處將領商討策略的信件如雪片一般來回飛轉,立秋時均定下縝密的章程,得到將領貫徹執行到底的保證。
此外,裴行昭還對大周各處將領下令,所謂練兵,不要拘泥在教軍場,只達到軍兵身手有所進益的目的,大可以時不時兵分兩路,各自布陣較量出個高低,總之,宗旨就是不但要強身,腦子也不要閑著。
當然,自家人較量要避免傷亡,最好是杜絕,兵器皆要用沒開過刃的,用的陣法則是越覆雜詭秘越好。而若出現傷亡,給予三倍撫恤。
這還是禁軍如今的情形給裴行昭提了醒:如今錦衣衛、驍騎衛自上到下都以身在其中為榮,別人因著近乎天性的好強心毫不懈怠地整肅風氣刻苦操練,力求有朝一日平分秋色。
熱血滿腔的將士也是一樣,即便在無戰事的年月,也會希望自己所在的軍營是整個大周的軍兵所欽佩仰視的。
就如前幾年,裴行昭麾下的將士被人私下裏稱為裴家軍,每一個裴家軍都以此為榮。
裴行昭並不想獨一無二,想要的是軍中翹楚更疊交替,軍魂不倒,軍心不散。
兵強則民心安,民心安則農商興盛,農商興盛則國富勢強,如此方能始終屹立不倒,睥睨四方。
張閣老深知裴行昭的心意,力勸她寫一篇“興天下書”。
裴行昭不肯。她的意思是先做到再說也不遲。
張閣老堅持要她邊做邊說,鼓舞人心,為此跟她磨煩了大半個月。
裴行昭服氣了,只好照辦,著重點明了一點:本朝重文輕武、重武輕文都不可能,文武各展奇才,才是帝心所望——皇帝再二把刀、不上道,凡事也得捎上他。
同時闡述的是,日後會盡力改善官員的處境,爭取官場沒有三餐不濟困窘度日之人——銀錢夠用的話,除去人心不足的,大多都不會鋌而走險貪贓枉法,反之,又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人家不想法子從別處覓食才怪。
皇帝將這篇文章反反覆覆看了看了半日,直到倒背如流,竟成為第一個為之鼓舞振奮的人,一字不改地頒發下去之後,有一陣每日上朝,每日參加廷議。
但本質懶驢,沒多久又撿起了修道大業,慢慢地恢覆到偷閑躲懶的情形。這是活神仙也沒轍的事兒,宮裏宮外的人悄悄地笑一場,也就罷了。
而那篇文章對所有官員的作用卻絕不是一時之事。
已然明白太後、皇帝在位期間的行事原則,而且不難想見,在太後跟前長大的大皇子日後也必定傳承下去,那麽好歹一算,便是幾十年的事兒了,誰就算熬得過太後、皇帝,還能熬得過大皇子?不跟著上頭的心意行事,遲早被官場淘汰。
但是反過來一想,為官倒也變得簡單起來:恪盡職責,遇事不要管涉及的官員是文是武,只計較對錯即可;需要文武協力促成的事,誰跟自己拿架子擺譜,直接告狀就行。
什麽抱團兒站隊的事,想也不要想了,好處是省掉了找靠山經營人脈的時間和財力,摒除了涉險行賄受賄的嫌疑,能把這些功夫用來掙功績以盼升遷,尤其不用擔心腦袋在自己脖子上不牢靠。
官場風氣真的變了,從內閣與裴行昭每日經手的奏折便可看出,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官員們進取向上的鬥志。
張閣老笑得心滿意足。
裴行昭也覺得是意外之喜,承認自己對官場朝堂的了解還不夠透徹。
先前她以為,只有眾志成城的將士才需要時時鼓舞士氣,他們之外的官員最愛揣摩上意想東想西,就默認為有些話不用說得一清二楚。
原來不是。原來誰都希望有人時不時地給自己打打氣、指明前路。
於是她做了決定:以後關乎輕重的事宜,都由內閣擬文,再由皇帝以他的名義頒發下去。
要她總寫文章,她做不來,對自己寫過的東西分外嫌棄,寫完再看一眼都覺尷尬。
轉眼秋意已濃,菊花爭艷,桂花飄香。
戶部尚書、許徹和楊攸押送著斬獲的價值兩千萬兩的財物回京來覆命。
滿朝皆為之歡欣鼓舞。要知道,之前數年來,朝廷每年的虧空不超過二百萬兩,六部就能跟過年似的樂一陣,如今這麽一大筆財富充入國庫,能解決的問題可就太多了:官員的俸祿不會被延期發放,不需加重各地百姓商賈的賦稅,不需軍兵一大半的精力都用來屯田養活自己……朝廷有了底氣,可以依照豐年的光景維持三五年。
在燕王、林策和宋閣老的推波助瀾之下,自官場到民間,堅信這是皇帝、太後推翻祖制的福報,雙月兒及諸多同病相憐之人若泉下有知,也可含笑瞑目了。
喬爾凡的書院招募到女學生達近兩百名,幸好請到的名士便有十位,不然真要因人手不足亂了陣腳。進宮覆命時,她向裴行昭照實說了。
裴行昭笑著鼓勵她一番,說會讓林策得空就到書院看看,能幫的就給予協助。
修改完善律法的事宜,喬景和是抱著試水的心思在做,因著三法司心齊,動作仍舊不小。
裴行昭拿到他們聯名的奏折與修改之後的範本,凝神閱讀,還算滿意。
官妓、營妓這類字眼,已不存在於條例之中;
幼女年齡範圍的限定,自十歲拓寬到十二歲;
未及笄女子不得選秀進宮;
女子及笄之前成婚,若自己心甘情願,後果自負,若是被逼迫,大可向官府告發,所在地官員若敷衍了事、不予審理,與女子狀告之人同罪;
……
關乎女子的種種條例,不需問也曉得,是喬景和擬定。
事情終究要由皇帝拍板。
皇帝毫不含糊,在朝會上與百官詳議,當日明發旨意,著內務府從速刻印修改完善的律法,下發至各個地方;著所有官員全然依照修改完善的律法行事,倘若陽奉陰違,由錦衣衛緝拿至詔獄,從重論罪。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北直隸的棉花試種效果甚佳,產量頗豐,采摘下來的棉花,依照裴行昭、馬伯遠一早打算好的安排下去:務農的百姓留下做禦寒被褥衣物的份數,其餘用來上繳賦稅,再有剩餘便折合市價賣給官府,家中有閑下來的人手,只要能夠勝任,便能在原東家開設的作坊做織工、繡娘等差事,按月領取酬勞。
後宮嬪妃給太皇太後、太後抄錄刺繡的經書、書籍陸續送進慈寧宮和壽康宮。在裴行昭提議之下,皇帝大封六宮,除了本就在妃位的宋賢妃,每個嬪妃都升了位分,王婕妤因其母原東家為朝廷效力,破格晉為淑妃。
宋賢妃並非無所得,皇帝親口給了她和王淑妃協理六宮之權。
兩女子和別的嬪妃都明白,自己得到的益處,都是皇後和太後促成。捎帶著看出來的是,這一任皇帝的嬪妃位分最高到妃。
當然,誰也沒想過那些,現在大家都不稀罕皇帝做場面功夫給的恩惠了,哄得皇後和太後高興,跟姐妹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裴行昭這一陣,也是少見的舒心。
這時候,有一個人來到皇城,求見太後,幫忙遞話的是許徹。
那人是裴行昭最最敬愛、常常牽掛,卻從未想過能在皇城相見的尊長。
這位尊長,便是教沈居墨、裴行昭一身絕學的老爺子,是武林泰鬥、道教當世宗師,是明明凡人之軀卻被世人奉為神明的傳奇——通玄真人鐘離玄。
許徹望著裴行昭,還在犯迷糊:那位老人家是真正的道骨仙風,出塵絕俗,他簡直是懵著聽老人家說完話、接過一道符,稀裏糊塗來到清涼殿的。
裴行昭恍然片刻,輕聲道:“快請,不要聲張。”
“是。”
裴行昭命阿嫵阿蠻帶著宮人退下,站起身來,在空曠的大殿中來回踱步。
這一刻的她,有等待的迫切焦躁,更有著患得患失。
她真怕恩師年歲越長越孩子脾氣,此行只是來跟她來一出惡作劇。
又怕恩師特地過來告訴她,要去海上、山中尋覓仙境,歸期杳杳。
胡思亂想著,身著道袍的老者進門來,望向裴行昭,只一刻,唇角便逸出溫和的笑,舉步走向她。
望見恩師,裴行昭的心忽然就鎮定平靜下來,在他走到近前時,退後一步,徐徐跪倒,行大禮拜見。
“快起來。”鐘離玄扶了她一把,“記著以前也沒這毛病。”
裴行昭莞爾,攜了他的手臂,轉到書房說話,“您怎麽得空來看我?”
鐘離玄落座,微笑道:“來見你,也是來見皇上。”
“嗯?”
鐘離玄道:“這些年了,也該為你,為這天下做點兒事情了。”
“這話怎麽說?”裴行昭拉過一把椅子坐下。
“處在太後這位置,你歷練了大半年,朝堂官場不在話下,唯一拿不準的,也只有皇上。”鐘離玄道,“前一陣,朝天觀幾個道士去見了見我,話裏話外的聽著,皇上倒真沒亂七八糟的心思,怕的只是有人帶上邪道。朝天觀畏懼你,並不樂意應承皇上,遲早給他推薦別的去處。與其如此,那就不如我親力親為。”
“那可不是一時半刻的事。”裴行昭提醒他,“要是有這心思,不如您指個可信的人。”
“除了你跟居墨,在我眼裏,哪兒有可信的人?”鐘離玄笑道,“我也不敢說別的,起碼能讓皇上不失本心,不走歧路,你也就能安心做你想做的事,少一重顧慮。”
“師父……”裴行昭望著老人家,眼睛酸澀,但是眼底幹涸。
鐘離玄笑容慈愛,“這樣一來,我們也能時不時碰面,說說話,不好麽?”
“好,好。”裴行昭整顆心充盈著無盡的暖意,又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楚。
“你、居墨與我的淵源,我會如實告知皇上。”
裴行昭頷首,“聽您的。”她明白,這也是恩師的一步探路棋。
不管怎麽說,正常來講,皇帝與她都該是相互防備忌憚,就算如今一團和氣,也難保誰經年後暗起殺機。
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老爺子想為她摒除這種隱患,要麽就幹脆促使矛盾早日爆發早日了結,無需長年累月記掛。
這一陣,皇帝正在打自己的小九九:最近的好事很多,母後的心情很不錯,他應該抓住時機,提出再度離宮修煉。
正打腹稿的時候,馮琛告訴他,有位世外高人到訪清涼殿,正在與太後敘話。
“道骨仙風,須發皆白,竹簪布衣,卻是活脫脫神祇下凡——見過的人都這麽說,以奴才愚見,這位高人便是通玄真人。”馮琛這樣說。他早就被皇帝帶入修道界了,對這種事分外緊張。
皇帝面露狂喜,“鐘離真人?你說的是他老人家?”
馮琛有理有據地分析:“太後娘娘當即召見的,也只能是他老人家那樣的人物吧?而除了他老人家,怎麽樣的布衣能輕輕松松來到皇城,覲見太後娘娘?漕幫沈幫主大抵有這份兒魄力,卻是不會這樣堂而皇之。”
“對對對,你說的在理。”皇帝搓著手,開始在乾清宮轉磨,心裏已經要樂瘋了,“朕要是這就趕去拜見,會不會顯得太毛躁?可要是不去,老人家走了,那可就又沒地兒找了……”認真地犯起愁來。
“可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馮琛也很頭疼,“萬一要真是,您哪怕親眼見一面,聆聽鐘離真人一句教誨,也能受益多年啊。”言外之意是,您還是別要面子了,顧著裏子比較好。
“母後要是不悅可怎麽辦?鐘離真人重要,母後也是一樣的。”
馮琛嘀咕道:“您這點兒喜好,太後娘娘聽得耳朵都要磨出繭子了……”
皇帝板了臉,下一刻就仍是覺得很有道理,把臉一抹,站起身來,“快給朕更衣!”
一刻鐘之後,皇帝站在了清涼殿的書房裏,用仰望神明的目光望著鐘離玄,滿臉虔誠。
裴行昭根本不知道怎麽為二人引見,亦不曉得怎樣應付這樣的場合,索性也就不應付,步履輕快地出門,去內務府找林策喝酒下棋。
林策把值房用八扇屏風隔成了裏外間,這會兒窩在裏間的美人榻上睡回籠覺。
裴行昭命人噤聲,自己也不打擾她,坐在美人榻一旁的圈椅中,見茶幾上有酒,自斟自飲。
這會兒的心情,實在需要些酒來壓一壓,緩一緩。
幾杯酒喝盡,林策揉著眼睛醒來,見到裴行昭,險些滾下美人榻。
“沒事兒。”裴行昭失笑,忙安撫她,“就是來你這兒坐坐。”
林策拍了拍心口,“我的太後娘娘,清涼殿那麽大地方,擱不下您啦?”實在沒想過,小太後會跑來自己這兒串門。
“可不就是擱不下了。”裴行昭扔給她一個水蜜桃,“吃點兒好吃的,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日,裴行昭去了護國寺,一襲勝雪白衣。
護國寺裏有個院落, 供奉著裴行昭已故親人、至交、袍澤的靈牌。
裴行昭給陸麒、楊楚成上香,各斟了一杯酒, 靜立在他們的靈牌前,許久一動不動。
她撰文寫明付雲橋父子與陸麒楊楚成冤案始末, 其間有自省警示之語:望世人皆珍惜眼前人,不論親人友人意中人陌路人, 凡事以對方安好為前提。
她是真的這麽想。
即便是雙手沾滿鮮血殺人無算的裴映惜,也有這般無可挽回的生之憾事。即便不惜代價做得再多, 也換不回故人鮮活的回歸塵世。
人世間算得公平的事, 便是每個人的生與死。很多人可以平靜安然地接受遲早身死這一事實,正因走的路多仁善,所以能夠從容。
她永遠都不能對冤案釋然, 可該做的畢竟有個限度,興許人們早就已經覺得過火, 到這地步再遷怒追究從犯,就不是魔怔而是瘋魔了。
當權者一瘋魔,遲早會濫殺無辜。
她不能本末倒置,變得和最憎惡的人一樣。
出門後,裴行昭看到了楊攸。
楊攸走到她身側, 挽著她手臂往外走, “我娘讓我多陪陪您, 尤其要說一句,楊家感謝您。”
“有什麽好謝的。她想讓我知道,沒怪我。”
“凡事都一樣,總有正反兩個選擇。楊家要恨要怪的人,只有陸雁臨。何處都有豺狼,卻不是何處都有引狼入室之輩。”
裴行昭對她一笑,笑容柔和,“我好受多了。這一段,幸虧有你和林策。”
“對了,給我點兒建議。我思來想去,最想做的是刑部捕快。這一陣可是親眼看著您和許大人、喬閣老處理各類案子,受益匪淺,再多翻翻刑部錦衣衛的案例卷宗,就夠格了吧?”
裴行昭只是問:“當真?”
楊攸正色頷首,“當真。即便到了盛世,也不可能杜絕罪案,我要做逐步修改的律法之下的一把刀。”
“好。回頭我知會喬閣老和許徹,許你隨時調閱卷宗之權。”
“嗯!就怕腦子不夠靈光,喬閣老不肯收。”
裴行昭立馬挑眉,“他敢。小看我家小郡主,我就把所有懸案迷案扔給他。”
楊攸不由笑開來,“真是喜歡死了您護短兒的小模樣。”
裴行昭也笑,“我存著的心法秘籍也都給你。你腦筋沒問題,可那是玩兒命的差事,趁著年歲還不大,身手務必更上一層樓。”
“好!”
六月初二,暗中巡視的工部堂官紀塵回到京城,上交了一份密折,詳盡闡述巡視期間見聞,發現的貪官汙吏在當時便已上報給馬伯遠為首的北直隸首腦,均得到妥善處理,奏折的重點是對三處河道堤壩的修繕修建的建議,初步估算需近三百萬兩。
裴行昭給他記了一功,對銀錢的事沒如以前一樣犯愁,畢竟自己撈的那筆銀錢就快到位了。
六月初五,皇帝歸來。到了宮裏,換了身常服,便到清涼殿行大禮請安。
裴行昭忙吩咐免禮讓他落座,稍加打量,便看出這大兒子在朝天觀過得愜意之至,精氣神兒比出宮前好了不是一點半點。
“皇上回來了,自可處理朝政,哀家也好賦閑了。”她說。
“那怎麽成?”皇帝險些跳起來,“母後,我這剛一回來,您別嚇我成麽?合著我出去一趟,您就要把我日後閉關的念想掐斷?那我還活不活了?”
還是那個德行,玩兒了命也要做半吊子帝王。裴行昭笑著打個手勢,示意他不要跳腳,“該說的哀家必須得說,畢竟不知道皇上的心思。皇上要是鐵了心如此,哀家也不會令你為難,下次閉關之前,一切與年初一樣,如何?”
“那什麽,”皇帝小聲道,“往後我還是只看看請安折子,別的聽您和重臣說說即可。修道剛有點兒進益,荒廢時日——啊不是,擱置一旁的話,我怕是會抓心撓肝,連上朝的心情都沒有。母後是慈母,就由著我不務正業吧,橫豎不是還有大皇子可指望?”
“……”裴行昭被慈母那倆字兒刺激到了,“老規矩,自己跟內閣說,你可以潛心修道,卻不能讓哀家落個篡權跋扈的名聲。”
“是!”皇帝立馬活了過來,“我去跟內閣說,絕不讓您被人冤枉。”
“註意言行儀態。”裴行昭提醒他。這懶驢連朕的自稱都不習慣了。
皇帝欣然稱是,隨後不似以往急著道辭,而是神采飛揚地說起在朝天觀的情形。小母後是不感興趣,可多聽他說說他修道期間的領悟,總會多幾分理解與寬容,這樣的話,日後閉關修行的時間就可以延長。
裴行昭還不知道他心裏的小九九?橫豎是對彼此都沒妨礙的事,她也就由著他,一面批折子一面聽他絮叨。
不知不覺到了午間,裴行昭索性把太皇太後和皇後請來,一起用膳——混蛋皇帝到這會兒都沒想起來去見他祖母和媳婦兒,人到之前,讓他仔細看了看紀塵的奏折,不至於話裏話外出破綻。
皇帝感激之情倍增,真心實意地覺得小母後現在真把自己當兒子來照顧體恤了。
太皇太後與皇後其實一點兒也不想見到皇帝。後者就不用說了,皇帝只是個擺設,前者不悅的是康郡王下葬時皇帝也沒趕回來送一程。
心裏怎麽想是一回事,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用腳指頭都想得出,一準兒是裴行昭顧全她們情面的好意,自是不能辜負。
信佛修道的祖孫兩個坐一桌吃素齋,裴行昭和皇後坐一桌吃葷素搭配的飯菜。氣氛倒也其樂融融。
翌日皇帝上朝,言簡意賅地說完紀塵奏折裏提及的事,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不在朝堂期間太後做主的那些大事,全部予以絕對支持認可感激的態度。
文武百官都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並不完全認可裴行昭前段時期作為的人當即明白,想要皇帝跟太後作對就是白日夢,必須要承認皇權實際掌握在太後手中的既定事實。
行吧,只當這一朝登基的是女帝好了,往後老老實實地順著她的心意行事。
生死事大,比生死更恐怖的是死的時候都沒尊嚴可言,不論陸雁臨還是付家父子的死法,都是沒瘋的人承受不來的。
再說了,這一段下來,太後的心腹又增加了英國公、林策、喬景和,加上本有的張閣老、馬伯遠、宋閣老、楊攸、顏學開、許徹及軍中不知多少將領……別說跟太後唱對臺戲,能把她某個黨羽的地位撼動都是莫大的難題。
得了,認命吧。
六月初九,一名儒商及所在地安陽的劉知府、尹總兵聯名上報朝廷:疑似發現一座山中有寶藏,請朝廷從速派專人協助當地官差軍兵挖掘。
皇帝大喜,在朝堂說,倘若屬實,便是太後修繕太宗皇陵修改律法的福報。
百官附議,提出的人選不外乎許徹、楊攸、張喬二位閣老這般太後看重的人。
皇帝請示過裴行昭之後,著許徹、楊攸、戶部尚書聯袂前去辦這差事。
許徹、楊攸正中下懷,另一面想著沈居墨倒真是會選人:那名儒商與楊婕妤之母原東家常年相互幫襯相輔相成;劉知府與尹總兵在戰時鼎力協助裴行昭,三個人都能通過此事獲得嘉獎晉升。
戶部尚書則已打心底將裴行昭視為朝廷的小福星,更是戶部的財神,心情怎一個好字了得。
裴行昭心願得償在即,亦是滿心愉悅。
英國公的母親尉氏大好,進宮謝恩,語氣誠摯:“太後娘娘對臣婦與犬子的恩德,實為再造之恩。”
沒有太後做主,她的兒子定要為毆打言官擔負罪責,不知要過多久憋屈的日子,她見好之後才聽說了詳情,至今都在後怕。
“老夫人言重了。”裴行昭喚人賜座上茶,“要是信得過太醫院,不妨請二鄭定期去把脈,開些藥膳調理著。”
“臣婦謹記。”
裴行昭和聲道:“缺什麽就跟國公爺說,讓他來找哀家或皇後討要,我們都希望你長命百歲。”
這是心裏話,她很怕器重的人家裏出事。
尉氏稱是,又道:“犬子和臣婦一樣,嘴拙,心裏想什麽不是說不出,就是說不清楚,只是有一點,犬子是有良心的,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
“哀家看得出。”裴行昭的語氣愈發溫和,“有些事,從不是你能做主的,而你能做的、該做的,譬如教導兒孫成才,做得再好不過。你也該對得起自己這些年的付出,安心享福。”
尉氏淚盈於睫,訥訥地稱是說好。
為人妾室的時候,是娘家做主;扶正為妻的時候,是夫君做主。她這一生,很多事身不由己。
從沒人跟她說過這樣的話,她曾經甚至以為,太後娘娘對妾室庶出之人是反感鄙夷的,然而並不是。
送走尉氏,皇後來了,落座後直言道:“想給嬪妃晉一晉位分,卻有些棘手。我想著,她們給皇上抄寫或是手繡道家經文,便是有所表示,我順勢提出晉升位分,皇上定會應允。只是……唉,一個個兒的,都懶得接這種差事。”
裴行昭失笑,“與我仔細說說,怎的都這麽不務正業?”
即便晉升嬪妃的位分,皇帝皇後也不會辦什麽宮宴,只是循例有個冊封禮罷了,雖然沒什麽意思,但是嬪妃的用度會更多更好一些,沒道理不求上進。
皇後娓娓道:“我也是在學著您處事,用對人遠比親力親為更好,這一陣便壓著宋賢妃、王婕妤跟著我學習打理六宮事宜,兩個都挺聰明的,上手了,但只是我允許,沒皇上的準話,她們行事終究會施展不開手腳。
“旁的人麽,至今都很乖順,自得其樂,要是給她們晉了位分,也算是更進一步安她們的心,吃的穿的更好一些。
“本來麽,誰說後宮的女子就非得明爭暗鬥了?大家夥兒都相處成手帕交,照樣兒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可我說了這意思之後,別的她們都深以為然,但都不肯做討好皇上的事兒,居然都說過幾年再說吧。什麽事兒啊這是?”
裴行昭笑出聲來,“你考慮的在理。宮裏的用度橫豎就是那些,給嬪妃少一些,便多給宗親一些,與其便宜那桿子坐吃山空的,真不如讓嬪妃過得更像樣一些,能避免她們心生怨懟。其實也好辦,我或是太皇太後傳旨大封一次就行了。”
“那怎麽行?”皇後搖頭,堅決反對,“保不齊皇上以為您二位幹涉他後院兒的事呢——這可是真的,他對我們這些妻妾,看到就嫌煩,誰要是讓他往外攆人,他只有高興的份兒,要是讓他給我們好處,他心裏是真不痛快。”
這方面,裴行昭也想數落皇帝,但那畢竟是她名義上的兒子,不能跟後宮的人說他的不是。轉念想想,她建議道:“那你就換個法子,問問嬪妃,願不願意給太皇太後抄寫佛經,給我抄寫一些破舊得沒法兒時常翻閱的閑書,總之就用這類事情做文章,算是替皇上向他的長輩盡孝。”
“這法子好!”皇後欣然笑道,“說白了,我只想到了太皇太後那一節,卻是真不曉得怎麽對您投其所好。”她是孫媳婦,更是兒媳婦,凡事怎麽都不可能把小太後越過去,“說起來,您也盡量多用能人,盡量別太勞累,除了喝酒,我們就不知道您有什麽喜好。”
裴行昭從善如流,感謝地一笑,“行啊,我也是這麽想的。”
皇後回宮去跟各個嬪妃遞話,很快神氣活現地回來:“一個個兒的都不打蔫兒了,要麽找佛經,要麽央著我來向您討要需得抄寫的古籍,還把我存的料子繡線、筆墨紙硯搶走了一大半。”
由此可見,皇帝在他的妻妾心裏是多不受待見。裴行昭笑得不輕,喚阿嫵阿蠻去書房找那些殘舊的古籍,又對皇後道:“筆墨紙硯料子繡線我都補給你,橫豎我這兒多的是。”
“嗳!”皇後也不見外,“您所謂的閑書,定是關乎星空大漠游記之類的,到時候各分我一本。”
“真讓你猜著了,少不了你的。”
這一年的夏日,宮裏宮外都有聲有色:
嬪妃忙著抄寫或繡古籍與經文,隔三差五聚在一起辦個鬥詩會、賞花宴;
以喬景和為首的三法司一日不停歇地修改完善律法;
戶部尚書與許徹、楊攸率眾“發現寶藏”並合力挖掘,向上報的財物數額層層增加;
喬爾凡著手的事宜告一段落,請到的十位男女名士允諾常年與她一起執教,書院修繕完畢,已經得到官府的批文,在各地招募求學的閨秀;
馬伯遠在奏折中報喜,北直隸境內種植的棉花因著風調雨順長勢頗佳,收成一定差不了,原東家已建成六處作坊,共有四千架織機,自江南聘請的經驗豐富的織工繡娘已經趕至作坊,教一些人手織、染、繡棉布。
——無一不是令裴行昭心悅之事。
可她不會也不能知足。
夏日天光長,她睡得晚,起得早,一日總要騰出三兩個時辰觀摩輿圖,親手畫布陣圖,做沙盤。
這日,英國公與她說完五軍營的要事,她請他到書房,“國富兵強,兩者相輔相成,這一陣我就琢磨邊關固防練兵的事兒了。”
說到自己一生熱衷的事,英國公精神一振,“這樣說來,太後娘娘已有章程?”
“只能說是有了些眉目,你給參詳參詳。”
“臣洗耳恭聽。”
裴行昭先走到墻壁上懸掛的巨幅輿圖前,手指向北部、西南區域的兩個位置,“這兩處地形不同,卻有相同之處:可以沿著防線布置相似甚或相同的參照物,且不需大動幹戈,就地取材即可。”說著轉到沙盤前,“你來看,這是我依照實際情形做的沙盤,瞧瞧是否可行。”
英國公凝神看完輿圖,又一瞬不瞬地瞧著沙盤,良久輕聲道:“的確,北地這邊空曠,大可以將樹木、山坡做得盡量相同;西南這邊地勢起伏,多水渠溝壑,布局也不難。如今練兵多為強身健體,保證身手不退步,讓將士們輪班做這些也沒壞處。好,這法子太好了!這要是布置好了,不就是迷陣麽?也就是俗稱的鬼打墻。”
“沒錯。”裴行昭笑著頷首,“這也是探皇陵想到的一個點子。在那裏邊,我跟一名暗衛走了不少冤枉路,恰恰是被這樣的障眼法困住了。我想的是,布局相同,而埋伏不同,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壓力與阻力,而說到的這兩處,若是不用這種法子,只能用埋炸藥、挖陷阱等過於常見的招數,對方能豁出幾個人就能避免嚴重的傷亡,這種起碼能困住他們一段時間。”
“對!”英國公雙眼迸射出迫人的神光,懇切地道,“太後能不能將這差事賞了臣?如今五軍營軍心齊,當差少有不勤勉的,誰都能代替臣執掌;家母心寬身安,犬子算得上進之輩,朝堂內外臣都是個閑人,不如讓臣走一趟,就算給誰當個跟班兒的也成。”
“說什麽呢?”裴行昭莞爾,“與你說便是有辛苦你的心思,卻不成想,你倒把我勸你出這苦差的話先說了。”
“這哪兒是什麽苦差?臣已數年不曾踏足邊關,最遠不過是在京城周邊巡視一周,做夢都想再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英國公笑得開懷,“既得了您的準話,臣這就去找張閣老商議代替臣的人選,安排一應事宜。”
“把你兒子也帶上,縱然有滿腹文韜武略,也該多看看外面的人情世故。”
英國公大喜過望,深深行禮道謝。
三日後,英國公及世子奉旨巡視邊關,固防要塞,五軍大都督職由禁軍統領顏學開暫代。橫豎小太後在皇城坐鎮,許徹楊攸又在顏學開麾下,禁軍如何都出不了岔子,顏學開早就嫌日子太清閑,忙個一兩年是正中下懷。
裴行昭繼續斟酌固防的事,如雁門關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這些用兵時不得失守的重地,更要依據地勢和周邊環境加固。
她與各處將領商討策略的信件如雪片一般來回飛轉,立秋時均定下縝密的章程,得到將領貫徹執行到底的保證。
此外,裴行昭還對大周各處將領下令,所謂練兵,不要拘泥在教軍場,只達到軍兵身手有所進益的目的,大可以時不時兵分兩路,各自布陣較量出個高低,總之,宗旨就是不但要強身,腦子也不要閑著。
當然,自家人較量要避免傷亡,最好是杜絕,兵器皆要用沒開過刃的,用的陣法則是越覆雜詭秘越好。而若出現傷亡,給予三倍撫恤。
這還是禁軍如今的情形給裴行昭提了醒:如今錦衣衛、驍騎衛自上到下都以身在其中為榮,別人因著近乎天性的好強心毫不懈怠地整肅風氣刻苦操練,力求有朝一日平分秋色。
熱血滿腔的將士也是一樣,即便在無戰事的年月,也會希望自己所在的軍營是整個大周的軍兵所欽佩仰視的。
就如前幾年,裴行昭麾下的將士被人私下裏稱為裴家軍,每一個裴家軍都以此為榮。
裴行昭並不想獨一無二,想要的是軍中翹楚更疊交替,軍魂不倒,軍心不散。
兵強則民心安,民心安則農商興盛,農商興盛則國富勢強,如此方能始終屹立不倒,睥睨四方。
張閣老深知裴行昭的心意,力勸她寫一篇“興天下書”。
裴行昭不肯。她的意思是先做到再說也不遲。
張閣老堅持要她邊做邊說,鼓舞人心,為此跟她磨煩了大半個月。
裴行昭服氣了,只好照辦,著重點明了一點:本朝重文輕武、重武輕文都不可能,文武各展奇才,才是帝心所望——皇帝再二把刀、不上道,凡事也得捎上他。
同時闡述的是,日後會盡力改善官員的處境,爭取官場沒有三餐不濟困窘度日之人——銀錢夠用的話,除去人心不足的,大多都不會鋌而走險貪贓枉法,反之,又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人家不想法子從別處覓食才怪。
皇帝將這篇文章反反覆覆看了看了半日,直到倒背如流,竟成為第一個為之鼓舞振奮的人,一字不改地頒發下去之後,有一陣每日上朝,每日參加廷議。
但本質懶驢,沒多久又撿起了修道大業,慢慢地恢覆到偷閑躲懶的情形。這是活神仙也沒轍的事兒,宮裏宮外的人悄悄地笑一場,也就罷了。
而那篇文章對所有官員的作用卻絕不是一時之事。
已然明白太後、皇帝在位期間的行事原則,而且不難想見,在太後跟前長大的大皇子日後也必定傳承下去,那麽好歹一算,便是幾十年的事兒了,誰就算熬得過太後、皇帝,還能熬得過大皇子?不跟著上頭的心意行事,遲早被官場淘汰。
但是反過來一想,為官倒也變得簡單起來:恪盡職責,遇事不要管涉及的官員是文是武,只計較對錯即可;需要文武協力促成的事,誰跟自己拿架子擺譜,直接告狀就行。
什麽抱團兒站隊的事,想也不要想了,好處是省掉了找靠山經營人脈的時間和財力,摒除了涉險行賄受賄的嫌疑,能把這些功夫用來掙功績以盼升遷,尤其不用擔心腦袋在自己脖子上不牢靠。
官場風氣真的變了,從內閣與裴行昭每日經手的奏折便可看出,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官員們進取向上的鬥志。
張閣老笑得心滿意足。
裴行昭也覺得是意外之喜,承認自己對官場朝堂的了解還不夠透徹。
先前她以為,只有眾志成城的將士才需要時時鼓舞士氣,他們之外的官員最愛揣摩上意想東想西,就默認為有些話不用說得一清二楚。
原來不是。原來誰都希望有人時不時地給自己打打氣、指明前路。
於是她做了決定:以後關乎輕重的事宜,都由內閣擬文,再由皇帝以他的名義頒發下去。
要她總寫文章,她做不來,對自己寫過的東西分外嫌棄,寫完再看一眼都覺尷尬。
轉眼秋意已濃,菊花爭艷,桂花飄香。
戶部尚書、許徹和楊攸押送著斬獲的價值兩千萬兩的財物回京來覆命。
滿朝皆為之歡欣鼓舞。要知道,之前數年來,朝廷每年的虧空不超過二百萬兩,六部就能跟過年似的樂一陣,如今這麽一大筆財富充入國庫,能解決的問題可就太多了:官員的俸祿不會被延期發放,不需加重各地百姓商賈的賦稅,不需軍兵一大半的精力都用來屯田養活自己……朝廷有了底氣,可以依照豐年的光景維持三五年。
在燕王、林策和宋閣老的推波助瀾之下,自官場到民間,堅信這是皇帝、太後推翻祖制的福報,雙月兒及諸多同病相憐之人若泉下有知,也可含笑瞑目了。
喬爾凡的書院招募到女學生達近兩百名,幸好請到的名士便有十位,不然真要因人手不足亂了陣腳。進宮覆命時,她向裴行昭照實說了。
裴行昭笑著鼓勵她一番,說會讓林策得空就到書院看看,能幫的就給予協助。
修改完善律法的事宜,喬景和是抱著試水的心思在做,因著三法司心齊,動作仍舊不小。
裴行昭拿到他們聯名的奏折與修改之後的範本,凝神閱讀,還算滿意。
官妓、營妓這類字眼,已不存在於條例之中;
幼女年齡範圍的限定,自十歲拓寬到十二歲;
未及笄女子不得選秀進宮;
女子及笄之前成婚,若自己心甘情願,後果自負,若是被逼迫,大可向官府告發,所在地官員若敷衍了事、不予審理,與女子狀告之人同罪;
……
關乎女子的種種條例,不需問也曉得,是喬景和擬定。
事情終究要由皇帝拍板。
皇帝毫不含糊,在朝會上與百官詳議,當日明發旨意,著內務府從速刻印修改完善的律法,下發至各個地方;著所有官員全然依照修改完善的律法行事,倘若陽奉陰違,由錦衣衛緝拿至詔獄,從重論罪。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北直隸的棉花試種效果甚佳,產量頗豐,采摘下來的棉花,依照裴行昭、馬伯遠一早打算好的安排下去:務農的百姓留下做禦寒被褥衣物的份數,其餘用來上繳賦稅,再有剩餘便折合市價賣給官府,家中有閑下來的人手,只要能夠勝任,便能在原東家開設的作坊做織工、繡娘等差事,按月領取酬勞。
後宮嬪妃給太皇太後、太後抄錄刺繡的經書、書籍陸續送進慈寧宮和壽康宮。在裴行昭提議之下,皇帝大封六宮,除了本就在妃位的宋賢妃,每個嬪妃都升了位分,王婕妤因其母原東家為朝廷效力,破格晉為淑妃。
宋賢妃並非無所得,皇帝親口給了她和王淑妃協理六宮之權。
兩女子和別的嬪妃都明白,自己得到的益處,都是皇後和太後促成。捎帶著看出來的是,這一任皇帝的嬪妃位分最高到妃。
當然,誰也沒想過那些,現在大家都不稀罕皇帝做場面功夫給的恩惠了,哄得皇後和太後高興,跟姐妹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裴行昭這一陣,也是少見的舒心。
這時候,有一個人來到皇城,求見太後,幫忙遞話的是許徹。
那人是裴行昭最最敬愛、常常牽掛,卻從未想過能在皇城相見的尊長。
這位尊長,便是教沈居墨、裴行昭一身絕學的老爺子,是武林泰鬥、道教當世宗師,是明明凡人之軀卻被世人奉為神明的傳奇——通玄真人鐘離玄。
許徹望著裴行昭,還在犯迷糊:那位老人家是真正的道骨仙風,出塵絕俗,他簡直是懵著聽老人家說完話、接過一道符,稀裏糊塗來到清涼殿的。
裴行昭恍然片刻,輕聲道:“快請,不要聲張。”
“是。”
裴行昭命阿嫵阿蠻帶著宮人退下,站起身來,在空曠的大殿中來回踱步。
這一刻的她,有等待的迫切焦躁,更有著患得患失。
她真怕恩師年歲越長越孩子脾氣,此行只是來跟她來一出惡作劇。
又怕恩師特地過來告訴她,要去海上、山中尋覓仙境,歸期杳杳。
胡思亂想著,身著道袍的老者進門來,望向裴行昭,只一刻,唇角便逸出溫和的笑,舉步走向她。
望見恩師,裴行昭的心忽然就鎮定平靜下來,在他走到近前時,退後一步,徐徐跪倒,行大禮拜見。
“快起來。”鐘離玄扶了她一把,“記著以前也沒這毛病。”
裴行昭莞爾,攜了他的手臂,轉到書房說話,“您怎麽得空來看我?”
鐘離玄落座,微笑道:“來見你,也是來見皇上。”
“嗯?”
鐘離玄道:“這些年了,也該為你,為這天下做點兒事情了。”
“這話怎麽說?”裴行昭拉過一把椅子坐下。
“處在太後這位置,你歷練了大半年,朝堂官場不在話下,唯一拿不準的,也只有皇上。”鐘離玄道,“前一陣,朝天觀幾個道士去見了見我,話裏話外的聽著,皇上倒真沒亂七八糟的心思,怕的只是有人帶上邪道。朝天觀畏懼你,並不樂意應承皇上,遲早給他推薦別的去處。與其如此,那就不如我親力親為。”
“那可不是一時半刻的事。”裴行昭提醒他,“要是有這心思,不如您指個可信的人。”
“除了你跟居墨,在我眼裏,哪兒有可信的人?”鐘離玄笑道,“我也不敢說別的,起碼能讓皇上不失本心,不走歧路,你也就能安心做你想做的事,少一重顧慮。”
“師父……”裴行昭望著老人家,眼睛酸澀,但是眼底幹涸。
鐘離玄笑容慈愛,“這樣一來,我們也能時不時碰面,說說話,不好麽?”
“好,好。”裴行昭整顆心充盈著無盡的暖意,又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楚。
“你、居墨與我的淵源,我會如實告知皇上。”
裴行昭頷首,“聽您的。”她明白,這也是恩師的一步探路棋。
不管怎麽說,正常來講,皇帝與她都該是相互防備忌憚,就算如今一團和氣,也難保誰經年後暗起殺機。
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老爺子想為她摒除這種隱患,要麽就幹脆促使矛盾早日爆發早日了結,無需長年累月記掛。
這一陣,皇帝正在打自己的小九九:最近的好事很多,母後的心情很不錯,他應該抓住時機,提出再度離宮修煉。
正打腹稿的時候,馮琛告訴他,有位世外高人到訪清涼殿,正在與太後敘話。
“道骨仙風,須發皆白,竹簪布衣,卻是活脫脫神祇下凡——見過的人都這麽說,以奴才愚見,這位高人便是通玄真人。”馮琛這樣說。他早就被皇帝帶入修道界了,對這種事分外緊張。
皇帝面露狂喜,“鐘離真人?你說的是他老人家?”
馮琛有理有據地分析:“太後娘娘當即召見的,也只能是他老人家那樣的人物吧?而除了他老人家,怎麽樣的布衣能輕輕松松來到皇城,覲見太後娘娘?漕幫沈幫主大抵有這份兒魄力,卻是不會這樣堂而皇之。”
“對對對,你說的在理。”皇帝搓著手,開始在乾清宮轉磨,心裏已經要樂瘋了,“朕要是這就趕去拜見,會不會顯得太毛躁?可要是不去,老人家走了,那可就又沒地兒找了……”認真地犯起愁來。
“可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馮琛也很頭疼,“萬一要真是,您哪怕親眼見一面,聆聽鐘離真人一句教誨,也能受益多年啊。”言外之意是,您還是別要面子了,顧著裏子比較好。
“母後要是不悅可怎麽辦?鐘離真人重要,母後也是一樣的。”
馮琛嘀咕道:“您這點兒喜好,太後娘娘聽得耳朵都要磨出繭子了……”
皇帝板了臉,下一刻就仍是覺得很有道理,把臉一抹,站起身來,“快給朕更衣!”
一刻鐘之後,皇帝站在了清涼殿的書房裏,用仰望神明的目光望著鐘離玄,滿臉虔誠。
裴行昭根本不知道怎麽為二人引見,亦不曉得怎樣應付這樣的場合,索性也就不應付,步履輕快地出門,去內務府找林策喝酒下棋。
林策把值房用八扇屏風隔成了裏外間,這會兒窩在裏間的美人榻上睡回籠覺。
裴行昭命人噤聲,自己也不打擾她,坐在美人榻一旁的圈椅中,見茶幾上有酒,自斟自飲。
這會兒的心情,實在需要些酒來壓一壓,緩一緩。
幾杯酒喝盡,林策揉著眼睛醒來,見到裴行昭,險些滾下美人榻。
“沒事兒。”裴行昭失笑,忙安撫她,“就是來你這兒坐坐。”
林策拍了拍心口,“我的太後娘娘,清涼殿那麽大地方,擱不下您啦?”實在沒想過,小太後會跑來自己這兒串門。
“可不就是擱不下了。”裴行昭扔給她一個水蜜桃,“吃點兒好吃的,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