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吃苦 ◇
關燈
小
中
大
◎被玩弄在股掌之間◎
翌日一早, 諸位進士前去戶部門前集合。
都是同年的,又一同去了瓊林宴,彼此之間並沒有多生疏, 如今聚在一塊兒也是有說有笑。
季讓聽聞旁邊有人猜測, 問今兒是不是要聽什麽講學,便更篤定自己的猜測——這所謂的培訓,肯定就是聽聽課罷了, 沒有什麽要緊的。
季讓雖然沒有來過京城,可他對北邊的事兒多有了解。北邊那地方缺少官員, 他們這一批進士多半是要去北邊兒為官的,應該耽誤不得。
馮慨之也並沒有讓他們多等,比往常提前了些到了戶部。
他來時, 進士們都已經聚齊了。
馮慨之問了一下眾人可曾用過早膳,待聽到他們都吃飽了, 才命人駕車,將這些進士都送去城外。
一聽說要去城外,不少人心中生疑,覺得跟自己想的好像有點不一樣。不過聖上竟然把他們交給了馮大人, 自有他們的道理, 所以眾人也是一句話沒說, 乖乖地跟去了。
今兒來的是京外一處小村落。
這地方偏僻,房屋格外的矮小, 今年冬天又比往常多下了幾場雪, 積雪深重, 壓垮了不少人家的房檐, 如今這些人受了災都住在悲田院裏頭, 由朝廷收容照看。等到房子修好之後, 才遣他們歸家。
馮慨之瞧了一眼一頭霧水的進士們,同他們解釋說:“這進士的崗前培訓,其實年年都有,打從第一屆進士開始便形成了定制。若能順利通過,方能授官上任;可若是不通過,那……便只能打道回府了。”
馮慨之目光從每個人身上過了一遍。
季讓幾個人心裏一繃,立馬對這個所謂的崗前培訓重視了起來。表現的不好還要走人,那他們進士豈不是白考了?
看來,這所謂的培訓,無論如何他們也得好生表現了。
馮慨之對他們的識趣兒十分滿意,撚了撚須,指著中間已經塌了房檐的屋子道:“爾等往後可是要出仕的,這做官可不能整日只高坐於廟堂之上,什麽都不會。歷來考中的進士都得通過三四個月的培訓體察民間疾苦,百姓不易,輪到你們頭上也是一樣的。今日便有一樁,便是替百姓修繕屋頂。”
馮慨之話落,眾人都有些啞然,有人支支吾吾地道:“只是……咱們並不會修繕屋檐啊。”
說得那叫一個小心翼翼。
馮慨之卻是一句話就把他們給堵死了:“哪有人天生什麽都會?不過都是後天學來的。今日修繕屋檐你們不會,來日去任上作官,不會的還多了去了。若是每每已不會來應付,久而久之,還有什麽是你們會的?”
馮慨之說完這一句簡直夢回兩年前。
當初謝明月等人嬌氣到不願意下地的時候,他們便是這樣的說辭來搪塞。
眼下又換了一茬嬌氣的人,不過這群人倒是沒有謝明月那批離譜。雖然覺得修繕屋頂聽著就很扯,但被馮慨之一忽悠,他們還是滿腹牢騷地照做了。
其實,馮慨之哪裏會讓他們跑上跑下呢?都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真要讓他們呆在房頂上,要不了多久便會摔死。聖上好不容易才得了這些進士,要是摔出了好歹,他還沒辦法交代。所以馮慨之只讓他們打下手,幫著搬搬木材,劈劈木頭,釘釘釘子……反正耗費體力的雜活,他們是一樣都沒少幹。
大冷天兒的,外頭的天氣能把人凍得瑟瑟發抖,可眼下,這些進士們楞是幹活幹出了一身的汗。
場上熱火朝天,在旁邊當監工的馮慨之卻怡然自得。
他只負責看守,順便給他們加油鼓勁。馮慨之知道這活就沒人願意幹,所以時不時給他們刺激一下,碰到手腳勤快地變當眾表揚,碰到渾水摸魚的也會厲聲呵斥。
馮慨之板著臉的時候還真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勁兒,加上他又是戶部尚書,位高權重,這回的進士裏面也沒有什麽特別出挑的刺兒頭,馮慨之管教起來還是綽綽有餘,得心應手。
致遠書院的幾位都是聚在一塊兒幹活的。
季讓胳膊都已經快要斷掉了,餘子謙也不遑多讓。見沒人註意他們這邊,季讓才終於抱怨了一句:“我在家中可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
餘子謙苦笑:“誰又做過呢?”
“本以為只是輕輕松松的講學,誰想到竟然跑來修屋頂,我這胳膊都已經累得擡不起來了。就今日這架勢,明天還不知道有什麽事情等著咱們呢。”
餘子謙看了看邊上的馮慨之,小聲道:“少說兩句吧,被馮大人聽見可就不好了。”
季讓是閉了嘴,可心中卻還在絮絮叨叨,他怎麽都不信以前的進士也是這樣。
他心中懷疑,又去偷偷問了一個臨安本地的進士。聽說他家中還有位進士出身、已經去了蔡州當官的族兄,季讓便好奇:“難道你家族兄沒交代過這培訓的事兒麽?”
那人聽了這話臉色都扭曲了:“交代了。”
季讓追問:“如何交代的?”
“他說,這所謂的培訓不過是跟同年一起出門游歷,不是去東家走親,就是去西家訪友,悠哉悠哉,輕松自在,他為官兩載之後還十分惦記,每每夢中想起都想念得涕泗橫流。”
季讓露出了疑惑的目光。
說話的人卻暗暗握拳,這鬼扯的話,可恨的是他竟然信了!如今想開,族兄那陰陽怪氣的語氣,根本就是拿他當猴子耍呢,只怕一開始就存著看好戲的心思,故意說的那麽尋常,讓他們有絲毫防備。
也怪他實在是太蠢了,竟然沒有看透族兄那調侃傻子一樣的語調,如今後悔也實在太晚了。不過後悔也沒什麽用,難不成他還要為了避免這個所謂的培訓而放棄殿試?
所以怎麽看,這個虧他們都必須得吃。
一群人忙活了一整日,就連中飯都是在外頭用的。
本來也有人想抱怨兩句。,待看到馮慨之跟他們一樣在外用膳後,所有的抱怨都化成了沈默。
人家尚書大人都如此,他們又何必斤斤計較呢?
連著修了三天的屋頂,直到把這周圍一片的所有塌掉的屋頂都給修完了,如此方才作罷。
原先住進悲田院的百姓又再次回到了各自家中,為表感謝,他們還送了不少東西給這群過來幫忙的進士們。!
餘子謙就被塞了一盒炸果子,他不想要,但對方實在是太過熱情,強塞到他懷中。
老百姓的感激從來都是這樣樸實且炙熱,說起來,他們並非心甘情願來修屋頂,但就換來別人的感激涕零。這麽一想,餘子謙便覺得心中有愧。
面對這份熱情,餘子謙並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被動接受。他想著,執意不接反而壞了人家的美意,不妨收著就是了,反正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可等馮慨之說,這都是他們在悲田院中省吃儉用節省下來想要留著過年吃的,餘子謙一時又覺得自己手上的盒子燙手了起來。
他後悔接過來了,在他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東西,卻是別人眼裏不可多得的寶貝。
最終,餘子謙也沒有將東西還回去,只是默默地在那家人門後放了一串銅板。
傍晚入宮稟事的時候,馮慨之還那些事兒笑話起來:“這群初出茅廬的進士們還真是天真有單純,微臣說什麽他們就姓什麽,說那一盒果子是別人省出來的,他們竟然還真信了。”
馮慨之樂得不行。
蕭瑾也忍俊不禁,他們更不會知道那些百姓過去送謝禮,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原本那些百姓還嫌他們多事,後來給了錢,才答應過來演戲的。
這當然也是無奈之舉,不演戲,又怎麽能讓他們“幡然醒悟”呢?
蕭瑾對如今的進展很是滿意,照這個情況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這群進士便能蛻變成“苗根正紅”的官場接班人了。
有才只是基礎,最重要的是要有操守,有仁心。
蕭瑾又問:“這屋頂修好了,明日可是要他們施粥?”
“正是,不過明兒微臣便不必領著他們去了,連著三日沒做事,戶部裏頭不知積了多少公文。施粥是小事兒,用不著微臣來壓他們也會願意做的。”
蕭瑾點點頭。
馮慨之的確沒那麽多空,他最近還得忙著自己交代的茶會一事。
蕭瑾準備在谷城縣開一次轟轟烈烈的茶會,以茶代酒作宴,邀請各方前來人士前來品天下之茶,配以評書、品畫、論茗、焚香、彈琴、玩石等,這茶會若是辦成了,必定能名噪一時。
最重要的是,蕭瑾想通過這種盛典讓南北兩地形成共通的文化——茶文化。
有了認同感,屆時還會分夏國與齊國故地麽?大家可都是一國的。
馮慨之答應是答應得好好的,可是轉頭就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此主意雖好,卻得費不少錢吧?”
馮慨之可不想掏這筆錢。
蕭瑾老神在在:“放心吧,陳疏才那兒有。”
陳疏才最近臨安遼東兩頭跑,忙得昏天暗地,可路子卻被他忙出來了。
高句麗那邊對夏國的茶跟胭脂水粉很是滿意,那青花瓷更是愛不釋手,遂訂了一大批貨,不日,蕭瑾他們便能得一筆橫財,何愁沒有錢花呢?
蕭瑾甚至底氣十足地道:“此次品茶會一定要大辦,風風光光地辦,讓天下人都知道夏國的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翌日一早, 諸位進士前去戶部門前集合。
都是同年的,又一同去了瓊林宴,彼此之間並沒有多生疏, 如今聚在一塊兒也是有說有笑。
季讓聽聞旁邊有人猜測, 問今兒是不是要聽什麽講學,便更篤定自己的猜測——這所謂的培訓,肯定就是聽聽課罷了, 沒有什麽要緊的。
季讓雖然沒有來過京城,可他對北邊的事兒多有了解。北邊那地方缺少官員, 他們這一批進士多半是要去北邊兒為官的,應該耽誤不得。
馮慨之也並沒有讓他們多等,比往常提前了些到了戶部。
他來時, 進士們都已經聚齊了。
馮慨之問了一下眾人可曾用過早膳,待聽到他們都吃飽了, 才命人駕車,將這些進士都送去城外。
一聽說要去城外,不少人心中生疑,覺得跟自己想的好像有點不一樣。不過聖上竟然把他們交給了馮大人, 自有他們的道理, 所以眾人也是一句話沒說, 乖乖地跟去了。
今兒來的是京外一處小村落。
這地方偏僻,房屋格外的矮小, 今年冬天又比往常多下了幾場雪, 積雪深重, 壓垮了不少人家的房檐, 如今這些人受了災都住在悲田院裏頭, 由朝廷收容照看。等到房子修好之後, 才遣他們歸家。
馮慨之瞧了一眼一頭霧水的進士們,同他們解釋說:“這進士的崗前培訓,其實年年都有,打從第一屆進士開始便形成了定制。若能順利通過,方能授官上任;可若是不通過,那……便只能打道回府了。”
馮慨之目光從每個人身上過了一遍。
季讓幾個人心裏一繃,立馬對這個所謂的崗前培訓重視了起來。表現的不好還要走人,那他們進士豈不是白考了?
看來,這所謂的培訓,無論如何他們也得好生表現了。
馮慨之對他們的識趣兒十分滿意,撚了撚須,指著中間已經塌了房檐的屋子道:“爾等往後可是要出仕的,這做官可不能整日只高坐於廟堂之上,什麽都不會。歷來考中的進士都得通過三四個月的培訓體察民間疾苦,百姓不易,輪到你們頭上也是一樣的。今日便有一樁,便是替百姓修繕屋頂。”
馮慨之話落,眾人都有些啞然,有人支支吾吾地道:“只是……咱們並不會修繕屋檐啊。”
說得那叫一個小心翼翼。
馮慨之卻是一句話就把他們給堵死了:“哪有人天生什麽都會?不過都是後天學來的。今日修繕屋檐你們不會,來日去任上作官,不會的還多了去了。若是每每已不會來應付,久而久之,還有什麽是你們會的?”
馮慨之說完這一句簡直夢回兩年前。
當初謝明月等人嬌氣到不願意下地的時候,他們便是這樣的說辭來搪塞。
眼下又換了一茬嬌氣的人,不過這群人倒是沒有謝明月那批離譜。雖然覺得修繕屋頂聽著就很扯,但被馮慨之一忽悠,他們還是滿腹牢騷地照做了。
其實,馮慨之哪裏會讓他們跑上跑下呢?都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真要讓他們呆在房頂上,要不了多久便會摔死。聖上好不容易才得了這些進士,要是摔出了好歹,他還沒辦法交代。所以馮慨之只讓他們打下手,幫著搬搬木材,劈劈木頭,釘釘釘子……反正耗費體力的雜活,他們是一樣都沒少幹。
大冷天兒的,外頭的天氣能把人凍得瑟瑟發抖,可眼下,這些進士們楞是幹活幹出了一身的汗。
場上熱火朝天,在旁邊當監工的馮慨之卻怡然自得。
他只負責看守,順便給他們加油鼓勁。馮慨之知道這活就沒人願意幹,所以時不時給他們刺激一下,碰到手腳勤快地變當眾表揚,碰到渾水摸魚的也會厲聲呵斥。
馮慨之板著臉的時候還真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勁兒,加上他又是戶部尚書,位高權重,這回的進士裏面也沒有什麽特別出挑的刺兒頭,馮慨之管教起來還是綽綽有餘,得心應手。
致遠書院的幾位都是聚在一塊兒幹活的。
季讓胳膊都已經快要斷掉了,餘子謙也不遑多讓。見沒人註意他們這邊,季讓才終於抱怨了一句:“我在家中可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
餘子謙苦笑:“誰又做過呢?”
“本以為只是輕輕松松的講學,誰想到竟然跑來修屋頂,我這胳膊都已經累得擡不起來了。就今日這架勢,明天還不知道有什麽事情等著咱們呢。”
餘子謙看了看邊上的馮慨之,小聲道:“少說兩句吧,被馮大人聽見可就不好了。”
季讓是閉了嘴,可心中卻還在絮絮叨叨,他怎麽都不信以前的進士也是這樣。
他心中懷疑,又去偷偷問了一個臨安本地的進士。聽說他家中還有位進士出身、已經去了蔡州當官的族兄,季讓便好奇:“難道你家族兄沒交代過這培訓的事兒麽?”
那人聽了這話臉色都扭曲了:“交代了。”
季讓追問:“如何交代的?”
“他說,這所謂的培訓不過是跟同年一起出門游歷,不是去東家走親,就是去西家訪友,悠哉悠哉,輕松自在,他為官兩載之後還十分惦記,每每夢中想起都想念得涕泗橫流。”
季讓露出了疑惑的目光。
說話的人卻暗暗握拳,這鬼扯的話,可恨的是他竟然信了!如今想開,族兄那陰陽怪氣的語氣,根本就是拿他當猴子耍呢,只怕一開始就存著看好戲的心思,故意說的那麽尋常,讓他們有絲毫防備。
也怪他實在是太蠢了,竟然沒有看透族兄那調侃傻子一樣的語調,如今後悔也實在太晚了。不過後悔也沒什麽用,難不成他還要為了避免這個所謂的培訓而放棄殿試?
所以怎麽看,這個虧他們都必須得吃。
一群人忙活了一整日,就連中飯都是在外頭用的。
本來也有人想抱怨兩句。,待看到馮慨之跟他們一樣在外用膳後,所有的抱怨都化成了沈默。
人家尚書大人都如此,他們又何必斤斤計較呢?
連著修了三天的屋頂,直到把這周圍一片的所有塌掉的屋頂都給修完了,如此方才作罷。
原先住進悲田院的百姓又再次回到了各自家中,為表感謝,他們還送了不少東西給這群過來幫忙的進士們。!
餘子謙就被塞了一盒炸果子,他不想要,但對方實在是太過熱情,強塞到他懷中。
老百姓的感激從來都是這樣樸實且炙熱,說起來,他們並非心甘情願來修屋頂,但就換來別人的感激涕零。這麽一想,餘子謙便覺得心中有愧。
面對這份熱情,餘子謙並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被動接受。他想著,執意不接反而壞了人家的美意,不妨收著就是了,反正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可等馮慨之說,這都是他們在悲田院中省吃儉用節省下來想要留著過年吃的,餘子謙一時又覺得自己手上的盒子燙手了起來。
他後悔接過來了,在他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東西,卻是別人眼裏不可多得的寶貝。
最終,餘子謙也沒有將東西還回去,只是默默地在那家人門後放了一串銅板。
傍晚入宮稟事的時候,馮慨之還那些事兒笑話起來:“這群初出茅廬的進士們還真是天真有單純,微臣說什麽他們就姓什麽,說那一盒果子是別人省出來的,他們竟然還真信了。”
馮慨之樂得不行。
蕭瑾也忍俊不禁,他們更不會知道那些百姓過去送謝禮,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原本那些百姓還嫌他們多事,後來給了錢,才答應過來演戲的。
這當然也是無奈之舉,不演戲,又怎麽能讓他們“幡然醒悟”呢?
蕭瑾對如今的進展很是滿意,照這個情況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這群進士便能蛻變成“苗根正紅”的官場接班人了。
有才只是基礎,最重要的是要有操守,有仁心。
蕭瑾又問:“這屋頂修好了,明日可是要他們施粥?”
“正是,不過明兒微臣便不必領著他們去了,連著三日沒做事,戶部裏頭不知積了多少公文。施粥是小事兒,用不著微臣來壓他們也會願意做的。”
蕭瑾點點頭。
馮慨之的確沒那麽多空,他最近還得忙著自己交代的茶會一事。
蕭瑾準備在谷城縣開一次轟轟烈烈的茶會,以茶代酒作宴,邀請各方前來人士前來品天下之茶,配以評書、品畫、論茗、焚香、彈琴、玩石等,這茶會若是辦成了,必定能名噪一時。
最重要的是,蕭瑾想通過這種盛典讓南北兩地形成共通的文化——茶文化。
有了認同感,屆時還會分夏國與齊國故地麽?大家可都是一國的。
馮慨之答應是答應得好好的,可是轉頭就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此主意雖好,卻得費不少錢吧?”
馮慨之可不想掏這筆錢。
蕭瑾老神在在:“放心吧,陳疏才那兒有。”
陳疏才最近臨安遼東兩頭跑,忙得昏天暗地,可路子卻被他忙出來了。
高句麗那邊對夏國的茶跟胭脂水粉很是滿意,那青花瓷更是愛不釋手,遂訂了一大批貨,不日,蕭瑾他們便能得一筆橫財,何愁沒有錢花呢?
蕭瑾甚至底氣十足地道:“此次品茶會一定要大辦,風風光光地辦,讓天下人都知道夏國的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