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28 章節

關燈
艦橋上方正中央。

############################################################################################

PS:Stormbird其實就是《Macross.Zero》裏的一代名機SV-51,作為華約集團最後的尖端產品,在Detiny的世界裏絕對會讓她好好表現,接下來克裏特島戰役全面展開。戰爭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機械設定.1

更新時間2011-3-12 19:30:26 字數:3288

ZGMF-X45E·Destiny.Blade

全高:26.10公尺

重量:88.43噸

動力:小型化常溫粒子湮滅引擎×1

裝甲:VPS裝甲

最大速度:2.96馬赫(大氣層內)。

骨架:腦量子感應框架結構。

G力界限:-14.3G~+25.4G

駕駛艙:駕駛員一名,軀幹中的球形周天駕駛艙

使用武裝:

頭部: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4;

肩部:MGX-2340.280MM反物質湮滅炮×2;

胸部:MMI-GAU81.37MM光束速射炮×2;空間相位移防禦系統“耶利哥之墻”(Wall.of.Jericho)發生器;

背部:MA-M02G光束劍×2

腕部:MA-M02G光束劍×2(前臂腕部收納),MX2011光束攜帶盾×1(盾牌邊緣設置有光束劍生成裝置,展開後形成光束斧劍,盾牌下還可掛載MA-M03K三管加特林光束機關炮,一般左臂攜帶。)

腰部:MA-M27KF高能量光束步槍×1;RQM57光束飛碟×6(裙甲兩側各×3)

腿部:MA-M03J光束刺釘×4(左右各×2)

技術背景:

Destiny.Blade並非通常意義的專用機或者技術驗證機,從技術角度來說,該機體是E系列試驗了各種機體和技術組合在戰場上的實戰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後,具備實戰能力的概念驗證(Conect.Demonstrator)機種。

追尋整個E系列的發展脈絡,隱約可見這是一套巨大的並行工程,無論是投入實戰的,還是在試驗場上的E系列都有為了測試某些搭載其上的子系統而收集數據——譬如武器系統、電子偵察系統、感應系統、操控系統、OS程序……等等。從設計一開始,開發人員就考慮了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從概念到機體報廢處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質量、成本、進度和用戶的要求。

而整合這些技術的初步成果就是這架Destiny.Blade(命運利刃)。

Destiny.Blade並沒有加裝龍騎兵之類的小型武器,其最大的特點是背部如羽翼般展開的X型布局的動力組,常溫粒子湮滅引擎小型化成功後所提供的強大動力帶來的壓倒性機動能力是Destiny.Blade最令人畏懼之處。而且其腿部的噴口可以平面圓周360°旋轉,實現了不必改變機體姿勢即可實現全速前進,其全身的噴口賦予機體強大的機動性。

超機動性帶來G力空前加強,抗G措施除了球形駕駛艙、抗G駕駛服,另外首次在駕駛艙隔層註入粘稠度很高的緩沖液來緩解負荷,不過駕駛員的負擔還是比較大,普通駕駛員難以駕馭。

武裝方面也令人滿意,MA-M27KF高能量光束步槍的出力之高可達到艦船主炮等級,MGX-2340.280MM反物質湮滅炮更是擁有Lohengrin級陽電子炮5倍以上的威力,是等同核彈的可供MS搭載的戰略兵器。在格鬥戰兵器方面也盡可能進行了優化。

防護方面首次采用了空間相位移防禦系統“耶利哥之墻”(Wall.of.Jericho),足以承受300萬噸**當量的核彈命中,而采用半永久機關提供動力,足以讓該機什麽也不做,就能讓敵人活活累死(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嗎……過勞死的敵軍士兵,你們太不幸了。)

總體來說,這是架非常優秀的機體,機動力、火力、防護三大指標都非常高,除了對駕駛員的要求過高之外,沒什麽不足之處。如果不是E系列的另兩臺“最後之作”存在的話,那麽毫無疑問,該機是CE73~CE74的大戰期間最優秀的機體。

##############################

俾斯麥級(Class.Bismarck)

全長:398公尺;

寬:58公尺(雙翼收攏);241公尺(可變翼展開後)

型深:24公尺;

動力:4臺艦用常溫粒子湮滅引擎

武器:感應式彈藥裝填系統——全自動的彈藥裝填和火控系統,一人便可操作所有的武器系統

SK-C/34型52倍口徑身管508MM雙聯裝中性粒子炮×4(主炮,前二後二布局)

SK-C/28型55倍口徑身管203MM雙聯裝荷電粒子炮×6(副炮,分布左左右兩舷,前四後二配置)

主炮、副炮炮管全部為可伸縮式;

SK-C/37型65倍口徑身管88MM雙聯裝三管光束速射炮×8

SK-C/30型65倍口徑身管37MM四聯裝六管光束CIWS×18

32聯裝導彈發射單元×2

彈倉式三聯裝艦載MS彈射器×2(左右兩舷各一部)

磁軌彈射器×2(艦底)

防護:

PS裝甲,耶利哥之墻(Wall.of.Jericho)發生器一部;

特殊裝備“

ECS(電磁迷彩系統Electromaic.Camouflage.System之縮寫)

技術背景:

作為羽.飛鳥在艦船設計方面的成果之一,俾斯麥級是同時代的宇宙戰艦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型軍艦,火力不俗、防護精良、機動能力超群,唯一遺憾的是這一級戰艦的主業並不是艦隊決戰,而是偷雞摸狗式的襲擊戰和破交戰。

和同時代的戰艦相比,俾斯麥級的顯得很細長,400公尺級的長度、最細時58公尺、型深24公尺,整體的視覺效果顯得非常苗條,同時代宇宙艦就顯得又短又粗,從美學角度來看,外觀頗符合流體力學的俾斯麥級要比同行們美觀得多(軍艦選美大賽毋庸置疑的第二名,第一……暫且保密)。

主炮的布置方案采用了沿中軸線的背負式炮塔布局,艦橋下兩座,艦橋後兩座。乍一看會覺得這是設計思維在開時代倒車,其實完全是出於戰術需要。

因為地球聯合軍艦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因此,設計人員必須考慮他們的軍艦被圍毆的可能性,像Minerva那樣在艦艏安裝大威力陽電子炮就是考慮突圍時可以使用,俾斯麥級則在後部安裝了兩座主炮炮塔,用於攻擊敵方的追擊部隊。

——說白了,就是為了逃跑而搞得設計。

不過這種布局也帶來了火力可以均勻分配的好處,中性粒子炮單發破壞力可能不及陽電子炮,但在射程、射速、貫穿力方面遠遠超出,權衡之後放棄了安裝艦載陽電子炮,俾斯麥級成了第一級安裝艦載中性粒子炮的戰艦。

動力系統采用了4組動力強勁的常溫粒子湮滅引擎提供動力,因此賦予艦只Arch.Anegl三倍的最大航速以及能夠不做任何補給往返L5的PLANT本土和地球之間的超強續航力,如果沒有糧食問題的話,甚至可以航行到火星。

彈倉式三聯裝艦載MS彈射器則是MS運用系統的一項突破,艦橋右下方的該系統平時埋在艦內,運用時升起,將裝載完畢的三架MS像左輪手槍一樣快速射出,從而提升了出擊速度,艦底的磁軌彈射系統平時只是充當MS歸艦的通道,也可也用來充當緊急出擊通道,或者彈射一些特殊機種(比如穿梭機、MA……)

充足的動力搭配PS裝甲和空間相位移防禦系統耶利哥之墻(Wall.of.Jericho),給予戰艦充分的防護,EMC則讓敵艦難以發現。

綜合這些設計可以發現,這一級戰艦主要的戰術運用,應該是展開EMC侵入敵軍縱深,執行隱秘作戰,或者尋找護航力量薄弱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