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關燈
小
中
大
正月裏的廟會是一直從初一到十五的,倒也不用急趕著去。
江家這邊已經放棄了在廟會上售賣東西,就以單純的逛廟會來說,哪天都差不多。等跟大房那頭一合計,就決定初五再過去。
在這之前,江家人包括在鎮上的二房一大家子,先照例祭拜了祖先,也去給已故的江爺爺燒了紙。
這些事兒倒是不用趙桂枝來做,確切的說,他們家是三房,原就不是主力,一應的事情都是由江大伯和大伯娘完成的,其他人多半就只是湊個熱鬧。而趙桂枝直接連熱鬧都沒去湊,她主動請纓留下來照顧薛氏。
原本,江母是屬意幼娘留下來的,但轉念一想,幼娘翻過年都十一歲了,鄉下姑娘說親都早,像大房的秀娘就是十二三歲說的親,隔了兩年便嫁出去了。思及此,她便允許趙桂枝替了幼娘,畢竟趙桂枝有的是機會祭拜江家祖先,倒是幼娘也就只剩下僅有的幾年未嫁時光了。
虎頭也想逃避這苦差事,當然結果就是大過年的挨了一頓揍,次日一早的祭拜還得照樣去。
趙桂枝就很心疼這倒黴孩子:“你說你這是何苦呢?你是咱們這一房的長孫,誰不去也輪不著你啊!”
“那我弟呢?”
“你弟這才剛生下來呢,這大冷天的,得有多缺心眼兒才會讓個小嬰兒去爬山拜祭?”
大坳子村背靠連綿大山,祖墳自是在山裏頭的,倒也不是很裏面,可總歸是免不了得爬山的。
虎頭一臉的忿忿不平:“等他長大了一樣得去!”末了又問,“你們初五去廟會啊?”
提到去廟會,趙桂枝又覺得這娃兒天生的缺心眼了。
怎麽說呢?簡直就跟她家小老弟有的一拼!
“你說你讓三郎跟咱們去多好呢?有人幫著拿東西不說,你還能落個自在。三郎不在,你大可以跑去跟大房的扁擔、板凳他們一起玩。這大過年的,你奶也不會逮著個事兒就揍你啊?你就是自個兒作的!”
說到這裏,趙桂枝又覺得這娃兒是自作孽不可活,老想著坑別人,這下好了吧?連自個兒一起坑了。
最終,趙桂枝用一句話總結道:“你說你犯得著嗎?”
虎頭:……
他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跟三郎來了個兩敗俱傷。
孩子苦啊!
有苦他還沒地兒說去!
就在虎頭的懊悔之中,正月初五到了。趙桂枝難得的起了個大早,她倒也沒啥需要打扮的,畢竟這大冷天的,又是毛帽子又是厚圍脖的,她還提前讓她小姨幫她搞了一副棉手套,為了熬過這一冬,她是操碎了心。
倒是薛氏那會兒還沒生呢,趕在孩子出生前,照著趙桂枝從豆腐坊拿來的圍脖帽子,給家裏人都做了一份。
這一日出行,三房這邊,從趙桂枝到幼娘,再到個大老爺們的江二郎,全都是清一色的全身武裝。
再看大房那頭……
“至於嗎?怕冷就多幹點兒活,鐵定冷不著!”江大伯娘明面上課嫌棄了,等路上卻悄悄的湊到趙桂枝跟前,壓低聲音問她這些東西咋做來著。
幼娘幫她回答了:“大伯娘你問我們大嫂去,是她做的。”
“也是,你倆那針線活兒還不如我呢!”江大伯娘再度擺出了嫌棄臉,末了又想到一事兒,“這二郎媳婦也就算了,橫豎有大郎媳婦幫襯著,那幼娘你咋辦?”
在江大伯娘的想法裏,只要沒分家,妯娌也是至親,互相幫襯一把是真沒啥。況且,趙桂枝也不是真的不幹活,人家只是不愛做針線活兒,竈屋裏的活兒那是做得像模像樣的,還把祖傳秘方教給了妯娌。
是了,鹵味藥包這事兒,大房那頭也是知曉的。
確切的說,是因為薛氏後來忙不過來了,因為趙桂枝不光是接了鹵味藥包的活兒,還在陳屠夫的提醒下,連火鍋調料包的活兒也攬了下來。
其實,這兩者本質上差不多的,甚至還可以算上湯包鍋底,都是上輩子懶人的福利。
趙桂枝是接了活兒,可她自個兒是不幹的,只將調整好的配方告訴了薛氏,讓薛氏和大郎忙活去了。偏到後來,薛氏的肚子一日大過一日,像配方她還能讓大郎代勞,但縫細棉紗布的活兒卻是沒法代替的。哪怕江母有心幫忙,這臨到年關了,家裏的活兒是一樣接著一樣,她根本就沒法脫手。
如此這般,趙桂枝給薛氏出了個缺德主意。
她告訴薛氏,藥包也不一定要縫死的,因為這玩意兒並不是直接售賣出去的,而是送去給陳屠夫,再由陳屠夫提供給周家的酒樓。
等於說,只要陳屠夫和周家酒樓的負責人別搞事,大概率是不會發生配方洩露一事的。況且,他們把需要的佐料都切得碎碎的,想要分辨出所有的佐料和份量,本身就是件蠻困難的事兒。
退一步說,就算人家要偷配方……
細棉紗布包縫得再死,那不一樣可以用剪子剪開的?
也因此,趙桂枝就建議細棉紗布包這一項可以外包出去,讓大房那頭幫著做,不要縫死,而是縫一條帶子。到時候,把切碎的佐料都裝到袋子裏,然後把棉線帶子紮嚴實就可以了。
大房那頭倒是接了這個活兒,畢竟賣冬瓜糖的活兒多半是由半大小子們在做,女人們待在家裏一面忙活年關的事兒,一面就抽空縫這細棉紗布包。
於是,趙桂枝把“祖傳秘方”教給妯娌的事情,也就沒能瞞住大房那頭。畢竟,薛氏嫁到江家都有七八年光景了,以前咋沒見她露這一手呢?
得了消息的江大伯娘那叫一個後悔啊,連帶大堂嫂也是後悔萬分,只恨不得當初在河裏救了趙桂枝的人是他們大房的。尤其是大堂嫂,左右算了一下,覺得趙桂枝年歲也不大啊,也就是比她家豐收大了三歲罷了,這女大三抱金磚,老話是真沒說錯啊!
江大伯娘則是又後悔又覺得趙桂枝太沒腦子。
這別家的祖傳秘方是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女,生怕親閨女帶著方子嫁了人,往後這祖傳秘方就不再是自家獨有的了。哪怕真有那疼閨女的人家,便是教了閨女,那也是千叮嚀萬囑咐,讓藏著掖著,萬萬不能漏給外人。
她趙桂枝倒是好,教給了自己的妯娌。
那可是妯娌啊!
……
大伯娘是想起一回心痛一回,這會兒就感覺多看趙桂枝一眼,心裏頭就感受得很。她索性不管趙桂枝了,只對幼娘說:“你這孩子也多長點兒心,老大不小了,針線活兒可得練起來了!”
幼娘當然知道大伯娘這話是什麽意思,當下就紅了臉,喏喏應了一聲。
趙桂枝也聽懂了,可正因為聽懂了她才驚訝:“幼娘才多大啊!翻過年虛歲也才十一歲呢!”
“是啊,她都十一歲了。”大伯娘感概一聲,“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是該叫你娘相看起來了。“
幼娘是真的被這話給羞到了,捂著臉跑到了江二郎身邊,躲他身後不跟大伯娘說話了。
趙桂枝陷入了沈默之中。
她在回憶上輩子她小姨是怎麽應對催婚的?哦不,確切的說,那就不叫應對,那叫怒懟。
考慮到大伯娘確實沒什麽惡意,趙桂枝緩了緩語氣,關切的問道:“大伯娘啊,豐收也老大不小了,我記得從我剛進門那會兒,大堂嫂就在幫著相看親事了,這如今又一年過去了……唉,大伯娘啊,不是我說你,豐收跟咱們家的三郎可不同,三郎是小兒子,豐收你的大孫子。你想想,長子長孫的婚事是不是應該比小的更上心?”
大伯娘一點兒也沒意識到趙桂枝的“險惡用心”,她分外配合的點頭:“對對,想當初我給我大兒子說親事時,那是從他十歲就開始忙活的,哪兒像你大堂嫂,磨磨唧唧的,一點兒也不上心。豐收啊,他都十六歲了!!”
這話說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六十了呢……
趙桂枝一面在心裏吐槽,一面火上澆油:“對呀,他都十六歲了,再不娶媳婦兒可就晚了!這要是再磨磨唧唧的,等說了親還要定親,回頭再擇日子成親,這得等到啥時候呢?”
“是這個理!”
方才大伯娘說幼娘的時候,好歹還照顧著小姑娘臉皮薄,刻意壓低聲音說的。可再談豐收親事的時候,她倆都沒有那個自覺,這一嚷嚷,沒把豐收嚇懵,倒是先把大堂嫂給招來了。
大堂嫂才是親娘啊!
她急得跟什麽似的:“我哪兒不上心了?我恨不得明個兒就叫他成親!”
基本上,大堂嫂一湊過來,這裏就不用趙桂枝再說啥了。大堂嫂和大伯娘這對婆媳倆,原就特別能叨叨,倆人湊在一塊兒,說的又是自家的大事兒。那簡直就是你一言我一語,說得豐收差點兒原地自閉。
趙桂枝宣布功成身退。
江二郎用一言難盡的眼神看著自家媳婦兒,小聲的道:“知道你護著妹子,倒也不用這麽誇張。”
“小姑娘家家的臉皮薄,再說咱們好不容易出來逛個廟會,可不能鬧得幼娘不高興。”趙桂枝一臉的理所當然,她才不會說是聯想到了上輩子的自己和小姨。
被催婚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於是,可憐的豐收就被祭天了。
他只恨不得今天沒跟著一起來!
然而,家裏還要在廟會上擺攤,他就是那個特地派來幹活的倒黴蛋!
有了這麽個小插曲,等到了廟會上,豐收火速的跟三房這邊的人分開了。他們要擺攤賣糖,就不耽擱三房的叔叔嬸嬸和姑姑逛廟會了。
江二郎知曉這倒黴侄兒的想法,索性就帶著媳婦兒和妹子往旁邊逛去了。
雖然今個兒已經是初五了,可這廟會原就是一年一次的,再加上正月裏幾乎人人都閑著,比起平日裏的趕集,要熱鬧上不少。
其實他們來得都算晚了,主要是多半人都習慣了趕早集,哪怕是大冬天的,也習慣了天不亮就出門。甚至有些離得遠的,索性一宿沒睡,半夜裏就出門了。當然,那就可不是只為了湊個熱鬧,而是實打實的來做買賣的。
大房雖然也準備擺個攤兒,可他們賣的是糖,加上冬瓜糖好吃又便宜,正月裏逛廟會的孩子也不少,稍微央求一下,當爹娘的總會給買塊糖甜甜嘴的。
不愁賣,當然也就沒必要起那麽早了。
“你想先逛哪頭?”二郎扭頭問趙桂枝,這廟會可不是集市,範圍更大了,攤位也更多了,快中午時還有戲班子過來唱大戲的。
趙桂枝到了這廟會裏,頗有種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她上輩子打從出生就生活在城市裏,哪怕偶爾會跑去郊外玩,去的也是類似於農家樂的地方。況且,上輩子那會兒,鄉下的廟會很是有名不副實的感覺了。
東瞧瞧西望望,趙桂枝一時間有些拿不定主意,順手就把皮球踢給了幼娘:“幼娘想去哪兒逛?我就是過來湊熱鬧的,也沒想要買啥。”
幼娘小臉紅撲撲的,不知道是因為凍的還是激動的:“我、我想買些布頭和針線。來之前,大嫂讓我幫她帶繡線的,還有她也說……回頭要教我針線。”
江家這邊,江奶奶是不用說了,她就算身子骨還算硬朗,眼睛早就花了。平常幫忙看個火自是沒問題,但針線這玩意兒,她往前二十年就沒再做了。江母則是年輕時候幹多了粗活,那雙手粗糙得要命,以前那是沒轍兒,可自打薛氏進了門,她也不拿針線了。
往下一輩,趙桂枝那是別提了,她的廚藝有多好,針線活兒就有多糟糕。
於是,教導幼娘針線一事,自然而然的交到了薛氏手中。
只是這年頭,針線活兒又有旁的寓意,加上來時路上大伯娘才說了那一通話,幼娘面上頗有些掛不住,超小聲的說了之後,就低著頭不吭聲了。
江二郎也拿這個害羞的妹子沒轍兒,索性媳婦兒沒意見,他就領著人往賣針頭線腦的攤位去了。
廟會跟集市的擺法差不多,一般同類型的攤子都會湊在一起擺。當然,也有極個別的介意周遭都是差不多的攤子,就會特地挪遠一些,可這種情況卻不一定好,往往賣的還沒紮堆的攤子好。
像江二郎就是往紮堆的攤子去的。
幼娘看得極為認真,幾乎是一個攤子一個攤子細細打量的。她自個兒有錢,除了來時江母塞給她的零花錢,她平日裏也有幫薛氏做細棉紗布包,薛氏都是算給她錢的。再就是,薛氏托她買針頭線腦,也是給了錢的,還多給了不少,免得她到時候看到心儀的東西沒錢買。
趙桂枝就有些分神了,她看攤子是只看上頭擺著啥,更多的卻是在看人。
先前,周大姑娘招贅一事,鬧得那叫一個滿城風雨。再算上他們還合力搞了個喜糖禮盒,後續又推出了限量款的紀念禮盒,等到了年前也沒忘推出春節款的特別節日禮盒。
等於說,就這麽個事兒,他們一群人是折騰了個遍兒。
目的當然是為了引出其餘的家人。
周大姑娘和小貨郎都是原先的相貌,雖說都年輕了不止三四十歲,可到現在為止,還未出現的只有趙桂枝她媽、她小舅媽和小老弟的未婚妻。
小老弟的未婚妻暫且不說,她雖說認識趙桂枝大舅和大舅媽,那也僅限於認識而已,話都沒說幾句呢,認不出年輕時候的樣貌才是正常的。
但趙桂枝她媽和小舅媽就不同了,她媽就算不認識自家大嫂年輕時候的長相,還能不認識親哥?那是跟自己打小一起長大的親大哥啊!
小舅媽的問題也不大的,跟大舅媽不同,趙桂枝的小舅媽其實是他們家的老街坊。等於說,她是跟趙桂枝的大舅、小舅還有媽媽一起長大的。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最後她嫁給了趙桂枝的小舅。
這樣一個人,還用擔心她認不出來?
結果,他們等了又等,楞是毫無音訊。
趙桂枝猜測,應該就是兩種可能。
要麽,就是沒出現的那幾人最終獲救了。船難事故的獲救率還是很高的,這種可能性估計還不小。
要麽,就是那幾人壓根就不在孝義鎮的範圍內。這年頭的交通、通訊都異常糟心,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鎮子範圍。假如不是同一個鎮子,甚至不在一個縣裏,這輩子能見面的可能性就太低太低了。
她最擔心的是,其他人並不像他們這般,穿越不久就遇到了其他親人。假如沒意識到家裏人跟著一起穿過來了,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裏蟄伏的。
所以,她才會不放過任何一個外出的機會。
一年一次的廟會啊!
附近所有村子莊子的人都會趕來參加廟會,甚至過來的人遠比趙桂枝想象中的還要多。她這會兒就有些後悔了,早知道就不該將糖一氣賣掉,如果能從初一擺攤到十五,就憑她這副模樣,只要剩下的三人來了廟會,肯定能認出她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江家這邊已經放棄了在廟會上售賣東西,就以單純的逛廟會來說,哪天都差不多。等跟大房那頭一合計,就決定初五再過去。
在這之前,江家人包括在鎮上的二房一大家子,先照例祭拜了祖先,也去給已故的江爺爺燒了紙。
這些事兒倒是不用趙桂枝來做,確切的說,他們家是三房,原就不是主力,一應的事情都是由江大伯和大伯娘完成的,其他人多半就只是湊個熱鬧。而趙桂枝直接連熱鬧都沒去湊,她主動請纓留下來照顧薛氏。
原本,江母是屬意幼娘留下來的,但轉念一想,幼娘翻過年都十一歲了,鄉下姑娘說親都早,像大房的秀娘就是十二三歲說的親,隔了兩年便嫁出去了。思及此,她便允許趙桂枝替了幼娘,畢竟趙桂枝有的是機會祭拜江家祖先,倒是幼娘也就只剩下僅有的幾年未嫁時光了。
虎頭也想逃避這苦差事,當然結果就是大過年的挨了一頓揍,次日一早的祭拜還得照樣去。
趙桂枝就很心疼這倒黴孩子:“你說你這是何苦呢?你是咱們這一房的長孫,誰不去也輪不著你啊!”
“那我弟呢?”
“你弟這才剛生下來呢,這大冷天的,得有多缺心眼兒才會讓個小嬰兒去爬山拜祭?”
大坳子村背靠連綿大山,祖墳自是在山裏頭的,倒也不是很裏面,可總歸是免不了得爬山的。
虎頭一臉的忿忿不平:“等他長大了一樣得去!”末了又問,“你們初五去廟會啊?”
提到去廟會,趙桂枝又覺得這娃兒天生的缺心眼了。
怎麽說呢?簡直就跟她家小老弟有的一拼!
“你說你讓三郎跟咱們去多好呢?有人幫著拿東西不說,你還能落個自在。三郎不在,你大可以跑去跟大房的扁擔、板凳他們一起玩。這大過年的,你奶也不會逮著個事兒就揍你啊?你就是自個兒作的!”
說到這裏,趙桂枝又覺得這娃兒是自作孽不可活,老想著坑別人,這下好了吧?連自個兒一起坑了。
最終,趙桂枝用一句話總結道:“你說你犯得著嗎?”
虎頭:……
他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跟三郎來了個兩敗俱傷。
孩子苦啊!
有苦他還沒地兒說去!
就在虎頭的懊悔之中,正月初五到了。趙桂枝難得的起了個大早,她倒也沒啥需要打扮的,畢竟這大冷天的,又是毛帽子又是厚圍脖的,她還提前讓她小姨幫她搞了一副棉手套,為了熬過這一冬,她是操碎了心。
倒是薛氏那會兒還沒生呢,趕在孩子出生前,照著趙桂枝從豆腐坊拿來的圍脖帽子,給家裏人都做了一份。
這一日出行,三房這邊,從趙桂枝到幼娘,再到個大老爺們的江二郎,全都是清一色的全身武裝。
再看大房那頭……
“至於嗎?怕冷就多幹點兒活,鐵定冷不著!”江大伯娘明面上課嫌棄了,等路上卻悄悄的湊到趙桂枝跟前,壓低聲音問她這些東西咋做來著。
幼娘幫她回答了:“大伯娘你問我們大嫂去,是她做的。”
“也是,你倆那針線活兒還不如我呢!”江大伯娘再度擺出了嫌棄臉,末了又想到一事兒,“這二郎媳婦也就算了,橫豎有大郎媳婦幫襯著,那幼娘你咋辦?”
在江大伯娘的想法裏,只要沒分家,妯娌也是至親,互相幫襯一把是真沒啥。況且,趙桂枝也不是真的不幹活,人家只是不愛做針線活兒,竈屋裏的活兒那是做得像模像樣的,還把祖傳秘方教給了妯娌。
是了,鹵味藥包這事兒,大房那頭也是知曉的。
確切的說,是因為薛氏後來忙不過來了,因為趙桂枝不光是接了鹵味藥包的活兒,還在陳屠夫的提醒下,連火鍋調料包的活兒也攬了下來。
其實,這兩者本質上差不多的,甚至還可以算上湯包鍋底,都是上輩子懶人的福利。
趙桂枝是接了活兒,可她自個兒是不幹的,只將調整好的配方告訴了薛氏,讓薛氏和大郎忙活去了。偏到後來,薛氏的肚子一日大過一日,像配方她還能讓大郎代勞,但縫細棉紗布的活兒卻是沒法代替的。哪怕江母有心幫忙,這臨到年關了,家裏的活兒是一樣接著一樣,她根本就沒法脫手。
如此這般,趙桂枝給薛氏出了個缺德主意。
她告訴薛氏,藥包也不一定要縫死的,因為這玩意兒並不是直接售賣出去的,而是送去給陳屠夫,再由陳屠夫提供給周家的酒樓。
等於說,只要陳屠夫和周家酒樓的負責人別搞事,大概率是不會發生配方洩露一事的。況且,他們把需要的佐料都切得碎碎的,想要分辨出所有的佐料和份量,本身就是件蠻困難的事兒。
退一步說,就算人家要偷配方……
細棉紗布包縫得再死,那不一樣可以用剪子剪開的?
也因此,趙桂枝就建議細棉紗布包這一項可以外包出去,讓大房那頭幫著做,不要縫死,而是縫一條帶子。到時候,把切碎的佐料都裝到袋子裏,然後把棉線帶子紮嚴實就可以了。
大房那頭倒是接了這個活兒,畢竟賣冬瓜糖的活兒多半是由半大小子們在做,女人們待在家裏一面忙活年關的事兒,一面就抽空縫這細棉紗布包。
於是,趙桂枝把“祖傳秘方”教給妯娌的事情,也就沒能瞞住大房那頭。畢竟,薛氏嫁到江家都有七八年光景了,以前咋沒見她露這一手呢?
得了消息的江大伯娘那叫一個後悔啊,連帶大堂嫂也是後悔萬分,只恨不得當初在河裏救了趙桂枝的人是他們大房的。尤其是大堂嫂,左右算了一下,覺得趙桂枝年歲也不大啊,也就是比她家豐收大了三歲罷了,這女大三抱金磚,老話是真沒說錯啊!
江大伯娘則是又後悔又覺得趙桂枝太沒腦子。
這別家的祖傳秘方是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女,生怕親閨女帶著方子嫁了人,往後這祖傳秘方就不再是自家獨有的了。哪怕真有那疼閨女的人家,便是教了閨女,那也是千叮嚀萬囑咐,讓藏著掖著,萬萬不能漏給外人。
她趙桂枝倒是好,教給了自己的妯娌。
那可是妯娌啊!
……
大伯娘是想起一回心痛一回,這會兒就感覺多看趙桂枝一眼,心裏頭就感受得很。她索性不管趙桂枝了,只對幼娘說:“你這孩子也多長點兒心,老大不小了,針線活兒可得練起來了!”
幼娘當然知道大伯娘這話是什麽意思,當下就紅了臉,喏喏應了一聲。
趙桂枝也聽懂了,可正因為聽懂了她才驚訝:“幼娘才多大啊!翻過年虛歲也才十一歲呢!”
“是啊,她都十一歲了。”大伯娘感概一聲,“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是該叫你娘相看起來了。“
幼娘是真的被這話給羞到了,捂著臉跑到了江二郎身邊,躲他身後不跟大伯娘說話了。
趙桂枝陷入了沈默之中。
她在回憶上輩子她小姨是怎麽應對催婚的?哦不,確切的說,那就不叫應對,那叫怒懟。
考慮到大伯娘確實沒什麽惡意,趙桂枝緩了緩語氣,關切的問道:“大伯娘啊,豐收也老大不小了,我記得從我剛進門那會兒,大堂嫂就在幫著相看親事了,這如今又一年過去了……唉,大伯娘啊,不是我說你,豐收跟咱們家的三郎可不同,三郎是小兒子,豐收你的大孫子。你想想,長子長孫的婚事是不是應該比小的更上心?”
大伯娘一點兒也沒意識到趙桂枝的“險惡用心”,她分外配合的點頭:“對對,想當初我給我大兒子說親事時,那是從他十歲就開始忙活的,哪兒像你大堂嫂,磨磨唧唧的,一點兒也不上心。豐收啊,他都十六歲了!!”
這話說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六十了呢……
趙桂枝一面在心裏吐槽,一面火上澆油:“對呀,他都十六歲了,再不娶媳婦兒可就晚了!這要是再磨磨唧唧的,等說了親還要定親,回頭再擇日子成親,這得等到啥時候呢?”
“是這個理!”
方才大伯娘說幼娘的時候,好歹還照顧著小姑娘臉皮薄,刻意壓低聲音說的。可再談豐收親事的時候,她倆都沒有那個自覺,這一嚷嚷,沒把豐收嚇懵,倒是先把大堂嫂給招來了。
大堂嫂才是親娘啊!
她急得跟什麽似的:“我哪兒不上心了?我恨不得明個兒就叫他成親!”
基本上,大堂嫂一湊過來,這裏就不用趙桂枝再說啥了。大堂嫂和大伯娘這對婆媳倆,原就特別能叨叨,倆人湊在一塊兒,說的又是自家的大事兒。那簡直就是你一言我一語,說得豐收差點兒原地自閉。
趙桂枝宣布功成身退。
江二郎用一言難盡的眼神看著自家媳婦兒,小聲的道:“知道你護著妹子,倒也不用這麽誇張。”
“小姑娘家家的臉皮薄,再說咱們好不容易出來逛個廟會,可不能鬧得幼娘不高興。”趙桂枝一臉的理所當然,她才不會說是聯想到了上輩子的自己和小姨。
被催婚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於是,可憐的豐收就被祭天了。
他只恨不得今天沒跟著一起來!
然而,家裏還要在廟會上擺攤,他就是那個特地派來幹活的倒黴蛋!
有了這麽個小插曲,等到了廟會上,豐收火速的跟三房這邊的人分開了。他們要擺攤賣糖,就不耽擱三房的叔叔嬸嬸和姑姑逛廟會了。
江二郎知曉這倒黴侄兒的想法,索性就帶著媳婦兒和妹子往旁邊逛去了。
雖然今個兒已經是初五了,可這廟會原就是一年一次的,再加上正月裏幾乎人人都閑著,比起平日裏的趕集,要熱鬧上不少。
其實他們來得都算晚了,主要是多半人都習慣了趕早集,哪怕是大冬天的,也習慣了天不亮就出門。甚至有些離得遠的,索性一宿沒睡,半夜裏就出門了。當然,那就可不是只為了湊個熱鬧,而是實打實的來做買賣的。
大房雖然也準備擺個攤兒,可他們賣的是糖,加上冬瓜糖好吃又便宜,正月裏逛廟會的孩子也不少,稍微央求一下,當爹娘的總會給買塊糖甜甜嘴的。
不愁賣,當然也就沒必要起那麽早了。
“你想先逛哪頭?”二郎扭頭問趙桂枝,這廟會可不是集市,範圍更大了,攤位也更多了,快中午時還有戲班子過來唱大戲的。
趙桂枝到了這廟會裏,頗有種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她上輩子打從出生就生活在城市裏,哪怕偶爾會跑去郊外玩,去的也是類似於農家樂的地方。況且,上輩子那會兒,鄉下的廟會很是有名不副實的感覺了。
東瞧瞧西望望,趙桂枝一時間有些拿不定主意,順手就把皮球踢給了幼娘:“幼娘想去哪兒逛?我就是過來湊熱鬧的,也沒想要買啥。”
幼娘小臉紅撲撲的,不知道是因為凍的還是激動的:“我、我想買些布頭和針線。來之前,大嫂讓我幫她帶繡線的,還有她也說……回頭要教我針線。”
江家這邊,江奶奶是不用說了,她就算身子骨還算硬朗,眼睛早就花了。平常幫忙看個火自是沒問題,但針線這玩意兒,她往前二十年就沒再做了。江母則是年輕時候幹多了粗活,那雙手粗糙得要命,以前那是沒轍兒,可自打薛氏進了門,她也不拿針線了。
往下一輩,趙桂枝那是別提了,她的廚藝有多好,針線活兒就有多糟糕。
於是,教導幼娘針線一事,自然而然的交到了薛氏手中。
只是這年頭,針線活兒又有旁的寓意,加上來時路上大伯娘才說了那一通話,幼娘面上頗有些掛不住,超小聲的說了之後,就低著頭不吭聲了。
江二郎也拿這個害羞的妹子沒轍兒,索性媳婦兒沒意見,他就領著人往賣針頭線腦的攤位去了。
廟會跟集市的擺法差不多,一般同類型的攤子都會湊在一起擺。當然,也有極個別的介意周遭都是差不多的攤子,就會特地挪遠一些,可這種情況卻不一定好,往往賣的還沒紮堆的攤子好。
像江二郎就是往紮堆的攤子去的。
幼娘看得極為認真,幾乎是一個攤子一個攤子細細打量的。她自個兒有錢,除了來時江母塞給她的零花錢,她平日裏也有幫薛氏做細棉紗布包,薛氏都是算給她錢的。再就是,薛氏托她買針頭線腦,也是給了錢的,還多給了不少,免得她到時候看到心儀的東西沒錢買。
趙桂枝就有些分神了,她看攤子是只看上頭擺著啥,更多的卻是在看人。
先前,周大姑娘招贅一事,鬧得那叫一個滿城風雨。再算上他們還合力搞了個喜糖禮盒,後續又推出了限量款的紀念禮盒,等到了年前也沒忘推出春節款的特別節日禮盒。
等於說,就這麽個事兒,他們一群人是折騰了個遍兒。
目的當然是為了引出其餘的家人。
周大姑娘和小貨郎都是原先的相貌,雖說都年輕了不止三四十歲,可到現在為止,還未出現的只有趙桂枝她媽、她小舅媽和小老弟的未婚妻。
小老弟的未婚妻暫且不說,她雖說認識趙桂枝大舅和大舅媽,那也僅限於認識而已,話都沒說幾句呢,認不出年輕時候的樣貌才是正常的。
但趙桂枝她媽和小舅媽就不同了,她媽就算不認識自家大嫂年輕時候的長相,還能不認識親哥?那是跟自己打小一起長大的親大哥啊!
小舅媽的問題也不大的,跟大舅媽不同,趙桂枝的小舅媽其實是他們家的老街坊。等於說,她是跟趙桂枝的大舅、小舅還有媽媽一起長大的。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最後她嫁給了趙桂枝的小舅。
這樣一個人,還用擔心她認不出來?
結果,他們等了又等,楞是毫無音訊。
趙桂枝猜測,應該就是兩種可能。
要麽,就是沒出現的那幾人最終獲救了。船難事故的獲救率還是很高的,這種可能性估計還不小。
要麽,就是那幾人壓根就不在孝義鎮的範圍內。這年頭的交通、通訊都異常糟心,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鎮子範圍。假如不是同一個鎮子,甚至不在一個縣裏,這輩子能見面的可能性就太低太低了。
她最擔心的是,其他人並不像他們這般,穿越不久就遇到了其他親人。假如沒意識到家裏人跟著一起穿過來了,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裏蟄伏的。
所以,她才會不放過任何一個外出的機會。
一年一次的廟會啊!
附近所有村子莊子的人都會趕來參加廟會,甚至過來的人遠比趙桂枝想象中的還要多。她這會兒就有些後悔了,早知道就不該將糖一氣賣掉,如果能從初一擺攤到十五,就憑她這副模樣,只要剩下的三人來了廟會,肯定能認出她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