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改錯字)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日一早自不消提,鄉下人習慣起早,今日又有大事,雞啼聲剛起,院裏各屋就出現窸窸窣窣的動靜。
羅美娘和高氏張紅果比這些人還要更早一點,鋪子裏做生意,每日都要早起忙活,今日還要多一樣活計,給頭回過堂的男人們張羅早飯。
羅美娘昨夜睡前就把面團醒好了,準備做個土豆絲卷餅,一早起來起了油鍋烙餅,餅香一起,整個院子都聞到了。
羅村長看她又烙餅,又熬粥的,道:“別忙活了,大家都沒什麽胃口,隨便吃吃就好了。”又感嘆道:“你們在外面也不容易,比咱們村裏起得還早呢。”
羅美娘把手上的一疊餅放在桌上,笑:“我是想著你們今日怕是得出不少力氣,還是得吃飽點才有空應付事情。吃這個頂飽,再配著粥喝,也不會幹噎著。”
羅村長看她系著圍裙,眉目如畫,臉上笑盈盈的,跟剛走出屋子的張玉寒十分匹配,就笑道:“這回真是麻煩你們了。”
“這都是應該的。”羅美娘應了句,也沒把人情都攬在自己身上,道:“我嫂子早上起來把你們帶來的竹筒都灌好了,還煮了十幾個雞蛋單獨放在袋子裏,待會你們都帶上,也不知道今日開堂要到什麽時候,出衙門後還能墊墊肚子。”
羅村長笑應了,看到張玉寒洗漱完,立刻走過去。
竈下忙忙碌碌的,幾人的耳朵卻一直聽著外頭張玉寒的說話聲。
聽了一會兒,高氏小聲道:“妹夫看著跟以前真不一樣。”
張玉寒在院子裏,教村人待會在堂上要如何見禮如何說話,他讓除了村長外的四人上堂後別的不用管,只要縣太爺問話,說完話就痛哭,要哭得真情實意,要哭得聞者傷心見著流淚。
還跟羅村長對了一下要怎麽說供詞,才能讓人更唾棄那倆個王八。
從他嘴裏出來的話都是有條有理,叫人心裏不由自主就信服。
高氏感慨就算了,羅美娘才是那個半年來看著丈夫一點點改變的人。
她突然想起上輩子有個名人說過一句話,“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變”。
等到外頭說完後,早飯也都做好了。
今日要上堂的幾個人心有對策後,精神面貌都跟早上起來時憂心忡忡的模樣不一樣了,一個個神采大好,烙餅都多吃了兩張。
案件開堂審理時,羅美娘和高氏幾個都在鋪子裏沒過去,一整日都是心神不定的,臨近傍晚,羅德金才跑回來匯報情況。
不用看別的,只瞧羅德金雖氣喘籲籲的,卻是滿臉喜色就知道結果了。
唐氏先前那些提心吊膽的情緒全都不翼而飛了,呼出一口氣,道:“先別著急說,把東西吃了。”
羅德金已是餓得不行,誰都沒想到這個案子審了一整日,高氏把備好的茶水和烙餅遞給他,羅德金吃完喝完,才道:“縣太爺當堂叫師爺為咱們村補發驗/稅/票,還判了那兩人抄家沒產和秋後斬首,說是這兩人在咱們村裏吃的拿的,等抄家之後都發還給我們。”
“真是青天大老爺啊!”唐氏一疊聲稱讚著鄭縣令。
羅美娘機敏些,問道:“縣衙情況怎麽樣了?”
這個結果不是不好,而是在她意料之外的好,而且判決也下得太快了,肯定發生了些什麽。
羅德金才正想說。
由於張玉寒扯的虎皮太過唬人,進縣的陣仗又太過巨大,一早縣衙門口便有不少人圍觀。
“德水哭得差點撅過去了。”羅德金道。
那幾個沒辜負張玉寒一早的吩咐,只是沒像張玉寒說的假裝掉淚——都不用裝,這幾日他們擔驚受怕委屈重重,想起來真叫一個慘啊,回完鄭縣令的話之後,就是捶胸摧肺的一通眼淚,哭出了這段時間所有委屈,眼淚都快流成河了,因為不敢咆哮公堂,一個個那種憋聲痛哭的模樣還挺有水平的。
羅村長是今日的重要主角,也是一邊哭一邊把村裏百姓被欺壓下的屢屢退讓、和下鄉小吏的罪惡面孔描繪出來,著力塑造村人是為求生路、才不得不反抗的形象,聲聲悲愴,句句動人。
當時的情況,就連羅德金知道這是計謀的,都被感染得滿腔義憤。
何況是圍觀的人群,老百姓對苦難素來都是最有共情的,他們都有著同樣的底層經歷,終其一生都在為生存而掙紮,最能了解普通人面對官宦時那種心酸和無力。
看著南山村幾個苦主代表像要哭倒長城一樣,圍觀的百姓個個都是義憤填膺,要不是鄭縣令一再落下驚堂木,讓人安靜,怒火都得把那兩人淹沒了。
“那兩個惡棍見情況不對,屎尿都要流出來了。”羅德金道。
“活該!”唐氏罵了一聲,一點都不同情他們,“這就是惡有惡報,老天爺都是有報應的,不枉我早上起來還去廟裏上了三炷香。”
羅德金今日也有任務,他看著眾人臉上的憤憤,就按照妹夫早上的吩咐,在人群中扯著嗓子喊了一聲“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叫完之後還怕沒人跟上,沒想身邊的人三三兩兩叫著喊著同一句話。
沒片刻功夫,縣衙外的百姓就形成了一股浩大的聲勢。
“鄭縣令連連叫著肅靜,還傳喚了合山村村長。”
“他怎麽過來了?”羅美娘不由問。
羅德金說:“今日開堂前,妹夫就讓我去瞧瞧縣裏的客棧有沒有住進來咱們認識的人,我去看了一下,就瞧見合山村村長了。”
這也是被盤剝的苦主之一。
羅美娘聽到這裏,就知道鄭縣令許是原本還想著走個過場,派人去南山村裏調查調查,或是看看兩人以往有沒有別的劣跡,卻沒想張玉寒早就準備好了。
鄭縣令也是個聰明人,來縣裏半年,還是頭回看到這麽群情激昂的情況,叫他都覺得這兩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這會兒,哪怕昨日跟張玉寒在書房說話時還顧慮這個案子對他以後有沒有影響,等見到百姓中已經起了聲勢,就明白事不可違的道理了。
索性南山村的訴狀和血字上書都寫得清楚明白,那倆個小吏又不是他家親戚,鄭縣令也願意把事情做得好看一點。
他用一日的時間把案子都審明白了,除了合山村村長,還當堂傳喚了縣裏十數個被欺壓過的商家。
如此,罪證確鑿之後當堂杖刑、抄家後把不義所得發還苦主,再當場扶起羅村長,演一出官民相得,都是討好百姓的方式。
別說,鄭縣令因快刀斬亂麻,還得到本縣百姓一眾好評。
官司了了,南山村這回跟著過來的人都是松了一口氣,雖然判罰還需要提交刑部覆核,可看著剛才外頭百姓聲援他們的陣仗,就知道這事應該沒有翻盤可能了。
南山村人也很守信用,拿錢讓縣裏牌匾鋪子加急做了一個“愛民如子”的匾額,第二日便敲鑼打鼓就送到縣衙。
鄭縣令為表謙虛,一推再推,後來不得不收下,後頭連著一個月,臉上的笑容都沒下去過。
這都是後話了。此時,羅美娘幾人在鋪子裏聽完,也俱是歡喜。
尤其是羅美娘,想著這是個大喜事,就想好頭好尾,在飯齋叫桌席面招待村人。
唐氏心疼銀子,不大樂意道:“割點肉在家裏包些包子就是了,哪需要花這份冤枉錢?對面飯齋的席面叫一回得要半兩多銀子呢,別總想著花錢。”
官司一了,唐氏的本性就覆發了。想到羅美娘那些方子,真是肉疼得不得了。
羅美娘卻已經打定主意,請客的事,哪怕羅美娘手上沒錢得跟嫂子拆借,她也會幹。
她為什麽在院子裏專門留下兩間廂房招待鄉親,又為什麽這兩日借住的村人但有所求、她從不嫌棄麻煩,都是為張玉寒名聲著想。
張玉寒以前名聲不大好聽,雖然他自己不大在乎,可仕途上好名聲有多重要,只看鄭縣令這回能被他的話勸動的事就知道了。
這些日子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這最後一步。
羅美娘是這麽說服婆婆的:“前幾日大家都吃不好睡不好,我想著給大家接風洗塵,也沒人吃得下去。這回終於有個好結果出來,總得慶祝慶祝。再說了,村長昨日還說回村後跟村裏耆老商量怎麽補償我那些方子的事情,這回吃人嘴短,總得為我們多爭取一些。”
這個理由一出,唐氏就沒話了。倒是高氏,覺得小姑子這回真是傷筋動骨,頭回改了節省的脾氣,私下跟羅美娘商量,要不這錢就她給出了。
都是同個村裏的人,一條藤上的螞蚱,倘妹夫這回搞不定,那一村子的人都得遭殃,高氏還是很感激小姑子兩口子的。
因為李桂芳沒收她那五十兩,羅美娘手上還算寬裕,悄悄跟嫂子道:“不會花多少錢,我和飯齋老板娘相熟,還能打折的。”
林氏也確實給她打個折,前頭張玉寒等人進縣裏,還是林氏叫人去通知他們的。
林氏見著羅美娘就揶揄一笑:“我竟不知道,我還結識了一個奇女子。”
在知道羅美娘托了何家門路找上鄭夫人,拐彎抹角幫丈夫忙後,林氏就覺得她真夠有魄力的。
零食鋪子開在她飯齋對面,每日盈利幾何,林氏多少也能估算出個數字,雖然不能大富大貴,可一家子日常過日子也是足夠的了,沒想羅美娘眼都不眨一下就把方子都送出去,誰有她這樣的決心。
奇女子什麽的,羅美娘就笑納了,總比叫她零食西施好。
吃了宴席,唐氏就跟著村長幾人一塊回村。
臨走時,羅村長還把這回帶過來的兩百兩銀票做主先給了羅美娘,私下跟她透了句話,說他回去會盡量說服村裏承擔張玉寒讀書的開銷。
以後的事不知道,但目前,羅村長也看出來了,倘村裏真能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人非張玉寒莫屬。
以前張玉寒不愛幹活就愛在外面混日子,村人都覺得他是個混子無賴,小時候是個小混混,大了就成村痞惡棍;沒想才半年,張玉寒成親之後,從頭到尾都脫胎換骨了。
從他那夜揍得兩王八半死,到當機立斷給人安上罪名,且在鄭縣令跟前還能說上話,真是樣樣都叫人刮目相看。
跟著過來的幾個漢子嘴裏也是連連好評。
來到北關縣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眾人心裏都沒什麽底氣,到達之後卻發現羅美娘他們是這樣的熱情客氣,為人處事處處熨帖,還把壓箱底手藝都拿出來疏通門路,一直盡心盡力幫著把這一攤子事情解決清楚。
他們這樣會做人,幾人回村裏也只是把事實說出來。
村裏人都被當夜的事嚇得夠嗆,這幾日就是下地幹活也是恍恍惚惚,直到知道官司了結後,心裏才放松下來。
在聽完張二郎幾人在其中做的事情使的力氣後,誰心裏不念他一聲好。
接下來小半年時間、直到張玉寒幾人過年回家前,村人說起這個話題都得把張玉寒兩口子拿出來盛讚一回。
以前說他讀書出息了的還有些隨大流的意思,這回卻是全都真心實意認為,張玉寒讀書這件事確實是個大好事。
沒有功名庇佑,便是一個衙門秋後收稅的小吏也能弄得村裏傷筋動骨。
村裏要是想有未來,就得有個有功名的讀書人才行。
羅村長之前就挺想讓村裏多些人進學,這個念頭每年夏秋衙門下來收稅時他都要生出一回,可惜他光有這份眼界,村人卻無甚見識,這些年願意送孩子讀書科考的人家寥寥無幾,更遑論讀出成績來。
這回的事倒是湊巧了,讓村人都生出有條件就得送孩子上學的念頭。
只是雖然都知道讀出名堂,村裏會像供張玉寒似的承擔部分讀書開銷,可還沒讀出成績之前,就得家裏先行承擔了,這年頭都是地裏刨食的,誰家能有這份財力送孩子念書。
羅村長也想過雇個識字的老童生在村裏教學,一來南山村太偏僻,沒多少人願意來,二來就是來了,村裏也付不起村裏孩子的束脩錢,只得作罷。
張大郎的媳婦黃氏倒是挺想讓大兒子拴柱去試試,可惜村裏不給出,家裏也沒這份多餘的銀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羅美娘和高氏張紅果比這些人還要更早一點,鋪子裏做生意,每日都要早起忙活,今日還要多一樣活計,給頭回過堂的男人們張羅早飯。
羅美娘昨夜睡前就把面團醒好了,準備做個土豆絲卷餅,一早起來起了油鍋烙餅,餅香一起,整個院子都聞到了。
羅村長看她又烙餅,又熬粥的,道:“別忙活了,大家都沒什麽胃口,隨便吃吃就好了。”又感嘆道:“你們在外面也不容易,比咱們村裏起得還早呢。”
羅美娘把手上的一疊餅放在桌上,笑:“我是想著你們今日怕是得出不少力氣,還是得吃飽點才有空應付事情。吃這個頂飽,再配著粥喝,也不會幹噎著。”
羅村長看她系著圍裙,眉目如畫,臉上笑盈盈的,跟剛走出屋子的張玉寒十分匹配,就笑道:“這回真是麻煩你們了。”
“這都是應該的。”羅美娘應了句,也沒把人情都攬在自己身上,道:“我嫂子早上起來把你們帶來的竹筒都灌好了,還煮了十幾個雞蛋單獨放在袋子裏,待會你們都帶上,也不知道今日開堂要到什麽時候,出衙門後還能墊墊肚子。”
羅村長笑應了,看到張玉寒洗漱完,立刻走過去。
竈下忙忙碌碌的,幾人的耳朵卻一直聽著外頭張玉寒的說話聲。
聽了一會兒,高氏小聲道:“妹夫看著跟以前真不一樣。”
張玉寒在院子裏,教村人待會在堂上要如何見禮如何說話,他讓除了村長外的四人上堂後別的不用管,只要縣太爺問話,說完話就痛哭,要哭得真情實意,要哭得聞者傷心見著流淚。
還跟羅村長對了一下要怎麽說供詞,才能讓人更唾棄那倆個王八。
從他嘴裏出來的話都是有條有理,叫人心裏不由自主就信服。
高氏感慨就算了,羅美娘才是那個半年來看著丈夫一點點改變的人。
她突然想起上輩子有個名人說過一句話,“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變”。
等到外頭說完後,早飯也都做好了。
今日要上堂的幾個人心有對策後,精神面貌都跟早上起來時憂心忡忡的模樣不一樣了,一個個神采大好,烙餅都多吃了兩張。
案件開堂審理時,羅美娘和高氏幾個都在鋪子裏沒過去,一整日都是心神不定的,臨近傍晚,羅德金才跑回來匯報情況。
不用看別的,只瞧羅德金雖氣喘籲籲的,卻是滿臉喜色就知道結果了。
唐氏先前那些提心吊膽的情緒全都不翼而飛了,呼出一口氣,道:“先別著急說,把東西吃了。”
羅德金已是餓得不行,誰都沒想到這個案子審了一整日,高氏把備好的茶水和烙餅遞給他,羅德金吃完喝完,才道:“縣太爺當堂叫師爺為咱們村補發驗/稅/票,還判了那兩人抄家沒產和秋後斬首,說是這兩人在咱們村裏吃的拿的,等抄家之後都發還給我們。”
“真是青天大老爺啊!”唐氏一疊聲稱讚著鄭縣令。
羅美娘機敏些,問道:“縣衙情況怎麽樣了?”
這個結果不是不好,而是在她意料之外的好,而且判決也下得太快了,肯定發生了些什麽。
羅德金才正想說。
由於張玉寒扯的虎皮太過唬人,進縣的陣仗又太過巨大,一早縣衙門口便有不少人圍觀。
“德水哭得差點撅過去了。”羅德金道。
那幾個沒辜負張玉寒一早的吩咐,只是沒像張玉寒說的假裝掉淚——都不用裝,這幾日他們擔驚受怕委屈重重,想起來真叫一個慘啊,回完鄭縣令的話之後,就是捶胸摧肺的一通眼淚,哭出了這段時間所有委屈,眼淚都快流成河了,因為不敢咆哮公堂,一個個那種憋聲痛哭的模樣還挺有水平的。
羅村長是今日的重要主角,也是一邊哭一邊把村裏百姓被欺壓下的屢屢退讓、和下鄉小吏的罪惡面孔描繪出來,著力塑造村人是為求生路、才不得不反抗的形象,聲聲悲愴,句句動人。
當時的情況,就連羅德金知道這是計謀的,都被感染得滿腔義憤。
何況是圍觀的人群,老百姓對苦難素來都是最有共情的,他們都有著同樣的底層經歷,終其一生都在為生存而掙紮,最能了解普通人面對官宦時那種心酸和無力。
看著南山村幾個苦主代表像要哭倒長城一樣,圍觀的百姓個個都是義憤填膺,要不是鄭縣令一再落下驚堂木,讓人安靜,怒火都得把那兩人淹沒了。
“那兩個惡棍見情況不對,屎尿都要流出來了。”羅德金道。
“活該!”唐氏罵了一聲,一點都不同情他們,“這就是惡有惡報,老天爺都是有報應的,不枉我早上起來還去廟裏上了三炷香。”
羅德金今日也有任務,他看著眾人臉上的憤憤,就按照妹夫早上的吩咐,在人群中扯著嗓子喊了一聲“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叫完之後還怕沒人跟上,沒想身邊的人三三兩兩叫著喊著同一句話。
沒片刻功夫,縣衙外的百姓就形成了一股浩大的聲勢。
“鄭縣令連連叫著肅靜,還傳喚了合山村村長。”
“他怎麽過來了?”羅美娘不由問。
羅德金說:“今日開堂前,妹夫就讓我去瞧瞧縣裏的客棧有沒有住進來咱們認識的人,我去看了一下,就瞧見合山村村長了。”
這也是被盤剝的苦主之一。
羅美娘聽到這裏,就知道鄭縣令許是原本還想著走個過場,派人去南山村裏調查調查,或是看看兩人以往有沒有別的劣跡,卻沒想張玉寒早就準備好了。
鄭縣令也是個聰明人,來縣裏半年,還是頭回看到這麽群情激昂的情況,叫他都覺得這兩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這會兒,哪怕昨日跟張玉寒在書房說話時還顧慮這個案子對他以後有沒有影響,等見到百姓中已經起了聲勢,就明白事不可違的道理了。
索性南山村的訴狀和血字上書都寫得清楚明白,那倆個小吏又不是他家親戚,鄭縣令也願意把事情做得好看一點。
他用一日的時間把案子都審明白了,除了合山村村長,還當堂傳喚了縣裏十數個被欺壓過的商家。
如此,罪證確鑿之後當堂杖刑、抄家後把不義所得發還苦主,再當場扶起羅村長,演一出官民相得,都是討好百姓的方式。
別說,鄭縣令因快刀斬亂麻,還得到本縣百姓一眾好評。
官司了了,南山村這回跟著過來的人都是松了一口氣,雖然判罰還需要提交刑部覆核,可看著剛才外頭百姓聲援他們的陣仗,就知道這事應該沒有翻盤可能了。
南山村人也很守信用,拿錢讓縣裏牌匾鋪子加急做了一個“愛民如子”的匾額,第二日便敲鑼打鼓就送到縣衙。
鄭縣令為表謙虛,一推再推,後來不得不收下,後頭連著一個月,臉上的笑容都沒下去過。
這都是後話了。此時,羅美娘幾人在鋪子裏聽完,也俱是歡喜。
尤其是羅美娘,想著這是個大喜事,就想好頭好尾,在飯齋叫桌席面招待村人。
唐氏心疼銀子,不大樂意道:“割點肉在家裏包些包子就是了,哪需要花這份冤枉錢?對面飯齋的席面叫一回得要半兩多銀子呢,別總想著花錢。”
官司一了,唐氏的本性就覆發了。想到羅美娘那些方子,真是肉疼得不得了。
羅美娘卻已經打定主意,請客的事,哪怕羅美娘手上沒錢得跟嫂子拆借,她也會幹。
她為什麽在院子裏專門留下兩間廂房招待鄉親,又為什麽這兩日借住的村人但有所求、她從不嫌棄麻煩,都是為張玉寒名聲著想。
張玉寒以前名聲不大好聽,雖然他自己不大在乎,可仕途上好名聲有多重要,只看鄭縣令這回能被他的話勸動的事就知道了。
這些日子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這最後一步。
羅美娘是這麽說服婆婆的:“前幾日大家都吃不好睡不好,我想著給大家接風洗塵,也沒人吃得下去。這回終於有個好結果出來,總得慶祝慶祝。再說了,村長昨日還說回村後跟村裏耆老商量怎麽補償我那些方子的事情,這回吃人嘴短,總得為我們多爭取一些。”
這個理由一出,唐氏就沒話了。倒是高氏,覺得小姑子這回真是傷筋動骨,頭回改了節省的脾氣,私下跟羅美娘商量,要不這錢就她給出了。
都是同個村裏的人,一條藤上的螞蚱,倘妹夫這回搞不定,那一村子的人都得遭殃,高氏還是很感激小姑子兩口子的。
因為李桂芳沒收她那五十兩,羅美娘手上還算寬裕,悄悄跟嫂子道:“不會花多少錢,我和飯齋老板娘相熟,還能打折的。”
林氏也確實給她打個折,前頭張玉寒等人進縣裏,還是林氏叫人去通知他們的。
林氏見著羅美娘就揶揄一笑:“我竟不知道,我還結識了一個奇女子。”
在知道羅美娘托了何家門路找上鄭夫人,拐彎抹角幫丈夫忙後,林氏就覺得她真夠有魄力的。
零食鋪子開在她飯齋對面,每日盈利幾何,林氏多少也能估算出個數字,雖然不能大富大貴,可一家子日常過日子也是足夠的了,沒想羅美娘眼都不眨一下就把方子都送出去,誰有她這樣的決心。
奇女子什麽的,羅美娘就笑納了,總比叫她零食西施好。
吃了宴席,唐氏就跟著村長幾人一塊回村。
臨走時,羅村長還把這回帶過來的兩百兩銀票做主先給了羅美娘,私下跟她透了句話,說他回去會盡量說服村裏承擔張玉寒讀書的開銷。
以後的事不知道,但目前,羅村長也看出來了,倘村裏真能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人非張玉寒莫屬。
以前張玉寒不愛幹活就愛在外面混日子,村人都覺得他是個混子無賴,小時候是個小混混,大了就成村痞惡棍;沒想才半年,張玉寒成親之後,從頭到尾都脫胎換骨了。
從他那夜揍得兩王八半死,到當機立斷給人安上罪名,且在鄭縣令跟前還能說上話,真是樣樣都叫人刮目相看。
跟著過來的幾個漢子嘴裏也是連連好評。
來到北關縣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眾人心裏都沒什麽底氣,到達之後卻發現羅美娘他們是這樣的熱情客氣,為人處事處處熨帖,還把壓箱底手藝都拿出來疏通門路,一直盡心盡力幫著把這一攤子事情解決清楚。
他們這樣會做人,幾人回村裏也只是把事實說出來。
村裏人都被當夜的事嚇得夠嗆,這幾日就是下地幹活也是恍恍惚惚,直到知道官司了結後,心裏才放松下來。
在聽完張二郎幾人在其中做的事情使的力氣後,誰心裏不念他一聲好。
接下來小半年時間、直到張玉寒幾人過年回家前,村人說起這個話題都得把張玉寒兩口子拿出來盛讚一回。
以前說他讀書出息了的還有些隨大流的意思,這回卻是全都真心實意認為,張玉寒讀書這件事確實是個大好事。
沒有功名庇佑,便是一個衙門秋後收稅的小吏也能弄得村裏傷筋動骨。
村裏要是想有未來,就得有個有功名的讀書人才行。
羅村長之前就挺想讓村裏多些人進學,這個念頭每年夏秋衙門下來收稅時他都要生出一回,可惜他光有這份眼界,村人卻無甚見識,這些年願意送孩子讀書科考的人家寥寥無幾,更遑論讀出成績來。
這回的事倒是湊巧了,讓村人都生出有條件就得送孩子上學的念頭。
只是雖然都知道讀出名堂,村裏會像供張玉寒似的承擔部分讀書開銷,可還沒讀出成績之前,就得家裏先行承擔了,這年頭都是地裏刨食的,誰家能有這份財力送孩子念書。
羅村長也想過雇個識字的老童生在村裏教學,一來南山村太偏僻,沒多少人願意來,二來就是來了,村裏也付不起村裏孩子的束脩錢,只得作罷。
張大郎的媳婦黃氏倒是挺想讓大兒子拴柱去試試,可惜村裏不給出,家裏也沒這份多餘的銀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