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番外一(1)
關燈
小
中
大
第131章 番外一 (1)
陶伯珪十七歲生辰當天,收到了他阿爹寄來的信,彼時他正在收拾行囊,準備次日隨師兄鄺秀之出發去南海郡。
陶爹是寫信來問兒子意見的。
太上皇上個月崩逝了,眼下正值國喪,按理來說本不應談婚論嫁,不過卻架不住有些人擔心等一年只怕黃花菜要涼,所以還是會與看中的人家暗通款曲,也好盡量先達成個初步意向。
過年的時候家裏人為了今後有個統一的對外態度,其實就已先問過他的意思。
陶伯珪當時明確表達了自己還沒心思考慮這些,也不想草率找個人過一生,還是要向兄姐看齊。
他父親和幾個兄姐聽了這話也讚同,三個姐夫更是十分受用,大姐夫陸玄當場便表示會幫他把話放出去,並道:“這種事原是看緣分,急也不管用,你看我當年不急不慢地,正好就遇上了陶大姑娘。”
三姐夫崔湛點頭附和:“婚姻大事,謹慎些更好。”
他聖上姐夫更道:“等再過兩年你出師了,就先來給朕當著作郎,立業之事也不可耽誤。”
然而陶爹的這封來信裏卻說,江宗主有意把自家小孫女許給他,那女娃今年才剛滿十三,對方覺得正好國喪期後再慢慢商議也不遲,畢竟最早也得兩年後才能成親了,就算再要多等陶伯珪兩年也能等得。
陶從瑞的意思,是康陵江氏好歹也是盛門高族,江宗主都親自出面把話說到這樣的地步了,自己也實在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就聽了長子和大女婿的建議,寫信來問問他,看陶伯珪要不要抽個空親自回金陵一趟解決這事。
陶伯珪了解父親的性格,自然明白江宗主這番態度給他阿爹帶來的難處,更曉得兄長和大姐夫的意思是想練練他,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提筆回了信,大意就幾句:自己有更重要的事需即日出發去南海,短時歸期未定。另,江氏小妹年紀尚幼,小孩子便該做小孩子的事,請江宗主不必等他什麽,他也承擔不起江家姑娘韶華虛耗的風險。
言下之意就是並不讚同江家早早給女孩訂婚的行為。
大齊本無早婚之俗,他家裏當初那麽困難的時候,阿爹也沒想過要這麽迫不及待地把三個阿姐嫁出去換些什麽,才剛滿十三歲的女孩子,原該是和他三姐那時一樣樂天快意的,明明又不是養不起,卻偏要因長輩那些利益算計被迫為他這個陌生的,不知性情如何,能否托付終身的人困住身心,簡直糟蹋孩子。
若是我將來有個女兒,必定傾囊相授好好教導成才,她這輩子遇得到心儀之人便遇,遇不到也就算了,定不勉強她嫁個不喜歡的。陶伯珪如是堅定地想。
況且他心裏已有了個人。
他早就打定主意,若情愫不可盡消,他絕不會拖累旁人。
給父親的信送出去之後,他收拾完了東西,然後去了鄺秀之那邊。
陶伯珪的恩師鄺胤有兩子一女,長子鄺繼之在秘書省為官,次子鄺秀之則跟隨其父在治學,也是位學識淵博的名士,因和陶伯珪平日裏相處頗多也投契,兩人雖隔著年紀,但交情卻不錯。
他過去的時候,鄺秀之正在向一雙兒女交代家裏的事,見到陶伯珪來了,便邀他入座。
鄺秀之的女兒見到陶伯珪,先是乖乖喚了聲“小師叔”,然後對她阿爹道:“您放心吧,家裏的事有阿娘和我們,這回有小師叔陪著您一道去南海郡,定能順利把姑母接回來。”
她口中的姑母便是鄺胤唯一的女兒,鄺靈蘊。
鄺靈蘊十三歲時就已是士族中小有名氣的才女,正可謂有天賦之才,就算是鄺胤都時常感慨說若阿蘊為男兒,其所成絕不輸於兩位兄長。
鄺胤此言倒不是說女兒不好,只是鄺靈蘊出嫁太早了。早到她根本沒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父親教導,就算是陪嫁帶去了不少的書籍卷冊,但又如何能與在家中時比?
若依鄺胤的意思,其實根本不想女兒十五歲就出嫁的。只偏偏這是孩子年幼時就定下的婚約——早些年鄺胤去南海郡游學,結果不巧在那邊生了場大病,得蒙當地一關姓士家照料才終得平安,病好之後,他出於感激,又見對方獨子生得玉雪乖巧,小小年紀也是有禮有節,便答應了其提出的兒女親家之約。
那時鄺靈蘊只有四歲。
十年後,關家來信,要商量兩個孩子的婚期,並說家中老太爺得了重病,恐怕就這一年多的光景,為圓老人心願,所以他們想早些把鄺靈蘊娶過門。
鄺胤實在舍不得,其實這些年已頗有些後悔當初沖動應下了這門親,但君子一諾千金,他也不能言而無信。但此時他想來想去,卻還是覺得女兒年紀太小,想要再拖兩年,畢竟南海郡那麽遠,往後只怕是很難再見了。
若依他自己的意思,女兒二十歲過後再出嫁也是可以的。
但鄺靈蘊本人卻勸他踐諾,說是以免惹出枝節,恐對鄺家和阿爹的名聲有礙。還反過來勸父親說她去了那邊也會好好治學,常寫信回家。
鄺胤夫婦只好忍淚送了她出閣。
鄺靈蘊這一去就是七年,誰也沒想到,就在她將滿二十三歲的這年,卻突然寫了封信回來,說要和丈夫關翊和離,叩請父親諒解,並請家裏去個人做見證。
她在信裏也把和離的原因說了,理由很簡單:關翊和他的表妹被她捉奸在床了——而這位曹家表妹在此之前一直以勝似姐妹的態度在接近她、與她相處,她萬萬不料這兩個人能如此在背後捅刀。
鄺靈蘊說她是很冷靜地寫下這封信,而就在她寫信之前,關翊還在指責她不夠賢德,又說她待他不夠關心,並聲稱要對表妹負責。
她並未同他爭執,只說了句:有她無我。
事後公婆看她態度堅決,雖也偏向她這邊,出面把曹表妹先送走了,但在對方的哀婉哭求之下,也僅僅只是送去了關家的別院,並未離開番禺。
她覺得看了場大戲,此時心態平和,只想回家過些清凈日子,又言若父兄這裏不方便,等她回來後就直接往金陵城去,借小師弟的光投靠衛國夫人。
鄺胤當時看著那封信,真是好氣又好笑。
他氣的是關翊和關家所為,笑的,則是女兒還這樣我行我素。她明明同陶伯珪都沒有見過面,用起這層人情關系來倒是順手,小師弟喊得那叫個順溜。
鄺胤毫不猶豫地做了決定,叫來鄺秀之,讓對方親自跑一趟南海郡去與關家講理,將鄺靈蘊和關翊和離的事好好解決了,再把他妹子帶回家來。
陶伯珪知道了這件事,便主動提出陪鄺秀之一起去。
“弟子雖無什麽長處,好在有些身份尚能用得。”他對恩師說道,“此事本是關家理虧,但若旁人要偏幫,我也能讓他們有個顧忌。”
鄺胤當即應了。
陶伯珪和鄺秀之議定好行程之後,就在他生辰次日,即四月二十二日從蘇州出發,乘船往南海郡行去。
陶伯珪抵達南海郡時正值當地雨季,他和鄺秀之一路上沒少被悶熱潮濕的氣候折騰。
陶伯珪還好,幼時好動,這些年練出來的身體底子也不算弱,所以雖覺不太好受但並無過多不良反應。可鄺秀之卻沒那麽幸運,途中生了回病,加上吃不太慣這邊的食物,頗有些水土不服之癥,硬是足足拖了半個多月才好,就這樣都還是多得益於陶伯珪的照顧。
這麽一出下來,等到入了番禺地界,師兄弟兩人都差不多瘦了一圈。
好在雨總算是停了。
二人下船後便直接尋去了關家大宅,沒想到還未走入巷中,遠遠就看見了車馬長龍,還有不少人聚在巷口交頭接耳。
陶伯珪和鄺秀之不由對視一眼,彼此都在對方的眼裏看到了疑惑。
“莫非是曹氏女那邊又出了什麽變故?”陶伯珪如是忖道。
否則按照鄺靈蘊信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事作風,應該會等到娘家來人之後再攤牌,不然少不得要被那些人合起來煩個沒完沒了。
現在關家門前出現了這種陣仗,只有兩個可能:要麽是曹家來找關翊要說法;要麽就是關家人有所察覺,想先逼著鄺靈蘊讓步。
他想到這裏,眉頭忽皺。
鄺秀之也反應過來,當機立斷道:“我們快走。”
兩人不敢耽誤,疾步而往,大約是因他們的來勢實在打眼,旁邊那些看熱鬧的也紛紛投來了目光。
關宅大門洞開,顯然今日也是有意敞了門戶要把話傳出去,鄺秀之一腳剛踏上臺階,就被守在門口的關家下人給攔住了。
鄺秀之正要說話,忽聽斜刺裏有人喊了聲“二郎君”,於是循著這滿是欣喜激動的聲音看去,果然見到個熟面孔。
眼前這正在朝他跑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小妹的乳母鄧嬤嬤。
鄧嬤嬤領著兩個兒子快步行至近前,沖著關家的下人便怒罵道:“瞎了你們的狗眼!這是我家姑娘的娘家兄長,還不讓開?怎麽就許關家找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合起來欺負我家姑娘,正經的親家郎君卻進不來門麽!”
院裏院外的人聽了,不由一怔,旋即更是紛紛朝這邊打量了過來。
關家的管事不敢接這話,恰好又看見鄺秀之身邊還站著個相貌俊逸出眾的少年郎君,看年紀,他想,鄺娘子也沒有阿弟,這人又是誰?
於是他就盡忠職守地問了:“鄺郎君遠道而來,小的們自是該替家君迎接的,但不知這位小郎君又該如何稱呼?”
鄺秀之接過話道:“這位是我小師弟,也是聖上親封的陽安縣子——陶子敬。”
丹陽陶氏的小國舅!
消息迅速被遞進正廳後,連帶著關家和當地士紳等所有在場的人也都震驚了。
誰也沒想到這樣的皇親國戚竟然會出現在這裏。
關父和曹氏更是大感不妙,陶子敬明明是個外人,卻肯這樣遠道而來地摻和這件事,擺明就是要給鄺氏兄妹助陣的,有他在,什麽人情關系都是虛話。
只怕陶小國舅來了番禺的事前腳一傳出去,後腳郡守府就要來人了……
果不其然,那些片刻前還在幫著規勸鄺靈蘊的耆老、士紳們,這會子也不知是不是被驚地還未回過神,全都紛紛沒了言語。
鄺靈蘊淡淡擡眸看了眼公婆,又將目光自關翊、曹玉珠等人身上緩緩逡巡而過,末了,輕嘲地勾了下唇角,
陶伯珪和鄺秀之便是在此時走進來的。
他人才剛站定,視線將將尋到鄺靈蘊,還未來得及說話,就見對方沖著自己柔和一笑,先開了口:“久聞不如見面,丹陽陶氏當真是一門子女皆翹楚。”
陶伯珪迎著對方溫和靜深的目光,須臾,心照不宣地無聲而笑。
鄺靈蘊這話說得平靜又隨意,每個字聽上去都好似尋常讚許,可放在此情此景之下,對某些人卻無異於醍醐灌頂。
對啊,這可是丹陽陶氏!
這家可不僅僅有個皇後,還有手握軍功、官居右中兵丞的長子,陶郡公的另外兩個女兒衛國夫人和榮國夫人,也俱是聲名相當顯赫的。
就算是年紀最少的陶小國舅本人,那也是十二歲就在大宗學受過他大姐夫教導,又經其引薦拜得名師門下,後又輔佐恩師參與編撰《氏族全譜》的才子,如今眼見著已隱隱有了名士的風頭。
再想到他那三個姐夫……
九五之尊、士族襟袖、國之柱石,個個都非凡子不說,還偏偏對他那三個阿姐都是一心愛重。
關父頓感一個頭如兩個大。
只見陶伯珪向著鄺靈蘊端端一禮,喚道:“子敬見過師姐。”
鄺靈蘊低首回了禮,這才又轉而朝自己兄長看去,莞爾道:“二兄,你變化不大。”
她面對鄺秀之時並無什麽熱淚盈眶的激動表現,也沒有立刻撲上來對自家人敘說苦楚,有的只是平靜柔和的打量。
如同從未發生什麽,又仿佛她早已走過了自己該走的路。
鄺秀之反而微紅了眼圈,感慨道:“還是老了些。”又道,“你仍是那樣。”
鄺靈蘊一笑,說道:“怎麽可能還是那樣,我都二十三了,哪有人永遠活在十五六的。”
鄺秀之正想安慰兩句,卻又見小妹眉梢微擡,語帶飛揚地道:“不過嘛你讚我好看還是可以的,我也覺得我不錯。”
又好似同片刻前那個心性淡然的樣子判若兩人。
陶伯珪不由微笑,旋即不經意看見站在關翊身邊的曹氏女撇了撇嘴。
鄺秀之無語失笑:“你當真還是那樣。”
他這次說的卻不是相貌。
鄺氏兄妹兩個旁若無人地寒暄著,除了陶伯珪之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尷尬。
不插嘴吧,顯得自己被鄺家人輕視了;插嘴吧,人家小國舅站在那裏都沒說什麽,他們哪好表達不滿?
最後還是關翊開了口。
“二舅兄,”他向著鄺秀之恭敬一禮,迎著對方驟然微沈的目光,客氣地道,“你和陶師弟遠道而來,莫要站著說話了,快請坐吧。”
陶伯珪看了他一眼,心中不得不承認這姓關的德行不怎麽樣,長得倒還算有個狗樣,舉手投足也頗有風度,難怪能忽悠到別人。
然而就在這時,他耳邊卻忽然傳來了鄺靈蘊淡漠的聲音道:“阿兄,關翊說曹家表妹有了身孕,無論如何要將她納進門,所以我等不及你來,昨日已主動寫了休書給他,打算成人之美。”
鄺秀之、陶伯珪一臉無語。
兩人被她這輕飄飄一句解說震地還未回過神,旁邊就突然傳來個帶著哭腔的女聲說道:“鄺姐姐何必說這樣的話來紮我和表哥的心?你若當真肯成全表哥求子之心,圓了姑父、姑母的願望,又怎會寫那樣的東西張貼在城門布告欄,我自知有愧,你罵我幾句也沒有什麽,就是打也可以的,可表哥是你的丈夫,你怎麽忍心看著他斷後,還要這般辱罵他,做得那樣絕呢?”
說話的正是那曹氏女。
鄺、陶二人直到此時方知鄺靈蘊做了件何等驚世駭俗之事。
原來她竟是直接寫了休書讓人張貼到城門告示欄上,等於是自己向全城的人宣布了她已和關家脫離關系——就連休夫的原因都寫得很清楚:不與無恥小人同屋檐。
然後她便在眾目睽睽之下去了官衙,揚言要與關氏析產,並請之前那些從自己手裏借走過書冊典籍的關家親友三日內歸還,否則將告上公堂。
曹玉珠越說越傷心的樣子,最後更幾乎哭倒在了母親的懷裏。
關翊站在她身邊,伸手安慰不是,不安慰也不是,臉色本就在鄺靈蘊說出“休書”二字時就已變得難看的他,此時更顯得有些左右為難。
曹娘子立刻忍不住了,氣急中滿是委屈地沖著鄺靈蘊道:“阿蘊,事已至此,你總不能當真讓玉珠一屍兩命才肯罷休吧?這事的確是翊兒做得不妥,但這樣的意外原也是他始料未及,你若心中氣恨難消,我代他們給你賠罪了!”
說著就要往下跪。
陶伯珪阻攔不及,情急之下想也不想地便厲喝一聲:“關翊!”
所有人都被他這突如其來的一喝給鎮住了,就連曹娘子和曹玉珠都好像忽然忘了自己原本在做什麽,和關翊一樣都楞楞看著他。
鄺靈蘊朝陶伯珪看來,眼神中微帶好奇。
陶伯珪正好回眸來想給鄺秀之遞眼神,便恰與她的目光撞了個正著。
他不由微怔。
幾乎是在瞬間,他感到一陣局促。
陶伯珪不知自己這番舉動在鄺靈蘊看來會不會顯得有些莽撞,他知道這是她的私事,他原該以他們兄妹的意見為主,不應貿然行事。可剛才在他看來那就是近乎於千鈞一發的時刻,他想著決不能讓曹氏跪下來,更不能讓對方用這一跪來威脅鄺靈蘊或者鄺家什麽。
他不由自主地低了聲音,向著她解釋道:“我……我只是想說,他身為人子,不該如此。”
說完這話陶伯珪就大感懊惱,當真是見了鬼,他怎能這般詞不達意?
然而鄺靈蘊卻懂了他的意思,並用一種雲淡風輕的神情笑了笑,說道:“小師弟今日見識了吧?他們這家人便愛玩這種把戲。”
曹娘子面色大窘。
關翊被陶伯珪那句話一說,本就有些臉紅,此時更忍不住道:“阿蘊,你實在過分了。”
“我或許如你們所言很過分。”鄺靈蘊朝他看去,又將視線緩緩掃過關父、關母等人,淡淡道,“但那又如何?身前咫尺便是深淵,我若不‘過分’,如何為自己求得生機?”
“曹玉珠做出這等背信棄義、毫無廉恥之事,你們覺得沒什麽大不了;關翊要納她為妾,你們覺得更沒什麽大不了。”她笑意淺涼地道,“最後反過來逼著我這個無錯之人讓步,否則我便是過分、不識大體,甚至配不上鄺家的名聲,合該被你們唾棄?那我倒要問問,你們這些自詡公正之人,到底是不是欺我鄺靈蘊在南海無親,欺我是個沒有娘家就近可依的女子,欺我沒有給關家誕下後代,所以就根本無所謂我心中所願?”
鄺靈蘊揚起下頷,眉目間滿是平靜的傲色:“我早同你們說過,我要和離,是你們巴著不肯放手,我總不能陪你們關家磨一輩子,我阿爹給我的那些嫁妝也不是你們拿去充臉面的東西。至於休夫的原因我也說得很清楚了,我鄺靈蘊決不能與無恥小人同一屋檐。你們也莫要再說什麽休夫不合律法,從未有人這般做過雲雲,我見著他和曹玉珠便惡心,想讓自己遠離關家多活幾年,難道還要律法來準許不成?”
“你們以為的只有男人能給女子寫休書的時候也只在今日之前,”她說,“從今日起,自我鄺靈蘊始,無德之男,也可被休!”
……
直到過了很久,陶伯珪再想起當日情景,都還記得鄺靈蘊那擲地有聲,全身都像是在發著光的樣子。
他記得自己那時還忍不住幫了句腔,說道:“師姐果非俗人,與我三位阿姐定能合得來。”
一眾擺好姿勢已準備聯口指責的老古板們瞬間凝滯失語。
鄺靈蘊向著他微微一笑。
之後她又借郡守親自來見陶伯珪之機,提出要對方幫忙請十個最好的大夫來看顧著曹玉珠,以免其因“心疼孩兒他爹與原配和離,傷及自身”,她當時說完這話後,陶伯珪就看見曹玉珠及其母臉上都明顯閃過了慌亂之色。
而鄺靈蘊從頭至尾不緊不慢,從容自若。
於是接下來最諷刺的一幕便出現了:十個大夫,其中正包括了之前診出曹玉珠懷孕的那個“南海郡數一數二的醫者”,此時都做出了同樣的診斷——她根本沒有身孕。
關翊臉色大變,其父母也頓時呆住了。
偏此時鄺靈蘊又用一種極之悲憫的語氣說道:“七年了,我和阿陳皆無所出,原以為曹表妹當真與我們會有不同際遇,沒想到……可惜了。”
她口中的陳氏便是三年前在關家求子的壓力之下,她應關翊所求,主動給他納的妾。
鄺靈蘊說完這句話之後,一直到拿了和離文書,在兄長和陶伯珪的陪護下帶著嫁妝從關家大宅離開,都再也沒有看過關翊一眼。
第二天一早他們便坐上船,離開了南海郡。
那日天氣很好,斜風暖陽,鄺靈蘊站在甲板上望著遠處煙水,只當從不曾察覺到關翊也乘著船跟在旁邊,似是相送,又似是欲言又止地挽留。
陶伯珪看了眼站在不遠處那艘船上朝鄺靈蘊所在方向張望的人,又看了看她,然後繼續沈默地陪在旁邊站著,與鄺秀之一左一右,好似兩尊門神。
最後還是鄺秀之忍不住開了口,皺眉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事到如今,難不成我們家還會讓你回去不成?”
鄺靈蘊淡笑了笑,神色舒展,語氣平常地說道:“阿兄不必理會,他就是這樣的人,慣愛自我感動,好似他對我用了怎樣的深情,連他自己都要為之落淚。”
陶伯珪彎了彎唇角,微頓,出聲問道:“那師姐如今待他可仍有情意?”
鄺靈蘊說道:“他覺得這七年來我無所出,又專心治學忽視了他,而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因記掛著我所以只納了一房妾室,已是待我極用心用情。”
“但他卻從不曾想自己如何不求上進,更遑論能明白何謂以心換心?”她說到這裏,微微一笑,“我治學可得回報,圍著他轉能得到什麽?圖他貪心不足,還是圖他背地裏憐惜那假意與我交好的曹玉珠,憐惜到那般不知羞恥的地步?”
她讓關翊陪她看書,想引導他為以後擇路,他卻安於有父母蔭庇的現狀,毫無規劃;她喜歡鉆研博古金石之事,他也不感興趣,反嫌棄她總弄這些東西占地方。
早前她還覺得關翊雖然沒什麽大志,但人還算溫柔體貼,也不像有些士家子弟那樣過於沈溺享樂,染上什麽惡習,除了對曲戲樂調的興趣頗重,也都還可以。
卻萬萬沒想到他竟抵不住人家投其所好的勾引。
他明知曹玉珠是什麽人,明知她拿這女子當妹子疼,結果還配合著捅了她一刀。
關翊甚至根本不明白,為何她可以主動幫他納之前那個妾,卻偏偏要在這事上這麽較勁。
說來,那時她嫁到關家,一是為父親報恩,二則是為父親名聲著想。
就像她幫他納妾也是一樣,她不想讓關翊拿著這份“無子的委屈”去對外人“訴說”,誰知到時會傳成什麽樣?說她鄺靈蘊妒性強,自己生不出來還不準丈夫納妾,用和離來威脅他?
沒那個必要。
所以她就算了,只當自己也圖個清靜,從此更可專心治學。
後來那妾室三年也無所出,她就懷疑問題是出在關翊那裏,但這種事她不好明言,只能想他或許自己會認清現實。
結果就來了那麽一出。
她對他或許很早很早以前有過情,畢竟少年夫妻,那時新婚若說對他毫無期許是不可能的,只是這份期許隨著時日過去,漸漸在相處中失了痕跡,直到今時今日,或許用失望來形容都是不對的,只能說是終於突破了她能忍受的底線吧。
若是連尊重都不能得到,那這段關系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師姐說得好。”陶伯珪笑看著她,讚道,“你既還有這樣的心魄,無論到何時,都定無事不能成——”
鄺靈蘊眉梢微揚,含笑地打量著他,亦讚許道:“難怪阿爹這樣喜歡你,小師弟果然也不是那尋常凡夫俗子可比。”
陶伯珪似有些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正要再說什麽,忽然一個浪打來,船晃了兩晃,他不由皺眉沈了沈氣。
鄺秀之也不太舒服。
鄺靈蘊見狀,歉意地道:“兩位兄弟為了我的事遠道而來,我也沒讓你們在番禺好生歇歇又急著趕路回去,實在對不住,等到了下個驛站我們先上岸住幾天吧。”
說罷,她又想起什麽,吩咐侍女去找了兩粒香丸出來分別給了陶伯珪和鄺秀之。
陶伯珪接過來時顯得有些猶豫。
鄺靈蘊察覺了他的遲疑,細心道:“師弟是不習慣用香藥麽?”
他回過神,擡眸朝她看去——
“不是,”他唇角淺揚,“我只是沒有想到。”
“那後來呢?”陸放聽到小舅舅講至此處,忍不住追問道,“姓關那小子追了舅母幾裏路?”
陶伯珪無語失笑,往他腦門上敲了一記,說道:“你這小鬼頭,不關心正主,倒挺在意這些路人。”
他才多大點?還叫人家小子。
陶伯珪覺得挺可樂。
陸放揉著腦袋道:“後面的事我都聽三姨母說了呀,不就是小舅你借著舅母對你初次關懷之機,開始一個勁往她面前湊,最後把人給哄到自己家來了麽?偏這些細節沒人講過。”
李憫和陶世簡也在旁邊忍不住笑。
陶伯珪不以為然地道:“那有什麽好講的,我也沒在意他跟到了幾時,反正從那之後就再沒聽過關家人的消息。”
他的確對關翊毫不在意。
從那天、那時、那一刻起,他所有的心思就放在了鄺靈蘊身上。
正如家裏人笑話他的那樣,他借著近水樓臺的機會,找著各種理由往她面前湊,從替她引見自己的三個阿姐,再到聯合推動律法修改,日常又與她交流學問、香方、畫技等等,兩個人終於開始真正熟悉起來。
太上皇喪期過後,陶伯珪第一件事就是向恩師告假回了趟金陵。
他先去見了長姐陶雲蔚,向對方提出了自己想向鄺家提親的打算,他長姐當時聽了連個意外的神色都沒有,很是平靜地點了下頭,說道:“嗯,知道了。”
這就是願意支持的意思。
為免夜長夢多,他趕緊又回了蘇州,找到恩師後便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對鄺靈蘊的求娶之意。
碰巧的是,這話被恰好聽了墻角的鄺秀之跑去“提前”告訴了鄺靈蘊。
陶伯珪日後回憶起來這段,都不得不說,他這個師兄實在是……幹得太妙!
於是鄺靈蘊就在他毫無所覺的情況下聽完了他的肺腑之言。
他說:“不瞞老師,這幾年弟子在您身邊,聽過不少關於師姐的成長趣事,又看過許多她留在家中的墨寶,不知從何時起,心中就漸漸對她有了惦念。”
“這次去南海郡,弟子除了是想幫老師和師姐之外,原也是想了卻幻想,重新開始。然而這世上之事到底難料,弟子不曾想,原來師姐比我想象中更好。”
“原本師姐經歷過關家這樣的事,我自己也還尚無所成,本不該這樣急著向您老人家求娶她,但弟子一想到師姐這樣好,恐怕很快老師的門前就要被那提親的人給踏破,心裏就實難安定。”
“弟子向老師保證,若師姐願意與弟子定下結縭之約,弟子此生定只許她一人,絕不朝三暮四。”
陶伯珪一本正經地說完了這些話,末了,又狀似小心地朝他老師望去,語氣一轉,求道:“老師,你看我們陶家,從我阿爹到兄長,就算是三位姐夫也沒有那待妻子不好的,正所謂近朱者赤,我可不是那關翊之流能比的人才,您就且先對弟子放個心,好不?”
鄺胤一楞,反應過來後正欲發笑,門外卻已先傳來了“噗嗤”一聲輕笑。
陶伯珪一臉無語。
這聲音除了鄺靈蘊還能是誰?他頓時窘地燙紅了臉。
果然,下一刻,她的身影就出現在了門邊。
他被她明顯帶著調侃的目光一看,不由赧然地垂眸清了清嗓子,心道:這下可好,又要被她當“小弟”瞧了。
鄺胤難得見著靈敏大方的愛徒流露出這樣的神色,不禁失笑,擡手拍了拍陶伯珪的肩,說道:“你還是先讓阿蘊對你放個心再說吧。”
言罷,他就徑自從書房走了出去,留下兩個年輕人獨自相對。
鄺靈蘊打量了陶伯珪許久。
他被她瞧得有些不自在,索性直接開口道:“師姐就算覺得好笑,但實話我也是要說的,在我看來我本就比關翊好出許多。當然,不管我這個人好或是不好,師姐都有權利不喜歡我,這是你應有的自由。”
“不過在你決定之前,我想請師姐先看看這個。”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裏有些微微泛黃的畫卷遞到了鄺靈蘊面前。
她似有些許疑惑地接過來,解開了系繩。
一幅栩栩如生的《百牛圖》隨即映入了眼簾。
鄺靈蘊倏然微怔。
“我拜師之後不久便在書樓裏偶然見到了它。”陶伯珪說,“老師看我喜歡,就做主送給了我。”
鄺靈蘊一時無言。
這幅畫她認識,也很熟悉,那是她十二歲那年畫的,後來留在了家裏沒有帶走。
她還記得幾乎每個見到這幅畫的人都會問她:為何明明是《百牛圖》,你卻要在下面題字說“這裏有一百零一只牛”?
有些長輩見了甚至會覺得她寫的那句話頗有些孩子意氣,挺有意思,很好笑。
只有鄺靈蘊自己知道這句話是何意。她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甚至是父兄也不知道。
也正因如此,所以當她此刻看見自己當年寫的那句話後面又被陶伯珪續了一句“現在有一百零兩只”的時候,她幾乎是難以形容心中的震撼。
陶伯珪一步步向她靠近。
“我比你年長六歲。”鄺靈蘊說。
“我知道,”他說,“人又不可能一輩子活在十七八。”
“在你之前,我與另一人做過七年夫妻。”
“你才二十三歲,往後還有許多個七年。”
話音落下時,他正好走到了她面前,隔著咫尺之距,他垂眸與她四目相對,良久。
“你我之間相差的六年,不過是緣分作祟。”陶伯珪輕輕牽起了她的手,“錯不在你我,在天時。”
“但從今日起,自此刻始,只要你願意,”他說,“我們便能跨過這六年,朝更遠的以後走去。”
“師姐,”他凝眸深深看入她眼中,“你可願意嫁我?從此兩只牛歡歡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陶伯珪十七歲生辰當天,收到了他阿爹寄來的信,彼時他正在收拾行囊,準備次日隨師兄鄺秀之出發去南海郡。
陶爹是寫信來問兒子意見的。
太上皇上個月崩逝了,眼下正值國喪,按理來說本不應談婚論嫁,不過卻架不住有些人擔心等一年只怕黃花菜要涼,所以還是會與看中的人家暗通款曲,也好盡量先達成個初步意向。
過年的時候家裏人為了今後有個統一的對外態度,其實就已先問過他的意思。
陶伯珪當時明確表達了自己還沒心思考慮這些,也不想草率找個人過一生,還是要向兄姐看齊。
他父親和幾個兄姐聽了這話也讚同,三個姐夫更是十分受用,大姐夫陸玄當場便表示會幫他把話放出去,並道:“這種事原是看緣分,急也不管用,你看我當年不急不慢地,正好就遇上了陶大姑娘。”
三姐夫崔湛點頭附和:“婚姻大事,謹慎些更好。”
他聖上姐夫更道:“等再過兩年你出師了,就先來給朕當著作郎,立業之事也不可耽誤。”
然而陶爹的這封來信裏卻說,江宗主有意把自家小孫女許給他,那女娃今年才剛滿十三,對方覺得正好國喪期後再慢慢商議也不遲,畢竟最早也得兩年後才能成親了,就算再要多等陶伯珪兩年也能等得。
陶從瑞的意思,是康陵江氏好歹也是盛門高族,江宗主都親自出面把話說到這樣的地步了,自己也實在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就聽了長子和大女婿的建議,寫信來問問他,看陶伯珪要不要抽個空親自回金陵一趟解決這事。
陶伯珪了解父親的性格,自然明白江宗主這番態度給他阿爹帶來的難處,更曉得兄長和大姐夫的意思是想練練他,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提筆回了信,大意就幾句:自己有更重要的事需即日出發去南海,短時歸期未定。另,江氏小妹年紀尚幼,小孩子便該做小孩子的事,請江宗主不必等他什麽,他也承擔不起江家姑娘韶華虛耗的風險。
言下之意就是並不讚同江家早早給女孩訂婚的行為。
大齊本無早婚之俗,他家裏當初那麽困難的時候,阿爹也沒想過要這麽迫不及待地把三個阿姐嫁出去換些什麽,才剛滿十三歲的女孩子,原該是和他三姐那時一樣樂天快意的,明明又不是養不起,卻偏要因長輩那些利益算計被迫為他這個陌生的,不知性情如何,能否托付終身的人困住身心,簡直糟蹋孩子。
若是我將來有個女兒,必定傾囊相授好好教導成才,她這輩子遇得到心儀之人便遇,遇不到也就算了,定不勉強她嫁個不喜歡的。陶伯珪如是堅定地想。
況且他心裏已有了個人。
他早就打定主意,若情愫不可盡消,他絕不會拖累旁人。
給父親的信送出去之後,他收拾完了東西,然後去了鄺秀之那邊。
陶伯珪的恩師鄺胤有兩子一女,長子鄺繼之在秘書省為官,次子鄺秀之則跟隨其父在治學,也是位學識淵博的名士,因和陶伯珪平日裏相處頗多也投契,兩人雖隔著年紀,但交情卻不錯。
他過去的時候,鄺秀之正在向一雙兒女交代家裏的事,見到陶伯珪來了,便邀他入座。
鄺秀之的女兒見到陶伯珪,先是乖乖喚了聲“小師叔”,然後對她阿爹道:“您放心吧,家裏的事有阿娘和我們,這回有小師叔陪著您一道去南海郡,定能順利把姑母接回來。”
她口中的姑母便是鄺胤唯一的女兒,鄺靈蘊。
鄺靈蘊十三歲時就已是士族中小有名氣的才女,正可謂有天賦之才,就算是鄺胤都時常感慨說若阿蘊為男兒,其所成絕不輸於兩位兄長。
鄺胤此言倒不是說女兒不好,只是鄺靈蘊出嫁太早了。早到她根本沒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父親教導,就算是陪嫁帶去了不少的書籍卷冊,但又如何能與在家中時比?
若依鄺胤的意思,其實根本不想女兒十五歲就出嫁的。只偏偏這是孩子年幼時就定下的婚約——早些年鄺胤去南海郡游學,結果不巧在那邊生了場大病,得蒙當地一關姓士家照料才終得平安,病好之後,他出於感激,又見對方獨子生得玉雪乖巧,小小年紀也是有禮有節,便答應了其提出的兒女親家之約。
那時鄺靈蘊只有四歲。
十年後,關家來信,要商量兩個孩子的婚期,並說家中老太爺得了重病,恐怕就這一年多的光景,為圓老人心願,所以他們想早些把鄺靈蘊娶過門。
鄺胤實在舍不得,其實這些年已頗有些後悔當初沖動應下了這門親,但君子一諾千金,他也不能言而無信。但此時他想來想去,卻還是覺得女兒年紀太小,想要再拖兩年,畢竟南海郡那麽遠,往後只怕是很難再見了。
若依他自己的意思,女兒二十歲過後再出嫁也是可以的。
但鄺靈蘊本人卻勸他踐諾,說是以免惹出枝節,恐對鄺家和阿爹的名聲有礙。還反過來勸父親說她去了那邊也會好好治學,常寫信回家。
鄺胤夫婦只好忍淚送了她出閣。
鄺靈蘊這一去就是七年,誰也沒想到,就在她將滿二十三歲的這年,卻突然寫了封信回來,說要和丈夫關翊和離,叩請父親諒解,並請家裏去個人做見證。
她在信裏也把和離的原因說了,理由很簡單:關翊和他的表妹被她捉奸在床了——而這位曹家表妹在此之前一直以勝似姐妹的態度在接近她、與她相處,她萬萬不料這兩個人能如此在背後捅刀。
鄺靈蘊說她是很冷靜地寫下這封信,而就在她寫信之前,關翊還在指責她不夠賢德,又說她待他不夠關心,並聲稱要對表妹負責。
她並未同他爭執,只說了句:有她無我。
事後公婆看她態度堅決,雖也偏向她這邊,出面把曹表妹先送走了,但在對方的哀婉哭求之下,也僅僅只是送去了關家的別院,並未離開番禺。
她覺得看了場大戲,此時心態平和,只想回家過些清凈日子,又言若父兄這裏不方便,等她回來後就直接往金陵城去,借小師弟的光投靠衛國夫人。
鄺胤當時看著那封信,真是好氣又好笑。
他氣的是關翊和關家所為,笑的,則是女兒還這樣我行我素。她明明同陶伯珪都沒有見過面,用起這層人情關系來倒是順手,小師弟喊得那叫個順溜。
鄺胤毫不猶豫地做了決定,叫來鄺秀之,讓對方親自跑一趟南海郡去與關家講理,將鄺靈蘊和關翊和離的事好好解決了,再把他妹子帶回家來。
陶伯珪知道了這件事,便主動提出陪鄺秀之一起去。
“弟子雖無什麽長處,好在有些身份尚能用得。”他對恩師說道,“此事本是關家理虧,但若旁人要偏幫,我也能讓他們有個顧忌。”
鄺胤當即應了。
陶伯珪和鄺秀之議定好行程之後,就在他生辰次日,即四月二十二日從蘇州出發,乘船往南海郡行去。
陶伯珪抵達南海郡時正值當地雨季,他和鄺秀之一路上沒少被悶熱潮濕的氣候折騰。
陶伯珪還好,幼時好動,這些年練出來的身體底子也不算弱,所以雖覺不太好受但並無過多不良反應。可鄺秀之卻沒那麽幸運,途中生了回病,加上吃不太慣這邊的食物,頗有些水土不服之癥,硬是足足拖了半個多月才好,就這樣都還是多得益於陶伯珪的照顧。
這麽一出下來,等到入了番禺地界,師兄弟兩人都差不多瘦了一圈。
好在雨總算是停了。
二人下船後便直接尋去了關家大宅,沒想到還未走入巷中,遠遠就看見了車馬長龍,還有不少人聚在巷口交頭接耳。
陶伯珪和鄺秀之不由對視一眼,彼此都在對方的眼裏看到了疑惑。
“莫非是曹氏女那邊又出了什麽變故?”陶伯珪如是忖道。
否則按照鄺靈蘊信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事作風,應該會等到娘家來人之後再攤牌,不然少不得要被那些人合起來煩個沒完沒了。
現在關家門前出現了這種陣仗,只有兩個可能:要麽是曹家來找關翊要說法;要麽就是關家人有所察覺,想先逼著鄺靈蘊讓步。
他想到這裏,眉頭忽皺。
鄺秀之也反應過來,當機立斷道:“我們快走。”
兩人不敢耽誤,疾步而往,大約是因他們的來勢實在打眼,旁邊那些看熱鬧的也紛紛投來了目光。
關宅大門洞開,顯然今日也是有意敞了門戶要把話傳出去,鄺秀之一腳剛踏上臺階,就被守在門口的關家下人給攔住了。
鄺秀之正要說話,忽聽斜刺裏有人喊了聲“二郎君”,於是循著這滿是欣喜激動的聲音看去,果然見到個熟面孔。
眼前這正在朝他跑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小妹的乳母鄧嬤嬤。
鄧嬤嬤領著兩個兒子快步行至近前,沖著關家的下人便怒罵道:“瞎了你們的狗眼!這是我家姑娘的娘家兄長,還不讓開?怎麽就許關家找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合起來欺負我家姑娘,正經的親家郎君卻進不來門麽!”
院裏院外的人聽了,不由一怔,旋即更是紛紛朝這邊打量了過來。
關家的管事不敢接這話,恰好又看見鄺秀之身邊還站著個相貌俊逸出眾的少年郎君,看年紀,他想,鄺娘子也沒有阿弟,這人又是誰?
於是他就盡忠職守地問了:“鄺郎君遠道而來,小的們自是該替家君迎接的,但不知這位小郎君又該如何稱呼?”
鄺秀之接過話道:“這位是我小師弟,也是聖上親封的陽安縣子——陶子敬。”
丹陽陶氏的小國舅!
消息迅速被遞進正廳後,連帶著關家和當地士紳等所有在場的人也都震驚了。
誰也沒想到這樣的皇親國戚竟然會出現在這裏。
關父和曹氏更是大感不妙,陶子敬明明是個外人,卻肯這樣遠道而來地摻和這件事,擺明就是要給鄺氏兄妹助陣的,有他在,什麽人情關系都是虛話。
只怕陶小國舅來了番禺的事前腳一傳出去,後腳郡守府就要來人了……
果不其然,那些片刻前還在幫著規勸鄺靈蘊的耆老、士紳們,這會子也不知是不是被驚地還未回過神,全都紛紛沒了言語。
鄺靈蘊淡淡擡眸看了眼公婆,又將目光自關翊、曹玉珠等人身上緩緩逡巡而過,末了,輕嘲地勾了下唇角,
陶伯珪和鄺秀之便是在此時走進來的。
他人才剛站定,視線將將尋到鄺靈蘊,還未來得及說話,就見對方沖著自己柔和一笑,先開了口:“久聞不如見面,丹陽陶氏當真是一門子女皆翹楚。”
陶伯珪迎著對方溫和靜深的目光,須臾,心照不宣地無聲而笑。
鄺靈蘊這話說得平靜又隨意,每個字聽上去都好似尋常讚許,可放在此情此景之下,對某些人卻無異於醍醐灌頂。
對啊,這可是丹陽陶氏!
這家可不僅僅有個皇後,還有手握軍功、官居右中兵丞的長子,陶郡公的另外兩個女兒衛國夫人和榮國夫人,也俱是聲名相當顯赫的。
就算是年紀最少的陶小國舅本人,那也是十二歲就在大宗學受過他大姐夫教導,又經其引薦拜得名師門下,後又輔佐恩師參與編撰《氏族全譜》的才子,如今眼見著已隱隱有了名士的風頭。
再想到他那三個姐夫……
九五之尊、士族襟袖、國之柱石,個個都非凡子不說,還偏偏對他那三個阿姐都是一心愛重。
關父頓感一個頭如兩個大。
只見陶伯珪向著鄺靈蘊端端一禮,喚道:“子敬見過師姐。”
鄺靈蘊低首回了禮,這才又轉而朝自己兄長看去,莞爾道:“二兄,你變化不大。”
她面對鄺秀之時並無什麽熱淚盈眶的激動表現,也沒有立刻撲上來對自家人敘說苦楚,有的只是平靜柔和的打量。
如同從未發生什麽,又仿佛她早已走過了自己該走的路。
鄺秀之反而微紅了眼圈,感慨道:“還是老了些。”又道,“你仍是那樣。”
鄺靈蘊一笑,說道:“怎麽可能還是那樣,我都二十三了,哪有人永遠活在十五六的。”
鄺秀之正想安慰兩句,卻又見小妹眉梢微擡,語帶飛揚地道:“不過嘛你讚我好看還是可以的,我也覺得我不錯。”
又好似同片刻前那個心性淡然的樣子判若兩人。
陶伯珪不由微笑,旋即不經意看見站在關翊身邊的曹氏女撇了撇嘴。
鄺秀之無語失笑:“你當真還是那樣。”
他這次說的卻不是相貌。
鄺氏兄妹兩個旁若無人地寒暄著,除了陶伯珪之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尷尬。
不插嘴吧,顯得自己被鄺家人輕視了;插嘴吧,人家小國舅站在那裏都沒說什麽,他們哪好表達不滿?
最後還是關翊開了口。
“二舅兄,”他向著鄺秀之恭敬一禮,迎著對方驟然微沈的目光,客氣地道,“你和陶師弟遠道而來,莫要站著說話了,快請坐吧。”
陶伯珪看了他一眼,心中不得不承認這姓關的德行不怎麽樣,長得倒還算有個狗樣,舉手投足也頗有風度,難怪能忽悠到別人。
然而就在這時,他耳邊卻忽然傳來了鄺靈蘊淡漠的聲音道:“阿兄,關翊說曹家表妹有了身孕,無論如何要將她納進門,所以我等不及你來,昨日已主動寫了休書給他,打算成人之美。”
鄺秀之、陶伯珪一臉無語。
兩人被她這輕飄飄一句解說震地還未回過神,旁邊就突然傳來個帶著哭腔的女聲說道:“鄺姐姐何必說這樣的話來紮我和表哥的心?你若當真肯成全表哥求子之心,圓了姑父、姑母的願望,又怎會寫那樣的東西張貼在城門布告欄,我自知有愧,你罵我幾句也沒有什麽,就是打也可以的,可表哥是你的丈夫,你怎麽忍心看著他斷後,還要這般辱罵他,做得那樣絕呢?”
說話的正是那曹氏女。
鄺、陶二人直到此時方知鄺靈蘊做了件何等驚世駭俗之事。
原來她竟是直接寫了休書讓人張貼到城門告示欄上,等於是自己向全城的人宣布了她已和關家脫離關系——就連休夫的原因都寫得很清楚:不與無恥小人同屋檐。
然後她便在眾目睽睽之下去了官衙,揚言要與關氏析產,並請之前那些從自己手裏借走過書冊典籍的關家親友三日內歸還,否則將告上公堂。
曹玉珠越說越傷心的樣子,最後更幾乎哭倒在了母親的懷裏。
關翊站在她身邊,伸手安慰不是,不安慰也不是,臉色本就在鄺靈蘊說出“休書”二字時就已變得難看的他,此時更顯得有些左右為難。
曹娘子立刻忍不住了,氣急中滿是委屈地沖著鄺靈蘊道:“阿蘊,事已至此,你總不能當真讓玉珠一屍兩命才肯罷休吧?這事的確是翊兒做得不妥,但這樣的意外原也是他始料未及,你若心中氣恨難消,我代他們給你賠罪了!”
說著就要往下跪。
陶伯珪阻攔不及,情急之下想也不想地便厲喝一聲:“關翊!”
所有人都被他這突如其來的一喝給鎮住了,就連曹娘子和曹玉珠都好像忽然忘了自己原本在做什麽,和關翊一樣都楞楞看著他。
鄺靈蘊朝陶伯珪看來,眼神中微帶好奇。
陶伯珪正好回眸來想給鄺秀之遞眼神,便恰與她的目光撞了個正著。
他不由微怔。
幾乎是在瞬間,他感到一陣局促。
陶伯珪不知自己這番舉動在鄺靈蘊看來會不會顯得有些莽撞,他知道這是她的私事,他原該以他們兄妹的意見為主,不應貿然行事。可剛才在他看來那就是近乎於千鈞一發的時刻,他想著決不能讓曹氏跪下來,更不能讓對方用這一跪來威脅鄺靈蘊或者鄺家什麽。
他不由自主地低了聲音,向著她解釋道:“我……我只是想說,他身為人子,不該如此。”
說完這話陶伯珪就大感懊惱,當真是見了鬼,他怎能這般詞不達意?
然而鄺靈蘊卻懂了他的意思,並用一種雲淡風輕的神情笑了笑,說道:“小師弟今日見識了吧?他們這家人便愛玩這種把戲。”
曹娘子面色大窘。
關翊被陶伯珪那句話一說,本就有些臉紅,此時更忍不住道:“阿蘊,你實在過分了。”
“我或許如你們所言很過分。”鄺靈蘊朝他看去,又將視線緩緩掃過關父、關母等人,淡淡道,“但那又如何?身前咫尺便是深淵,我若不‘過分’,如何為自己求得生機?”
“曹玉珠做出這等背信棄義、毫無廉恥之事,你們覺得沒什麽大不了;關翊要納她為妾,你們覺得更沒什麽大不了。”她笑意淺涼地道,“最後反過來逼著我這個無錯之人讓步,否則我便是過分、不識大體,甚至配不上鄺家的名聲,合該被你們唾棄?那我倒要問問,你們這些自詡公正之人,到底是不是欺我鄺靈蘊在南海無親,欺我是個沒有娘家就近可依的女子,欺我沒有給關家誕下後代,所以就根本無所謂我心中所願?”
鄺靈蘊揚起下頷,眉目間滿是平靜的傲色:“我早同你們說過,我要和離,是你們巴著不肯放手,我總不能陪你們關家磨一輩子,我阿爹給我的那些嫁妝也不是你們拿去充臉面的東西。至於休夫的原因我也說得很清楚了,我鄺靈蘊決不能與無恥小人同一屋檐。你們也莫要再說什麽休夫不合律法,從未有人這般做過雲雲,我見著他和曹玉珠便惡心,想讓自己遠離關家多活幾年,難道還要律法來準許不成?”
“你們以為的只有男人能給女子寫休書的時候也只在今日之前,”她說,“從今日起,自我鄺靈蘊始,無德之男,也可被休!”
……
直到過了很久,陶伯珪再想起當日情景,都還記得鄺靈蘊那擲地有聲,全身都像是在發著光的樣子。
他記得自己那時還忍不住幫了句腔,說道:“師姐果非俗人,與我三位阿姐定能合得來。”
一眾擺好姿勢已準備聯口指責的老古板們瞬間凝滯失語。
鄺靈蘊向著他微微一笑。
之後她又借郡守親自來見陶伯珪之機,提出要對方幫忙請十個最好的大夫來看顧著曹玉珠,以免其因“心疼孩兒他爹與原配和離,傷及自身”,她當時說完這話後,陶伯珪就看見曹玉珠及其母臉上都明顯閃過了慌亂之色。
而鄺靈蘊從頭至尾不緊不慢,從容自若。
於是接下來最諷刺的一幕便出現了:十個大夫,其中正包括了之前診出曹玉珠懷孕的那個“南海郡數一數二的醫者”,此時都做出了同樣的診斷——她根本沒有身孕。
關翊臉色大變,其父母也頓時呆住了。
偏此時鄺靈蘊又用一種極之悲憫的語氣說道:“七年了,我和阿陳皆無所出,原以為曹表妹當真與我們會有不同際遇,沒想到……可惜了。”
她口中的陳氏便是三年前在關家求子的壓力之下,她應關翊所求,主動給他納的妾。
鄺靈蘊說完這句話之後,一直到拿了和離文書,在兄長和陶伯珪的陪護下帶著嫁妝從關家大宅離開,都再也沒有看過關翊一眼。
第二天一早他們便坐上船,離開了南海郡。
那日天氣很好,斜風暖陽,鄺靈蘊站在甲板上望著遠處煙水,只當從不曾察覺到關翊也乘著船跟在旁邊,似是相送,又似是欲言又止地挽留。
陶伯珪看了眼站在不遠處那艘船上朝鄺靈蘊所在方向張望的人,又看了看她,然後繼續沈默地陪在旁邊站著,與鄺秀之一左一右,好似兩尊門神。
最後還是鄺秀之忍不住開了口,皺眉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事到如今,難不成我們家還會讓你回去不成?”
鄺靈蘊淡笑了笑,神色舒展,語氣平常地說道:“阿兄不必理會,他就是這樣的人,慣愛自我感動,好似他對我用了怎樣的深情,連他自己都要為之落淚。”
陶伯珪彎了彎唇角,微頓,出聲問道:“那師姐如今待他可仍有情意?”
鄺靈蘊說道:“他覺得這七年來我無所出,又專心治學忽視了他,而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因記掛著我所以只納了一房妾室,已是待我極用心用情。”
“但他卻從不曾想自己如何不求上進,更遑論能明白何謂以心換心?”她說到這裏,微微一笑,“我治學可得回報,圍著他轉能得到什麽?圖他貪心不足,還是圖他背地裏憐惜那假意與我交好的曹玉珠,憐惜到那般不知羞恥的地步?”
她讓關翊陪她看書,想引導他為以後擇路,他卻安於有父母蔭庇的現狀,毫無規劃;她喜歡鉆研博古金石之事,他也不感興趣,反嫌棄她總弄這些東西占地方。
早前她還覺得關翊雖然沒什麽大志,但人還算溫柔體貼,也不像有些士家子弟那樣過於沈溺享樂,染上什麽惡習,除了對曲戲樂調的興趣頗重,也都還可以。
卻萬萬沒想到他竟抵不住人家投其所好的勾引。
他明知曹玉珠是什麽人,明知她拿這女子當妹子疼,結果還配合著捅了她一刀。
關翊甚至根本不明白,為何她可以主動幫他納之前那個妾,卻偏偏要在這事上這麽較勁。
說來,那時她嫁到關家,一是為父親報恩,二則是為父親名聲著想。
就像她幫他納妾也是一樣,她不想讓關翊拿著這份“無子的委屈”去對外人“訴說”,誰知到時會傳成什麽樣?說她鄺靈蘊妒性強,自己生不出來還不準丈夫納妾,用和離來威脅他?
沒那個必要。
所以她就算了,只當自己也圖個清靜,從此更可專心治學。
後來那妾室三年也無所出,她就懷疑問題是出在關翊那裏,但這種事她不好明言,只能想他或許自己會認清現實。
結果就來了那麽一出。
她對他或許很早很早以前有過情,畢竟少年夫妻,那時新婚若說對他毫無期許是不可能的,只是這份期許隨著時日過去,漸漸在相處中失了痕跡,直到今時今日,或許用失望來形容都是不對的,只能說是終於突破了她能忍受的底線吧。
若是連尊重都不能得到,那這段關系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師姐說得好。”陶伯珪笑看著她,讚道,“你既還有這樣的心魄,無論到何時,都定無事不能成——”
鄺靈蘊眉梢微揚,含笑地打量著他,亦讚許道:“難怪阿爹這樣喜歡你,小師弟果然也不是那尋常凡夫俗子可比。”
陶伯珪似有些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正要再說什麽,忽然一個浪打來,船晃了兩晃,他不由皺眉沈了沈氣。
鄺秀之也不太舒服。
鄺靈蘊見狀,歉意地道:“兩位兄弟為了我的事遠道而來,我也沒讓你們在番禺好生歇歇又急著趕路回去,實在對不住,等到了下個驛站我們先上岸住幾天吧。”
說罷,她又想起什麽,吩咐侍女去找了兩粒香丸出來分別給了陶伯珪和鄺秀之。
陶伯珪接過來時顯得有些猶豫。
鄺靈蘊察覺了他的遲疑,細心道:“師弟是不習慣用香藥麽?”
他回過神,擡眸朝她看去——
“不是,”他唇角淺揚,“我只是沒有想到。”
“那後來呢?”陸放聽到小舅舅講至此處,忍不住追問道,“姓關那小子追了舅母幾裏路?”
陶伯珪無語失笑,往他腦門上敲了一記,說道:“你這小鬼頭,不關心正主,倒挺在意這些路人。”
他才多大點?還叫人家小子。
陶伯珪覺得挺可樂。
陸放揉著腦袋道:“後面的事我都聽三姨母說了呀,不就是小舅你借著舅母對你初次關懷之機,開始一個勁往她面前湊,最後把人給哄到自己家來了麽?偏這些細節沒人講過。”
李憫和陶世簡也在旁邊忍不住笑。
陶伯珪不以為然地道:“那有什麽好講的,我也沒在意他跟到了幾時,反正從那之後就再沒聽過關家人的消息。”
他的確對關翊毫不在意。
從那天、那時、那一刻起,他所有的心思就放在了鄺靈蘊身上。
正如家裏人笑話他的那樣,他借著近水樓臺的機會,找著各種理由往她面前湊,從替她引見自己的三個阿姐,再到聯合推動律法修改,日常又與她交流學問、香方、畫技等等,兩個人終於開始真正熟悉起來。
太上皇喪期過後,陶伯珪第一件事就是向恩師告假回了趟金陵。
他先去見了長姐陶雲蔚,向對方提出了自己想向鄺家提親的打算,他長姐當時聽了連個意外的神色都沒有,很是平靜地點了下頭,說道:“嗯,知道了。”
這就是願意支持的意思。
為免夜長夢多,他趕緊又回了蘇州,找到恩師後便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對鄺靈蘊的求娶之意。
碰巧的是,這話被恰好聽了墻角的鄺秀之跑去“提前”告訴了鄺靈蘊。
陶伯珪日後回憶起來這段,都不得不說,他這個師兄實在是……幹得太妙!
於是鄺靈蘊就在他毫無所覺的情況下聽完了他的肺腑之言。
他說:“不瞞老師,這幾年弟子在您身邊,聽過不少關於師姐的成長趣事,又看過許多她留在家中的墨寶,不知從何時起,心中就漸漸對她有了惦念。”
“這次去南海郡,弟子除了是想幫老師和師姐之外,原也是想了卻幻想,重新開始。然而這世上之事到底難料,弟子不曾想,原來師姐比我想象中更好。”
“原本師姐經歷過關家這樣的事,我自己也還尚無所成,本不該這樣急著向您老人家求娶她,但弟子一想到師姐這樣好,恐怕很快老師的門前就要被那提親的人給踏破,心裏就實難安定。”
“弟子向老師保證,若師姐願意與弟子定下結縭之約,弟子此生定只許她一人,絕不朝三暮四。”
陶伯珪一本正經地說完了這些話,末了,又狀似小心地朝他老師望去,語氣一轉,求道:“老師,你看我們陶家,從我阿爹到兄長,就算是三位姐夫也沒有那待妻子不好的,正所謂近朱者赤,我可不是那關翊之流能比的人才,您就且先對弟子放個心,好不?”
鄺胤一楞,反應過來後正欲發笑,門外卻已先傳來了“噗嗤”一聲輕笑。
陶伯珪一臉無語。
這聲音除了鄺靈蘊還能是誰?他頓時窘地燙紅了臉。
果然,下一刻,她的身影就出現在了門邊。
他被她明顯帶著調侃的目光一看,不由赧然地垂眸清了清嗓子,心道:這下可好,又要被她當“小弟”瞧了。
鄺胤難得見著靈敏大方的愛徒流露出這樣的神色,不禁失笑,擡手拍了拍陶伯珪的肩,說道:“你還是先讓阿蘊對你放個心再說吧。”
言罷,他就徑自從書房走了出去,留下兩個年輕人獨自相對。
鄺靈蘊打量了陶伯珪許久。
他被她瞧得有些不自在,索性直接開口道:“師姐就算覺得好笑,但實話我也是要說的,在我看來我本就比關翊好出許多。當然,不管我這個人好或是不好,師姐都有權利不喜歡我,這是你應有的自由。”
“不過在你決定之前,我想請師姐先看看這個。”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裏有些微微泛黃的畫卷遞到了鄺靈蘊面前。
她似有些許疑惑地接過來,解開了系繩。
一幅栩栩如生的《百牛圖》隨即映入了眼簾。
鄺靈蘊倏然微怔。
“我拜師之後不久便在書樓裏偶然見到了它。”陶伯珪說,“老師看我喜歡,就做主送給了我。”
鄺靈蘊一時無言。
這幅畫她認識,也很熟悉,那是她十二歲那年畫的,後來留在了家裏沒有帶走。
她還記得幾乎每個見到這幅畫的人都會問她:為何明明是《百牛圖》,你卻要在下面題字說“這裏有一百零一只牛”?
有些長輩見了甚至會覺得她寫的那句話頗有些孩子意氣,挺有意思,很好笑。
只有鄺靈蘊自己知道這句話是何意。她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甚至是父兄也不知道。
也正因如此,所以當她此刻看見自己當年寫的那句話後面又被陶伯珪續了一句“現在有一百零兩只”的時候,她幾乎是難以形容心中的震撼。
陶伯珪一步步向她靠近。
“我比你年長六歲。”鄺靈蘊說。
“我知道,”他說,“人又不可能一輩子活在十七八。”
“在你之前,我與另一人做過七年夫妻。”
“你才二十三歲,往後還有許多個七年。”
話音落下時,他正好走到了她面前,隔著咫尺之距,他垂眸與她四目相對,良久。
“你我之間相差的六年,不過是緣分作祟。”陶伯珪輕輕牽起了她的手,“錯不在你我,在天時。”
“但從今日起,自此刻始,只要你願意,”他說,“我們便能跨過這六年,朝更遠的以後走去。”
“師姐,”他凝眸深深看入她眼中,“你可願意嫁我?從此兩只牛歡歡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