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互市
關燈
小
中
大
第89章 互市
五日後。
林蒼與苗鳳嶺定下親事, 其手下人馬亦全部就地入了軍籍,部分為預備役,一些則成了正式的南海水師官兵, 同時謝良臣也準備乘船離開瓊州。
一路快馬加鞭,他終是在兩個孩子百日之前回到了平頂村。
聽說他歸鄉,榮縣凡是排得上名號的人家皆來請見,謝良臣統統拒了,在入榮縣地界之後即換上了麻衣素服。
與他同來的人馬被他留在了村外駐紮,謝良臣只帶了少數的護衛進村。
平頂村的道路此時已經擴寬了一倍, 比外頭的官道還要平整,村田整齊,屋舍有序, 而村口邊仍舊立著當年他考中狀元時的那塊石碑。
十多年過去了,碑石除了稍顯陳舊之外, 卻無一絲損傷,甚至還有人在上頭掛了紅綢,遠處還有香燭燃燒過的痕跡。
旁邊有扛著鋤頭的村民經過,見有人站在村口石碑處逗留, 上前查看, 哪知卻見一陌生人, 皺眉發問道:“你是誰?為何來此?”
謝良臣亦訝然看過去,發現面前人自己也不認識, 心中那股疏離失落愈盛。
村民見他不答話,越發皺眉看他, 提醒道:“這裏可是謝丞相的故居, 你等若是無事, 便盡早離去, 否則要是作亂,衙門的人可不是好相與的。”
“大膽,這位就是......”護衛見他無禮,立刻上前呵斥,卻被謝良臣攔住。
“多謝小哥提醒。”謝良臣朝他笑笑,而後帶著人往自家屋宅而去。
那村民見他直直往謝家走,覺得有異,想了想又覺得可能是哪個來求謝家辦事的人,於是又扛著鋤頭走了。
“哎呀,這不是謝家二郎嗎?”一個頭發花白的婦人見謝良臣從自家門前路過,杵著拐杖顫抖著起身,“哎呀,可是好久沒見著你了!”
“阿婆好。”謝良臣亦朝她微笑,躬身行了一禮。
屋內的人聽到動靜出來查看,見謝良臣皆是驚喜,不過他們卻不像面前的老者一樣待他如子侄般隨意,而是立即下拜:“見過丞相大人。”
“大家都是鄉親,何必客氣?”謝良臣請他們起來,寒暄幾句後才繼續往家走。
如今他已但是三十多歲,還能稍微以平常之心或者長者之心待他的,也只有村裏的老人了,畢竟他們也算看著他長大,至於村中年輕一輩,大半的人不認識他,便是見了也是敬畏居多。
謝良臣感故土鄉親如此,有些微嘆息,可亦知此事難免,便收了之前的失落,只大步往家中去。
謝家的院子還是那幢二進的青瓦房,謝良臣還未到大門外,即聽見裏頭傳出的嬰兒哭聲,心中頓時軟成一片。
“篤篤篤!”護衛上前扣門。
聽見聲音,裏頭一小廝隨即出來查看情況,見是他,立刻將門大開,同時進去稟告。
謝石頭跟趙荷花聽到消息相攜出來,盛瑗與謝存墨也跟在後頭。
夫妻倆見到他,激動之下,老淚縱橫,謝良臣則是直接掀起衣擺跪了下去,叩頭道:“父親母親在上,不孝兒子回來了。”
“哎哎,快起來!快起來!”趙荷花忙不疊的上來扶他,等將人扶起,又是哭個沒完。
面前兩位老人鬢發皆已花白,謝良臣看得心酸,又見他們傷心,自己也不覺眼熱。
“爹爹!”謝存墨眼巴巴的看著他,小臉上全是欣喜。
謝良臣上前摸摸她的腦袋,柔聲道:“這段日子陪著祖父祖母可有調皮搗亂?”
謝存墨聞言眼珠子一轉,跑過去拉著趙荷花的手,撒嬌般道:“祖母告訴爹爹,孫女可還乖巧嗎?”
趙荷花看她就沒有不好的地方,於是聞也收了淚,笑道:“祖母的乖孫最是貼心懂事了!”
“爹爹你看,祖母都誇我來著。”謝存墨臉上揚起大大的笑。
“你這丫頭,就知道拿你祖母當擋箭牌。”盛瑗嗔怪的看了女兒一眼,無奈搖頭。
謝良臣看向妻子,心中對她亦是愧疚,啟唇道:“這段日子,辛苦夫人了。”
兩人已是有大半年未見,盛瑗對他既是思念又是擔心,只剛才未表現出來,此刻聞言,心中一酸,也紅了眼眶。
趙荷花在旁瞧著,立刻道:“快別在外頭站著了,來瞧瞧你這新生的一對兒女。”
說起兩個孩子,謝良臣有點激動還有點緊張,等見到躺在搖籃裏長相幾乎一模一樣的兩個糯米團子,他欣喜之下便忍不住伸手抱起一個,哪知剛把人抱起,他瞬時就僵住了。
懷中的小兒柔弱無骨,就像是嫩豆腐做的一樣,謝良臣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再傷了孩子,連聲道:“阿瑗快過來接一下!”
他一緊張,懷中的孩子躺得不舒服,又見眼前人不認識,立刻就張嘴大哭,洪亮的嗓門險些要將屋頂掀翻。
謝良臣聽孩子哭,更是一動不敢動,就這麽捧著孩子,直到盛瑗過來將人抱走,他這才松了口氣。
“呼,這身子也太軟了些,就跟一汪水似的。”謝良臣如釋重負的放下手,只覺剛才好險。
“嘻嘻,爹爹真笨,竟連孩子也不會抱!”謝存墨朝他羞羞。
“墨兒。”
盛瑗警告似的看了女兒一眼,謝良臣卻將人拉過來,然後舉起老高之後再放下,聽她“咯咯”笑聲,笑道:“爹爹雖是還不會抱你弟弟妹妹,但是卻能抱得動你!怎麽樣,怕不怕高?”
謝存墨攬著他的脖子,雙眼亮晶晶的:“我才不怕呢!”
謝良臣也只抱了這麽一下,隨即便將人放下,謝存墨過馬上就要滿十歲,算是大姑娘了,便是他心中再將對方當小孩子,也得註意分寸。
想到這裏,他覺得自己對家人實在虧欠,以前女兒小的時候他還在欽州任職,每日的公事也繁雜得很,後來回了京城,要辦的事就更多了,而且還有近一年的時間都在北地。
如此不知不覺間,女兒就已經長大了......
“夫君?怎麽了?”盛瑗見他臉上的笑意淡了些,擔憂問道。
“沒事。”
謝良臣又摸了摸女兒的頭,讓她先去前頭正屋,自己則與盛瑗討論吊喪的事。
“祖父和祖母去世,我沒有辭官回來守喪,鄉鄰該是有很多人都在罵我吧。”
盛瑗見他皺眉,坐過去,手搭在他的手上,柔聲道:“夫君胸懷家國大事,再說陛下也已經下旨奪情,縱是有人說什麽,夫君亦不必掛懷。”
聽她這樣說,謝良臣便是知道的確有人覺得他這是不孝了。
“爹娘可曾怪我?”
他從沒打算真按古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為任何事都以一個“孝”字來論對錯,他覺得太過偏激。
只是他早已將趙荷花和謝石頭看做了今生的父母,若是他們也怪他,謝良臣難免還是會覺得難過。
盛瑗見他只問公婆二人的態度,便知夫君所擔憂的不過是家人如何看他罷了,於是寬慰道:“那時祖母於睡夢中去世後,祖父又跟著去了,爹娘傷心難過,便立刻派了人與夫君傳消息。”
“本來二老是盼望你能回來的,但是伯祖父言,若是你那時去官罷職,恐怕過不了多久整個謝家都要承受滅頂之災,爹娘明白了,也就未怪夫君。”
聽謝平亦為自己說話,謝良臣好受了些。
只要親近的家人不誤會,別人怎麽看他,謝良臣都不會往心裏去。
“我既是回來了,明日自該去祭奠祖父祖母,同時也該去拜訪老師才是。”謝良臣又道。
盛瑗點點頭:“東西都是準備好了的,只爺爺他常住縣中,等夫君守完喪,我再讓人驅車送信。”
這裏的守喪不是指謝良臣就要常駐平頂村,而是因為時間不夠,所以他只能以日代年,在祖父母墳前搭一草棚,住上三日。
在此三日內,他既不能吃肉也不能飲酒,每日除了少量水米之外便不食他物,同時還得時常哀悼痛哭,看書也只能看《孝經》。
平頂村以及附近的百姓也都知道謝良臣去草棚裏住了,暗中觀察的不在少數,還有人說他既然能在人死後都不回來,定然是貪圖富貴,想來這三日裏他定忍不住,會偷偷喝酒吃肉。
可惜無論他們何時來看,都未見謝良臣有什麽過分舉動,反而時常聽他在墳前念誦《孝經》,每每清晨、正午和晚上皆要哭泣告罪先人。
有時他哭得太動情,還讓圍觀的人都差點忍不住跟著掉眼淚。
三日後,謝良臣滿面憔悴胡子拉碴的回來了,人也瘦了一圈,看著像是一下蒼老了十歲。
換過衣裳,洗漱完畢,謝良臣休息一日便又去拜訪了盛平顧,或者說盛襄之。
自從王霄被抄家之後,盛平顧心願已償,他的心思便全放在了教書上。
兩年前孫秀才因病去世後,兩人合辦的書院便只他一人任山長,謝良臣怕他年紀漸大,太過勞累,因此此來除了問安之外,也有勸其退休的意思。
盛平顧本來看到他很高興,聞聽此言,立刻就擱下茶杯,瞪眼道:“如今你年不到四十便成天想著撂挑子不幹,老夫將孫女嫁給你,可不是要她以後跟你上斷頭臺的。”
“老師誤會了。”謝良臣見他生氣,只好好言相勸,“弟子是擔心老師太過勞累,怎麽又扯到我身上來了。”
“哼,你別以為我不知道。”盛平顧白他一眼,“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當了十幾年的官,日日忙於朝政,心生煩惱,打算哪天將朝中事情安排妥當,隨後便要撂挑子不幹了,自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去?”
心事被拆穿,謝良臣摸了摸鼻子,沒想到對方還是這麽敏銳。
他之所以讀書考科舉,最開始的原因不過是不甘於底層無法出頭的農家子身份,後來讀書多年,見識日廣,看到的民間疾苦多了,雖原本私心是想著自己能盡量讓這個世界便好一點,由此他也能過得舒服些,但是心中亦有些憐惜蒼生疾苦。
由此,每每在任上時,雖是為了政績故,但也多勞民政。
可要說如此就要他完全奉獻自己,鞠躬盡瘁一生,謝良臣自問還未高尚到如此地步。
且從來棧念權勢,不懂得急流勇退者,向來也沒什麽好下場,畢竟總要給後來者留以機會。
所以此刻聽盛平顧如此說,謝良臣也只好道:“老師想錯了,學生正是因為考慮到一家老小,這才打算大功告成之後,功成身退。”
漢朝時,張良為高祖打下江山,開國三傑裏頭只有他能善始善終,蕭何、彭越後皆為高祖所殺,他從來知曉,一人若是緊攥權利不放,越是到後頭,越是兇險難測。
盛平顧瞥了他一眼,目光審慎:“你不想做皇帝?”
“老師!”謝良臣無奈兼且無語的嘆了口氣,“老師以為我真想廢了這小皇帝,然後取而代之?”
“民間多有此猜想,我亦不敢全信你。”盛平顧實話實說道。
“不過我勸你最好不要,因為我在書院裏教學生,也引用了你在徐州學院的校訓,即‘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且教授頗為激進,若你以後真登基為帝,我怕以後自己哪一任學生再起來造了你的反,倒是禍害了我自己的血脈子孫。”
沒想到盛平顧時隔多年說話還是這樣直白,謝良臣好笑之餘也把自己原本的打算說了,同時也算是來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你要辦女學?”其他種種盛平顧倒是都讚同,只是對於此事稍有疑慮。
“沒錯。”謝良臣點頭,“國家要發展,自然得廣積英才,巾幗之中亦不乏聰慧之人,若是只將其囚於後院相夫教子,實在是大大的浪費。”
盛平顧聽他此言,也覺有理,只是對於能否成功,仍有疑慮。
“如今雖風氣已日漸開化,但要女子讀書進學,甚至做官,恐怕就算你能壓下眾議,也沒有誰家真送女子入學堂。”
“老師以為只要能解決生源的問題,此法確然可行?”謝良臣笑問。
盛平顧仔細琢磨了一下,若讓女子也參與到生產建設中的確有好處,一來可用之人增多,二來母親明理讀書,教出的孩子自然也更加出色,如此倒是一舉兩得。
更有甚者,就如自家弟子所言,一旦國中百姓人人皆得飽食,境內物產豐富,那麽社會必然朝著改良的方向去,無人會再甘心淪為牛馬一樣的人。
要想將華夏民族的發展引到此道上來,那麽兩者便缺一無二,只是此事還需如徐州一樣有牽頭之地,也要有牽頭之人。
聽他顧慮,謝良臣隨即一笑,道:“老師可知我剛從何處而來?”
“不就是瓊州......”剛說到此處,盛平顧也明白過來了,訝然道,“你要把女學設在瓊州?”
“沒錯。”謝良臣點頭,“瓊州民風開放,原本就有女子外出理事的民情在,便是我開設女學,一時人員或許不算多,但是定然不會一個學生都招不到。”
“嗯,真要這樣,瓊州倒是個好地方。”盛平顧捋著胡子點點頭。
謝良臣見他讚許,於是舊事重提,“現在老師知我全盤打算,該是放心了吧?幾日後我將返程,老師一人留在此處我與阿瑗實在掛懷,不若與我們一同入京。”
早知孫女與兩個小曾孫要走,只如今事到臨頭了,盛平顧還是十分的不舍,聞言捋胡子的手就是一頓。
謝良臣看出來了,於是越加拿了兩個孩子為借口,說他們要是去了京城,恐怕數年又不得見,終是將盛平顧說動,同意將書院交與友人,然後與他一道返京。
數日後,謝良臣於家中見了各位親友,辭別鄉鄰,隨即帶著家人一起回京城去了。
因著祖父祖母之事,謝良臣這次好說歹說,終於將謝石頭夫妻兩人也一並接走了。
他大哥謝良富如今已基本定居縣城之中,侄兒謝承遠也十六歲了,在前年考中舉人之後便沒再繼續研讀經書子集,而是去徐州學數理去了,聽說在此方面也頗有研究。
老家無人,更兼父母已逝,孫兒繞膝,謝石頭夫妻倆也沒什麽好留戀的,跟盛平顧做了伴,三個人天天含飴弄孫,倒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也不嫌行船無聊了。
謝良臣此次離京日久,回程多是趕路,一概人員請見皆是免了,只等官船停在上邶渡口,見到碼頭上的眾人,他這才讓江著先領了家人回府安置,自己則與百官相會。
“丞相一路辛苦,聽說丞相在瓊州又建一水師衙門,官兵皆勇武非常,下官還未來得及向丞相報喜。”江尚書站在最前頭,見著他即開口道。
“江大人客氣了,此為國中大事,非我之福,乃朝廷之福。”謝良臣亦笑答。
“丞相說的是,這真是我朝之福,陛下之福啊!”旁邊眾臣紛紛附和。
江尚書聞言彎了彎唇角,卻是沒再說話,只與眾人一道簇擁謝良臣往宮中而去。
等到了奉天殿前,謝良臣即將邁步上臺階,江尚書怕他待會再給融安帝臉色瞧,於是又開口道:“陛下聽聞丞相回返,龍心大悅,特命臣來迎接,雖未親臨,亦可見丞相在陛下心中地位之重,絕非我等能相提並論。”
謝良臣聞言轉身,臉上浮起笑意:“還未來得及向江尚書賀喜,聽聞令愛溫良賢淑,舉止大度,堪為國母之質,江尚書真是教女有方啊。”
“不敢,小女陋質,全蒙太後不棄,丞相謬讚了。”江尚書垂下頭,臉上有一閃而過的驚慌。
眾臣見狀亦不敢多言,皆屏息靜氣。
謝良臣掃一眼眾人,倒是滿意他們對自己的懼怕,會怕就好,會怕就說明他們手中尚無能力與自己相抗,同時也說明他們大多畏死。
踏進殿門,立刻便有內侍前稟告,說融安帝正在更衣,要他上等片刻。
呵呵,竟要自己等他,看來這是眼見自己要大婚了,以為大婚之後就能親政,打算給他下馬威?
謝良臣也不慣著他這毛病,直接開口道:“既是陛下未到,我亦不好久留,勞煩公公替我回稟陛下,就說本相已是來過宮中請安覆命了。”言罷,謝良臣轉頭便去了內閣政事廳。
眾人見他如此快就返回,雖是詫異,但也無人敢問,只一一上前與他匯報各自手中事務。
聽說因著開放貿易,財政稅收已是大為改善,謝良臣點點頭,又問起北方軍情。
兵部如今已經被拆分成了兩個部門,一處管著對外的軍事,一處管著各府衙門的士卒、民兵,前者仍稱兵部,後者則為巡誡司。
兵部尚書聞言即刻出列道:“回稟丞相,自丞相提出以鹽引為獎勵,敦促西北商戶們重由絲綢之路西出後,倒是有不少商人選走陸路販貨往西域各國,只是因著人數尚不算多,因此據許將軍與商將軍所言,軍中所需眾多糧草輜重仍需由中原供給。”
邊關的軍務謝良臣交給了許茂和商鳴管理,南邊各處則由郭整任大都督,防務倒是無憂,唯一擔心的就是後勤,畢竟西北多高山大川,便是前世修路都極難,更別說現在了。
最後他想了想,又開口問兵部尚書道:“不知孫大人有何高見?”
孫歷年紀不大,只比謝良臣年長五歲,原本在地方任巡撫,謝良臣見他能幹,也提拔上來了,此人對他態度不卑不亢,在朝中也少有發言。
“回丞相,下官以為,西北道路艱險,若是想要將其與中原連通,非是易事,然軍中各項補給卻是每年甚至每季皆要補充,丞相以鹽引相誘雖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下官以為與不如直接在當地多開設互市。”
所謂互市即為中原百姓與外族交易貨物的場所,可以互相買賣東西,甚至還可以物易物。
只是互市多辦,那麽外族之人亦能大量且隨意的進出城郭,有可能會禍及邊關安全,因此謝良臣聞言稍有遲疑。
見他沒說話,孫歷也不多,只垂頭站定,等他決斷。
謝良臣想了想,又看向面前之人,開口道:“孫大人既提議多開互市,不若便說說緣由吧。”
聞言,孫歷即將開互市的好處一一道出。
“若互市多開,除了能由此帶來大量物資使軍中後勤無憂之外,還可使外族蠻夷亦能通過互市購得糧食,由此再疊加我邊關防守嚴密,則對方不至於在冬、春之際有餓死之憂,便不會冒險來犯邊關。”
他見謝良臣聽得認真,隨後便朝一揖,鄭重道:“此法既可免去許多沖突,使將士減少傷亡,也可讓國中安定,此乃一舉多得,還望丞相慎察。 ”
“孫大人果然良策。”
謝良臣讚賞的看著他,覺得面前人也是個人才,倒是可以作為考察對象之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五日後。
林蒼與苗鳳嶺定下親事, 其手下人馬亦全部就地入了軍籍,部分為預備役,一些則成了正式的南海水師官兵, 同時謝良臣也準備乘船離開瓊州。
一路快馬加鞭,他終是在兩個孩子百日之前回到了平頂村。
聽說他歸鄉,榮縣凡是排得上名號的人家皆來請見,謝良臣統統拒了,在入榮縣地界之後即換上了麻衣素服。
與他同來的人馬被他留在了村外駐紮,謝良臣只帶了少數的護衛進村。
平頂村的道路此時已經擴寬了一倍, 比外頭的官道還要平整,村田整齊,屋舍有序, 而村口邊仍舊立著當年他考中狀元時的那塊石碑。
十多年過去了,碑石除了稍顯陳舊之外, 卻無一絲損傷,甚至還有人在上頭掛了紅綢,遠處還有香燭燃燒過的痕跡。
旁邊有扛著鋤頭的村民經過,見有人站在村口石碑處逗留, 上前查看, 哪知卻見一陌生人, 皺眉發問道:“你是誰?為何來此?”
謝良臣亦訝然看過去,發現面前人自己也不認識, 心中那股疏離失落愈盛。
村民見他不答話,越發皺眉看他, 提醒道:“這裏可是謝丞相的故居, 你等若是無事, 便盡早離去, 否則要是作亂,衙門的人可不是好相與的。”
“大膽,這位就是......”護衛見他無禮,立刻上前呵斥,卻被謝良臣攔住。
“多謝小哥提醒。”謝良臣朝他笑笑,而後帶著人往自家屋宅而去。
那村民見他直直往謝家走,覺得有異,想了想又覺得可能是哪個來求謝家辦事的人,於是又扛著鋤頭走了。
“哎呀,這不是謝家二郎嗎?”一個頭發花白的婦人見謝良臣從自家門前路過,杵著拐杖顫抖著起身,“哎呀,可是好久沒見著你了!”
“阿婆好。”謝良臣亦朝她微笑,躬身行了一禮。
屋內的人聽到動靜出來查看,見謝良臣皆是驚喜,不過他們卻不像面前的老者一樣待他如子侄般隨意,而是立即下拜:“見過丞相大人。”
“大家都是鄉親,何必客氣?”謝良臣請他們起來,寒暄幾句後才繼續往家走。
如今他已但是三十多歲,還能稍微以平常之心或者長者之心待他的,也只有村裏的老人了,畢竟他們也算看著他長大,至於村中年輕一輩,大半的人不認識他,便是見了也是敬畏居多。
謝良臣感故土鄉親如此,有些微嘆息,可亦知此事難免,便收了之前的失落,只大步往家中去。
謝家的院子還是那幢二進的青瓦房,謝良臣還未到大門外,即聽見裏頭傳出的嬰兒哭聲,心中頓時軟成一片。
“篤篤篤!”護衛上前扣門。
聽見聲音,裏頭一小廝隨即出來查看情況,見是他,立刻將門大開,同時進去稟告。
謝石頭跟趙荷花聽到消息相攜出來,盛瑗與謝存墨也跟在後頭。
夫妻倆見到他,激動之下,老淚縱橫,謝良臣則是直接掀起衣擺跪了下去,叩頭道:“父親母親在上,不孝兒子回來了。”
“哎哎,快起來!快起來!”趙荷花忙不疊的上來扶他,等將人扶起,又是哭個沒完。
面前兩位老人鬢發皆已花白,謝良臣看得心酸,又見他們傷心,自己也不覺眼熱。
“爹爹!”謝存墨眼巴巴的看著他,小臉上全是欣喜。
謝良臣上前摸摸她的腦袋,柔聲道:“這段日子陪著祖父祖母可有調皮搗亂?”
謝存墨聞言眼珠子一轉,跑過去拉著趙荷花的手,撒嬌般道:“祖母告訴爹爹,孫女可還乖巧嗎?”
趙荷花看她就沒有不好的地方,於是聞也收了淚,笑道:“祖母的乖孫最是貼心懂事了!”
“爹爹你看,祖母都誇我來著。”謝存墨臉上揚起大大的笑。
“你這丫頭,就知道拿你祖母當擋箭牌。”盛瑗嗔怪的看了女兒一眼,無奈搖頭。
謝良臣看向妻子,心中對她亦是愧疚,啟唇道:“這段日子,辛苦夫人了。”
兩人已是有大半年未見,盛瑗對他既是思念又是擔心,只剛才未表現出來,此刻聞言,心中一酸,也紅了眼眶。
趙荷花在旁瞧著,立刻道:“快別在外頭站著了,來瞧瞧你這新生的一對兒女。”
說起兩個孩子,謝良臣有點激動還有點緊張,等見到躺在搖籃裏長相幾乎一模一樣的兩個糯米團子,他欣喜之下便忍不住伸手抱起一個,哪知剛把人抱起,他瞬時就僵住了。
懷中的小兒柔弱無骨,就像是嫩豆腐做的一樣,謝良臣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再傷了孩子,連聲道:“阿瑗快過來接一下!”
他一緊張,懷中的孩子躺得不舒服,又見眼前人不認識,立刻就張嘴大哭,洪亮的嗓門險些要將屋頂掀翻。
謝良臣聽孩子哭,更是一動不敢動,就這麽捧著孩子,直到盛瑗過來將人抱走,他這才松了口氣。
“呼,這身子也太軟了些,就跟一汪水似的。”謝良臣如釋重負的放下手,只覺剛才好險。
“嘻嘻,爹爹真笨,竟連孩子也不會抱!”謝存墨朝他羞羞。
“墨兒。”
盛瑗警告似的看了女兒一眼,謝良臣卻將人拉過來,然後舉起老高之後再放下,聽她“咯咯”笑聲,笑道:“爹爹雖是還不會抱你弟弟妹妹,但是卻能抱得動你!怎麽樣,怕不怕高?”
謝存墨攬著他的脖子,雙眼亮晶晶的:“我才不怕呢!”
謝良臣也只抱了這麽一下,隨即便將人放下,謝存墨過馬上就要滿十歲,算是大姑娘了,便是他心中再將對方當小孩子,也得註意分寸。
想到這裏,他覺得自己對家人實在虧欠,以前女兒小的時候他還在欽州任職,每日的公事也繁雜得很,後來回了京城,要辦的事就更多了,而且還有近一年的時間都在北地。
如此不知不覺間,女兒就已經長大了......
“夫君?怎麽了?”盛瑗見他臉上的笑意淡了些,擔憂問道。
“沒事。”
謝良臣又摸了摸女兒的頭,讓她先去前頭正屋,自己則與盛瑗討論吊喪的事。
“祖父和祖母去世,我沒有辭官回來守喪,鄉鄰該是有很多人都在罵我吧。”
盛瑗見他皺眉,坐過去,手搭在他的手上,柔聲道:“夫君胸懷家國大事,再說陛下也已經下旨奪情,縱是有人說什麽,夫君亦不必掛懷。”
聽她這樣說,謝良臣便是知道的確有人覺得他這是不孝了。
“爹娘可曾怪我?”
他從沒打算真按古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為任何事都以一個“孝”字來論對錯,他覺得太過偏激。
只是他早已將趙荷花和謝石頭看做了今生的父母,若是他們也怪他,謝良臣難免還是會覺得難過。
盛瑗見他只問公婆二人的態度,便知夫君所擔憂的不過是家人如何看他罷了,於是寬慰道:“那時祖母於睡夢中去世後,祖父又跟著去了,爹娘傷心難過,便立刻派了人與夫君傳消息。”
“本來二老是盼望你能回來的,但是伯祖父言,若是你那時去官罷職,恐怕過不了多久整個謝家都要承受滅頂之災,爹娘明白了,也就未怪夫君。”
聽謝平亦為自己說話,謝良臣好受了些。
只要親近的家人不誤會,別人怎麽看他,謝良臣都不會往心裏去。
“我既是回來了,明日自該去祭奠祖父祖母,同時也該去拜訪老師才是。”謝良臣又道。
盛瑗點點頭:“東西都是準備好了的,只爺爺他常住縣中,等夫君守完喪,我再讓人驅車送信。”
這裏的守喪不是指謝良臣就要常駐平頂村,而是因為時間不夠,所以他只能以日代年,在祖父母墳前搭一草棚,住上三日。
在此三日內,他既不能吃肉也不能飲酒,每日除了少量水米之外便不食他物,同時還得時常哀悼痛哭,看書也只能看《孝經》。
平頂村以及附近的百姓也都知道謝良臣去草棚裏住了,暗中觀察的不在少數,還有人說他既然能在人死後都不回來,定然是貪圖富貴,想來這三日裏他定忍不住,會偷偷喝酒吃肉。
可惜無論他們何時來看,都未見謝良臣有什麽過分舉動,反而時常聽他在墳前念誦《孝經》,每每清晨、正午和晚上皆要哭泣告罪先人。
有時他哭得太動情,還讓圍觀的人都差點忍不住跟著掉眼淚。
三日後,謝良臣滿面憔悴胡子拉碴的回來了,人也瘦了一圈,看著像是一下蒼老了十歲。
換過衣裳,洗漱完畢,謝良臣休息一日便又去拜訪了盛平顧,或者說盛襄之。
自從王霄被抄家之後,盛平顧心願已償,他的心思便全放在了教書上。
兩年前孫秀才因病去世後,兩人合辦的書院便只他一人任山長,謝良臣怕他年紀漸大,太過勞累,因此此來除了問安之外,也有勸其退休的意思。
盛平顧本來看到他很高興,聞聽此言,立刻就擱下茶杯,瞪眼道:“如今你年不到四十便成天想著撂挑子不幹,老夫將孫女嫁給你,可不是要她以後跟你上斷頭臺的。”
“老師誤會了。”謝良臣見他生氣,只好好言相勸,“弟子是擔心老師太過勞累,怎麽又扯到我身上來了。”
“哼,你別以為我不知道。”盛平顧白他一眼,“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當了十幾年的官,日日忙於朝政,心生煩惱,打算哪天將朝中事情安排妥當,隨後便要撂挑子不幹了,自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去?”
心事被拆穿,謝良臣摸了摸鼻子,沒想到對方還是這麽敏銳。
他之所以讀書考科舉,最開始的原因不過是不甘於底層無法出頭的農家子身份,後來讀書多年,見識日廣,看到的民間疾苦多了,雖原本私心是想著自己能盡量讓這個世界便好一點,由此他也能過得舒服些,但是心中亦有些憐惜蒼生疾苦。
由此,每每在任上時,雖是為了政績故,但也多勞民政。
可要說如此就要他完全奉獻自己,鞠躬盡瘁一生,謝良臣自問還未高尚到如此地步。
且從來棧念權勢,不懂得急流勇退者,向來也沒什麽好下場,畢竟總要給後來者留以機會。
所以此刻聽盛平顧如此說,謝良臣也只好道:“老師想錯了,學生正是因為考慮到一家老小,這才打算大功告成之後,功成身退。”
漢朝時,張良為高祖打下江山,開國三傑裏頭只有他能善始善終,蕭何、彭越後皆為高祖所殺,他從來知曉,一人若是緊攥權利不放,越是到後頭,越是兇險難測。
盛平顧瞥了他一眼,目光審慎:“你不想做皇帝?”
“老師!”謝良臣無奈兼且無語的嘆了口氣,“老師以為我真想廢了這小皇帝,然後取而代之?”
“民間多有此猜想,我亦不敢全信你。”盛平顧實話實說道。
“不過我勸你最好不要,因為我在書院裏教學生,也引用了你在徐州學院的校訓,即‘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且教授頗為激進,若你以後真登基為帝,我怕以後自己哪一任學生再起來造了你的反,倒是禍害了我自己的血脈子孫。”
沒想到盛平顧時隔多年說話還是這樣直白,謝良臣好笑之餘也把自己原本的打算說了,同時也算是來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你要辦女學?”其他種種盛平顧倒是都讚同,只是對於此事稍有疑慮。
“沒錯。”謝良臣點頭,“國家要發展,自然得廣積英才,巾幗之中亦不乏聰慧之人,若是只將其囚於後院相夫教子,實在是大大的浪費。”
盛平顧聽他此言,也覺有理,只是對於能否成功,仍有疑慮。
“如今雖風氣已日漸開化,但要女子讀書進學,甚至做官,恐怕就算你能壓下眾議,也沒有誰家真送女子入學堂。”
“老師以為只要能解決生源的問題,此法確然可行?”謝良臣笑問。
盛平顧仔細琢磨了一下,若讓女子也參與到生產建設中的確有好處,一來可用之人增多,二來母親明理讀書,教出的孩子自然也更加出色,如此倒是一舉兩得。
更有甚者,就如自家弟子所言,一旦國中百姓人人皆得飽食,境內物產豐富,那麽社會必然朝著改良的方向去,無人會再甘心淪為牛馬一樣的人。
要想將華夏民族的發展引到此道上來,那麽兩者便缺一無二,只是此事還需如徐州一樣有牽頭之地,也要有牽頭之人。
聽他顧慮,謝良臣隨即一笑,道:“老師可知我剛從何處而來?”
“不就是瓊州......”剛說到此處,盛平顧也明白過來了,訝然道,“你要把女學設在瓊州?”
“沒錯。”謝良臣點頭,“瓊州民風開放,原本就有女子外出理事的民情在,便是我開設女學,一時人員或許不算多,但是定然不會一個學生都招不到。”
“嗯,真要這樣,瓊州倒是個好地方。”盛平顧捋著胡子點點頭。
謝良臣見他讚許,於是舊事重提,“現在老師知我全盤打算,該是放心了吧?幾日後我將返程,老師一人留在此處我與阿瑗實在掛懷,不若與我們一同入京。”
早知孫女與兩個小曾孫要走,只如今事到臨頭了,盛平顧還是十分的不舍,聞言捋胡子的手就是一頓。
謝良臣看出來了,於是越加拿了兩個孩子為借口,說他們要是去了京城,恐怕數年又不得見,終是將盛平顧說動,同意將書院交與友人,然後與他一道返京。
數日後,謝良臣於家中見了各位親友,辭別鄉鄰,隨即帶著家人一起回京城去了。
因著祖父祖母之事,謝良臣這次好說歹說,終於將謝石頭夫妻兩人也一並接走了。
他大哥謝良富如今已基本定居縣城之中,侄兒謝承遠也十六歲了,在前年考中舉人之後便沒再繼續研讀經書子集,而是去徐州學數理去了,聽說在此方面也頗有研究。
老家無人,更兼父母已逝,孫兒繞膝,謝石頭夫妻倆也沒什麽好留戀的,跟盛平顧做了伴,三個人天天含飴弄孫,倒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也不嫌行船無聊了。
謝良臣此次離京日久,回程多是趕路,一概人員請見皆是免了,只等官船停在上邶渡口,見到碼頭上的眾人,他這才讓江著先領了家人回府安置,自己則與百官相會。
“丞相一路辛苦,聽說丞相在瓊州又建一水師衙門,官兵皆勇武非常,下官還未來得及向丞相報喜。”江尚書站在最前頭,見著他即開口道。
“江大人客氣了,此為國中大事,非我之福,乃朝廷之福。”謝良臣亦笑答。
“丞相說的是,這真是我朝之福,陛下之福啊!”旁邊眾臣紛紛附和。
江尚書聞言彎了彎唇角,卻是沒再說話,只與眾人一道簇擁謝良臣往宮中而去。
等到了奉天殿前,謝良臣即將邁步上臺階,江尚書怕他待會再給融安帝臉色瞧,於是又開口道:“陛下聽聞丞相回返,龍心大悅,特命臣來迎接,雖未親臨,亦可見丞相在陛下心中地位之重,絕非我等能相提並論。”
謝良臣聞言轉身,臉上浮起笑意:“還未來得及向江尚書賀喜,聽聞令愛溫良賢淑,舉止大度,堪為國母之質,江尚書真是教女有方啊。”
“不敢,小女陋質,全蒙太後不棄,丞相謬讚了。”江尚書垂下頭,臉上有一閃而過的驚慌。
眾臣見狀亦不敢多言,皆屏息靜氣。
謝良臣掃一眼眾人,倒是滿意他們對自己的懼怕,會怕就好,會怕就說明他們手中尚無能力與自己相抗,同時也說明他們大多畏死。
踏進殿門,立刻便有內侍前稟告,說融安帝正在更衣,要他上等片刻。
呵呵,竟要自己等他,看來這是眼見自己要大婚了,以為大婚之後就能親政,打算給他下馬威?
謝良臣也不慣著他這毛病,直接開口道:“既是陛下未到,我亦不好久留,勞煩公公替我回稟陛下,就說本相已是來過宮中請安覆命了。”言罷,謝良臣轉頭便去了內閣政事廳。
眾人見他如此快就返回,雖是詫異,但也無人敢問,只一一上前與他匯報各自手中事務。
聽說因著開放貿易,財政稅收已是大為改善,謝良臣點點頭,又問起北方軍情。
兵部如今已經被拆分成了兩個部門,一處管著對外的軍事,一處管著各府衙門的士卒、民兵,前者仍稱兵部,後者則為巡誡司。
兵部尚書聞言即刻出列道:“回稟丞相,自丞相提出以鹽引為獎勵,敦促西北商戶們重由絲綢之路西出後,倒是有不少商人選走陸路販貨往西域各國,只是因著人數尚不算多,因此據許將軍與商將軍所言,軍中所需眾多糧草輜重仍需由中原供給。”
邊關的軍務謝良臣交給了許茂和商鳴管理,南邊各處則由郭整任大都督,防務倒是無憂,唯一擔心的就是後勤,畢竟西北多高山大川,便是前世修路都極難,更別說現在了。
最後他想了想,又開口問兵部尚書道:“不知孫大人有何高見?”
孫歷年紀不大,只比謝良臣年長五歲,原本在地方任巡撫,謝良臣見他能幹,也提拔上來了,此人對他態度不卑不亢,在朝中也少有發言。
“回丞相,下官以為,西北道路艱險,若是想要將其與中原連通,非是易事,然軍中各項補給卻是每年甚至每季皆要補充,丞相以鹽引相誘雖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下官以為與不如直接在當地多開設互市。”
所謂互市即為中原百姓與外族交易貨物的場所,可以互相買賣東西,甚至還可以物易物。
只是互市多辦,那麽外族之人亦能大量且隨意的進出城郭,有可能會禍及邊關安全,因此謝良臣聞言稍有遲疑。
見他沒說話,孫歷也不多,只垂頭站定,等他決斷。
謝良臣想了想,又看向面前之人,開口道:“孫大人既提議多開互市,不若便說說緣由吧。”
聞言,孫歷即將開互市的好處一一道出。
“若互市多開,除了能由此帶來大量物資使軍中後勤無憂之外,還可使外族蠻夷亦能通過互市購得糧食,由此再疊加我邊關防守嚴密,則對方不至於在冬、春之際有餓死之憂,便不會冒險來犯邊關。”
他見謝良臣聽得認真,隨後便朝一揖,鄭重道:“此法既可免去許多沖突,使將士減少傷亡,也可讓國中安定,此乃一舉多得,還望丞相慎察。 ”
“孫大人果然良策。”
謝良臣讚賞的看著他,覺得面前人也是個人才,倒是可以作為考察對象之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