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調令
關燈
小
中
大
第63章 調令
朝上每日都有各種消息傳出。
如原來刑部抓到的那一對母子並不是真正的趙家母子, 只是為了引出幕後主使之人,而這主使之人便是兵部尚書,因為闖進刑部大牢企圖滅口的人便是兵部尚書手下親兵。
對於此等指控, 兵部尚書當然不認。
至於被捉到的那個刺客,他認為是也是刑部故意找人假扮,畢竟趙家母子不就是他們找人假扮的嗎?
兩方拉鋸爭吵,後來吏部尚書也出來為兵部尚書說話,道刑部證據不足,既無人證又無物證, 此番攻擊全為排除異己,其心可誅,更上奏融景帝要求將其罷官免職。
朝上越來越熱鬧, 出來發聲的人也越來越多,情勢已然十分緊張。
與之相反, 國子監卻難得松懈了下來,因為監生們已經考試完畢,只有七學的博士及謝良臣還在忙著改卷子。
又五天後,國子監的卷子終於改完, 其中不通二經的學生有十多人, 已經被通知回家, 律學、算學和書學的學生裏有數十人升去了太學,一百多人學成等著入六部為低階官員, 其餘人則繼續在國子監讀書。
除此之外,國子學的監生門, 這次考試合格的有八百多人, 只要不出意外, 明年便都能參加會試。
考試的成績被張貼在了集賢門外, 同時,朝廷上也傳來了不得的消息。
吏部尚書被融景帝連降數級貶去了地方,兵部尚書被抄了家,據說查抄出的銀子有百萬兩之巨。
同時,被牽連的官員也不少,文官被貶的有二十多人,武官被貶的更多,殺頭滅門也不少。
因為職位空缺,兵部尚書便暫時由吏部尚書兼任,吏部尚書則暫由戶部尚書兼任,打算等這一陣亂象過了再另外提拔官員。
監生們議論紛紛,都稱沒想到兵部尚書竟是這樣的貪官,而吏部尚書竟還為這蛀蟲開脫,說不定就是一夥的雲雲。
這件事影響很大,直到過年京中都還有人談論,而且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市面上又多了一份評論時事的小報。
小報筆觸極其辛辣,在評論這次軍中貪汙案的時候直接稱,此事絕非只在貪墨糧餉上,恐怕內裏還有其他勾結,比如任人唯親,買賣官職等等。
第一次有人敢評論時政,京中百姓在害怕之餘又有點興奮。
等過了幾天,見官府沒有抓人,於是打著擦邊球說政事的人便多了起來,膽子大些且有後臺的報刊也紛紛跟進。
受此餘波影響,年前便又有一批官員落了馬,張大人這一派的人幾乎都被從京中清除了個幹凈。
除夕將至,朝廷再次罷了朝。
外頭風雪甚大,謝良臣剛進屋,盛瑗便捏了帕子過來給他掃身上的雪,謝良臣怕自己身上的寒氣再凍著她,於是道:“你別忙了,我先去裏頭換了衣裳再出來。”
屋內已經點了火盆,謝良臣換好衣服出來後整個人都輕松了。
正烤火,盛瑗端了剛盛好的湯給他,“先喝一碗醒酒湯吧,省得第二天頭疼。”
謝良臣收回烤火的手接過喝了,又把碗遞給旁邊的丫頭,見盛瑗擔憂的看著他笑道:“我喝得還算少,江大人才是真正的高興,等我離開時他已經醉得走路都不穩了。”
罷朝前,融景帝下旨,讓江大人接任吏部尚書一職,而原來的刑部尚書則由原山東巡撫錢大人接任。
吏部尚書和刑部尚書雖都是六部正官,可是地位卻是有差別的,吏部管著朝廷上下大小官員的任免,若是有心,要安插自己的人十分容易。
譬如高級官員仍需皇帝點頭同意,但是四品以下的官員卻只看考核成績就行,所以此番他被平調去吏部,去江府賀喜的人就尤其的多。
謝良臣當然也去了,而且他還看出,這位江大人似乎已經開始有點不滿於當王霄的附庸。
畢竟兩人都是六部正官,一人管著戶部,一人管著吏部,實力相差並不大。
再說即便王霄現在成了首輔,他也同樣是次輔,以後未免不能接任成為首輔。
所以對於前來道賀的人,江大人態度十分的親善隨和,對謝良臣更是讚許不斷。
道六部如今空缺職位十分多,正是人手不足的時候,謝良臣提前讓國子監監生們歲考,是幫了他大忙呢。
謝良臣連道不敢,只回能為朝廷效力是他該當之事,又引得江大人哈哈大笑數聲。
回憶了一下在江府發生的事,謝良臣自覺沒有失誤的地方,就將此事放到了一邊,與盛瑗討論起了要給家中送什麽年禮。
東西盛瑗是早就備好了的,現在聽他問,便把單子拿了出來給謝良臣看。
她考慮得十分周祥,除了本家之外,謝家族裏的親戚也都有份,只不過分了遠近親疏,厚薄不一樣。
但即便是最差的一份,也十分的實惠,有風雞風鴨,還有一些京中的糕餅點心,蜜餞果脯,還有些藥材,都是能用得著的。
謝良臣並未細看,大致掃了眼便知道該是錯不了,於是便把單子遞了回去,又問盛瑗:“爹娘他們可有寄信來?”
說到這,盛瑗下意識的就看了眼旁邊的謝良瑾,而對方則微嘟了唇,似乎不太高興。
謝良臣一見她們這樣,就知肯定有事,於是便對謝良瑾道:“如今天冷,屋內光線也不好,做這些針線活傷眼睛,小妹不如先回房間去歇息吧。”
他是想先支開謝良瑾,然後好好問問爹娘信中都說了什麽,哪知謝良瑾卻把手中針線丟進菠蘿粒,抿唇道:“二哥看吧,反正信裏說什麽我也知道了。”
盛瑗與他交換個眼色,謝良臣見小妹一副狂風暴雨任吹打的態度,嘆口氣:“那好吧,等我看過了信,你再說說你的想法。”
一目十行的把信看完,謝良臣心中所想被證實,這果然是一封催婚的信。
謝良瑾如今已十六歲,別說是定親了,就是成親年紀也夠了,可她偏偏還沒打算現在嫁人。
謝良臣以前也帶著她去眾位同僚家裏串過門,別家來訪的也有,而且這兩年也有人試探過他的口風,問是否有意結親。
謝良臣沒敢擅作主張,只旁敲側擊小妹是否有心儀之人,哪知每次他問,謝良瑾是都十分平淡的表示自己還不想這麽早就出嫁。
以前她年紀小,說這話謝良臣也就隨了她去,可是如今她已滿十六,便是定親之後再等三年,她成親也十九了,這年紀他雖不覺得大,但是在古人眼中可不一樣。
謝良臣還是怕小妹任性之下招來非議,以後後悔。
趙荷花就更是如此了,因著謝良瑾是她最小的孩子,所以歷來對這個小女兒趙荷花都是縱容寵愛的多,原本想女兒留在京城,倒是自己也能再多個知書識禮的官女婿,哪知這丫頭竟梗著脖子不肯點頭。
眼見她真快成老姑娘了,趙荷花催婚的信便一封接一封,還道要是她在京裏找不到合適的,那就幹脆回鄉來,她幫女兒找。
回平頂村找?謝良瑾怎麽可能答應?
她現在已經過慣了自由自在的日子,尤其是跟著盛瑗開始處理一些外頭的生意後,她更煩被人關在後院了。
要是讓她成親也行,只要對方與她二哥一樣,既不限制自己出門,又不養什麽小妾通房,人不笨,長得俊俏,那她便考慮一下,否則,她寧願當老姑娘。
謝良臣聽小妹說完自己的擇偶觀,一下楞住了。
不是他自誇,跟他一樣的人還真不好找。
當然他指的不是學問和長相,而是既不限制謝良瑾出門,又沒有小妾通房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對男人的道德要求是很低的,而對女人的限制卻不少,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她們安分的在家相夫教子,一切圍著丈夫和孩子轉,更不能經常拋頭露面,更別說成為女強人了。
在他們看來,女人不必有什麽自我價值的實現,出門買買食物或者逛逛街還行,若是為了幹其他的,多半會惹來非議,更別說家中丈夫的態度了。
至於一夫多妻,這在他們看來更是理所當然,便是民間尋常百姓,要是家裏在吃飽後尚有餘錢,不少人都還想著要納妾呢,更何況官宦之家?
當然,也不是所有官宦之家都如此,也有極個別家風清正且歷來有傳統的,會要求族中子弟年過若是到了一定年紀還沒有兒子,才能納妾。
這種人家向來很受京中有女兒家族的歡迎,尤其是如謝良瑾這樣備受寵愛的姑娘。
家裏不以她們為籌碼,要去拉攏誰,就會優先考慮她們的個人幸福,也比較青睞有這種規矩的人家。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是絕對不會納妾取小,而是要妻子至少生一個兒子出來才行,至於通房,恐怕並未算在妾室範圍之內,到底有沒有也不一定了。
盛瑗在旁邊聽著,見謝良瑾說得直白,初時也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想想她夫君確實是難得的良人,又深感自己的好運。
於是她便道:“聽說李禦史家有家規,凡族中男子,若是四十無子方能納妾,三妹以為李家如何?”
李家確實有這個規矩,不過據謝良臣所知,李禦史向來自恃清高,人也十分的傲氣,恐怕不見的願意與自家結親。
至於李家的兩個兒子,他瞧著也不怎麽樣,在國子監的時候便脾氣古怪,與同學們都處不太好,有點刺兒頭。
若要謝良臣主動去提這門親事,先不說對方會不會同意,便是謝良臣自己就不太願意。
他正為難,謝良瑾卻先開口了:“二嫂不必為我擔心,李家的兩個兒子我都見過,長得太醜了,我不願意。”
謝良臣還在想該如何跟小妹解釋,不料卻聽到這番話,失笑搖頭,現在也不必看什麽脾氣學問了,這是顏值就直接不過關。
不過他也好奇謝良瑾是什麽時候見到兩人的,便問:“你去過國子監了?”
謝良瑾說漏了嘴,正懊惱,聽謝良臣問,立刻就飛快轉起了眼珠子,想著該怎麽糊弄過去。
她確實曾女扮男裝去過國子監,還拿了謝良臣的名帖,說是謝家族裏的子弟,來拜見司業的,但其實她只是想來看看國子監到底長什麽樣。
見小妹不說話,謝良臣暗暗挑了眉,正待繼續逼問,謝良瑾看見簸籮裏的針線,立刻跳起來道:“我現在好累,二哥、二嫂,你們早點休息,我先回房了!”說著,謝良瑾跳下暖炕,急急溜了。
一溜煙的功夫人就沒影了,謝良臣搖了搖頭,也沒讓人再去叫謝良瑾,只發愁這事該怎麽辦。
他娘已經下了死命令,要是小妹不回去,她明年就自己來逮人,或者小妹自己在這段時間內與人定下親事。
想來想去謝良臣也沒想出辦法,最後只能從國子監的監生裏打主意。
以前他都是問對方的學問,從不談私生活,如今看來,那幾個他認為人品還不錯,人也上進的監生,他恐怕得好好查查對方底細了。
家裏的事解決完,盛瑗又與他說了些外頭的安排,最重要的當然是海貿及造船。
第一批的貨物已經上船起航了,回來恐怕要一年後,至於瓊州那邊,安排的人也已經到了,且去拜見了瓊州府知府,對方收了銀子,很快就批了一塊地皮,如今正招攬工匠。
說起外頭的事,兩人基本都是有來有往,既有交流,又互相提著一件,不像夫妻,倒很像聊得來的朋友跟夥伴。
謝良臣慶幸自己遇到了盛瑗,要真娶個整天只會跟他說花啊粉兒啊大家閨秀,恐怕兩人間的話題只會越來越少。
因為對盛瑗,他是既喜歡又欣賞的,這種感情比只因為長相而生出的愛慕要牢固很多,所以謝良臣此刻也想通了,小妹要嫁人便隨她,要是她不嫁,自己便一直養著她。
至於爹娘那邊,他再想辦法開解吧。
新年很快結束,謝良臣回國子監上班了,而因為去年走了不少人,所以今年又有一大批的新生到。
這些人都是已經通過了入學選拔考試的,不過在正式開始在國子監讀書前,他們還得現參加“入學禮”。
這種“入學禮”很像前世開學禮,而且監生們也得給“束修”。
國子監關於“入學禮”的要求,歷朝歷代基本都沒變過,仍沿用的是《全唐書》的禮儀,即:“初入學,皆行束修之禮,禮於師。國子學、太學,各絹三匹;四門學,絹二匹;俊士及律、書、算學、州縣各絹一匹;皆有酒脯。其束修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
這裏只提到了“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其實國子監祭酒、司業以及學正們也會收到監生們送的類似束修的禮物,謝良臣也一樣,這也算是另一種工資福利。
入學禮很熱鬧,今年的新生尤其多,特別是入律學和算學兩院的學生。
主持完開學禮,會試也即將開考。
過完年後謝良材就與祝明源、唐於成上京來了,因為家中本就有三間空屋,所以謝良臣便邀請他們來家中居住。
武徇也到了,不過因為是從渝州出發,所以另走了一路,院子也還是租的上次那間。
唐、祝兩人本不想麻煩他,不過謝良臣卻十分堅持,最後唐、祝二人拗不過他,便住在了謝家。
祝明源和唐於成如今都已成了親,其中祝明源娶的是他的表妹,唐於成的夫人則是府學教諭的女兒,如今懷孕了在家中安胎。
對於此次會試,兩人都躊躇滿志,謝良材也很激動,但他也知道第一次參加會試考中的幾率極低,所以也一直在向他二哥取經,問會試的事情。
謝良臣將自己以前用過的考籃翻了出來,一邊介紹每種工具的作用,一邊介紹考場情況。
唐、祝二人見到了,也說要去準備同樣的東西,畢竟這可都是別人摸索出來的經驗,若是沒有謝良臣,他們也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來總結,這一次浪費的時間可就是三年。
國子監的事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在做,吏部又在忙著考核百官政績,謝良臣也無事,便在家中開了這個會試臨時培訓班,希望三人都能有個好結果。
而且托他以前在翰林院任過職的福,這次的主考官和同考官們,他大多都認識,對方性格如何,喜好的文風怎樣,他也算了解,於是便仔細羅列了對方的信息,讓三人能有個大致的答題方向。
謝良臣知道張籌也上京來了,不過他不是從榮縣走的,而是從府城走的,所以並未跟祝明源他們一路。
他不知道對方是什麽時候到的,反正差不多是在謝良材三人到京五日後,張籌才遞了帖子過來,道他如今住在什麽地方,以及要是謝良臣有空,歡迎他隨時去坐坐。
這帖子寫得十分客氣,不過也都是面子上的功夫而已,所以謝良臣也沒打算真去對方府上拜訪,而是也回一一封同樣客氣的帖子過去。
在這次的朝廷大清洗中,張籌的岳父並未受到任何影響,而且還升官了,由原來的江城知府一職被調入京城,成了從三品的光祿寺卿。
光祿寺卿算是“小九卿”之一,因此即便光祿寺沒什麽實權,但是因為與禮部一起管著祭祀、宴席等等,所以是個油水很足的部門,若是背後沒有關系,一般人也難拿到這個肥缺。
謝良臣不知這是江大人的安排還是王大人的意思,不過張籌確實娶了個娘家背景強勢的夫人。
二月十九,會試開考。
謝良臣將三人送去貢院之後便去了國子監,只是才到不久,薛大人便將他叫了過去,道吏部發調令來了。
竟然這麽快就發了調令?謝良臣眉頭緊皺。
吏部派官一般都是按任職地方遠近來排先後順序的,若是要去的地方遠,一般就會先發調令,若是就在京中,則一般會在地方官任命完了之後再發。
現在才剛二月中旬,吏部就給他發了調令,謝良臣已經有點猜到自己可能會出京了。
只是雖是猜到會出京,但他卻沒想到會離京這麽遠。
因為吏部給他的調令是讓他去廣西直隸欽州任知州。
知州為正五品官職,這次謝良臣算是連升了兩級,不過去的地方卻不怎麽好。
因為廣西在古代算是窮省,不僅地理位置不怎樣,而且因為山嶺眾多,所以很多流亡的貴族或者逃犯都會選擇來嶺南,省內治安不怎樣,因此民風也很彪悍。
漸漸的,因為地理條件惡劣,且離京城又遠,緊鄰交趾以及靠海,所以朝廷貶謫流放官員,除了選擇瓊州之外,另一個地方就是嶺南了。
不過許是知道這個差事不算好,所以謝良臣領的差不是廣西轄下十一個府中的某一個州,而是直隸州。
也就是不從屬於府,而直接歸省一級的衙門直管,地位雖不及府,但從政治角度上來看,兩者算是在一級。
而且欽州轄下的情況也沒其他地方覆雜,沒有土司也沒有土寨這種地方勢力盤踞的原著民,而只有5個縣。
分別是南賓縣、浦北縣、上思縣、安平縣、合浦縣。
這五個縣中有兩縣靠海,非別是安平跟合浦,其中合浦盛產珍珠,因為品質極佳,因此被選為朝廷貢品。
至於其餘三縣,謝良臣只知南賓縣盛產一種優質的荔枝,其他就沒什麽特別的了,而且這五縣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很窮。
謝良臣放下縣志,嘆口氣,看來他這官也不是白升的,便是給他升了兩級,對方卻仍想著要給他出難題。
朱大人原本見謝良臣升了兩級還有點嫉妒,因為從他打聽來的消息看,他大概率還是待在國子監,官職也只升一級,為從五品,比謝良臣還低一品。
可現在他見謝良臣被調去了嶺南,那點嫉妒已經全部消散,轉為了同情。
那地方每年病死或是趕路途中去世的官員不在少數,謝良臣去那地方當官,也不知道三年後能不能活著回來。
作者有話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朝上每日都有各種消息傳出。
如原來刑部抓到的那一對母子並不是真正的趙家母子, 只是為了引出幕後主使之人,而這主使之人便是兵部尚書,因為闖進刑部大牢企圖滅口的人便是兵部尚書手下親兵。
對於此等指控, 兵部尚書當然不認。
至於被捉到的那個刺客,他認為是也是刑部故意找人假扮,畢竟趙家母子不就是他們找人假扮的嗎?
兩方拉鋸爭吵,後來吏部尚書也出來為兵部尚書說話,道刑部證據不足,既無人證又無物證, 此番攻擊全為排除異己,其心可誅,更上奏融景帝要求將其罷官免職。
朝上越來越熱鬧, 出來發聲的人也越來越多,情勢已然十分緊張。
與之相反, 國子監卻難得松懈了下來,因為監生們已經考試完畢,只有七學的博士及謝良臣還在忙著改卷子。
又五天後,國子監的卷子終於改完, 其中不通二經的學生有十多人, 已經被通知回家, 律學、算學和書學的學生裏有數十人升去了太學,一百多人學成等著入六部為低階官員, 其餘人則繼續在國子監讀書。
除此之外,國子學的監生門, 這次考試合格的有八百多人, 只要不出意外, 明年便都能參加會試。
考試的成績被張貼在了集賢門外, 同時,朝廷上也傳來了不得的消息。
吏部尚書被融景帝連降數級貶去了地方,兵部尚書被抄了家,據說查抄出的銀子有百萬兩之巨。
同時,被牽連的官員也不少,文官被貶的有二十多人,武官被貶的更多,殺頭滅門也不少。
因為職位空缺,兵部尚書便暫時由吏部尚書兼任,吏部尚書則暫由戶部尚書兼任,打算等這一陣亂象過了再另外提拔官員。
監生們議論紛紛,都稱沒想到兵部尚書竟是這樣的貪官,而吏部尚書竟還為這蛀蟲開脫,說不定就是一夥的雲雲。
這件事影響很大,直到過年京中都還有人談論,而且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市面上又多了一份評論時事的小報。
小報筆觸極其辛辣,在評論這次軍中貪汙案的時候直接稱,此事絕非只在貪墨糧餉上,恐怕內裏還有其他勾結,比如任人唯親,買賣官職等等。
第一次有人敢評論時政,京中百姓在害怕之餘又有點興奮。
等過了幾天,見官府沒有抓人,於是打著擦邊球說政事的人便多了起來,膽子大些且有後臺的報刊也紛紛跟進。
受此餘波影響,年前便又有一批官員落了馬,張大人這一派的人幾乎都被從京中清除了個幹凈。
除夕將至,朝廷再次罷了朝。
外頭風雪甚大,謝良臣剛進屋,盛瑗便捏了帕子過來給他掃身上的雪,謝良臣怕自己身上的寒氣再凍著她,於是道:“你別忙了,我先去裏頭換了衣裳再出來。”
屋內已經點了火盆,謝良臣換好衣服出來後整個人都輕松了。
正烤火,盛瑗端了剛盛好的湯給他,“先喝一碗醒酒湯吧,省得第二天頭疼。”
謝良臣收回烤火的手接過喝了,又把碗遞給旁邊的丫頭,見盛瑗擔憂的看著他笑道:“我喝得還算少,江大人才是真正的高興,等我離開時他已經醉得走路都不穩了。”
罷朝前,融景帝下旨,讓江大人接任吏部尚書一職,而原來的刑部尚書則由原山東巡撫錢大人接任。
吏部尚書和刑部尚書雖都是六部正官,可是地位卻是有差別的,吏部管著朝廷上下大小官員的任免,若是有心,要安插自己的人十分容易。
譬如高級官員仍需皇帝點頭同意,但是四品以下的官員卻只看考核成績就行,所以此番他被平調去吏部,去江府賀喜的人就尤其的多。
謝良臣當然也去了,而且他還看出,這位江大人似乎已經開始有點不滿於當王霄的附庸。
畢竟兩人都是六部正官,一人管著戶部,一人管著吏部,實力相差並不大。
再說即便王霄現在成了首輔,他也同樣是次輔,以後未免不能接任成為首輔。
所以對於前來道賀的人,江大人態度十分的親善隨和,對謝良臣更是讚許不斷。
道六部如今空缺職位十分多,正是人手不足的時候,謝良臣提前讓國子監監生們歲考,是幫了他大忙呢。
謝良臣連道不敢,只回能為朝廷效力是他該當之事,又引得江大人哈哈大笑數聲。
回憶了一下在江府發生的事,謝良臣自覺沒有失誤的地方,就將此事放到了一邊,與盛瑗討論起了要給家中送什麽年禮。
東西盛瑗是早就備好了的,現在聽他問,便把單子拿了出來給謝良臣看。
她考慮得十分周祥,除了本家之外,謝家族裏的親戚也都有份,只不過分了遠近親疏,厚薄不一樣。
但即便是最差的一份,也十分的實惠,有風雞風鴨,還有一些京中的糕餅點心,蜜餞果脯,還有些藥材,都是能用得著的。
謝良臣並未細看,大致掃了眼便知道該是錯不了,於是便把單子遞了回去,又問盛瑗:“爹娘他們可有寄信來?”
說到這,盛瑗下意識的就看了眼旁邊的謝良瑾,而對方則微嘟了唇,似乎不太高興。
謝良臣一見她們這樣,就知肯定有事,於是便對謝良瑾道:“如今天冷,屋內光線也不好,做這些針線活傷眼睛,小妹不如先回房間去歇息吧。”
他是想先支開謝良瑾,然後好好問問爹娘信中都說了什麽,哪知謝良瑾卻把手中針線丟進菠蘿粒,抿唇道:“二哥看吧,反正信裏說什麽我也知道了。”
盛瑗與他交換個眼色,謝良臣見小妹一副狂風暴雨任吹打的態度,嘆口氣:“那好吧,等我看過了信,你再說說你的想法。”
一目十行的把信看完,謝良臣心中所想被證實,這果然是一封催婚的信。
謝良瑾如今已十六歲,別說是定親了,就是成親年紀也夠了,可她偏偏還沒打算現在嫁人。
謝良臣以前也帶著她去眾位同僚家裏串過門,別家來訪的也有,而且這兩年也有人試探過他的口風,問是否有意結親。
謝良臣沒敢擅作主張,只旁敲側擊小妹是否有心儀之人,哪知每次他問,謝良瑾是都十分平淡的表示自己還不想這麽早就出嫁。
以前她年紀小,說這話謝良臣也就隨了她去,可是如今她已滿十六,便是定親之後再等三年,她成親也十九了,這年紀他雖不覺得大,但是在古人眼中可不一樣。
謝良臣還是怕小妹任性之下招來非議,以後後悔。
趙荷花就更是如此了,因著謝良瑾是她最小的孩子,所以歷來對這個小女兒趙荷花都是縱容寵愛的多,原本想女兒留在京城,倒是自己也能再多個知書識禮的官女婿,哪知這丫頭竟梗著脖子不肯點頭。
眼見她真快成老姑娘了,趙荷花催婚的信便一封接一封,還道要是她在京裏找不到合適的,那就幹脆回鄉來,她幫女兒找。
回平頂村找?謝良瑾怎麽可能答應?
她現在已經過慣了自由自在的日子,尤其是跟著盛瑗開始處理一些外頭的生意後,她更煩被人關在後院了。
要是讓她成親也行,只要對方與她二哥一樣,既不限制自己出門,又不養什麽小妾通房,人不笨,長得俊俏,那她便考慮一下,否則,她寧願當老姑娘。
謝良臣聽小妹說完自己的擇偶觀,一下楞住了。
不是他自誇,跟他一樣的人還真不好找。
當然他指的不是學問和長相,而是既不限制謝良瑾出門,又沒有小妾通房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對男人的道德要求是很低的,而對女人的限制卻不少,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她們安分的在家相夫教子,一切圍著丈夫和孩子轉,更不能經常拋頭露面,更別說成為女強人了。
在他們看來,女人不必有什麽自我價值的實現,出門買買食物或者逛逛街還行,若是為了幹其他的,多半會惹來非議,更別說家中丈夫的態度了。
至於一夫多妻,這在他們看來更是理所當然,便是民間尋常百姓,要是家裏在吃飽後尚有餘錢,不少人都還想著要納妾呢,更何況官宦之家?
當然,也不是所有官宦之家都如此,也有極個別家風清正且歷來有傳統的,會要求族中子弟年過若是到了一定年紀還沒有兒子,才能納妾。
這種人家向來很受京中有女兒家族的歡迎,尤其是如謝良瑾這樣備受寵愛的姑娘。
家裏不以她們為籌碼,要去拉攏誰,就會優先考慮她們的個人幸福,也比較青睞有這種規矩的人家。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是絕對不會納妾取小,而是要妻子至少生一個兒子出來才行,至於通房,恐怕並未算在妾室範圍之內,到底有沒有也不一定了。
盛瑗在旁邊聽著,見謝良瑾說得直白,初時也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想想她夫君確實是難得的良人,又深感自己的好運。
於是她便道:“聽說李禦史家有家規,凡族中男子,若是四十無子方能納妾,三妹以為李家如何?”
李家確實有這個規矩,不過據謝良臣所知,李禦史向來自恃清高,人也十分的傲氣,恐怕不見的願意與自家結親。
至於李家的兩個兒子,他瞧著也不怎麽樣,在國子監的時候便脾氣古怪,與同學們都處不太好,有點刺兒頭。
若要謝良臣主動去提這門親事,先不說對方會不會同意,便是謝良臣自己就不太願意。
他正為難,謝良瑾卻先開口了:“二嫂不必為我擔心,李家的兩個兒子我都見過,長得太醜了,我不願意。”
謝良臣還在想該如何跟小妹解釋,不料卻聽到這番話,失笑搖頭,現在也不必看什麽脾氣學問了,這是顏值就直接不過關。
不過他也好奇謝良瑾是什麽時候見到兩人的,便問:“你去過國子監了?”
謝良瑾說漏了嘴,正懊惱,聽謝良臣問,立刻就飛快轉起了眼珠子,想著該怎麽糊弄過去。
她確實曾女扮男裝去過國子監,還拿了謝良臣的名帖,說是謝家族裏的子弟,來拜見司業的,但其實她只是想來看看國子監到底長什麽樣。
見小妹不說話,謝良臣暗暗挑了眉,正待繼續逼問,謝良瑾看見簸籮裏的針線,立刻跳起來道:“我現在好累,二哥、二嫂,你們早點休息,我先回房了!”說著,謝良瑾跳下暖炕,急急溜了。
一溜煙的功夫人就沒影了,謝良臣搖了搖頭,也沒讓人再去叫謝良瑾,只發愁這事該怎麽辦。
他娘已經下了死命令,要是小妹不回去,她明年就自己來逮人,或者小妹自己在這段時間內與人定下親事。
想來想去謝良臣也沒想出辦法,最後只能從國子監的監生裏打主意。
以前他都是問對方的學問,從不談私生活,如今看來,那幾個他認為人品還不錯,人也上進的監生,他恐怕得好好查查對方底細了。
家裏的事解決完,盛瑗又與他說了些外頭的安排,最重要的當然是海貿及造船。
第一批的貨物已經上船起航了,回來恐怕要一年後,至於瓊州那邊,安排的人也已經到了,且去拜見了瓊州府知府,對方收了銀子,很快就批了一塊地皮,如今正招攬工匠。
說起外頭的事,兩人基本都是有來有往,既有交流,又互相提著一件,不像夫妻,倒很像聊得來的朋友跟夥伴。
謝良臣慶幸自己遇到了盛瑗,要真娶個整天只會跟他說花啊粉兒啊大家閨秀,恐怕兩人間的話題只會越來越少。
因為對盛瑗,他是既喜歡又欣賞的,這種感情比只因為長相而生出的愛慕要牢固很多,所以謝良臣此刻也想通了,小妹要嫁人便隨她,要是她不嫁,自己便一直養著她。
至於爹娘那邊,他再想辦法開解吧。
新年很快結束,謝良臣回國子監上班了,而因為去年走了不少人,所以今年又有一大批的新生到。
這些人都是已經通過了入學選拔考試的,不過在正式開始在國子監讀書前,他們還得現參加“入學禮”。
這種“入學禮”很像前世開學禮,而且監生們也得給“束修”。
國子監關於“入學禮”的要求,歷朝歷代基本都沒變過,仍沿用的是《全唐書》的禮儀,即:“初入學,皆行束修之禮,禮於師。國子學、太學,各絹三匹;四門學,絹二匹;俊士及律、書、算學、州縣各絹一匹;皆有酒脯。其束修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
這裏只提到了“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其實國子監祭酒、司業以及學正們也會收到監生們送的類似束修的禮物,謝良臣也一樣,這也算是另一種工資福利。
入學禮很熱鬧,今年的新生尤其多,特別是入律學和算學兩院的學生。
主持完開學禮,會試也即將開考。
過完年後謝良材就與祝明源、唐於成上京來了,因為家中本就有三間空屋,所以謝良臣便邀請他們來家中居住。
武徇也到了,不過因為是從渝州出發,所以另走了一路,院子也還是租的上次那間。
唐、祝兩人本不想麻煩他,不過謝良臣卻十分堅持,最後唐、祝二人拗不過他,便住在了謝家。
祝明源和唐於成如今都已成了親,其中祝明源娶的是他的表妹,唐於成的夫人則是府學教諭的女兒,如今懷孕了在家中安胎。
對於此次會試,兩人都躊躇滿志,謝良材也很激動,但他也知道第一次參加會試考中的幾率極低,所以也一直在向他二哥取經,問會試的事情。
謝良臣將自己以前用過的考籃翻了出來,一邊介紹每種工具的作用,一邊介紹考場情況。
唐、祝二人見到了,也說要去準備同樣的東西,畢竟這可都是別人摸索出來的經驗,若是沒有謝良臣,他們也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來總結,這一次浪費的時間可就是三年。
國子監的事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在做,吏部又在忙著考核百官政績,謝良臣也無事,便在家中開了這個會試臨時培訓班,希望三人都能有個好結果。
而且托他以前在翰林院任過職的福,這次的主考官和同考官們,他大多都認識,對方性格如何,喜好的文風怎樣,他也算了解,於是便仔細羅列了對方的信息,讓三人能有個大致的答題方向。
謝良臣知道張籌也上京來了,不過他不是從榮縣走的,而是從府城走的,所以並未跟祝明源他們一路。
他不知道對方是什麽時候到的,反正差不多是在謝良材三人到京五日後,張籌才遞了帖子過來,道他如今住在什麽地方,以及要是謝良臣有空,歡迎他隨時去坐坐。
這帖子寫得十分客氣,不過也都是面子上的功夫而已,所以謝良臣也沒打算真去對方府上拜訪,而是也回一一封同樣客氣的帖子過去。
在這次的朝廷大清洗中,張籌的岳父並未受到任何影響,而且還升官了,由原來的江城知府一職被調入京城,成了從三品的光祿寺卿。
光祿寺卿算是“小九卿”之一,因此即便光祿寺沒什麽實權,但是因為與禮部一起管著祭祀、宴席等等,所以是個油水很足的部門,若是背後沒有關系,一般人也難拿到這個肥缺。
謝良臣不知這是江大人的安排還是王大人的意思,不過張籌確實娶了個娘家背景強勢的夫人。
二月十九,會試開考。
謝良臣將三人送去貢院之後便去了國子監,只是才到不久,薛大人便將他叫了過去,道吏部發調令來了。
竟然這麽快就發了調令?謝良臣眉頭緊皺。
吏部派官一般都是按任職地方遠近來排先後順序的,若是要去的地方遠,一般就會先發調令,若是就在京中,則一般會在地方官任命完了之後再發。
現在才剛二月中旬,吏部就給他發了調令,謝良臣已經有點猜到自己可能會出京了。
只是雖是猜到會出京,但他卻沒想到會離京這麽遠。
因為吏部給他的調令是讓他去廣西直隸欽州任知州。
知州為正五品官職,這次謝良臣算是連升了兩級,不過去的地方卻不怎麽好。
因為廣西在古代算是窮省,不僅地理位置不怎樣,而且因為山嶺眾多,所以很多流亡的貴族或者逃犯都會選擇來嶺南,省內治安不怎樣,因此民風也很彪悍。
漸漸的,因為地理條件惡劣,且離京城又遠,緊鄰交趾以及靠海,所以朝廷貶謫流放官員,除了選擇瓊州之外,另一個地方就是嶺南了。
不過許是知道這個差事不算好,所以謝良臣領的差不是廣西轄下十一個府中的某一個州,而是直隸州。
也就是不從屬於府,而直接歸省一級的衙門直管,地位雖不及府,但從政治角度上來看,兩者算是在一級。
而且欽州轄下的情況也沒其他地方覆雜,沒有土司也沒有土寨這種地方勢力盤踞的原著民,而只有5個縣。
分別是南賓縣、浦北縣、上思縣、安平縣、合浦縣。
這五個縣中有兩縣靠海,非別是安平跟合浦,其中合浦盛產珍珠,因為品質極佳,因此被選為朝廷貢品。
至於其餘三縣,謝良臣只知南賓縣盛產一種優質的荔枝,其他就沒什麽特別的了,而且這五縣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很窮。
謝良臣放下縣志,嘆口氣,看來他這官也不是白升的,便是給他升了兩級,對方卻仍想著要給他出難題。
朱大人原本見謝良臣升了兩級還有點嫉妒,因為從他打聽來的消息看,他大概率還是待在國子監,官職也只升一級,為從五品,比謝良臣還低一品。
可現在他見謝良臣被調去了嶺南,那點嫉妒已經全部消散,轉為了同情。
那地方每年病死或是趕路途中去世的官員不在少數,謝良臣去那地方當官,也不知道三年後能不能活著回來。
作者有話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