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結局
關燈
小
中
大
自打跟何絡羅國宣戰之後, 周圍的幾個國家沒敢趁火打劫的。許是被沐王爺的大兵壓境跟安國公的雄師百萬嚇到了,想起了當年劉老將軍一戰滅了東蠻的威風,誰都不敢來觸這個虎須。
北蠻先後派了幾波使臣, 只要開互市,就願意簽下萬年友好的國書。
西蠻更是讓兩個王子來,直說王子正妻都娶大祐皇親,將來的國君便是血親,既是一家人,便永不開戰。
大祐跟何絡羅國的戰事持續了三年,終於打到了何絡羅國的王庭。老皇帝下臺, 顧石扶了一個五歲的小皇子上臺,對著小皇子宣了旨。封小皇子為何絡公,待到年滿十五便要去永安京定居。從此不再有何絡羅國,只有何絡州。
這回顧石又上了個告老折子, 開隆帝竟然準了。不止準了,還允許他帶了三百親兵跟一整套親王的儀仗代上游歷。
代上游歷, 始於顧石。意思就是代替聖上游歷這大祐的萬裏河山。顧石一路走,一路寫寫畫畫, 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也有一些稀罕菜肴的做法,還給皇上一車車地送土儀特產。歷時九年,繪制了一副完整的大祐版圖。史稱“開隆堪輿圖”,開隆帝見之如狂,親自將其懸掛於乾元殿龍椅背後。
又過了兩年, 開隆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漸漸地連朝會都不怎麽去。二皇子監國, 於朝政上是越來越順手了。年末,開隆帝強撐著上了回大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封二皇子為太子,安國公府長子顧鋒為太子妃。說自己精神短,讓欽天監就近找了個好日子,把冊封禮與婚禮合著辦了。賜居東宮。
太子長子賜名尹翛,次子尹脩,皇上親自找了七位文武大臣,為兩位皇孫開蒙。
正月十五,開隆帝辦了宮宴,讓百官帶著自己家適齡的兒子過來,給兩位皇孫挑選伴讀。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皇長孫殿下如今已十三歲,威儀天成,風流儒雅。而各位臣工的公子們也是少年俊傑,人品貴重,文武全才。開隆帝看著那幫孩子們,恍然間似乎看到當初安韶華他們幾個初次進宮的情景。
安韶華的長子安景和被開隆帝欽點為皇長孫伴讀。
宮宴上有人說成年的皇子就不應該住在宮裏,成年的兒子,成群的庶母,傳出去總是不好聽。
可開隆帝是鐵了心給兒子鋪路,說自己病了,下了旨意讓鄭皇後帶著一眾妃嬪去京郊的桃花庵祈福。
說來也巧,太後早在聽說三皇子死訊之後就暈了過去,打那之後記性好一陣歹一陣,說話走路都不利索。等到二皇子被封了太子的消息傳進宮,太後當下就栽了一跤,睜著眼卻呼之不應,次日竟然叫不醒了。那之後連著一兩個月昏昏沈沈,後事都悄悄備下了,哪知這幫妃嬪離宮祈福之後不久,太後竟然醒轉了。
這一下子,妃嬪祈福的桃花庵一下子成了京中名勝。
恰逢春暖花開,當真是摩肩如雲,人流如織。幾位頗具才名的公子小姐有數篇詩畫留下,用以紀念這一盛景。其中被稱為灼華公子的安韶華做了一副畫,畫中一人舞劍落花之中,構圖精妙,畫工精湛,畫中人仿若下一秒就要破空而出。
該畫傳世百餘年,堪稱國寶。
桃花庵,就是當初朝霞公主跟舞陽郡主——哦,現在應該叫“無塵師太”跟“靜安師太”,兩位師太坐鎮於此。宮中貴人也在這附近祈福,桃花庵成了永安京貴婦們禮佛最愛的去處。
只是兩位師太喜靜,貴人們來了之後,在桃花庵後面又新起了一個院子,建了七級浮屠,兩位師太在塔中靜修,一日兩頓齋飯都是由比丘尼送上去,兩位師太從不下來。慕名來敬香禮佛的香客們只能去前頭的桃花庵,倒也兩下裏互不打擾。
那些貴女們去了桃花庵,求簽,禮佛,誦經,祈福。再去桃花溪,唱歌,吟詩,會友,賞景。末了在悠閑居用飯,臨走再帶上一些桃花釀、桃花糕,再好不過。金玉看準時機,在悠閑居不遠不近的地方又開了一家八仙樓,賺了個盆滿缽滿。
說起這金玉,就不得不說這兩位世子成親的奇事。
成婚之後那從前的景陽侯世子,如今的景陽侯家長子方賢博竟然收了心,壓根沒再出過納妾的事兒,連出來應酬都少,整日裏都窩在家中,不知做什麽。開始人們都私底下笑話安侯世子金玉馭夫有道,把個花蝴蝶楞是□□成了吃素的兔子。
可誰知第三年正月金玉就生了個兒子,在永安京低調了多年的撫安侯竟然大宴賓客,洗三、滿月、百歲、周歲都大操大辦。舞龍、舞獅、鞭炮、雜耍,擺了流水席,雞鴨魚肉緊著上。不用隨禮,只要說句吉祥話就好,永安京的平民百姓這才想起原來永安京還有這一號勳貴,呼朋引伴地沒少去打牙祭。
金家辦了,方家也不閑著。擺宴席,開堂會,跟金家比排場,似乎非要把這個小公子定成“方小公子”才罷休。
在家廟裏清修的原景陽侯世子夫人親自帶著兩個女兒來到景陽侯府正門前。當著賓朋的面往門口一跪,歪著脖子垂著頭不哭不鬧不說話,一排娘仨就跟廟裏的仨塑像一樣一動不動。這三尊大佛這可把登門道喜的眾人尷尬夠嗆,沒進去的,只能在門口站著。準備走的,那更是走不能走,留不能留。
平日裏侯府正門總是冷清,只是今日不同,景陽侯家大公子喜得金孫大喜的日子,堂會就在不遠處唱著,門前的馬栓了一溜兒,流水席就在門前這一條街擺地滿滿的,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甚至乞兒流民都有。
這門裏來往的賓客都是些有身份有交情的人。走偏門?平日裏也許會走,可這種日子誰會圖這個意頭去?
走,人家跪在門口,除非你把人推開,否則就算你變成一條蛇都游不出去。
留,大喜的日子,誰想聽那些個陳芝麻爛谷子的秘辛?
也是這位鄭夫人出門前沒看黃歷,偏生遇上了顧銛這位煞神。
當時的顧銛家裏兩個孩子,大的淘小的鬧,景和還好,雖然時不時愛裝小大人,但總歸是個乖孩子。景秋就不行了,自打出生,哭的聲音就要比一般孩子大很多。偏偏安韶華還對他多有縱容,只要他在,便抱著不撒手。這可是點醒了這位鬼靈精,無論何時都要抱著,一下都不許放下。
所以顧銛輕易不敢出門。
這日也是,方家的帖子握在手上,不去是不行的,交情放在那裏。
於是趁著景秋睡著了,顧銛規劃好路線,算著時間,一溜煙沖到方家,到門口才整了整衣冠,進門,拱手,說好話,上禮,寒暄,走人,打馬回家,應該不到一個時辰。計劃得好好的,誰知出門的時候遇上門口的娘仨。
“吃這種酒席說吉祥話就行,不用磕頭。”顧銛說著,就要往出擠。
這鄭氏三十幾年的人生中,從不曾跟外男這般接近過。一時竟然楞了一下,等發現顧銛準備蹭著自己擠過去的時候,才尖叫一聲向後閃避,卻忘了身後是臺階,這一閃險些跌倒,無意間手一抓把女兒拽倒了·。
好在顧銛功夫好,一手一個就把母女幾人抄了起來。“小心些。”顧銛說著皺了皺眉,卻不欲多說。他想快些回家。
哪知還沒走,鄭氏母女三人就在門口嚎啕大哭。緊接著便有好事者攔住顧銛:“這位公子,你莫不是欺負了人家孤兒寡母?”
許是孤兒寡母這幾個字刺激了鄭氏,鄭氏哭得更傷心了。
顧銛走不得,心裏難免有火。好歹還是壓制住火氣回頭問:“這位大娘。”
鄭氏這年也只是三十有三,只是這些年來心中始終不痛快,眉間紋、法令紋都比尋常婦人要深刻許多。再加上和離之後在母家過得實在不好,這才顯了老態。顧銛不認得她,她卻是知道顧二公子的。冷不丁被顧銛叫了大娘,竟楞住忘了哭。
“大娘,你為何哭啊?是不是有什麽難處?”顧銛不認識鄭氏,以為她是來方家蹭吃的窮苦人,便捏出個自以為和善的聲音面無表情地問:“若是有難處,說出來,大家給你做主。”
鄭氏在此跪了有一會兒,好不容易有人問,便趕忙說:“妾身是帶著孩子來問一問,這兩個人孩子的身份。”
在景陽侯府門前,一個女人問孩子的身份,顧銛一挑眉便自以為知道了真相:“這兩個孩子生母為何人啊?”
“便是妾身。”
顧銛一噎,方賢博雖然也三十多了,可是這位……方賢博還真是不挑啊。不過看孩子也有七八歲了,陳年舊事,金玉應該不生氣吧。“啊,那你隨我進來吧。”說著就要把人往裏帶。方家的事,還是方家人自己關起門來商議的好。
“我不進去!”鄭氏連忙躲開了顧銛,抱著孩子往人群中閃避了一下,哭喊著:“我就要問一問方賢博,這兩個孩子是不是他的?”
顧銛確實對於內宅一些事情不懂,但他也不傻。他馬上就反應過來這個女人不是來解決事情的,而是來鬧事的。且不說自己的一番好心被人嫌棄,就說今天這個日子鬧事,還真不給金玉一點臉面子。顧銛頓時拉下臉來,冷哼一聲:“你說話好生奇怪。既然孩子是你生的,孩子的父親是誰你自己最清楚不過了,你來問方賢博做什麽?”
人群中不知是誰嗤笑出聲,進而成了哄笑。
鄭氏恨毒了顧銛,卻也知道此刻不是說閑話的時候。只能亮明身份:“我是原先的景陽侯世子夫人。我倒要問問方賢博,這兩個孩子還是不是他的嫡女?”
關於這個問題,顧銛還真不知道了。在他心裏,就算和離了,嫡女還是嫡女……吧。就像二皇子,娘死了,有了後娘,他不還是元嫡麽。
可人啊,真不能想人。顧銛正心裏用二皇子做例子類比嫡庶關系,二皇子就來了。開道的侍衛一過來,人群都自動散開了。鄭氏見眼前來了大人物,趕忙撲上去要大人給她“主持公道”。
顧鋒騎馬跟在二皇子身後,看到眼前場景還以為是顧銛與那婦人發生了沖突。趕忙給二皇子使了個眼色。尹勍向顧鋒笑了笑,示意他不用管。
圍觀眾人只見到兩排拿著兵器的禁軍開道,沒人敢擡頭看騎馬的貴人。等再一擡頭,貴人已經進了方府。方府的仆役又端上了新菜,一只只雞鮮嫩肥美,皮薄肉嫩,看著就解饞。
至於剛才鬧事的婦人,只怕沒幾個人記得住了。
因為第二天金家、方家的流水席就都撤了。
撫安侯家裏出了一千兩銀子放到善堂,施“長生粥”。不拘何人都能來喝上一碗,只要說一句:“小公子長命百歲”便可。
兩年後,景陽侯家忽然張燈結彩,請了舞獅,搭了戲臺,擺了三天流水席。三天後景陽侯家拿出一千兩白花花的銀子敲鑼打鼓送到善堂。自此金家、方家各得一個金孫,自然是圓滿幸福。
坊間傳言,撫安侯家的小公子自幼身體康健,從未有過頭疼腦熱的毛病,皆是因為出生之後有萬民為他誦了萬遍長命百歲,小公子帶著功德,自然會長命百歲的。所以等景陽侯家終於得了金孫,自然是想用同樣的法子來給金孫塑功德的。
等到又一年後,忠勇侯世子終於有了長子,忠勇侯家也捐了百兩紋銀到善堂。
後來永安京裏的有錢人家,誰家得了金孫都要去善堂施長生粥。
又過了幾年,景陽侯府的兩位孫小姐出嫁,方大公子夫夫倆竟也出了百兩紋銀給善堂用作施百合粥,貨真價實的白米百合,寓意百年好合。
再往後,高門大戶婚、喪、嫁、娶,都習慣要給善堂捐銀子,善堂得了銀子就施藥施粥,一度養得周圍凈是懶漢,又要派人整治。這都是後話。
開隆四十八年三月。
這時節江南已是草長鶯飛,此處卻是間或寒冷刺骨,間或黃沙漫天。新上任的關內道禦史安韶華安大人正坐在馬車前頭,一條腿耷拉著晃蕩晃蕩,瞇著眼睛哼哼著一支小調,好不愜意。
身後馬車裏傳出一聲斷喝:“景科!放下!”
叮叮咣咣一陣聲響,間或有:“景和,看著點你弟弟!”
“景秋,放下那糖,過來擦手。”
“不能吃!吐出來!”
安韶華跟趕車的歡喜對看一眼,歡喜正死命地朝安韶華使眼色。安韶華一楞,正要起身,簾子掀開,顧銛指著他說:“管管你那三個皮猴子,小心我一巴掌給拍死了!”
安韶華苦笑著看了眼歡喜,歡喜趕忙說:“顧公子,往前是天方寺了,李五岳大人上回來信說會攜家眷去天方寺禮佛,要不要去見一見?”
顧銛一把把安韶華扯進車裏,自己坐在車轅上。想了一會兒說,“去看看吧”。
天方寺,是西北邊陲最大的寺廟。
出家人慈悲為懷,平日裏施齋飯義診的都是些僧人。遇上災荒,人們也總愛往寺廟跑。
善堂一路開到這裏,為的就是讓善銀真正做了善事。
李五岳,是善堂的主事人。這次攜妻來到天方寺,一是為了歇腳,二是為了見一見安韶華、顧銛和孩子們。
李家一行人在天方寺已經住了半月有餘,這日李五岳去前院見幾個藥農,李五岳的妻子清氏便在院子裏歇著。
“夫人。”一個老仆過來通稟,“有位凈亭大師,說是夫人的故人抄了一些經書來,為夫人祈福。放下經書就要走。”
李夫人接過經書,招手把人請了進來。
凈亭大師沒進屋,遠遠地站在門口向屋裏行了個禮。李夫人拿起經書一看,熟悉的字跡讓她驚呼出聲。擡頭一看,卻見到凈亭大師正在彎腰行禮,準備起身。
瘦削身材,肩上的骨頭支棱著一襲僧衣,頭上三個戒疤,豎起的一只手虎口處掛著一串精雕細刻的紫檀佛珠。李夫人捂住嘴淚流滿面。可待凈亭大師擡頭,卻是陌生人。
“你這經書,這佛珠從何而來?”李夫人驚呼出聲。
凈亭大師平靜地看著她,一雙眸無波無瀾:“李夫人,小僧是雲游至某地,為有緣的施主帶一份給故人的福報。如今經書帶到了,小僧自當繼續行走。”
“你在何處見到此人,此人……”李夫人竟是連話都說不出了。
凈亭大師卻行了一禮,轉身走了。
大師出門,正遇上一行人進門。兩廂見禮卻無人多言。
當晚,顧銛便把凈亭大師堵在禪房中,好聲好氣卻不容拒絕地問了兩個時辰。直到月上中天,才回到他們借宿的禪房。
安韶華好不容易哄睡了三個皮猴子,去了半條命。剛要躺下正碰上顧銛回來。“三……”安韶華急急剎住,略思忖一下改了稱呼:“有緣人,他……現在何處?”
顧銛看了他一眼,垂頭抿了抿嘴說:“你要是怕他做壞事,大可不必。他應該已經死了。”
安韶華頹然跌坐在一邊,半晌才說:“怎麽死的?”
凈亭大師幾年前路過一座小鎮,遇上一位窮苦的抄經人。這人無妻無子,無父無母,疾病纏身,生活困苦,身邊只帶著一位老奴,唯一的生計便是為富人家抄經書。曾有人看此人字寫得好,邀他做西席,他都拒絕了。只是日夜抄經誦經,過著極清苦的日子。
凈亭大師聽聞此事,以為此人是有佛緣之人,便上門拜訪,想勸度此人皈依佛門,卻未能如願。只因那人的老仆重病咳血,已是藥石罔效了。那人不願扔下將死的老奴,凈亭大師便也沒有強求,放下一些銀錢便離開了。
“大師可曾說過,那有緣人面相幾何?”
“出家人眼中,紅顏枯骨,怎會記得人樣貌。”
“那人……在什麽地方?”
“麟郡清江鎮。”
安韶華默然不語。久久之後,幽幽地籲出一口氣。心裏依舊輾轉煎熬。
去年夏季麟郡大雨,於七月二日子時末,清江鎮堤壩被沖毀,整個鎮子於睡夢中被沖刷一空,活下來的十之無一。三皇子若是在清江鎮避世,只怕……
“他不是好人。”顧銛忽然說,“他縱容李讚,他草菅人命,他不拿人當人看。他輕賤除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他是龍子。”
“那他也不是天……”
安韶華急急掩住顧銛的嘴,怕他說錯話。
顧銛推開他的手:“慎言慎言,知道了。”半晌,顧銛抄起頂門棍說:“媽的。心裏還是堵得慌。我去練武。”
“祖宗!大半夜的你消停些吧。我給你打水,你泡泡腳發發汗也就好了。”安韶華剛走到門口,銜春不知道從哪裏出來,躬身說了什麽轉身走了。安韶華又坐回顧銛身邊,攬著他給他順氣:“若是當日——有緣人沒有跑,讓人抓住了,送至禦前,最大不過是圈禁。富貴閑散度過餘生。”安韶華緩緩地說“這些年,他隨時都能回到永安京,可是他沒有。只怕,他是在自罰。”
顧銛推了他一把:“別把你那愚忠的想法灌輸給我!”
安韶華緩緩地搖了搖頭,半晌沒有說話。他不覺得自己是愚忠。顧銛長在塞外,不分尊卑,快意恩仇。在他眼裏對便賞,錯便罰,一切皆有法度。即便是綠沈,臨陣回營,該死也得“死”。
而安韶華長在宮中,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人間。不管三皇子當初離開的時候惹下多大的禍事,等到吹城平定都可以回京繼續享受他的榮華。最差不過是圈禁,反正有的是人絞盡腦汁為他找理由洗清罪孽。
遠的不說,就連忠親王把持朝綱多年,險些逼得皇上退位,最終黨羽皆是身首異處,家破人亡。可忠親王本人也不過是圈禁。
何況昭告天下的詔書上,皇上親自將顧石說的殉國改為被奸人所害而失蹤,便是留了他將來還能回去的一線生機。顧銛看不出來,三皇子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三皇子沒有回去。
他貧苦度日卻不肯讓自己過好一點,整日誦經抄經。
他在自罰。
至此,安韶華心中確認通敵謀反的一定是李讚,只是現在說什麽都沒必要了。
安韶華連夜寫了請安折子,附上那幾張手抄經書,只說是:“於邊陲寺中,與一位頗有佛緣的抄經人擦肩而過,未能有緣相見。聽說這位大師十分虔誠,佛緣深厚。現將經書奉於聖駕前,願吾皇天寶九如,福壽綿長。”
寫完,招來暗衛,讓速速送到二皇子手中。
次日,安韶華一行人與李五岳一家道別,顧銛拿出一個箱籠走進屋裏,看向坐在炕上的李夫人:“公主,這個放到哪裏?”
“二公子,我現在名喚清月。”成安公主——如今的李夫人清月說著,招手叫婆子接過了箱籠。“什麽東西?”
顧銛說:“秦伯新得的藥方,說是治骨傷有奇效。”
李五岳上前一步說:“多謝二公子掛念。”
“應該的。”
顧銛細細說了用法,李五岳拿出紙筆記下了。
出得門來,顧銛小聲問了李夫人的傷情,李五岳說著竟落下淚來。當日李夫人城上一躍,雖有立秋、綠沈、顧銛三人三次相救,卻雙腿盡斷,傷口染上了泥沙,當時沒能弄幹凈,且不說陰天下雨,便是平日裏也總是酸脹難忍,就連夜裏都時常痛的無法入眠。
成婚之後李五岳也斷了生兒育女的心思。畢竟李夫人這身子是定然不能冒險的。可誰知前不久李五岳酒後失了分寸,李夫人如今已經有孕四月有餘。李五岳知道消息之後幾次想要拿掉孩子保住李夫人,可是李夫人以死相逼,硬是留下了這個孩子。
前不久李夫人說,想要看看這大祐的善堂是什麽樣子,無父無母的孩子們可有衣食,無人奉養的老人可能溫飽。李五岳便駕車,帶著夫人四處走走看看。許是老天垂憐,許是這一路奔波反而鍛煉地李夫人身體強壯了許多。入夏之後,安韶華收到信說李五岳李大人喜得千金,母女平安,取名寶珠。那是後話。
東宮,寢殿。開隆帝下旨的時候說太子賜住東宮,但事實上住在東宮的是他自己。東宮被他按照原先的記憶一點點恢覆了,甚至廊下還掛了幾個空鳥籠子——一如當年。
開隆帝剛用過午膳,正要歇晌。
太子殿下一路奔來。“父皇,快看!”
開隆帝接過來一看,是安韶華的請安折子。拿在手裏便沒什麽興趣了。這些個外派之臣,有事兒沒事兒總愛上個請安折子。左右不過是我走到哪裏,看到什麽,想到了吾皇。帶給吾皇一點心意,願吾皇——好多吉祥話。其實說白了不過是皇上可別把我忘了。有些個膽大的還要弄個什麽刻字的石碑啊巨龜的誇誇自己。這個安韶華還是個憨的,他的折子最沒意思。
但看在這個二兒子的面兒上,這個折子還是要看的。畢竟安韶華是他的人。
只是太子把手裏的東西交給宋廉之後就告辭了。
開隆帝年紀大了,午間困頓,便睡了。
等想起還有這回事兒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些天。
淫雨霏霏,空氣都粘稠了許多。鮮美的桃子擺成壽山的形狀,一枝杏花斜斜地插在一只白釉蒜頭瓶中,一片落英緩緩落在一旁。切好了的桃子,剝好的荔枝放在盅裏,外面放上熱水捂好了。年紀大的人腸胃弱,吃食上總要格外地用心。案邊的香爐上升起氤氳的煙,彎成十分祥和的樣子,仿佛靜止。
宋廉跪在開隆帝身後,哭得衣襟都濕了。
開隆帝半躺在榻上,將經書放在心口。“月蓮愛心經,宋廉,你親自去,把心經燒給她吧。”
也許是手中兒子的字跡讓年邁的開隆帝想起當初與李妃在宮中相互依存苦苦支撐的日子,那時候的李妃還不叫李妃,叫月蓮。十一二歲的月蓮有著小女兒的各種心思,也有著好些個無傷大雅的小算計。那時的李月蓮所有的心機都用在如何讓開隆帝吃頓安心的飯,如何讓皇上夜裏睡的踏實,如何讓那些不敬皇上的奴才吃苦頭。得手了便要笑嘻嘻地來邀功,失手了便嚇得顫巍巍地等罰。一概心思都寫在臉上,就算朝不保夕,眼裏的明媚中也沒有半點陰霾。
只是後來,她的心計愈發深沈,算計得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她要提拔她的父親,她要照顧她的母族,她要當貴妃。這些都無所謂。但是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所有的心思都用來對付皇上。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覆,夫物蕓蕓,各覆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事物的發展,人心的變換,總是周而覆始。
開隆帝躺在東宮寢殿的榻上,想著當年的種種。
年少登基,虎狼環伺,乾元殿住著攝政的忠親王,就連玉璽都不在自己手裏。明槍暗箭,招招害命,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覆。那時候總覺得親政了就好了。
等到親政,才發現朝臣貪腐、黨爭、排除異己,無所不用其極。百姓辛勞一年,等交了租子稅錢,連過年都吃不飽飯,稍有天災人禍便是餓殍遍地。身為皇上,自稱寡人。外,防著朝臣陽奉陰違假公肥私。內,防著皇後、妃嬪、宗親動搖國祚。上,祈求風調雨順,下,盼著百姓安居。每天忙著政務,從沒有一日得閑。
一眨眼,四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依舊躺在東宮,依舊在這個舊榻子上。身邊還是只有宋廉一個。
“皇上,那太後那兒,要不要送一份經書?”
開隆帝不說話,手掌溫柔的撫摸著經書。
宋廉問過一句便不敢再反覆催問了。
過了一會兒,開隆帝猛地把經書扔到地上。“都拿去燒了。”
宋廉趕忙撲上去撿起來。
“叫元一來。”
宋廉抱著經書,躬身聽命。
“我累了,再睡會兒。”
開隆五十三年二月,開隆帝在臥病七年後,龍馭賓天。
太子尹勍登基,年號為昭延。
昭延元年恩科,一個叫竇渺的考生橫空出世,一篇策論經天緯地、吞吐山河,眾臣傳閱,驚為天人,皆交口稱讚此子豈止是狀元之才,簡直千年一遇,可惜竇渺最終沒有露面殿試,眾人皆嘆無緣一見。只是終究是,除卻巫山不是雲。因此眾臣商議,皇上定論:昭延元年恩科狀元之位空缺,留給這位一鳴驚人卻再未出現的竇渺公子。
年僅十八歲的安景和成為了榜眼。因其稚齡、多才、穩重、貌美成為當時榜下捉婿的熱門人選,卻也因為其父為禦前紅人,多少人駐足觀望,不敢妄動。
哪知最後因為桃花林中驚鴻一瞥,娶了太醫院一位普通太醫家的獨女劉氏婉娘,夫妻相和,情深意篤。哪怕日後位極人臣,膝下唯有一女,也不曾納妾,稱為一樁美談。
更因為這一樁樁史實,讓桃花林成為大祐名勝,千百年長盛不衰。
昭延十年,時任刑部尚書的安韶華四子安景程高中狀元,今上親自為其主持冠禮。父子三人,探花、榜眼、狀元,一門三甲名噪一時,風頭無兩。
更難得的是安家一門三甲皆五福俱全,身後名聲更是毫無瑕疵。
昭延帝政張坤仁,勵精圖治,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政通人和,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史書稱其“稀世仁君”。在位三十六載,謚號“誠憲帝”,傳位於長子尹翛。
尹翛繼位之後,年號廣德。繼承其父的寬仁政策,開創了國力強盛、四夷賓服、經濟繁榮、民生富庶的新局面,史稱“昭廣盛世”。
至於昭延帝與沈、林、尹、安四位忠臣良相之間,幾十年君臣相得共創盛世的深厚情義,直至千百年後依然為人稱頌,成為君臣相處的典範。
--------------------
作者有話要說:
1,昭延帝也就是二皇子的評價,我抄的是昭梿說雍正的話。
2,五福:《尚書洪範》解釋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意思就是,長壽,有錢,心安,好德,善終。古人的吉祥話真是厲害,五福二字,把人從生到死都祝福圓滿了。五福俱全四個字說安韶華跟顧銛,大家也就基本滿意了吧。
不滿意沒關系,悄悄說一句不應該的劇透,下一篇《不要炒CP》裏有現代的顧銛。顧銛死了回到現代自己的殼子裏,才知道他的男盆友就是安韶華魂穿——並且他倆打了個醬油。
番外會有的,等寫完會單獨放出來。這個文就這樣完結了。
感謝您的閱讀。
願諸事順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北蠻先後派了幾波使臣, 只要開互市,就願意簽下萬年友好的國書。
西蠻更是讓兩個王子來,直說王子正妻都娶大祐皇親,將來的國君便是血親,既是一家人,便永不開戰。
大祐跟何絡羅國的戰事持續了三年,終於打到了何絡羅國的王庭。老皇帝下臺, 顧石扶了一個五歲的小皇子上臺,對著小皇子宣了旨。封小皇子為何絡公,待到年滿十五便要去永安京定居。從此不再有何絡羅國,只有何絡州。
這回顧石又上了個告老折子, 開隆帝竟然準了。不止準了,還允許他帶了三百親兵跟一整套親王的儀仗代上游歷。
代上游歷, 始於顧石。意思就是代替聖上游歷這大祐的萬裏河山。顧石一路走,一路寫寫畫畫, 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也有一些稀罕菜肴的做法,還給皇上一車車地送土儀特產。歷時九年,繪制了一副完整的大祐版圖。史稱“開隆堪輿圖”,開隆帝見之如狂,親自將其懸掛於乾元殿龍椅背後。
又過了兩年, 開隆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漸漸地連朝會都不怎麽去。二皇子監國, 於朝政上是越來越順手了。年末,開隆帝強撐著上了回大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封二皇子為太子,安國公府長子顧鋒為太子妃。說自己精神短,讓欽天監就近找了個好日子,把冊封禮與婚禮合著辦了。賜居東宮。
太子長子賜名尹翛,次子尹脩,皇上親自找了七位文武大臣,為兩位皇孫開蒙。
正月十五,開隆帝辦了宮宴,讓百官帶著自己家適齡的兒子過來,給兩位皇孫挑選伴讀。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皇長孫殿下如今已十三歲,威儀天成,風流儒雅。而各位臣工的公子們也是少年俊傑,人品貴重,文武全才。開隆帝看著那幫孩子們,恍然間似乎看到當初安韶華他們幾個初次進宮的情景。
安韶華的長子安景和被開隆帝欽點為皇長孫伴讀。
宮宴上有人說成年的皇子就不應該住在宮裏,成年的兒子,成群的庶母,傳出去總是不好聽。
可開隆帝是鐵了心給兒子鋪路,說自己病了,下了旨意讓鄭皇後帶著一眾妃嬪去京郊的桃花庵祈福。
說來也巧,太後早在聽說三皇子死訊之後就暈了過去,打那之後記性好一陣歹一陣,說話走路都不利索。等到二皇子被封了太子的消息傳進宮,太後當下就栽了一跤,睜著眼卻呼之不應,次日竟然叫不醒了。那之後連著一兩個月昏昏沈沈,後事都悄悄備下了,哪知這幫妃嬪離宮祈福之後不久,太後竟然醒轉了。
這一下子,妃嬪祈福的桃花庵一下子成了京中名勝。
恰逢春暖花開,當真是摩肩如雲,人流如織。幾位頗具才名的公子小姐有數篇詩畫留下,用以紀念這一盛景。其中被稱為灼華公子的安韶華做了一副畫,畫中一人舞劍落花之中,構圖精妙,畫工精湛,畫中人仿若下一秒就要破空而出。
該畫傳世百餘年,堪稱國寶。
桃花庵,就是當初朝霞公主跟舞陽郡主——哦,現在應該叫“無塵師太”跟“靜安師太”,兩位師太坐鎮於此。宮中貴人也在這附近祈福,桃花庵成了永安京貴婦們禮佛最愛的去處。
只是兩位師太喜靜,貴人們來了之後,在桃花庵後面又新起了一個院子,建了七級浮屠,兩位師太在塔中靜修,一日兩頓齋飯都是由比丘尼送上去,兩位師太從不下來。慕名來敬香禮佛的香客們只能去前頭的桃花庵,倒也兩下裏互不打擾。
那些貴女們去了桃花庵,求簽,禮佛,誦經,祈福。再去桃花溪,唱歌,吟詩,會友,賞景。末了在悠閑居用飯,臨走再帶上一些桃花釀、桃花糕,再好不過。金玉看準時機,在悠閑居不遠不近的地方又開了一家八仙樓,賺了個盆滿缽滿。
說起這金玉,就不得不說這兩位世子成親的奇事。
成婚之後那從前的景陽侯世子,如今的景陽侯家長子方賢博竟然收了心,壓根沒再出過納妾的事兒,連出來應酬都少,整日裏都窩在家中,不知做什麽。開始人們都私底下笑話安侯世子金玉馭夫有道,把個花蝴蝶楞是□□成了吃素的兔子。
可誰知第三年正月金玉就生了個兒子,在永安京低調了多年的撫安侯竟然大宴賓客,洗三、滿月、百歲、周歲都大操大辦。舞龍、舞獅、鞭炮、雜耍,擺了流水席,雞鴨魚肉緊著上。不用隨禮,只要說句吉祥話就好,永安京的平民百姓這才想起原來永安京還有這一號勳貴,呼朋引伴地沒少去打牙祭。
金家辦了,方家也不閑著。擺宴席,開堂會,跟金家比排場,似乎非要把這個小公子定成“方小公子”才罷休。
在家廟裏清修的原景陽侯世子夫人親自帶著兩個女兒來到景陽侯府正門前。當著賓朋的面往門口一跪,歪著脖子垂著頭不哭不鬧不說話,一排娘仨就跟廟裏的仨塑像一樣一動不動。這三尊大佛這可把登門道喜的眾人尷尬夠嗆,沒進去的,只能在門口站著。準備走的,那更是走不能走,留不能留。
平日裏侯府正門總是冷清,只是今日不同,景陽侯家大公子喜得金孫大喜的日子,堂會就在不遠處唱著,門前的馬栓了一溜兒,流水席就在門前這一條街擺地滿滿的,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甚至乞兒流民都有。
這門裏來往的賓客都是些有身份有交情的人。走偏門?平日裏也許會走,可這種日子誰會圖這個意頭去?
走,人家跪在門口,除非你把人推開,否則就算你變成一條蛇都游不出去。
留,大喜的日子,誰想聽那些個陳芝麻爛谷子的秘辛?
也是這位鄭夫人出門前沒看黃歷,偏生遇上了顧銛這位煞神。
當時的顧銛家裏兩個孩子,大的淘小的鬧,景和還好,雖然時不時愛裝小大人,但總歸是個乖孩子。景秋就不行了,自打出生,哭的聲音就要比一般孩子大很多。偏偏安韶華還對他多有縱容,只要他在,便抱著不撒手。這可是點醒了這位鬼靈精,無論何時都要抱著,一下都不許放下。
所以顧銛輕易不敢出門。
這日也是,方家的帖子握在手上,不去是不行的,交情放在那裏。
於是趁著景秋睡著了,顧銛規劃好路線,算著時間,一溜煙沖到方家,到門口才整了整衣冠,進門,拱手,說好話,上禮,寒暄,走人,打馬回家,應該不到一個時辰。計劃得好好的,誰知出門的時候遇上門口的娘仨。
“吃這種酒席說吉祥話就行,不用磕頭。”顧銛說著,就要往出擠。
這鄭氏三十幾年的人生中,從不曾跟外男這般接近過。一時竟然楞了一下,等發現顧銛準備蹭著自己擠過去的時候,才尖叫一聲向後閃避,卻忘了身後是臺階,這一閃險些跌倒,無意間手一抓把女兒拽倒了·。
好在顧銛功夫好,一手一個就把母女幾人抄了起來。“小心些。”顧銛說著皺了皺眉,卻不欲多說。他想快些回家。
哪知還沒走,鄭氏母女三人就在門口嚎啕大哭。緊接著便有好事者攔住顧銛:“這位公子,你莫不是欺負了人家孤兒寡母?”
許是孤兒寡母這幾個字刺激了鄭氏,鄭氏哭得更傷心了。
顧銛走不得,心裏難免有火。好歹還是壓制住火氣回頭問:“這位大娘。”
鄭氏這年也只是三十有三,只是這些年來心中始終不痛快,眉間紋、法令紋都比尋常婦人要深刻許多。再加上和離之後在母家過得實在不好,這才顯了老態。顧銛不認得她,她卻是知道顧二公子的。冷不丁被顧銛叫了大娘,竟楞住忘了哭。
“大娘,你為何哭啊?是不是有什麽難處?”顧銛不認識鄭氏,以為她是來方家蹭吃的窮苦人,便捏出個自以為和善的聲音面無表情地問:“若是有難處,說出來,大家給你做主。”
鄭氏在此跪了有一會兒,好不容易有人問,便趕忙說:“妾身是帶著孩子來問一問,這兩個人孩子的身份。”
在景陽侯府門前,一個女人問孩子的身份,顧銛一挑眉便自以為知道了真相:“這兩個孩子生母為何人啊?”
“便是妾身。”
顧銛一噎,方賢博雖然也三十多了,可是這位……方賢博還真是不挑啊。不過看孩子也有七八歲了,陳年舊事,金玉應該不生氣吧。“啊,那你隨我進來吧。”說著就要把人往裏帶。方家的事,還是方家人自己關起門來商議的好。
“我不進去!”鄭氏連忙躲開了顧銛,抱著孩子往人群中閃避了一下,哭喊著:“我就要問一問方賢博,這兩個孩子是不是他的?”
顧銛確實對於內宅一些事情不懂,但他也不傻。他馬上就反應過來這個女人不是來解決事情的,而是來鬧事的。且不說自己的一番好心被人嫌棄,就說今天這個日子鬧事,還真不給金玉一點臉面子。顧銛頓時拉下臉來,冷哼一聲:“你說話好生奇怪。既然孩子是你生的,孩子的父親是誰你自己最清楚不過了,你來問方賢博做什麽?”
人群中不知是誰嗤笑出聲,進而成了哄笑。
鄭氏恨毒了顧銛,卻也知道此刻不是說閑話的時候。只能亮明身份:“我是原先的景陽侯世子夫人。我倒要問問方賢博,這兩個孩子還是不是他的嫡女?”
關於這個問題,顧銛還真不知道了。在他心裏,就算和離了,嫡女還是嫡女……吧。就像二皇子,娘死了,有了後娘,他不還是元嫡麽。
可人啊,真不能想人。顧銛正心裏用二皇子做例子類比嫡庶關系,二皇子就來了。開道的侍衛一過來,人群都自動散開了。鄭氏見眼前來了大人物,趕忙撲上去要大人給她“主持公道”。
顧鋒騎馬跟在二皇子身後,看到眼前場景還以為是顧銛與那婦人發生了沖突。趕忙給二皇子使了個眼色。尹勍向顧鋒笑了笑,示意他不用管。
圍觀眾人只見到兩排拿著兵器的禁軍開道,沒人敢擡頭看騎馬的貴人。等再一擡頭,貴人已經進了方府。方府的仆役又端上了新菜,一只只雞鮮嫩肥美,皮薄肉嫩,看著就解饞。
至於剛才鬧事的婦人,只怕沒幾個人記得住了。
因為第二天金家、方家的流水席就都撤了。
撫安侯家裏出了一千兩銀子放到善堂,施“長生粥”。不拘何人都能來喝上一碗,只要說一句:“小公子長命百歲”便可。
兩年後,景陽侯家忽然張燈結彩,請了舞獅,搭了戲臺,擺了三天流水席。三天後景陽侯家拿出一千兩白花花的銀子敲鑼打鼓送到善堂。自此金家、方家各得一個金孫,自然是圓滿幸福。
坊間傳言,撫安侯家的小公子自幼身體康健,從未有過頭疼腦熱的毛病,皆是因為出生之後有萬民為他誦了萬遍長命百歲,小公子帶著功德,自然會長命百歲的。所以等景陽侯家終於得了金孫,自然是想用同樣的法子來給金孫塑功德的。
等到又一年後,忠勇侯世子終於有了長子,忠勇侯家也捐了百兩紋銀到善堂。
後來永安京裏的有錢人家,誰家得了金孫都要去善堂施長生粥。
又過了幾年,景陽侯府的兩位孫小姐出嫁,方大公子夫夫倆竟也出了百兩紋銀給善堂用作施百合粥,貨真價實的白米百合,寓意百年好合。
再往後,高門大戶婚、喪、嫁、娶,都習慣要給善堂捐銀子,善堂得了銀子就施藥施粥,一度養得周圍凈是懶漢,又要派人整治。這都是後話。
開隆四十八年三月。
這時節江南已是草長鶯飛,此處卻是間或寒冷刺骨,間或黃沙漫天。新上任的關內道禦史安韶華安大人正坐在馬車前頭,一條腿耷拉著晃蕩晃蕩,瞇著眼睛哼哼著一支小調,好不愜意。
身後馬車裏傳出一聲斷喝:“景科!放下!”
叮叮咣咣一陣聲響,間或有:“景和,看著點你弟弟!”
“景秋,放下那糖,過來擦手。”
“不能吃!吐出來!”
安韶華跟趕車的歡喜對看一眼,歡喜正死命地朝安韶華使眼色。安韶華一楞,正要起身,簾子掀開,顧銛指著他說:“管管你那三個皮猴子,小心我一巴掌給拍死了!”
安韶華苦笑著看了眼歡喜,歡喜趕忙說:“顧公子,往前是天方寺了,李五岳大人上回來信說會攜家眷去天方寺禮佛,要不要去見一見?”
顧銛一把把安韶華扯進車裏,自己坐在車轅上。想了一會兒說,“去看看吧”。
天方寺,是西北邊陲最大的寺廟。
出家人慈悲為懷,平日裏施齋飯義診的都是些僧人。遇上災荒,人們也總愛往寺廟跑。
善堂一路開到這裏,為的就是讓善銀真正做了善事。
李五岳,是善堂的主事人。這次攜妻來到天方寺,一是為了歇腳,二是為了見一見安韶華、顧銛和孩子們。
李家一行人在天方寺已經住了半月有餘,這日李五岳去前院見幾個藥農,李五岳的妻子清氏便在院子裏歇著。
“夫人。”一個老仆過來通稟,“有位凈亭大師,說是夫人的故人抄了一些經書來,為夫人祈福。放下經書就要走。”
李夫人接過經書,招手把人請了進來。
凈亭大師沒進屋,遠遠地站在門口向屋裏行了個禮。李夫人拿起經書一看,熟悉的字跡讓她驚呼出聲。擡頭一看,卻見到凈亭大師正在彎腰行禮,準備起身。
瘦削身材,肩上的骨頭支棱著一襲僧衣,頭上三個戒疤,豎起的一只手虎口處掛著一串精雕細刻的紫檀佛珠。李夫人捂住嘴淚流滿面。可待凈亭大師擡頭,卻是陌生人。
“你這經書,這佛珠從何而來?”李夫人驚呼出聲。
凈亭大師平靜地看著她,一雙眸無波無瀾:“李夫人,小僧是雲游至某地,為有緣的施主帶一份給故人的福報。如今經書帶到了,小僧自當繼續行走。”
“你在何處見到此人,此人……”李夫人竟是連話都說不出了。
凈亭大師卻行了一禮,轉身走了。
大師出門,正遇上一行人進門。兩廂見禮卻無人多言。
當晚,顧銛便把凈亭大師堵在禪房中,好聲好氣卻不容拒絕地問了兩個時辰。直到月上中天,才回到他們借宿的禪房。
安韶華好不容易哄睡了三個皮猴子,去了半條命。剛要躺下正碰上顧銛回來。“三……”安韶華急急剎住,略思忖一下改了稱呼:“有緣人,他……現在何處?”
顧銛看了他一眼,垂頭抿了抿嘴說:“你要是怕他做壞事,大可不必。他應該已經死了。”
安韶華頹然跌坐在一邊,半晌才說:“怎麽死的?”
凈亭大師幾年前路過一座小鎮,遇上一位窮苦的抄經人。這人無妻無子,無父無母,疾病纏身,生活困苦,身邊只帶著一位老奴,唯一的生計便是為富人家抄經書。曾有人看此人字寫得好,邀他做西席,他都拒絕了。只是日夜抄經誦經,過著極清苦的日子。
凈亭大師聽聞此事,以為此人是有佛緣之人,便上門拜訪,想勸度此人皈依佛門,卻未能如願。只因那人的老仆重病咳血,已是藥石罔效了。那人不願扔下將死的老奴,凈亭大師便也沒有強求,放下一些銀錢便離開了。
“大師可曾說過,那有緣人面相幾何?”
“出家人眼中,紅顏枯骨,怎會記得人樣貌。”
“那人……在什麽地方?”
“麟郡清江鎮。”
安韶華默然不語。久久之後,幽幽地籲出一口氣。心裏依舊輾轉煎熬。
去年夏季麟郡大雨,於七月二日子時末,清江鎮堤壩被沖毀,整個鎮子於睡夢中被沖刷一空,活下來的十之無一。三皇子若是在清江鎮避世,只怕……
“他不是好人。”顧銛忽然說,“他縱容李讚,他草菅人命,他不拿人當人看。他輕賤除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他是龍子。”
“那他也不是天……”
安韶華急急掩住顧銛的嘴,怕他說錯話。
顧銛推開他的手:“慎言慎言,知道了。”半晌,顧銛抄起頂門棍說:“媽的。心裏還是堵得慌。我去練武。”
“祖宗!大半夜的你消停些吧。我給你打水,你泡泡腳發發汗也就好了。”安韶華剛走到門口,銜春不知道從哪裏出來,躬身說了什麽轉身走了。安韶華又坐回顧銛身邊,攬著他給他順氣:“若是當日——有緣人沒有跑,讓人抓住了,送至禦前,最大不過是圈禁。富貴閑散度過餘生。”安韶華緩緩地說“這些年,他隨時都能回到永安京,可是他沒有。只怕,他是在自罰。”
顧銛推了他一把:“別把你那愚忠的想法灌輸給我!”
安韶華緩緩地搖了搖頭,半晌沒有說話。他不覺得自己是愚忠。顧銛長在塞外,不分尊卑,快意恩仇。在他眼裏對便賞,錯便罰,一切皆有法度。即便是綠沈,臨陣回營,該死也得“死”。
而安韶華長在宮中,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人間。不管三皇子當初離開的時候惹下多大的禍事,等到吹城平定都可以回京繼續享受他的榮華。最差不過是圈禁,反正有的是人絞盡腦汁為他找理由洗清罪孽。
遠的不說,就連忠親王把持朝綱多年,險些逼得皇上退位,最終黨羽皆是身首異處,家破人亡。可忠親王本人也不過是圈禁。
何況昭告天下的詔書上,皇上親自將顧石說的殉國改為被奸人所害而失蹤,便是留了他將來還能回去的一線生機。顧銛看不出來,三皇子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三皇子沒有回去。
他貧苦度日卻不肯讓自己過好一點,整日誦經抄經。
他在自罰。
至此,安韶華心中確認通敵謀反的一定是李讚,只是現在說什麽都沒必要了。
安韶華連夜寫了請安折子,附上那幾張手抄經書,只說是:“於邊陲寺中,與一位頗有佛緣的抄經人擦肩而過,未能有緣相見。聽說這位大師十分虔誠,佛緣深厚。現將經書奉於聖駕前,願吾皇天寶九如,福壽綿長。”
寫完,招來暗衛,讓速速送到二皇子手中。
次日,安韶華一行人與李五岳一家道別,顧銛拿出一個箱籠走進屋裏,看向坐在炕上的李夫人:“公主,這個放到哪裏?”
“二公子,我現在名喚清月。”成安公主——如今的李夫人清月說著,招手叫婆子接過了箱籠。“什麽東西?”
顧銛說:“秦伯新得的藥方,說是治骨傷有奇效。”
李五岳上前一步說:“多謝二公子掛念。”
“應該的。”
顧銛細細說了用法,李五岳拿出紙筆記下了。
出得門來,顧銛小聲問了李夫人的傷情,李五岳說著竟落下淚來。當日李夫人城上一躍,雖有立秋、綠沈、顧銛三人三次相救,卻雙腿盡斷,傷口染上了泥沙,當時沒能弄幹凈,且不說陰天下雨,便是平日裏也總是酸脹難忍,就連夜裏都時常痛的無法入眠。
成婚之後李五岳也斷了生兒育女的心思。畢竟李夫人這身子是定然不能冒險的。可誰知前不久李五岳酒後失了分寸,李夫人如今已經有孕四月有餘。李五岳知道消息之後幾次想要拿掉孩子保住李夫人,可是李夫人以死相逼,硬是留下了這個孩子。
前不久李夫人說,想要看看這大祐的善堂是什麽樣子,無父無母的孩子們可有衣食,無人奉養的老人可能溫飽。李五岳便駕車,帶著夫人四處走走看看。許是老天垂憐,許是這一路奔波反而鍛煉地李夫人身體強壯了許多。入夏之後,安韶華收到信說李五岳李大人喜得千金,母女平安,取名寶珠。那是後話。
東宮,寢殿。開隆帝下旨的時候說太子賜住東宮,但事實上住在東宮的是他自己。東宮被他按照原先的記憶一點點恢覆了,甚至廊下還掛了幾個空鳥籠子——一如當年。
開隆帝剛用過午膳,正要歇晌。
太子殿下一路奔來。“父皇,快看!”
開隆帝接過來一看,是安韶華的請安折子。拿在手裏便沒什麽興趣了。這些個外派之臣,有事兒沒事兒總愛上個請安折子。左右不過是我走到哪裏,看到什麽,想到了吾皇。帶給吾皇一點心意,願吾皇——好多吉祥話。其實說白了不過是皇上可別把我忘了。有些個膽大的還要弄個什麽刻字的石碑啊巨龜的誇誇自己。這個安韶華還是個憨的,他的折子最沒意思。
但看在這個二兒子的面兒上,這個折子還是要看的。畢竟安韶華是他的人。
只是太子把手裏的東西交給宋廉之後就告辭了。
開隆帝年紀大了,午間困頓,便睡了。
等想起還有這回事兒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些天。
淫雨霏霏,空氣都粘稠了許多。鮮美的桃子擺成壽山的形狀,一枝杏花斜斜地插在一只白釉蒜頭瓶中,一片落英緩緩落在一旁。切好了的桃子,剝好的荔枝放在盅裏,外面放上熱水捂好了。年紀大的人腸胃弱,吃食上總要格外地用心。案邊的香爐上升起氤氳的煙,彎成十分祥和的樣子,仿佛靜止。
宋廉跪在開隆帝身後,哭得衣襟都濕了。
開隆帝半躺在榻上,將經書放在心口。“月蓮愛心經,宋廉,你親自去,把心經燒給她吧。”
也許是手中兒子的字跡讓年邁的開隆帝想起當初與李妃在宮中相互依存苦苦支撐的日子,那時候的李妃還不叫李妃,叫月蓮。十一二歲的月蓮有著小女兒的各種心思,也有著好些個無傷大雅的小算計。那時的李月蓮所有的心機都用在如何讓開隆帝吃頓安心的飯,如何讓皇上夜裏睡的踏實,如何讓那些不敬皇上的奴才吃苦頭。得手了便要笑嘻嘻地來邀功,失手了便嚇得顫巍巍地等罰。一概心思都寫在臉上,就算朝不保夕,眼裏的明媚中也沒有半點陰霾。
只是後來,她的心計愈發深沈,算計得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她要提拔她的父親,她要照顧她的母族,她要當貴妃。這些都無所謂。但是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所有的心思都用來對付皇上。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覆,夫物蕓蕓,各覆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事物的發展,人心的變換,總是周而覆始。
開隆帝躺在東宮寢殿的榻上,想著當年的種種。
年少登基,虎狼環伺,乾元殿住著攝政的忠親王,就連玉璽都不在自己手裏。明槍暗箭,招招害命,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覆。那時候總覺得親政了就好了。
等到親政,才發現朝臣貪腐、黨爭、排除異己,無所不用其極。百姓辛勞一年,等交了租子稅錢,連過年都吃不飽飯,稍有天災人禍便是餓殍遍地。身為皇上,自稱寡人。外,防著朝臣陽奉陰違假公肥私。內,防著皇後、妃嬪、宗親動搖國祚。上,祈求風調雨順,下,盼著百姓安居。每天忙著政務,從沒有一日得閑。
一眨眼,四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依舊躺在東宮,依舊在這個舊榻子上。身邊還是只有宋廉一個。
“皇上,那太後那兒,要不要送一份經書?”
開隆帝不說話,手掌溫柔的撫摸著經書。
宋廉問過一句便不敢再反覆催問了。
過了一會兒,開隆帝猛地把經書扔到地上。“都拿去燒了。”
宋廉趕忙撲上去撿起來。
“叫元一來。”
宋廉抱著經書,躬身聽命。
“我累了,再睡會兒。”
開隆五十三年二月,開隆帝在臥病七年後,龍馭賓天。
太子尹勍登基,年號為昭延。
昭延元年恩科,一個叫竇渺的考生橫空出世,一篇策論經天緯地、吞吐山河,眾臣傳閱,驚為天人,皆交口稱讚此子豈止是狀元之才,簡直千年一遇,可惜竇渺最終沒有露面殿試,眾人皆嘆無緣一見。只是終究是,除卻巫山不是雲。因此眾臣商議,皇上定論:昭延元年恩科狀元之位空缺,留給這位一鳴驚人卻再未出現的竇渺公子。
年僅十八歲的安景和成為了榜眼。因其稚齡、多才、穩重、貌美成為當時榜下捉婿的熱門人選,卻也因為其父為禦前紅人,多少人駐足觀望,不敢妄動。
哪知最後因為桃花林中驚鴻一瞥,娶了太醫院一位普通太醫家的獨女劉氏婉娘,夫妻相和,情深意篤。哪怕日後位極人臣,膝下唯有一女,也不曾納妾,稱為一樁美談。
更因為這一樁樁史實,讓桃花林成為大祐名勝,千百年長盛不衰。
昭延十年,時任刑部尚書的安韶華四子安景程高中狀元,今上親自為其主持冠禮。父子三人,探花、榜眼、狀元,一門三甲名噪一時,風頭無兩。
更難得的是安家一門三甲皆五福俱全,身後名聲更是毫無瑕疵。
昭延帝政張坤仁,勵精圖治,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政通人和,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史書稱其“稀世仁君”。在位三十六載,謚號“誠憲帝”,傳位於長子尹翛。
尹翛繼位之後,年號廣德。繼承其父的寬仁政策,開創了國力強盛、四夷賓服、經濟繁榮、民生富庶的新局面,史稱“昭廣盛世”。
至於昭延帝與沈、林、尹、安四位忠臣良相之間,幾十年君臣相得共創盛世的深厚情義,直至千百年後依然為人稱頌,成為君臣相處的典範。
--------------------
作者有話要說:
1,昭延帝也就是二皇子的評價,我抄的是昭梿說雍正的話。
2,五福:《尚書洪範》解釋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意思就是,長壽,有錢,心安,好德,善終。古人的吉祥話真是厲害,五福二字,把人從生到死都祝福圓滿了。五福俱全四個字說安韶華跟顧銛,大家也就基本滿意了吧。
不滿意沒關系,悄悄說一句不應該的劇透,下一篇《不要炒CP》裏有現代的顧銛。顧銛死了回到現代自己的殼子裏,才知道他的男盆友就是安韶華魂穿——並且他倆打了個醬油。
番外會有的,等寫完會單獨放出來。這個文就這樣完結了。
感謝您的閱讀。
願諸事順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