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小插曲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七十四章 小插曲
“嗯。”
這是遷去熙山之前的最後一次聚會,已經有了雛形的小小池黨中居高位的人並不多,有一些是要留在京中留守的,臨行前聯絡一下感情也是應該的。鄭琰的勢力正在學校裏培養著,小花骨朵一般努力吸收著墨汁。現在宴請的多是池修之借工作便利發展出來的同黨,聚會次數多了,鄭琰跟他們也熟了。
看一看這一次的宴客名單,確定裏面沒有什麽奇怪的物種混了進去,是一次很正常的同黨聚會,都是些熟人,鄭琰就放手讓阿慶去準備了。
宵禁的存在使得參加時間長一些的晚宴的客人無法回家,只好住在主人家裏,由此而產生的許多傳奇小故事也是不勝枚舉。在池家目前沒有這樣的憂慮,池府原是老皇帝所賜,對小兩口來說是足夠的,現在他們添了五個孩子,又添了許多奴婢,自然有些狹窄。按說該換個住處了,卻又不舍得已經住出了感情的老房子,鄭琰就把宅子後面坊內的民居買下幾座,加以修整之後把府中格局調了一下,足夠一大家人的居住和社交等用了。
有時候如果來的是她家親戚,比如鄭琬這樣的,因有急事要回家的,咳咳,鄭琰多半在鄭靖業的默許之下給他開張路條,冒充是鄭靖業寫的,這世上能看出來的人也沒幾個。
開宴這一天,天氣也不錯,來的人精神也很好,鄭琰作為女主人依舊與池修之一同出席。聯絡感情的宴會都是很輕松的,尤其是大家還是同黨的時候。
今天的舞者有些特別,手持折扇,裁絹為面,緣上垂紗,在舞娘手中一抖就成了一個扇形,隨著舞娘身姿的變化,扇子排出不同的圖案來,令初次看到的人忘記了手中還端著杯子。
自從山寨了千手觀音獲得好評之後,鄭琰已經許久沒有排演什麽新的歌舞了。唱歌的還好些,舞蹈這一行對年齡的要求就很高,大部分從業者是吃青春飯的。近來又換了一茬新的舞伎,千手觀音的舞還沒練好,為了應付不斷宴請,鄭琰不得不投機取巧使用了一些道具。
折扇在這個時空已經出現,只是使用的人並不多,大家更樂意用團扇,亦稱宮扇。這種扇子制作起來比折扇簡單,誰也不缺那點兒地方,大俠們打架通常都是用拳頭磚頭棍棒作武器,折扇神馬的,市場並不廣闊,也沒有出現扇子舞。
此時的舞者更註重展示自身的功底,對於有可能比舞者更吸引人一點的道具的運用並不重視。
池黨內部的禦史朱寰不覆一副鐵面孔,勾起笑容道:“府上歌舞果然不同凡響。”
朱寰近年來一張臉是越來越面癱了,平常少有笑的時候,據說他在家裏還好一點,到了外面就有了一種避邪的效果了,江湖人稱鐵面禦史。
鄭琰道:“禦史若是看得上,便贈與禦史如何?”
朱寰擺擺手:“沒地方放。”他一直做著禦史,雖然兒子也出仕了,終究養家不太容易。鄭琰也是吃準了這一點,才說這個話的,否則這種拿人當貨物轉贈的事兒,她做起來還是有心理障礙的。
歌舞間歇,大家互相勸酒聊天,當然未來幾個月的大致布置要留到書房裏商量。幾個留京的人囑咐池修之到了熙山之後萬事當心,鄭琰也向在座兩位有孩子在崇道堂讀書的人保證:“熙山崇道堂有宿舍,再有什麽,我就接他們到我那裏住,總不會虧待了孩子。”
得到保證的程泓與汪禮都舉杯表示了感謝,這兩位的孩子照說比同學背景略差,能入崇道堂乃是內部操作。
池修之對朱寰舉杯:“令郎近來可好些了?”
“承蒙韋相公照顧,可是受益良多!”
鄭琰動了動耳朵,眼角抽了兩下。朱寰這聲音明顯跟剛才說話的時候不一樣了,像是電子合成音在念劇本,鄭琰就知道朱寰這是在言不由衷。
朱寰這人本身水平不差,要不池修之也不跟他結交了,而他之所以這麽多年了還做禦史,也只能做禦史就是因為這貨特麽不會作戲!朱禦史也算是朝上一朵大奇葩了,不管是誰,哪怕是當初的二百五梁橫,也有假惺惺麻痹群眾的時候,還曾經欺負過幾個人的眼睛。
朱寰智商比梁橫高三等,情商比梁橫高八百檔,卻死在演技這一項上。人在江湖飄,怎麽能離了客套?偏偏朱寰不知道為什麽,一要跟人客套了,說話的腔兒都變了!表演越與內心相背離,表現的就越生硬,裝都裝不下去。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有點臉皮的人都要讓自己順勢“正直”起來了。這也是為什麽朱寰明明與池氏夫婦交情不錯,自己也有能力,池氏夫婦有能力也想幫他,最後他還是在禦史臺這個清水衙門混的原因。
朱寰有五子,第三子朱方前陣兒被揪個小錯兒罷了職,出手的是韋知勉。朱寰心中自然不痛快,他兒子有錯,卻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卻被削成白板了,讓人不記恨都不行。
鄭琰笑道:“年輕人,這個時候吃點兒小虧也不算是壞事,吃一塹長一智,總比老大年紀了再折了腿強。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也沒什麽大不了。”
聽到鄭琰變相的保證,朱寰的聲調又恢覆了正常,詞句間的停頓也符合正常人類的審美標準了:“娘子說的是。”
除了這個小插曲,其餘一切都很不錯,朱寰作為本年度輪職留守京城的人,也很放心地留了下來。
遷往熙山的路是大家都走慣了的,提前派人清理道理、打掃衛生、布置警戒,這一路走得十分順利。鄭琰一度乘馬而行,心中大為惋惜:要是望遠鏡能現世就好了!多熙山多好的環境啊,學生們可以補充天文地理知識,促進唯物教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撕碎蒙昧專制的利器啊!
有眼下這樣的成果已經很不錯了,由於遷到熙山的人群不是一天之內全部遷到的,總有個先來後到,亦有如程、汪這樣家中長輩不能到熙山而要住校的學生,鄭琰安頓好家裏又安排學校。
大家對住校都不怎麽抵觸,此時常有遠道求學的學子,如果師傅好心,就讓他們依著師傅住下,跟住校也差不多了,倒是私塾裏面走讀的人略多些。名師們的弟子,尤其是入室弟子,很多都是近身侍奉的。
老師們在熙山校區也有住的地方,雙宅縮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裏繼續宅著,周邊驚喜地發現,他多做的那一整套的器具都被小心地搬到這裏來了。來不及擺放行李,周邊就手持放大鏡,熱情地投入到了科研活動中。對於鄭校長十分關註的活字事業,周老師表示,他已經研究完畢。
經過周邊的研究發現,陶活字對粘土、火的要求比較高,不如木活字方便,木板會變形的問題在他看來暫時不會出現:“需要印多少套書呢?”
是啊,需要印多少套書呢?就算是活字一直在重覆利用,又有多少書可印?全社會的要求水平上不去,優良的技術根本推廣不了!什麽鉛活字一類,周邊不是冶煉專家,在迷上透鏡之後,這個項目就要暫緩。
“這裏臨水,要是山長不介意,印刷坊就設在這裏好了。”周邊丟下最後的建議,又一頭紮進玻璃片兒裏了,留下鄭琰咬牙切齒。
活字印刷又遇到了一道障礙,鄭琰和周邊一個動口一個動腦,指揮著一群動手的人,把架子也搭好了,油墨也弄出來了,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揀字工人是要識字的!在鄉間小地主大半還是文盲的年代,找識字的工人這個任務未免艱巨。鄭琰不得征集識字的貧寒學子,如少年時的鄭靖業那樣的人物,許諾,每印一本書,底稿他們可以借閱,這才將將湊齊了十個人。
果如周邊所言,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也不需要印那麽多的書。
沒有什麽劃時代的轟轟烈烈,活字印刷坊就這麽悄悄地開張了,一本一本地慢慢印著書,每套書也就頂多印個十來本,印多了也沒地方放!
鄭琰略郁悶,又想起望遠鏡的事兒來了,心道,不著急,只要慢慢幹,總會有成果的。穿越者能做的,也只是緩慢的改變,尤其是對社會生活的推動,能夠很快見效的,反而是政治生活。
在印刷外沿河行走,猛然回神卻發現水邊長的植物略眼熟,這個……是粽葉?
話說鄭琰自從知道穿來之後沒有端午節,小的時候還想過包粽子,但是那個時候廚藝非常有限,想做也做不來。到了後來,已經習慣了沒有粽子的生活了,現在乍一見粽子葉,油然而生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
感慨畢,卷起袖子招呼人上來采粽葉,明天就吃它了!
取下粽葉回來沸水煮過,泡糯米、備餡料,剪絲線。試了數十個,終於包出了棱角分明的粽子,鄭琰的胳膊也累得發酸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專業人士去做了。
次日,煮好的粽子散發出清香,在鄭琰的示範下,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吃起了粽子。池修之喜歡吃蜜棗餡兒的,池春華喜歡吃鹹肉餡兒的,池憲什麽餡兒的都吃,三小什麽都不給吃——怕他們的胃消化不了,只給剝了只粽子鍋裏的鴨蛋吃。
吃得挺開心的一家人還不知道,此時邊關急警已經一路從北而來了——雙鷹王先動了手。
“青牛部畢竟勢衰,他們已經遷過一回了,雖則故土難離,到底傷了元氣,較之雙鷹王實在難成氣候,吃了幾場敗仗,就有退卻之意,”池修之對狄部的情況一直保持著高度關註,“雙鷹王兩敗青牛部,俘獲無數卻沒未乘勝追擊,反而以馬駿為使,往青牛部說其族人,約為兄弟,又許為婚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嗯。”
這是遷去熙山之前的最後一次聚會,已經有了雛形的小小池黨中居高位的人並不多,有一些是要留在京中留守的,臨行前聯絡一下感情也是應該的。鄭琰的勢力正在學校裏培養著,小花骨朵一般努力吸收著墨汁。現在宴請的多是池修之借工作便利發展出來的同黨,聚會次數多了,鄭琰跟他們也熟了。
看一看這一次的宴客名單,確定裏面沒有什麽奇怪的物種混了進去,是一次很正常的同黨聚會,都是些熟人,鄭琰就放手讓阿慶去準備了。
宵禁的存在使得參加時間長一些的晚宴的客人無法回家,只好住在主人家裏,由此而產生的許多傳奇小故事也是不勝枚舉。在池家目前沒有這樣的憂慮,池府原是老皇帝所賜,對小兩口來說是足夠的,現在他們添了五個孩子,又添了許多奴婢,自然有些狹窄。按說該換個住處了,卻又不舍得已經住出了感情的老房子,鄭琰就把宅子後面坊內的民居買下幾座,加以修整之後把府中格局調了一下,足夠一大家人的居住和社交等用了。
有時候如果來的是她家親戚,比如鄭琬這樣的,因有急事要回家的,咳咳,鄭琰多半在鄭靖業的默許之下給他開張路條,冒充是鄭靖業寫的,這世上能看出來的人也沒幾個。
開宴這一天,天氣也不錯,來的人精神也很好,鄭琰作為女主人依舊與池修之一同出席。聯絡感情的宴會都是很輕松的,尤其是大家還是同黨的時候。
今天的舞者有些特別,手持折扇,裁絹為面,緣上垂紗,在舞娘手中一抖就成了一個扇形,隨著舞娘身姿的變化,扇子排出不同的圖案來,令初次看到的人忘記了手中還端著杯子。
自從山寨了千手觀音獲得好評之後,鄭琰已經許久沒有排演什麽新的歌舞了。唱歌的還好些,舞蹈這一行對年齡的要求就很高,大部分從業者是吃青春飯的。近來又換了一茬新的舞伎,千手觀音的舞還沒練好,為了應付不斷宴請,鄭琰不得不投機取巧使用了一些道具。
折扇在這個時空已經出現,只是使用的人並不多,大家更樂意用團扇,亦稱宮扇。這種扇子制作起來比折扇簡單,誰也不缺那點兒地方,大俠們打架通常都是用拳頭磚頭棍棒作武器,折扇神馬的,市場並不廣闊,也沒有出現扇子舞。
此時的舞者更註重展示自身的功底,對於有可能比舞者更吸引人一點的道具的運用並不重視。
池黨內部的禦史朱寰不覆一副鐵面孔,勾起笑容道:“府上歌舞果然不同凡響。”
朱寰近年來一張臉是越來越面癱了,平常少有笑的時候,據說他在家裏還好一點,到了外面就有了一種避邪的效果了,江湖人稱鐵面禦史。
鄭琰道:“禦史若是看得上,便贈與禦史如何?”
朱寰擺擺手:“沒地方放。”他一直做著禦史,雖然兒子也出仕了,終究養家不太容易。鄭琰也是吃準了這一點,才說這個話的,否則這種拿人當貨物轉贈的事兒,她做起來還是有心理障礙的。
歌舞間歇,大家互相勸酒聊天,當然未來幾個月的大致布置要留到書房裏商量。幾個留京的人囑咐池修之到了熙山之後萬事當心,鄭琰也向在座兩位有孩子在崇道堂讀書的人保證:“熙山崇道堂有宿舍,再有什麽,我就接他們到我那裏住,總不會虧待了孩子。”
得到保證的程泓與汪禮都舉杯表示了感謝,這兩位的孩子照說比同學背景略差,能入崇道堂乃是內部操作。
池修之對朱寰舉杯:“令郎近來可好些了?”
“承蒙韋相公照顧,可是受益良多!”
鄭琰動了動耳朵,眼角抽了兩下。朱寰這聲音明顯跟剛才說話的時候不一樣了,像是電子合成音在念劇本,鄭琰就知道朱寰這是在言不由衷。
朱寰這人本身水平不差,要不池修之也不跟他結交了,而他之所以這麽多年了還做禦史,也只能做禦史就是因為這貨特麽不會作戲!朱禦史也算是朝上一朵大奇葩了,不管是誰,哪怕是當初的二百五梁橫,也有假惺惺麻痹群眾的時候,還曾經欺負過幾個人的眼睛。
朱寰智商比梁橫高三等,情商比梁橫高八百檔,卻死在演技這一項上。人在江湖飄,怎麽能離了客套?偏偏朱寰不知道為什麽,一要跟人客套了,說話的腔兒都變了!表演越與內心相背離,表現的就越生硬,裝都裝不下去。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有點臉皮的人都要讓自己順勢“正直”起來了。這也是為什麽朱寰明明與池氏夫婦交情不錯,自己也有能力,池氏夫婦有能力也想幫他,最後他還是在禦史臺這個清水衙門混的原因。
朱寰有五子,第三子朱方前陣兒被揪個小錯兒罷了職,出手的是韋知勉。朱寰心中自然不痛快,他兒子有錯,卻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卻被削成白板了,讓人不記恨都不行。
鄭琰笑道:“年輕人,這個時候吃點兒小虧也不算是壞事,吃一塹長一智,總比老大年紀了再折了腿強。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也沒什麽大不了。”
聽到鄭琰變相的保證,朱寰的聲調又恢覆了正常,詞句間的停頓也符合正常人類的審美標準了:“娘子說的是。”
除了這個小插曲,其餘一切都很不錯,朱寰作為本年度輪職留守京城的人,也很放心地留了下來。
遷往熙山的路是大家都走慣了的,提前派人清理道理、打掃衛生、布置警戒,這一路走得十分順利。鄭琰一度乘馬而行,心中大為惋惜:要是望遠鏡能現世就好了!多熙山多好的環境啊,學生們可以補充天文地理知識,促進唯物教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撕碎蒙昧專制的利器啊!
有眼下這樣的成果已經很不錯了,由於遷到熙山的人群不是一天之內全部遷到的,總有個先來後到,亦有如程、汪這樣家中長輩不能到熙山而要住校的學生,鄭琰安頓好家裏又安排學校。
大家對住校都不怎麽抵觸,此時常有遠道求學的學子,如果師傅好心,就讓他們依著師傅住下,跟住校也差不多了,倒是私塾裏面走讀的人略多些。名師們的弟子,尤其是入室弟子,很多都是近身侍奉的。
老師們在熙山校區也有住的地方,雙宅縮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裏繼續宅著,周邊驚喜地發現,他多做的那一整套的器具都被小心地搬到這裏來了。來不及擺放行李,周邊就手持放大鏡,熱情地投入到了科研活動中。對於鄭校長十分關註的活字事業,周老師表示,他已經研究完畢。
經過周邊的研究發現,陶活字對粘土、火的要求比較高,不如木活字方便,木板會變形的問題在他看來暫時不會出現:“需要印多少套書呢?”
是啊,需要印多少套書呢?就算是活字一直在重覆利用,又有多少書可印?全社會的要求水平上不去,優良的技術根本推廣不了!什麽鉛活字一類,周邊不是冶煉專家,在迷上透鏡之後,這個項目就要暫緩。
“這裏臨水,要是山長不介意,印刷坊就設在這裏好了。”周邊丟下最後的建議,又一頭紮進玻璃片兒裏了,留下鄭琰咬牙切齒。
活字印刷又遇到了一道障礙,鄭琰和周邊一個動口一個動腦,指揮著一群動手的人,把架子也搭好了,油墨也弄出來了,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揀字工人是要識字的!在鄉間小地主大半還是文盲的年代,找識字的工人這個任務未免艱巨。鄭琰不得征集識字的貧寒學子,如少年時的鄭靖業那樣的人物,許諾,每印一本書,底稿他們可以借閱,這才將將湊齊了十個人。
果如周邊所言,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也不需要印那麽多的書。
沒有什麽劃時代的轟轟烈烈,活字印刷坊就這麽悄悄地開張了,一本一本地慢慢印著書,每套書也就頂多印個十來本,印多了也沒地方放!
鄭琰略郁悶,又想起望遠鏡的事兒來了,心道,不著急,只要慢慢幹,總會有成果的。穿越者能做的,也只是緩慢的改變,尤其是對社會生活的推動,能夠很快見效的,反而是政治生活。
在印刷外沿河行走,猛然回神卻發現水邊長的植物略眼熟,這個……是粽葉?
話說鄭琰自從知道穿來之後沒有端午節,小的時候還想過包粽子,但是那個時候廚藝非常有限,想做也做不來。到了後來,已經習慣了沒有粽子的生活了,現在乍一見粽子葉,油然而生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
感慨畢,卷起袖子招呼人上來采粽葉,明天就吃它了!
取下粽葉回來沸水煮過,泡糯米、備餡料,剪絲線。試了數十個,終於包出了棱角分明的粽子,鄭琰的胳膊也累得發酸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專業人士去做了。
次日,煮好的粽子散發出清香,在鄭琰的示範下,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吃起了粽子。池修之喜歡吃蜜棗餡兒的,池春華喜歡吃鹹肉餡兒的,池憲什麽餡兒的都吃,三小什麽都不給吃——怕他們的胃消化不了,只給剝了只粽子鍋裏的鴨蛋吃。
吃得挺開心的一家人還不知道,此時邊關急警已經一路從北而來了——雙鷹王先動了手。
“青牛部畢竟勢衰,他們已經遷過一回了,雖則故土難離,到底傷了元氣,較之雙鷹王實在難成氣候,吃了幾場敗仗,就有退卻之意,”池修之對狄部的情況一直保持著高度關註,“雙鷹王兩敗青牛部,俘獲無數卻沒未乘勝追擊,反而以馬駿為使,往青牛部說其族人,約為兄弟,又許為婚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