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嫡子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零五章 嫡子
徐瑩痛快地拍板:“如此,多謝姑母啦。”
慶林大長公主也很痛快地道:“都是應該做的,有什麽謝不謝的呢?”江陰大長公主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口氣很是輕快:“這樣就好了啦,你也能安心養胎,交給她們也能放心。天氣漸漸熱了,也不要用太多的涼物。”
歪樓到了孕婦經上面。
皇後有孕是件大好事,完全沒有藏著掖著的必要,雖然沒有刻意宣傳,已經有許多人知道了。因後宮們都在掖庭,徐瑩管得又嚴厲,消息過去的時候就稍晚了一些,徐少君等人被這消息砸懵完了,收拾收拾過來道賀的時候,蕭令先已經到了。
彼時鄭琰已經離了昭仁殿,路過大正宮工作區的時候停了一小會兒,抓了一把錢讓個小宦官去把池修之叫來“偶遇”一下,順便傳遞了消息。出大正宮門的時候又遇到了郭靖,郭靖認得鄭琰的車,因是親戚,特意打了聲招呼。
鄭琰於車內回話,又順便告訴了他:“你快去等著,興許聖人一時開心叫你升官發財。”她一路就這麽拖拖拉拉,中途還派人往娘家遞了一回消息,不消多麽會兒,半個京城就傳開了。
這時蕭令先正在昭仁殿裏當著小妾的面誇老婆:“這孩子真是福星,今天收到的消息,青牛部戰敗,懼天威遁逃了!”徐瑩笑遂顏開,誰不喜歡聽吉祥話呢?眼風掃過眼色各異的後宮諸人,徐瑩得體地答道:“是聖人英明,將士用命。”
“都一樣,都一樣的。”蕭令先樂哈哈,他是得意的。一旦有了嫡子,意義就不一樣。而戰爭的勝利,似乎更證明了他是天命所歸,他的威信也能增加,以後對內推行改革,就會更順利。
“一戰而定,以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的。”蕭令先描繪著美好前景,全然沒有留意到徐瑩眼中的異色。當一個屬性為不靠譜的人說以後會越來越好,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徐瑩是不信的。
如果鄭靖業在這裏,他會告訴蕭令先,別做夢了,狄部裏一個變態眼瞅就要吞並八部一統全族,跟你幹仗了。
如果鄭琰在這裏,一定會告訴蕭令先,有夢想是好的,不過人還是要活得清醒一點。
一戰而定?快別天真了,就是先帝,也前前後後打了五六年的仗,還親征過。這還是在狄部分裂的情況下。
遇上一個有核心的、比較統一的游牧政權,打十年能基本安定,那算你走了狗屎運,打個二、三十年都是平常。遇上北方有雄主,對峙上幾十年也不稀奇。你頭疼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蕭令先的得意只維持了短短的三天。
他以為的“天威所致,兇狄遁逃”,實際上是“搶夠本了,戰略轉移”。在這三天裏,蕭令先的底氣十足,一面下令統計本次俘獲、損傷、獎勵,一面下令下詔責問青牛部,同時要派使巡諭諸狄以作威懾。
因為是天朝“勝利”了,而且蒙受了一些損失,所以蕭令先要求詔書的措詞要強硬。李神策明明白白翻了個白眼,只是當時蕭令先正在慷慨陳詞,沒有看到。李神策對於狄部的了解比別人都深刻,即使他沒有像鄭靖業那樣差點把狄八部給玩死——最近幾年他的心力都用在這個上面了,明明白白地感覺到了這其實的不對勁。
與蕭令先相比,鄭靖業、蔣進賢就老成多了,他們提出:“聖人,邊民受難,請先撫之。”
蕭令先才想起來,他一激動,當看著戰爭勝利的結果,忘了自家百姓還在受苦受難。這才令安撫臣民。
鄭靖業又提出:“三城被焚,宜重建,謹防狄人再範。”
蕭令先一臉便秘,顯然,他又沒想到。不過丞相就是幹這個活的,鄭靖業提醒了,沒耽誤事兒就好。再讓鄭靖業與有司合計築城的費用,如何遷民實邊一類。
如果禦座上坐的是先帝,鄭靖業肯定不敢這麽幹,這樣一條一條地拎出來,那是在紅果果地打皇帝的臉,證明皇帝無能想不到這些問題。遇上先帝,鄭靖業會寫個仔細的條列,用詞委婉地做一份計劃交給皇帝,讓皇帝去宣布。對現在的蕭令先,鄭靖業已經失了這份耐心。
所以說,有時候別以為大臣什麽事都提出來了就是真的為你著想了,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做法,裏面隱藏的心意是不同的。
蕭令先這菜鳥哪事老狐貍的對手?他見庶務已經安排妥當了,又沈浸在對狄勝利的喜悅中了。只要是雄性,就難免會熱衷於激烈碰撞帶來的快感。尤其軍事的勝利還能帶來政治上的收獲,接著滾雪球一樣的引來更豐碩的成果。青牛部進犯,也算是給蕭令先敲響了警鐘——不可疏忽了邊事。
蕭令先督促著中書舍人寫詔書。
寫詔書是個技術活兒,尤其是對外,不但有各種措詞的問題,還要考慮到兩國之間的歷史淵源與恩怨情仇。池修之、柳敏轉崗,只剩下蔣卓與鄭文博兩個中書舍人,這兩個人硬著頭皮寫好了草稿,蕭令先看了還覺得不滿意。他覺得沒有把他的意思給完全表達出來。
鄭文博是個實誠孩子,悶頭不坑聲。蔣卓壞一點,恭恭敬敬地請示蕭令先:“臣駑鈍,請聖人明示。”蕭令先的文化水平絕對不及蔣卓,他只覺得不好,卻又說不出哪裏不好來,只好賭氣似地吩咐蔣卓:“你去一趟鴻臚那裏,問問李神策狄部的情況,重新寫了來。”
蔣卓答應一聲就收拾好文具去找李神策了,實際上他是在磨洋工,一點也不肯出力。不為別的,就因為在蔣卓看來,你好歹是個皇帝,咱先寫道詔書撫慰邊民好嗎?你被人屠了三座城啊!難道不該先安撫民眾、查一查青牛部發的什麽瘋嗎?
鄭靖業與李神策已經分別在做這件事情了,以前對狄部不算忽視了,卻由於距離的原因沒有過分關註,也不可能把重點全放到這裏。狄部其實挺大的,事務千頭百緒,難以全盤掌握。現在有了一個清楚的目標,調查起來反而容易。
先是,鄭靖業接到了張進書的報告,抓到了幾個掉隊的青牛部傷兵,問了個大概,道是八部齊犯,以一個改了原先圖騰,而以雙頭鷹為新圖騰的部族為核心,大家都聽雙頭鷹部頭子的話。狄人語言與天朝語言殊異,用意譯來翻譯,其主自稱為“神命統治天下四方之主”。張進書還沒有抽風到這樣稱呼他,除了匯報情況之外,一概稱之為“雙鷹王”。
鄭靖業拿到情報,覺得這樣也算合情合理,卻沒有馬上報給蕭令先,他還有情況沒搞清楚呢。下令張進書繼續審:雙鷹王統一八部了嗎?如果統一了,之前八部分別遣使進貢是障眼法嗎?怎麽能表現得這麽自然?還有就是,能統一八部的王絕不可能是什麽庸才,必然有一個大計劃,他令青牛部打了頭陣,攻其不備取得大勝,為什麽勝而後遁?為什麽沒有展開一個大的進攻計劃?如果是八部齊進,取得的戰果肯定不止這些——那麽,他為什麽不這樣做?
張進書接到鄭靖業的密令,很快再次提審俘虜。玩計謀猜人心,張進書是非常信服鄭靖業的,哪怕本來覺得青牛部的俘虜已經交代得很痛快、很詳實了,還是一一逼問。青牛部的俘虜本來也不是什麽心機過於深沈之人,開始是騙了張進書,但是在張進書照著鄭靖業的密令一一盤問之後,臉色變得張進書都看出這其中有貓膩來了。
這年頭可不講什麽人權,刑訊逼供是常有的事情,衙門裏審案,還規定了可以用打板子的方式問訊。當然,老虎凳、辣椒水、烙鐵、皮鞭什麽的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不過如果你只是小小用那麽一下,也很少有人會抗議你兇殘,只有當你沈迷於開發新刑罰又或者弄出人命來了,才會大大提高被參劾的可能性。
青牛部被張進書用比較粗糙的刑罰折磨著,終於撬開了嘴巴。
鄭靖業也就接到了八百裏加急的情報:雙鷹王開始統一戰爭了。青牛部是不願意跟雙鷹王混的,反抗了一回,打不過雙鷹王,於是決定西遷,越過一道天然的障礙——大青山脈,往更西的草場去。哪怕對於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來說,遷徙也絕不是旅行,這是一場殘酷的自然淘汰,老弱病殘不用說了,連牲畜都要被“天擇”一回。
為了增加遷徙的存活率,青牛部需要準備更多的物資,於是在假意臣服之後,悍然發動了以搶劫為目的的襲邊行動。反正等會兒就要跑路了,也用不著跟天朝睦鄰友好。搶了一把就跑,如果能嫁禍給雙鷹部就更好了,兩家對掐,他正好能夠取得一個喘息的機會。
照青牛部對天朝的認知,遇了這樣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內部先吵一回。雙鷹王雖然討厭,但是眼光還是有的,他曾說過,天朝好磨蹭。等天朝吵完了,必定要暫時收縮準備一下,然後才是作出反應,先問責,再報覆。等這些步驟履行完了,青牛部早在新的草場安了家了。
鄭靖業心道:好的不靈壞的靈,還真讓七娘給猜著了。下令給張進書:遞解俘虜入京。他自己揣著報告去找蕭令先,哪怕已經萌生了炒掉老板的心意,在這個時候國內還是不能亂的。
蕭令先在跟蔣進賢大眼瞪小眼,一旁的蔣卓覺得他完全不用再寫廢話了:從蔣進賢的情報網來看,青牛部早跑得沒影兒了。
傅宗銓正在耀武軍呢,青牛部就從他的駐地不多遠的地方跑過,他不抓倆掉隊的都對不起他自己。傅宗銓遠沒有鄭靖業這麽老練,沒有聽出俘虜供詞裏的破綻,但是作為一名紮根邊塞的職業軍人,想依靠著軍功+朝中有人+家世,風光返朝的有為青年,他還是頗為認真地熟悉了一回邊塞環境。他發現青牛部撤退的方向與他們在這個季節放牧的草場方向呈了一個一百三十五度的斜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徐瑩痛快地拍板:“如此,多謝姑母啦。”
慶林大長公主也很痛快地道:“都是應該做的,有什麽謝不謝的呢?”江陰大長公主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口氣很是輕快:“這樣就好了啦,你也能安心養胎,交給她們也能放心。天氣漸漸熱了,也不要用太多的涼物。”
歪樓到了孕婦經上面。
皇後有孕是件大好事,完全沒有藏著掖著的必要,雖然沒有刻意宣傳,已經有許多人知道了。因後宮們都在掖庭,徐瑩管得又嚴厲,消息過去的時候就稍晚了一些,徐少君等人被這消息砸懵完了,收拾收拾過來道賀的時候,蕭令先已經到了。
彼時鄭琰已經離了昭仁殿,路過大正宮工作區的時候停了一小會兒,抓了一把錢讓個小宦官去把池修之叫來“偶遇”一下,順便傳遞了消息。出大正宮門的時候又遇到了郭靖,郭靖認得鄭琰的車,因是親戚,特意打了聲招呼。
鄭琰於車內回話,又順便告訴了他:“你快去等著,興許聖人一時開心叫你升官發財。”她一路就這麽拖拖拉拉,中途還派人往娘家遞了一回消息,不消多麽會兒,半個京城就傳開了。
這時蕭令先正在昭仁殿裏當著小妾的面誇老婆:“這孩子真是福星,今天收到的消息,青牛部戰敗,懼天威遁逃了!”徐瑩笑遂顏開,誰不喜歡聽吉祥話呢?眼風掃過眼色各異的後宮諸人,徐瑩得體地答道:“是聖人英明,將士用命。”
“都一樣,都一樣的。”蕭令先樂哈哈,他是得意的。一旦有了嫡子,意義就不一樣。而戰爭的勝利,似乎更證明了他是天命所歸,他的威信也能增加,以後對內推行改革,就會更順利。
“一戰而定,以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的。”蕭令先描繪著美好前景,全然沒有留意到徐瑩眼中的異色。當一個屬性為不靠譜的人說以後會越來越好,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徐瑩是不信的。
如果鄭靖業在這裏,他會告訴蕭令先,別做夢了,狄部裏一個變態眼瞅就要吞並八部一統全族,跟你幹仗了。
如果鄭琰在這裏,一定會告訴蕭令先,有夢想是好的,不過人還是要活得清醒一點。
一戰而定?快別天真了,就是先帝,也前前後後打了五六年的仗,還親征過。這還是在狄部分裂的情況下。
遇上一個有核心的、比較統一的游牧政權,打十年能基本安定,那算你走了狗屎運,打個二、三十年都是平常。遇上北方有雄主,對峙上幾十年也不稀奇。你頭疼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蕭令先的得意只維持了短短的三天。
他以為的“天威所致,兇狄遁逃”,實際上是“搶夠本了,戰略轉移”。在這三天裏,蕭令先的底氣十足,一面下令統計本次俘獲、損傷、獎勵,一面下令下詔責問青牛部,同時要派使巡諭諸狄以作威懾。
因為是天朝“勝利”了,而且蒙受了一些損失,所以蕭令先要求詔書的措詞要強硬。李神策明明白白翻了個白眼,只是當時蕭令先正在慷慨陳詞,沒有看到。李神策對於狄部的了解比別人都深刻,即使他沒有像鄭靖業那樣差點把狄八部給玩死——最近幾年他的心力都用在這個上面了,明明白白地感覺到了這其實的不對勁。
與蕭令先相比,鄭靖業、蔣進賢就老成多了,他們提出:“聖人,邊民受難,請先撫之。”
蕭令先才想起來,他一激動,當看著戰爭勝利的結果,忘了自家百姓還在受苦受難。這才令安撫臣民。
鄭靖業又提出:“三城被焚,宜重建,謹防狄人再範。”
蕭令先一臉便秘,顯然,他又沒想到。不過丞相就是幹這個活的,鄭靖業提醒了,沒耽誤事兒就好。再讓鄭靖業與有司合計築城的費用,如何遷民實邊一類。
如果禦座上坐的是先帝,鄭靖業肯定不敢這麽幹,這樣一條一條地拎出來,那是在紅果果地打皇帝的臉,證明皇帝無能想不到這些問題。遇上先帝,鄭靖業會寫個仔細的條列,用詞委婉地做一份計劃交給皇帝,讓皇帝去宣布。對現在的蕭令先,鄭靖業已經失了這份耐心。
所以說,有時候別以為大臣什麽事都提出來了就是真的為你著想了,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做法,裏面隱藏的心意是不同的。
蕭令先這菜鳥哪事老狐貍的對手?他見庶務已經安排妥當了,又沈浸在對狄勝利的喜悅中了。只要是雄性,就難免會熱衷於激烈碰撞帶來的快感。尤其軍事的勝利還能帶來政治上的收獲,接著滾雪球一樣的引來更豐碩的成果。青牛部進犯,也算是給蕭令先敲響了警鐘——不可疏忽了邊事。
蕭令先督促著中書舍人寫詔書。
寫詔書是個技術活兒,尤其是對外,不但有各種措詞的問題,還要考慮到兩國之間的歷史淵源與恩怨情仇。池修之、柳敏轉崗,只剩下蔣卓與鄭文博兩個中書舍人,這兩個人硬著頭皮寫好了草稿,蕭令先看了還覺得不滿意。他覺得沒有把他的意思給完全表達出來。
鄭文博是個實誠孩子,悶頭不坑聲。蔣卓壞一點,恭恭敬敬地請示蕭令先:“臣駑鈍,請聖人明示。”蕭令先的文化水平絕對不及蔣卓,他只覺得不好,卻又說不出哪裏不好來,只好賭氣似地吩咐蔣卓:“你去一趟鴻臚那裏,問問李神策狄部的情況,重新寫了來。”
蔣卓答應一聲就收拾好文具去找李神策了,實際上他是在磨洋工,一點也不肯出力。不為別的,就因為在蔣卓看來,你好歹是個皇帝,咱先寫道詔書撫慰邊民好嗎?你被人屠了三座城啊!難道不該先安撫民眾、查一查青牛部發的什麽瘋嗎?
鄭靖業與李神策已經分別在做這件事情了,以前對狄部不算忽視了,卻由於距離的原因沒有過分關註,也不可能把重點全放到這裏。狄部其實挺大的,事務千頭百緒,難以全盤掌握。現在有了一個清楚的目標,調查起來反而容易。
先是,鄭靖業接到了張進書的報告,抓到了幾個掉隊的青牛部傷兵,問了個大概,道是八部齊犯,以一個改了原先圖騰,而以雙頭鷹為新圖騰的部族為核心,大家都聽雙頭鷹部頭子的話。狄人語言與天朝語言殊異,用意譯來翻譯,其主自稱為“神命統治天下四方之主”。張進書還沒有抽風到這樣稱呼他,除了匯報情況之外,一概稱之為“雙鷹王”。
鄭靖業拿到情報,覺得這樣也算合情合理,卻沒有馬上報給蕭令先,他還有情況沒搞清楚呢。下令張進書繼續審:雙鷹王統一八部了嗎?如果統一了,之前八部分別遣使進貢是障眼法嗎?怎麽能表現得這麽自然?還有就是,能統一八部的王絕不可能是什麽庸才,必然有一個大計劃,他令青牛部打了頭陣,攻其不備取得大勝,為什麽勝而後遁?為什麽沒有展開一個大的進攻計劃?如果是八部齊進,取得的戰果肯定不止這些——那麽,他為什麽不這樣做?
張進書接到鄭靖業的密令,很快再次提審俘虜。玩計謀猜人心,張進書是非常信服鄭靖業的,哪怕本來覺得青牛部的俘虜已經交代得很痛快、很詳實了,還是一一逼問。青牛部的俘虜本來也不是什麽心機過於深沈之人,開始是騙了張進書,但是在張進書照著鄭靖業的密令一一盤問之後,臉色變得張進書都看出這其中有貓膩來了。
這年頭可不講什麽人權,刑訊逼供是常有的事情,衙門裏審案,還規定了可以用打板子的方式問訊。當然,老虎凳、辣椒水、烙鐵、皮鞭什麽的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不過如果你只是小小用那麽一下,也很少有人會抗議你兇殘,只有當你沈迷於開發新刑罰又或者弄出人命來了,才會大大提高被參劾的可能性。
青牛部被張進書用比較粗糙的刑罰折磨著,終於撬開了嘴巴。
鄭靖業也就接到了八百裏加急的情報:雙鷹王開始統一戰爭了。青牛部是不願意跟雙鷹王混的,反抗了一回,打不過雙鷹王,於是決定西遷,越過一道天然的障礙——大青山脈,往更西的草場去。哪怕對於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來說,遷徙也絕不是旅行,這是一場殘酷的自然淘汰,老弱病殘不用說了,連牲畜都要被“天擇”一回。
為了增加遷徙的存活率,青牛部需要準備更多的物資,於是在假意臣服之後,悍然發動了以搶劫為目的的襲邊行動。反正等會兒就要跑路了,也用不著跟天朝睦鄰友好。搶了一把就跑,如果能嫁禍給雙鷹部就更好了,兩家對掐,他正好能夠取得一個喘息的機會。
照青牛部對天朝的認知,遇了這樣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內部先吵一回。雙鷹王雖然討厭,但是眼光還是有的,他曾說過,天朝好磨蹭。等天朝吵完了,必定要暫時收縮準備一下,然後才是作出反應,先問責,再報覆。等這些步驟履行完了,青牛部早在新的草場安了家了。
鄭靖業心道:好的不靈壞的靈,還真讓七娘給猜著了。下令給張進書:遞解俘虜入京。他自己揣著報告去找蕭令先,哪怕已經萌生了炒掉老板的心意,在這個時候國內還是不能亂的。
蕭令先在跟蔣進賢大眼瞪小眼,一旁的蔣卓覺得他完全不用再寫廢話了:從蔣進賢的情報網來看,青牛部早跑得沒影兒了。
傅宗銓正在耀武軍呢,青牛部就從他的駐地不多遠的地方跑過,他不抓倆掉隊的都對不起他自己。傅宗銓遠沒有鄭靖業這麽老練,沒有聽出俘虜供詞裏的破綻,但是作為一名紮根邊塞的職業軍人,想依靠著軍功+朝中有人+家世,風光返朝的有為青年,他還是頗為認真地熟悉了一回邊塞環境。他發現青牛部撤退的方向與他們在這個季節放牧的草場方向呈了一個一百三十五度的斜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