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一章流民

關燈
第一百二十一章 流民

“太貴重了,我一寡居老婦,不合適。你們年輕,縱有家業也不要這樣鋪張。勤儉方能持家……”老太太雖然不會持家,說起道理來還是一套一套的。

池修之道:“您是長輩,正該鄭重。這是阿琰前天與聖人賭棋贏的貢緞,並無花費。”

池外婆這才收下了,生出皺紋的手輕撫過緞面,看得出她還是很喜歡的。谷氏略有憂愁,有些擔心鄭氏以富貴驕人。池修之已經換了話題,說起皇帝要讓才子們入京,池外婆臉上有了笑影:“又要有新句出來了。”

谷氏對文學比較感興趣,也聽住了,聽說有個天下聞名的才子詩人駱霽新要進京,帶著憂郁的眼睛一下子就放出神采來。只是不好意思問駱才子具體什麽時候到。

筆桿子們還沒進京,壞消息先來了——鄭琰接觸穿越很多年,頭一次遇到農民起義,當然官方的說法是“流民”。

二月裏,青黃四不接的時候,“冀、並二州流民起。”

黨爭的好處在這個時候就顯現了出來,你的治下出了問題,政敵是不會幫著你隱瞞的。誰的治下出現了事故,鄰近州郡的長官有落井下石的也有擔心會蔓延到自己轄區的,紛紛“幫忙”上報。在皇帝想辦法粉飾太平的時候出了這麽一檔子打臉的事兒,大家的面上也跟著不好看了起來。

皇帝首先就不高興,蔣進賢、韋知勉也跟著鬧心,鄭靖業是心情最輕松的一個。他早有預案,也早就下令各地準備了,連皇帝那裏都打了預防針,反正不管出什麽事兒,至少皇帝是不會怪他的。鄭靖業的能力是盡有的,出示的提醒也很及時,無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地方並沒有認真執行。又趕上太子被廢,人心惶惶的時候,尤其是官場人心不穩,這麽大一個國家,就有幾個地方出了岔子。

虧得最近政治還算穩當,鄭靖業處置有度,貪官汙吏下手還沒太狠,能過得下去的人占多數,才沒有烽煙四起。饒是如此,小農經濟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是差了一些,流民還是產生了,經過一秋一冬,到了春天實在捱不過去了,就有隱隱有了“農民起義”的跡象。

這還不算什麽,讓人郁悶的是有些人打出了“太子”的旗號,為了使這個旗號更真實,樸實的勞動人民還指出了奸黨——宰相們。聲稱是皇帝身邊有小人,於是太子讓大家“討賊”、“清君側”。蔣進賢、韋知勉皆榜上有名,鄭靖業由於還有“保護太子”的小舉動,部分起義軍倒是沒把他罵得太慘。反正,丞相沒攔著皇帝,就是壞人!一時之間舉朝皆奸黨。

這就讓人啼笑皆非了:鄭靖業黑太子黑得最兇殘好吧?

其實歷次農民起義的形式都很囧,如果你去細數一下就會發現,起義都會打出一些旗號,玄幻一點的用宗教、沒文化一點的用邪教、有政治頭腦的借用一些聽起來牛X的人的名號。反正就是一個意思:咱們是師出有名的。

上面皇帝鐵青一張臉,下面眾臣一臉便秘的模樣,鄭靖業也跟著扮面癱。皇帝憤怒地道:“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不是已經下令預防了麽?”不是應該天下太平的麽?

韋知勉起身回奏:“去年欠收,或有流民,只因天災。只要稍作賑濟,今年風調雨順,再無大礙。”

皇帝依舊不開臉:“天災?朕看是人禍!舊年便已有天旱之兆,為何不早作預防?”皇帝這會兒記性又回來了,想起來鄭靖業不但寫過折子,還當面提到過這檔子事兒。

韋知勉被迫當了許多年的布景板,這回說了一回中肯的話,還被老板罵,自覺不走運,乖乖閉嘴。蔣進賢耳朵一動,眼睛向下面一掃,蔣系骨幹想起昨天開的小會,兵部左侍郎楚賁自覺出列向皇帝建議:“救兵如救火,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先處置了眼下急事為要。臣請進兵圍剿,眼下匪患才起,正宜迎頭痛擊。”

皇帝稍稍冷靜了下來,剿是必須剿的,關鍵是怎麽個剿法,又要派誰去剿,這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決定的。這些“流民”共有好幾股,還分在不同的州郡,是派幾部官兵呢還是就派一支強幹的部隊?又讓誰去統帥比較好?軍國大事,過於一言堂了不好,至少也要走一個形式。

皇帝召開小會,丞相、六部尚書、九卿都留了下來。

這邊兒正在解決正事兒,開完會的其他人就閑了下來。為了表明自己沒有白拿朝廷的俸祿,言官們開始發動了,挽起袖子幹起了老本行——參人。朝廷為什麽賑濟不到位?各地政府為什麽不作為?

又有太學生借此機會為太子鳴冤,青年學生嘛!也有部分真不了解內幕的正人君子上本給皇帝,言太子之冤,又說了傅氏的不忠不義,捎帶著說了丞相也有責任。丞相們的膝蓋都要被打成篩子了——皇帝兒子不乖也關咱們的事啊?

有這樣的機會不混水摸魚,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各人開始借機攻擊政敵,鄭黨理所當然地揭露出鄭靖業早有提醒,但是其他人不重視,說別人是瀆職。鄭靖業也沒少挨罵,因為他年年都報國泰民安,結果只是“區區旱災”,就有流民了。

說這話真沒良心,擱哪兒出了天災,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來說都是極大打擊,有存糧能過個一、兩年的,那是地主家。普通農民能熬到第二年秋收還有點餘糧就很不錯了。親,開國八十多年了,土地兼並好不好?哪那麽多自留地讓小自耕農有餘糧啊?

鄭靖業略有氣惱,也沒把這個太當回事。鄭靖業農民出身,很了解民情。凡是起義能成氣候的,無不是因為當時大環境很糟糕,比如,很多人吃不上飯。否則,你就是打出玉皇大帝的名頭,也沒幾個人願意跟你幹。小老百姓只要能吃得飽穿得暖,誰閑得蛋疼去造反玩兒啊?

迅速平定了叛亂就成了,反正他跟皇帝打過預防針了,責任推得一幹二凈。鄭靖業早有預案,反應最快,很快就提出了“只問首犯,餘者悉赦,各地重新造冊,既往不咎”的辦法,只殲滅首敵,給無知被挾裹的群眾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並且表示要親自監督發糧、發種子賑災,幫助恢覆生產。

聽到的人在心裏把鄭某人罵了個半死,鄭家祖宗十八代再次受到了熱烈的問候。鄭靖業多混蛋啊,這招得多狠啊?看他一副好人相兒,安撫災民,端的是慈愛長者。這根本是在掐義軍的命根子!

皇帝很開心,這才是他要的廉潔又高效的政府嘛!鄭靖業的所有建議裏“重新造冊”最得皇帝歡心。所謂重新造冊,是指重造戶籍與田籍登記表,趁著農民起義的東風,把被豪門兼並的土地再以國家的名義給重新分到農民手中。既維持了小農經濟的穩定,也給國家增加了賦稅,皇帝和朝廷還賺了好名聲又削弱了豪強大族的勢力。

鄭靖業還趁這功夫向皇帝推薦了幾個中層軍官:“癬疥之疾耳,殺雞焉用牛刀?”不用說,這幾個中層軍官也是鄭黨,派出去掙軍功的呢。他女婿吳熙和親戚郭靖都出去溜了一圈兒,也長了些見識,回來肯定能升兩級官兒——這也是應有之義了。

背後有皇帝撐腰,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楞是沒給別人插手的機會,鄭黨在軍界的勢力再次壯大。皇帝還很開心:“鄭卿真國之柱石!”險些沒把滿朝上下一群老男人的牙給酸掉。更讓人覺得討厭的是皇帝這個老糊塗蟲,他把鄭靖業的準女婿也給扔出去撈功勞了,池修之作為中書舍人,似這等活動本就有資格攙上一腳,皇帝也就很大方地把他給外派了:“宰相當居中調度,不可輕易出京,讓池小子去吧。”

“他憑什麽呀?”這麽不淡定的人是鄭琰,她未來老公要去險地,她能開心得起來才怪,“池郎年未滿二十,讓他獨當一面走這麽遠,聖人安的什麽心呢這是?”池修之再年少有為,在官場也是講究個資歷的,資歷這個東西並不是沒有用的、腐朽的論資排輩,它還可以代表另一樣東西——經驗。空有理論知識是沒用的,沒一點經驗,沒有經過實踐,冒然就讓人去做一件從沒做過的事情,成了是運氣,敗了也是平常。池修之還年輕,完全可以當個副手,跟個老手走一遭,積累一下實踐經驗和常識,下一次再獨當一面。用不著頭一次就這樣冒然出手,萬一有個閃失,那是寫在檔案上的汙點。

鄭靖業揚手給鄭琰的後腦勺兒來了不輕不重的一巴掌:“你還發上牢騷了!放心吧,新安侯家給我寫了保票了,把他好好地帶回來,不讓他出事兒。男人嘛,總是要經歷些風雨的!你那是個什麽怪樣子?嗯?”那是你男人啊還是你兒子啊?護成這樣!鄭老頭兒腹誹著。

“你還別不樂意,太平盛世,能遇上這樣的事情可不容易!你不想他去,還有人搶著去呢!”說到最後鄭靖業就開始冷笑。

鄭琰的註意力被轉移了:“誰啊?”

“還能有誰?左右不過那幾個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