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三十九章 諸事煩亂

關燈
不管外面的人怎麽折騰,怎樣的使手段,做為一國之君的康熙仍然按部就班的實行自己的計劃,慢慢的進行著改革。

康熙這幾天心情很好,萬壽節那天,毓秀給他的壽禮也讓他滿意極了。想到這個,隨手從旁邊炕櫃的小抽屜裏,摸出了一個荷包,繡著黑地金龍。打開荷包,摸出一塊素絹,展開絹帕,映入眼簾的是毓秀那一筆絹秀的簪花小楷。

康熙目光溫柔,輕撫著絹帕上的字跡,細看去,那字分明是用發絲繡上去的,內容正是毓秀生日時,他贈給她的那首關睢。

“皇上,熊大人、周大人、張大人過來了。”梁九功進來稟告,眼角的餘光不小心的看到了康熙又在拿個荷包看,他不由得把頭又壓低了些,表示自己沒有看到皇帝開小差兒。

“哦,讓他們進來。”康熙萬分愛惜的把絹帕再度放回荷包內,然後將荷包放入懷裏。

“恭請皇上聖安。”熊賜履在打頭,周培公和張英兩人跟在後面,依次進門,先給康熙行禮問安。

康熙溫和道:“平身吧。梁九功,給熊師傅他們搬個坐兒。”

“謝皇上。”三人謝恩之後,同時起身,動作整齊劃一的很。咳,具說清朝的大臣們給皇上行禮都是規範的,而且每天在家都必須練習,就怕那次磕頭磕錯了,把頭上的烏紗帽給磕掉了。

毓秀以前偶爾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還曾懷疑過其真實性,後來穿到這裏之後,才發現這事兒決對再真實不過了。靠,這些清朝皇帝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麽,天天不想著怎麽發展國力、發展武力,就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做文章,難怪科技倒退一大步,還養出一群不事生產的八旗子弟,敗家子

梁九功帶著小太監搬來三個繡墩,熊賜履等人再次謝恩之後,小心的坐了半個椅面,挺直了脊梁。

“朕今日叫你們來,是為了今科大比。朕過幾天便要去盛京,怕回來的時候,時間太緊趕不緊,先找你們來議議。”目光掃過張英和周培公,尤其是後者,更是停留得久了一些。見到面色白凈,溫文爾雅的周昌,康熙心裏得意,他又抓了個可用之人。特別是這個人,文武全才,在要打仗之前能把他挖出來,可真是太好了。

周昌字培公,清康熙年間非常有名的人物,平察哈爾部叛亂和三藩之亂,都給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他單槍匹馬、七進七出王輔臣軍營,終於說服王輔臣投降清廷,更是表現出了其過人的智慧。可惜,飛鳥盡,良弓藏,周培公就算有一腔愛國之心,奈何他是漢人,在清初的軍中自然受滿人排斥,三藩之亂後,被派往山東任職,終是因為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後來噶爾丹叛亂,康熙又調了他任盛京提督,最後卒於任上。可以說,從周培公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清朝初年,漢族官員的下場。有真才實學的,又忠心為國的,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麽美妙。

康熙翻找記憶的時候,自然也把可能用的人才都詳細的列了出來,對於周培公這樣好用的人,怎麽可能讓他閑著。而且,他也吸取的那個倒黴的教訓,一定得頂住壓力,把這些真心做事的人保下來。

“皇上,臣認為考題還可,但是考官必要先訂下來。”熊賜履率先開口,他雖也算是康熙的老師,康熙也一口一個熊師傅的叫著,可他心裏明白,康熙對他真的是不大重視,尤其是對理學,更是有些厭煩,反到對明末的一些論調持有肯定意見。為了自己能夠在朝中立得再穩一些,這次科舉的主考他是勢在必得。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起漢民族的這些學子們的某些共同特點,小時候上學,寒窗苦讀,是為了金榜提名,一舉成名天下知。金榜提名之後,必定要做官,最好先入翰林,賺夠了清名,再做實權官員,兼任幾任主考官,多些門生,最後一舉入閣,在內閣相位退休,死後得個文正、文和的稱號,這一生算是完滿了。在他們這一生中,中進士、入翰林、進內閣是最正確的道路,其次便是要做主考取士,當天下舉子官員的老師,舉子中了進士,做了官,也還是他的學生,這樣關系網就全了。

現在熊賜履眼看著自己進內閣的希望不太大,還趕不上後來張英和周培公兩人,他就開始謀取另外的一條路,去當主考。

要說康熙對熊賜履這人吧,還算是比較看重的,雖然這人號稱理學大家,可是要說有什麽制國的真本事,木有就是盛在比較好名,為官還算清廉公正,現在人才少,他才將就著用了。

“培公要隨我去盛京,敦覆要接管一下江南河堤之事,熊師傅便為此次的主考吧。”康熙是什麽人,早就看出來熊賜履的小算盤。可他相信,熊賜履這人膽小,讓他去搞什麽科場舞弊,他還真不敢。現在的朝中的官兒啊,不求他們有多大的驚天之才,只求有敬畏之心,懂得不敢兩字,就算是好的了。

康熙暗自苦笑,現在吏治就開始敗壞,他看著著急,卻還不能全都收拾掉了。唉,一口氣吃個胖子的事兒,那只是在幻想裏。

熊賜履心中高興,皇上同意了,說明他還是挺看重我的麽。一般來說,科舉取士是國家重中之重的事情,選出來的人都是要當官兒的,能不重視麽。一般做主考官的人,必然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人,也怪不得熊賜履高興。

主考有了,還得再有兩個副主考,還有一些具體辦事的人員,康熙讓他們回去擬個名單報上來,他做最後決定。

科考的事完結之後,康熙又提起了另外一個比較讓他頭疼的問題。昨夜在仙境裏,太虛沒有出現,只在書房裏的玉壁上出現了一行字,“四月二十九日,黃河歸仁堤大決口,淮湯田地被淹。五月,暴雨成災,黃河、淮河並溢。”康熙猛然一驚,急忙去翻找記憶,卻發現記憶中也不過些重大事件,對於這種年年都決口的黃河,他還真沒有多少印象。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康熙今天把手下的重臣叫了來,打算把加固黃河、淮河河堤之事提上日程。“敦覆,你辛苦一次,去河道總督衙門宣旨,讓他們今年四月十五之前,必須加固黃河、淮河的河堤。今天的汛期就要到了,朕不希望聽到河堤決口的消息。”說完,他擡了擡手。梁九功迅速的從書案上拿過一個康熙寫好的聖旨,交到了他的手裏。

“敦覆,傳過旨意之後,來盛京與朕會合。”康熙把手中的聖旨鄭重的交到了張英手裏。

張英不知道康熙為什麽對河堤如此重視,按理來說,冬天的時候,不是已經維護過了麽?不過,他見康熙神色鄭重,便恭恭敬敬的跪地,低頭擡手,接過聖旨,“臣,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聖旨送到勒大人手中。”

張英不知道的是,在黃綾匣裏,還有康熙寫的一封密信,他之所以派張英前往,就是因為他的清廉,不會借著欽差的身份,在勒輔那裏刮治河的銀子。

“培公留下,熊師傅、敦覆跪安吧。”康熙端起茶碗,喝了口茶,遣退了兩人。

“皇上,圖海大人請見。”魏珠兒進來回話。

“讓他進來。”記憶中的圖海與周培公兩人相知相惜,而且配合默契,希望如今他們兩人還能如記憶中的那般。康熙已然決定了這次打羅剎的主將,就是圖海和周培公兩人。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與這兩人好好研究一下,該怎麽樣進兵,才能保證以最少的傷害換取最大的勝利。

康熙算計著要出兵雅克薩的時候,毓秀也在西內豐澤園內迎來了自己的家人。

覺羅氏帶著赫舍裏氏並文秀、靈秀兩人一道進的宮。

“瑪嬤、額娘快起來,咱們自家人,不用這麽多禮。”覺羅氏自她大婚之後,已經進宮看她好幾次了,可是每次看到她們跟自己行禮,毓秀心裏總是酸酸的,難受極了。在這深宮裏,雖然康熙、姑姑對她都很好,可她還是想念自己的家人。只是見面之後的禮節問題,讓她對跟家人見面又怕又怨。心中不只一次的抱怨萬惡的封建禮儀,可是又不得不遵守它。必須這種封建禮儀是她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最基本的法則,在它沒有被顛覆以前,也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覺羅氏被毓秀拉了起來,又見赫舍裏氏被素問扶住了,她才笑著拉覺羅氏坐在了炕上,“瑪嬤足有兩個月沒來看我了,怪想您的。”

覺羅氏慈愛的看著孫女,見她面色白裏透紅,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帶出來的幸福之感,便知道她過得不錯。何只是不錯,簡直就是太好了。心中安慰之餘,面上的笑更和藹了些,“娘娘雖是皇後,可這裏畢竟是皇宮,怎麽好常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