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靖難
關燈
小
中
大
第71章 靖難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
英國公張輔,筆直地挺立在幹清宮外,已經快兩個時辰。
晚風習習,深邃高遠的空中繁星點點,巍峨的宮殿層檐重宇,在深青的夜空中宛如天上宮闕。
張輔的腳邊蜷著一個人,捆得結結實實,口中塞著布條。夜色中看不清,柴山又瞥了一眼,確定是沒見過的。緊急軍情,可是皇帝不答聲,怎麽辦呢?自己可不敢再敲門了,宮裏傳出的聲音,聽著都面紅心跳。
柴山想了想,對張輔道:“張大人你再等一下,我去請海伴伴來。”張輔微微點頭,並不催促。
不一會兒,海壽跟著柴山匆匆走來。見了張輔不及寒暄,直接問道:“緊急軍情?”
張輔點點頭,踢了一腳地上捆著的人:“這是漢王府來的。”
海壽心中一驚,不再多問,轉身便到了宮門前。輕輕拍門,叫道:“陛下!陛下!”
隔著厚厚的宮門,仍然能聽得見裏面的聲音。海壽有些尷尬,使勁咳嗽了一聲又拍了拍門高聲道:“陛下!張輔候在門外,帶了個俘虜,說是漢王府來的。”
裏面的聲音頓了頓卻沒有停,過了好一會兒,皇帝才懶懶地道:“進來吧!”
海壽推門進宮,對一地的狼藉面不改色,俯身快速地收拾整齊,又服侍皇帝套了件單衣,簡單攏了攏頭發,才道:“陛下,老臣傳張輔了?”後面的暖閣裏“咭”地一聲輕笑,朱瞻基回頭喝道:“你別出聲!”嘴角眉梢卻滿是笑意。
張輔大步進了宮門,一手拎著俘虜。朱瞻基不等他跪拜行禮結束,便側頭吩咐海壽:“松綁。”
海壽見短短一瞬間,年青的皇帝已絲毫不見慵懶散漫,恢覆了滿臉的威嚴霸氣,心中暗暗稱讚。
俘虜松了綁歪在地上,自己動了動手腳,“呸”地吐出口中白布,連連咳嗽,卻並不跪拜。朱瞻基望了望,倒有些面熟,想起是在南京漢王府上見過的。
海壽喝道:“大膽!見了陛下還不跪?”
俘虜大約是心知無幸,不理不睬、也不擡頭。
朱瞻基望向張輔,張輔道:“稟陛下!這個人是漢王府的天策衛隊的隊長,名叫枚青。”暖閣中“咯噔”一響,朱瞻基咳嗽一聲,又擺擺手示意無事,張輔怔了怔便接著道:“陛下知道,漢王與微臣是幾十年的交情,一向關系不錯。枚青以前也來過臣家裏,漢王有時候帶些樂安的土產。今天傍晚時間他又來到臣的家中,臣不疑其它,便讓他歇下了。”
朱瞻基靜靜聽著,並不說話。
張輔伸腳踢了下枚青:“沒想到這個大逆不道的東西,到晚進了臣的書房,說是有要事稟告。卻原來、原來漢王要造反!”頓了頓又道:“漢王讓枚青來,要臣做他在北京的內應,山東一起兵,讓臣在北京,就、就攻入宮中,犯陛下龍體。”說到這裏,張輔滿額頭的汗水,神色也不安之極。
朱瞻基知道他的意思,溫言道:“張卿放心。朕知道你本與漢王叔交好,並不介意。何況今晚你連夜進宮,足見對朕的忠心。”
“忠孝節義”,忠、本是中國人排在第一位的道德準則。歷史上,有多少為了這個字不惜舍命的英雄? 張輔是三朝老臣,更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何況,張輔現在已經是英國公,幫助漢王造反,即使成功也不過是英國公罷?朱瞻基有些好奇,漢王、憑什麽來勸張輔?就憑當年的交情嗎?幾十歲人了,怎麽那麽天真?
張輔松了口氣,道:“謝陛下隆恩。陛下,微臣揣測枚青此次來京,不止見臣一人,可是微臣問了這反賊多次,他就是不肯說。”說著又踢了枚青一腳。枚青一動不動,還幹脆閉上了眼睛,一副打死也不說的樣子。
朱瞻基忽然笑了笑,不緊不慢地說道:“枚青,四十一歲,祖籍應天府江寧。父早亡,六十六歲的老母如今住在秦淮河畔琵琶巷五十七號,由枚青三十八歲的妹妹一家四口侍奉。枚夫人帶著十四歲的女兒、十一歲和八歲的兩個兒子,於六月十二也到了此地,至今住在一起。海伴伴,朕說的對嗎?”
枚青倏地睜開眼睛,再不像剛才那般無所畏懼。
海壽畢恭畢敬地答道:“陛下聖明!這一家九口,按陛下吩咐,好好看著呢,沒敢怠慢。”
張輔在一旁,心中驚疑不定:堂堂皇帝,竟然對漢王府的一個衛隊長如此了如指掌!那枚青以前來家裏,皇帝定都是知道的!倘若今日不是捉了他連夜進宮……張輔不敢想下去,額頭的汗水涔涔滴下。
他哪裏知道,皇帝怎麽可能關註到每一個藩王的屬下?但是二月瑈璇進北京時被漢王劫走,朱瞻基得榮冬榮夏報告後大怒,面上雖不動聲色,卻將當日動手的人都查了個一清二楚,這枚青便是首當其沖的一個。只是始終,也沒查出來消息是如何走漏的。
枚青聽了海壽的話,不由得渾身顫抖,面上肌肉扭曲,顯然在做激烈的鬥爭。本以為家裏九口躲在這鬧市中,誰也料想不到、反而安全。誰知道皇帝一清二楚,隨口報了出來,這可是大明天子啊!
朱瞻基靜靜望著,並不催促,目光中甚至一絲喜怒也無。
半晌,枚青“噗通”拜倒:“陛下!小的該死!小的都說出來,求陛下饒了小的一家!”
朱瞻基冷冷地道:“說!”
枚青顫抖著聲音:“張大人之外,王爺讓小的第二個去找的是陽武侯薛祿。”朱瞻基“哦”了一聲,不由得眉頭緊皺。這薛祿是永樂大帝自燕王府時的老將,靖難和北征時都立過不少功勞,與朱高煦是戰友、關系極好。枚青又說了四個名字,都是些軍中的高級將領,朱瞻基有些意外,暗自沈吟。
最後,枚青覷著皇帝的臉色,見他神色淡淡,始終沒有開口饒了自己家人,開始著慌,急急忙忙地恨不得掏出心來,又道:“陛下!還有一個兵部的主事孫重。”
朱瞻基聽這名字有些耳熟,望了望海壽。海壽面色有些驚訝,見皇帝望過來,連忙道:“是皇貴妃孫娘娘的弟弟。”
枚青急道:“對對對,就是國舅爺。和我們小王爺一直玩得好,上次那個陳姑娘來北京的時間,就是他告訴我們小王爺的。小人的包袱裏,有王爺給他的信件禮物。”
朱瞻基一直不動聲色,聽到這裏卻一拍龍案,顯是怒極,喝道:“押下去!傳薛祿!”又側頭對張輔道:“去!將枚青的包裹取來!”
海壽張輔領命而去,幹清宮恢覆了寧靜。柴山帶著宮女靜靜打掃,又奉了些點心來。
瑈璇自暖閣中走出,見朱瞻基一手支頤,還是怒不可遏地樣子,便輕輕走到他的身後,摟住了,摩挲著他的頭頂。好一會兒,朱瞻基漸漸平靜,氣狠狠地道:“你放心!我一定廢了她!”
原來是孫重洩密給漢王!可孫重如何會有瑈璇進京的時間?朱瞻基自問只告訴過太後,那自然是太後不知怎麽和孫巧說起。而孫巧告訴弟弟,很難相信是偶然。
瑈璇輕聲道:“哥哥,你一心護著我,我很高興。不過投鼠忌器,母後在,你得體諒母後的心情。”
朱瞻基氣道:“那還能算了?你差點丟了性命!”
瑈璇笑嘻嘻地道:“不是沒丟嘛!好好的、我在這兒呢!別氣了。”朱瞻基哼了一聲,不答言。
瑈璇咳嗽一聲,肅容道:“哥哥,恕我多言,這漢王謀反一事,你有一件當務之急,須得越快越好。”
朱瞻基不解地看向她、昔日的狀元翰林。瑈璇秀眉一軒,說出一番話來,聽得朱瞻基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兩人手指在案上畫了又畫、相視而笑。
宣德元年八月十二日,漢王朱高煦在山東樂安起兵,傳檄號稱“靖難”,要鏟除以夏原吉為首的朝中奸臣。當年燕王朱棣就是用這“奉天靖難”的旗號,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漢王崇拜父親,覺得這一招好使、確實是造反的最佳理由,便照樣搬用。
檄文很快傳到北京,群臣嘩然。尤其是夏原吉,搖頭嘆氣,漢王原來覺得我是這麽個誤國誤民的大奸臣?
太和殿前廣場的內東側、文樓中,皇帝召集了五位內閣大學士與一些文武重臣,緊急商議漢王起兵一事。
張輔第一個站出來,慨然道:“陛下!臣請兩萬兵馬!保證將反賊朱高煦活捉回來!”慷慨激昂,義務反顧。滿滿的自信來自於曾經的赫赫戰功,這個曾經靠騎兵打敗了象陣的英國公,無疑是當今大明朝廷武將第一人。
陽武侯薛祿也隨即出列,大聲道:“陛下!臣請戰樂安、捉拿反賊朱高煦。”說著說著語聲哽咽,竟然流下淚來。
眾人愕然。堂堂名將陽武侯,當眾哭?金幼孜本站在薛祿之前,連忙側身輕輕拍了拍他意示安慰。
朱瞻基皺了皺眉,這薛祿與朱高煦幾十年的交情,情真意厚。雖然為了盡忠願意一戰,可忠義不能兩全,想到漢王,大約也心中悲傷。
楊榮不待皇帝發話,急忙道:“陛下!此次漢王謀逆,臣建議陛下禦駕親征,一舉蕩平反賊,以安天下之心。”
張輔立刻反對:“張大人!戰場上刀箭無眼,誰都不能保萬無一失,如何能讓陛下冒這個險?臣與漢王交往數十年頗為相熟,漢王面上雖然兇悍,其實色厲內荏,臣敢下軍令狀,一定將他活捉!”
楊士奇道:“英國公出馬,相信可以平叛。只是陛下登基不久,漢王又效仿太宗,打的清君側靖難旗號。多少人首鼠兩端、唯利是視。陛下禦駕親征,正可振天子雄風、去庸人之疑。”說著有意無意看了一眼薛祿。
朱瞻基明白楊士奇這一眼的意思,倒不是鄙薄或者不信任薛祿。似薛祿這樣與漢王交情不淺的武將,朝中著實不少,即使張輔去順利將漢王抓回,這些人的心裏,恐怕也還是向著漢王,對自己這個皇帝並不心服。而天下輿論和民心,此時在搖擺之間,自己出馬,才是立刻占領輿論、收服民心的最好辦法。
然而禦駕親征,可是件大事……朱瞻基一時猶豫不決,看向夏原吉。
夏原吉此時已六十歲,身體又不大不好,每日上朝需兩個人攙扶,皇帝特意送了幾名侍女給他。夏原吉先是推辭,認為這是勳臣才有的待遇。朱瞻基卻堅持:夏卿你就是朕的勳臣。好笑的是這次漢王的造反檄文,說是靖難清君側,列舉了朝中幾個重臣的罪狀,夏原吉這侍女攙扶上朝一事、被列為罪狀之一。
此時見皇帝詢問自己,夏原吉沈吟良久,緩緩說道:“陛下記得李景隆嗎?” 李景隆,這本是個眾人不大敢提起的名字。燕王靖難之時,建文帝誤用李景隆,先是葬送了幾十萬傾國之軍,又開金川門迎敵,生生將江山送給了燕王。
朱瞻基聽了這個名字,全身一震。夏原吉接著道:“漢王本是陛下的皇叔,這一次效仿太宗‘靖難’,其意甚是歹毒。軍中自將領到普通士兵,似李景隆一樣,認為這是皇上家事、想開金川門的不在少數。年紀大的畏懼漢王的就更比比皆是,見到漢王,很難說會怎麽樣。陛下只有禦駕親征,才能擊敗漢王的謬論,才能確保軍心。”
這些道理、和剛才想到的是一樣的;不過建文帝這個失敗的教訓,更讓自己警醒。“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夏原吉不敢說建文帝或朱允炆,委婉說的是李景隆的名字,這可就是二十幾年前的事。
夏原吉見朱瞻基凝神思索,接著道:“漢王剛剛舉事,陛下一定要先聲奪人,親征的檄文今日便發,大軍更是兵貴神速。”
朱瞻基聽到這裏,不再猶豫:“好!朕便親征!張卿速去準備,明日大軍便出發!楊卿擬朕討逆旨意,傳檄天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
英國公張輔,筆直地挺立在幹清宮外,已經快兩個時辰。
晚風習習,深邃高遠的空中繁星點點,巍峨的宮殿層檐重宇,在深青的夜空中宛如天上宮闕。
張輔的腳邊蜷著一個人,捆得結結實實,口中塞著布條。夜色中看不清,柴山又瞥了一眼,確定是沒見過的。緊急軍情,可是皇帝不答聲,怎麽辦呢?自己可不敢再敲門了,宮裏傳出的聲音,聽著都面紅心跳。
柴山想了想,對張輔道:“張大人你再等一下,我去請海伴伴來。”張輔微微點頭,並不催促。
不一會兒,海壽跟著柴山匆匆走來。見了張輔不及寒暄,直接問道:“緊急軍情?”
張輔點點頭,踢了一腳地上捆著的人:“這是漢王府來的。”
海壽心中一驚,不再多問,轉身便到了宮門前。輕輕拍門,叫道:“陛下!陛下!”
隔著厚厚的宮門,仍然能聽得見裏面的聲音。海壽有些尷尬,使勁咳嗽了一聲又拍了拍門高聲道:“陛下!張輔候在門外,帶了個俘虜,說是漢王府來的。”
裏面的聲音頓了頓卻沒有停,過了好一會兒,皇帝才懶懶地道:“進來吧!”
海壽推門進宮,對一地的狼藉面不改色,俯身快速地收拾整齊,又服侍皇帝套了件單衣,簡單攏了攏頭發,才道:“陛下,老臣傳張輔了?”後面的暖閣裏“咭”地一聲輕笑,朱瞻基回頭喝道:“你別出聲!”嘴角眉梢卻滿是笑意。
張輔大步進了宮門,一手拎著俘虜。朱瞻基不等他跪拜行禮結束,便側頭吩咐海壽:“松綁。”
海壽見短短一瞬間,年青的皇帝已絲毫不見慵懶散漫,恢覆了滿臉的威嚴霸氣,心中暗暗稱讚。
俘虜松了綁歪在地上,自己動了動手腳,“呸”地吐出口中白布,連連咳嗽,卻並不跪拜。朱瞻基望了望,倒有些面熟,想起是在南京漢王府上見過的。
海壽喝道:“大膽!見了陛下還不跪?”
俘虜大約是心知無幸,不理不睬、也不擡頭。
朱瞻基望向張輔,張輔道:“稟陛下!這個人是漢王府的天策衛隊的隊長,名叫枚青。”暖閣中“咯噔”一響,朱瞻基咳嗽一聲,又擺擺手示意無事,張輔怔了怔便接著道:“陛下知道,漢王與微臣是幾十年的交情,一向關系不錯。枚青以前也來過臣家裏,漢王有時候帶些樂安的土產。今天傍晚時間他又來到臣的家中,臣不疑其它,便讓他歇下了。”
朱瞻基靜靜聽著,並不說話。
張輔伸腳踢了下枚青:“沒想到這個大逆不道的東西,到晚進了臣的書房,說是有要事稟告。卻原來、原來漢王要造反!”頓了頓又道:“漢王讓枚青來,要臣做他在北京的內應,山東一起兵,讓臣在北京,就、就攻入宮中,犯陛下龍體。”說到這裏,張輔滿額頭的汗水,神色也不安之極。
朱瞻基知道他的意思,溫言道:“張卿放心。朕知道你本與漢王叔交好,並不介意。何況今晚你連夜進宮,足見對朕的忠心。”
“忠孝節義”,忠、本是中國人排在第一位的道德準則。歷史上,有多少為了這個字不惜舍命的英雄? 張輔是三朝老臣,更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何況,張輔現在已經是英國公,幫助漢王造反,即使成功也不過是英國公罷?朱瞻基有些好奇,漢王、憑什麽來勸張輔?就憑當年的交情嗎?幾十歲人了,怎麽那麽天真?
張輔松了口氣,道:“謝陛下隆恩。陛下,微臣揣測枚青此次來京,不止見臣一人,可是微臣問了這反賊多次,他就是不肯說。”說著又踢了枚青一腳。枚青一動不動,還幹脆閉上了眼睛,一副打死也不說的樣子。
朱瞻基忽然笑了笑,不緊不慢地說道:“枚青,四十一歲,祖籍應天府江寧。父早亡,六十六歲的老母如今住在秦淮河畔琵琶巷五十七號,由枚青三十八歲的妹妹一家四口侍奉。枚夫人帶著十四歲的女兒、十一歲和八歲的兩個兒子,於六月十二也到了此地,至今住在一起。海伴伴,朕說的對嗎?”
枚青倏地睜開眼睛,再不像剛才那般無所畏懼。
海壽畢恭畢敬地答道:“陛下聖明!這一家九口,按陛下吩咐,好好看著呢,沒敢怠慢。”
張輔在一旁,心中驚疑不定:堂堂皇帝,竟然對漢王府的一個衛隊長如此了如指掌!那枚青以前來家裏,皇帝定都是知道的!倘若今日不是捉了他連夜進宮……張輔不敢想下去,額頭的汗水涔涔滴下。
他哪裏知道,皇帝怎麽可能關註到每一個藩王的屬下?但是二月瑈璇進北京時被漢王劫走,朱瞻基得榮冬榮夏報告後大怒,面上雖不動聲色,卻將當日動手的人都查了個一清二楚,這枚青便是首當其沖的一個。只是始終,也沒查出來消息是如何走漏的。
枚青聽了海壽的話,不由得渾身顫抖,面上肌肉扭曲,顯然在做激烈的鬥爭。本以為家裏九口躲在這鬧市中,誰也料想不到、反而安全。誰知道皇帝一清二楚,隨口報了出來,這可是大明天子啊!
朱瞻基靜靜望著,並不催促,目光中甚至一絲喜怒也無。
半晌,枚青“噗通”拜倒:“陛下!小的該死!小的都說出來,求陛下饒了小的一家!”
朱瞻基冷冷地道:“說!”
枚青顫抖著聲音:“張大人之外,王爺讓小的第二個去找的是陽武侯薛祿。”朱瞻基“哦”了一聲,不由得眉頭緊皺。這薛祿是永樂大帝自燕王府時的老將,靖難和北征時都立過不少功勞,與朱高煦是戰友、關系極好。枚青又說了四個名字,都是些軍中的高級將領,朱瞻基有些意外,暗自沈吟。
最後,枚青覷著皇帝的臉色,見他神色淡淡,始終沒有開口饒了自己家人,開始著慌,急急忙忙地恨不得掏出心來,又道:“陛下!還有一個兵部的主事孫重。”
朱瞻基聽這名字有些耳熟,望了望海壽。海壽面色有些驚訝,見皇帝望過來,連忙道:“是皇貴妃孫娘娘的弟弟。”
枚青急道:“對對對,就是國舅爺。和我們小王爺一直玩得好,上次那個陳姑娘來北京的時間,就是他告訴我們小王爺的。小人的包袱裏,有王爺給他的信件禮物。”
朱瞻基一直不動聲色,聽到這裏卻一拍龍案,顯是怒極,喝道:“押下去!傳薛祿!”又側頭對張輔道:“去!將枚青的包裹取來!”
海壽張輔領命而去,幹清宮恢覆了寧靜。柴山帶著宮女靜靜打掃,又奉了些點心來。
瑈璇自暖閣中走出,見朱瞻基一手支頤,還是怒不可遏地樣子,便輕輕走到他的身後,摟住了,摩挲著他的頭頂。好一會兒,朱瞻基漸漸平靜,氣狠狠地道:“你放心!我一定廢了她!”
原來是孫重洩密給漢王!可孫重如何會有瑈璇進京的時間?朱瞻基自問只告訴過太後,那自然是太後不知怎麽和孫巧說起。而孫巧告訴弟弟,很難相信是偶然。
瑈璇輕聲道:“哥哥,你一心護著我,我很高興。不過投鼠忌器,母後在,你得體諒母後的心情。”
朱瞻基氣道:“那還能算了?你差點丟了性命!”
瑈璇笑嘻嘻地道:“不是沒丟嘛!好好的、我在這兒呢!別氣了。”朱瞻基哼了一聲,不答言。
瑈璇咳嗽一聲,肅容道:“哥哥,恕我多言,這漢王謀反一事,你有一件當務之急,須得越快越好。”
朱瞻基不解地看向她、昔日的狀元翰林。瑈璇秀眉一軒,說出一番話來,聽得朱瞻基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兩人手指在案上畫了又畫、相視而笑。
宣德元年八月十二日,漢王朱高煦在山東樂安起兵,傳檄號稱“靖難”,要鏟除以夏原吉為首的朝中奸臣。當年燕王朱棣就是用這“奉天靖難”的旗號,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漢王崇拜父親,覺得這一招好使、確實是造反的最佳理由,便照樣搬用。
檄文很快傳到北京,群臣嘩然。尤其是夏原吉,搖頭嘆氣,漢王原來覺得我是這麽個誤國誤民的大奸臣?
太和殿前廣場的內東側、文樓中,皇帝召集了五位內閣大學士與一些文武重臣,緊急商議漢王起兵一事。
張輔第一個站出來,慨然道:“陛下!臣請兩萬兵馬!保證將反賊朱高煦活捉回來!”慷慨激昂,義務反顧。滿滿的自信來自於曾經的赫赫戰功,這個曾經靠騎兵打敗了象陣的英國公,無疑是當今大明朝廷武將第一人。
陽武侯薛祿也隨即出列,大聲道:“陛下!臣請戰樂安、捉拿反賊朱高煦。”說著說著語聲哽咽,竟然流下淚來。
眾人愕然。堂堂名將陽武侯,當眾哭?金幼孜本站在薛祿之前,連忙側身輕輕拍了拍他意示安慰。
朱瞻基皺了皺眉,這薛祿與朱高煦幾十年的交情,情真意厚。雖然為了盡忠願意一戰,可忠義不能兩全,想到漢王,大約也心中悲傷。
楊榮不待皇帝發話,急忙道:“陛下!此次漢王謀逆,臣建議陛下禦駕親征,一舉蕩平反賊,以安天下之心。”
張輔立刻反對:“張大人!戰場上刀箭無眼,誰都不能保萬無一失,如何能讓陛下冒這個險?臣與漢王交往數十年頗為相熟,漢王面上雖然兇悍,其實色厲內荏,臣敢下軍令狀,一定將他活捉!”
楊士奇道:“英國公出馬,相信可以平叛。只是陛下登基不久,漢王又效仿太宗,打的清君側靖難旗號。多少人首鼠兩端、唯利是視。陛下禦駕親征,正可振天子雄風、去庸人之疑。”說著有意無意看了一眼薛祿。
朱瞻基明白楊士奇這一眼的意思,倒不是鄙薄或者不信任薛祿。似薛祿這樣與漢王交情不淺的武將,朝中著實不少,即使張輔去順利將漢王抓回,這些人的心裏,恐怕也還是向著漢王,對自己這個皇帝並不心服。而天下輿論和民心,此時在搖擺之間,自己出馬,才是立刻占領輿論、收服民心的最好辦法。
然而禦駕親征,可是件大事……朱瞻基一時猶豫不決,看向夏原吉。
夏原吉此時已六十歲,身體又不大不好,每日上朝需兩個人攙扶,皇帝特意送了幾名侍女給他。夏原吉先是推辭,認為這是勳臣才有的待遇。朱瞻基卻堅持:夏卿你就是朕的勳臣。好笑的是這次漢王的造反檄文,說是靖難清君側,列舉了朝中幾個重臣的罪狀,夏原吉這侍女攙扶上朝一事、被列為罪狀之一。
此時見皇帝詢問自己,夏原吉沈吟良久,緩緩說道:“陛下記得李景隆嗎?” 李景隆,這本是個眾人不大敢提起的名字。燕王靖難之時,建文帝誤用李景隆,先是葬送了幾十萬傾國之軍,又開金川門迎敵,生生將江山送給了燕王。
朱瞻基聽了這個名字,全身一震。夏原吉接著道:“漢王本是陛下的皇叔,這一次效仿太宗‘靖難’,其意甚是歹毒。軍中自將領到普通士兵,似李景隆一樣,認為這是皇上家事、想開金川門的不在少數。年紀大的畏懼漢王的就更比比皆是,見到漢王,很難說會怎麽樣。陛下只有禦駕親征,才能擊敗漢王的謬論,才能確保軍心。”
這些道理、和剛才想到的是一樣的;不過建文帝這個失敗的教訓,更讓自己警醒。“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夏原吉不敢說建文帝或朱允炆,委婉說的是李景隆的名字,這可就是二十幾年前的事。
夏原吉見朱瞻基凝神思索,接著道:“漢王剛剛舉事,陛下一定要先聲奪人,親征的檄文今日便發,大軍更是兵貴神速。”
朱瞻基聽到這裏,不再猶豫:“好!朕便親征!張卿速去準備,明日大軍便出發!楊卿擬朕討逆旨意,傳檄天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