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交趾
關燈
小
中
大
“此而不誅,兵則奚用?”
********************
次日瑈璇回到家,見門口站著朱瞻基,心中一喜拍手笑道:“還當今天見不到你了呢!”
朱瞻基笑笑:“皇祖父旅途疲乏,早早歇息了。我就溜出來了。”
此時的蒙古,分裂成三部分。韃靼即原來的蒙古皇室在東,瓦剌便是西蒙古,南面的是兀良哈三衛。韃靼和瓦剌不斷地擄掠邊境,甚至殺害大明使臣,永樂帝幾次親征,終於把韃靼打成了沙漠游民,把瓦剌打得服服帖帖,稱臣朝貢。
如此北疆暫時平定,永樂帝自北京回到京城,今日才到。瑈璇知道朱瞻基要去接駕只當會很晚,不想這麽早就結束了。
朱瞻基沒說的是,今天父親朱高熾迎駕不知怎麽來晚了,皇祖父等了一會兒,有些不大高興。一行人悶悶地回宮,不一會兒就讓自己和父親一起退下了。朱瞻基覺得不是多大事,皇祖父不至於見怪,就急急出宮來找瑈璇,並沒有多想。
兩人進了瑈璇的小院,垂花門後一截抄手游廊,兩邊翠竹夾路,中間一條羊腸石子漫的小路,露著點點青色蒼苔。石凳石桌,頗為雅潔。鋤藥端來些點心清茶,朱瞻基毫不客氣地便將一碟藕粉桂糖糕吃了,瑈璇看著笑,這接駕一天,估計餓壞了。
瑈璇進翰林院,母親並不肯來京,想想還是一個人,便和尹昌隆商量依舊住尹府。尹昌隆知他平日也會有些同年朋友往來,便將西廂隔出,朝西臨街另開了個小門可以出入;東面與與尹府依舊相通,日常飲食仍是尹府廚房一並安排。
瑈璇感激尹昌隆想得周到,晨昏常去謁見領教,當是長輩一樣。書笥瑤瑤也總來找瑈璇玩耍,尤其書笥,現在對瑈璇簡直是崇拜。
朱瞻基當然拍手稱好,終於有個地方與瑈璇自由自在地玩兒,不用再去奇芳閣蹭地兒了。煙花教坊,皇太孫實在不覺得有什麽意思,真不懂怎麽那麽多人流連。
瑈璇未等坐穩,急急忙忙地便告訴朱瞻基昨日在秦淮河上碰到漢王,漢王百般考較的事。繪聲繪色說完,憂心忡忡地望著好友。
不想朱瞻基並不在意:“昌樂郡主不錯啊,我那些妹妹裏就她好玩兒些,其他都像木頭人。”
瑈璇不由生氣:“人家擔心才告訴你,你的意思沒關系?”
朱瞻基有些詫異:“你擔心什麽?昌樂郡主不難看,人也不壞。漢王叔倘若向你提親,是看重你,不是挺好?”拍拍瑈璇,笑道:“你就成我妹夫了,多好!”
瑈璇氣道:“我又不喜歡那個昌樂郡主,怎麽娶她?”
朱瞻基不明白,紮手笑道:“成了親不就喜歡了?”見瑈璇生氣,笑道:“你怎麽還象小孩子?早晚要娶妻,娶誰不一樣?”
瑈璇睜大眼睛,驚訝地道:“怎麽會一樣?”
朱瞻基笑道:“哎呀,妻子嘛!你又不用天天見,在家老老實實地不惹事就行了唄!”
瑈璇更加氣憤:“你說的輕巧!輪到你自己呢?”
朱瞻基道:“我母親也在給我物色太孫妃呢,讓我看了不少幅畫像,我實在覺得都差不多。”
瑈璇呆了呆,見朱瞻基說得平常,不由笑出來:“都差不多?”
朱瞻基老老實實地道:“母親說這個厚道那個靈巧什麽的,我看差不多。我和母親說了,按她的想法安排就好。”朱瞻基的母親,便是朱高熾的正妻,如今的太子妃張氏。
瑈璇輕嘆一聲,雙手支頤,遙望星空,輕聲說道:“我不。我一定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姆媽說,會有那麽一個人,讓你日也思晚也想,見了面時滿心歡喜,不見面時一刻也丟不下,那才是他。” 明澈的雙眸映著星光,目光中滿是神往。
朱瞻基笑道:“你呀,又做夢。”想了想又道:“不過昌樂郡主怕蟲子,見到我的促織總躲得老遠。你不娶她也好,省得到時不讓桃葉帥和通州將進門。”
浩渺的星空,深邃高遠。秋日的夜晚有些涼意,庭院寂靜唯有嘰嘰蟲鳴。瑈璇掩口叫了幾聲,蟲子們激動起來,爭相唱和,很快四周的蟲子響成一片。瑈璇不住口地逗弄,朱瞻基看得興高采烈,兩人又嬉笑著玩成一團。
翌日一早,瑈璇照例到了翰林院。
明時的翰林院,聚集了最高級的知識分子精英,為朝廷儲蓄培養高級人才,也是個人成為重臣的最佳途徑。
侍講,是為皇帝或太子講學,充當君王顧問;侍讀,掌刊輯經籍,為皇帝太子講讀經史;修撰,負責掌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草擬典禮文稿等。
瑈璇這個剛入翰林門的正七品編修,則是起草誥敕,修前朝國史,侍講經筵等,類似現在的實習生。履行職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積累政治能力和經驗。
瑈璇本來擔心在翰林院會碰到韓克忠,不想就在二人會試的時候,韓克忠升了監察禦史在全國轉悠,難得回京城時也是在雞鳴山麓,不在禦道上。瑈璇甘棠都暗暗松了口氣。
剛進門,看到兩張熟悉的面孔,是殿試時的讀卷官金幼孜和楊榮兩位翰林學士。原來這次皇帝回到京城,陪去順天府的不少官員都隨行回來了。
瑈璇急忙上前行禮,這時甘棠也到了,見了金幼孜楊榮同樣一陣驚喜。
金幼孜是江西人。今年四十九歲,和楊榮同是建文二年庚辰科的進士,比楊榮大四歲,二人關系一直交好。有一次陪永樂帝北征,幾人晚上迷路深陷山谷,金幼孜的馬鞍壞了,同行的其他人不顧而去,楊榮卻一直陪著金幼孜,最後還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
脫難之後,二人成為生死之交。
楊榮則是福建建安人。在福建州學時的老師周斌,洪武十六年進京任國子監司業,並擔任當時皇太孫朱允炆的授業老師。周斌任朱允炆的啟蒙授業恩師達十一年,病卒後被欽賜匾額“國子先生”。楊榮在建文二年高中,之後立刻被建文帝重用,不少人猜測多少有周斌的原因在內。
而楊榮本人政治智商過人,朱棣靖難成功自金川門進京城,楊榮上前拽住朱棣的馬韁問道:“豈不先謁陵?”一句話點醒朱棣,急忙先去謁孝陵;也從此奠定了楊榮在永樂朝的地位。
正在寒暄,宮裏的內侍忽然來宣,恰是宣這四人。幾人互相望望,急忙隨著內侍上了奉天殿。
瑈璇甘棠還是第一次上這金鑾殿。聽說這奉天殿是靖難大火之後重新建的,規模比洪武建文年間已經小了很多;可二人還是被這重檐疊宇,高闊廣大的氣勢震住,望著殿上黑壓壓的人群,都有些緊張。
楊榮含笑低聲道:“沒事,隨在我們後面。”
四人上殿拜過永樂帝,靜待吩咐。瑈璇微移目光,看到朱瞻基側立在皇帝西首,沖自己悄悄笑了一笑。瑈璇忽然一陣安心,不再似進殿時那麽手足無措了。
卻見永樂帝俯身對殿中傲立的一位書生說道:“這便是今科的狀元和榜眼。爾想要和誰比試?”
瑈璇和甘棠聽了一怔,望向書生。書生周圍還簇擁著幾位似隨從似仆傭的,都是身材不高,精瘦矮小,面孔黝黑。楊榮此時已經問過了原委,低聲向二人解釋。
明太祖時,曾下詔藩屬國主要是朝鮮和安南,也仿照大明實行科舉。朝鮮安南的士子在本國中進士後,可到應天府參加會試殿試。如果能考到殿試的話。
這個制度並不算稀奇,唐朝時,就曾有高麗人崔致遠在中國科舉出仕,還做到了溧水縣尉。
殿上的這位書生是交趾來的,叫阮光耀。本想參加今年的會試,卻不知道今科改在了北京考,萬裏迢迢又少算了路上時間,結果晃到六月才到南京。聽說殿試已經結束,不願意無功而返,便想方設法到禮部申訴。
禮部尚書呂震見是大老遠交趾來的,倒不敢怠慢,奏明永樂帝,今日帶著一行人上了奉天殿。
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自古便是中國的屬地。
史載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設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個郡,其中象郡,就包括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七年後即公元前207年,南海郡龍川令趙佗以廣州為中心建立割據政權“南越國”,在今越南北方設立交趾和九真二郡。公元前196年,趙佗稱臣漢朝。
越南古代史籍把這“南越國”列入王統,尊趙佗為趙武王,推崇為開國之君。這趙佗是哪裏人呢?河北真定人。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伏波將軍平南越,置九郡,並派刺史進行管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政治制度與文化不斷傳入,該地區“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之後一直至唐代,一直屬於中國南部的郡縣。
也就是說,交趾是中國的一個邊遠地區,長達一千二百年。
五代時,中原戰亂,當地將領吳權效仿中原各個勢力割據,也於公元939年自立為王,始有安南國之名。“安南”的名稱,來自於唐朝設的安南都護府。
宋時丁朝丁部領請封宋太祖,之後一直是宋的藩屬國。
元朝時被蒙古人占領了大部分北方地區,但也神奇地安南之國尚存,又竟曾攻入中國,侵占五縣。
明太祖登基後詔諭歸還,安南國陽奉陰違,雖然年年朝貢,這五縣卻一直沒有還。明太祖建文帝都沒大顧得上,只是與安南恢覆了宗主國和藩屬國的宗藩關系。安南國當時的國王乃陳氏,所以稱為陳朝。
到得永樂二年,陳朝外戚胡氏稱陳氏皇室絕滅,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擁戴成為國王。永樂帝見來使恭謹,信以為真,便冊封其為安南國王,是為胡朝。
誰知道沒多久,陳朝的國王之孫陳天平逃到金陵,向永樂帝哭訴胡氏篡位。永樂帝責問胡氏:“爾為陪臣,屢行篡弒,奪而有之,罪惡滔天,不亡何待!”
胡氏萬萬沒想到陳天平逃到中國,被永樂帝這樣責罵,便答應還王位與陳天平。永樂帝派了廣西左副將軍都督僉事黃中和大理寺卿薛巖,率五千士兵護送陳天平回安南。沒想到胡氏包藏禍心膽大包天,居然在芹站的山路叢林中設埋伏十萬,殺掉陳天平,以及部分大明使臣官兵,明軍潰敗而還。
這還了得?永樂帝大怒,“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拍桌子表示“此而不誅,兵則奚用?”
永樂四年九月,大明八十萬大軍(此是號稱的數字,史學家分析實際三十萬人)抵安南邊境。至永樂五年五月打了七個月,拿下二十州全境,活捉胡氏團夥,檻車押回金陵。胡朝這樣七年而亡。
陳朝後人已被胡朝殺光,永樂帝便幹脆把安南國改為“交趾布政使司”即大明的行省。設布政使司,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
瑈璇和甘棠熟讀經史,當然對交趾的這些歷史熟悉。只是倒還是第一次見到交趾來的人,不由得好奇地打量阮光耀一行。
到底和中原人形貌不同,阮光耀在一行人中算是個子高的,可也及不上甘棠;面色黝黑倒一群人都差不多,傲慢神態也都一樣。
阮家原是安南國的廣南王,世代面南為王,在安南曾算是一方霸主。安南國變為交趾後,阮家沒了昔日權柄,但依舊是個大戶人家。阮光耀幼讀詩書,連中安南的秀才舉人,出身富貴又少年得志,不免自詡才子,居然視天朝的狀元為囊中之物。見到永樂帝直抱怨會試沒趕上,改在北京考為何不詔告安南雲雲。
永樂帝見他小覷天朝,言行傲慢,心中不悅卻不動聲色,三言兩語便同意他與今科一甲進士比試。探花景著在順天府,便叫來了狀元榜眼。
阮光耀望向瑈璇甘棠二人,甘棠高大沈毅,一時倒不敢冒然挑戰;瑈璇纖細瘦小,便笑道:“晚生本欲奪魁,自然同狀元比。”
永樂帝望向瑈璇:“陳卿,這交趾的‘才子’說是若趕得上會試,他便是狀元了。朕不想大明錯失此等人才,意欲考他一考,陳卿可敢與其比試?”
百官聽他‘才子’兩字故意說得極重,知道皇帝心中惱怒。的確,這阮光耀自上殿以來就是鼻孔朝天,理當給些教訓。
瑈璇倒沒聽出來,老老實實地躬身道:“微臣尊旨。”
永樂帝又看向阮光耀:“朕出題,汝與陳卿各做一篇如何?”
阮光耀想了想,卻道:“題目可否由晚生抽取?”竟然擔心皇帝出題作弊。
永樂帝哼了一聲,不答話,微微側頭示意。不一會兒司禮太監海壽捧來四書五經,堆在阮光耀面前。阮光耀果然雙目緊閉,摸索著抽出書本,隨手翻開指去,又睜眼確認。呈到禦案上,《中庸》是“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論語》“吾斯之未能信”,《詩經》“求之不得”。
永樂帝語帶譏諷:“這三道題,爾覺得可以了?”見他頷首認可,便把題目給瑈璇看了。筆墨早已擺好,永樂帝揮揮手,示意二人開始。
瑈璇不假思索,走到案邊已經提筆開始書寫,手不停頓恍若龍蛇飛舞,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三篇八股文一揮而就。停筆呈上,側立一旁。
阮光耀自負才思敏捷,可是見瑈璇到案邊便開始寫,竟然不需構思,已經有些吃驚;此時自己一篇未完,他已經三篇結束交卷了,不由得額頭冒汗。強自收斂心神,堅持做完,也呈了上去。
永樂帝示意太監將瑈璇的三篇遞給阮光耀,淡淡地道:“爾看看陳卿做得如何?”
阮光耀剛才便暗想,如此快捷,必定是潦草文章,只要有一點兒差,自己便可笑他;哪怕皇帝找翰林學士評判,也可據理力爭。不想永樂帝讓自己看,真是絕好機會,當下雙手接過,仔細看去。
中華文明,歷時數千年,文化的積澱之厚,豈是尚才開化的安南人可以想象?便是這科舉,此時也已近七百年。大明盛世,全國不下百萬讀書人,童生進秀才淘汰一大部分,每三年再十幾萬人裏出一百多進士,而瑈璇,是這其中的魁首。得要有什麽樣的才氣,才能得此殊榮?
阮光耀先看到字跡已經一楞,雖然是一筆揮就,可是滿篇歐體楷書,瘦硬方正,直似臨碑。文章研理入微認題切實,文墨更是幽秀之外大氣高華,實在不僅是比自己的好上千萬倍,而是自己就沒見過如此陽春白雪之文。陳狀元看起來纖細文秀,沒想到如此胸藏萬卷,筆掃千軍。
阮光耀看著看著,雙手顫抖,額頭汗水涔涔而下。
永樂帝並不催促,耐心等他看完,淡淡問道:“爾覺得如何?”
不想阮光耀脖子一梗:“單論文章,是陳狀元略勝一籌。不過晚生聽聞三場筆試之後,尚需考校騎射,晚生不才,想與陳狀元比一比騎射。”
百官頓時嘩然。楊士奇第一個說道:“文舉的騎射,並不同武舉的騎射比試。不考校高下,不過是看騎馬便捷,射箭多寡,能達到禮記規定的基本水平即可。何來比試一說?”
殿閣大學士楊士奇楊大人,江西泰和人。乃是當朝重臣。建文年間因修《太祖實錄》被招至翰林院任編撰,永樂年自翰林院進內閣,學問既高又有卓見,為人恭謹厚道,永樂帝不在時一直與另一重臣蹇義輔佐太子監國,極為永樂帝信任。
阮光耀昂首道:“狀元魁天下,自然要有過人之才,”又看向永樂帝:“晚生不敢強求比試,只要陳狀元說一聲他騎射不如我,不比也可。”
甘棠素來沈毅,見阮光耀咄咄逼人,瑈璇躊躇遲疑,卻忍不住上前一步憤然道:“我與你比!隨你怎麽比!”
阮光耀卻只看著永樂帝:“晚生既然與陳狀元比了文章,自然騎射也是與陳狀元比。難道天朝竟是要中途換人,車輪戰嗎?”
永樂帝何等人物,經歷過多少風浪,此時卻不禁皺眉,望向瑈璇。文武百官,也都看向這瘦弱纖細風吹得破的新科小狀元。
註:安南變為“越南”,是在清朝嘉慶年(公元1804年),阮朝創立者阮福映從越裳起家,吞並安南。嘉慶皇帝冊封其為越南國王,改國名為越南,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
次日瑈璇回到家,見門口站著朱瞻基,心中一喜拍手笑道:“還當今天見不到你了呢!”
朱瞻基笑笑:“皇祖父旅途疲乏,早早歇息了。我就溜出來了。”
此時的蒙古,分裂成三部分。韃靼即原來的蒙古皇室在東,瓦剌便是西蒙古,南面的是兀良哈三衛。韃靼和瓦剌不斷地擄掠邊境,甚至殺害大明使臣,永樂帝幾次親征,終於把韃靼打成了沙漠游民,把瓦剌打得服服帖帖,稱臣朝貢。
如此北疆暫時平定,永樂帝自北京回到京城,今日才到。瑈璇知道朱瞻基要去接駕只當會很晚,不想這麽早就結束了。
朱瞻基沒說的是,今天父親朱高熾迎駕不知怎麽來晚了,皇祖父等了一會兒,有些不大高興。一行人悶悶地回宮,不一會兒就讓自己和父親一起退下了。朱瞻基覺得不是多大事,皇祖父不至於見怪,就急急出宮來找瑈璇,並沒有多想。
兩人進了瑈璇的小院,垂花門後一截抄手游廊,兩邊翠竹夾路,中間一條羊腸石子漫的小路,露著點點青色蒼苔。石凳石桌,頗為雅潔。鋤藥端來些點心清茶,朱瞻基毫不客氣地便將一碟藕粉桂糖糕吃了,瑈璇看著笑,這接駕一天,估計餓壞了。
瑈璇進翰林院,母親並不肯來京,想想還是一個人,便和尹昌隆商量依舊住尹府。尹昌隆知他平日也會有些同年朋友往來,便將西廂隔出,朝西臨街另開了個小門可以出入;東面與與尹府依舊相通,日常飲食仍是尹府廚房一並安排。
瑈璇感激尹昌隆想得周到,晨昏常去謁見領教,當是長輩一樣。書笥瑤瑤也總來找瑈璇玩耍,尤其書笥,現在對瑈璇簡直是崇拜。
朱瞻基當然拍手稱好,終於有個地方與瑈璇自由自在地玩兒,不用再去奇芳閣蹭地兒了。煙花教坊,皇太孫實在不覺得有什麽意思,真不懂怎麽那麽多人流連。
瑈璇未等坐穩,急急忙忙地便告訴朱瞻基昨日在秦淮河上碰到漢王,漢王百般考較的事。繪聲繪色說完,憂心忡忡地望著好友。
不想朱瞻基並不在意:“昌樂郡主不錯啊,我那些妹妹裏就她好玩兒些,其他都像木頭人。”
瑈璇不由生氣:“人家擔心才告訴你,你的意思沒關系?”
朱瞻基有些詫異:“你擔心什麽?昌樂郡主不難看,人也不壞。漢王叔倘若向你提親,是看重你,不是挺好?”拍拍瑈璇,笑道:“你就成我妹夫了,多好!”
瑈璇氣道:“我又不喜歡那個昌樂郡主,怎麽娶她?”
朱瞻基不明白,紮手笑道:“成了親不就喜歡了?”見瑈璇生氣,笑道:“你怎麽還象小孩子?早晚要娶妻,娶誰不一樣?”
瑈璇睜大眼睛,驚訝地道:“怎麽會一樣?”
朱瞻基笑道:“哎呀,妻子嘛!你又不用天天見,在家老老實實地不惹事就行了唄!”
瑈璇更加氣憤:“你說的輕巧!輪到你自己呢?”
朱瞻基道:“我母親也在給我物色太孫妃呢,讓我看了不少幅畫像,我實在覺得都差不多。”
瑈璇呆了呆,見朱瞻基說得平常,不由笑出來:“都差不多?”
朱瞻基老老實實地道:“母親說這個厚道那個靈巧什麽的,我看差不多。我和母親說了,按她的想法安排就好。”朱瞻基的母親,便是朱高熾的正妻,如今的太子妃張氏。
瑈璇輕嘆一聲,雙手支頤,遙望星空,輕聲說道:“我不。我一定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姆媽說,會有那麽一個人,讓你日也思晚也想,見了面時滿心歡喜,不見面時一刻也丟不下,那才是他。” 明澈的雙眸映著星光,目光中滿是神往。
朱瞻基笑道:“你呀,又做夢。”想了想又道:“不過昌樂郡主怕蟲子,見到我的促織總躲得老遠。你不娶她也好,省得到時不讓桃葉帥和通州將進門。”
浩渺的星空,深邃高遠。秋日的夜晚有些涼意,庭院寂靜唯有嘰嘰蟲鳴。瑈璇掩口叫了幾聲,蟲子們激動起來,爭相唱和,很快四周的蟲子響成一片。瑈璇不住口地逗弄,朱瞻基看得興高采烈,兩人又嬉笑著玩成一團。
翌日一早,瑈璇照例到了翰林院。
明時的翰林院,聚集了最高級的知識分子精英,為朝廷儲蓄培養高級人才,也是個人成為重臣的最佳途徑。
侍講,是為皇帝或太子講學,充當君王顧問;侍讀,掌刊輯經籍,為皇帝太子講讀經史;修撰,負責掌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草擬典禮文稿等。
瑈璇這個剛入翰林門的正七品編修,則是起草誥敕,修前朝國史,侍講經筵等,類似現在的實習生。履行職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積累政治能力和經驗。
瑈璇本來擔心在翰林院會碰到韓克忠,不想就在二人會試的時候,韓克忠升了監察禦史在全國轉悠,難得回京城時也是在雞鳴山麓,不在禦道上。瑈璇甘棠都暗暗松了口氣。
剛進門,看到兩張熟悉的面孔,是殿試時的讀卷官金幼孜和楊榮兩位翰林學士。原來這次皇帝回到京城,陪去順天府的不少官員都隨行回來了。
瑈璇急忙上前行禮,這時甘棠也到了,見了金幼孜楊榮同樣一陣驚喜。
金幼孜是江西人。今年四十九歲,和楊榮同是建文二年庚辰科的進士,比楊榮大四歲,二人關系一直交好。有一次陪永樂帝北征,幾人晚上迷路深陷山谷,金幼孜的馬鞍壞了,同行的其他人不顧而去,楊榮卻一直陪著金幼孜,最後還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
脫難之後,二人成為生死之交。
楊榮則是福建建安人。在福建州學時的老師周斌,洪武十六年進京任國子監司業,並擔任當時皇太孫朱允炆的授業老師。周斌任朱允炆的啟蒙授業恩師達十一年,病卒後被欽賜匾額“國子先生”。楊榮在建文二年高中,之後立刻被建文帝重用,不少人猜測多少有周斌的原因在內。
而楊榮本人政治智商過人,朱棣靖難成功自金川門進京城,楊榮上前拽住朱棣的馬韁問道:“豈不先謁陵?”一句話點醒朱棣,急忙先去謁孝陵;也從此奠定了楊榮在永樂朝的地位。
正在寒暄,宮裏的內侍忽然來宣,恰是宣這四人。幾人互相望望,急忙隨著內侍上了奉天殿。
瑈璇甘棠還是第一次上這金鑾殿。聽說這奉天殿是靖難大火之後重新建的,規模比洪武建文年間已經小了很多;可二人還是被這重檐疊宇,高闊廣大的氣勢震住,望著殿上黑壓壓的人群,都有些緊張。
楊榮含笑低聲道:“沒事,隨在我們後面。”
四人上殿拜過永樂帝,靜待吩咐。瑈璇微移目光,看到朱瞻基側立在皇帝西首,沖自己悄悄笑了一笑。瑈璇忽然一陣安心,不再似進殿時那麽手足無措了。
卻見永樂帝俯身對殿中傲立的一位書生說道:“這便是今科的狀元和榜眼。爾想要和誰比試?”
瑈璇和甘棠聽了一怔,望向書生。書生周圍還簇擁著幾位似隨從似仆傭的,都是身材不高,精瘦矮小,面孔黝黑。楊榮此時已經問過了原委,低聲向二人解釋。
明太祖時,曾下詔藩屬國主要是朝鮮和安南,也仿照大明實行科舉。朝鮮安南的士子在本國中進士後,可到應天府參加會試殿試。如果能考到殿試的話。
這個制度並不算稀奇,唐朝時,就曾有高麗人崔致遠在中國科舉出仕,還做到了溧水縣尉。
殿上的這位書生是交趾來的,叫阮光耀。本想參加今年的會試,卻不知道今科改在了北京考,萬裏迢迢又少算了路上時間,結果晃到六月才到南京。聽說殿試已經結束,不願意無功而返,便想方設法到禮部申訴。
禮部尚書呂震見是大老遠交趾來的,倒不敢怠慢,奏明永樂帝,今日帶著一行人上了奉天殿。
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自古便是中國的屬地。
史載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設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個郡,其中象郡,就包括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七年後即公元前207年,南海郡龍川令趙佗以廣州為中心建立割據政權“南越國”,在今越南北方設立交趾和九真二郡。公元前196年,趙佗稱臣漢朝。
越南古代史籍把這“南越國”列入王統,尊趙佗為趙武王,推崇為開國之君。這趙佗是哪裏人呢?河北真定人。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伏波將軍平南越,置九郡,並派刺史進行管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政治制度與文化不斷傳入,該地區“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之後一直至唐代,一直屬於中國南部的郡縣。
也就是說,交趾是中國的一個邊遠地區,長達一千二百年。
五代時,中原戰亂,當地將領吳權效仿中原各個勢力割據,也於公元939年自立為王,始有安南國之名。“安南”的名稱,來自於唐朝設的安南都護府。
宋時丁朝丁部領請封宋太祖,之後一直是宋的藩屬國。
元朝時被蒙古人占領了大部分北方地區,但也神奇地安南之國尚存,又竟曾攻入中國,侵占五縣。
明太祖登基後詔諭歸還,安南國陽奉陰違,雖然年年朝貢,這五縣卻一直沒有還。明太祖建文帝都沒大顧得上,只是與安南恢覆了宗主國和藩屬國的宗藩關系。安南國當時的國王乃陳氏,所以稱為陳朝。
到得永樂二年,陳朝外戚胡氏稱陳氏皇室絕滅,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擁戴成為國王。永樂帝見來使恭謹,信以為真,便冊封其為安南國王,是為胡朝。
誰知道沒多久,陳朝的國王之孫陳天平逃到金陵,向永樂帝哭訴胡氏篡位。永樂帝責問胡氏:“爾為陪臣,屢行篡弒,奪而有之,罪惡滔天,不亡何待!”
胡氏萬萬沒想到陳天平逃到中國,被永樂帝這樣責罵,便答應還王位與陳天平。永樂帝派了廣西左副將軍都督僉事黃中和大理寺卿薛巖,率五千士兵護送陳天平回安南。沒想到胡氏包藏禍心膽大包天,居然在芹站的山路叢林中設埋伏十萬,殺掉陳天平,以及部分大明使臣官兵,明軍潰敗而還。
這還了得?永樂帝大怒,“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拍桌子表示“此而不誅,兵則奚用?”
永樂四年九月,大明八十萬大軍(此是號稱的數字,史學家分析實際三十萬人)抵安南邊境。至永樂五年五月打了七個月,拿下二十州全境,活捉胡氏團夥,檻車押回金陵。胡朝這樣七年而亡。
陳朝後人已被胡朝殺光,永樂帝便幹脆把安南國改為“交趾布政使司”即大明的行省。設布政使司,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
瑈璇和甘棠熟讀經史,當然對交趾的這些歷史熟悉。只是倒還是第一次見到交趾來的人,不由得好奇地打量阮光耀一行。
到底和中原人形貌不同,阮光耀在一行人中算是個子高的,可也及不上甘棠;面色黝黑倒一群人都差不多,傲慢神態也都一樣。
阮家原是安南國的廣南王,世代面南為王,在安南曾算是一方霸主。安南國變為交趾後,阮家沒了昔日權柄,但依舊是個大戶人家。阮光耀幼讀詩書,連中安南的秀才舉人,出身富貴又少年得志,不免自詡才子,居然視天朝的狀元為囊中之物。見到永樂帝直抱怨會試沒趕上,改在北京考為何不詔告安南雲雲。
永樂帝見他小覷天朝,言行傲慢,心中不悅卻不動聲色,三言兩語便同意他與今科一甲進士比試。探花景著在順天府,便叫來了狀元榜眼。
阮光耀望向瑈璇甘棠二人,甘棠高大沈毅,一時倒不敢冒然挑戰;瑈璇纖細瘦小,便笑道:“晚生本欲奪魁,自然同狀元比。”
永樂帝望向瑈璇:“陳卿,這交趾的‘才子’說是若趕得上會試,他便是狀元了。朕不想大明錯失此等人才,意欲考他一考,陳卿可敢與其比試?”
百官聽他‘才子’兩字故意說得極重,知道皇帝心中惱怒。的確,這阮光耀自上殿以來就是鼻孔朝天,理當給些教訓。
瑈璇倒沒聽出來,老老實實地躬身道:“微臣尊旨。”
永樂帝又看向阮光耀:“朕出題,汝與陳卿各做一篇如何?”
阮光耀想了想,卻道:“題目可否由晚生抽取?”竟然擔心皇帝出題作弊。
永樂帝哼了一聲,不答話,微微側頭示意。不一會兒司禮太監海壽捧來四書五經,堆在阮光耀面前。阮光耀果然雙目緊閉,摸索著抽出書本,隨手翻開指去,又睜眼確認。呈到禦案上,《中庸》是“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論語》“吾斯之未能信”,《詩經》“求之不得”。
永樂帝語帶譏諷:“這三道題,爾覺得可以了?”見他頷首認可,便把題目給瑈璇看了。筆墨早已擺好,永樂帝揮揮手,示意二人開始。
瑈璇不假思索,走到案邊已經提筆開始書寫,手不停頓恍若龍蛇飛舞,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三篇八股文一揮而就。停筆呈上,側立一旁。
阮光耀自負才思敏捷,可是見瑈璇到案邊便開始寫,竟然不需構思,已經有些吃驚;此時自己一篇未完,他已經三篇結束交卷了,不由得額頭冒汗。強自收斂心神,堅持做完,也呈了上去。
永樂帝示意太監將瑈璇的三篇遞給阮光耀,淡淡地道:“爾看看陳卿做得如何?”
阮光耀剛才便暗想,如此快捷,必定是潦草文章,只要有一點兒差,自己便可笑他;哪怕皇帝找翰林學士評判,也可據理力爭。不想永樂帝讓自己看,真是絕好機會,當下雙手接過,仔細看去。
中華文明,歷時數千年,文化的積澱之厚,豈是尚才開化的安南人可以想象?便是這科舉,此時也已近七百年。大明盛世,全國不下百萬讀書人,童生進秀才淘汰一大部分,每三年再十幾萬人裏出一百多進士,而瑈璇,是這其中的魁首。得要有什麽樣的才氣,才能得此殊榮?
阮光耀先看到字跡已經一楞,雖然是一筆揮就,可是滿篇歐體楷書,瘦硬方正,直似臨碑。文章研理入微認題切實,文墨更是幽秀之外大氣高華,實在不僅是比自己的好上千萬倍,而是自己就沒見過如此陽春白雪之文。陳狀元看起來纖細文秀,沒想到如此胸藏萬卷,筆掃千軍。
阮光耀看著看著,雙手顫抖,額頭汗水涔涔而下。
永樂帝並不催促,耐心等他看完,淡淡問道:“爾覺得如何?”
不想阮光耀脖子一梗:“單論文章,是陳狀元略勝一籌。不過晚生聽聞三場筆試之後,尚需考校騎射,晚生不才,想與陳狀元比一比騎射。”
百官頓時嘩然。楊士奇第一個說道:“文舉的騎射,並不同武舉的騎射比試。不考校高下,不過是看騎馬便捷,射箭多寡,能達到禮記規定的基本水平即可。何來比試一說?”
殿閣大學士楊士奇楊大人,江西泰和人。乃是當朝重臣。建文年間因修《太祖實錄》被招至翰林院任編撰,永樂年自翰林院進內閣,學問既高又有卓見,為人恭謹厚道,永樂帝不在時一直與另一重臣蹇義輔佐太子監國,極為永樂帝信任。
阮光耀昂首道:“狀元魁天下,自然要有過人之才,”又看向永樂帝:“晚生不敢強求比試,只要陳狀元說一聲他騎射不如我,不比也可。”
甘棠素來沈毅,見阮光耀咄咄逼人,瑈璇躊躇遲疑,卻忍不住上前一步憤然道:“我與你比!隨你怎麽比!”
阮光耀卻只看著永樂帝:“晚生既然與陳狀元比了文章,自然騎射也是與陳狀元比。難道天朝竟是要中途換人,車輪戰嗎?”
永樂帝何等人物,經歷過多少風浪,此時卻不禁皺眉,望向瑈璇。文武百官,也都看向這瘦弱纖細風吹得破的新科小狀元。
註:安南變為“越南”,是在清朝嘉慶年(公元1804年),阮朝創立者阮福映從越裳起家,吞並安南。嘉慶皇帝冊封其為越南國王,改國名為越南,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