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請立太子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7章 請立太子
朝廷三品以上官員致仕, 皇帝都須得再三挽留,做足了姿態,給足了面子, 坐實了禮賢下士,才批準其風光返鄉。
王準致仕也是這套流程, 他再三上表, 在臘月之前,王妡同意他致仕, 贈榮德公。
在王準上表請辭的這段時間裏,朝堂暗流湧動,都盯著三司使這個位子。
王妡豈會不知道這些人暗地裏的動作,都盯著朝廷財權呢。
三司, 總掌全國財政收支之大計,奪戶部之權;兼掌城池土木工程, 奪工部之職;又領庫藏、貿易、四方貢賦、百官添給,侵太府寺之權。——三司所領天下事, 幾至大半, 權位之重,非他司可比。
如此重位,引得明爭暗奪不奇怪。
更甚者,獫戎、西驪、南昭等番邦的探子都在暗暗使勁兒, 企圖將大梁這水攪得更渾。
“倒是辛苦他們了。”王妡叫萬開將皇城司送來的密報收起來,宣來禮部尚書闕元忠,叫閔廷章把聖旨拿給他們, “去宣旨吧。”
“殿下,這……”中書門下知道嗎?
“有什麽問題嗎?”王妡淡淡問。
闕元忠一凜,收好聖旨, 行禮:“臣這就去。”
闕元忠匆匆來,又匆匆離開去宣旨:“惟爾戶部侍郎樊敬益,器識沈敏,操履貞潔,譽滿周行,效彰官次。是用命爾為戶部尚書。祗承朝寵,可不慎歟!”
這份授樊敬益戶部尚書的聖旨,由中書舍人黎一鳳擬定,給事中閔廷章審議,王皇後親自蓋上的“皇帝信寶”,在朝中激起驚濤駭浪。
無論是這道聖旨繞過了中書門下又不完全繞過中書門下,還是王皇後啟用戶部尚書掌天下戶口井田政令,都是在一眾朝臣敏感的神經上狂踩。
在所有人都盯著三司的時候,王妡一個立了一個戶部尚書分了三司的權,一群人鉚足勁兒明爭暗鬥,對此抖落了競爭對手多少陰私,最後撲了個空,別提多難受了。
而在戶部尚書的任命之後,戶部侍郎、四司郎中員外郎全部重新任命,可謂是大換血。
在大梁,本官階只是定祿用,所以好多官員的本官階和實際辦的差遣完全不符,日久年深的,在官階和差遣上就越來越覆雜,朝廷的冗員也越來越多。
就像禮部尚書闕元忠,他一路升上來最後竟只有個禮部尚書而沒有其他差遣,沒有差遣就沒有實職和實權,那就是朝廷閑人,他為了這個多年走動仍一無所獲,對方打聽只知道是得罪了人,也不知道得罪了誰,竟這麽大能量閑置了他一個三品大員。
闕元忠中年失志,人漸漸消沈,蒔花弄草度日,禮部公廨被他整得跟個花園似的。
可這兩年他漸漸感覺到王皇後在重新啟用禮部而閑置禮儀院。
王皇後欲重啟三省六部制,這對闕元忠來說是個天大的好事,他辦事特別盡心盡力。
盡管朝臣激烈反對,幾乎是指著王妡鼻子罵她數典忘祖,不敬太.祖太宗,戶部一事還是被王妡強權定下,且還抓了一批三司官吏下獄——罪名和證據都讓他們自己給抖出來了,簡直不要太省事。
戶部的班子拉起來,最先從三司過渡過去的是樊敬益管著的度支司。
度支司掌諸路財賦上送之總數,每年計量出入,以規劃朝廷之用。如今正值年底,正是各衙署上報來年用度米祿之時。
新官上任的樊尚書也不跟各位同僚客氣,照面砍一半,每個衙署一視同仁,就連戶部也一樣。
“連年天災人.禍,朝廷入不敷出,諸位多多體諒。”樊尚書說這話時誠懇和氣,卻莫名有一種看得人想打的氣質,特別氣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上至宰執下至不入流小吏都給燒到了。
鹽鐵和戶部之權還在三司,然有度支卡著脖子,他們辦起事來也是束手束腳。
吳慎等人在三司安排的一系列手段和人手,因為戶部啟用度支分出而廢了大半,真是好一招釜底抽薪。
“是我小看她了。”時至今日,吳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誤,“準備吧,後日便是朔朝。”
羅仁等人神情肅穆,用力點了點頭。
臘月朔日,朔朝,文官在京九品以上,五官五品以上及折沖當番者,乾元殿列班朝見天子。
卯時正,皇後王妡坐於乾元殿金殿之上,文武百官叩首拜下,山呼千歲。
禮部郎中汪雲飛唱讀賦,在《太和》之樂中,朔朝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待汪雲飛退下,太常禮院判院羅仁出列,高聲道:“臣有奏。”
王妡道:“準。”
羅仁將笏板舉高,聲音洪亮:“古先哲王,以天下為大器,知一人不可以獨理,四海不可以無本,故立皇太子以副己,設百官以分職,然後人心大定,宗社以寧,有國家者不易之道也……”*
羅仁請立皇太子!
殿中霎時有了一點兒細小的騷動,然殿中侍禦史們虎視眈眈,就看有誰想要被參上一本,騷動很快又平息了。
王妡聽羅仁滔滔不絕,說著立皇太子的好處和不立的壞處,羅仁主要是說不立的壞處,用詞之重,好似不立皇太子大梁就禮崩樂壞了。
就很有趣。
蕭瑉的兒子們最大的也才五六歲,就身在東都的那個大皇子。名正言順的皇帝都被她弄到北宮去了,想必這些人應該不會以為一個小娃娃能掣肘她。
那就是……
王妡饒有興趣地問:“眾卿皆認為該立皇太子嗎?”
那必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
汪雲飛最先出列:“臣以為,諸皇子尚且年幼,心性未可知,一國儲君承宗廟重社稷,斷不可如此輕易就定下。”
瞿純仁反駁:“非也,定立皇太子,自有鴻儒悉心教導,豈不比跟在婦人身邊長大來得更好?”
李漸說道:“元儲以貴,立嫡之義尤彰。宮中未有嫡子,豈可隨意僭越。”
阮權道:“依長幼之序,可立皇長子祚。儲闈未立,典策不行。伏望皇後抑.謙之小節,行至公之大典,用興儲副,永固邦家。”
圖窮匕見。
這些人想立一直養在太後身邊的皇長子蕭祚為皇太子。
這倒是不難猜,蕭瑉統共五個兒子,除了蕭祚,其餘都養在後宮,朝臣們見都沒見過,誰知道是個什麽樣的。且那四名皇子的生母都不是會來事的,安心活在妖後的淫威下,一看就是扶不上墻的。
而皇長子由太後教養長大,天生就不跟妖後一條心。
再之,皇太子年幼,身邊要有人教養,還要有人教導,以及要有人攝東宮事,這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眾卿都認為皇長子祚可立為皇太子?”王妡問。
依舊是讚成的讚成,反對的反對。
皇後這一派的對羅仁提出的立皇太子其實有點兒措手不及,這麽火急火燎地請立皇太子,難道他們徹底放棄皇帝了,認為皇帝會早死不成?
呀,大不敬,大不敬。
就是不知道皇帝知道了此事會是什麽反應,是微笑同意,還是勃然大怒呢?
“說起來,我倒是許多年未見過那孩子了,”王妡說:“不知那孩子如今長成何等模樣。”
她話音剛落,殿外就有皇城司快行到了門前,對護衛的禁軍耳語了幾句,隨後那名禁軍進殿來傳話,一路傳到金殿之上,貢年躬腰在王妡身畔說道:“殿下,太後帶著皇長子返京,車駕已在宣德門前停下。”
王妡將目光投向一直端正站著不言不動的吳慎,笑了。
“準備得倒是挺充分。”王妡對貢年說:“宣他們進殿吧。”
貢年應喏,輕巧下了禦階前去傳令。
王妡對殿下百官說道:“正好,才在此議論該不該立皇子,立不立皇長子,太後就帶著皇長子回京了,如今人都在宮門外。這可真是太巧了。”點了吳慎:“吳卿,你說是吧。”
吳慎道:“皇後說巧,那便是巧。”
“大理寺。”王妡喚。
“臣在。”大理寺判事趙皓出列。
“太後通敵叛國一事,已經一年多了,你們還沒有結案,就是這麽為朝廷辦事的?”王妡質問。
趙皓立刻跪下,其餘大理寺官員也盡皆跪了下來。
“回皇後,太後通敵叛國一案牽連甚廣,臣不敢負朝廷重托,只想將此查得徹徹底底、明明白白,為邊塞死去的英魂討一個公道。請皇後明鑒。”趙皓說完伏拜在地上。
話說得挺好聽,事情卻是辦得差。
不過,其中內情王妡知道。
那群把罪名按在太後身上的人又反悔了,眼見皇帝還是不行,就想著把太後保下來,再圖後事。
也或許,是太後手中有什麽底牌,讓他們不得不保她。
身在東都的蕭珩與那些人也是一個人,嘴裏喊著要殺了太後為母報仇,她都把他送去東都兩年了,太後不還活得好好的,還活回京城了。
嘴上說得漂亮,也只是嘴上說得漂亮了,這倒是他們蕭家男人的通病。
王妡一哂,任由大理寺官都跪在地上,靜靜看著乾元殿殿門,嘴角噙著一抹微笑的弧度。
一刻多鐘後,殿門出現了一高一矮的身影,守衛的禁軍舉起手中長.槍,鏘一聲交叉,擋住了他們進殿的腳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朝廷三品以上官員致仕, 皇帝都須得再三挽留,做足了姿態,給足了面子, 坐實了禮賢下士,才批準其風光返鄉。
王準致仕也是這套流程, 他再三上表, 在臘月之前,王妡同意他致仕, 贈榮德公。
在王準上表請辭的這段時間裏,朝堂暗流湧動,都盯著三司使這個位子。
王妡豈會不知道這些人暗地裏的動作,都盯著朝廷財權呢。
三司, 總掌全國財政收支之大計,奪戶部之權;兼掌城池土木工程, 奪工部之職;又領庫藏、貿易、四方貢賦、百官添給,侵太府寺之權。——三司所領天下事, 幾至大半, 權位之重,非他司可比。
如此重位,引得明爭暗奪不奇怪。
更甚者,獫戎、西驪、南昭等番邦的探子都在暗暗使勁兒, 企圖將大梁這水攪得更渾。
“倒是辛苦他們了。”王妡叫萬開將皇城司送來的密報收起來,宣來禮部尚書闕元忠,叫閔廷章把聖旨拿給他們, “去宣旨吧。”
“殿下,這……”中書門下知道嗎?
“有什麽問題嗎?”王妡淡淡問。
闕元忠一凜,收好聖旨, 行禮:“臣這就去。”
闕元忠匆匆來,又匆匆離開去宣旨:“惟爾戶部侍郎樊敬益,器識沈敏,操履貞潔,譽滿周行,效彰官次。是用命爾為戶部尚書。祗承朝寵,可不慎歟!”
這份授樊敬益戶部尚書的聖旨,由中書舍人黎一鳳擬定,給事中閔廷章審議,王皇後親自蓋上的“皇帝信寶”,在朝中激起驚濤駭浪。
無論是這道聖旨繞過了中書門下又不完全繞過中書門下,還是王皇後啟用戶部尚書掌天下戶口井田政令,都是在一眾朝臣敏感的神經上狂踩。
在所有人都盯著三司的時候,王妡一個立了一個戶部尚書分了三司的權,一群人鉚足勁兒明爭暗鬥,對此抖落了競爭對手多少陰私,最後撲了個空,別提多難受了。
而在戶部尚書的任命之後,戶部侍郎、四司郎中員外郎全部重新任命,可謂是大換血。
在大梁,本官階只是定祿用,所以好多官員的本官階和實際辦的差遣完全不符,日久年深的,在官階和差遣上就越來越覆雜,朝廷的冗員也越來越多。
就像禮部尚書闕元忠,他一路升上來最後竟只有個禮部尚書而沒有其他差遣,沒有差遣就沒有實職和實權,那就是朝廷閑人,他為了這個多年走動仍一無所獲,對方打聽只知道是得罪了人,也不知道得罪了誰,竟這麽大能量閑置了他一個三品大員。
闕元忠中年失志,人漸漸消沈,蒔花弄草度日,禮部公廨被他整得跟個花園似的。
可這兩年他漸漸感覺到王皇後在重新啟用禮部而閑置禮儀院。
王皇後欲重啟三省六部制,這對闕元忠來說是個天大的好事,他辦事特別盡心盡力。
盡管朝臣激烈反對,幾乎是指著王妡鼻子罵她數典忘祖,不敬太.祖太宗,戶部一事還是被王妡強權定下,且還抓了一批三司官吏下獄——罪名和證據都讓他們自己給抖出來了,簡直不要太省事。
戶部的班子拉起來,最先從三司過渡過去的是樊敬益管著的度支司。
度支司掌諸路財賦上送之總數,每年計量出入,以規劃朝廷之用。如今正值年底,正是各衙署上報來年用度米祿之時。
新官上任的樊尚書也不跟各位同僚客氣,照面砍一半,每個衙署一視同仁,就連戶部也一樣。
“連年天災人.禍,朝廷入不敷出,諸位多多體諒。”樊尚書說這話時誠懇和氣,卻莫名有一種看得人想打的氣質,特別氣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上至宰執下至不入流小吏都給燒到了。
鹽鐵和戶部之權還在三司,然有度支卡著脖子,他們辦起事來也是束手束腳。
吳慎等人在三司安排的一系列手段和人手,因為戶部啟用度支分出而廢了大半,真是好一招釜底抽薪。
“是我小看她了。”時至今日,吳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誤,“準備吧,後日便是朔朝。”
羅仁等人神情肅穆,用力點了點頭。
臘月朔日,朔朝,文官在京九品以上,五官五品以上及折沖當番者,乾元殿列班朝見天子。
卯時正,皇後王妡坐於乾元殿金殿之上,文武百官叩首拜下,山呼千歲。
禮部郎中汪雲飛唱讀賦,在《太和》之樂中,朔朝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待汪雲飛退下,太常禮院判院羅仁出列,高聲道:“臣有奏。”
王妡道:“準。”
羅仁將笏板舉高,聲音洪亮:“古先哲王,以天下為大器,知一人不可以獨理,四海不可以無本,故立皇太子以副己,設百官以分職,然後人心大定,宗社以寧,有國家者不易之道也……”*
羅仁請立皇太子!
殿中霎時有了一點兒細小的騷動,然殿中侍禦史們虎視眈眈,就看有誰想要被參上一本,騷動很快又平息了。
王妡聽羅仁滔滔不絕,說著立皇太子的好處和不立的壞處,羅仁主要是說不立的壞處,用詞之重,好似不立皇太子大梁就禮崩樂壞了。
就很有趣。
蕭瑉的兒子們最大的也才五六歲,就身在東都的那個大皇子。名正言順的皇帝都被她弄到北宮去了,想必這些人應該不會以為一個小娃娃能掣肘她。
那就是……
王妡饒有興趣地問:“眾卿皆認為該立皇太子嗎?”
那必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
汪雲飛最先出列:“臣以為,諸皇子尚且年幼,心性未可知,一國儲君承宗廟重社稷,斷不可如此輕易就定下。”
瞿純仁反駁:“非也,定立皇太子,自有鴻儒悉心教導,豈不比跟在婦人身邊長大來得更好?”
李漸說道:“元儲以貴,立嫡之義尤彰。宮中未有嫡子,豈可隨意僭越。”
阮權道:“依長幼之序,可立皇長子祚。儲闈未立,典策不行。伏望皇後抑.謙之小節,行至公之大典,用興儲副,永固邦家。”
圖窮匕見。
這些人想立一直養在太後身邊的皇長子蕭祚為皇太子。
這倒是不難猜,蕭瑉統共五個兒子,除了蕭祚,其餘都養在後宮,朝臣們見都沒見過,誰知道是個什麽樣的。且那四名皇子的生母都不是會來事的,安心活在妖後的淫威下,一看就是扶不上墻的。
而皇長子由太後教養長大,天生就不跟妖後一條心。
再之,皇太子年幼,身邊要有人教養,還要有人教導,以及要有人攝東宮事,這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眾卿都認為皇長子祚可立為皇太子?”王妡問。
依舊是讚成的讚成,反對的反對。
皇後這一派的對羅仁提出的立皇太子其實有點兒措手不及,這麽火急火燎地請立皇太子,難道他們徹底放棄皇帝了,認為皇帝會早死不成?
呀,大不敬,大不敬。
就是不知道皇帝知道了此事會是什麽反應,是微笑同意,還是勃然大怒呢?
“說起來,我倒是許多年未見過那孩子了,”王妡說:“不知那孩子如今長成何等模樣。”
她話音剛落,殿外就有皇城司快行到了門前,對護衛的禁軍耳語了幾句,隨後那名禁軍進殿來傳話,一路傳到金殿之上,貢年躬腰在王妡身畔說道:“殿下,太後帶著皇長子返京,車駕已在宣德門前停下。”
王妡將目光投向一直端正站著不言不動的吳慎,笑了。
“準備得倒是挺充分。”王妡對貢年說:“宣他們進殿吧。”
貢年應喏,輕巧下了禦階前去傳令。
王妡對殿下百官說道:“正好,才在此議論該不該立皇子,立不立皇長子,太後就帶著皇長子回京了,如今人都在宮門外。這可真是太巧了。”點了吳慎:“吳卿,你說是吧。”
吳慎道:“皇後說巧,那便是巧。”
“大理寺。”王妡喚。
“臣在。”大理寺判事趙皓出列。
“太後通敵叛國一事,已經一年多了,你們還沒有結案,就是這麽為朝廷辦事的?”王妡質問。
趙皓立刻跪下,其餘大理寺官員也盡皆跪了下來。
“回皇後,太後通敵叛國一案牽連甚廣,臣不敢負朝廷重托,只想將此查得徹徹底底、明明白白,為邊塞死去的英魂討一個公道。請皇後明鑒。”趙皓說完伏拜在地上。
話說得挺好聽,事情卻是辦得差。
不過,其中內情王妡知道。
那群把罪名按在太後身上的人又反悔了,眼見皇帝還是不行,就想著把太後保下來,再圖後事。
也或許,是太後手中有什麽底牌,讓他們不得不保她。
身在東都的蕭珩與那些人也是一個人,嘴裏喊著要殺了太後為母報仇,她都把他送去東都兩年了,太後不還活得好好的,還活回京城了。
嘴上說得漂亮,也只是嘴上說得漂亮了,這倒是他們蕭家男人的通病。
王妡一哂,任由大理寺官都跪在地上,靜靜看著乾元殿殿門,嘴角噙著一抹微笑的弧度。
一刻多鐘後,殿門出現了一高一矮的身影,守衛的禁軍舉起手中長.槍,鏘一聲交叉,擋住了他們進殿的腳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