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02章無能狂怒

關燈
第202章 無能狂怒

大梁立國之初, 奏本制度沿襲前朝,然前朝末年國政狐裘蒙戎、晦盲否塞,大梁的奏本制度也是千頭萬緒好長一段時間, 直到睿宗頒定奏封各色詔書,才算是徹底把亂麻理順了。

睿宗定下的奏封色:謝恩請安封正紅, 軍國大事封杏黃, 民生奏表封湘色,陳情請罪封鴉青。

如今王妡一道詔令, 將睿宗定下的封色給掉了個。

這事要說嚴重吧,對軍政民生並沒有影響,最多是朝臣們記得把奏本換顏色。

可這道詔令是由皇後發的,這對朝臣們來說就不僅僅是把奏本顏色的事情, 是皇後亂政篡權那麽嚴重了。

有人當場就要反對,被禁軍一把摁下。

“睿宗定下的規矩, 豈容爾隨意更改!”蕭瑉對王妡低吼道。

王妡瞟了他一眼,沒說話, 但意思已經表達得十分清楚了。

——誰說了算, 就按誰的規矩來。

蕭瑉心中又一次排山倒海般襲來無力感,時局早已脫離了他的掌控,究竟一步一步怎樣走到今時今日的?

瞿純仁左右瞟了一眼,放下筆, 直起腰桿奉手,朗聲道:“聖上,奏本封色乃睿宗所定, 豈能枉顧禮法祖宗隨意更改?!再者,本朝以玄、赤二色為尊,請安謝恩以正紅以示天恩, 隨意更改,乃大不敬!”

這句“大不敬”顯然不是對皇帝說的,瞿純仁的目光也是投向的皇後。

站在殿右側的禮部尚書闕元忠走出兩步,說道:“瞿知院此言,是說軍國要務不重要,不值得被重視嗎?”

“軍國要務自然緊急,但闕尚書這是強詞奪理!”瞿純仁說:“樂由內作,禮自外成,安上治民,移風易俗,揖讓而天下治者,其惟禮樂乎!禮法豈可輕易改弦更張!”

闕元忠道:“瞿知院既情深好古,豈能不知,古典之廢於今者,鹹擇善而修覆,莫不本之人心,稽乎物理,正情性而節事宜,窮高深而歸簡易。國軍要務系天下安定,重中之重,當以正紅以示鄭重。”*

兩個禮官就何為禮之最,吵了起來,引經據典誓要把對方辯服了。

在他們爭吵的時候,王準抄完了詔書,擱下筆,由禁軍攙扶著起了身。王妡看見,輕招手叫貢年上前來聽話。

“聖上腿傷需要靜養,諸卿便在紫微殿抄寫,什麽時候抄完了,什麽時候散朝。”王妡說罷,叫內侍攙扶蕭瑉起身。

“議事未畢,豈能散朝。”蕭瑉不動,並揮手打開了來攙扶他的內侍,睨著王妡:“朝堂大事,不容含糊。”

他起先對王妡改奏本制度只是感到帝王威嚴被冒犯,還有對王妡的嘲笑。

婦人就是婦人,眼皮子淺沒見識,掌了權幹得第一件事居然這麽沒譜沒調,手裏握了點兒兵就無法無天了,真當朝臣們都是死的,睿宗的定令也敢去改,不知天高地厚。

然在聽了瞿純仁與闕元忠你一句我一句的爭吵後,蕭瑉驚覺了王妡如此做的目的。

她並非一時腦熱,是有意為之。一來為前幾日那一大堆或敷衍或諷罵的奏本。二來……

一朝天子一朝臣,她這麽做,是想要清洗朝堂。

蕭瑉既驚詫王妡的大膽,又暗嘲她好高騖遠。

深居後宮的婦人果然還是太天真了,以為下一道詔令天下就能按照執行,熟不知其間有多少博弈。

不過,王妡天真,倒是對他有利。

天真得好!

“更改奏本封色乃大事,還得商定出一個結果才好。”蕭瑉對王妡說:“皇後不想坐下來聽聽群臣的意見嗎?”

王妡微笑:“詔令既下,便成定局,照做即可,不需要誰有意見。”

蕭瑉隱隱的得意瞬間消失,王妡轉身步下禦階,走到吳慎面前停下,吩咐左右:“去扶起吳大相公。”

內侍立刻去扶,吳慎放下筆打了個趔趄才站直了,朝王妡拱手:“謝娘娘。”

王妡彎腰拿起吳慎還沒抄完的那本奏本來看,也是諫守禮崇德的,比起瞿純仁來說用詞溫和許多,看似通篇都在教導皇帝敬古尊賢,實則也是在暗諷篡權的皇後。

“拿去給瞿知院,由他代勞幫吳大相公抄了。”王妡把奏本扔給內侍,看著吳慎道:“吳大相公日理萬機,旁的事就由旁人代勞吧。”

瞿純仁自己還有許多要抄,現在又多了一本,臉都綠了。

“謝娘娘體諒。”吳慎道。

王妡淡淡道:“請諸位宰執移步慶德殿。”

說罷,她先走了。吳慎、左槐、王準等人猶豫了片刻,王準先行,然後是左槐等人,吳慎留在最後,想不想去的都得去了,否則失了話事權就更麻煩了。

蕭瑉坐在禦座上,眼睜睜看著所有宰執包括吳慎都跟著王妡走了,暴怒不已。可禦座周圍四周空曠,沒有東西可以讓他砸,怒氣發洩不出來全憋在心裏,堵得他心口都是疼的。

慶德殿東,萬春殿,王妡坐於書案後,宰執們各自就位。

隨後,王妡拿出一份卷宗,叫內侍拿去給宰執們。

“樞密院副承旨魏采叫人送回京城的,諸位瞧瞧。”

吳慎接過卷宗翻開,厚厚的卷宗都是記錄德陽王蕭珹在括州的所作所為,粗粗一看沒有不妥,甚至可以稱得上廉潔愛民了。

這樣卷宗有什麽值得皇後特意拿給他們看呢?

吳慎到底宦海沈浮多年,很快就找到了關鍵所在——

德陽王見了當地豪族劉氏,三次。

縉元劉氏借括州水害囤貨居奇、強買土地,以至於民怨沸騰。證據都送往京城了,然而卻神使鬼差地消失在半路。

吳慎知道這事,有人走了門路求到他這裏,讓他幫忙摁下此事,他沒有答應,但這事卻在京城提都沒有提起來。

德陽王與劉氏有來往,那麽……

吳慎不動聲色地合起卷宗遞給左槐,目光在皇後面上轉了一圈,皇後正在看信,並沒有關註這邊。

他在心底盤算起皇後的意圖,以及應對方法,心裏有了底了,他才安然端坐,半闔目養神。

卷宗在宰執們手上轉了一圈,他們看完之後,內侍再將其放在王妡的案頭。

“都看完了?”王妡放下手中的信,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在座的人看完卷宗都明白最主要的問題癥結在哪裏,只是皇後這麽問,他們並不知道皇後是什麽意思,是不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遂都沒有貿然出聲,哪怕是王準。

“德陽王去了括州不久,亂民邊安定了下來,已各自歸田。實在才幹了得。”王妡說:“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官家受傷難以理事,諸卿以為,召德陽王回京,如何?”

“這……”

宰執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很猶豫。

官家身受重傷,有宮中的風聲傳出來,官家的腿傷今後可能會不良於行,現今又被皇後軟禁著,皇後這時候要召德陽王回京,肯定不是真看重他的才幹,目的定是為了將京城的水攪得很渾。

別說吳慎這等皇黨了,就是王準也不是很讚同。

對於孫女王妡,他是越來越不了解了,不知她是不是生來就心思深沈、權欲熏天。京中已經有暗風,說她年幼接近今上與其私相授受,就是為了日後弄權,是虺蜴心腸、豺狼性情。

對於皇後,他就更加不了解了。

只是這京城已經太多勢力鏖戰,再加德陽王進來,局面……皇後能控得住嗎?

吳慎考慮更多的是,假如德陽王入局,對己是利是弊,官家畢竟防德陽王甚深,他現在又處在極劣勢,恐怕不會想看見德陽王回京。

再者,德陽王與縉元劉氏過從甚密,究竟有什麽打算還未可知,皇後也不可能不知道德陽王與縉元劉氏之間的勾當,說不定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沒人能忘了她手底下那些無孔不入的察子。

“看來諸卿對召德陽王回京沒有異議了。”王妡見他們久久不語,就幫他們默認了。

“娘娘。”阮權終於還是沒按捺住,起身奉手道:“臣以為,括州民心未穩,還需德陽王坐鎮,貿然召德陽王回京恐前功盡棄。”

王妡道:“民亂已平,括州有劉敏坐鎮,出不了亂子。”

阮權道:“臣以為,劉省副在鹽鐵稅務上十分精通,但審案斷案卻是不行。否則一去括州幾月,為何更使民怨沸騰?”

王妡說:“所以。阮卿以為德陽王在審案檔案上有大才,是麽?既如此,就依阮卿所薦,召德陽王回京主管審刑院。”

“娘娘,審刑院知院額定一員,差遣為獨孤容秀,獨孤知院斷案如神,經他手下無任何冤假錯案,現今讓德陽王再領差遣,似乎有點不妥。”吳慎起身說道。

“無任何冤假錯案?”王妡挑眉。

吳慎等人知她是說當年的沈震案,但那件案子錯在先帝,而非審刑院。

當年先帝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要殺沈震,誰勸誰就是同黨,他們也是沒有辦法。

對比起先帝來,今上的脈絡實在好摸清得多,可惜……

吳慎看了一眼王妡,垂眸再道:“臣以為,如今秋收在即,秋稅事務繁雜,三司人手短缺,合該將三司副使劉敏召回京。娘娘意下如何?”

王妡拍板:“那就將德陽和劉卿都召回京,德陽王權審刑院知院事。”

吳慎等:“……”

不僅沒阻止的德陽王回京,還搭了個添頭劉省副。

王妡忽然道:“劉卿姓劉,縉元劉也姓劉,他們這兩個劉之間有什麽關系嗎?”

“回娘娘,劉敏祖籍潭州,與縉元一南一北。”吳慎道。

“潭州啊……”王妡重覆了一句。

吳慎猛然想起,德陽王生母曾太妃就是潭州人。

“對了。”沒等吳慎再細想,王妡說:“太後十日後啟程往東都,她差人來同我說,東都清冷,要帶大皇子一同前往,含飴弄孫,我已經同意了。”

殿中宰執們皆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搞不清皇後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