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7章齊心

關燈
第107章 齊心

雖然很想探究自己的身世之謎,可在沒有找到錦娘口中的二爺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郁小閑覺得欒氏的到來至少能幫著自己適應北方的生活。現在生活中體驗的北方韻味遠不及真正的草原土著來的真實,欒氏老太太雖說是漢人,可從小在蒙古草原邊上長大,死去的前夫也是一個蒙古漢子。她骨子裏的那股草原兒女的血性,是郁小閑血液裏同樣有的。因為這個緣故,欒氏和郁小閑的關系很快就好的像真正的母女了。

欒氏一直在農村過著自力更生的日子,她對食物和資源的利用本領比郁小閑還要厲害,創造力也勝過精打細算的梅張氏。郁小閑山田上的紅薯和豆子在十月中旬全部收獲完了,在山上開始有溪水結冰的時候,泥沼裏的芋頭也全部收獲完畢。一共得了四萬二千斤紅薯,沒有加工和抵掉每天食用的也有一萬九千斤,欒氏發揮了她的歲月積累,把紅薯煮熟去皮之後,摻上榨油剩下的豆粕,加工豆腐留下的豆渣,還有一些豌豆粉,面粉,做成了一種口感不錯的雜糧餑餑,鄧家村那邊幹活的人都喜歡吃。梅張氏一看就跟著學了樣子,把做事的人早飯和幹糧全部變成了雜糧餑餑。

在九月底的時候,郁小閑又在南陵-縣那邊的村子裏招募了一百多個農民,農婦,分成兩部分,一些留在山神市場對面蓋客棧和錦娘的女子會所,其餘的人都送到了鄧家村那邊整理土地,所有一切都必須在臘月之前完成。等臘月一到,郁小閑的精力就要放在買賣上了。每年的春節前,就是商家賺錢的最好機會,郁小閑雇傭了二三百號人,這些人賺了工錢,自然要消費,這筆買賣。郁小閑不想錯過。

有了欒氏的餑餑做法,一邊還繼續加工紅薯粉絲,供應近五百人的夥食,加上宣城金家酒樓的日常采購。郁小閑的紅薯除了留種,就能在一個月內消化完,連地窖都不用挖了。收獲的萬斤芋頭則被妥善收藏了,這些留到明年秋天都可以,芋頭就是比紅薯耐儲藏,很多農家度過青黃不接的時候都靠芋頭救命。

欒氏是個閑不住的人,郁小閑也不跟她客氣。在南陵-縣給她買了四只羊,兩頭黃牛飼養。欒氏搬到了鄧家村那邊,和生活習慣相近的北方人生活在一起,在林子裏養牛牧羊,日子過得很開心。那些從北方來的逃荒者知道東家的娘和他們有同樣的遭遇,打心眼裏尊重信任欒氏,不少人都把自己的真本事拿了出來。郁小閑收集的雞毛鴨毛等禽類中的粗毛都被欒氏等人摻上麻和火絨織成了厚氈,山裏寒冷。有了這種特殊的氈子,得風濕的機會都少了。

郁小閑看見欒氏她們這些北方女子弄出了這麽實用的東西,立刻告訴了南方這邊的女工。這樣立刻就讓一直手巧的南方媳婦們不幹了,很快她們就用硬質的雞毛做出了防水的鬥笠和雨簾,這還是郁小閑給出的建議。一時間東家和雇主之間都樂於開發新奇的東西。

郁小閑自己試驗了好幾次,做出了保溫效果不錯的暖瓶和暖壺,暖盒。其實原理也很簡單,不過是用陶器和陶器之間套木頭和黃金蟲絲絨的下腳料,然後再包上竹子編織的套子,放在新棉絮做的暖窠裏。如此笨重的東西能保證一天以後,滾燙的新開水還有平淡文學十度的高溫,冬天送吃喝能用。做回籠湯水也能用,等到夏天做些冰食也用的上。因為這樣的東西對陶器的質量,相關的輔料,還有制作人的手藝都有很高的要求,郁小閑也不能制作出很多來,只是和李四子。徐香草兩人一起做出了六七件,這樣的好東西給了一件給錦娘,剩餘的就留在家裏使用,天冷的時候用來送吃喝。

天已經很冷了,郁小閑不喜歡蓋厚重的被子,歷次積攢的黃金蟲的繭就發揮了作用,王順子的媳婦安排人把近二百斤的黃金蟲繭都燙了,得到了很多金色的絲綿。好的絲絨留下來行線固定,分別做了四斤,五斤,六斤的被子,還有些小孩的夾襖,枕頭,下腳料就成了做保溫物品的填充物。僧多粥少,這些黃金蟲的絲綿除了供應黃家正經的主子,最後就是梅張氏夫妻和王大奎各自得了一床被子。

黃金蟲的絲綿真是暖和,郁小閑在立冬的時候蓋上了五斤重的被子,夜裏睡得可暖和了,可惜到了冬天就不能飼養黃金蟲了,得了黃金蟲的肉身子就得不到繭子,要想做一身黃金蟲絲綿的保暖服,還要等到明年。

山城的谷子一共收獲了一百九十六石,郁小閑讓人流連一石半的種子糧,剩餘的都收進了庫房。明年的糧食吃緊,每石大米要漲到五兩銀子,還不一定能有足夠的貨源。郁小閑請吳嫂坐鎮南陵-縣的農村,收當季的新谷子,市價是一兩九錢左右,或是兩貫錢,吳嫂一家因為郁小閑的幫忙,這些日子賺到了五十貫錢,對於郁小閑提出的幫忙,他們一家人,連同嫁出去的小姑子都忙碌開了。很快就收到了三百多石谷子,郁小閑派人給了工錢,這些糧食,連同郁小閑請雅苑幫忙收的麥子,小米,雜糧等貨物,源源不斷送往山神市場。

那些糧食是用來收儲的,現在還要不少糧食供應山裏的建設,郁小閑把這個事情交給了本地相熟的糧商。她只要二十石漂亮的白米,要大量收糙米和碎米,陳米,這樣每石大米的成本價大約只要二兩三錢。平日裏,除了錦娘那邊吃一些白米,絕大多數的時候,郁小閑都是吃糙米和碎米,甚至是跟大家一樣和紅薯和菜葉煮的鹽稀飯,吃雜糧餑餑。這些大家看在眼裏,直說東家心善和大家同甘共苦,也很少有人抱怨夥食不好。郁小閑當然不是為了和大家同甘共苦才這麽吃的,她每天都按照現代的夥食,讓家人吃足夠的肉,蛋和素菜,她也沒辦法告訴大家,其實吃適當的糙米和雜糧是對身體有益的。

因為欒氏的幫忙,還有雇工們拼死拼活地工作,到了十一月十二,鄧家村裏的所有土地和山林,道路都整理好了。鄧家村裏住下了,包括欒氏在內的九十七口人。郁小閑把村裏的女人和身體弱的男子留在村裏做紡紗織布的活,再留下一些人負責吃喝,日常運貨,其餘的人全部帶到山城去幫忙蓋房子,還選了十幾個去養牲口,趕車,預備帶出去跑商,這賺錢的行當只能靠自己人。

眼看就要到了臘月,宣城雇來的那些人都急著回家,郁小閑知道他們的心思,幹脆讓他們自願結算了工錢,到自家的客棧臨時搭建的鋪子采買了些布匹,吃用,就打發他們回去了。南陵-縣雇來的人當中也有要辭工回去的,郁小閑也如此這般打發了。很快她手底下留下來的雇工就只剩下六七十個本地的人,多是附近鎮子上的居民。工錢花去了郁小閑上千兩銀子,在這些人買貨的時候,郁小閑只賺回了六十幾兩,所以郁小閑有所感嘆,舊社會的窮人錢最難賺,購買力太低。要想多賺錢,就要好好規劃在臘月賺富人的錢。

正在考慮要組織商隊出去的時候,趙岐突然有了消息。本來方六爺要在十一月初八和郁小閑結算貨款,讓趙岐在臘月回去,沒想到因為一單貨物的事情,讓方六爺必須帶著商隊去蕪湖送貨。趙岐很想早些回到母親身邊,於是他向方六爺討了這個差事,帶著魯貴去了蕪湖打前站。為了把趙岐留下,郁小閑親自出馬去把趙岐帶回來,她考慮了一陣子,覺得以後讓趙岐跑短途,帶著家裏的商隊就可以了,跑商風險太大,趙岐不能去冒這個險。大羅小羅去意已決,她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領隊。金世萊的心野了,以後怕是要經常跑遠路,這次去福建,走了快五十天都沒有回來,也不知道他跟著王三爺又去了哪裏跑商。現在看來,臘月賣貨的事情也不一定能指望上金世萊。

很快,郁小閑帶著大羅小羅,還有鄧家的老三老四,王大山,二虎等人收了些山貨,就往蕪湖去了。大羅小羅是收拾好了全部家當,這一次他們打算跟著方六爺匯合了,一起回到徽州老家去。郁小閑去的時候是七輛車,等賣掉貨物,回程的時候也不知道能不能把趙岐早點帶回來。

十一月十八,郁小閑的商隊平安到達了蕪湖的雅苑,徐老爹把商隊安置好了,又開始給這些山貨找買家。就在這一天,趙岐和魯貴帶著一些布匹貨物也來到了蕪湖。當天晚上,他得到了徐老爹送來的消息,就立刻趕來見郁小閑。一別數月,他真的很想這個妹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