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59章

關燈
池儀道:“陛下曾令南濱種柘,去歲八月所種的那一批,今年四月已然收獲,然而洛南與建平相距遙遙,若要運至中原,只怕路上耗費太大,有所不利。”

溫晏然此前示意南地官吏用糧食跟洛南交換甘蔗,兩邊貿易進行得倒是很順利,然而甘蔗體積大,南濱與中原相隔遙遙,加上這年頭路況也不好,算上運費的話,就顯得極不劃算。

池儀回稟完後,天子並未立刻給出回覆,反而露出些許若有所思之色,道:

“中書省新立未久,將原尚書郎改做參知,令其參議朝政,你跟阿絡兩人如今都是散騎常侍,便掛個參知的職銜,去那邊替朕處理些政事罷。”

池儀聞言,跪地行禮:“陛下……”

溫晏然微微搖頭,不等她說完,便笑道:“又不是叫你們直接當尚書令,區區一個參知之職,朝中大臣再不情願,也是有限。”

其實大周以前的皇帝多有任命內官為尚書令的事情,相比起來,溫晏然的做法倒不算誇張,只是傳出去後,難免被人非議兩句,說她重蹈先帝的覆轍。

“至於該如何運柘,就由你們自去處置。”

倘若溫晏然的過往履歷沒那麽光輝,那不管是前朝大臣還是內宮,都會從方才的舉動中解讀出她真正的意思來——內官想要得到權勢,必須依仗於皇權,溫晏然讓池儀跟張絡兩人去中書省中掌管朝政,就是讓他們與外朝大臣分庭抗禮,幫著貫徹一些容易被清流駁回來的勞民傷財的命令。

既然天子心意已定,池儀自然躬身受命,又道:“非止南地有事,戶部那邊清查清查各地田畝數,發覺中原一帶,桑麻田數量有所減少,統統改種了棉花。”

溫晏然點頭。

這件事王齊師等人此前就上折子勸誡過她,說棉花的價格比麻布昂貴,如果種植太多,會對百姓的穿衣問題產生影響,只是溫晏然下定決心一意孤行,不管清流們再如何說,都沒有接納對方的意見而已。

殿中內官聽見天子漫不經心道:“減少便減少了,也不是大事。”

或許是因為殿內的香爐加了些許樟腦在裏面,宮人竟從皇帝的話裏,聽出些許凜冽的寒意。

那堆折子裏除了民生問題外,第二多的就是工程一類的事情,溫晏然確定了[修建大運河·第二階段]還在推進,便沒再過問,只拿了各地官吏任免的奏折細看。

前些日子通過擢才試人員共有五百二十九名,接受朝廷任命,並度過實習期的則有四百五十八名,其中就包括了王游的幼女。

吏部轉交的奏折中附了這些人的履歷,當中還是以士族為主,豪強通過的也不少,但在實習期內被篩掉的同樣更多,再然後就是一般的大戶,至於普通農戶出身的人,只有七個。

——僅僅這麽一些,還不足以讓社會結構產生動蕩。

西雍宮中安靜無聲,池儀侍立了一會,見皇帝沒有喊她,便從殿內退出,回去市監那邊,等到第二日天子的任命下來後,再去尚書臺辦事。

——不過池儀跟張絡兩人的名聲雖然比先帝時那些內官好上許多,到底出身寒微,許多大臣對他們的新職銜並非沒有意見,只是眼見皇帝的威信一日比一日重,在沒有引起太嚴重後果的情況下,不便堅決反對而已。

最近朝廷上鼓噪不休的事情,大多與戶部相關,畢竟因著修建運河的緣故,國庫的賬面實在是挺緊巴巴的——當然這種緊張是昭明年間的標準,跟先帝不同,當今天子屬於不加稅也不做假賬的那一類皇帝……

盧沅光是天子心腹,雖然出身建平大族,跟池儀等內官相處得還算融洽,見到人過來議事,便細細與她解釋:“從各地運物至京城乃是常事,倘若銀錢不足,便難免征發之事,按先帝的舊例,大多由當地官吏負責運送。”

厲帝也曾讓各地給自己進貢珍奇物品,而且完全不考慮花銷,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把運輸的花費從中樞轉移到地方上頭。

池儀聞言,道:“如此豈不等於是加賦於百姓?”

而且不止是加錢,更要命的是那些勞役。

盧沅光聞言,不由笑了起來,讚嘆道:“當真是老成持國之言,難怪陛下信重常侍。”

池儀微微笑道:“尚書謬讚。”

她們談得不錯,但若是這幅畫面截圖下來發到評論區的話,肯定會引起部分玩家的嚴重不適——在某些支線中,池儀跟盧沅光兩人一個是把持朝政的內相,一個是世家出生的傑出英才,彼此的關系用水火不容來描述都算得上含蓄……

盧沅光:“戶部的賬面雖然緊,不過那些南地之柘中有部分屬於貢物,那麽輸運之資,也可以由少府出一部分。”

池儀想了想,覺得若是不想給百姓增添負擔的話,那也只有讓皇帝本人出錢才合適,便站起來道:“既然如此,那儀便去尋少府謀事。”

少府令剛剛回城不久,他本來得盡量跟皇帝待在同一個地方,以便隨時迎候差遣,然而天子重視景苑,少府這邊就必須保證即使皇帝本人未曾出城巡幸的時候,景苑依舊運轉如常,自然得時時過去看顧。

聽見下屬報稱池儀求見,侯鎖幾乎直接從榻上跳下,他雖然品階更高,然而又怎敢當這位天子心腹一個“求”字,當下連鞋子都來不及穿,直接踩著襪子過去相迎:

“侯某久不在京中,宮中事務多勞常侍處置,聽說常侍被陛下委以重任,於外朝參議政事,還未來得及討一杯水酒。”

池儀笑:“確實是好些日子不曾見到少府,等休沐之時,下官自然在家裏擺一桌酒席,請少府賞光。”

兩人又說笑了幾句,才開始商談正事。

天子不像先帝那樣,格外看中自己私庫內的錢財,只要理由合適,用便用了,只是聽到“運柘”兩個字時,少府令微微怔然,旋即笑道:“常侍不曉得,其實不必這樣麻煩。”

池儀:“願聞其詳。”

少府令:“咱們不必運柘,可以直接運糖。”

南地之柘之所以能賣上好價錢,就是因為汁水清甜,做成糖塊的話,效果也是一樣。

池儀訝然:“柘也能做糖麽?”

這個年代的糖的主要分為兩類,用蜂蜜為原料制作的蜜糖,以及用谷物為原料制作的飴糖,至於甘蔗,也就是柘,通常的使用方法是榨取汁液飲用,而這種液體則被稱為柘漿。

少府令哈哈大笑:“如何不行?”又道,“其實難怪常侍不曉得,侯某本來也不明白,還是陛下吩咐後,才試著制出。”

侯鎖曾經在晚上給溫晏然進奉柘漿,得到的回覆是“可以再熬濃一些”。

大周的甘蔗沒有後世那麽甜,溫晏然會提出上述改進要求,其實非常符合情理,而且她當日誤解了一件事,對現代人而言,聽到“漿”字,很容易理解為那些汁液已經經過了熬制,更何況當日少府令因為擔憂天子喝了涼的飲料生病,奉上的柘漿直接就是溫過的。

然而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漿也可以單單指水。

也就是說,所謂的柘漿,其實並沒有經過熬煮的程序,溫晏然基於自己誤解,給少府提出了一個對方從未設想過的處理方式。

若是換了旁人這麽說,少府令指不定得以為對方只是誤打誤撞才給出了一個有創造性的意見,然而當今聖上懂得事情極多,堪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當他去丹宮中看過,了解了一些所謂的“濃度”之類的概念,又瞧過那些通過加熱蒸發得到高濃度溶液的過程後,更加發自內心地認為,天子當時那麽說,完全是在提點他,該如何改進制糖工藝。

跟鹽鐵一樣,賣糖也是一項利潤非常高的商業行為,侯鎖粗略估算了一下,覺得哪怕由少府把南地運柘的錢全出了,最後依舊有的賺。

少府令道:“柘重而長,難以運輸,但是熬煮成糖後,就會變得體小而方,就算孩童也能拿得動,運起來豈不容易的多?”

池儀站起,嘆道:“原來如此!”

難怪皇帝一向愛民如子,今次卻並不擔憂南地之柘的運輸問題,反而丟給下頭的大臣處置,似乎並不在意,這自然是因為,天子早就知道,可以把柘熬成柘糖,以此降低運輸花費。

池儀向前一禮,道:“多謝少府令提點。”微微笑道,“下官事後必定將此事奏報上去,讓陛下曉得少府的功勞。”

少府令正搖了搖頭,正色道:“這都是因為陛下的指點,我等又有什麽功勞?”

此類讚頌的詞句,侯鎖在先帝時期便已經說習慣了,只是當初不過是阿諛拍馬而已,不比如今,字字都是發自肺腑。

少府令又道:“侯某與常侍都是內官出身,有些事情,便說得直白一些,運柘的事情,陛下其實隨便派誰都能做成,之所以叫兩位常侍處置,便是信重二位。”

池儀點頭:“下官懂得。”

他們一定要把事情好好做成,讓那些大臣們明白天子任命的正確性,決不能讓皇帝失望。

少府這邊研究多年,已經能做出方方正正的糖塊來,只是顏色上還有些不足之處,成品並不想飴糖那樣清透,反而有些發紅,因此遲遲不曾呈給皇帝,只是南邊急著把柘運過來,就算工藝粗糙些,也只能先湊合湊合。

運柘的事情順利解決,剩下就是桑麻地數量減少的事情,池儀暗地思忖,她所學有限,尚且看不明白陛下有何深意,還得用心體會才是。

由於池儀更張絡兩人都被授予了參知的職位,平日自然能到中書省中,與大臣們一道議事。

士族與內官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其中確實有士族把持朝政,讓皇帝覺得處處掣肘的緣故在,也是因為內官跋扈無度,多有貪暴之輩,等池張兩人進入中書省後,難免遭遇了一下朝臣的冷眼,那些人縱然不曾明著與皇帝的心腹對著幹,也會下意識地加以排擠。

然而池儀跟張絡確實是兩個聰明人,而且尤其好學,對局勢有著敏銳的判斷力,同時善於自我克制,並沒有因為一朝得勢而肆無忌憚。

今日議事的時候,一位參知問起運柘的事情。

池儀微笑道:“此事已經交由少府去辦了。”

其他朝臣明白,這是準備由少府撥錢,只是依舊有些訝異,雖然皇帝的私賬不必跟大臣交待,但寧願花上那麽一大筆錢,也非要運這些食物,又是為何?

更有人擔心少府撥下去的銀錢會遭到貪墨,起碼王齊師本人便打算好了,會後找宋文述聊聊——禦史臺本就是肅正綱紀,監察官吏的所在,此時正好發揮作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