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73章定方向。

關燈
第373章 定方向。

新中海電子市場已經大變樣,但是有一樣是沒有變的,那就是連接中海東西兩個大門的主通道。

那裏所有的櫃臺,依舊是黃金櫃臺,黃金六號,依舊還在那裏。

黃金六號,是特斯拉在全國唯一一家主營特斯拉U盤的櫃臺,超薄射燈,旋轉展示臺,上面美輪美奐又價格昂貴的特斯拉U盤靜靜的安置於此。

這裏,除了特斯拉U盤,其他的什麽都沒有,當初那個在這裏開櫃的毛頭小子曾說過,他要做U盤,於是,這裏只作U盤。

商品單一,價格昂貴,生意卻意外的好,過度包裝和價格因素竟讓它成為商務禮品的熱門候選,這個丁濤和劉聰搶回來的黃金六號,始終在散發著他黃金櫃臺的威力!

坐在黃金六號角落裏的廖櫻竹從錢包裏拿出一張照片,照片裏面,趙宋,文貞文,丁濤,還有她笑容是那樣燦爛,裏面那兩個男人,是那樣的青春洋溢,如今呢?看著今天的趙宋和丁濤,完完全全的變了模樣。

自己又何嘗不是呢?突然,廖櫻竹笑了起來,她想起自己那時候抽出海綿墊在胸前藏錢的傻事。

通過幾個月的學習,趙宋給找的那麽多高水平老師,早就讓她明白了金融市場的殘酷性。

現在入場互聯網金融,她沒信心,不過對上同樣初出茅廬的文靜……

“那就做吧!”收起照片,廖櫻竹站起身,露出了小醜女的微笑,此時竟然格外的耐看,“不過趙宋知不知道,女人坑男人狠,女人坑女人更狠!到時候,他會不會被我嚇著?”

想起成天樂呵呵的趙宋這兩天陰沈的臉色,廖櫻竹忽然又毫不擔心,大家都在成長,不是嗎?

……………………

趙宋當然在成長,任誰被坑之後,拋開怨恨情緒,都會進行一段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更多的是反思一腔熱血的特斯拉微電子,在今天,趙宋否決了那些以尼老爺子為首的專家團們的主攻核心CPU的建議,把特斯拉微電子起步階段放在了緊貼市場和用戶身上,主攻中低端,就是他反思的結果。

微電子新任項目帶頭人李強的興奮和支持,更是讓趙宋下定決心!

“芯片的產業化,需要依靠無數百萬年薪的頂級工程師,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拿幾千塊工資騎自行車上下班的老專家們的無私奉獻。

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種花人只能在產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去懷念那些記憶中的勞模和L鋒。”

趙宋忘了是誰說的這句話,但是他不想當尼老爺子那樣的勞模,這幫老專家在打特斯拉手裏十幾億現金的主意,妄圖憑著二傻子趙宋的一腔熱血和他們的關系,做出種花芯和操作系統!

趙宋絕對不會現在去做的!

他快速的翻找著各種官方報紙,看著各種政事新聞。文靜是坑了他,但文化大佬的臨時退縮,加上文靜幾次三番的提醒,讓趙宋充滿了警惕。

他們算是對上層消息最敏感的一批人,肯定是知道什麽,才對做硬盤,最半導體毫無信心!

“就是這個!”

趙宋把專家組遞上來的項目申請扔到了一遍,把一張報紙平鋪在辦公桌上。

結合重生記憶,加上一年來對這個行業的分析,趙宋敢肯定:在2000-2015年的某段時間,在一向支持半導體發展的國家力量,似乎突然間減弱了很多,甚至是缺失的!

那麽錢去哪了?肯定不是吃喝玩樂去了,要不也不會在未來養出了那麽多吃飽了撐的鍵盤俠。

看著眼前報紙上的豆腐塊,趙宋徹底明白了,國家的部分投資戰略已經確定了方向,眼前的“風電”,“太陽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巨額的補貼肯定會砸在那些方向。

至於結果,趙宋連想都不用想,在未來肯定是裝機量、產量世界第一,進入新世紀以來,種花家最愛幹的就是這種事,幹啥都要掙個世界第一!

此刻,他終於知道:

這些天為什麽那些媒體忽略四星的反周期,反而對華宏NEC巨額虧損口誅筆伐沒人幹預了。

為什麽展訊如今進展緩慢?因為信產部把那些海龜忽悠回來,答應的5億投資卻要分批落實,如今連第一批都沒有下來。

“難怪會任我嘚瑟!”

想到這裏,趙宋的臉上慢慢地露出莫名的笑容,拿出手機給噠噠姐夫打了過去。

“姐夫,這兩天我會起訴一家灣灣公司抄襲特斯拉的電路設計!”

“需要我們做什麽?”

“除了讓有關部門加快審理速度,什麽都不要做!看熱鬧就好。”

“……”電話裏的姐夫沈默了一下,才說:“結果不會太好。”

“輸了,才好玩!”

“……好!”

放下電話,趙宋仔細思考了很久,徹底下定了決心:既然打算不要臉了,那就徹底點!

………………………

4月,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

尚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從這個時候開始,傾盡資源支持集成電路,把張江高科裏塞滿了各類芯片設計、制造、服務公司,曾經產值占全國一半。

未來,無數人熱議“尚海為什麽失去互聯網”,還是嚷嚷“靠燒錢送外賣永遠都做不出芯片”時,沒幾個人會記得尚海這些年的堅持。

4月14日這一天,在尚海張江北區打樁機轟鳴的工地前,張汝京先生挽著90多的母親劉佩金女士的胳膊,一起見證了種花家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廠的拔地而起。

同樣是這一天,一個叫文靜的學霸女,啟程飛往美利堅。在那裏,她將放棄自己的天賦,轉向商業,試圖向某些人證明什麽。

幾個月後,還會有個理工男把自己的專業從微電子換成軟件工程。哦,對了,這個理工男未來可能會開一家公司,名字叫:字節跳動。

這個時空,這個國度,這個年代,似乎只剩下一個城市,一群人在堅持著什麽。

當然,還有京城裏某個重生的攪屎棍,他打算放下前世的包袱,輕裝上陣。

他不光想通過懟灣灣公司,打開通往上游產業鏈的缺口,他還打算搶國內某些公司的業務!

“這個時代,這個行業,沒有國家隊!”

趙宋不會再被未來那些大基金投資名錄裏的企業名稱給嚇住!

他突然發現,他的金手指不光是十張3T硬盤,那些隱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又何嘗不是?

有些業務,與其放在那些不思進取的企業手裏,還不如讓他拿著!比如——二代身份證……裏面的芯片?那是多少億人的市場來著?

…………………

4月14日,下午14:00。

特斯拉一紙訴狀,把灣灣青雲公司告上法庭。

15:00.

特斯拉官網更新,宣布展開玩家國度第一次促銷活動,雙128M內存加E-ATX主板套裝報價3666,目標直指灣灣股王華石集團。

科普單章 張博士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河北籍學生張錫綸從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焦作工學院畢業,作為一名專業為冶煉學的稀缺人才,他被上海的一家煉鋼廠錄用。抗戰爆發後,上海工業大規模西遷,張錫綸也隨著大部隊輾轉來到了戰時陪都重慶。他工作的煉鋼廠被並入國民政府軍事工業系統,成為隸屬兵工署的第21兵工廠。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兵工署派遣大量人員奔赴全國,接管侵華日軍遺留下的軍械廠,張錫綸也隨同事來到南京,接收位於雨花臺附近的的日本野戰造兵廠,並在此建立了兵工署第60兵工廠。此時的張錫綸已經是業內有名的煉鋼專家,他在南京立業安家,與相識多年的女友成婚,1948年,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取名張汝京。

淮海戰役結束之後,解放軍兵鋒逼近長江,粟裕的三野第八兵團已經隔江駐紮在南京對岸,第60兵工廠開始緊急撤往臺灣。已經是國軍上校長官的張錫綸,自知絕對不能留在大陸,於是他和家人帶著尚在繈褓之中的張汝京,跟隨著遷廠的大部隊,於1949年初的一個鉛雲密布的清晨,在南京下關登船,啟程前往臺灣高雄。

除了自己的一大家子人之外,張錫綸還帶走了兵工廠裏兩百多位年輕的冶金學徒。在啟程前,不少學徒的父母如托孤一般懇求張錫綸,請求他照顧好孩子。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裏,張錫綸一直做到兵工廠資深高層,同時也像大家長一般照顧著兩百多位年輕人,幫他們就學成家立業,這些年輕的孩子長大後結婚,張錫綸永遠都是證婚人。

不滿一歲就被帶到臺灣的張汝京,長大後讀書成績優異,一路考上臺灣大學,並之後前往美國留學,先後取得工程學碩士和電子學博士的學位。1977年,29歲的張汝京入職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並加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集成電路的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的團隊。在德州儀器,張汝京從研發設計工程師做起,一幹就是二十年。

從60年代開始,華人就在美國半導體行業嶄露頭角,天才工程師和卓越企業家不斷湧現。張汝京在德州儀器的頂頭上司邵子凡博士,就是全球最頂級的芯片制造工廠建設專家。在邵子凡的提攜和栽培下,張汝京迅速成長,前後參與了9個大型芯片廠的建設,遍布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成為業內公認的“建廠高手”。

由於張汝京的事業重心落在美國,張錫綸和妻子劉佩金在退休之後均搬到美國居住。跟無數從大陸撤至臺灣的老一輩一樣,張錫綸夫婦也是家國情結極重的人,時刻牽掛著祖國大陸。在張汝京事業蒸蒸日上,成為全球芯片行業知名的建廠專家之後,張錫綸問了兒子這樣一個問題:“你什麽時候去大陸建廠?”

父親的問題,在90年代末迎來了解答的契機。1997年,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之後,張汝京提前退休。經過一段短暫的大陸行之後(後文會提及),他在老朋友的支持下回到臺灣擔創辦了世大半導體,並迅速做到量產和盈利。在此期間,張汝京已經做好了在大陸建設芯片工廠的詳細計劃:世大第一廠和第二廠建在臺灣,第三廠到第十廠全部放在大陸。

世事難料,迅速崛起的世大引起了行業龍頭臺積電的警惕。就在張汝京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世大的大股東在張汝京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臺積電秘密協商,在2000年1月將公司作價50億美金賣給了臺積電。張汝京事後才知曉此事,自知在合並後的新公司裏難有立足之地,於是毫不拖泥帶水,在收購完成後的第二天便辭職,決定北上大陸再次創業。

憑借著業內的名氣和世大的成功經驗,張汝京迅速聚攏起一批人才和資金,並開始著手選擇廠址。2000年那會的芯片行業,遠不如現在這般炙手可熱。不過在上海,他們受到了熱情接待,時任市長徐匡迪親自出馬,帶他們來到遍布農田的浦東腹地,向張汝京展示了上海為他們規劃建廠的大片土地。

2001年4月,在這個叫做張江高科的地方,張汝京的新工廠中芯國際成立了。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個名字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占據極重的分量。

1949年,張錫綸帶著200名冶金學徒,從南京撤至高雄,建立了規模龐大的高雄六〇兵工廠;2000年,張汝京帶領300名芯片工程師,從臺北來到上海,建立了大陸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基地。

歷史在張家父子兩代人之間,完成了一個輪回,但張汝京和中芯國際的艱難歷程,以及背後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芯酸往事,才剛剛拉開帷幕。文學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