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身世
關燈
小
中
大
鄭雨沈浸在故事裏,隱約感覺有誰拍了拍自己的後背,便清醒了過來,這才發現若白站在身後,手裏拿著一大袋狗糧。
“你怎麽了?像是喝醉酒的樣子。”若白問道。
“我沒有喝酒,只是碰到這本書就有些暈了,不過,這本書上的文字是哪個國家的語言啊?我怎麽都看不懂呢?”
“這個嘛,你遲早會看懂的。”他又說,“或許,你需要些吃的,但我這裏只有狗糧。”
“沒關系,我不餓。”
“你需要喝點水嗎?”
“沒關系,我自己有帶。”
鄭雨從旁邊的包裏拿出自己的白色保溫杯,若白知道她對這裏還心存芥蒂,便不再說什麽,只囑咐她走的時候把大門鎖好。
楊桃變成的小獅子貓從窗戶跳進二樓,恢覆了鬼魂的模樣。莫離小狐貍在沙發上假寐,偷眼看著楊桃變成的小獅子在大廳裏活動。
若白這時候估計是在睡回籠覺,這個時段是楊桃最輕松的時刻,她看見桌子上的《地府特殊事務部》是平鋪著的,就好奇地跳到桌子上,伸爪想要把書合上,但突然“喵”了一聲,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吸了進去。
眼前煙霧彌漫,她迷茫著往前走。許久,她來到一處看到一個鐵柵欄,上面寫著xx福利院。
一位阿姨扛著掃把,打開了門上的鐵鎖。
風吹得很大,卷起地上的枯葉,她忍不住哆嗦了一下,就要開始打掃落葉。此時,她忽然看見被枯葉卷著的風暴中心,發出微弱的哭聲。
她慌忙上前,扒開樹葉,裏面居然是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嬰孩。此刻的她一動也不動,小臉通紅。
用手指觸了觸鼻尖,還有一息尚存,慌忙報請了領導將孩子送往醫院,經過一番搶救,孩子救活了並留在了福利院。
福利院裏有一部分小孩是因為有先天疾病才被父母遺棄的,但小姑娘很健康,也很乖巧,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1歲多就學會了自己吃飯。
兩歲時,福利院裏來了一對農村的中年夫婦,他們表示想要領養小女孩。福利院多次確認收養人的家庭情況後,才準許他們帶走小女孩。
中年夫婦所在的小山村位於兩省交界處,人們多以務農為生,村裏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弱病殘在村子裏留守。
她的養父母早些年外出打工,到了40歲左右的年紀,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報,不可以繼續過度操勞了,就回老家定居。用在城裏打工積攢下來的金錢和手藝,修葺了家裏原本的兩間磚瓦房,又加蓋了兩間平房,開啟新的生活。三口之家並不富裕,但很和睦,生活恬靜安適。
小姑娘就在村裏的小學讀書。村裏的小學,人很少,老師也少,除了語文就是數學,偶爾會有一節音樂課,也是語文老師教的,他會把歌詞抄寫在黑板上,用教鞭一句一句地示範,學生一句一句地學,偶爾有個生僻字還加個拼音,與其說是音樂課,不如說是變相的語文課。
至於體育課,也不學什麽技能,就和村裏的小夥伴們到處跑,在晴朗的日子裏到池塘邊釣魚,在寬闊的曬場上捕蜻蜓,把漫天飛舞的螢火蟲裝進棉布袋裏。
她平時最愛和同學們在塵土飛揚的操場上追逐嬉鬧,也會和小夥伴們撿起地上的一些枯黃的葉子,捏碎之後,揉在一起,變成柔軟卻藕斷絲連的一坨,還可以扯開變成一張網。
勞動課就是真的去老師家參加勞動,摘花生,割小麥,掰玉米,剝豆子等等。
他們的教室是一間很大的茅草房,房頂很高,房子很大,偶爾會有燕子或者喜鵲從開著的門外飛進來,在房梁上築巢,嘰嘰喳喳地叫著,老師也不敢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小朋友們偶爾跑神,擡頭去看燕子築巢,幸運的還能被鳥屎砸中,引得全班一片笑聲,不失為小小的樂趣。
教室的玻璃有幾塊是沒有的,也舍不得換,用報紙糊著,夏天倒是涼快,冬天的時候,北風吹得呼呼的,小朋友們穿著厚厚的棉襖,凍得直跺腳。
一年級是全校人數最多的,從二年級往上,人數依次遞減,到六年級就只剩幾個人了。其實原因很簡單,村子裏的勞動力都去打工了,只剩下留守的兒童和老人。一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也相對聽話,加上小學不交學費,很多家長就把孩子留在老家養兩年。
等再大一點,很多家長就選擇把孩子送到鎮上的寄宿學校。原因有二,第一村子裏的學校只有五個老師,每個老師負責一個班,教學質量堪憂。第二,孩子已經不太聽話,家裏的老人也不怎麽管得住孩子,就送去寄宿學校讓老師管教。寄宿學校每周只回家半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離家在外的父母就不會擔心孩子沒人照顧。
小桃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因為他的父母因為年過四十,已經不去遠方打工。母親在村裏的小型服裝廠做衣服補貼家用,父親則跟著村裏的幾個勞動力,在附近村或者鎮上,誰家有蓋房子或者裝修之類的活計,就搭著火做一些。
媽媽王淑芬,性格保守,不善言辭。父親是個莊稼漢,沒有多大抱負。
她還有一個奶奶,性格強勢,她是個典型的、思想封建的老太太。小桃剛來的時候,奶奶非常不喜歡她,不僅因為她是收養的,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更重要的是她不是男孩,無法給家裏延續香火。
平日裏,奶奶會碎碎念幾句,指桑罵槐說幾句,小桃就默默地察言觀色,努力討好奶奶。她會趁著課餘時間和小夥伴們去放牛,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她也會踩著凳子給奶奶做飯。奶奶不高興了,罵她幾句,她也不生氣,悄悄地躲到沒人的地方去。
她每天最歡樂的時光就是在學校學習,她的成績一直很穩定,字寫得也漂亮,老師們也都很喜歡她,同學們也喜歡和她玩兒。
但,好景不長。
有一天,媽媽從鎮上的醫院回來,臉上的表情愁喜交加。一進家門,就去了奶奶的屋頭,不一會兒,奶奶就高興地沖出院子,對著天空一陣大呼,像是遇到了天大的喜事。
後來才知道,四十多歲的母親因為許久沒來例假就去鎮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他們雖然已經收養了小桃,卻從未放棄過有自己的孩子的想法,一直堅持不懈地治療,終於還是懷上了。
奶奶對小桃的態度就更加冷漠,回家也只給她留些殘羹冷炙。她一季只有兩套衣服,僅能換著穿,是媽媽在服裝廠用碎布頭給她做的。但小弟弟的衣服,在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準備了好幾套了。
父親覺得家裏以後的開銷會很大,也跟著村裏年輕一點的人到更遠的地方去打工去了。母親雖然是高齡產婦,但好在身體底子好,懷孕的過程沒有多少痛苦,甚至可以繼續在服裝廠幫工。
九個月之後,弟弟悄無聲息地來到人間。是個健康的男嬰,起名叫小凡。
奶奶簡直要高興瘋了,到處宣傳,滿月酒辦得風風光光的,即使身體不怎麽硬朗,也拿著散裝白酒瓶子,一桌地桌地敬酒,尤其是那些背地裏說他家無後的,非要灌人家喝下三杯,趁著酒勁兒,指著腦袋罵幾句臟話。對於家裏是女孩的,就進行一番假惺惺地安慰,鼓勵人家加油,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
小凡滿月後不久,奶奶就因為喝了太多的假酒,癱瘓在床,吃喝均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村裏人議論紛紛,都怪奶奶平時對人尖酸刻薄,這是遭了報應了。
然而,小桃是無辜的,卻被要求輟學在家,幫助媽媽照顧弟弟和奶奶。
遠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已經半年沒有回家了,他說所在的工廠經濟效益比較好,老板比較信任,提升他做了主管,他不能辜負人家,就放棄了回家探親的機會,每月會寄500元錢回家貼補家用。500元如果放在普通的農村家庭興許夠用,但小桃家上有老,下有小,就不那麽夠用了。而且母親因為生了孩子,月子沒坐好,偶爾也會有些小病,需要打針吃藥。
母親的身體剛剛恢覆,就又回到村裏的服裝廠,當了一名流水線工人,給外貿做衣服,每個月也僅有1000元的收入。
奶奶在癱瘓之後的第二年夏天離開了人世。走的那天,父親回來了,張羅了叔伯兄弟,七姑八嬸為母親準備了一個體面的葬禮。
請人紮了靈棚,挽聯寫著“魂歸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憶春風”橫批是“含笑九泉”。農村人大多不太關註寫了什麽,他們更關註供桌上擺了什麽東西。蠟燭香燭、瓜果點心、雞鴨魚肉自然不可少,還有些餅幹零食之類的。
兒孫們身著白色孝服在靈堂後的棺材旁邊守靈,請來兩班響器接力演奏,通常到後半夜的時候,人們都困得東倒西歪,才得以片刻安寧。
次日淩晨,尖銳的嗩吶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同村的人往往都是一個姓氏,一般都要來上禮。20不嫌少,50不嫌多,是個心意。
早飯也是村裏的七大姑八大姨幫忙張羅的,一般都是用大鐵鍋把白菜、豬肉、豆腐、海帶、粉條等,燴成一鍋,起名大鍋菜。
吃完早飯,老少爺們就圍著靈堂看熱鬧,說說死者生前的故事,調侃幾句。等到他家遠房親戚們前來祭拜,就變成了被八卦的對象,誰跟誰以前不對付,誰跟誰離婚了,誰家小孩考上好大學了之類的都會被拿出來說。
大人們熱衷於聊八卦,小孩子們則圍著供桌轉,確定自己的目標,等吉時一到,燭臺撤走之後,按照習俗,人們就會搶奪供桌上的食物,小孩們搶些平時父母不讓買的零食就可以開心一整天。
楊家的親戚們披麻戴孝,擡著棺材,將老人的屍體送往事先挖好的墳墓裏,墳墓的結構很簡單,先挖一個長長的洞,再在周圍砌上磚,形成一個可以容納下棺材的空間便可,接著,你一鍁我一鍁,將洞口埋上,這個人便算是入土為安,與世界徹底告別了。
與此同時,家裏就可以開席了,大廚們同時烹飪幾十桌菜肴,每家都會來幾口人,全村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將滿桌子的美味佳肴吃得幹凈,以示尊重。
自始至終,小桃就搬著板凳坐在角落,穿著白色孝服,戴著高高的孝帽,抱著咿咿呀呀的弟弟。她冷眼旁觀著父母在奶奶的靈位前高聲吶喊,大聲啼哭。她有些想笑,但只是想想,不敢真笑,怕別人說她不孝順。在這樣悲傷的情境裏,她盡量讓自己顯得悲傷,而她的內心深處卻毫無波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你怎麽了?像是喝醉酒的樣子。”若白問道。
“我沒有喝酒,只是碰到這本書就有些暈了,不過,這本書上的文字是哪個國家的語言啊?我怎麽都看不懂呢?”
“這個嘛,你遲早會看懂的。”他又說,“或許,你需要些吃的,但我這裏只有狗糧。”
“沒關系,我不餓。”
“你需要喝點水嗎?”
“沒關系,我自己有帶。”
鄭雨從旁邊的包裏拿出自己的白色保溫杯,若白知道她對這裏還心存芥蒂,便不再說什麽,只囑咐她走的時候把大門鎖好。
楊桃變成的小獅子貓從窗戶跳進二樓,恢覆了鬼魂的模樣。莫離小狐貍在沙發上假寐,偷眼看著楊桃變成的小獅子在大廳裏活動。
若白這時候估計是在睡回籠覺,這個時段是楊桃最輕松的時刻,她看見桌子上的《地府特殊事務部》是平鋪著的,就好奇地跳到桌子上,伸爪想要把書合上,但突然“喵”了一聲,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吸了進去。
眼前煙霧彌漫,她迷茫著往前走。許久,她來到一處看到一個鐵柵欄,上面寫著xx福利院。
一位阿姨扛著掃把,打開了門上的鐵鎖。
風吹得很大,卷起地上的枯葉,她忍不住哆嗦了一下,就要開始打掃落葉。此時,她忽然看見被枯葉卷著的風暴中心,發出微弱的哭聲。
她慌忙上前,扒開樹葉,裏面居然是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嬰孩。此刻的她一動也不動,小臉通紅。
用手指觸了觸鼻尖,還有一息尚存,慌忙報請了領導將孩子送往醫院,經過一番搶救,孩子救活了並留在了福利院。
福利院裏有一部分小孩是因為有先天疾病才被父母遺棄的,但小姑娘很健康,也很乖巧,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1歲多就學會了自己吃飯。
兩歲時,福利院裏來了一對農村的中年夫婦,他們表示想要領養小女孩。福利院多次確認收養人的家庭情況後,才準許他們帶走小女孩。
中年夫婦所在的小山村位於兩省交界處,人們多以務農為生,村裏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弱病殘在村子裏留守。
她的養父母早些年外出打工,到了40歲左右的年紀,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報,不可以繼續過度操勞了,就回老家定居。用在城裏打工積攢下來的金錢和手藝,修葺了家裏原本的兩間磚瓦房,又加蓋了兩間平房,開啟新的生活。三口之家並不富裕,但很和睦,生活恬靜安適。
小姑娘就在村裏的小學讀書。村裏的小學,人很少,老師也少,除了語文就是數學,偶爾會有一節音樂課,也是語文老師教的,他會把歌詞抄寫在黑板上,用教鞭一句一句地示範,學生一句一句地學,偶爾有個生僻字還加個拼音,與其說是音樂課,不如說是變相的語文課。
至於體育課,也不學什麽技能,就和村裏的小夥伴們到處跑,在晴朗的日子裏到池塘邊釣魚,在寬闊的曬場上捕蜻蜓,把漫天飛舞的螢火蟲裝進棉布袋裏。
她平時最愛和同學們在塵土飛揚的操場上追逐嬉鬧,也會和小夥伴們撿起地上的一些枯黃的葉子,捏碎之後,揉在一起,變成柔軟卻藕斷絲連的一坨,還可以扯開變成一張網。
勞動課就是真的去老師家參加勞動,摘花生,割小麥,掰玉米,剝豆子等等。
他們的教室是一間很大的茅草房,房頂很高,房子很大,偶爾會有燕子或者喜鵲從開著的門外飛進來,在房梁上築巢,嘰嘰喳喳地叫著,老師也不敢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小朋友們偶爾跑神,擡頭去看燕子築巢,幸運的還能被鳥屎砸中,引得全班一片笑聲,不失為小小的樂趣。
教室的玻璃有幾塊是沒有的,也舍不得換,用報紙糊著,夏天倒是涼快,冬天的時候,北風吹得呼呼的,小朋友們穿著厚厚的棉襖,凍得直跺腳。
一年級是全校人數最多的,從二年級往上,人數依次遞減,到六年級就只剩幾個人了。其實原因很簡單,村子裏的勞動力都去打工了,只剩下留守的兒童和老人。一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也相對聽話,加上小學不交學費,很多家長就把孩子留在老家養兩年。
等再大一點,很多家長就選擇把孩子送到鎮上的寄宿學校。原因有二,第一村子裏的學校只有五個老師,每個老師負責一個班,教學質量堪憂。第二,孩子已經不太聽話,家裏的老人也不怎麽管得住孩子,就送去寄宿學校讓老師管教。寄宿學校每周只回家半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離家在外的父母就不會擔心孩子沒人照顧。
小桃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因為他的父母因為年過四十,已經不去遠方打工。母親在村裏的小型服裝廠做衣服補貼家用,父親則跟著村裏的幾個勞動力,在附近村或者鎮上,誰家有蓋房子或者裝修之類的活計,就搭著火做一些。
媽媽王淑芬,性格保守,不善言辭。父親是個莊稼漢,沒有多大抱負。
她還有一個奶奶,性格強勢,她是個典型的、思想封建的老太太。小桃剛來的時候,奶奶非常不喜歡她,不僅因為她是收養的,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更重要的是她不是男孩,無法給家裏延續香火。
平日裏,奶奶會碎碎念幾句,指桑罵槐說幾句,小桃就默默地察言觀色,努力討好奶奶。她會趁著課餘時間和小夥伴們去放牛,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她也會踩著凳子給奶奶做飯。奶奶不高興了,罵她幾句,她也不生氣,悄悄地躲到沒人的地方去。
她每天最歡樂的時光就是在學校學習,她的成績一直很穩定,字寫得也漂亮,老師們也都很喜歡她,同學們也喜歡和她玩兒。
但,好景不長。
有一天,媽媽從鎮上的醫院回來,臉上的表情愁喜交加。一進家門,就去了奶奶的屋頭,不一會兒,奶奶就高興地沖出院子,對著天空一陣大呼,像是遇到了天大的喜事。
後來才知道,四十多歲的母親因為許久沒來例假就去鎮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他們雖然已經收養了小桃,卻從未放棄過有自己的孩子的想法,一直堅持不懈地治療,終於還是懷上了。
奶奶對小桃的態度就更加冷漠,回家也只給她留些殘羹冷炙。她一季只有兩套衣服,僅能換著穿,是媽媽在服裝廠用碎布頭給她做的。但小弟弟的衣服,在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準備了好幾套了。
父親覺得家裏以後的開銷會很大,也跟著村裏年輕一點的人到更遠的地方去打工去了。母親雖然是高齡產婦,但好在身體底子好,懷孕的過程沒有多少痛苦,甚至可以繼續在服裝廠幫工。
九個月之後,弟弟悄無聲息地來到人間。是個健康的男嬰,起名叫小凡。
奶奶簡直要高興瘋了,到處宣傳,滿月酒辦得風風光光的,即使身體不怎麽硬朗,也拿著散裝白酒瓶子,一桌地桌地敬酒,尤其是那些背地裏說他家無後的,非要灌人家喝下三杯,趁著酒勁兒,指著腦袋罵幾句臟話。對於家裏是女孩的,就進行一番假惺惺地安慰,鼓勵人家加油,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
小凡滿月後不久,奶奶就因為喝了太多的假酒,癱瘓在床,吃喝均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村裏人議論紛紛,都怪奶奶平時對人尖酸刻薄,這是遭了報應了。
然而,小桃是無辜的,卻被要求輟學在家,幫助媽媽照顧弟弟和奶奶。
遠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已經半年沒有回家了,他說所在的工廠經濟效益比較好,老板比較信任,提升他做了主管,他不能辜負人家,就放棄了回家探親的機會,每月會寄500元錢回家貼補家用。500元如果放在普通的農村家庭興許夠用,但小桃家上有老,下有小,就不那麽夠用了。而且母親因為生了孩子,月子沒坐好,偶爾也會有些小病,需要打針吃藥。
母親的身體剛剛恢覆,就又回到村裏的服裝廠,當了一名流水線工人,給外貿做衣服,每個月也僅有1000元的收入。
奶奶在癱瘓之後的第二年夏天離開了人世。走的那天,父親回來了,張羅了叔伯兄弟,七姑八嬸為母親準備了一個體面的葬禮。
請人紮了靈棚,挽聯寫著“魂歸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憶春風”橫批是“含笑九泉”。農村人大多不太關註寫了什麽,他們更關註供桌上擺了什麽東西。蠟燭香燭、瓜果點心、雞鴨魚肉自然不可少,還有些餅幹零食之類的。
兒孫們身著白色孝服在靈堂後的棺材旁邊守靈,請來兩班響器接力演奏,通常到後半夜的時候,人們都困得東倒西歪,才得以片刻安寧。
次日淩晨,尖銳的嗩吶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同村的人往往都是一個姓氏,一般都要來上禮。20不嫌少,50不嫌多,是個心意。
早飯也是村裏的七大姑八大姨幫忙張羅的,一般都是用大鐵鍋把白菜、豬肉、豆腐、海帶、粉條等,燴成一鍋,起名大鍋菜。
吃完早飯,老少爺們就圍著靈堂看熱鬧,說說死者生前的故事,調侃幾句。等到他家遠房親戚們前來祭拜,就變成了被八卦的對象,誰跟誰以前不對付,誰跟誰離婚了,誰家小孩考上好大學了之類的都會被拿出來說。
大人們熱衷於聊八卦,小孩子們則圍著供桌轉,確定自己的目標,等吉時一到,燭臺撤走之後,按照習俗,人們就會搶奪供桌上的食物,小孩們搶些平時父母不讓買的零食就可以開心一整天。
楊家的親戚們披麻戴孝,擡著棺材,將老人的屍體送往事先挖好的墳墓裏,墳墓的結構很簡單,先挖一個長長的洞,再在周圍砌上磚,形成一個可以容納下棺材的空間便可,接著,你一鍁我一鍁,將洞口埋上,這個人便算是入土為安,與世界徹底告別了。
與此同時,家裏就可以開席了,大廚們同時烹飪幾十桌菜肴,每家都會來幾口人,全村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將滿桌子的美味佳肴吃得幹凈,以示尊重。
自始至終,小桃就搬著板凳坐在角落,穿著白色孝服,戴著高高的孝帽,抱著咿咿呀呀的弟弟。她冷眼旁觀著父母在奶奶的靈位前高聲吶喊,大聲啼哭。她有些想笑,但只是想想,不敢真笑,怕別人說她不孝順。在這樣悲傷的情境裏,她盡量讓自己顯得悲傷,而她的內心深處卻毫無波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