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蕭誦
關燈
小
中
大
司州眼下兇險, 但平城和營州也沒好到哪裏去。突厥人兵分三路,齊頭並進南下。只是平城地勢占了便宜,且平城是三州的都督府所在, 兵力更強。
平城軍乘著司州拖住突厥兵主力,平城方向的突厥兵向司州靠攏之時,便拼死逆勢向北推進, 殺到了柔然人的地界了,徹底截斷東西兩邊突厥兵的聯絡。
營州再向東, 便進了契丹人的地盤,突厥人進不去營州的關口。所以這就將突厥放在東線的兵力圍在這裏。
嚴平駿和長子擔著北境的安危,父子倆同眾將議了一夜,一致決定舉兵向東,將平城以北的突厥人徹底剿滅, 這是絕佳機會。
可這樣一來,平城以西的司州、並州, 就變成了孤城,沒有平城的支援, 怕是很難。
嚴平駿擔心幼子,可眼下的邊境眾將,生死是最不能代替的事,也是最不值得提起的事。
眾將走後, 嚴平駿站在沙盤前來回推演, 不肯離去,嚴擇川勸父親:“崧柏知道輕重,既然將來要做主將, 他就必須要有這一遭。”
嚴平駿嘆氣:“他十六便上了戰場, 差點死在戰場上, 眼下也才不過二十一,我怕他有個閃失。他性情好勇,向來聰明,也最懂的險中求勝。我怕……”
怕他年紀輕輕折在司州。
嚴柏年一直跟在兄長身後,嚴擇川一樣擔心弟弟,但為安父親的心,便說:“上都城如今攝政的是豫章太子的幼女,永安公主。崧柏和永安公主是摯交,北上的援軍定然會保崧柏。”
嚴平駿聽聞更是嘆氣,便說:“誰能想到上都城變了天,更沒想到那李令俞,搖身一變,成了皇太女。”
嚴擇川卻說:“她眼下攝政,是不是皇太女還另一說。”
嚴平駿卻說:“既然已經攝政,便就是拿住了上都城。只要有邊將再助她,她穩坐那個位置,只是早晚的事情,百官擋不住的。”
嚴擇川想說弟弟,但嚴平駿卻說:“崧柏生來生性散漫,也做不了上都城裏的富貴公子。”
那便是將來皇太女登基擇夫,崧柏也不適合。
嚴擇川見父親不想再說,便也不辯駁。
司州城外的援軍駐守在鎮外的半山腰上。這是李令俞讓秦周送來的人馬。
李令俞的第二封信,也跟著來了。
李令俞忙亂中,實在想不起說什麽,只能一再囑咐他慎重,莫要涉險。
嚴柏年,司州城破,非你之過,眼下軍中缺將,兵馬不強。你記著,不要想著險中求勝,不要冒死沖殺。兩軍對陣,自有章法,非一人之力可扭轉局勢。司州眼下確實處於劣勢,可你若是有什麽差池,於我來說,不止是北境少了一個少年將軍。我的冠軍侯,只有一個……
嚴柏年字字句句看著。她只字不提她在上都城過得怎麽樣。
也不說她是怎麽坐上攝政的位置的。
她一介女流,死裏逃生,上都城宮變謀反,她是怎麽在謝家的青州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剿滅的亂軍。
她一句都沒提。
只讓他好好保重。
嚴柏年收起信,揣進懷裏,心裏暗暗想,雲奴,你坐在上都城,九邊之鎮我來替你看顧,我要讓朝堂中,沒人敢難為你……
李令俞並不在乎這個,人都會趨利避害,只要大勢所歸,她不怕有人反她。
秦周的京郊營這些時日正在整頓,上都城最近出不了亂子。但北境南下的難民要有人收容。
不止要湊北境三州的糧草,冀州、豫州一帶也要調撥糧草安頓難民。
既然是大梁的民,她就要養。
李肅做事確實穩妥,不過幾日,便進宮來報賬。
戶部如今能調遣的錢糧供北境暫時不成問題,蕭誦這些年省吃儉用,確實攢了些家底。
她的旨意寫得很快,但調撥糧草,還要州府報上來,曹印等人議過後才能批下去,她一人說了不算。
禦史中丞任職的旨意,她早上下的,連著下了三道,讓呂匡淵辭無可辭。
中午呂匡淵就進宮來了。
曹印和呂匡淵這麽多年,見的時候並不多。
兩人各自寒暄幾句,並不多言。
但眼下的局勢,都知道不太好,不說遠的,就說上都城,這些時日,寫討伐檄文的比比皆是。書院學子們日日議論。
以至於遠在江南的學子們,也開始寫文章討伐李令俞的攝政。
和呂匡淵一同進宮的,還有禮部的人。也是為了說這個。
李令俞剛收到河東的消息,還沒來得及看。
先打開禮部的折子,因著京都衙門也換人了,成了曹印的門生。
這些時日上都城的讀書人鬧的亂糟糟的,京都衙門便到處抓捕寫檄文的學子、書生門,鬧的怨聲載道。
禮部新上任的侍郎叫吳廷翰,當年曾在東宮左春坊任職,結果因太子失儀被罷黜,後做過裴虞幕僚,之後便在上都城書院裏講學。因才學十分出眾。
百官罷官後,他因受人舉薦,李令俞便見了人。畢竟是曾經也算認識。
幾乎對答之後,李令俞給了他禮部侍郎的職位。
吳廷翰手中幾個折子都交給了李令俞,殿中幾個人都看她的反應。
李令俞都翻開看了眼,不由笑起來,這些人到底是讀書人斯文,罵人也不痛不癢。有的甚至還跑題了。讓李令俞覺得,他們比她可生氣多了。
便笑問:“就寫這個,這有什麽可抓的,讓他們只管寫去吧。”
吳廷翰便說:“怕他們日日鬧,被有心人利用,這麽下去早晚會出事。”
呂匡淵和曹印並不說話。
李令俞笑著說:“你們抓來抓去,他們覺得更刺激了。有人利用,他們更覺得是光明大道。堵不如疏,禮部既然組織學子書院宴會,那就把禮部外院的那面墻刷出來,讓他們只管去貼,就說,誰的文采好,我就看誰的檄文。要是寫不好,就別丟人。讓京都衙門的人也別抓了,把人放了吧。”
曹印本本也覺得這麽抓人不太好,聽著李令俞當玩笑一樣,也覺得不是大事。
“檄文,還能寫出什麽文采來?”
呂匡淵也聽得笑起來。
李令俞便說:“這不一樣,寫不出好檄文,那就讓他們寫點文采好的,不一定非要討伐我。我身上的汙名寫來寫去就那麽多。難出新意,讓他們寫點別的,一面墻不夠,就刷兩面墻,讓他們只管貼,寫得好的我給彩頭。”
吳廷翰也被她逗笑了,笑著說:“臣這就回去準備。”
今日氣氛難得輕松,呂匡淵便問:“你給什麽彩頭?若是像《大鵬歌》這等詩句,我怕那兩面墻都不夠用。”
李令俞失笑:“銅駝街上那麽多墻,只管讓上都城的才子們去寫……”
她說到一半,才想起來若是等這波討伐檄文的風波過去了,這些書生可以投稿,印刷成小報,分發各地,這不就有了一筆財政收入。到時候修路、開商道,開港口,總能賺錢的。
她一個做生意出身的人,總不能一直這麽窮。
幾個人這些日子一直緊繃著,遇上這個討伐檄文,被她說的這麽好笑,也覺得新奇,也說等著看吳廷翰能拿上來什麽好文采的檄文。
李令俞便誇下海口說:“若是這個月真能出一篇文采極佳的討伐檄文,我便贈詩一首。”
吳廷翰便笑著說:“這下京都衙門的人再也不怕了,我覺得這麽下去,倒是可以領著學子們幹點別的,至少在才學上會多有進益。”
呂匡淵便笑說:“你們的殿下,詩才頗好,卻最煩讀書。也就是仗著天分高,占便宜了。”
曹印也聽得笑起來。
難得短暫的玩笑時間。
等吳廷翰走後,李令俞才打開河東來的信。
河東三州,殺的人頭滾滾,裴虞酷吏的名頭算是坐實了。
他這次殺的人太多了。凡涉案人等,一律嚴懲,官眷一律發賣,看得李令俞的臉色一時間便沈了。
曹印看著她,又看了眼信,接過信,看了眼,株連了三族,男丁皆斬,女眷發賣,確實有些過了。
“沒想到國公府的裴景宜,一直都文采頗好,沒想到手段這麽毒辣。這等嚴酷。”
李令俞不好說裴虞是什麽意思,他幫過她,也算計過她。
他們之間,一直都是亦敵亦友。
其實說實話,裴虞這人十分愛惜名聲,心中多有成算。
可裴家的人不清白,他若是想給裴家人尋一條出路,就要舍棄名聲。
這是在向她表忠心嗎?
呂匡淵看過信後,說:“謀反之罪,刑部有舊例,按照律法,這不算出格。謀反若是輕輕放過,那才會引起動蕩。以殺震懾,未必不是好辦法。”
他其他話沒說,但李令俞聽明白了,如今她名不正言不順,若震不住州府的人,怕是隨時有人出來反她。
呂匡淵見她不說話,便說:“江南學子,你也可令宋彥光多加安撫。萬不可出現結黨聚眾鬧事的事情來。”
李令俞問:“已經去了信了,先生以為宋彥光的職位需要動一動嗎?”
呂匡淵:“不需要,他若做得好,便嘉獎。做得不好,再調動。”
在政治漩渦裏,呂匡淵顯然比曹印要游刃有餘。
曹印是個做實事的人,對人事鬥爭並不擅長。
呂匡淵卻十分擅長調撥人員,且他看人極準。有呂匡淵替她穩著文臣們,暫且出不了亂子。
九月初已經是重陽節了,李令俞大概是休息不好,肩上的傷一直都愈合得不好,又因著太累,食欲不振,便瘦了很多。
蔡真擔心她身體,就擅自將阿竺請進來了。
李令俞見到阿竺的時候,才覺得這麽久了,家裏還有一屋子女人。
因為秦周和她說,家裏都好,她也就沒分心去管家中的女眷們。
阿竺話少,說的也只是院子裏的事。
家中挺好的,袁兆宗下了聘,李姝的婚事定在了十月。
在她離開家後,她們也學會不再事事指望她了。
之前的選官在各部的進士們,有的隨薛洋一起罷官了。剩下的全都重新分撥,分給了其他部門。
袁兆宗因為稱病,一直沒有被賜官,李令俞知道他大概是沒辦法接受她如今的身份,便索性暫居在家。
李令俞便也不問。
有阿竺照顧她的起居,她身上的傷確實好些了。
重陽節一過,已經搬回華林園的曹太後差人來傳話說是要見她。
蕭誦至今還在中和殿裏,一日不如一日了。
蕭鋆倒是撿回了一條命,醫官不敢當著曹太後面說,私下和她說實話,陳留王怕是壽數不長。
那日去華林殿的路上,她看見秋色中的華林園,想起第一次來這裏,她當時還是個小秉筆,在他們眼裏和小內官沒什麽區別。
人人欺她,辱她,她毫無辦法。
等進了殿,華林殿還是那個華林殿,但再不覆那日的花團錦簇了。
曹太後一臉剛強,看著她便問:“皇帝大概就是這幾天的事了,是不是該議一議鋆兒登基的事了?”
李令俞看著她半晌,才說:“我覺得,你該去和聖人商議。畢竟聖人還康健,我等小輩,怎麽可能擅作主張,對不對?”
曹太後被她頂回去了,面上隱隱有了怒氣,但仍舊忍著。
“永安公主,你是永康的妹妹,你們姐妹自當同心……”
“你有話直說吧,滿朝討伐檄文,我已經是亂臣賊子了,你和我說什麽禮義廉恥?天家的人,還有手足之情,禮義廉恥嗎?”
“你!”,曹太後怒目盯著她。
李令俞便不客氣說:“我的祖母奉在太廟裏,改日,我也會將我的父王送進太廟,讓他身後名清清白白,史書中再提起豫章太子,不止是‘因謀逆,伏誅。’這五個字。還有他年少才情出眾,名動江南。我母妃出身上都城曹家,自小便有才名。你們母子欠他們的,總要還給他們。百年之後,你見了我的祖母和我的父王母妃,也要記得給他們賠罪!”
曹太後聽得臉上一窒,氣得半晌再說不出話來。
李令俞見她怒目,便故意說:“舅舅說曹太後閨中之時,便十分聰慧。你在這宮中沈浮幾十年,該明白,我如今肆無忌憚,必是有人縱容我。既然聖人都覺得有愧於我,由著我橫行,你若是心中有怨恨,何不去北宮和聖人對峙一二呢?”
她若是故意氣人,曹太後敵不過她說話的狠辣。
“你這是公然違抗祖宗規矩,朝堂哪容你一個女子猖狂!”
“那朝堂就能容太後娘娘攝政了嗎?”,李令俞立刻反駁她。
曹太後言語中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李令俞便繼續咄咄逼人:“你知道陛下這麽多年為何不喜曹家人嗎?因為你挾恩以報,你為曹燮爭的太多了,多到陛下反感,卻不能拒絕你。所以你們母子嫌隙越來越大,他寧願死也不願將權柄給你,這一切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你太想控制陛下。你聰明的太過了。”
戳不到她的傷心點,她就會有一百個念頭,讓人煩不勝煩。
曹太後這樣的人,確實是聰明人,但她不露鋒芒,永遠在背後謀算,總能在人不註意的時候,咬人一口。
蕭誦其實大半都像她,他們母子做事、說話都很像。
簡單說,就是說話不敞亮,她極不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李令俞見她不再找茬了,便起身說:“太後娘娘年歲已高,陛下身後之事,恐娘娘傷身,就不請您出華林園了。”
曹太後怒道:“蕭懿安!你膽敢犯上!”
李令俞充耳不聞,出了殿便吩咐阿符說:“自今日起華林園的兩道門關上,派人把守,若有人出入,必須來報我。
蕭誦的壽數將盡,她要做好萬全準備。
今日來華林園前,她還是給北宮了消息。
蕭雍若是想看兒子,隨時可以來。她會成全了他們的父子情深。
當晚,中和殿傳來消息,蕭誦人不好了。
李令俞立即召了曹印、呂匡淵為首的議政大臣,和廬陽王、陳侯等宗室進宮,一同和她守著蕭誦。
蕭誦畢竟是君,眼下她不能失禮。
蕭誦此時已經面色發黑,出氣多進氣少了。醫官跪了一地,個個垂首,不敢擡頭。
陳侯畢竟和他年歲相當,看著他正當好的年紀,便日薄西山,面上都是哀痛。
廬陽王則自始自終都面色溫和,不悲不喜。
蕭誦此時已經不能說話了,見她坐在榻邊,人還像是還在半夢半醒中。
死死拉著她的手,艱難問:“鋆兒……”
李令俞湊他身前說:“他安好。”
蕭誦用力攥了攥她的手。大概是怕她對蕭鋆下手。
李令俞便說:“若是有醫官照料安養侍奉,便也可以安養些年。”
蕭誦大概心裏知道,蕭鋆壽數有限。
他掙紮著看著她,一字一句說:“朕殺兄囚父,自有,業障。但,我兒純孝。朕安社稷,撫民意,對得起祖宗……”
話沒說話,已經面色僵硬,氣息不夠了。
只能死死拽著李令俞的手,攥得她生疼。
大概是想聽李令俞給他一句準話。
李令俞轉頭看了眼榻前看著她的眾人,心平氣和說:“你是個好皇帝。”
蕭誦聽完後,皺著的眉頭緩緩舒展開。
李令俞便起身,讓陳侯和曹印和他告別。
她自己自行出殿去了。
阿符今日守在殿外,見她出來便說:“段功將閶闔門之外的其他門全都關上了,這幾日只開城闔門,羽林衛把守閶闔門,萬無一失。禮部的人也已經到了。”
李令俞想了片刻,便說:“讓吳廷翰加緊準備,今夜怕是都睡不成了。”
阿符應了聲,便轉身出去了。
她一個人站在殿外,望著夜色,已經入秋的天氣,夜裏冷清。
不多時,聽見殿內的曹印喊了聲陛下。
那聲音太突兀,聽得她心裏一緊。
仿佛她心中飄著的那一支羽毛,終於悠悠的落了地。
隨後便是殿內諸臣痛哭聲,醫官伏禮哀嚎。
李令俞頭都沒回。聽見身後動靜,廬陽王問:“不想進去看看,他剛才說了什麽嗎?”
李令俞搖頭輕聲說:“不重要。”
他已經死了,而她活著。
廬陽王輕笑但沒有出聲。
吳廷翰年輕,但他一同帶來了禮部的幾位老臣,天子喪儀,不得馬虎。
李令俞等蔡真回來後,說了聲:“去北宮和華林園報喪吧。”
蕭雍得到消息時,剛出玄武觀,蔡荃跟在後面還在說茶的事。
見蔡真一身麻衣匆匆而來,幾人在紫宸殿外遇見。
蔡荃見蔡真這身打扮,心裏一突,慌的一句話說不出來。
蔡真跪下,伏地行了全禮,報:“陛下駕崩了。”
蔡荃二話不說,跪在地上還了一禮。
蕭雍則死死盯著蔡真,半晌都沒有動靜,也沒有開口
蔡荃以為蕭雍魘住了,哭著說:“聖人,老奴在呢!您有什麽不痛快的話和老奴說……”
蕭雍充耳不聞,轉身一個人進了殿。
蔡真報完喪,還要走一趟華林園。
蕭雍卻說:“你且等等。”
蔡真不敢不聽。
蕭雍問:“宮中都有誰?”
蔡真一一報了名字。
蕭雍便問:“雲奴呢?”
“殿下正在和禮部的人商議陛下喪儀之事,明日百官進宮,殿下說今日不能睡覺……”
蕭雍說了句:“她倒是孝順。”
再無二話。
秦周夜裏進宮,李令俞正和幾個人在太極殿商議眼下的事,看見他進來,便讓人去了偏殿等著。
片刻後她回了偏殿問:“出什麽事了?”
秦周:“衛國公死了。”
李令俞皺眉問:“你怎麽會知道?”
“夜裏有人出城,正趕上臣進城,國公府的人太多了。被人擋在城門口,國公府便解釋說是兩路人馬,一路是去尋世子,一路去老家報喪……”
李令俞便說:“知道了。”
裴承邑是死於自殺。
先是曹燮一門父子戰死,而後謝家死了個幹凈。
裴承邑便知道,當年的事怕該知道的人都已經都知道了。
他和弟弟去信後,弟弟如今無暇分身,要北上支援並州。並州是楊彪的地盤,弟弟在回信中還囑咐兄長,若是他死於楊彪之手,讓兄長莫要為他伸張。
裴承邑想到兒子如今一身罵名,不過是為了給裴家尋一條生路。
便給眾人分別留了信,就自行了斷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平城軍乘著司州拖住突厥兵主力,平城方向的突厥兵向司州靠攏之時,便拼死逆勢向北推進, 殺到了柔然人的地界了,徹底截斷東西兩邊突厥兵的聯絡。
營州再向東, 便進了契丹人的地盤,突厥人進不去營州的關口。所以這就將突厥放在東線的兵力圍在這裏。
嚴平駿和長子擔著北境的安危,父子倆同眾將議了一夜,一致決定舉兵向東,將平城以北的突厥人徹底剿滅, 這是絕佳機會。
可這樣一來,平城以西的司州、並州, 就變成了孤城,沒有平城的支援, 怕是很難。
嚴平駿擔心幼子,可眼下的邊境眾將,生死是最不能代替的事,也是最不值得提起的事。
眾將走後, 嚴平駿站在沙盤前來回推演, 不肯離去,嚴擇川勸父親:“崧柏知道輕重,既然將來要做主將, 他就必須要有這一遭。”
嚴平駿嘆氣:“他十六便上了戰場, 差點死在戰場上, 眼下也才不過二十一,我怕他有個閃失。他性情好勇,向來聰明,也最懂的險中求勝。我怕……”
怕他年紀輕輕折在司州。
嚴柏年一直跟在兄長身後,嚴擇川一樣擔心弟弟,但為安父親的心,便說:“上都城如今攝政的是豫章太子的幼女,永安公主。崧柏和永安公主是摯交,北上的援軍定然會保崧柏。”
嚴平駿聽聞更是嘆氣,便說:“誰能想到上都城變了天,更沒想到那李令俞,搖身一變,成了皇太女。”
嚴擇川卻說:“她眼下攝政,是不是皇太女還另一說。”
嚴平駿卻說:“既然已經攝政,便就是拿住了上都城。只要有邊將再助她,她穩坐那個位置,只是早晚的事情,百官擋不住的。”
嚴擇川想說弟弟,但嚴平駿卻說:“崧柏生來生性散漫,也做不了上都城裏的富貴公子。”
那便是將來皇太女登基擇夫,崧柏也不適合。
嚴擇川見父親不想再說,便也不辯駁。
司州城外的援軍駐守在鎮外的半山腰上。這是李令俞讓秦周送來的人馬。
李令俞的第二封信,也跟著來了。
李令俞忙亂中,實在想不起說什麽,只能一再囑咐他慎重,莫要涉險。
嚴柏年,司州城破,非你之過,眼下軍中缺將,兵馬不強。你記著,不要想著險中求勝,不要冒死沖殺。兩軍對陣,自有章法,非一人之力可扭轉局勢。司州眼下確實處於劣勢,可你若是有什麽差池,於我來說,不止是北境少了一個少年將軍。我的冠軍侯,只有一個……
嚴柏年字字句句看著。她只字不提她在上都城過得怎麽樣。
也不說她是怎麽坐上攝政的位置的。
她一介女流,死裏逃生,上都城宮變謀反,她是怎麽在謝家的青州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剿滅的亂軍。
她一句都沒提。
只讓他好好保重。
嚴柏年收起信,揣進懷裏,心裏暗暗想,雲奴,你坐在上都城,九邊之鎮我來替你看顧,我要讓朝堂中,沒人敢難為你……
李令俞並不在乎這個,人都會趨利避害,只要大勢所歸,她不怕有人反她。
秦周的京郊營這些時日正在整頓,上都城最近出不了亂子。但北境南下的難民要有人收容。
不止要湊北境三州的糧草,冀州、豫州一帶也要調撥糧草安頓難民。
既然是大梁的民,她就要養。
李肅做事確實穩妥,不過幾日,便進宮來報賬。
戶部如今能調遣的錢糧供北境暫時不成問題,蕭誦這些年省吃儉用,確實攢了些家底。
她的旨意寫得很快,但調撥糧草,還要州府報上來,曹印等人議過後才能批下去,她一人說了不算。
禦史中丞任職的旨意,她早上下的,連著下了三道,讓呂匡淵辭無可辭。
中午呂匡淵就進宮來了。
曹印和呂匡淵這麽多年,見的時候並不多。
兩人各自寒暄幾句,並不多言。
但眼下的局勢,都知道不太好,不說遠的,就說上都城,這些時日,寫討伐檄文的比比皆是。書院學子們日日議論。
以至於遠在江南的學子們,也開始寫文章討伐李令俞的攝政。
和呂匡淵一同進宮的,還有禮部的人。也是為了說這個。
李令俞剛收到河東的消息,還沒來得及看。
先打開禮部的折子,因著京都衙門也換人了,成了曹印的門生。
這些時日上都城的讀書人鬧的亂糟糟的,京都衙門便到處抓捕寫檄文的學子、書生門,鬧的怨聲載道。
禮部新上任的侍郎叫吳廷翰,當年曾在東宮左春坊任職,結果因太子失儀被罷黜,後做過裴虞幕僚,之後便在上都城書院裏講學。因才學十分出眾。
百官罷官後,他因受人舉薦,李令俞便見了人。畢竟是曾經也算認識。
幾乎對答之後,李令俞給了他禮部侍郎的職位。
吳廷翰手中幾個折子都交給了李令俞,殿中幾個人都看她的反應。
李令俞都翻開看了眼,不由笑起來,這些人到底是讀書人斯文,罵人也不痛不癢。有的甚至還跑題了。讓李令俞覺得,他們比她可生氣多了。
便笑問:“就寫這個,這有什麽可抓的,讓他們只管寫去吧。”
吳廷翰便說:“怕他們日日鬧,被有心人利用,這麽下去早晚會出事。”
呂匡淵和曹印並不說話。
李令俞笑著說:“你們抓來抓去,他們覺得更刺激了。有人利用,他們更覺得是光明大道。堵不如疏,禮部既然組織學子書院宴會,那就把禮部外院的那面墻刷出來,讓他們只管去貼,就說,誰的文采好,我就看誰的檄文。要是寫不好,就別丟人。讓京都衙門的人也別抓了,把人放了吧。”
曹印本本也覺得這麽抓人不太好,聽著李令俞當玩笑一樣,也覺得不是大事。
“檄文,還能寫出什麽文采來?”
呂匡淵也聽得笑起來。
李令俞便說:“這不一樣,寫不出好檄文,那就讓他們寫點文采好的,不一定非要討伐我。我身上的汙名寫來寫去就那麽多。難出新意,讓他們寫點別的,一面墻不夠,就刷兩面墻,讓他們只管貼,寫得好的我給彩頭。”
吳廷翰也被她逗笑了,笑著說:“臣這就回去準備。”
今日氣氛難得輕松,呂匡淵便問:“你給什麽彩頭?若是像《大鵬歌》這等詩句,我怕那兩面墻都不夠用。”
李令俞失笑:“銅駝街上那麽多墻,只管讓上都城的才子們去寫……”
她說到一半,才想起來若是等這波討伐檄文的風波過去了,這些書生可以投稿,印刷成小報,分發各地,這不就有了一筆財政收入。到時候修路、開商道,開港口,總能賺錢的。
她一個做生意出身的人,總不能一直這麽窮。
幾個人這些日子一直緊繃著,遇上這個討伐檄文,被她說的這麽好笑,也覺得新奇,也說等著看吳廷翰能拿上來什麽好文采的檄文。
李令俞便誇下海口說:“若是這個月真能出一篇文采極佳的討伐檄文,我便贈詩一首。”
吳廷翰便笑著說:“這下京都衙門的人再也不怕了,我覺得這麽下去,倒是可以領著學子們幹點別的,至少在才學上會多有進益。”
呂匡淵便笑說:“你們的殿下,詩才頗好,卻最煩讀書。也就是仗著天分高,占便宜了。”
曹印也聽得笑起來。
難得短暫的玩笑時間。
等吳廷翰走後,李令俞才打開河東來的信。
河東三州,殺的人頭滾滾,裴虞酷吏的名頭算是坐實了。
他這次殺的人太多了。凡涉案人等,一律嚴懲,官眷一律發賣,看得李令俞的臉色一時間便沈了。
曹印看著她,又看了眼信,接過信,看了眼,株連了三族,男丁皆斬,女眷發賣,確實有些過了。
“沒想到國公府的裴景宜,一直都文采頗好,沒想到手段這麽毒辣。這等嚴酷。”
李令俞不好說裴虞是什麽意思,他幫過她,也算計過她。
他們之間,一直都是亦敵亦友。
其實說實話,裴虞這人十分愛惜名聲,心中多有成算。
可裴家的人不清白,他若是想給裴家人尋一條出路,就要舍棄名聲。
這是在向她表忠心嗎?
呂匡淵看過信後,說:“謀反之罪,刑部有舊例,按照律法,這不算出格。謀反若是輕輕放過,那才會引起動蕩。以殺震懾,未必不是好辦法。”
他其他話沒說,但李令俞聽明白了,如今她名不正言不順,若震不住州府的人,怕是隨時有人出來反她。
呂匡淵見她不說話,便說:“江南學子,你也可令宋彥光多加安撫。萬不可出現結黨聚眾鬧事的事情來。”
李令俞問:“已經去了信了,先生以為宋彥光的職位需要動一動嗎?”
呂匡淵:“不需要,他若做得好,便嘉獎。做得不好,再調動。”
在政治漩渦裏,呂匡淵顯然比曹印要游刃有餘。
曹印是個做實事的人,對人事鬥爭並不擅長。
呂匡淵卻十分擅長調撥人員,且他看人極準。有呂匡淵替她穩著文臣們,暫且出不了亂子。
九月初已經是重陽節了,李令俞大概是休息不好,肩上的傷一直都愈合得不好,又因著太累,食欲不振,便瘦了很多。
蔡真擔心她身體,就擅自將阿竺請進來了。
李令俞見到阿竺的時候,才覺得這麽久了,家裏還有一屋子女人。
因為秦周和她說,家裏都好,她也就沒分心去管家中的女眷們。
阿竺話少,說的也只是院子裏的事。
家中挺好的,袁兆宗下了聘,李姝的婚事定在了十月。
在她離開家後,她們也學會不再事事指望她了。
之前的選官在各部的進士們,有的隨薛洋一起罷官了。剩下的全都重新分撥,分給了其他部門。
袁兆宗因為稱病,一直沒有被賜官,李令俞知道他大概是沒辦法接受她如今的身份,便索性暫居在家。
李令俞便也不問。
有阿竺照顧她的起居,她身上的傷確實好些了。
重陽節一過,已經搬回華林園的曹太後差人來傳話說是要見她。
蕭誦至今還在中和殿裏,一日不如一日了。
蕭鋆倒是撿回了一條命,醫官不敢當著曹太後面說,私下和她說實話,陳留王怕是壽數不長。
那日去華林殿的路上,她看見秋色中的華林園,想起第一次來這裏,她當時還是個小秉筆,在他們眼裏和小內官沒什麽區別。
人人欺她,辱她,她毫無辦法。
等進了殿,華林殿還是那個華林殿,但再不覆那日的花團錦簇了。
曹太後一臉剛強,看著她便問:“皇帝大概就是這幾天的事了,是不是該議一議鋆兒登基的事了?”
李令俞看著她半晌,才說:“我覺得,你該去和聖人商議。畢竟聖人還康健,我等小輩,怎麽可能擅作主張,對不對?”
曹太後被她頂回去了,面上隱隱有了怒氣,但仍舊忍著。
“永安公主,你是永康的妹妹,你們姐妹自當同心……”
“你有話直說吧,滿朝討伐檄文,我已經是亂臣賊子了,你和我說什麽禮義廉恥?天家的人,還有手足之情,禮義廉恥嗎?”
“你!”,曹太後怒目盯著她。
李令俞便不客氣說:“我的祖母奉在太廟裏,改日,我也會將我的父王送進太廟,讓他身後名清清白白,史書中再提起豫章太子,不止是‘因謀逆,伏誅。’這五個字。還有他年少才情出眾,名動江南。我母妃出身上都城曹家,自小便有才名。你們母子欠他們的,總要還給他們。百年之後,你見了我的祖母和我的父王母妃,也要記得給他們賠罪!”
曹太後聽得臉上一窒,氣得半晌再說不出話來。
李令俞見她怒目,便故意說:“舅舅說曹太後閨中之時,便十分聰慧。你在這宮中沈浮幾十年,該明白,我如今肆無忌憚,必是有人縱容我。既然聖人都覺得有愧於我,由著我橫行,你若是心中有怨恨,何不去北宮和聖人對峙一二呢?”
她若是故意氣人,曹太後敵不過她說話的狠辣。
“你這是公然違抗祖宗規矩,朝堂哪容你一個女子猖狂!”
“那朝堂就能容太後娘娘攝政了嗎?”,李令俞立刻反駁她。
曹太後言語中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李令俞便繼續咄咄逼人:“你知道陛下這麽多年為何不喜曹家人嗎?因為你挾恩以報,你為曹燮爭的太多了,多到陛下反感,卻不能拒絕你。所以你們母子嫌隙越來越大,他寧願死也不願將權柄給你,這一切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你太想控制陛下。你聰明的太過了。”
戳不到她的傷心點,她就會有一百個念頭,讓人煩不勝煩。
曹太後這樣的人,確實是聰明人,但她不露鋒芒,永遠在背後謀算,總能在人不註意的時候,咬人一口。
蕭誦其實大半都像她,他們母子做事、說話都很像。
簡單說,就是說話不敞亮,她極不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李令俞見她不再找茬了,便起身說:“太後娘娘年歲已高,陛下身後之事,恐娘娘傷身,就不請您出華林園了。”
曹太後怒道:“蕭懿安!你膽敢犯上!”
李令俞充耳不聞,出了殿便吩咐阿符說:“自今日起華林園的兩道門關上,派人把守,若有人出入,必須來報我。
蕭誦的壽數將盡,她要做好萬全準備。
今日來華林園前,她還是給北宮了消息。
蕭雍若是想看兒子,隨時可以來。她會成全了他們的父子情深。
當晚,中和殿傳來消息,蕭誦人不好了。
李令俞立即召了曹印、呂匡淵為首的議政大臣,和廬陽王、陳侯等宗室進宮,一同和她守著蕭誦。
蕭誦畢竟是君,眼下她不能失禮。
蕭誦此時已經面色發黑,出氣多進氣少了。醫官跪了一地,個個垂首,不敢擡頭。
陳侯畢竟和他年歲相當,看著他正當好的年紀,便日薄西山,面上都是哀痛。
廬陽王則自始自終都面色溫和,不悲不喜。
蕭誦此時已經不能說話了,見她坐在榻邊,人還像是還在半夢半醒中。
死死拉著她的手,艱難問:“鋆兒……”
李令俞湊他身前說:“他安好。”
蕭誦用力攥了攥她的手。大概是怕她對蕭鋆下手。
李令俞便說:“若是有醫官照料安養侍奉,便也可以安養些年。”
蕭誦大概心裏知道,蕭鋆壽數有限。
他掙紮著看著她,一字一句說:“朕殺兄囚父,自有,業障。但,我兒純孝。朕安社稷,撫民意,對得起祖宗……”
話沒說話,已經面色僵硬,氣息不夠了。
只能死死拽著李令俞的手,攥得她生疼。
大概是想聽李令俞給他一句準話。
李令俞轉頭看了眼榻前看著她的眾人,心平氣和說:“你是個好皇帝。”
蕭誦聽完後,皺著的眉頭緩緩舒展開。
李令俞便起身,讓陳侯和曹印和他告別。
她自己自行出殿去了。
阿符今日守在殿外,見她出來便說:“段功將閶闔門之外的其他門全都關上了,這幾日只開城闔門,羽林衛把守閶闔門,萬無一失。禮部的人也已經到了。”
李令俞想了片刻,便說:“讓吳廷翰加緊準備,今夜怕是都睡不成了。”
阿符應了聲,便轉身出去了。
她一個人站在殿外,望著夜色,已經入秋的天氣,夜裏冷清。
不多時,聽見殿內的曹印喊了聲陛下。
那聲音太突兀,聽得她心裏一緊。
仿佛她心中飄著的那一支羽毛,終於悠悠的落了地。
隨後便是殿內諸臣痛哭聲,醫官伏禮哀嚎。
李令俞頭都沒回。聽見身後動靜,廬陽王問:“不想進去看看,他剛才說了什麽嗎?”
李令俞搖頭輕聲說:“不重要。”
他已經死了,而她活著。
廬陽王輕笑但沒有出聲。
吳廷翰年輕,但他一同帶來了禮部的幾位老臣,天子喪儀,不得馬虎。
李令俞等蔡真回來後,說了聲:“去北宮和華林園報喪吧。”
蕭雍得到消息時,剛出玄武觀,蔡荃跟在後面還在說茶的事。
見蔡真一身麻衣匆匆而來,幾人在紫宸殿外遇見。
蔡荃見蔡真這身打扮,心裏一突,慌的一句話說不出來。
蔡真跪下,伏地行了全禮,報:“陛下駕崩了。”
蔡荃二話不說,跪在地上還了一禮。
蕭雍則死死盯著蔡真,半晌都沒有動靜,也沒有開口
蔡荃以為蕭雍魘住了,哭著說:“聖人,老奴在呢!您有什麽不痛快的話和老奴說……”
蕭雍充耳不聞,轉身一個人進了殿。
蔡真報完喪,還要走一趟華林園。
蕭雍卻說:“你且等等。”
蔡真不敢不聽。
蕭雍問:“宮中都有誰?”
蔡真一一報了名字。
蕭雍便問:“雲奴呢?”
“殿下正在和禮部的人商議陛下喪儀之事,明日百官進宮,殿下說今日不能睡覺……”
蕭雍說了句:“她倒是孝順。”
再無二話。
秦周夜裏進宮,李令俞正和幾個人在太極殿商議眼下的事,看見他進來,便讓人去了偏殿等著。
片刻後她回了偏殿問:“出什麽事了?”
秦周:“衛國公死了。”
李令俞皺眉問:“你怎麽會知道?”
“夜裏有人出城,正趕上臣進城,國公府的人太多了。被人擋在城門口,國公府便解釋說是兩路人馬,一路是去尋世子,一路去老家報喪……”
李令俞便說:“知道了。”
裴承邑是死於自殺。
先是曹燮一門父子戰死,而後謝家死了個幹凈。
裴承邑便知道,當年的事怕該知道的人都已經都知道了。
他和弟弟去信後,弟弟如今無暇分身,要北上支援並州。並州是楊彪的地盤,弟弟在回信中還囑咐兄長,若是他死於楊彪之手,讓兄長莫要為他伸張。
裴承邑想到兒子如今一身罵名,不過是為了給裴家尋一條生路。
便給眾人分別留了信,就自行了斷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