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關燈
小
中
大
等方之平意識到自己在想些什麽的時候,忍不住閉緊了眼睛,兩輩子,沒想到他居然是個會見色起意的人,而且對象是算不得絕色的皇家公主。
總歸是忘不了那一抹鮮活。
只不過,再次睜開眼睛時,裏面已是一片的清明,暗戀這種事情,是少年人都曾經有過的,那份隱秘的想望雖然珍貴,但卻很難延續,用不了多久便會變淡、變少,最終化為烏有。
離開鄣郡,方之平滿腹心思都放在江南的王先生身上了,對方說是閑雲野鶴也不為過,雖然是已經海內知名,但卻住在鄉下的宅子裏,不拜官也不接受任何書院的邀請,倒是出了幾本關於儒家經典的書,這樣一個人,方之平覺得自己怕是難投他的緣,誰讓他有一顆汲汲營營的心呢!以他對自己的理解,這輩子都做不到安貧樂道。
方之平野望並不大,既不想名垂青史,也不想權傾一時,但總得活得暢快,不能永遠束手束腳的活著。
除了父親的信以外,方之平在京城的時候還給王先生備了禮,除了玉器以外,剩下都是名家的字畫,雖然算不上古董,但是也頗具觀賞價值,當時他是覺得這些禮物很是足夠了,但這會兒又覺得缺乏誠意,畢竟都是一些用銀子買來的東西。
作詩寫文章未免有討教之嫌,方之平索性親自抄書,抄的不是儒家的書,而是佛經,既是祈福,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跟尋常人一張一張的抄佛經不同,方之平用的是裁制好的空白書本去抄,寫錯一個字,前面寫的就全費了,非得讓人靜下心來仔細寫才行,方之平是半路才有的這個想法,結果路上寫壞了三本,也沒出一個成品,到了江南以後,又在客棧宅了一個月這才抄出來,心裏因為中舉產生那點浮躁也徹底磨沒了。
王宗元居住的村子就叫王家村,村民都是王氏族人,王宗元並非是他們族中的第一位進士,村口的第一塊進士碑的主人如今已經仙逝,王宗元的進士碑排在第三位,而他的後面還有一塊,也就是說王家村到現在為止已經走出了四位進士,這在文風昌盛的江南都是少見的。
還不到王家村呢,方之平便和書童下馬步行,以示尊重,因為來得早,所以遠遠看過去,村裏頭還有幾戶人家裏有裊裊的炊煙冒出來,應該是在做早飯。
進了村子,便熱鬧了,往來多了不少的人,村民或是無視他們,或是停下來打個招呼再走,總之表現的很平靜,似乎已經習慣了牽著馬的外人進入。
方之平一邊打聽王先生的住處,一邊暗暗思忖,這個村子裏最讓他感覺差異的就是穿長衫的人特別多,年長的、年少的,將近有三成的人是穿長衫而非短褐,要知道在百姓家長衫可不是什麽人都能穿的,這玩意不能用麻布、葛布來做,用料貴,而且穿著不方便幹活,基本上非讀書人不能穿,當然若是賬房先生,或者做大生意的買賣人,也可以穿,但種地的、出苦力的就不成了,既穿不起也用不上。
讀過書的人和沒讀過書的人說話時不同的,前者更有禮,用詞也更文雅,方之平能感受到這個村子裏的讀書人不少,連三、四歲的稚童說話都帶了些文氣,著實讓人驚嘆。
方之平好歹也出過幾次京城,路過過不少的村子,在北方有的一整個村子連個識字的人都沒有,當然也有比較富裕的村子,一村能有十幾個小孩去上學,但大部分村落都是只有兩、三家人能供得起孩子上學,但若是十幾歲還不能考中功名的話,那這學堂也就不用上。
南方比北方的情況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裏去,打著燈籠也難找王家村這樣的。
方之平是懷著敬意來的這裏,他不指望王先生能收他當徒弟,他都已經挑好了在江南的書院,平時就在書院待著,王先生若是平時能指教他一二,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但到了王家村,他發現自己的敬意還不夠,甚至還生出了幾分忐忑,書中所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抵便是如此了。
王先生的宅院看上去並不精致,但占地面積卻是挺大的,遠遠看過去比旁邊那戶人家得大出來五、六倍,開門的是個年輕人,穿著青衫,雖然膚色黑了點,但聽談吐、看氣質,便知道是個讀書人,方之平恭恭敬敬的奉上拜帖和書信之後,便被引進門。
方之平一直覺得大儒都是不拘小節的,好似陶淵明一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實在是沒想到居然這麽不拘小節,從門口到堂屋被劃出來兩大塊的土地,足足占了大半個院子,而其中的一塊地裏,種著一排排水靈靈的菠菜。
方之平看了好幾眼,才確信自己沒出現幻覺,後面跟著的劉時更是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這可是前院,不種花、不種草,居然種菜,還是滿大街都有的菠菜。
引路的書生笑著解釋道:“前院這邊是王先生自己種的,翻土、施肥、澆水全都是他一個人弄,不讓旁人幫忙,瞧瞧這長勢!”
方之平瞧瞧地裏的菠菜,再看看面前有些驕傲的書生,讚道:“是挺不錯的,長的很好。”
見方之平認同,這書生的話徒然變多了,“是吧,我跟你說,這種菜不比種花,裏面的講究可大了,費的心力更是多……”
方之平兩輩子了,這種‘種菜比種花要講究’的論調還是第一次聽到,不過瞧對方興致勃勃的模樣,到底是沒出言反駁。
進了側廳之後,剛才引路的書生又給沏了杯茶水端上來,饒是方之平也沒弄懂他的身份,拱手道:“還沒請教兄臺尊姓大名?”
“在下王川,家就是這兒的,白天過來到王先生這裏來請教問題,順便幫幫忙。”
方之平點頭,“原來如此,能到王先生這裏來請教問題,看來王兄學問不賴。”小學生總不會向大學教授請教問題。
王川有幾分的羞澀,“還成,還成,愚兄不過是借著近水樓臺之便,當不得方弟如此誇獎。”
兩人正聊著呢,門口走來一位穿著土黃色短褐的中年人,瞧著面容甚是精神,便走邊道:“你便是之平吧,長得比父親要俊俏。”
方之平忙作揖行禮,“晚輩方之平見過王伯伯。”
王宗元扶起面前的年輕人,“你父親可還好,當年老夫離京的時候,你父親才十歲,轉眼三十年過去了,他的兒子都長大了。”
說實話,方之平面前這個人和他想象的王先生差別很大,他想象中的大儒,應該是一把花白的胡子,穿著淺色的長衫,說話像老和尚一樣滿是禪語,讓人無盡的回味,但是面前這個人,膚色黑黃,頭發雖然一絲不茍的梳了上去,但不長的胡子卻有些雜亂,身上穿著粗布做的短褐,只在袖口和領口處的邊緣看到了隱隱約約的綢緞,想來是怕劃傷了皮膚所以才縫上的。
一番寒暄後,方之平將自己的禮物呈上,王先生自然做不出當堂拆看禮物的事情,不過對方之平親手抄寫的佛經很感興趣,特意讓人拿出來。
“不錯,在你這個年齡能有這個功底已經相當不錯了!”王宗元讚道,若非用心、用功練過,別說是十幾年,便是二、三十年也寫不出這樣的字,道如這小子倒是得了個好兒子。
王宗元這些年來接待過不少的後生,有親戚家的孩子,有友人家的孩子,也有慕名前來的同鄉,總歸是想向他請教一二,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他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若非三叔祖的指導,他也不可能二十一歲便中了探花。
所以對於這些前來請教的後生們,王宗元並不吝嗇,多少都會給他們一些指點。
“你近來可有什麽打算?”王宗元道,他倒是真有幾分欣賞面前的年輕人,不過收徒大抵是不成的,一來他沒有精力再教個徒弟,二來,對方已經是舉人了,他何苦做個半道師父。
“晚輩打算去考求真學院,研讀三年,再做打算,只是在江南沒有產業,不知休假時可否在此借住幾日?”說到最後,饒是方之平這般臉皮厚的人都有幾分羞赧。
“求真學院文風不錯,倒是個不錯的去處,不過你這幾日住在哪兒了?”王宗元撚著胡子問道。
方之平眨眨眼睛,做出可憐狀,“晚輩這一個月都住在客棧裏了。”
王宗元瞧著有趣,本以為對方少年中舉,又習得一手好字,他還以為會是個呆板的性子,不曾想卻是趣人,侯府在江南沒有產業,這話他是信的,但是沒有產業還不能置產嗎,他就不信堂堂侯府嫡次子買個宅院的錢都沒有,不過對方這麽說也是為了能住在這兒,方便討教學問,雖然臉皮厚了點,但可以理解,求學就得臉皮厚點才能成事兒。
“後邊還有幾件空房,待會兒你自己過去選一間,不過老夫可是提前跟你說好了,在老夫這兒,吃不到山珍海味,就只有家常菜,你帶來的下人,老夫這裏也不負責安排。”王宗元道,要想留下來,就得做好吃苦的準備。
方之平順桿往上爬:“學生都聽先生的,把行李拿過來,學生就把他們都打發走。”
王宗元輕笑:“你個小滑頭,除了用膳和睡覺的時間以外,其它時間你都可以過來問老夫問題。”他倒是真有幾分喜歡這小子了,腦子活絡,不呆板,重點是這厚臉皮的勁兒,少見!
方之平沒想到王先生會這麽好說話,本來嘛,讀書人大多都喜歡端著架子,他又是個突然冒出來的二十幾年都沒聯系過的故人之子,他還以為對方能讓他平時過來拜訪就不錯了呢,沒想到居然能住在這兒,這也太好說話了吧,他甚至都懷疑他爹當年是不是對王先生有什麽大恩,不過轉念一想,這要真是有大恩的話,兩人肯定不會斷了聯系。
緊跟著王先生便帶方之平見了他的夫人,王夫人的膚色比起王先生來可以說是相差無幾,雖然打扮的更華貴些,但看上去並不顯得年輕,言語之間甚至有幾分粗俗,見了他們之後,先是熱情的跟他打招呼,之後便問他年齡幾何、是否娶妻生子、家裏有幾個兄弟姐妹……
若不是王先生不甚及時的阻攔,方之平懷疑這位夫人能把他的家譜問出來。
好在王夫人雖然喜歡‘媒婆式’的聊天,但做飯的手藝卻是不錯的,尤其是酒釀圓子,酒釀味甜潤,圓子較糯,餡又甜又香。
“伯母,你做的這個酒釀圓子實在是太好吃了,我在客棧也叫過一份,但是他做的沒有您做的這個甜潤。”方之平讚道,這一碗酒釀圓子吃下去,感覺全身都暖烘烘的。
王夫人聽了歡喜,而且她的歡喜是不掩飾的,甚為得意的瞥了一眼坐在旁邊的王先生,笑瞇瞇的道:“好吃下次伯母還給你做,這可是我的看家手藝,你們先生年輕的那會兒,一頓能吃上三碗。”說著還伸出三根手指頭。
王先生無奈:“喜歡吃就多吃點。”天知道一頓吃三碗那次是因為他已經餓了半天了,別說是酒釀圓子了,就是給他三個窩窩頭,他都能吃完。
王夫人促狹的看了王先生一眼,“好了,我不說了還不成嗎,你們先生就是面皮兒太薄!”
被塞一嘴狗糧的方之平埋頭又吃了一碗酒釀圓子,有時候被迫吃狗糧也是一種幸福。
***
“少爺,要不咱們還是買處宅院吧,離王家村近點不就是嗎,不然小的們都不在,您的衣服誰洗,東西誰收拾,雜活誰幹?”剛走出王家村,劉時便憂心忡忡的道,他家少爺再怎麽著也不能一個伺候的人都沒有啊,就是人家書院還讓帶個書童進去呢,怎麽就王先生家裏這麽講究。
“不用,我自己弄就成。”方之平自信道,前世他大學四年這些事情都是自己做,一點問題都沒有。
劉時有些憂愁,“您的時間應該用來讀書,做這些雜事幹什麽!”
“好了,你要相信你家少爺,不過宅院還是要買的,不然你們幾個住哪兒,就在求真學院附近買,到時候也方便,待會兒你就出去打聽打聽,有合適的記下來,過幾天我再去看看到底買哪個。”方之平交代道。
見少爺已經下定決心了,劉時也不好再勸,畢竟主仆有別,他敢仗著膽子提意見,就是因為少爺待他們寬容,但他們也不能得寸進尺。
“對了,若是侯府那邊派人過來,可不許說這事兒。”方之平吩咐道,他的書童都這麽擔心他的自理能力,他爹娘就更不用說了,別讓他們掛心才好。
剛到江南那天,方之平便寫了封報平安的信寄回家,如今既然已經拜訪了王先生,自然還得寫封信,不然他爹該睡不著了,畢竟當初交代這事兒的時候,他爹把握也不大,那麽多年都沒聯系了,他爹和王先生的情分也早就磨的差不多了。
***
京城,定安侯府。
北方的冬天淒冷,即便在屋裏燒著炭盆,也得穿著夾襖才行。
方道如照例過來陪宋氏用晚膳,依舊是那幾道菜,次子不在,宋氏也沒心思花銀子從廚房那兒加菜。
“這會兒之平肯定到江南了,也不知道信什麽時候能到?”宋氏輕聲抱怨道,次子出京以後,每到一郡便會寫封信寄點稀罕東西回來,但越往後,離京城越遠,每封信相隔的時間也就越久。
“江南離這邊遠,從驛站寄信也得兩、三個月才能到呢,你就放寬心,跟著運鏢的車隊走,能出什麽問題。”方道如安慰道。
只不過他實在是不會安慰人,宋氏原本帶著幾分愁緒的臉,這會兒還添了幾分怒色,難得強硬道:“妾身不比侯爺心寬。”
方道如知道自己笨口拙舌,只能解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之平也是我兒子,我能不擔心他嗎!”都是老夫老妻了,怎麽就不懂他呢!
“是妾身想差了。”宋氏語氣生硬的說道。
方道如何曾受過這樣的氣,便是他娘也不曾陰陽怪氣的說過他,立馬就想發火,但兩個人關系本來就僵,再吵起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和好呢,想到這裏,方道如握拳吸氣,盡量心平氣和的道:“你要是不放心就打發幾個人去江南看看,左右他都已經十七歲了,還是舉人,什麽事兒處理不了。”
宋氏不吭聲,半響才道:“妾室最近胃口不好,這段時間打算吃素,侯爺您晚膳還是去別處用吧!”
方道如猛的站起來,“你攆我?”
“妾身不敢。”宋氏起身站到一旁,不卑不亢道。
方道如瞧著妻子憔悴的面容,上面的決絕看的他心驚,心裏像是塞滿了棉花,悶的發疼,腦子卻越發清明,他甚至還在想,幸好周圍沒有伺候的下人,這事兒不會傳出去。
“這兒沒外人,就咱們夫妻倆,你跟我說說你到底在想什麽?”方道如輕聲道,他自問沒做過對不起夫人的事情,便是讓她受過幾分委屈,但那也絕非他所願。
宋氏看著面前不再年輕的男人,一字一頓的道:“妾身也不知道,但這些年一個人過日子過慣了,不想您過來,您還是該陪誰陪誰吧。”
“一個人過日子?”方道如皺眉,“幾十年了,我不是每天都回來陪你用晚膳嗎?”這TM算什麽一個人,一個人過日子的是尼姑庵裏尼姑、和尚廟裏的和尚。
方道如生氣,宋氏比他還氣呢,“是,你是到我這兒來用晚膳,用過晚膳之後呢,還不是去姨娘那裏,我都不知道你來這兒用膳是圖什麽,紮我的眼嗎!”她寧可對方不進她的門,也好過讓她眼睜睜看著丈夫去姨娘那裏,要不是怕之平擔心,她早跟方道如翻臉了。
“我這不是為了安你的心嘛,陪你用膳還陪出錯來了!”方道如氣道,哪家的侯爺像他一樣,陪夫人用了二十多年的晚膳,臨了還落了埋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宋氏就知道跟方道如這個呆子說不明白,往往自己一肚子氣,人家還不知道是哪回事兒呢。
剛成婚那會兒,兩個人蜜裏調油,雖然方道如之前就有通房,但她嫁過來後基本上就當丫鬟使了,一直到長子出生,方道如都沒找過旁人,後來老祖宗把長子抱走以後,他們就開始鬧矛盾,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吵來吵去,感情也都吵沒了,方道如又把他那個通房給拎出來了,去睡那人之前,還得過來先陪她用晚膳,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缺根筋。
次子出生以後,她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次子身上了,對方道如沒那麽關註了,也就沒那麽多爭吵了,只不過時間久了,當初的感情竟也慢慢沒了,留下的只有怨氣。
二十幾年了,孩子都大了,兩個人都老了,姨娘、通房也都不新鮮了,她也早就倦了,寧可去佛堂念經,也不想看著這個自詡深情卻薄情的男人。
宋氏不發一言,轉身離開,她就不信明天方道如還能厚著臉皮到後院來。
方道如揮手把面前的碗筷推到地上,氣沖沖的離開,他又不是沒女人,何苦受這個氣。
***
方道如的兩個姨娘都待在一個院子裏,因為沒人重視,所以連個守院門的人都沒有,方道如走到門口,瞧著緊閉的院門,到底是沒讓人打開,他對幾個妾室基本上沒說過多少話,以前找她們就是睡覺,現在沒那個需求了,還真不知道找她們要說什麽、做什麽。
方道如從正院出來的時候,怒氣沖沖,步伐快的很,現在走回自己的書房卻是慢悠悠的,甚至帶了幾分有氣無力的感覺,看著偌大的侯府,方道如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孤家寡人。
妻子不喜歡讓他陪,母親永遠只在乎她的權柄,最貼心的兒子遠在江南,剩下的人裏也沒有一個是與他貼心的。
都說借酒消愁,方道如以前是不信這個的,但漫漫長夜,躺在床上都睡不著,不喝酒,還能做什麽。
一個人獨酌,不到半個時辰,一壇子的酒便沒了,但喝的越多,方道如想的便越多,眼睛止不住的酸澀,終於兩行淚奪眶而出。
“再拿一壇上來。”方道如大聲道。
“侯爺,您已經醉了。”貼身伺候方道如半輩子的小廝馮雷勸道。
“去拿啊!連你都不聽我的話了是不是?”方道如猛的將酒壇子砸到地上,還沒等馮雷有什麽反應呢,自己就先趴在桌子上痛哭起來了,而且是聲嘶力竭的那種哭。
馮雷沒有辦法,只能喚人進來收拾,省得傷著侯爺,“您等等,我這就給您拿去。”
方道如不理,繼續哭,哭聲裏還帶著抽噎。
馮磊快步出了門,往正院跑去,這事兒不能煩擾老祖宗,姨娘們沒這麽大的能力,世子爺是當兒子管不了,只能找夫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總歸是忘不了那一抹鮮活。
只不過,再次睜開眼睛時,裏面已是一片的清明,暗戀這種事情,是少年人都曾經有過的,那份隱秘的想望雖然珍貴,但卻很難延續,用不了多久便會變淡、變少,最終化為烏有。
離開鄣郡,方之平滿腹心思都放在江南的王先生身上了,對方說是閑雲野鶴也不為過,雖然是已經海內知名,但卻住在鄉下的宅子裏,不拜官也不接受任何書院的邀請,倒是出了幾本關於儒家經典的書,這樣一個人,方之平覺得自己怕是難投他的緣,誰讓他有一顆汲汲營營的心呢!以他對自己的理解,這輩子都做不到安貧樂道。
方之平野望並不大,既不想名垂青史,也不想權傾一時,但總得活得暢快,不能永遠束手束腳的活著。
除了父親的信以外,方之平在京城的時候還給王先生備了禮,除了玉器以外,剩下都是名家的字畫,雖然算不上古董,但是也頗具觀賞價值,當時他是覺得這些禮物很是足夠了,但這會兒又覺得缺乏誠意,畢竟都是一些用銀子買來的東西。
作詩寫文章未免有討教之嫌,方之平索性親自抄書,抄的不是儒家的書,而是佛經,既是祈福,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跟尋常人一張一張的抄佛經不同,方之平用的是裁制好的空白書本去抄,寫錯一個字,前面寫的就全費了,非得讓人靜下心來仔細寫才行,方之平是半路才有的這個想法,結果路上寫壞了三本,也沒出一個成品,到了江南以後,又在客棧宅了一個月這才抄出來,心裏因為中舉產生那點浮躁也徹底磨沒了。
王宗元居住的村子就叫王家村,村民都是王氏族人,王宗元並非是他們族中的第一位進士,村口的第一塊進士碑的主人如今已經仙逝,王宗元的進士碑排在第三位,而他的後面還有一塊,也就是說王家村到現在為止已經走出了四位進士,這在文風昌盛的江南都是少見的。
還不到王家村呢,方之平便和書童下馬步行,以示尊重,因為來得早,所以遠遠看過去,村裏頭還有幾戶人家裏有裊裊的炊煙冒出來,應該是在做早飯。
進了村子,便熱鬧了,往來多了不少的人,村民或是無視他們,或是停下來打個招呼再走,總之表現的很平靜,似乎已經習慣了牽著馬的外人進入。
方之平一邊打聽王先生的住處,一邊暗暗思忖,這個村子裏最讓他感覺差異的就是穿長衫的人特別多,年長的、年少的,將近有三成的人是穿長衫而非短褐,要知道在百姓家長衫可不是什麽人都能穿的,這玩意不能用麻布、葛布來做,用料貴,而且穿著不方便幹活,基本上非讀書人不能穿,當然若是賬房先生,或者做大生意的買賣人,也可以穿,但種地的、出苦力的就不成了,既穿不起也用不上。
讀過書的人和沒讀過書的人說話時不同的,前者更有禮,用詞也更文雅,方之平能感受到這個村子裏的讀書人不少,連三、四歲的稚童說話都帶了些文氣,著實讓人驚嘆。
方之平好歹也出過幾次京城,路過過不少的村子,在北方有的一整個村子連個識字的人都沒有,當然也有比較富裕的村子,一村能有十幾個小孩去上學,但大部分村落都是只有兩、三家人能供得起孩子上學,但若是十幾歲還不能考中功名的話,那這學堂也就不用上。
南方比北方的情況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裏去,打著燈籠也難找王家村這樣的。
方之平是懷著敬意來的這裏,他不指望王先生能收他當徒弟,他都已經挑好了在江南的書院,平時就在書院待著,王先生若是平時能指教他一二,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但到了王家村,他發現自己的敬意還不夠,甚至還生出了幾分忐忑,書中所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抵便是如此了。
王先生的宅院看上去並不精致,但占地面積卻是挺大的,遠遠看過去比旁邊那戶人家得大出來五、六倍,開門的是個年輕人,穿著青衫,雖然膚色黑了點,但聽談吐、看氣質,便知道是個讀書人,方之平恭恭敬敬的奉上拜帖和書信之後,便被引進門。
方之平一直覺得大儒都是不拘小節的,好似陶淵明一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實在是沒想到居然這麽不拘小節,從門口到堂屋被劃出來兩大塊的土地,足足占了大半個院子,而其中的一塊地裏,種著一排排水靈靈的菠菜。
方之平看了好幾眼,才確信自己沒出現幻覺,後面跟著的劉時更是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這可是前院,不種花、不種草,居然種菜,還是滿大街都有的菠菜。
引路的書生笑著解釋道:“前院這邊是王先生自己種的,翻土、施肥、澆水全都是他一個人弄,不讓旁人幫忙,瞧瞧這長勢!”
方之平瞧瞧地裏的菠菜,再看看面前有些驕傲的書生,讚道:“是挺不錯的,長的很好。”
見方之平認同,這書生的話徒然變多了,“是吧,我跟你說,這種菜不比種花,裏面的講究可大了,費的心力更是多……”
方之平兩輩子了,這種‘種菜比種花要講究’的論調還是第一次聽到,不過瞧對方興致勃勃的模樣,到底是沒出言反駁。
進了側廳之後,剛才引路的書生又給沏了杯茶水端上來,饒是方之平也沒弄懂他的身份,拱手道:“還沒請教兄臺尊姓大名?”
“在下王川,家就是這兒的,白天過來到王先生這裏來請教問題,順便幫幫忙。”
方之平點頭,“原來如此,能到王先生這裏來請教問題,看來王兄學問不賴。”小學生總不會向大學教授請教問題。
王川有幾分的羞澀,“還成,還成,愚兄不過是借著近水樓臺之便,當不得方弟如此誇獎。”
兩人正聊著呢,門口走來一位穿著土黃色短褐的中年人,瞧著面容甚是精神,便走邊道:“你便是之平吧,長得比父親要俊俏。”
方之平忙作揖行禮,“晚輩方之平見過王伯伯。”
王宗元扶起面前的年輕人,“你父親可還好,當年老夫離京的時候,你父親才十歲,轉眼三十年過去了,他的兒子都長大了。”
說實話,方之平面前這個人和他想象的王先生差別很大,他想象中的大儒,應該是一把花白的胡子,穿著淺色的長衫,說話像老和尚一樣滿是禪語,讓人無盡的回味,但是面前這個人,膚色黑黃,頭發雖然一絲不茍的梳了上去,但不長的胡子卻有些雜亂,身上穿著粗布做的短褐,只在袖口和領口處的邊緣看到了隱隱約約的綢緞,想來是怕劃傷了皮膚所以才縫上的。
一番寒暄後,方之平將自己的禮物呈上,王先生自然做不出當堂拆看禮物的事情,不過對方之平親手抄寫的佛經很感興趣,特意讓人拿出來。
“不錯,在你這個年齡能有這個功底已經相當不錯了!”王宗元讚道,若非用心、用功練過,別說是十幾年,便是二、三十年也寫不出這樣的字,道如這小子倒是得了個好兒子。
王宗元這些年來接待過不少的後生,有親戚家的孩子,有友人家的孩子,也有慕名前來的同鄉,總歸是想向他請教一二,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他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若非三叔祖的指導,他也不可能二十一歲便中了探花。
所以對於這些前來請教的後生們,王宗元並不吝嗇,多少都會給他們一些指點。
“你近來可有什麽打算?”王宗元道,他倒是真有幾分欣賞面前的年輕人,不過收徒大抵是不成的,一來他沒有精力再教個徒弟,二來,對方已經是舉人了,他何苦做個半道師父。
“晚輩打算去考求真學院,研讀三年,再做打算,只是在江南沒有產業,不知休假時可否在此借住幾日?”說到最後,饒是方之平這般臉皮厚的人都有幾分羞赧。
“求真學院文風不錯,倒是個不錯的去處,不過你這幾日住在哪兒了?”王宗元撚著胡子問道。
方之平眨眨眼睛,做出可憐狀,“晚輩這一個月都住在客棧裏了。”
王宗元瞧著有趣,本以為對方少年中舉,又習得一手好字,他還以為會是個呆板的性子,不曾想卻是趣人,侯府在江南沒有產業,這話他是信的,但是沒有產業還不能置產嗎,他就不信堂堂侯府嫡次子買個宅院的錢都沒有,不過對方這麽說也是為了能住在這兒,方便討教學問,雖然臉皮厚了點,但可以理解,求學就得臉皮厚點才能成事兒。
“後邊還有幾件空房,待會兒你自己過去選一間,不過老夫可是提前跟你說好了,在老夫這兒,吃不到山珍海味,就只有家常菜,你帶來的下人,老夫這裏也不負責安排。”王宗元道,要想留下來,就得做好吃苦的準備。
方之平順桿往上爬:“學生都聽先生的,把行李拿過來,學生就把他們都打發走。”
王宗元輕笑:“你個小滑頭,除了用膳和睡覺的時間以外,其它時間你都可以過來問老夫問題。”他倒是真有幾分喜歡這小子了,腦子活絡,不呆板,重點是這厚臉皮的勁兒,少見!
方之平沒想到王先生會這麽好說話,本來嘛,讀書人大多都喜歡端著架子,他又是個突然冒出來的二十幾年都沒聯系過的故人之子,他還以為對方能讓他平時過來拜訪就不錯了呢,沒想到居然能住在這兒,這也太好說話了吧,他甚至都懷疑他爹當年是不是對王先生有什麽大恩,不過轉念一想,這要真是有大恩的話,兩人肯定不會斷了聯系。
緊跟著王先生便帶方之平見了他的夫人,王夫人的膚色比起王先生來可以說是相差無幾,雖然打扮的更華貴些,但看上去並不顯得年輕,言語之間甚至有幾分粗俗,見了他們之後,先是熱情的跟他打招呼,之後便問他年齡幾何、是否娶妻生子、家裏有幾個兄弟姐妹……
若不是王先生不甚及時的阻攔,方之平懷疑這位夫人能把他的家譜問出來。
好在王夫人雖然喜歡‘媒婆式’的聊天,但做飯的手藝卻是不錯的,尤其是酒釀圓子,酒釀味甜潤,圓子較糯,餡又甜又香。
“伯母,你做的這個酒釀圓子實在是太好吃了,我在客棧也叫過一份,但是他做的沒有您做的這個甜潤。”方之平讚道,這一碗酒釀圓子吃下去,感覺全身都暖烘烘的。
王夫人聽了歡喜,而且她的歡喜是不掩飾的,甚為得意的瞥了一眼坐在旁邊的王先生,笑瞇瞇的道:“好吃下次伯母還給你做,這可是我的看家手藝,你們先生年輕的那會兒,一頓能吃上三碗。”說著還伸出三根手指頭。
王先生無奈:“喜歡吃就多吃點。”天知道一頓吃三碗那次是因為他已經餓了半天了,別說是酒釀圓子了,就是給他三個窩窩頭,他都能吃完。
王夫人促狹的看了王先生一眼,“好了,我不說了還不成嗎,你們先生就是面皮兒太薄!”
被塞一嘴狗糧的方之平埋頭又吃了一碗酒釀圓子,有時候被迫吃狗糧也是一種幸福。
***
“少爺,要不咱們還是買處宅院吧,離王家村近點不就是嗎,不然小的們都不在,您的衣服誰洗,東西誰收拾,雜活誰幹?”剛走出王家村,劉時便憂心忡忡的道,他家少爺再怎麽著也不能一個伺候的人都沒有啊,就是人家書院還讓帶個書童進去呢,怎麽就王先生家裏這麽講究。
“不用,我自己弄就成。”方之平自信道,前世他大學四年這些事情都是自己做,一點問題都沒有。
劉時有些憂愁,“您的時間應該用來讀書,做這些雜事幹什麽!”
“好了,你要相信你家少爺,不過宅院還是要買的,不然你們幾個住哪兒,就在求真學院附近買,到時候也方便,待會兒你就出去打聽打聽,有合適的記下來,過幾天我再去看看到底買哪個。”方之平交代道。
見少爺已經下定決心了,劉時也不好再勸,畢竟主仆有別,他敢仗著膽子提意見,就是因為少爺待他們寬容,但他們也不能得寸進尺。
“對了,若是侯府那邊派人過來,可不許說這事兒。”方之平吩咐道,他的書童都這麽擔心他的自理能力,他爹娘就更不用說了,別讓他們掛心才好。
剛到江南那天,方之平便寫了封報平安的信寄回家,如今既然已經拜訪了王先生,自然還得寫封信,不然他爹該睡不著了,畢竟當初交代這事兒的時候,他爹把握也不大,那麽多年都沒聯系了,他爹和王先生的情分也早就磨的差不多了。
***
京城,定安侯府。
北方的冬天淒冷,即便在屋裏燒著炭盆,也得穿著夾襖才行。
方道如照例過來陪宋氏用晚膳,依舊是那幾道菜,次子不在,宋氏也沒心思花銀子從廚房那兒加菜。
“這會兒之平肯定到江南了,也不知道信什麽時候能到?”宋氏輕聲抱怨道,次子出京以後,每到一郡便會寫封信寄點稀罕東西回來,但越往後,離京城越遠,每封信相隔的時間也就越久。
“江南離這邊遠,從驛站寄信也得兩、三個月才能到呢,你就放寬心,跟著運鏢的車隊走,能出什麽問題。”方道如安慰道。
只不過他實在是不會安慰人,宋氏原本帶著幾分愁緒的臉,這會兒還添了幾分怒色,難得強硬道:“妾身不比侯爺心寬。”
方道如知道自己笨口拙舌,只能解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之平也是我兒子,我能不擔心他嗎!”都是老夫老妻了,怎麽就不懂他呢!
“是妾身想差了。”宋氏語氣生硬的說道。
方道如何曾受過這樣的氣,便是他娘也不曾陰陽怪氣的說過他,立馬就想發火,但兩個人關系本來就僵,再吵起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和好呢,想到這裏,方道如握拳吸氣,盡量心平氣和的道:“你要是不放心就打發幾個人去江南看看,左右他都已經十七歲了,還是舉人,什麽事兒處理不了。”
宋氏不吭聲,半響才道:“妾室最近胃口不好,這段時間打算吃素,侯爺您晚膳還是去別處用吧!”
方道如猛的站起來,“你攆我?”
“妾身不敢。”宋氏起身站到一旁,不卑不亢道。
方道如瞧著妻子憔悴的面容,上面的決絕看的他心驚,心裏像是塞滿了棉花,悶的發疼,腦子卻越發清明,他甚至還在想,幸好周圍沒有伺候的下人,這事兒不會傳出去。
“這兒沒外人,就咱們夫妻倆,你跟我說說你到底在想什麽?”方道如輕聲道,他自問沒做過對不起夫人的事情,便是讓她受過幾分委屈,但那也絕非他所願。
宋氏看著面前不再年輕的男人,一字一頓的道:“妾身也不知道,但這些年一個人過日子過慣了,不想您過來,您還是該陪誰陪誰吧。”
“一個人過日子?”方道如皺眉,“幾十年了,我不是每天都回來陪你用晚膳嗎?”這TM算什麽一個人,一個人過日子的是尼姑庵裏尼姑、和尚廟裏的和尚。
方道如生氣,宋氏比他還氣呢,“是,你是到我這兒來用晚膳,用過晚膳之後呢,還不是去姨娘那裏,我都不知道你來這兒用膳是圖什麽,紮我的眼嗎!”她寧可對方不進她的門,也好過讓她眼睜睜看著丈夫去姨娘那裏,要不是怕之平擔心,她早跟方道如翻臉了。
“我這不是為了安你的心嘛,陪你用膳還陪出錯來了!”方道如氣道,哪家的侯爺像他一樣,陪夫人用了二十多年的晚膳,臨了還落了埋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宋氏就知道跟方道如這個呆子說不明白,往往自己一肚子氣,人家還不知道是哪回事兒呢。
剛成婚那會兒,兩個人蜜裏調油,雖然方道如之前就有通房,但她嫁過來後基本上就當丫鬟使了,一直到長子出生,方道如都沒找過旁人,後來老祖宗把長子抱走以後,他們就開始鬧矛盾,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吵來吵去,感情也都吵沒了,方道如又把他那個通房給拎出來了,去睡那人之前,還得過來先陪她用晚膳,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缺根筋。
次子出生以後,她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次子身上了,對方道如沒那麽關註了,也就沒那麽多爭吵了,只不過時間久了,當初的感情竟也慢慢沒了,留下的只有怨氣。
二十幾年了,孩子都大了,兩個人都老了,姨娘、通房也都不新鮮了,她也早就倦了,寧可去佛堂念經,也不想看著這個自詡深情卻薄情的男人。
宋氏不發一言,轉身離開,她就不信明天方道如還能厚著臉皮到後院來。
方道如揮手把面前的碗筷推到地上,氣沖沖的離開,他又不是沒女人,何苦受這個氣。
***
方道如的兩個姨娘都待在一個院子裏,因為沒人重視,所以連個守院門的人都沒有,方道如走到門口,瞧著緊閉的院門,到底是沒讓人打開,他對幾個妾室基本上沒說過多少話,以前找她們就是睡覺,現在沒那個需求了,還真不知道找她們要說什麽、做什麽。
方道如從正院出來的時候,怒氣沖沖,步伐快的很,現在走回自己的書房卻是慢悠悠的,甚至帶了幾分有氣無力的感覺,看著偌大的侯府,方道如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孤家寡人。
妻子不喜歡讓他陪,母親永遠只在乎她的權柄,最貼心的兒子遠在江南,剩下的人裏也沒有一個是與他貼心的。
都說借酒消愁,方道如以前是不信這個的,但漫漫長夜,躺在床上都睡不著,不喝酒,還能做什麽。
一個人獨酌,不到半個時辰,一壇子的酒便沒了,但喝的越多,方道如想的便越多,眼睛止不住的酸澀,終於兩行淚奪眶而出。
“再拿一壇上來。”方道如大聲道。
“侯爺,您已經醉了。”貼身伺候方道如半輩子的小廝馮雷勸道。
“去拿啊!連你都不聽我的話了是不是?”方道如猛的將酒壇子砸到地上,還沒等馮雷有什麽反應呢,自己就先趴在桌子上痛哭起來了,而且是聲嘶力竭的那種哭。
馮雷沒有辦法,只能喚人進來收拾,省得傷著侯爺,“您等等,我這就給您拿去。”
方道如不理,繼續哭,哭聲裏還帶著抽噎。
馮磊快步出了門,往正院跑去,這事兒不能煩擾老祖宗,姨娘們沒這麽大的能力,世子爺是當兒子管不了,只能找夫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